名词解释题答案

2024-04-08

名词解释题答案(共6篇)

篇1:名词解释题答案

古典文学(上)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点击答案按钮可参看答案。

1.《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这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2.风雅颂

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三部分。因为《诗经》中诗都是入乐歌唱的,所以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乃是以音乐为标准进行的划分。风是民间曲调,雅是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的配舞的曲调。3.赋比兴

赋比兴与风雅颂一起,在《周礼》中被称为“六诗”,在《诗大序》中被称为“六义”,古今不少学者对其本义进行了探讨,解释很多。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此说出后,遂较广泛为人们采用,用来概括《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4.三家诗

秦代《诗经》遭焚毁而失传,到汉代,有学者根据口传下来的进行整理,并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进行传授。当时传《诗经》的有三家:a.鲁诗,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 b.齐诗,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c.韩诗,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三家对〈诗经〉的解释或有不同,但都属今文经学,在汉代被立为学官。东汉末年的郑玄作《毛诗传笺》,毛诗兴盛起来后,三家诗渐渐衰落,以至失传。5.四家诗

四家诗指汉代传《诗》的四家:a.鲁诗,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 b、齐诗,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c、韩诗,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d、毛诗,传者为秦汉时鲁人毛亨及汉初赵人毛苌。其中,鲁、齐、韩三家被称为“三家诗”,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的,属今文经学;毛诗是西汉中期发现的古本,是用先秦古文字写的,是古文经学。今文经学解释经文时着重发挥经文大义,服务于一统的封建帝国,古文经学重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古文经学在汉代不受重视,直到东汉末年的郑玄作《毛诗传笺》,毛诗才兴盛起来。而三家诗亦自此渐渐衰落,以至失传,而毛诗独传。6.春秋三传

《春秋》问世后,一些人便对其中的“微言大义”进行阐发,产生了“春秋三传”。三传是:A、《春秋公羊传》,旧题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所撰。初仅口说流传,汉初才成书,着重阐释《春秋》“大义”,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B、《春秋穀粱传》,旧题战国时鲁人穀粱赤撰。初仅口说流传,西汉才成书。着重阐释《春秋》“大义”,体裁与公羊传相近。C.《春秋左氏传》,传为春秋时鲁人左丘明著,多用事实解释春秋,文字优美,叙事详明。

7.楚辞

楚辞一是诗体名,指战国时代的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一是诗集名,西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类似之作共十六篇汇编成集,集名为《楚辞》。后来东汉王逸又增入己作一篇,成十七篇,名《楚辞章句》。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亦都承袭屈作形式。8.《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共同编撰的一部书,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共有文一百六十篇。由于多人执笔,内容比较驳杂,故《汉书·艺文志》归之为“杂家”。它象往往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有些文章具有

古典文学(上)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较强的形象性。

9.汉乐府

乐府在汉代是音乐机构,乐,是音乐,府,是官府。汉代初年惠帝时就已经有了乐府,到汉武帝时便扩大为大规模的专署。当时乐府的任务一是组织文人创制朝廷所用的歌诗,二是采集民间歌谣。于是人们就将乐府中所唱的诗,称为汉乐府诗。因为乐府曾经采集并保存了部分民歌,这部分民歌成就较高,影响较大,后来也有人将这部分经采集而保存下来的民歌叫汉乐府诗,或简称汉乐府。10.乐府

乐府在汉代是音乐机构,乐,是音乐,府,是官府。到后来,乐府概念的内涵有了演变:1.魏晋六朝时将乐府所唱的诗,即汉人原来叫歌诗的,称为乐府。即乐府由原来的机构名称变成了带有音乐性诗体的名称。2.唐代将反映现实的讽谕诗称为乐府,而不问其是否入乐。因为汉乐府民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民生疾苦、社会现实的诗居多,唐代文人取其具有深刻的现实性这一点,将讽谕现实的诗称为乐府。3.宋元时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这又是取其可以入乐这一点对乐府概念的运用。11.古诗十九首

汉代一些文人五言诗,作者已无可考查,后人便把这些无名氏的五言诗称作“古诗”。梁昭明太子萧统在编《文选》时,收录了其中十九首,并题作《古诗十九首》。从此,《古诗十九首》就成了这组无名氏的五言古诗的专有名称。《古诗十九首》绝大多数是中下层文人的抒情之作,其产生年代约在东汉末期。这些诗虽不是一人所写,但风格大致相同。12.苏李诗

苏李诗是托名西汉苏武和李陵的五言古诗的简称。《文选》和《古文苑》都载有李陵、苏武的诗,多数研究者认为,苏武和李陵所生活的西汉中期不可能产生如此成熟的文人五言诗,认为是后人托名之伪作。这些古诗内容风格颇为相近,大都出自于东汉末年桓、灵之世的中下层文人之手。13.建安文学(建安风骨)

建安(196-220)是汉代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是指建安至魏初一段时间。建安时期的文学具有特定的时代风貌。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杰出的诗人,在他们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文人,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他们继承了两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传统,创作了许多反映汉末**、渴望天下统一的诗歌,改变了两汉文坛辞赋独盛的局面。由于他们的创作活动主要在汉献帝建安年间,因此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文学。建安作家都身经社会离乱,目睹民生凋敝,他们多追求建功立业,希望拯救天下;同时又深感生命短暂、人生无常,胸中积郁,化而为诗,使诗风悲凉慷慨,时代特色鲜明。建安诗歌的这种特点,人们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14.三曹

指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他们都是汉末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人,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文坛很有影响。故文学史上称之为“三曹”。15.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其中,孔融的主要成就是散文;陈琳、阮瑀皆擅长写公牍文书。“七子”之中,王粲的成就最高。王粲能诗善赋,赋《登楼赋》最为有名,代表作是《七哀诗》。16.竹林七贤

魏晋易代之际的正始时期的七位较著名的文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由于“七人

古典文学(上)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人谓之竹林七贤”。七人在思想倾向、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很相似之处,但随着司马氏恐怖政治的加深,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风格发生了分化。竹林七贤中文学成就较高者是阮籍和嵇康。17.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具体时间是240年-249年。文学史上的正始文学是指魏晋易代之际的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正始时期较著名的文人有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竹林七贤中文学成就高者是阮籍和嵇康。他们都是有正义感的文人,与曹魏集团的联系比较密切,由于政治的高压,他们往往用隐晦曲折的方式反映现实,“忧生之嗟”、韬晦遗世等都是他们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中往往染有老庄思想色彩。阮籍代表作是八十二首《咏怀》诗,嵇康擅长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18.《悲愤诗》

东汉末年著名女诗人蔡琰所作的五百四十字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生动记载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以及流入匈奴到回归家乡的全过程,写得凄楚动人,催人泪下。另外在蔡琰名下的还有骚体《悲愤诗》,成就不高,一般认为不是蔡琰所作。19.《胡笳十八拍》

以东汉末年著名女诗人蔡琰名义流传下来的较长篇幅的抒情诗。但究竟是否为蔡琰作有争议。从艺术上看,诗人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发出了呼天抢地的悲诉,是一篇浪漫主义杰作。20.永明体诗

永明体诗是产生在南齐武帝永明(483-494)年间的一种新诗体,又称新体诗。永明年间,周颙(yong)在前人音韵学基础上,发现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著《四声切韵》(今佚);诗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等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必须避免,并把它与晋宋以来诗歌中的对偶形式结合,便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永明体诗体制一般比较短小。主要作家主要有沈约、谢脁、王融等。永明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1.宫体诗

在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描绘声色为主,是当时统治者声色生活的反映。梁简文帝萧纲是宫体诗的倡导者和主要作者。此外,还有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这种诗风左右文坛一百多年,直到初唐才停止。宫体诗产生后,一直受后代非议,认为它格调低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宫体诗重加审视,出现了肯定的观点,并且有论争。有人认为,宫体诗虽然格调不高,但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和一定的意义。例如,它对人体美的集中描绘与表现,就拓展了审美对象的领域;它继永明体之后,使格律、对偶等诗歌形式更趋圆熟,对于后来律诗、特别是五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2.大小谢

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脁,二人都擅长写景。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23.《搜神记》

魏晋南北朝时志怪小说集,编撰者东晋人干宝,所记多神怪灵异之事,意在“发明神道之不诬”,其中也保留了一些优秀的民间传说。由于它说神道鬼,大都是非现实题材,故浪漫气息很浓。形式上粗陈梗概,只有个别篇章稍长,情节比较曲折,结构较为完整,如“李寄斩蛇”。《搜神记》是中国小说史上说神道鬼一派的肇始者。其中一些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素材。24.《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客编撰的一部轶事小说集,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世族阶层人物的逸闻轶事,尤详于东晋。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类,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某些人物的思想风貌及社会风俗。在人物描写上重写神。语

古典文学(上)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我国笔记小说的先驱,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其中许多故事已成为古诗文中常见的典故,如“一往情深”、“枕流漱石”等。25.《典论·论文》

曹丕撰。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文学批评一篇专论。它肯定了文学重大的人生价值,认为文章与事功一样,可以使人生获得不朽;初步提出了文体论,认为文“本同而末异”,“诗赋欲丽”;注意到了作家个性、气质与文章风格的关系。《典论·论文》开了文学批评之风气,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的到来。26.《文赋》

西晋陆机撰写的一篇论文名作,论述了诗、赋、碑、诔等十种文体的风格特征,比曹丕的文体四科区分更细密;生动地描述了作家创作的过程。对创作动机、艺术灵感、文章构思、布局谋篇等都有详尽论述;《文赋》

古典文学(上)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33.文章四友

指出入于唐代武则天宫廷中的四位诗人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成就较高。他们都是沈宋律诗运动的主要推行者。34.王孟

指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他们都较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风格较为相近。35.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两人都擅长写边塞诗,风格也有相似之处。36.李杜

A.指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二人都生活在盛唐时期,成就极高,都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B.指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二人都是晚唐优秀的抒情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李杜”。37.元白

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亦相近,同写乐府诗,经常唱和,时人称之为“元白”。38.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在五代西蜀出现的一批词人,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牛希济、欧阳烱等。他们以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而得名。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词用华艳香丽得辞藻,描绘女性的容貌服饰。题材狭窄。其中韦庄、牛希济的词比较清新。39.唐传奇

传奇本是晚唐裴鉶撰写的一部文言小说集的名称。由于唐人小说往往“作意好奇”,所以宋以后的人便把唐代小说称为传奇。唐传奇一般是文人用文言写的短篇作品。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唐传奇的代表作。

篇2:名词解释题答案

1.电视编辑:一,电视编辑是将前期采访、构思、拍摄的素材镜头经整理后,确定编辑点和转场方式,把素材镜头组合编辑成节目母带,叠加字幕和图形,最后配加音响效果和音乐的处理,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二,电视编辑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形的创作活动;三,电视编辑是一种艺术形与技巧形结合在一起的工作。

2.电视编辑的艺术性:就是承袭了电影的剪辑手法,符合以下三项基本要求。第一,必须根据节目内容需要来挑选镜头;第二,必须以最能传达出创作意图的方式决定镜头顺序;第三,必须确定镜头的长短和节奏以创作出预期的效果。

3.电视编辑的技巧性:就是电视编辑除了会操作编辑机外,还必须掌握有关景别、角度、节奏及节目编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4.画面的连贯性:就是要通过单个画面的主体动作来实现,通过画面的造型来实现,也要借助画面含义的引申来实现。

5.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客观规律性。

6.生活逻辑: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7.视觉逻辑:指人们在观看欣赏电视片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亦即观众欣赏电视片时的思维逻辑。

8.画面组接连贯的逻辑因素:按照画面所表达的内容的客观规律来组接,要根据观众看画面时思维的规律来组接,使画面的视觉形象就像现实生活里所发生的一样连贯、流畅。

9.画面组接连贯的相似因素:是利用画面主体造型上得相似及不同主体位置相似作为承上启下的因素,以使画面顺畅的连接,场景自然地转换。

10.画面组接连贯的缓冲因素:也是过渡因素,是通过画面主体动作运动的强调,运动方向等的缓冲和过渡,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

11.画面组接连贯的队列因素:用画面的积累、对比、比喻、象征等对列效果来组接,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

12.剪接点: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选取两者恰到好处的连接地方,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是概念。

13.画面剪接点:以画面内容的起、承、转、合以及画面内容的内在节奏作为参照因素选择的剪接点。

14.声音剪接点:以声音因素为基础,根据画面中声音的出现与终止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来选择剪接点。

15.动作剪接点:以画面中人物或动物的形体动作为基础,选择动作的开始、或进行中、或是动作的结束来作剪接点。

16.情绪剪接点:以人物的心理情绪为基础,根据人物情绪使其的喜、怒、哀、乐等外在表情的表达过程选择剪接点。

17.节奏剪接点:以事件内容发展进程的节奏线为基础,根据内容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来灵活的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接。

18.对话剪接点:以画面中人物语言的内容为依据,结合语言的起始、语调、速度来确定剪接点。

19.音乐剪接点:既要在旋律、节拍、节奏、乐句、乐段上加以选择又必须与画面相吻合这样才有可视性。

20.音响剪接点:要求与画面内容为基础,在某一段效果音响的首尾选择剪接点

21.人物对话的平行剪辑: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

22.人物对话的交错剪辑:声音与画面不同时切换,而是交错切出。

23.剪接率:是指在一定长度的一组画面中,镜头切换的频率(次数)

24.越轴:在拍摄画面时机位设置越过轴线时

26.主体运动轴线: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运动轴线。

27.人物方向轴线: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视线与所看到的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

28.人物关系轴线:两个人物头部之间的交流线构成关系轴线

29.技巧转场:它是通过电子特技切换台的特技技巧,对两个画面的剪接来进行特技处理,完成场景转换的方法。

30.无技巧转场:不通过特技切换台,两个画面在编辑机上即可进行切换。当这种直接切换用于一面组接中的场景转换时,即称为无技巧转场。

31.音响:指在影视时空关系中除了人声外,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的一切声响。

32.客观性声音:指有声源的声音,包括环境音响、背景人声、同期声、对白及客观音乐。

33.主观性声音:指画面没有提供音源的声音。

34.声画组合:将画面和声音这两大类新息形成整体综合除理画面和声音,使画面和声音既有各自的表现特性,又达到声画协调、配合的高度统一,最终使电视节目成为一种完美的视听综合艺术。

35.声画统一: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协调统一,语言、音乐、音响各种声音元素在基本内容、时代色彩、环境特征、人物情绪上与画面风格基本统一。

36.声画并行:指声音与画面在两条线上并行发展。

37.声画对立:指声音和画面是在相反、对立的关系中,通过对立双方的反衬作用,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收到更加感人的艺术效果。

38.电视的节奏: 指主体运动、镜头长短和组接所形成的电视片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紧张或松弛的心理感觉。

39.影视作品的外在节奏: 指通过主体的运动、镜头的运动、镜头的切换频率等外在的形式化的物质形态构成的。

40.影视作品的内在节奏: 即叙述性节奏,以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进行为依据的节奏。

41、电视作品的结构:指整体布局和段落层次安排方式

42.长镜头:也称镜头内部蒙太奇。长镜头通过场面调度,用不间断的镜头纪录人和事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从而保证了一定空间的统一、完整和真实感。

43.剪接点:就是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选取两者恰到好处的连接地方,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是概念。

44.画面蒙太奇:画面与画面之间是指画面的组接技巧,以及两个画面之间组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意义,称为画面蒙太奇。

45.画面的连贯性:就是要通过单个画面的主体动作来实现,通过画面的造型来实现,也要借助画面含义的引申来实现。也就是说画面的连贯性是从镜头本身的内容而产生的,要在上下镜头的内容中寻找建立连贯关系的因素。

46、EFP电子现场制作: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言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

47、数字技术:所谓数字技术(Digit Technology)就是能将任何消息(包括文

篇3:名词解释题答案

一、三道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考题1 (2002全国理综卷第26题)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 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 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 求此力的大小. (g=10m/s2)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参考答案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解答, 而考生几乎都是根据动量定理列式求解.

考题2 (2003年全国理综 (新课程卷) 卷25题) 如图1所示, 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 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 导轨的电阻很小, 可忽略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两根质量均为m=0.10kg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 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 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R=0.50Ω.在t=0时刻, 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的恒力F作用于金属杆甲上, 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5.0s, 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a=1.37m/s2, 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求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这一步, 参考答案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采用微元法求, 绝大多数考生是按照导体切割磁感线的公式直接写出, 正确的为E=Blv甲+Blv乙, 错误的为E=Blv甲-Blv乙, 只有个别考生和专家的参考答案一致.

考题3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 图2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 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 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轻绳长为l.开始时, 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 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住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 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 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

(1) 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 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 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第 (1) 问的参考答案是:在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对系统列一机械能守恒方程, 又在小球由最低点向左摆动到最高点对小球列一机械能守恒方程, 联立这两个方程解出 (设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v2) .

考生答案是多样的, 其中有一种主流的解法是:在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对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列一方程和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列一方程联立解出

二、解读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1. 折射出专家与中学教师在把握考纲上的差异

2002年理综物理考纲中关于动量定理增加了一个说明:不要求应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分析.命题专家把握了考纲, 考题1是在以往的动量定理应用的典型题目基础上, 特意将变化的外力设定为恒力, 变成了一道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但千篇一律的考生答案表明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将该题定位为动量定理应用题.也就是说中学教师没有注意或并不在意考纲的这一变化, 教学中依然扎扎实实、一如既往地落实动量定理的应用教学.从2003年起的考纲又删掉了关于动量定理的这一说明, 所以在考题2、考题3中都有动量定理的应用.

考题2中求感应电动势这一步, 参考答案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采用微元法, 而没有用两个电动势差的方法, 原因之一是2003年考纲中增加了“不要求解含有电流和电动势方向相反的电路和电桥的问题”的说明.如果用两个电动势的差就涉及到反电动势, 有超纲之嫌.原因二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程度的引领.

考题3是能量守恒定位而非动量守恒立意.考纲对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有一说明: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注:从2001年~2008年理综高考大纲的物理部分中都有这一说明) .小球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的过程, 小球、滑块以及绳子组成的系统动量是二维的、不守恒的, 如果将动量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 则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的应用属于二维情况, 超出了考纲的要求.显然命题专家把握考纲, 增设了小球从最低点到右侧最高处过程, 使该题由必须应用动量守恒解决的陈题变成了不需要动量守恒定律也能解决的新题.考生的主流解法采用了动量守恒, 表明在中学实际教学中对某一方向动量守恒的应用问题仍然普遍没有放弃, 对大纲的要求不屑一顾.有的教师认为[1]:“如果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该题, 题目中‘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就是一个多余的条件.如果按照参考答案, 也没有体现出对动量守恒定律这一重要知识点的考查, 应该是试卷的一个遗憾, 如果把试题最后一句话删除, 那么就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这种认识也是中学教师较为普遍的共识, 实则没有把握考纲, 不明白专家的命题意图.专家命题是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的, 因此试题就要出其不意, 推陈创新, 在知识点上不追求全面覆盖.2008年全国理综卷第24题虽然能按“超纲”的思路解答, 但作为中学教师千万不要误读命题专家的真意, 希望每一个中学教师都能对照考纲的要求, 看到该高考题虽然源于“超纲”的题, 但已然由命题专家的神来之笔“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而脱胎换骨.事实上, 神来之笔被我们中学教师误为“多余条件”[1][2]、“给考生带来了困扰”[2], 能量守恒定位被歪曲成动量守恒立意[3].即使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未出现过要求考生必须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才能解决的试题, 但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才能解决的题一直被奉为宝典题型之一.这些题实际上早已超纲.如例1就是中学物理复习资料中常见的题型, 中学师生奉为宝典题型.

例1长为L的轻绳, 一端用质量为m1的环套在水平光滑的固定横杆AB上, 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2的小球, 开始时, 提取小球并使绳子绷紧转到与横杆平行的位置 (如图3) 然后同时释放环和小球, 当小球自由摆动到最低点时, 小球受到绳子的弹力多大?

2. 暴露了中学教师与专家对知识点理解上的差距

考题1参考答案应用牛顿定律解答, 对于广大中学教师而言, 既出乎意外, 又在情理之中.专家的创新激活了教师们的灵感, 公开发表的关于该题多种解法的文章中提出了应用动能定理的解法.笔者认为考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答是牵强附会, 于理不通.为了避免超纲, 专家的创新之笔“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将应用动量定理解答的题变成了恒力情形的牛顿定律应用问题, 但为什么专家没有定位在动能定理?因为该考题中运动员不是一个质点, 而是一个系统, 有内力做功, 而网的弹力做功为零, 所以应用动能定理列出的方程中是不涉及网的力, 即使是将过程分为下降和上升两个时间段列方程, 因为上升和下降过程, 网的弹力做正功和负功, 代数和为零而相消, 也不可能解出网的弹力.而牛顿第二定律无论对系统或是质点应用时内力是不必考虑的.由质点组的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质心运动定理表明:“将全部质量与外力平移到质心上, 合成总质量m与合外力外F外, 质心就与一个在力F外作用下质量为m的质点作相同的运动.这就是说, 在动力学上质心也是整个质点组的代表点.整个质点组可以是个不能发生形变的刚体, 也可以是可变形的柔体, 可以旋转, 也可以爆炸, 质心运动定理都成立.对于质心的运动来说, 系统的内力永远不起作用”[4].而系统动能定理必须考虑内力的功, 运动员与网相互作用过程内力总功为正, 如果应用动能定理, 运动员是不能简化为质点的.动量定理无论对系统或质点都只考虑外力, 不需要考虑内力.因此命题专家为规避超纲之嫌选择了牛顿定律解答, 不是随机的选择, 而是唯一的选择.顺便提一下, 人教版中学物理教材早些版本中, 对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文字表述中都有“合外力”, 而在近年的版本中都改为“合力”.笔者认为, 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表述中应强调“外”字, 而在动能定理中则应规避“外”字.

考题2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在求电动势上的差异暴露了什么?在不少物理高考复习资料中、高三复习教学中着重强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用来求平均电动势, 而切割磁感线导体的电动势公式, 如果速度是平均速度, 公式求的就是平均电动势速度, 如果是瞬时速度, 公式求的是瞬时电动势.对这两个公式的联系与区别根本不提.老师们认为讲两个公式的联系与区别对解题没有什么用, 反而是讲得多了, 学生在做题时更容易用错公式.考生根本不知道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普遍规律, 切割磁感线公式是特殊结论, 连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也可求瞬时感应电动势的想法都没有, 怎么会按参考答案的解法做呢!只有学过物理竞赛教程的学生中的个别考生才和参考答案一致.

关于考题3, 如果说中学教师是重视考纲的, 那就应该注意到考纲对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说明: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既然注意了这一说明, 为什么在教学中对类似本文前面提到的例1题型仍津津乐道, 对考题3的定位与命题专家相左呢?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不理解什么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的情况, 什么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二维的情况, 另一种就是担心万一高考题超纲.笔者宁愿相信是后种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三、对新课程高考命题和复习的建议

1. 对命题专家的建议

(1) 继续坚持高考命题不超纲

命题专家一定要把握考纲命题, 一旦高考题出现超纲, 造成不良后果至少有两点, 其一, 教学不再遵守大纲, 必然会在大纲之外“深挖洞, 广积粮”.其二, 导致对新课程改革的不信任, 进而产生对新课改的抵触.

(2) 大纲调整要慎之再慎

中学教师总担心高考题超纲, 所以凡大纲调整是从易到难、从无到有, 他们迅速响应, 教学立即落实, 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凡大纲调整是从难到易、从有到无, 则迟迟不敢兑现, 以不变应万变.如2002年理综物理考纲中关于动量定理增加了一个说明:不要求应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分析.事实表明在教学中没有响应, 之后的大纲又将这一说明删掉, 着实让中学老师庆幸“以不变应万变”是多么英明.这样的大纲调整实在是失败之举.又如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的说明, 尽管从2001年~2008年理综高考大纲的物理部分中都有这一说明, 则一直无人理睬.

(3) 切实了解教学实际

一方面, 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折射出专家与中学教师在把握考纲上的差异, 暴露了中学教师与专家对知识点理解上的差距,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专家对教学实际了解的差距.客观地讲, 本文所选的三道高考题都是很好的题, 是命题专家创新思维、把握考纲、对知识驾轻就熟高屋建瓴、突出能力立意的结晶.从高考题对中学教学所起的引领、纠偏等功能上看, 也很具价值.唯独和教学实际状况距离太大, 因此在强大的升学压力和名亡实存的应试理念作用下对教学实际产生了一些后遗症.比如新课程改革, 在中学教师看来, 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内容多而课时少.教师感觉内容多, 更多的是潜意识中积累了很多很多高考的题型包袱, 哪个都不敢扔.即使考纲规定扔掉的也不敢该出手就出手, 为什么不敢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效应在作怪.如考题1, 考生不是用动量定理解答出来了吗?之后, 考纲不是又要求动量定理的定量应用吗?又如考题2, 在很多中学师生看来, 还是用两个导体电动势差好理解, 干吗非用微元法?再如考题3, 不是有很多师生都认为这是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的综合题, 教师有这样的认识, 就不可能轻易将前面列举的例1舍弃.所以建议浙江省命题专家在2009年高考理综试题命制时, 要切实了解教学实际, 类似考题1、考题2、考题3的试题仍以不出为好.

2. 对高考复习的建议

(1) 把握考纲, 抛弃包袱

通过总结八年的理综高考物理试题可以说, 没有出现超纲题, 就本文列举的三道考题而言, 可见命题专家特别重视把握考纲, 所以我们一线老师尽可相信命题专家, 准确把握考纲, 抛弃包袱.

(2) 理解到位, 掌握分寸

一定要切实把考纲的要求理解到位, 把考纲规定的知识点理解到位, 这是教学到位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 如前文提到中学教师与命题专家对知识点的理解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体现在教学分寸的掌握上要么不足, 要么过头.

3. 创新思维, 纲外引进

考题1和考题3共同的命题特征是“创新思维, 纲外引进”, 就是把超纲的陈题通过创新思维改造成不超纲的新题.所以我们对“超纲”部分不能简单地全盘抛弃, 而是“扬弃”.比如新课程将动量内容全部删掉, 但那些涉及动量观点的综合题型中仍然有很多值得保留的东西, 从内容上尚有能的观点、力和运动的观点的定理定律, 从题型的情景、构思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应用或借鉴之处.

以上三点建议, 仅就笔者针对本文三道高考题的感悟, 难免浅陋之处, 恳请谅解.

参考文献

[1]王德立.对2008年一道高考理综试题的商榷[J].物理教师, 2008 (8) :29.

[2]郭振勇.“θ=60°”条件是多余的吗——解读2008年全国理综卷第24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9) :28.

[3]姚向龙.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力学试题特点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9) :35.

篇4:名词典型题例

A. ideasB. photosC. newsD. stories

解析:much 是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的, A、B、D三个选项均是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C项为不可数名词,因此选C。

2. I have two ____ and three bottles of ____ here.

A. orange; orangeB. oranges; orangesC. oranges; orangeD. orange; oranges

解析:orange 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可数名词意为“橘子”,另一种是不可数名词意为“橘汁”,此题第一空应填可数名词,第二空应填不可数名词,因此选 C。

3. Every evening Mr. King takes a ____ to his home.

A. 25 minutes’ walkB. 25 minute’s walkC. 25 minute walkD. 25 minutes walk

解析:句中的 minute应该用其复数的所有格形式,因此选A。

4. An old ____ wants to see you.

A. peopleB. person C. the peopleD. the person

解析:person与people 都有“人”的意思,但用法不同。“一个人”用 “a person”,“两个人”用“two persons”; people 泛指“人们”,是集合名词,表示复数;the people 指“人民”;a people 指“一个民族”。因此选B。

5. Help yourself to ____.

A. chicken and appleB. chickens and appleC. chickens and applesD. chicken and apples

解析:chicken 可用作可数名词意为“小鸡”,用作不可数名词意为“鸡肉”,根据题意应理解为鸡肉;apple为可数名词,故应用复数形式,因此选D。

6. Oh, dear. I forgot the two ____.

A. room’s number B. rooms’ number C. room numbersD. rooms’ numbers

解析:room number 房间号码。room可直接用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类似的还有my physics teacher,two bus drivers等,因此选C。

7. She has been in Tianjin for ten years. Tianjin has become her second ____.

A. familyB. houseC. home D. room

解析:family指家庭或是家庭成员; house指房子(住所); room指房间;而home 指家,因此选C。

8. ____ mothers couldn’t go to the meeting, because they have gone to Shanghai.

A. Mary and Peter’sB. Mary and PeterC. Mary’s and PeterD. Mary’s and Peter’s

解析:此句中“mothers”是复数,表示的应是两个人各自的母亲,因此选D。

9. Li Lei has been to ____ many times this month.

A. her uncleB. her uncle’sC. her unclesD. aunt’s

解析:此句意为 “李蕾这个月去过她舅舅家多次。”表示具体场所时,可省去所有格后面的名词,因此选B。

10. He is a success as a leader but he hasn’t ____ in teaching.

A. an experienceB. much experienceC. many experiencesD. a lot of experience

解析:experience 作 “经验”讲时是不可数名词,作“经历”讲时是可数名词。本句中应理解为“经验”,因此是不可数名词,排除 A、C两项。又因 a lot of , lots of, plenty of 只用于肯定句,不用于否定句,因此选B。

11. A classmate of ____ was here ten minutes ago.

A. youB. yourC. your sisterD. your sister’s

解析:此题考查名词的双重所有格。应选D。

12. A group of ____ are talking with two ____.

A. Frenchmen; GermansB. Germans; Frenchmans

C. Frenchmans; GermenD. Germen; Frenchmen

解析:Frenchman 是复合词,其复数形式为 Frenchmen; German 的复数构成为直接在词尾加-s,因此选A。

13. The team ____ having a meeting.

A. isB. are C. amD. be

解析:team 是一个集合名词,既可表示单数意义(指整个小组),也可表示复数意义(指小组中的成员),根据题意应为后者,因此选B。

14. “Would you like ____?”“____, please.”

A. drink; Three coffeesB. a cup of drink; Coffees

C. a drink; A coffee D. a drink; Three cups of coffees

解析:drink 和coffee都是不可数名词,可以用…of来表示数量, 如three cups of coffee, 当前面加a 时,则表示“一杯”,因此选C。

15. The Great Wall was made not only by ____, but also the flesh and blood of ____ men.

A. earth and stone; millions ofB. earths and stones; millions

C. the earth and stone; million ofD. the earths and stones; millions

篇5:名词解释题答案

导语

消息体裁所特有的位于消息开头部分的关于新闻事件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跳笔

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也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新闻背景

宏观意义上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上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其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采访对象

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或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而访问的人物,或主动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士。

新闻敏感

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得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解释性新闻

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

动态消息

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故意失实

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① 确有其事

新闻写作期末复习

现场感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要情景交融。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1.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2.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① 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 ② 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3.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唯一的表现形式。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会写的记者与不会写的记者所写的报道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甚至有可能相差很大,因此新闻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记者基本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无论是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还是非新闻工作者,学习新闻写作知识都是很重要的,有助于提高信息交流与思想沟通的能力。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

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2.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新闻写作也会反作用于采访。一个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反过来可以指导他的采访活动,有助于增强他的采访意识与提高采访能力。

篇6:名词解释题答案

1.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2.战略经营单位:是大型企业内部的单位,是从事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独立事业单位

3.战略管理者:是公司战略管理的主体,是公司内外环境的分析者,公司战略的制定者,战略实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者和结果的评价者 4.规模经济: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降低

5.企业使命:是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6.企业宗旨:指企业现在和将来应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活动,以及应成为什么性质的企业或组织类型

7.战略目标:企业在规定了组织的使命,进行了组织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审计之后,下一步确定的的战略管理工作

8.集中化战略:是公司把全部力量集中于某一行业或某一种经营活动上

9.多样化战略:公司可以通过合并、兼并等手段涉足到另外某一个或某几个行业中谋求发展

10.放弃战略:指卖掉公司的一个主要部门,它可能是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一条生产线,或者一个事业部

11.成本领先战略: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里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成本领先者的战略

12.差别化战略:指企业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

13.重点集中战略:指企业把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购买者集团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 14.市场渗透战略:指一个经营单位试图在其现有产品或服务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控制权

15.许可证贸易:指企业在规定的期间将自己的工业产权转让给国外法人,而许可证接受者须向提供许可证者支付一定的报酬和专利权使用费

16.特许经营:是由特许授予人准许被授予人使用他的企业商号,注册商标、经营管理制度与推销方法等从事企业经营活动,被授予人给特许授予人一定代价

17.国际战略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潜在的实际的国际竞争企业,为了某一共同的特定目标所形成的合作协议

18.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19.企业网络:是一些小型企业以协作的方式形成的广泛的联合,目的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竞争能力

20.公司重组:为了获取关键的指标,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同步取得显著的实质性改进,对企业过程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

21.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二简答题

1.简述战略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含义: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特点:1)战略管理不仅涉及战略的制定和规划,而且也包含着对制定出的战略付诸实施的管理,因此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2)战略管理不是静态的,一次性的管理,而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动态管理过程.2.简述战略经营单位必须符合的标准:一个战略经营单位要有具体的任务,即要有自己的经营范围;在经营范围内能有自己的市场,饼在这个市场范围内有同行业的竞争者;相对于公司中的其他经营单位来说要有相当的独立性,就是各个战略经营单位之间在市场,任务等方面不能重叠或相互间有很大的依赖性;一个战略经营单位的经理人员必须全权控制此经营单位的活动

3.简述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所形成的优势:①销售优势②资金优势③人才优势④合作优势⑤增强国际竞争力⑥增强企业克服危机的能力

4.简述决定行业新加入者进入障碍大小的因素: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异优势③资金需求④转换成本⑤销售

渠道⑥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5.简述经验效益的来源:①劳动效率的提高②劳动分工与重新设计工作方法③新的生产工艺④生产设备效率的提高⑤产品的标准化和产品的重新设计⑥有效地利用资源

6.简述一个好的使命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①信念和价值观的说明②企业将出售的产品和服务③企业将进行贸易的市场④市场将如何获得⑤企业将使用的技术⑥对增长和筹措资金的态度

7.简述制定公司战略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关键性原则②可行性原则③定量化原则④一致性原则⑤激励性原则⑥稳定性原则

8.公司追求稳定性战略的原因:

1、管理层不希望承担大幅度改变现行战略所带来的风险,成功企业的管理者也会坚持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2、战略的改变所需要的资源配置难以实现,也会触及既有的配置格局,导致利益失衡

3、发展太快可能导致公司的经营规模超出其管理能力和资源进而导致低效率

9.防御战略的目的(含义)及其类型:防御战略的目的恰与发展战略相反,它不寻求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是通过调整来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类型:抽资转向战略,调整战略,放弃战略,清算战略

10.公司采取抽资转向战略的几种情况:

1、企业的某些领域正处于稳定的日益衰退的市场中

2、企业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小,且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费用又太高,或者市场占有率虽然很高,但要维持,会花费愈来愈多的费用

3、企业的某一领域不能带来满意的利润,甚至还带来亏损

4、如减少投资,销售额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

5、公司如减少该领域的投资,则能更好地利用闲散资源

6、企业的某领域不是公司经营中的主要部分

11.企业采用差别化战略的动因:

1、形成进入障碍

2、降低顾客敏感程度

3、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4、防止替代品威胁

12.差别化战略存在的弱点:面临两种风险:一是企业没有能够形成适当的差别化;二是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进攻下,行业的条件又发生了变化时,企业不能保持差别化。1企业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成本过高,大多数购买者难以承受产品的价格,企业也就难以盈利

2、竞争对手可以推出类似的产品,降低企业产品差别化的特色3竞争对手推出更有差别化的产品,使得企业原有的购买者转向了竞争对手的市场4购买者不再需要本企业长期赖以生存的那些产品差别化的因素

13.简述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目的及动因:目的:一是获利,二是求稳定。动因:①利用技术领先的地位②利用卓越而强大的商标名称③利用规模经济优势④利用地成本的资源 14.简述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特点:经营空间广泛;经营环境复杂;竞争激烈;信息管理难度大;计划和组织要周密

15.简述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合同进入方式(种类):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可转让许可、交换许可

16.简述战略实施的意义:1付诸行动是优秀企业的第一特点,退而结网永远比坐而论道有价值,战略是动态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追求一个逐渐发展的不易被对手模仿的战略2战略的形式的短时的、抽象的,而实施则是渐进的、具体的3战略实施不是按图施工,而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能力4有效的实施过程也是生成战略的评估和完善过程

17.简述控制的含义(内容)与控制过程的步骤:控制:可以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1衡量实际绩效2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3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或不适当的标准

简述战略控制关心的主要问题?1现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问题,这是一般管理控制也要完成的任务2制定战略的前提,如战略环境及预测等问题的可靠性问题;普通计划的控制显然没有那么多来自外界的可变因素3早期发现战略方案修正的必要性问题和优化的可能性问题,战略框架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创新和修正空间4有无引起对战略方案与战略规划总体进行重新评价的问题,重大的环境变革可能要求企业改变方向和目标,避开打出和捕捉新的机会

18.简述战略控制关心的主要问题:现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问题,制定战略的前提,如战略环境及预测等问题的可靠性问题;早期发现战略方案修正的必要性问题和优化的可能性问题;有无引起对战略方案与战略规划总体进行重新评价的问题

19.简述战略的约束条件:1组织结构和系统;2文化、风格和价值观3技能和资源;规模经济,学习和经验,联系,反应时间

20.成功的领导过程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制定一个企业能够并且应该实现的设想或规划,即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2为实现企业的设想和规划,做出战略安排3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资源协作体系4在这个协作

体系中,有一群热情高昂的、担负着将设想变成现实这一责任的核心队伍

三论述题

1.试述现代公司的战略导向:一社会责任导向:1)社会责任来源于社会权利;2)公司是一个开放系统,公司的投入来自于社会,其生产经营活动也是面对社会的;3)公司是由社会公民经营与管理的;4)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其赢利目标并不冲突;二企业形像导向:1)销售优势2)资金优势3)人才优势4)合作优势5)增强国际竞争力6)增强企业克服危机的能力三技术进步导向;坚持技术进步导向的根本止的是确保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四国际化导向:

1)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认识企业的优势与弱点2)积极开展国际经营3)把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方针

2.试述现有企业竞争激烈的具体情况:①竞争者众多或势均力敌②行业增长缓慢③行业具有非常高的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④行业的产品没有差别或没有行业转换成本⑤行业中的总体生产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⑥竞争者在战略、目标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千差万别⑦行业对企业兴衰至关重要,而且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而反复无常⑧退出行业的障碍很大;当退出障碍高时,经营不好的企业只得继续经营下去,使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激烈化

3.试述PIMS的含义以及PIMS分析的战略要素:PIMS是Profit Impact of Market Strategies的缩写,意即市场战略对利润的影响。1投资强度;投资强度以投资额对销售额的比值来试题,或更准确地说,以投资额对附加价值的比率来表示2劳动生产率;它以平均每个职工所创造的附加价值来表示3市场竞争地位;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会带来较高的收益,高市场占有率与低投资强度结合能生产较多的现金,反之,低市场占有率和高投资强度会造成现金的枯竭4与经营业绩密切有关6革新或差异镪7纵向一体化;对处于成熟或稳定市场中的经营单位,提高纵向一体化程度会带来较好的经营业绩8成本因素;工资增加、原材料涨价等生产成本的上升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及方向是比较复杂的9现时的战略努力方向

4.试述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因、实施条件及存在的弱点:动因1形成进入障碍;经营成本低,行业的潜在的进入者设市场增长率;会带来较多的利润总额,它对投资收益没有什么影响,对现金流量有不利的影响5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置了较高的进入障碍2增强讨价还价能力;企业成本低,应付投入费用的增长,提高企业与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降低投入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影响3降低替代品的威胁;4保持领先的竞争地位;当企业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是,由于企业的成本低,可以在其对手毫无利润的低水平上保持盈利,从而扩大市场份额,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实施条件:一是考虑实施所需要的资源技能;二是组织落实的必要条件

2竞争对手采取模仿的方法3顾客需求的改变

能够比竞争对手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实施条件:1购买者群体之间在需求上存在着差异2在企业的目标市场上,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试图采取重点集中战略3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市场容量、成长速度、获得能力、竞争强度等方面具有相对的吸引力4本企业资源实力有限,不能追求更大的目标市场

6.试述价值链的基本构成:价值链展示了总价值是由价值活动和毛利构成,价值活动主要包括主要活动和

支持活动。主要活动包括:进货后勤、操作、出货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支持活动包括:采买、技术

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基本结构

7.试述影响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外部因素:1目标国家的市场因素2目标国家的生产因素3目标国家的环境因素;目标国家政府对外国企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地理位置,经济状态,外部经济关系,本国与目标国家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政治风险4本国因素;国内市场规模,本国的竞争态势,本国的生产成本,本国政府对出口和向海外投资的政策 8.试述影响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内部因素:1公司的产品因素;产品的独特性,产品所要求的服务,产品的生产技术密集度,产品的适应性2企业的资源投入要素;资源丰裕度,投入愿望

上一篇:统计员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莫老师的书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