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2024-05-10

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共10篇)

篇1: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类地行星田间持水量生态因子边缘效应径流模数南方涛动变质作用

二/简答题

1.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什么是地质构造?简述地质构造的类型

3.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4.比较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和彭克坡面侵蚀理论

5.简述锋面天气

6.三.简答题

1.生物不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种间关系.2.2012年气候评估结果显示全球气温上升了0.85摄氏度,请论述全球变暖形成的原因.未来变化趋势以及全球变暖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

篇2: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申论

1、o 【论述题】问题一:假如你是A镇的一名乡镇干部,请根据材料2,为当地政府帮助种粮大户走出经营困境提出建议(20分)

要求:建议合理,针对性强,条理清晰,表达准确,不超过200字。

【我的作答】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答案要点来源于材料2,其他材料可做语言上的参考。本题主要是根据问题提对策,材料2中列举了种粮大户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提出对策,保证对策的针对性。

水利设施不到位,农田灌溉成问题,收成不理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较为紧张,没有进行较大规模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少,没有资金改善生产条件——解决资金问题;

基层农机站服务人手少,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提供技术支持,种粮户自己技术不过关——解决技术问题,增派基层农技站服务人手,增强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对种粮大户进行专业培训,如秧苗培育技术和种植技术,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受台风影响,农田被淹,损失很大——给水稻上保险,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稻种植规模不大——扩大种粮规模,产生规模效应。

最后按照总分结构书写答案,分条列项,使得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为帮助种粮大户走出困境,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水

利设施;二是解决技术问题,增派基层农技站服务人手,增强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对种粮大户进行专业培训,如秧苗培育技术和种植技术,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三是解决资金问题,提供农业补助,降低农业贷款门槛,改善生产条件;四是给水稻上保险,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五是扩大种粮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共198字)

2、o 【论述题】问题二:请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西源水果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30分)

要求:分析全面,说明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不超过200字。

【我的作答】

【答案解析】 【题目解析】

材料4一共6个自然段,为总分结构。材料脉络较为清晰,材料1为总,概括叙述了西源水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后取得的成绩。第2自然段讲述科学管理方面的内容,制定技术管理统一、农药和肥料统一、销售管理统一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第3自然段讲述技术指导,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开展农技培训和交流;第4自然段主要内容为品牌化经营和农超对接;第5自然段为政府重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台扶持政策,并加大资金扶持,为其取得成功提供帮助;第6自然段,筹建生态园,开展多元化经营,种植多种植物,开展观光旅游、采摘、特色餐饮、垂钓等。

【参考答案】

西源水果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为:一是政府重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台扶持政策,并加大资金扶持,为其取得成功提供帮助;二是科学管理,制定技术管理统一、农药和肥料统一、销售管理统一的管理制度,三是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开展农技培训和交流;四是农超对接,水果统一销售率逐年提高,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五是打造核心品牌,实现品牌化和标准化;六是建设农业生态园,种植多种植物,开展观光旅游、采摘,特色餐饮等。

� 1 �

3、o 【论述题】问题三: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结合你对粤东西北地区的了解,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以给定材料为基础,主题明确,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字左右。

【我的作答】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正在全面推进,进展迅速,势头良好。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外转移,不少从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生产兼业化的现象,“谁来种地”的现象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经济发展在不少地方面临挑战。因此,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快研究和努力解决突出问题,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首先,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从目前的调研情况看,种养结合型的家庭农场较为普遍,但是由于每一项的种养规模都不大,按照现有的农业扶持政策,这个群体很难获得政策扶持。因此,积极探索针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迫在眉睫。必须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

其次,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村的种粮大户在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再生产经营中面临着不少问题,如基础设施较差、资金较为紧张、服务人手不足等。因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再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随着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在许多地方,家庭农场正在悄然兴起。作为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主要进行种养业专业化生产,其经营者大都接受过专业培训。他们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和生产效率,因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广

这种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篇3: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影响力,文献计量

一引言

《自然辩证法通讯》(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该刊于1979年正式创刊,作为一本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在中外学术界一直享有盛誉,成为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也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截至2015年第5期,已经出版37卷共229期。(1)然而遗憾的是,近年来专门研究《通讯》学术影响力的文章极少,只有汤建民在2008年基于CNKI数据库对《通讯》做了部分文献计量分析[1]。如今7年过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专门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的顶级刊物之一,其学术影响力如何值得进一步分析。本文以2005-2014年CSSCI、CNKI数据库文献数据为样本,对《通讯》近10年来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文献计量特征和学术影响力分析,以期对该刊10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借此管窥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态势。

二数据来源、研究指标及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为主要来源,辅以CNKI数据库为参照。在CSSCI数据库中分别进行来源文献检索和被引文献检索,系统搜索了《通讯》2005-2014年的发文情况及被引文献情况,得到《通讯》近10年来累计发表论文1315篇(表1),被引2137次(图1)。将搜索到的数据录入EXCEL、SPSS及Cite Space等软件进行处理,再以文献计量学与信息可视化方法,对《通讯》的学术影响力进行量化到若干图表研究。

(二)研究指标及分析方法

按尤金·加菲尔德(Garfield E.)提出的引文分析理论[2],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指标有期刊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这三项指标已作为期刊评价的主要工具,用来反映和表征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1. 期刊总被引次数。

期刊总被引次数是指一种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被引文索引中所有来源期刊论文引用的总次数。期刊总被引次数不受其被引用论文的年代限制,反映的是某期刊自创刊以来长期的学术影响,期刊被引次数越多,通常情况下说明其产生的学术影响越大。[3]

2. 影响因子。

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最早由加菲尔德在1972年提出。它是指一种期刊在一定的来源期刊范围和统计年份中,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这一范围内被引用的数量和该期刊前两年刊载论文之比。这一指标作为期刊重要性的宏观测度,可以被用来计算期刊在一个学科领域的影响力。[3]

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如下:

以2013年《通讯》的影响因子为例:

A=《通讯》2011、2012年所有文章在2013年中的总被引用次数(31次);

3. 即年指数。

即年指数(Immediacy Index,II)是指期刊论文发表的当年,其被引数量与发文数量之比,体现了期刊被引用的速度,可以用来衡量该期刊对本学科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是否处于学术前沿,是否被学界和读者及时关注等。[3]

计算公式为II(y)=CN/PN

II(y)=某年(y)期刊即年指数;

CN=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Pn=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总数。

本文除利用这三项指标来分析《通讯》的学术影响力外,还分析了引用文献的期刊及学科分布、基金项目文章分布、高被引作者群、单篇高被引论文等,力图从多视角评价《通讯》10年来的发展概况,进而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发展的概貌。

三研究指标分析

(一)《通讯》主要学术影响力分析

表1列出了2005-2014年《通讯》逐年载文量、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数等反映该刊10年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值,下文将具体进行分析。

1. 被引概况分析

经统计,《通讯》作为CSSCI的来源期刊,2005-2014年载文总量为1315篇,平均每年载文119篇,总被引文献1148篇,总被引次数2137次,篇均被引1.86次(图1)。由图1可以看出,在来源文献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总被引次数分成了两个非常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2010年,这期间被引用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总被引次数达1293次,平均年被引215次;第二阶段是2012-2014年,这三年总被引次数为716次,年均被引次数239次,整体呈快速上升发展态势。2011年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从图上看,该年的年载文量及年被引次数都处于低位,但紧随其后的2012年被引次数却达到10年来的顶点,充分展现了该刊的学术影响实力所在。在1148篇被引论文中,被引1次的718篇,被引2次的200篇,被引3次的65篇,被引4次的44篇,被引5次的19篇,被引6次的19篇,被引7次的70篇,被引10-20次的12篇,20次以上的2篇。这样的被引规模和频次显示了《通讯》很强的学术影响力和生命力。对于2011年总被引次数处于相对低位现象,本文做了初步考证。经查询发现,2009年《通讯》发起了“‘关于付费出版学术专著与交版面费发表论文’讨论征文”活动,并在2009年、2010年期刊上共发表了26篇相关文章,但其他刊物未必集中刊发类似主题文章,或许这就是《通讯》在此后年度总被引次数陡降的原因之一。虽然对《通讯》整体影响力影响不大,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术刊物的影响力与刊物的办刊宗旨、文章的主题导向密切关联。

2. 影响因子测算

图2是2005-2014年《通讯》影响因子变动图。由图可见,期刊的影响因子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随后5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最低点,2012年又上升到高点,呈现出曲折上升的态势,说明该刊在过去10年曾经历过调整探索、改进完善并初显成效这三个发展阶段。从图2还可以看出,该刊的影响因子与前两年载文量呈一定的正比关系,载文量大则影响因子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3. 即年指数测算

图3是2005-2014年《通讯》即年指数变动图。由图3可看出,即年指数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趋势,出现了2005、2009、2012三个高点,2008、2011两个低点,从其低点的持续抬升可见,其即年指数呈整体上升趋势,表明该刊的论文扩散速率在不断增强。

综合上述三项指标10年来的变化趋势,从宏观上不难看出,《通讯》具有研究方向相对稳定,办刊质量良好,影响力不断上升,扩散力不断增强的整体态势。

(二)引用《通讯》的CSSCI来源期刊及学科分布

一个刊物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数量与种类,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该刊的学术影响广度,借此也可获得相关科学共同体外延的初步印象。截至2014年,CSSCI来源期刊共有533种(1),2005-2014年引用《通讯》的期刊共有291种,引用期刊比率高达55%。从时间维度看,引用《通讯》的期刊数量也呈上升态势,平均每年达到200种期刊引用,2012年达到最高点258种(见图4)。从影响学科广度来看,10年来引用《通讯》的论文覆盖了CSSCI收录的25个学科门类期刊。按引用期刊数与本学科CSSCI收录期刊数之比计算,引用比在50%以上的学科有12个,其中管理学最高,达到93%,心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综合性社科期刊、高校综合性学报、体育学的引用比都超过80%(见图5)。这种影响广度既体现了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多元、交叉学科特点,又充分体现了《通讯》的影响学科之广。

从引用《通讯》CSSCI来源期刊具体刊物来看,引用《通讯》文章的期刊最多的是《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三种期刊,分别达到229次、227次、137次,总引用比分别为11.4%,11.3%,6.8%(图6)。这三种期刊是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刊物,相互之间的引用率高,说明《通讯》一直受到科学技术哲学同行学者的高度关注。自引率是反映期刊研究方向、研究前沿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期刊生命力强弱的体现。《通讯》的自引率为11.3%,表明该刊10年来研究方向、研究选题都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并未出现超高自引的封闭发展倾向。

(三)基金项目文章分布分析

基金项目文章是评价论文质量和研究意义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金项目级别越高,文章的质量相对也较高。经CNKI数据库统计,2005-2014年《通讯》发表基金项目文章336篇,占10年来总载文量的22.3%。按基金项目级别分,国家级基金项目文章245篇,占比83.7%,省部级基金项目文章29篇,地市级基金项目文章19篇。从时间序列来看,基金项目文章登载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国家级基金项目文章达到48篇,占当年载文量40%(见图7A)。结合前文分析,2012年《通讯》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数都是最高的,可见,文章质量是影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最重要因素。具体到基金项目来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文章量居于前三位,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章量达129篇,居第一位(图7B)。另外,2012年还有两篇国外基金项目,这或许提示了《通讯》在国际认可度方面的努力。

(四)高频被引作者及其单位影响力分析

1. 高频被引作者分析

如前文所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主要取决于登载论文的质量高低,而高质量的论文由高水平的作者产出。一般来说,一篇文献的被引频次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文献在某领域内的学术地位,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文献在某特定领域的影响力越大,属于领域内的重要文献。但在考查某一特定期刊的作者影响力时,除要看作者的文献总被引次数,还应综合考虑该作者的篇均被引次数,即总被引次数与总被引文献篇数的比率。篇均被引次数可以反映作者在某一领域或方向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通常而言,这些作者的研究可以引领学科方向的发展。将篇均被引次数(N3)≥2或篇均被引次数(N3)<2且总被引频次(N2)≥4的作者(均统计第一作者)作为高被引作者来进行统计(见表2),2005-2014年,《通讯》被引作者共619人,高被引作者128人,高被引作者总占比21%。其中,N3≥6的作者30人(表2.1),4≤N3≤5.5的作者30人(表2.2),1≤N3≤3.88的作者78人。这些作者来自于各高校、科研院所,既是《通讯》的主要作者,也是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

2. 高被引作者所在单位影响力分析

高被引作者所属单位是反映期刊学术共同体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讯》高被引作者群主要来自于国内高校,同时也有个别国外高校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进入高被引高校前30名,这说明国内高校依然是《通讯》的主要供稿来源,同时也反映了该刊在刊发国外学者高水平论文方面的努力与成效。按作者所在单位(第一单位)总被引频次排序,居前6位的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及河南师范大学6个单位,总被引次数达756次,总被引篇数达238篇,是《通讯》的主要论文产出单位(见图8)。

衡量一个单位学术影响力,除考查其发表论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还应综合考虑其篇均被引次数。由图8可看出,在总被引次数最高的前30个单位中,篇均被引次数最高的单位并非总被引次数最高的单位,按篇均被引次数排序居于第一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篇均被引次数达到22次,而总被引次数居第一位的中国科学院,篇均被引次数则为2.71次。

(五)高被引论文分析

学术论文的被引次数是评价该文献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界对这一文献的关注程度,同时也指示着学术界可能的热点方向。经检索2005-2014年CSS-CI数据库中《通讯》的文献被引频次(排除作者自引),本文对这一期间被引频次在6次以上的论文进行了统计(见表3,限于篇幅,仅列出前10篇论文),并借此分析近年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由表3可知,2005-2014年这一时间段内《通讯》被引频次6次及以上的论文共42篇,其中:被引6次的15篇,被引7次的7篇,被引8-9次的8篇,被引10次及以上的12篇。按被引文献出版日期来看,2004年及以前的文献被引用篇数最多,达到30篇,总被引频次293次;2005年及以后的文献被引用篇数12篇,总被引频次94次。这表明文献被引用率除与文献质量有关外,还与文献发表时间长短有关。

研究单篇高被引论文还可揭示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4.0.2[4,5]绘制了上述42篇高被引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图9)和高被引论文关键词分类表(表4)。结合表3、表4和图9分析,近10年来科技哲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创新的理论建构、创新实践研究、新的认识方法论研究、科技政策、科学学研究以及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等领域。从这几个领域的相关性分析,各领域实际上都是围绕“创新”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的。各领域相互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创新理论、科学学研究、复杂性科学研究是“创新”的理论基础,知识研究是“创新”的知识基础,技术研究则是“创新”的途径实现,科技政策是“创新”的政策保证。

“创新”之所以成为近10年来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关。2004年我国开始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此后不断出台政策,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通讯》高被引论文对国家战略的极大关注和研究,一方面说明相关领域学者研究服务国家需要的积极努力,另一方面也展现出《通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学术影响力、引文期刊与学科分布、载文基金项目分布、高被引作者与单位分布、单篇高被引论文等5个一级指标,对《自然辩证法通讯》最近10年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综合各项指标,提出如下初步看法供探讨:

从整体上看,该刊始终保持着学术影响力宏观上升的态势,但其不断出现的波折也提示我们,一份学术刊物的选题导向,对办刊宗旨的选择与坚守以及所发文章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联度等,都会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产生直接影响。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计算所得的数据,仅能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具有分析参考的意义,要完备准确全面揭示一份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还应辅助以更多维度的分析和考察。以《通讯》为例,载文量与影响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的正比关联以及文科高被引作者总被引篇数整体偏低的状况就说明,如果仅仅以数字指标进行学术评价,就可能为学术不端者刻意提升指标在客观上形成错误的助推效应,更背离了学术期刊的办刊原则。

半数以上的CSSCI来源期刊引用过《通讯》的文章,同时《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又具有绝对的引用领先地位说明,《通讯》的确具有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不但构成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学术共同体的核心单元,也在更为广泛的学术研究领域中持续产生影响和贡献。同时也应看到,作为国内久负盛名的科技哲学类专业期刊,在国际化方面尽管有所努力,但依然任重道远,其路径选择也应有新的考量,除发表外籍学者文章之外,还可从载文语种和在线发表等模式创新方面探索和突破。

从《通讯》高被引作者所属单位全部来自高校的现实状况来看,再结合其研究选题广泛而鲜明的现实性,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或许也存在着和国际同行类似的外向交流不足的情况,仍然需要进一步面向实践,和科学技术一线工作者相结合。至于排名前10的高被引论文整体上均具有发表时间较久的特点也提示我们,和自然科学文献的半衰期较短不同,科技哲学研究成果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不但需要数字的认证,更需要时间的检验。因此,仅以单一指标评价一篇文章、一个学者或一份杂志,往往具有很大的判断风险。具体而言,单看引用次数,则可能导致发表文章数多的引用次数也多,而不同作者发表机会的马太效应又使得情况并不那么简单;某种意义上说,篇均引用次数避免了单纯数量判断的局限性,但依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偶然性,仅有一篇文章具有高引用率的作者或单位和多篇文章均具有高引用率的作者和单位,仅以篇均引用率来考量,也可能导致数据判断和实际分析的背离。

最后,从《通讯》高被引论文知识图谱的研究热点来看,期刊始终紧跟时代潮流,呼应国家战略需求,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展开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或学术思考,的确显示出杂志理论与实证并重的办刊风格;但从另一个角度是否也提示我们,高被引论文大多指向“创新”这个单一主题的宏观倾向,或许意味着在科技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我们还有很大拓展空间,如何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在继承传播经典理论的同时,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不断实现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突破,不但值得《通讯》及相关刊物在未来进一步关注,同时也需要科技哲学及相关领域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汤建民.1994-2007《自然辩证法通讯》被引用的定量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4):88.

[2]GARFIELD E.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in journal evaluation-journals can be ranked by frequency and impact of citations for science policy studies[J].Science,1972,178(4060):471.

[3]苏新宁.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6):60.

[4]CHEN C.Cite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60.

篇4: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1.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特点浅析

从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看,综合题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形式。高考区域地理综合试题一般多以有注记的经纬网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如湖泊、河流等)及注记的地图、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一般来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命制大多遵循以下思路:

(1)考查对区域的判定。对区域进行准确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因此,解答区域地理试题时,首先要阅读背景材料(地图、表格、文字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判定。

(2)考查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及其成因分析。试题以区域地图、示意图、表格、统计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各种信息,要求考生能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描述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事象的成因等。

(3)考查对区域地理问题的探讨。探讨区域问题是指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要求考生在认识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会分析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能对区域的资源利用状况和生产活动进行评价,反思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并提出解决区域问题的对策和对区域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真题解析

例.(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37.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地理位置。第(2)题,本题要求分析区位条件。可从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区位条件,可从地形、气候、资源禀赋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劳动力、交通、市场及技术等方面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本题只考查自然区位条件。第(3)题,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本题只考查社会经济因素,可结合都市农业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这一重要信息进行作答。第(4)题,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回答本题应注重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

答案:(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位于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4)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复习策略

由上述例题可知,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不直接考查区域的具体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知识,而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背后所隐含的系统地理原理、规律,考查考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及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高考区域地理试题逐渐淡化对具体知识(常识)的考查,更突出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特征的描述、综合分析、论证和评价能力的考查。复习区域地理内容时,可以弱化区域地理特征中记忆性的知识,应根据高考命题特点和能力考核走向,突破区域空间,注重原理和规律的复习,不断提升地理学习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科学素养。

篇5: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专业基础课考试真题

2014-03-01 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或领域名称: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专业基础课名称:发展学与中国农村公共服务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总分60)

1、简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简述现阶段我国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容。

3、简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之间的关系。

4、请从多学科、多角度解释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总分90)

1、什么是公共产品,请论述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2、请论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

3、论述当前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供给机制。

考生须知1、2、3、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无效; 交卷时,请配合监考老师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

篇6: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一、判断(30题)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其他动物界没有。(√)3.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就是“学习”“灌输”和“德育”。(×)4.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学校教育。(√)5.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与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所以,教育即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影响,又具有自身的杜立性。(√)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条件的,万能的。(×)7.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特点。(×)8.在我国,教育发展、教育政策等同于教育目的。(×)9.“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人事事都懂,样样都会,其精神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和变化。(√)10.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11.学校各项活动的发生、展开和变革都取决于教育活动中的人,其中,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最重要的因素。(√)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问题的建设》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是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业性职业。(√)13.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14.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的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15.社会、知识和家长是制约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16.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17.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18.谈话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是属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1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流中形成的,教育者应该把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作为德育过程的基础。(√)20.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心里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21.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教育部在新时代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2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即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23.行为主义心理学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本能。(×)24.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道德方面都很健康,才算完全的健康。(√)25.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我们说这个人的智力属于超常水平。(×)26.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出现,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害无益的,应该尽量压抑这类情绪。(×)27.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呈正相关,动机越强,工作效率越高。(×)28.人格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29.“一样米养百种人”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独立性。(√)30.自然发生的正确的意识状态包括了醒觉状态、睡眠状态、做梦状态、催眠状态、冥想状态等。(√)

二、单选(50题)31.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被看做是()A.产生思想的活动B.培养人的活动C.锻炼身体的活动D.培养品德的活动 答案:【B】

32.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的()A.教育学B.教育心理学C.教学论D.课程论 答案:【A】

3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由我国战国时代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A.中庸 B.大学 C.学记 D.朱子语录 答案:【C】

3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弟子们编撰的言论记录集里面,该对话集是()A.春秋 B.尚书 C.诗经 D.论语 答案:【D】

35.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德国教育学家()A.康德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D】

36.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教育发挥的作用是()A.彻底改造 B.决定 C.中介转化 D.激化 答案:【C】

37.相对于影响人的发展的其他因素,在人的发展中其主导作用的是()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政治教育 D.法制教育 答案:【B】

38.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存在“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等学生负担过重现象,不管造成这些教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都违背了现代教育的()A.人道性原则 B.个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D.民主原则 答案:【A】

39.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A.完整发展B.和谐发展C.取长补短D.循序渐进 答案:【D】

4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制于()A.生产力B.政治C.文化D.社会 答案:【A】

4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民主化,这体现了教育的()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发展功能 答案:【B】

42.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为传递和保存文化、改造文化和()A.仰慕文化B.活化文化C.敬重文化D.遵守文化 答案:【B】

43.在我国,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理论B.个人本位理论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D.教育改革和发展理论 答案:【C】 44.教育幽默是一种()A.教育方法B.教育质量C.教育艺术D.教育思想 答案:【C】

45.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中,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的是()A.德育B.智育C.美育D.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B】

46.爱因斯坦认为:“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爱因斯坦的上述看法反应教育目的观是()A.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B.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C.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D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答案:【B】

47.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基础条件是()A.职业道德B.科学素养C.学科知识D.文化素养 答案:【C】

48.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和和和核心是()A.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B.法规保障C.政策保障D.领导重视 答案:【A】

49.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A.学校B.学生C.学习D.教材 答案:【B】

50.现代学生观承认儿童是独立的人,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确立了()A.教师优先原则B.儿童优先原则C.教学优先原则D.游戏原则 答案:【B】

51.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教师与教师间的关系B.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C.教师和学校领导间的关系D.学生和学生间的关系 答案:【B】

52.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改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D】

53.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A.经验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选修课程 答案:【A】

54.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体现了教学中的()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答案:【D】

55.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B.维果茨基C.赞可夫D.赫尔巴特 答案:【B】

56.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他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B】

57.我国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现场教学D.班级授课制 答案:【D】

58.将学生的各种有关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情况的教学评价方法叫()A.档案袋评价方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 答案:【A】

5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学生认识深和认识浅的矛盾

B.社会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家庭德育要求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矛盾 答案:【C】

60.提出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马可连柯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答案:【D】

61.台湾作家三毛小时候数学总是考不好,又一次数学老师给了一份很难的考题给她做,结果她交了白卷。后来,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讽刺三毛,说她喜欢吃鸭蛋,并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示众。从此,三毛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A.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C.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原则 答案:【B】

6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A】

6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得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各学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C.班主任工作 D.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 答案:【A】

64.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A.教育学生学号功课 B.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答案:【C】

65.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核法 B.观察法C.问卷法 D.测量法 答案:【B】

66.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事件是()。

A.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B.俄国学者巴普洛夫提出条件发射学说

C.瑞士学者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D.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经典心理学著作《心理学原理》 答案:【A】

67.衡量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68.学生正在教室上课,突然一只小麻雀从窗边飞过,大家不约而同转过头去看,这种现象叫做()。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 D.集中注意 答案:【B】

69.复习时,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A.整体性 B.理解性C.选择性 D.恒常性 答案:【C】

70.久未谋面的朋友出现在人群中,你能够一眼把他辨认出来,这种记忆现象属于()。

A.识记 B.存储 C.再认 D.编码 答案:【C】

71.我们常说的“尊老爱幼”、“爱护公物”,指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反映出思维的()。

A.具体性 B.发散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答案:【D】

72.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所有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开端。有了感觉,人们才能知道周围世界的明暗、色彩、声响、味道、触碰、痛痒等,也才知道自己身体变化引起的饥、渴、眩晕、胃痛等。感觉反映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A.典型属性 B.整体属性C.个别属性 D.外显属性 答案:【C】

73.小王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绘画,但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比较差。这反映出不同个体智力的()。

A.结构差异 B.发展速度差异C.发展水平差异 D.发展过程差异 答案:【A】

74.小明因为失恋而痛苦万分,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把失恋的痛苦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属性情绪管理策略中的()。

A.放松法 B.宣泄法C.升华法 D.暗示法 答案:【C】

75.美国学者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观念决定的,*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积极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消极的情绪。提出了ABC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其中的B是指)()。

A.诱发性事件 B.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C.修正后的新观念 D.对事件的观念 答案:【D】

76.小琳的妈妈承诺她,只要期末考试成绩进入全班前10名,就奖励一个她很喜欢的泰迪熊。小琳为了得到妈妈的奖励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动机属于()。

A.主导动机 B.从属动机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答案:【D】

77.“一个小丑进程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A.信号功能 B.健康功能C.激励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B】

78.《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内向,其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79.投射法测量了人格的哪一个层面()。

A.意识层面 B.主观层面C.无意识层面 D.客观层面 答案:【C】

80.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的人际关系中,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以及助学的形式,良好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了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叫做()。

A.心理活动 B.心理治疗C.心理咨询 D.心理平衡 答案:【C】

三、多选(10题)81.教育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A.教育者B.教育内容C.教育手段D.受教育者 答案:【ABCD】

82.关于教育起源的认识,传统上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有()A.地理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答案:【BCD】

83.概括起来,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A.遗传B.环境C.个体活动D.国家 答案:【ABC】

84.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表现为()A.基础性B.目的性C.专门性D.系统性 答案:【ABCD】

85.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A.系统性B.示范性C.学习性D.创造性 答案:【ABD】

86.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A.实验法B.练习法C.参观法D.实习作业法 答案:【ABD】 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B.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任何一个方面开始。答案:【ACD】

8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把记忆分为()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知觉记忆D.长时记忆 答案:【ABD】

89.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其中被称为缺失性需要的有()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认知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AB】

篇7: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共30分)

1、学校教育

2、《学记》

3、教育目的4、课程标准

5、班级授课制

6、教育评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题,共60分)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征

2、教育有哪些社会功能

3、简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联系

4、教师的劳动有什么特点

5、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步骤是什么

6、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3题,共60分)

1、试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2、试述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篇8: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1 对象与方法

以我院为调查对象,自医院的病案数据库提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女性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第一诊断、病例数等住院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患者的第一诊断进行分类,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女性住院患者的系统疾病分布及年龄构成

我院2010~2014年共收治女性住院患者209 789例次,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累计构成比为45.67%;19种系统疾病共计205 008例次,占全部收治患者的97.7%。2010~2015年女性住院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2014年较2010年≥60岁患者增加75.6%,45~<60岁患者增加77.2%,<45岁患者增加37.0%。2010~2015年女性患者年龄构成中均为≥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45~<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少。见表1~2。

注:“-”表示无数据

2.2 女性住院患者排名前10位的系统疾病分布及年龄构成

医院前10位的系统疾病中≥60岁患者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0.31%。<45岁患者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呼吸系统疾病,45~<60岁患者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60岁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总的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见表3~4。

2.3 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年度构成

我院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排名前8位的疾病位次基本保持稳定,排名前3位的疾病依次是女性盆腔器官炎性疾病、乳房疾患、肾衰竭。女性住院患者肿瘤疾病前5名排序基本稳定,依次为子宫平滑肌瘤、乳房良性肿瘤、卵巢良性瘤、甲状腺良性肿瘤、皮肤良性肿瘤(其中2011年卵巢良性瘤和甲状腺良性肿瘤位次互换)。见表5~6。

3 讨论

我院在当地医疗中参与度、社会认可度较高[2],拥有71个临床医技科室[3],治疗病种覆盖面广,是新疆唯一一家省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西北唯一一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患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常以疾病谱排名前10位(或前5位)作为影响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4],是综合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保健状况等的变化而改变的[5]。疾病谱研究可以指导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疾病的防治重点、明确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6]。本研究发现,我院2010~2014年共收女性住院患者209 789例次,和前期针对我院所有住院患者的调查[7]一致,女性住院患者排名前4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我院女性住院患者中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上升至第5位,但与专科妇幼医院[8]排名前4位的妊娠和分娩和产褥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不同。目前多项指南将男性特别是一定年龄以上的男性列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9],女性由于雌激素等的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的起病年龄比男性推后7~10年[10],各方面因素导致心血管病的关注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本研究中女性住院患者前10位系统疾病中循环系统疾病排在第1位,佐证在未来10~20年里女性心血管问题将更加凸显[11]的论断,但女性心血管疾病与男性相比有着诸如发病时间晚、不适症状多、临床表现重等相对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12],故而建议加强对女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特异性防治研究。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排名前8位的位次基本保持稳定。女性住院患者肿瘤以良性为多见,与前期调查[13,14]发现女性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同中有异。提示在职工常规检查中,妇科专科检查、肿瘤早期筛查的必要性,而且应该提高肿瘤的早期预防与治理[15,16,17,18,19]。

本研究提供了基于我院5年数据的女性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等状况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多发病,为我院及同级别医院医疗卫生政策的制订及药物配备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摘要: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提取我院病案数据库2010~2014年女性患者的住院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出院第一诊断进行分类,数据输入Excel 2010,采用Stata 12.0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第一诊断、住院天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2010~2014年共收集女性住院患者共209 789例。女性住院患者疾病包括19种系统疾病,排名前3位的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排名前3位的疾病累计构成比为45.67%。排名前10位的疾病中60岁及以上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统排名前8位的疾病基本保持稳定,排名前3位疾病依次是女性盆腔器官炎性疾病、乳房疾患、肾衰竭。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状况,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多发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篇9: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在《大纲》中体现出2014年高考将一如既往地注重考查考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辩证、创新地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读:能够从文字表述中准确、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能够从图表中准确、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地理基本技能,如对地理坐标的判断与识别、不同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文字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是指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来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指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知识和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复习建议

1.狠抓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

做题时要注意回归教材,应该多查地图和笔记。在专题复习中,要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区域地理复习为例,可采用“画简图一区域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区域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以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以“天山地区”为例,首先画出区域经纬网简图,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其次在图上填充山脉等重要地理事物,为进一步分析做准备。最后从自然地理知识方面分析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与成因、河流与补给类型、植被、土壤和自然带、自然资源分布等;从人文地理知识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农业活动等。如下图。

2.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及升华。

高考地理试题非常注重能力考查,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全面表述的能力。复习中,我们要研究最近几年的高考题,用心去体会在高考试题中命题者是怎样对这几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的。

复习时应避免过于重视《大纲》中的考试范围而忽视能力要求。在复习中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对教材中的地图,更应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

3.重视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提高识图、绘图和析图的能力。

在做题时,需要对图表所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及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4.建立答题模型,斟酌文字,培养表达能力。

在近几年的试卷中,经常出现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等的试题。对于这类试题,我们要建立相关的答题模型,明确能反映该地理事物特征的要素。

如地形特征通常包括三部分:以哪(几)种地形为主、各类地形的空间分布和地势高低情况。

等值线分布特点的描述方法:一般要说出在指定区域中等值线的数值范围、大致走向、疏密程度、数值大小的变化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立答题模型时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分析推理的过程往往能体现思维逻辑的缜密性。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综合题的答案不能只追求要点式的结论,而应注重推理过程。

篇10:西北师大2014年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真题

一、概念题:

价值悖论(只有这个超纲的第一个名词解释后面配着霸气的英文,亮瞎双眼)恩格尔定律

派生需求

奥肯定律

价格领导模型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菜单成本

二、简答题:

1,用公式和图形说明生产的三个阶段;当P劳动=P资本时,位于那个阶段,和具体位置。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的不足,并说明西方学者对其的发展

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为什么在实际预算盈余之后还要用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4,双寡头中分别依据产量和价格确定生产时,哪种情况价格更低。

5,浮动汇率下小型开放经济处于衰退但收支平衡,请问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繁荣经济但是又保持收支平衡。

三、论述

1,关于北京和上海,摇号和配给车牌号,请用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分析利弊 2,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方程(方程已给出,我这里不好打出来),回答;

(1)稳态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源泉

(3)为什么储蓄率的提高,会使人均收入上升,但不会提高增长速度…

(4)经济趋同现象,上世纪50年代为什么有些国家飞速发展?

好像是曼昆的例子,这些国家只日本 德国,二战以后国家基本设施背摧毁,经济偏 离稳态水平,资本深化程度很高,同时广化水平上升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很快。趋同是指发展

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储蓄率相同,发展中国家最终会赶上发达国家,储蓄率不同永远赶不上 金

圣才原题,我觉得答这个不合适吧,50年代首先想到日本德国

(5)新古典黄金规则下,人均资本能否导致最大产量?

3,(1)用图分析垄断的低效率

(2)为什么会低效率

上一篇:中考试题质量分析下一篇:门店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