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2024-04-17

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精选9篇)

篇1: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国民经济市场化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影响日益深化。宁城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把工业化作为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化”的核心,把工业经济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特别是2004年确定的“项目建设年”和2005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提速年”,县委、县政府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期,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全县工业项目亮点频呈,大小项目竞相发展,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国企改革基本完成,优先发展工业的氛围正在形成,宁城工业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4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42.2,工业企业实现税金1亿元;截止今年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已完成增加值3.18亿元,占计划的81.6,增速达到84.6,连续几个月始终列全市各旗县前列。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大的企业相对较少。虽然近两年引进和新上一批企业和项目,但规模大的好的企业、项目培育较难,成长较慢;二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部分企业已经引入了高新技术,甚至国外先进技术,但在实际运作中还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三是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少数企业扩建和新上项目融资难,项目启动和加快建设举步维艰。四是企业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自社会、群众、部门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五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理念和水平需要转变和提高。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需要注重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队伍的选聘、培训及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

二、下步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总的思路是继续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抓住推动全县工业企业达产达效,增速提效这一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做好实施优势产业推进战略,做强骨干企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抓住机遇,不断引进新的增量,实现我县工业经济的迅速扩张;实施民营主体战略,城乡联动,推动我县以非公制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的确立三篇文章。抓好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和企业改革四项工作。

积极落实强化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和推动;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调度和督查;强化对工业经济环境的优化和治理;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考核和奖惩;强化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这五项措施,形成工业经济的领导合力,搭建企业发展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工业经济各项任务。

年内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37,力争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92亿元,同比增长40,力争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58。

三、具体措施

(一)围绕三大产业,推动现有企业达产达效。

在抓工业经济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推动企业达产达效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推动,目前企业生产形势良好。食品饮料制造业,塞飞亚集团年内力争加工1600—1800万只肉鸭,产值达12.8亿元,2000—3000万只肉鸭加工三期扩建已正式启动;东方万旗已取得发展银行3000万元的资金扶持现正试生产;宁城老窖重组启动生产后,今年计划完成产量3000—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春交会上签订单3000万元;燕京啤酒现日产销100吨,今年有望完成3万吨;大连华乳已将原宁露饮料5万吨生产线检修改造完毕,并启动了生产。

矿产加工业,目前我县10个乡镇共有铁选企业23家,单一磁铁生产能力已有30万吨,钒钛铁生产能力今年将达到80万吨,其中宏大矿业30万吨、首鑫源矿业20万吨、生鑫矿业20万吨,即使完成60万吨,产值也将突破3亿元。今年重点推动西泉、二龙、头道营子、热水等几个铁选项目建设,以及宏大、首鑫源、生鑫矿业二期工程,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200万吨。于此同时正在推动100万吨铁粉球团厂和100万吨特种钢厂建设。膨润土资源开发,目前我县已具备30万吨初级土生产能力。在稳定初级土生产基础上,引入实力强的企业,扩大有机土、颗粒土、活性白土等中高档产品生产。黄金资源开发,我县现在每年生产黄金4000—5000两,黑里河陈杖子金矿已探明储量5.4吨,正在推动年产1.6万两黄金生产线一期工程建设,2—3年内达到年产黄金2万两。煤炭资源开发,我县现有煤炭年产量70万吨,通过整合资源、技术改造,2—3年后年产量可达100万吨。另外,我县的钼、硅资源也很丰富,今年重点推进西泉、黑里河、马架子、大城子等乡镇的几家钼选企业,日处理钼矿石都在100吨以上,年生产钼精粉可达1000吨,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大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采取建设钼冶炼厂(已签约,正在建设)等有力措施,控制资源外流,实施就地增值。

篇2: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和珠江三角洲城市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恩平市委、市政府紧抓机遇,提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发展大旅游业促进恩平第三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旅游强市、旅游兴市、旅游旺市的战略部署,本文将结合实际分析恩平的旅游产业现状并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恩平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恩平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珠江三角洲区域,粤中粤西交汇地,濒临南海,毗近港澳,距香港180海里,距澳门110海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1、地热资源闻名天下。恩平温泉源自华南三大断裂带交汇处,温泉蕴藏量大,已开发的各个温泉旅游区,仅自涌的温泉日流量就达2600立方米以上,有偏硅酸、氡、硫、锂、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金山温泉水含有48种微量元素,仅次于闻名于世的秘鲁温泉,有“天下第二泉”之称。

2、自然风光浑然天成。在清湾综合场区内有珠三角地区惟一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七星坑原始森林,是物种的天然宝库,与七星坑原始森林相连接的锦江水库,水山一色,烟波浩渺,附近的河排森林公园有连片梅林与禾雀花林,那吉镇的“七彩坑”和“仙人塞海”、古金矿山等自然景观也闻名遐迩,在东安街道办事处,还有“绿色天堂”之称的青南湖。此外,在横陂镇,镇海湾的数百亩红树林,被省红树林研究专家郑松发认为是省内连片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红树林,国内罕见。

3、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恩城镇鳌峰山、锦江河,学宫,冯如广场,那吉镇的石头村、圣堂镇的“举人村”歇马自然村,人文景观独特,特别是圣堂镇的“举人村”歇马自然村,表现封建文化的“男巷女巷”国内少有,600多年村史培育了430多名封建官吏的现象在广东省也是罕见的。

(二)单一化的产业格局制约了恩平经济的发展

1、旅游格局不科学。在地理格局上,四大温泉都处于那吉、大田、良西的偏西北山区,呈弧线分布,且那吉镇与良西、大田三镇没有公路直接相通,作为扼守四大温泉景区咽喉的恩城、圣堂、君堂等地,没有一个可以打得出去的景区甚至景点。

2、产业链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第三产业配套设施落后。旅游产业链由食、住、玩、行、游、娱、购组成,如果单单是停留在景区开发的层面上,只注重“游”,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旅游业。若住宿业不上档次、饮食业不具特色、玩乐业不丰富、运输业不便利、娱乐业不吸引人、购物业不成规模,这条产业链就不是健全完整的。恩平市的实际是,在景区游上,温泉景区搞得不错,但缺乏其它产业的配套,有些景区的公路长期以来坑洼不平,如遇恶劣气候,即使小汽车也不能经过;有的景区公路则等级偏低,限制了旅游大巴的通畅行驶;有些景区的部分路段则未能通行大巴,造成许多旅游团因此而望景兴叹。同时,在中心城区的游憩、娱乐设施和饮食住宿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旅游购物场所欠缺,而且对于需要QS认证才能出售的土特产来说,市场份额更是持续下降,因此,很多游客来到恩平后,感觉除了泡温泉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严重阻碍了旅游的次级消费,不能较好地带动其他商业发展。

3、“旅游强市”的总体规划未完善。有好的思路,还得有科学的规划,要真正达到“旅游强市”的目标,必须在做好旅游定位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完善而科学的旅游总体规划,按规划来分步建设。

4、旅游文化的社会氛围不浓厚。“恩平是旅游城市”这个意识还没有在恩平市民心中生根,旅游文化的社会氛围较差。红树林、原始森林、七彩坑、石头村、“举人村”、丞相岭等自然、人文景观未作科学的规划开发,温泉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也只是一种被利用的表现,在群众中缺乏一种深厚的温泉文化内涵和旅游文化内涵。

5、产业布局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水泥、陶瓷等工业污染对恩平经济可持续行发展存在威胁。

二、以大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几点对策

1、立足长远,引进高质素旅游管理公司,整合资源,统一经营管理,实现管理转型。恩平旅游业开发、发展已有十多年,但规划、建设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具体体现在主题单薄,品种单一,品味单调,而且散乱无序,缺乏整体布局和统一管理。如何把散落在各地的景点,粘合统一,一体化管理,整体发展是恩平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是结藤联瓜。建设集经济发展、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公路网,将各个景区联结在一起,并与中心城区共同构建起旅游城市发展框架,尽可能达到旅、游合一境界,并使景点之间联系紧凑,来去方便。二是整体经营,差异发展。以水为主题,突出温泉旅游品牌,附之于乡村的农业观光旅游、农庄式的休

闲旅游、水库的水上游乐、山溪的漂流、石头村和举人村特色村落旅游等,提供多组旅游组合线路。三大温泉也要实行差异化发展,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产品,突显个性,切忌刻意模仿,东施效颦。三是重新整合,实现转型。更新经营理念,敢于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引进实力雄厚的高质素旅游管理公司(比如象张家界、中青旅等上市公司),原经营者可以以参股的形式加盟。通过借助大公司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管理技术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科学规划恩平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城市品质。

2、引进有实力的大型娱乐公司,将恩城打造成恩平旅游的前哨站和大后方。引进有实力的大型娱乐公司,以温泉为依托,以文化遗产景点为配套,打造具有温泉之乡特色的中心城市,使恩城成为三大温泉旅游的前哨站和大后方。一是充分利用一河两岸的优势。以锦江河跨河大桥为经,锦江河走向为纬,规划城市的整体布局。对临河、桥头堡进行充分的绿化、美化,严禁两岸建筑物的无序建设,把具有艺术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物优先建在河的两岸,充分展现一河两岸的特色和魅力。此外,还要将河、岸的风景融为一体。如在河中布置一些帆船,修建旧式的船坞和码头,在河岸建一些古典的茶楼,远山(大人山、鳌峰山)、碧空、水光、帆影、岸树、楼房互为衬托,构成完整的画面。打造“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氛围。二是要做到城乡一体化规划,把恩城建成既有原始古朴的乡土气息又有都市现代文化内涵的城市,使人在质朴、宁静中享受现代文明带来成果。三是开设锦江河水上旅游项目,构建集销售特产、民间工艺品和地方小吃、民俗表演等一条街的旅游场所,建设有地方特色的集衣食住行一体的旅游配套设施。四是兴建五星级酒店,开办旅行社,提升城市品位。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引进有实力的大型娱乐公司到恩平来投资。一旦基础性的建设建立起来了,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恩平观光旅游,凝聚人气。

3、保护好环境,让旅游资源长期保值。充分保护好恩平丰富的水资源和秀丽的山川,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增强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改善枯水期的供水能力和水质,保障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需要。二是科学调度,维持锦江河基本流量,保证河流纳污的能力,维持正常的供水水量和水质要求。三是加强锦江河水质的监督,加快治污保洁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保持锦江河清洁,使锦江河成为美化恩城的自然风景带。四是加强锦江河上游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污染转移和新水土流失,特别是防止耗水大、污染重的工业项目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建设项目转移到上游地区,保护好水源的质量。五是要重视流域生态

公益林的建设,提高流域水土涵养能力,以建设绿色的锦江,拉动恩城的城市建设,把恩城建成一座真正充满魅力和使人流连忘返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的美丽城市。

4、加大宣传,推介好恩平这张旅游城市名片。恩市游客接待人数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游的对外营销工作力度不深,面不广。要壮大旅游产业,必须充分利用中介直接推销的商业模式推广恩平。一是培养一支旅游中介队伍,通过发展旅游经纪人、开发旅游客户、与各旅行社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争取在主要旅游城市、地区建立江门恩平旅游联络处等方式,做大做强恩平旅游业。二是加大力度对旅游景区进行包装和宣传,让“中国温泉之乡”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切实加强与珠江流域、粤港地区旅游界知名人士、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邀请旅游界知名人士、新闻媒体前来旅游采风,报道恩平的景点景区、旅游企业、旅游活动和旅游人物,进一步提升恩平的知名度。四是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的社会氛围,让恩平是优秀的旅游城市口号扎根在恩平市民心中,使大家自觉维护恩平良好的旅游秩序,包容来自各地的朋友。

5、服务发展,工商部门助推第三产业发展大有作为。一是开辟第三产业快速准入通道,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以现代物流业发展为突破点,主动为大型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开发高品位商住小区,拓展物业管理服务等第三产业准入提供全面的政策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提高市场准入服务效能。二是加强监管执法,营造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环境。加强主体资质监管,通过年检、企业回访、日常监管对违法违规进行规范引导;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防止不法商贩乘旅游旺季之机,进行虚假宣传、以劣充好、哄抬价格、强买强卖等行为发生;同时,加大对旅游合同的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努力营造第三产业发展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打响恩平旅游品牌。三是继续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打响恩平旅游品牌。帝都温泉被世界养生大会组织委员会推荐为养生基地,金山温泉度假村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几大温泉旅游区以“温泉仙景”的健康综合形象晋升为江门“侨乡新八景”,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通过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市、中国旅游强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断扩大恩平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篇3: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一)优势所在

1、交通区位优越,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坚实的依托。南城自古就是“踞八闽之咽喉、控百粤之襟带”的九省通衢之地。目前,县境内206、316国道、昌厦一级公路和福银高速、济广高速公路交汇贯通,在建的向莆铁路即将竣工通车,加上规划中即将建设的鹰瑞、吉武铁路和金光高速公路,届时将有三条铁路、三条高速、三条国道公路在南城穿越而过。可以预料,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必将促进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2、经济快速发展,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旺盛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南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五年翻两番;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创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今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98亿元、同比增长19%,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45.3%,实现税金8229.3万元,同比增长34.9%。尤其是随着南方水泥、格雷特压缩机、机电产业园、华飞轻纺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未来我县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这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将更大。

3、产业初具规模,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我县拥有运输企业233个,其中驻外物流配货公司145家,本县运输公司88家;拥有货车3300辆,运力39600吨,航运公司1家,运力32000吨;从业人员22000人。2010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41家,200万元以上的企业33家,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今年1-8月份,实现财税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54%。预计全年可实现财税2亿元,运输业税收占全县财税总收入20%以上。物流运输业已成为南城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城市增容、就业增加的大产业,成为宣传南城、推介南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4、政策环境利好,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9年3月,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了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省市也先后出台了现代物流业振兴规划,进一步细化了政策措施。《抚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以抚州市城区为中心,以南城、南丰、广昌为重点,实施抚州物流中心、南城赣东南商贸物流中心、南丰赣闽边际贸易大市场、广昌海西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工程,把抚州建成全省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服务大通道之一”,这些为我县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二)劣势所在

1、企业规模不大。88家驻县运输企业中,除中顺物流、吉利物流、佳顺物流等41家规模较大外,其余规模都偏小,甚至有的2—3辆车、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家庭构成一家企业,业主货源难找、货主门店难寻。

2、服务功能单一。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储存、运输和配送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无法开展一体化的运输、储存、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新兴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3、信息化程度低。现阶段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95%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未建立,严重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专业人才匮缺。调查显示,目前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大多为社会个体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培训,对现代物流知识、装备、特点了解较少,难以把握物流产业发展方向。

二、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标志是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演进升级,并以第三产业较发达为特征。从我县的情况来看,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23.3:37.6:39.1调整为2010年的20.7:46.4:32.9,二产比重提高8.8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不升反降。显然,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短腿”。发达地区实践同时表明:现代物流业对发展、推动、促进第三产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要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发展现代物流业。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约为18%,江西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为19.3%左右,而南城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2.6%。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较,我县分别相差4.6和3.3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县的物流成本还比较高。在生产、销售成本控制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发展现代物流业,能切实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让企业能够把更多的人力、资源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盈利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增强投资的吸引力

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唯利是图”是企业的根本特征,只要哪个地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快,哪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就好,人、财、物等多种生产要素就向哪个地方流。因此,我们要把发展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突出任务,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气力来抓,切实增强我县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三、对策思考

(一)做好一项规划,完善发展布局

1、注重长远。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物流业发展布局与全县功能布局、产业规划、交通网络、资源环境等进行有机结合,提出符合南城实际的现代物流发展思路和模式。

2、注重对接。要充分考虑周边城市的物流发展状况,实现与周边县市物流业的连接、协调及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注重整合。以火车站为中心、高速公路连接线为主轴,把铁路、公路运输融为一体,把里塔镇、株良镇、上塘镇、天井源乡、万坊镇、工业园区、徐家乡、洪门镇等规划为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物流副中心,使南城县生产者、消费者与周边地区对接起来。

(二)主攻两个方向,培育发展核心

1、主攻物流大企业。一方面,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通过兼并、合作、重组、参股、控股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逐步培育3—5个经营规范、规模大、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来我县设立大型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和购物中心。2、主攻第三方物流。鼓励拥有自己物流业务的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将企业的原材料、仓储、运输、配送等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按现代物流要求进行重新整合,组建自有的、独立核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扶持运输公司到外地兴办配货公司,发挥业务优势,围绕市场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三)搭建三大平台,夯实发展基石

1、加快运输平台建设。今后五年,要扎实推进县新城区客运总站和公交枢纽建设,加快大型厂矿企业、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联络公路和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实施物流中心、新火车站公交枢纽、廖坊水库客货运码头等一批站场和港航工程,构建以公路为主,水运、铁路为辅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畅通物流通道。

2、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南城汽车运输大县这一优势,高起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争取2-3年内建成一个占地500亩的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信息处理、装饰美容、汽车配件等服务为一体的海西物流园区,并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入驻建设、扎堆发展,成为南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五流”集聚大平台。

3、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由县政府出面牵头,整合行业、中介机构、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加速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产业各方提供车辆调度、货物配载、车货跟踪查询、仓储信息查询等一体化服务,提高我县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四)强化四类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1、强化组织领导。重点是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县长负责,县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参加,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召开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及时掌握发展动态,破解制约发展难题。

2、强化财政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县政府每年安排出1500万财政预算内资金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奖励和贷款贴息。特别是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物流企业,政府财政可给予一定的科技专项经费补助。

篇4:对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体育活动;体育经济;发展;产业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37-01

清末民国初期,中华民族被外国人称之为“东亚病夫”。这种耻辱随着国家的自立自强,体育素质的不断提高已经被彻底摆脱。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民族的实力与特色,也为中国带来了超二十亿美元的奥运收益,以及无法用经济数字衡量的间接经济效益。中国的体育活动自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发展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在体育内容、形式上不断翻新,活动内容多姿多彩,呈百家齐放的状态。与此同时,体育活动的竞技化、商品化也不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兴起。

一、发展体育经济的意义

发展体育经济对体育外围产业与服务起到拉动、扶持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随着体育竞技活动的不断丰富与进步,消费者对体育活动的重视与投入热情日益强烈。对体育产业包括体育器材、健身场所、服装用品、体育广告、彩票、旅游等形成经济链条式形态。其次,体育活动对我国的硬件设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08年奥运会对各城市体育场馆、交通、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大力投资,促进了各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再次,体育用品行业的兴起,带动了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的兴起。与之相关的还有体育保健品、体育医学、体育活动推广宣传等产业。体育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带动了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优化第三产业结构。

二、中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体育经济重视程度不够

相比教育、文化事业,我国在体育产业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政策上扶植力度明显减弱。国家对体育的发展侧重于竞技性,看重于国际赛事上金牌数目。而真正的体育,应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事业,在于对国民体质的增强。反观其它经济发达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发挥重要引导与扩展作用。对体育活动场地的建设投入资金多,对体育生产企业,体育场所营业所得,给予税收政策上的減免与优惠。我国在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政策手法鼓励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体育经济未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2、缺乏精准的市场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体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被人所意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全球化的运动品牌少之又少。各大国际赛事中,很少能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其次,体育发展的目标不应只为了夺取金牌,而在于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逐渐被吃喝等日常娱乐活动所取代。新时期的国人,肥胖症及各类因缺乏运动产生的疾病现象增多。我国的体育经济市场从保健品到运动器材、健身房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当前不断投入的竞技体育资金与匮乏的群众体育建设,拉大了体育经济发展的步伐。

3、缺乏与体育经济配套服务

体育经济的发展需要有配套的服务设施。当前,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者对使用者的运动状态未经过咨询与了解。其次,在销售过程中,片面强调产品的功用,而脱离大众消费的实际需求,使体育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体育经济活动主体,体育产业生产者与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市场需求,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产品需求没有灵敏的认识。再次,我国的体育经济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三、如何发展中国体育经济

1、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经济发展重要性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体育发展一直倚靠国家财政拨款作为经济支撑。时代在不断发展与革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体育发展资金不能仅仅依赖国家供给。还应解放思想,转变立场,通过实现体育部门与体育生产经营企业联手,举办体育活动、加强品牌合作、优化人员结构、以市场化的经济结构不断促进体育经济的增收。其次,政府对体育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后盾。改变传统的以国家拨款进行体育建设的思想旧模式,鼓励创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体育场所的建设为例,体育建设部门通过拉赞助,拍卖广告权等方式实现与体育经营企业市场化的经济运作。在我国当前的发展国情下,为国家节约资金,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2、推动体育经济发展产业化

打造知名的体育用品、服饰、饮料等体育经济品牌是发展的最成功经验。体育经济发展,首先要打造与体育相关的各类品牌经营,成功的体育品牌,使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就自然联想到,并产生消费需求。其次,体育场所与体育设施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手法,实现经济收益。许多体育场馆,与健身设施日常闲置时间较长,可通过向全民开放,进行各类场馆合理划分。健身器材等服务群众进行日常锻炼活动,体育场馆可提供企业进行公司活动,出租给社会团体进行体育竞技比赛。通过结合市场化的经营手法,使体育经济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同时,对体育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如在体育场馆附近可提供广告位出租,开展餐饮行业等活动。例如趁世界杯的热潮,把闲置场所与设施合理利用,不仅提供群众看球场所,同时刺激体育经济活动的发生。

3、培养有实力的体育经济发展人才

当前,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充满干劲、勇于创新的经营与管理人才。国家对此应不断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及再教育。为体育经济发展配备优秀的管理人才。其次,对现有的经营管理者不断加强培训,送出国门学习世界知名体育品牌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体育经济发展经验。其次,对现有市场不断加强规范性。通过网络时代多媒体传播平台,对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适时刺激消费行为。同时,对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与进步。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前提下,获得更长远的体育经济发展空间。

结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全民健身需求增加。体育在为人民提供竞技比赛快乐的同时,对个人身体素质,市场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前我的体育经济发展仍存在各式的问题,但是相信通过不断加强体育经济管理,体育市场中潜在的巨大价值将会陆续发掘出来。

参考文献:

[1] 吴超.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1?(19).

[2] 况毅磊.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1(28).

[3] 徐语.全民健身运动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篇5: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一、主要工作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强化思想认识,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县委、县政府坚持全县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发展为中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无所作为”论和“农业唯上”论,树立**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的观念,把全县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推进工业化上来,把全县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工业富县上来。同时,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产业规划,先后出台了《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小水电业发展规划》、《钨砂冶炼工业发展规划》等,并对县城工业小区和龙海等7个乡镇的工业发展作了详细规划。

2、强推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促进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产业升级。近3年来,全县共安排工业产业建设项目216个,已完工198个,完成投资额7.28亿元,其中技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项目52个,共投入资金1.5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水泥、玻璃为主的建材业,以钨砂、电解铅为主的冶炼业,以天扶菌、豪峰茶和冠军米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复混肥为主的轻化工业。同时,把工业小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来抓,突出抓好了以县城工业小区为主的7个工业小区建设,工业小区的“洼地”效应日益凸现。县城工业小区和各集聚区共集聚钨砂、冶炼企业33个,其它企业14个。

3、强势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立足吸引外资,大力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辐射。2004年,全县共引进县外资金47693万元投入工业项目建设,项目投产提供税收1848.6万元。二是立足盘活国资,大力实施“国退民进” 工程。按照“改制一个企业,壮大一个实业,形成一个产业”的工作思路,把全县应改制的66家国有企业,推向民营股份制或私人企业的经营领域,改制启动面达100%。通过改制盘活存量资产5813万元,吸纳社会资本4597万元,安置职工2908名。目前,已完成改制的企业职工稳定,产销两旺,效益攀升。三是立足聚集民资,大力实施“爱乡回流”工程。坚持以亲情乡情为红线,以优良环境为磁石,紧紧盯住经济能人,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一技之长的**老乡回乡创业。2004年,在外的**老乡回乡投资办厂106家,吸引县外资金1.2亿元。

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是一种低水平、非均衡的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非均衡主要表现在:全县新上的工业项目大多集中在钨砂、冶炼业,小水电业,其他产业项目建设鲜有特色。诸多制约主要表现在:观念、资源、资金、基础、人才等方面。

二、下阶段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工作打算

1、培育主导产业。按照 “既抓传统产业,更抓现代科技;既抓地下矿业,更抓地上加工;既抓人无我有,更抓无中生有”的理念,提升传统产业,承接转移产业,引导新兴产业,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钨砂冶炼、建材、轻化等主导产业。依托农业资源,加快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工业原料建设基地,着力抓好优质稻、食用菌、中草药、生猪等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人力资源,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着力抓好以水泥、玻璃为主的建材业,以针织、化肥为主的轻化业;用足电力资源,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着力抓好钨砂冶炼、金属铸造业;挖掘矿产资源,着力抓好伴生矿、尾矿、废渣等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当前,重点是发展符合**实际的钨砂冶炼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引导和争取新上若干规模较大的冶炼项目,力争2—3年内使冶炼业发展到50—60家,把冶炼业打造成为**的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色经济和支柱产业。

2、壮大小区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小区兴工”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小区产业集聚、要素集群、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发展小区工业经济,形成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滚动开发,降低开发成本。以省道S212线改造和通乡通村公路改造为契机,加强县城及各乡镇工业小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小区办厂、属地纳税,谁投资谁受益、谁引资谁收税”的资源共享模式,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小区集中。搞好优质服务,降低效益成本。在土地转让、税费收缴、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为业主提供“零收费管理、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做到“诚信到人、效率到位、服务到家”。加强规划组织,降低环境成本。合理工业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县初步形成以县城工业小区和清溪、安平等乡镇主要发展钨砂加工业,龙海、平背、灵官、军山等乡镇主要发展冶炼业,关王、排山、龙市等乡镇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牌楼乡主要发展玻璃制造业的总体工业布局,每个工业小区力争发展3-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扶持骨干企业。在政策、资金、服务上予以倾斜,重点扶持一批年产值过5000万元,税收过200万元的骨干工业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技改提升。进一步抓好玻璃、水泥、橡胶、造纸、化肥等传统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工作,突出加快永乐贵金属、龙海水泥新线、牌楼日大玻璃、安仁伟业复混肥等企业的新建和扩改工作步伐,力争年内投产生效。积极引导企业优势互补。整合现有工业资源,加快企业之间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优质重组,引导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扶持晶鑫冶炼、湘一冶炼、军山智升、平背新艺、天扶菌业、湘硕米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联大靠强。加强与县外、境外知名企业、集团的交流和合作,鼓励永乐化妆、豪峰茶业、菩提露酒等企业走出去,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走规模扩强、产业升级的路子。通过扶持骨干企业,着力推出天扶菌、豪峰茶、湘硕米、永乐水泥、日大玻璃、伟业复混肥等特色工业品牌。

篇6: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一、准格尔旗转型发展现状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黄河沿北、东、南流经197公里,隔河与山西、陕西毗邻,有“鸡鸣三省”之称。全旗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6.69万人,辖1个开发区、1个工业基地、9个苏木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境内矿产资源富集,探明含煤面积2824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以上,有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绿色煤炭”美誉;探明高岭土储量60亿吨,石灰石50亿吨,同时有丰富的铝矾土、白云岩、石英砂等资源。

准格尔旗充分利用资源、区位等优势,抢抓机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0.96亿元,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673.23亿元,累计实现财政收入689.0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7.04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9.14亿元。成为自治区改革开放30年十大典型之一,被国家列为“呼包银榆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地区,被自治区确定为“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要增长极。

二、准格尔旗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从总体上看,煤炭资源的开发 , 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一业独大”较突出 , 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从产业发展来看,2013年 , 全旗实现工业增加值604.23亿元,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近470亿元 ,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近45%, 占工业增加值的77%,资源型特征明显。从产业结构布局上看,尽管准格尔旗加大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 , 但煤化工、电力等煤炭转化工业尚处成长阶段;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远未形成规模效益,新型工业化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破解上述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发展。

三、准格尔旗转型发展思路和措施

( 一 ) 转型发展思路

当前,准格尔旗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期、产业结构优化期、改革创新关键期,“三期”叠加要求既要保持合理发展速度,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又要加快推进结构转型,在转型中提升质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准格尔旗要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立足煤炭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寻找自身个性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逐步实现转型。

(二)推进转型发展的措施

1. 坚持以编制规划先行,全面引领经济转型发展。做好规划工作,确保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有规可循、有策可依,以规划引领转型。进一步完善“六大基地”规划,争取“大路国家现代煤化工基地规划”、“煤电灰铝一体化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准格尔中部矿区总体规划”等规划获国家批复。同步完善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规划。

2.坚持以支柱产业为支撑,全力构建经济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1)改造提升煤炭产业,保障转型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必须充分依托煤。全旗现有煤矿130座,核定产能2.7亿吨,2013年煤炭产量2.58亿吨,今后将积极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化煤炭生产输出基地。到2017年,全旗煤炭产销量稳定在3亿吨左右,原煤洗选率达到95% 以上,单井平均生产能力提高到200万吨 / 年以上,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 以上,矿井回采率达到80% 以上,地方煤炭企业整合为20户,进一步延长原煤稳产期限,为主导产业延伸提供原料支撑,为实现经济转型赢得重要战略回旋时间和空间。(2)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节能降耗“双控”要求,坚持延伸煤。一是打造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抓住大路煤化工基地作为“蒙西地区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富煤近水、产业集聚的组合优势,全力打造国家一流的千万吨级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尿素、煤制其他产品的碳一化工、煤干馏多联产及其产品副产品深加工、煤化工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8条产业链,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到2017年,通过煤化工转化原煤1亿吨,实现增值4倍以上。煤制油达到200万吨,煤制天然气160亿立方米,煤制甲醇500万吨,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140万吨,煤制乙二醇70万吨,煤制化肥500万吨,其他产品超200万吨。二是打造煤电灰铝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发挥煤铝伴生独特优势,抓住准格尔至天津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机遇,大力发展高水平火电和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加快构筑“高铝煤炭—火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国家级的高铝煤炭综合利用基地。到2017年,集中布局高铝煤电力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生产高铝粉煤灰1500万吨以上,利用大唐“碱法”、开元“铵法”、神华“酸法”等已形成的工艺技术,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规模达500万吨,联产电解铝及铝加工产能突破200万吨。(3)培育壮大非煤产业。在做好“煤”字号文章的同时,坚持不唯煤。一是打造陶瓷生产基地。目前,全旗已建成陶瓷产能6900万件、在建产能8000万件。今后将依托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优势,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内蒙古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日用陶瓷、陶瓷酒瓶、礼品瓷和建筑陶瓷。到2017年,建成日用陶瓷生产线20条以上,日用陶瓷生产能力达到10亿件,其中陶瓷酒瓶产能达到3亿件;建成卫生陶瓷生产线15条以上,卫生陶瓷产能达到900万件;建成建筑陶瓷生产线4条,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600万平方米;工业陶瓷生产线1条。二是打造沿黄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准格尔旗北部沿黄河一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毗邻呼包鄂三大主要消费城市,有利于集中发展现代农牧业。今后集中力量打造以十二连城乡为主,以大路和布尔陶亥为辅的沿黄现代农牧业基地,在推动种养殖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到2017年,土地规模化经营示范基地总面积达到15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万亩;牲畜存栏量稳定在55万头(只),新建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1处,存栏1万头的养牛基地1处,养殖园区4处,培育建设生猪育肥户60户左右,肉羊大户120户左右;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总面积超过3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500万公斤。(4)激活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发挥煤炭积累资金优势,坚持超越煤,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旅游产业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发挥黄河峡谷、油松王等自然风光和漫瀚调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打响准格尔文化旅游品牌,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黄河风情旅游产品(城坡旅游区、包子塔旅游区、小滩子旅游区、龙口旅游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油松王旅游区、准格尔召旅游区、阿贵庙、上喇嘛洞)、生态观光旅游产品(水镜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黑圪崂湾沙漠旅游区、十二连城现代农业观光区、砒砂岩风景区、太子滩)、历史民俗旅游产品(王爷府、十二连城遗址、点素敖包)等“四大旅游产品”。二是商贸流通业方面,以特色化、专业化为导向,加大各类新型商贸企业引进力度,全面优化商业网点布局,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规模适度、错位经营、独具特色的城乡商业服务网络。三是服务业方面,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商务服务业、发展高端信息服务业、优化提升金融服务业,构建较为完善的组织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多元化运作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水平。四是物流产业方面,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物流体系与产业格局、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煤炭、煤化工、陶瓷产品、农畜产品、商贸物流工程等五大物流工程。

3.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打造经济转型发展的优良环境。(1)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全力抓好改革创新。牢牢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机遇,突出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破除影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一是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土地出让等政府性资源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利用BOT、BT、特许经营等市场化路径解决城市供热、供气和垃圾处理等问题。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14年,旗人民政府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清理、整合、规范我旗审批事项,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今后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实行部门联动,全面优化审批流程。三是深化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旗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为载体,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推动政府投资、融资、管理、偿债等权责一体化管理,使城市、园区建设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四是推动企业重组。充分发挥资源杠杆作用,推动煤炭企业之间、新建电力项目、煤化工项目与现有煤炭企业重组;推动煤炭企业与非煤企业重组。

(2)在硬环境建设方面,重点提升产业转型承载能力。准格尔旗铁路通车里程达到402公里,铁路运力突破7000万吨;公路里程达到28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7.6公里,一级公路84.8公里,二级公路683.7公里,三级公路446.1公里,四级公路1350.5公里。9个乡镇(苏木)均已通油路,并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14座;苏—东—准天然气主管道横穿境内。今后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完善交通网络。争取建设纳日松至龙口、前房子至龙口、大饭铺至龙口3条高速公路,推进呼准鄂铁路、准朔铁路、巴准、沿河、准神、大马铁路项目,积极推动准格尔通勤机场前期工作。二是强化水利支撑。完善园区、矿区和城镇供水体系,重点建设大路西部供水工程。三是优化供电网络。建设大路、川掌2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龙口220千伏、海子塔220千伏等11个输变电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四是加快管道建设。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依托陕京四线等重要运输管道,规划建设至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及其它煤化工产品外运管道。

篇7:推进煤炭经济转型发展的措施思考

关键词:煤炭经济发展;转型;措施

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在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也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尤其是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的推行,使得煤炭企业更加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为了有效缓解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能源危机,我国也加大力度开展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煤炭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资源逐渐枯竭的局面,煤炭企业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优势来进行经济转型,进而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煤炭企业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 煤炭经济发展现状

相关调查显示,自2012年5月份以来,我国煤炭市场连续波动下行,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进口规模大,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收益普遍减少,经营越加困难。一直以来,煤炭行业一直以来就被定义为是脏、乱、危险的行业,相关的管理政策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导致煤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危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安全隐患增多,这也是煤炭经济转型面临的艰巨任务和要改善的现状。

首先,煤炭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这些环境问题表现的更为明显,煤炭开采地区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地面裂缝、坍塌、粉尘污染、土壤污染等,不合格的煤炭燃烧之后释放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也给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煤炭企业却没有为自己造成的环境问题支付必要的环境治理费用,导致我国整体生态环境都受到影响,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煤炭经济的发展。其次,很多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煤炭生产等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并不纯熟,更缺乏对煤炭的深加工,只是进行简单的洗煤、炼焦、发电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导致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煤炭的平均利用率不足30%,严重影响了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国煤炭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安全性差。煤炭行业当中存在着很多结构不合理、不符合规定的小型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相关设备设施落后,矿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样也制约着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时期,进行煤炭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2 推进煤炭经济转型发展的措施

2.1 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进行煤炭经济转型的首要阶段就是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根本发展目标,以实现新时期煤炭经济的转型发展,同时也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煤炭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煤炭工作技术,并建立一套适合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技术体系,强化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是对煤矿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煤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还要加大力度推广绿色煤炭开采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以减少煤炭行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煤炭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大力推进煤炭循环经济的转型发展,以满足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

2.2 政府要加大对煤炭经济的宏观调控

煤炭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这是因为我国的煤炭产业本身就是以中央和省级国资委来管理的,因此煤炭经济转型应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主导。“十二五”计划对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要明确煤炭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支持政策,并不断加大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大力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使得煤炭产业结构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得以优化,煤炭资源得以整合和高效利用,从而实现煤炭经济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

2.3 延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

我国要想实现煤炭产业的经济转型发展,就要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优化煤炭产业工作流程,延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除了洗选、炼焦、发电等基本的产业模式之外,还要大力发展煤炭液化、煤—电联营以及煤—电—钢、煤—铁—铝等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多种经营模式的联合开展,不仅延长了煤炭企业的产业链,还有效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对我国煤炭经济转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4 煤炭企业要强化内部控制

影响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来自内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财务风险方面,煤炭企业要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有必要加强内部控制。首先,煤炭企业要建立必要的财务管理机构以及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强化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其次,煤炭企业要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作业成本管理和核算办法,实现煤炭企业的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最终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另外,煤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相关的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严格按照制度流程来开展,有效防范工作不规范造成的煤炭企业财务危机,为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总结

综上,在当前时期煤炭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煤炭企业认清发展现状,明确煤炭经济的发展方向,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和流程。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另外,政府要加大对煤炭经济的宏观调控,延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进而真正实现煤炭经济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兆征.关于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J].前进,2009,11:39-41.

[2]苏立功.在煤炭经济转型发展中推进企业会计改革[J].煤炭经济研究,2011,05:4-6+18.

篇8: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豫交汇处, 全县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 总人口40万。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02亿元, 财政收入完成20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59元,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全国314位, 居于山西省的十强县行列。

阳城县内拥有多种矿产资源, 煤炭、白云石、铝矾土、陶瓷粘土储量尤其丰富, 县域经济以工业为主, 尤其以煤炭、电力两大行业为重中之重, 全县工业占GDP比重达到68.2%, 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中, 工业占到77%。工业经济是支撑县域经济的支柱, 不论在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安排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阳城县经济中煤炭、电力产业比重很大, 而电力产业又对煤炭有原料依存关系, 造成县域经济成为“煤炭经济”, 与煤炭同升同降、同喜同忧, 抵御风险能力很低, 经济很容易大起大落。为此, 阳城县始终把优化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 把发展地面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虽然近年在陶瓷、煤化工等方面已经开始起步, 但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始终没有改观,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 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日益显现。

二、阳城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阳城县经济结构以能源重化工为主。2006-2008年阳城县三次产业GDP的比例和工业GDP的比重, 如表1所示。从表1中看出, 阳城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4%以上。工业在GDP增长中始终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总量逐年攀升, 带动了GDP的逐年增长。同时工业也为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5752人, 占到全县总人口的9%。

(单位:%)

晋城市已经把“工业立市”作为城市的发展方向, 阳城县根据自身的经济结构, 也提出了“工业立县”的指导方针。只有大力发展工业, 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发展。为此, 阳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 制定了“八马拉车、四轮驱动”的发展方向, 以煤炭、电力、陶瓷、化工、铸造、旅游、蚕桑和新兴高技术产业等八大产业作为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主线。

三、阳城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阳城县已经制定了“工业立县”的方针, 也明确了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 但是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 对煤炭和电力的依赖很大, 且短期内难以改变

由于煤炭和电力实现增加值要占到GDP的60%左右, 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5%左右, 造成县域经济对于煤炭和电力的依赖性很大。因此, 在2008年煤炭价格高涨的时候, 由每吨平均320多元暴涨至最高1200元之多, 煤炭行业效益大增, 拉动了全县经济指标的完成, 但电力行业则面临巨大煤价压力, 煤炭下游相关企业则举步维艰;2009年随着煤炭价格的回落、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煤炭企业复产条件的严格限制, 煤炭产量暴跌, 一季度产量仅有14.5万吨, 只达同期的12.4%, 造成电力行业煤源不足, 全年经济指标面临严峻挑战。煤炭和电力行业的不稳定, 不但影响到全县经济的稳定, 也使陶瓷、煤化工等新兴接替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 工业经济多元化, 避免煤炭行业一支独大, 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二) 结构调整与能耗的矛盾突出

节约能源目前已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结构调整要与节约能源有机结合起来, 但从阳城县情况来看, 难度却很大。

煤炭行业虽然能耗绝对值较低, 但是随着近几年煤矿的整合和技术改造力度的加大, 能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下降潜力匮乏;电力行业一方面因主要对江苏省供电 (即“阳电下江南”) , 能源消费总量主要计算在江苏, 致使全县万元GDP能耗的绝对值较低, 另一方面, 电力也是高耗能企业, 综合能源消费量要全部记在当地, 将造成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得大幅度增加, 而且电力行业能耗相对稳定, 下降潜力很小。

近年重点发展的煤化工和陶瓷两大接替产业中, 煤化工属于高耗能产业。如100万吨甲醇的用电负荷在5.5万kW左右, 耗煤在160万吨左右;“1830”大化肥用电负荷也在5万kW左右, 耗煤在85万吨左右;陶瓷行业不论是建筑陶瓷还是日用陶瓷, 年耗能均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 也属于重点能耗企业。

除此之外的其他四大产业尽管能耗较低, 但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 短期内还难以与前四大产业相抗衡。结构调整的方向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县域经济对煤和电的依赖, 但是对于能耗降低又形成一定压力。因此, 在煤电和煤化工项目上马时, 从审批阶段就要做好节能专项评估, 严把入口关, 设计中要采用节能新技术, 使企业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努力在结构调整和降低能耗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三) 结构调整也受煤炭资源的制约

阳城县煤炭资源丰富, 离开煤炭谈“调产”, 那就相当于丢下“金饭碗”去讨饭。电力需要煤炭作为燃料, 煤化工需要煤炭来作为原料和燃料, 陶瓷及其他地面企业也需要直接或间接使用煤炭来作为燃料。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 离不开煤炭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

阳城县现有煤炭企业74户, 年生产能力2200万吨左右。资源整合之后, 生产能力预计也在2500万吨-3000万吨左右, 如果年实际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1500万吨之间, 既可以保障工业与生活用煤需求, 又可以延长煤炭的服务年限。

阳城电厂一、二期年需用煤700万吨, 阳城县承担200万吨-300万吨。规划的阳电三期6×660MW机组建成后, 年耗煤将在800万吨以上, 阳城还将承担200万吨-300万吨的供给。目前已建成的“1830”、“813”大化肥年耗煤在100万吨以上, 规划中的煤化工按200万吨甲醇、“4060”大化肥计, 年耗煤在500万吨以上, 共计需要600万吨。仅煤转电和煤转化两项得煤炭年消耗量即为1000万吨-1200万吨左右, 如果考虑目前新建煤化工项目需要就近配套相应能力的煤炭资源, 以及其他产业、行业和生活用煤的话, 将出现煤炭资源大幅度快速消耗和煤矿服务年限缩短的现象, 势必会影响到本县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四、阳城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探讨

当前,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 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利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从阳城县的实际情况来看,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立足煤炭, 依托骨干矿井组建企业集团, 做强煤炭产业, 实现煤转化 (肥、醇) 和煤转电两大产业延伸, 建设新型陶瓷产业, 构建煤炭、煤化、煤电、陶瓷四大支柱产业支撑的工业框架, 同时改造提升铸造传统产业, 积极培育和支持以高新技术为方向的新型产业。

煤炭行业要以资源整合为契机, 在全县范围内组建一个或数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增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 使全县煤炭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

电力行业在稳定阳电一、二期的基础上, 分期进行阳电三期的建设, 一期率先建成2×660MW机组, 视情况在进行续建, 最终使全县电力生产规模达到8000MW的装机容量。

煤化工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原则, 选择三条主要路径 (或者说三条产业链) , 拓宽发展空间, 降低市场风险。依靠资源优势, 逐步形成“煤-甲醇-烯烃”、“煤-甲醇-醋酸”和“煤-煤焦-电石”三条化工产业链。

建筑陶瓷行业要在稳定一期的基础上, 加快二期工程的建设步伐, 在“十一五”末力争使全县建筑陶瓷生产能力达到1.5亿件的规模, 成为一个新兴德支柱产业。

加强产学研联合, 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使铸造等传统产业上档升级, 通过盘活存量, 脱胎换骨, 使传统产业继续为经济增长做贡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在具体实施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 因地制宜, 趋利避害, 做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产业发展中积累和创造了一些新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必须面对的劣势和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摸清家底, 认清形势, 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

阳城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以下优势:煤、电、水等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县城承载力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 如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受限, 产业布局困难, 开发成本较高;由于缺乏大的项目基础, 工业文化积淀不深, 无法培养和历练出组织和管理大项目、大工业的专业人才;一些投资较大的转型产业项目依靠自身的资本实力根本无法实施等, 都是不能不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另外, 更重要的是一些基层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对科学发展的要求认识不高、把握不好、落实不够, 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捡到篮里就是菜”。转产业上项目规划的起点还不很高, 产业和项目定位视野放得还不够宽。二是“请进来的都是佛”。在招商引资中为了留住客商, 算眼前的账多, 算长远的账少;算GDP的账多, 算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的账少。三是“今天生孩子, 明天娶媳妇”。对有成长潜力的中小项目和企业抚育不够。四是“调整就是铺摊子”。将经济结构调整简单化、片面化, 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等内功方面下力不够。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就需要针对上述分析的优势和劣势, 趋利避害, 顺势而为, 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好。

第二, 立足长远, 有得有舍, 抓好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立足长远, 做好产业布局工作。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走向, 凡是国家限制或短期内可能限制的项目就要审慎考虑,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坚决淘汰, 即便要付出一些阵痛, 也要保证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健康长远发展。其次要摸清家底, 算好五笔账:水资源账、土地资源账、交通运力账、环境容量账、电力需求账。弄清楚这五个方面的产业承载力究竟有多大, 哪些方面是优势, 哪些方面是劣势, 哪些方面还存在瓶颈制约, 哪些方面可通过市场代偿解决, 哪些方面必须优先克服。

第三, 高点规划, 注意接替, 促进县域经济繁荣。要统筹考虑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发展模式、环境保护等方面因素, 通过科学的研究论证, 形成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 使产业结构调整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最终形成功能互补、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具有地方特点的产业体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要注意产业梯次接替。在实施一批当前可以见效的项目同时, 要未雨绸缪, “实施一批、准备一批、储备一批”, 提前考虑后续产业的发展, 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不空档, 经济发展不掉链, 保障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不断促进颇具特色的县域经济繁荣。

五、结束语

长期以来阳城县经济存在工业结构单一、对煤炭资源依赖性大、能耗水平高的问题, 造成了经济起伏大, 抗风险能力弱。因地制宜、立足长远、高点规划,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立足煤炭做强煤炭产业, 实现煤化和煤电两大产业延伸, 支持新型陶瓷产业, 构建“煤炭-煤化-煤电-陶瓷”四大支柱产业支撑的工业框架, 同时积极培育和支持以高新技术产业, 使阳城县单一的工业结构得以优化, 大起大落的经济得以稳定, 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艳, 郑文君.产业结构调整与县域经济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06 (469) .

[2]、吉建兵.谈发展阳城县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建设[J].当代农机, 2008 (12) .

[3]、徐敏.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11) .

篇9: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

都兰全县10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43个,1万元到5万元的有42个,5万元到10万元的16个,10万元到100万元的5个,100万元的有1个,全县实现了无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增强了村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

(一)抓班子建设,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配“双强”型能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同时,加大对村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全县107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进行集中轮训,并组织部分村干部和致富能手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考察,学习借鉴村级经济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调整组织设置,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合力。一是以党支部互联为支撑点,建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察苏镇上下西台村、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镇机关和新华街社区建立“村企机居联合党总支”后,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着眼于上下西台村的长远发展,投资16余万元修建了西台大桥,每年为上下西台村提供40万元的村庄道路建设补贴资金,西旺公司为上下西台村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可为村民带来125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二是以产业互补为着力点,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搭建起城乡市场、信息、技术、项目合作交流平台,把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引入农牧区生产经营中,探索农牧业经营的新路子。三是以帮扶互助为切入点,增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后劲。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香日德镇柴兴村在对口企业的帮扶下,投资30万元开发了1000亩集体荒地种植马铃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在结对企业的帮扶下,全县有42个村做大做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了村级组织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三)新建经济组织,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以“三培双带”活动为载体,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闯市场、带头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香日德镇香乐村党支部按照农产富村的要求,从海东地区引进优质农产品品种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成立了马铃薯专业经济合作社,在原有600亩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马铃薯10800亩,年产马铃薯4万吨,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热水乡扎麻日村党支部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牧民股份制生态合作社,将18户牧民组织起来,以5户党员户为链接,成立了繁育组、饲草料种植组、贩运组、商业劳务组和留守基地组,实现草场资源的科学流转、牧区劳动力合理分工分流和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给农牧民直接带来经济收益达5万元,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万元。香日德镇中庄村牛羊育肥专业经济合作社通过入股的形式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投资104.3万元建立了规模达2000多头的牛羊育肥养殖示范小区,开展销售中介服务,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

(四)用存量资源盘活村集体经济。根据各村的实际状况,引导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和“四荒”资源,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并给予政策扶持,帮助经济薄弱村提高造血功能,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香日德镇香盛村采取村办、联户等方式,利用原农场遗留下来的闲置市场,投入资金60万元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多元。宗加镇哈西娃村对天然蘑菇资源进行开发,对外租赁承包,以地生财,年收入达6.4万元。

二、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要不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模糊认识,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集体经济的倾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存在模糊认识: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能保证村里日常开支即可,不必刻意追求发展壮大,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还不到,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经济的重要作用;认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无关经济全局,与政绩无关,从而导致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此外,对一些贫困村来说,还存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有等靠要的习惯心理。

(二)集体经济管理主体的素质与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知识在现代经营和管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目前都兰县村集体资产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却普遍低下。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干部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遇到问题时消极被动,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在工作上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此外,一些村的集体资产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思路。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自觉性,要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联系都兰县实际,通过召开会议、赴外考察、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比等多种形式,使大家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是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同时,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并不是无路可走,只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找准结合点,抓实落脚点,村集体经济就大有可为。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还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进一步制定、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政策,采取“扶两头带中间”办法,加强对集体经济强村和空壳村、薄弱村的扶植力度,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增收,我们要做到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一是要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做到以地生财,做好土地文章。二是要认识新资源,发挥新优势,做好新资源文章。山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村,要学会用新眼光来看待自己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效益农业、观光农业,要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人文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务业、旅游产品生产等,开辟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三是要树立服务观念,开展社区有偿服务业务,做好服务文章。城郊型和集镇型的村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人口集聚优势,开展象物业管理之类的社区有偿服务业务,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要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做好资金文章。资金充足的村要积极尝试通过参股、合资等形式与其它所有制经济合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积极创新,努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赠值,就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一是要健全组织,建章立制。要根据“村企”分开的原则,建立代表全村农民利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采取公司、经济合作社形式)。二是要进行资产量化。要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民主评估,并将集体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部分量化到村民(一般可设集体股、个人股、机动股三种股权),提高村民对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的关注度,在全村形成人人关心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明确党组织的地位。量化的集体股份(应占最大比例)要由村党支部来代表,党支部书记出任公司或合作社董事长,以体现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四是明确村委会的职能。要对村委会实行“管用”分开,村委会将不再承担“管钱”任务,只管“用钱”。这样一来,村委会可以专心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而且通过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由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财务手段,保证了其管理的有效性。五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要以村民为主成立监事会,对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四)典型示范,典型引路,积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朝稳健方向发展。做到以点带面,要把树立典型和典型引路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方法。今后,要在全县范围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分别树立典型村,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为一些后进村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同时,以建设村级组织团结、经济发展较快、村庄规划和建设比较领先、精神文明同步加强的现代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培植一批集体经济强村,以更好地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提升都兰县村级集体经济。

上一篇: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下一篇:赏读诗人笔下优美的秋天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