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2024-05-26

我市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通用2篇)

篇1:我市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我市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自2013年瑞昌市吹响“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号角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将“创森”工作摆在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位置,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截至日前,累计共安排专项资金6200万元,整合近1个亿的资金用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实现“一横一纵,一环相绕;两湖两河,绿带环抱;三点多块,绿廊相串”的规划区绿化空间布局,各项指标均超过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

科学规划,全城增绿,营造创森新亮点。瑞昌市委、市政府对创森工作高度重视,于2013年5月召开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动员会,成立了以罗文江市长为组长的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4月召开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围绕“一横一纵,一环相绕;两湖两河,绿带环抱;三点多块,绿廊相串”,多部门联动,重点建成改造人民公园、瀼河公园、柳湖公园、天嗣山公园、杨林湖南北小游园、火车站站车广场,龙口源森林公园植被景观已初见成效,安定湖湿地公园已列入省级规划,成为我市创森工作新亮点。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我市规划区内森林覆盖率达41.5%、规划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3.79%;城区绿地率达39.9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65平方米;城区乔木绿地率达29.58%,城区人均乔木数量达3.12株;城区平均每500米公共休闲绿地数量、主干道行道树行数、城区绿化植物种类、乡土树种占城市绿化树种比例、城市森林自然度、规划区森林公园数量均已达到省级森林指标。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巩固创森新成果。自2013年以来,我市累计共安排62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近1个亿的资金投入到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区规划区内的乡镇每年投入均达百万元,主要用于瀼河景观带工程、新增10个地块城市绿地、16项城市道路绿化升级改造、龙口源省级森林公园、安定湖省级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等工程,加快推进了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

为巩固创森新成果,2012年以来,我市有关部门不断深化林权改革,加大林业执法检查力度,全市林业秩序进一步好转。强化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专业消防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市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每年春秋两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加强对全市20.88万亩松林面积的监控力度,经常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我市林区范围内均未发现松材线虫。

立体宣传,全民参与,丰富创森新内涵。为深入挖掘“青山拥翠、水岸画都”的地方文化内涵,结合“文化、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2015年4月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宣传活动,全力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即新建一个省级湿地公园,打造一百个城市绿化精品,悬挂一千块创森宣传牌,开展万人城市林地、林木和公共绿地认种、认养活动,使创森深入到市民文化生活各个层面,丰富了我市创森新内涵。依托我市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主题,通过主题文化展、摄影图片展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市民传播创森知识;精心组织了一台创森文艺汇演,将在7月底在城市森林广场进行汇报演出;制作了创森专题宣传片,在市电视台创森专栏、户外大型LED广告屏循环播出;编印了《创森宣传手册》5万余份,通过社区、居委会、学校、社会团体、志愿者等渠道广泛宣传;在市区交通主干道悬挂创森主题标语,在绿地、公园设立永久性宣传牌,定期出动流动宣传车,积极宣传创森工作意义、知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市民朋友们普遍支持我市创森工作,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均达90%以上

篇2:我市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霸州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在人们步履匆匆的脚步下延伸,一处处沐浴暖阳的广场绿地正在扮靓这座幸福之城,从街道到社区,正在市民举手投足的每个细节中成为一道道亮丽如画的风景。霸州,这座冀中古城正在文明新风的劲吹下发生着巨变……

近年来,霸州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霸州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在创建工作中尊重群众意愿,突出群众主体,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速,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抓“发展” 夯实“文明”基础

“发展”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抓手和强力支撑,只有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才能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推进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霸州市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扩大外源拉动和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先后引进了国家电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清华科技产业园、达利食品生产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该市坚持民生为先,把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率先在全省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完成了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紧急救护不出

乡、大病重病能救治”。新农合和新农保全面推开,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低保和社会救助实现政策性全覆盖。把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几年来,霸州先后建成了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等18处精品文化工程。以“四乡一镇”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覆盖城乡的“十大文化”建设,形成了文化设施完备、文化组织齐全、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人才辈出的特色景观,先后打造了“文化艺术节”、“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抓“城建” 筑起“文明”高地

“和谐宜居”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完备的城市功能又是文明创建与传播的平台。近年来,霸州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形成了有特色而又符合发展需要的城建格局,筑起了文明城市创建的高地。

该市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谋划,完成了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以及市区园林绿地、环卫设施、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25个专项规划以及全部12个乡镇总体规划和60个保留村庄规划,为实现城市“和谐宜居”与“文明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方式,霸州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几年来,该市共融资323亿元,实施了211项重点工程,建设了28个标志性建筑。建设了金康道时空隧道、大广引线景观大道、环城林荫路等样板街,形成了“四横四纵”的城市精品文化经纬线。

围绕突显城市特色,增强城市承载文明、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能力,霸州先后建设了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生态公园、胜芳古镇、茗汤温泉、乒乓球馆、游泳馆等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了华夏民间收藏馆、李少春纪念馆、荣高棠纪念馆、中华戏曲大观园、图书馆等文化传播普及设施;建设了益津书院、李少春大剧院等文化展演活动设施,有效地提升了霸州的城市品位,拓展了霸州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能力。

抓“活动” 塑造“文明”主体

人民群众是创建文明的主体,同时也是承载文明的主体。近年来。霸州市积极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提升素质。

为强化典型带动作用,该市先后组织开展了“道德模范”、“杰出青年”、“孝子孝媳”评选表彰等一系列活动,推出了高建国、荣季祥、董海燕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典型;同时,深入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以及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窗口等创建和评选表彰活动,推出了交通局运管站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典型。通过广泛宣传,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增强。

强化管理教育,倡导文明行为。先后开展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宣传、“垃圾不落地、霸州更美丽”主题实践、“我和城市一起变、我变文明城变美”义务劳动等一系列文明行为教育活动。同时,印制宣传材料10万余份,通过全市1000辆出租汽车向全市人民发放,对常见的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衣着不整、语

言不美、不讲秩序等不良行为提出警示。霸州的社会秩序和市民的行为习惯明显改善。

上一篇:2004年校学生会秘书处工作计划--应聘主任文件下一篇:统编三年级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