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2024-04-15

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共12篇)

篇1: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考研频道 ]

各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14号)和《关于做好20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现就我校做好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推荐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对象

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2012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二、指标分配

2012年教育部给我校下达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指标共315名,其中推荐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187名,推荐专业学位研究生128名。

2012年各学院推免生总指标以学院2012届毕业生数(不含专升本学生)为主要依据,结合学院本科招生专业数进行分配。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部分(见附件一)。研究生支教团3个指标的`分配由校团委负责。

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免名额不得用于推荐学术型研究生。

三、推荐原则和办法

1.坚持公平公正、择优选拔的原则。推免生制度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推免工作,制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推荐工作公开、公正、公平,择优选拔,宁缺务滥。

2.坚持全面考核、保证质量的原则。在选拔工作中,既要重视考核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又要重视考察业务标准。对业务标准的考核,要以学生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为基础,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按综合测评成绩(课程成绩占70%)分专业或班级排序,依次推荐。

四、推荐条件

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成绩优秀,补考课程不超过两门次(含两门次);

2.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其它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425分(含)以上(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成绩350分及以上),或参加国家大学法语、日语、俄语等四级考试成绩合格;

3.遵纪守法,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无违纪、违规、违法等行为,未受任何学校处分;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5.在校学习期间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突出或在专业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三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学院推免领导小组审核推荐、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对推荐条件中的综合排名、外语等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推荐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学院推免生总数的20%。

1)在国家级各类重大技能、智能竞赛中获三等奖及以上者(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就业创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英语演讲及辩论大赛、全国艺术展演等)。

2)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突出学术培养潜质者:①在国内核心期刊或被SCI、SCIE、EI、ISTP收录本人为第一作者、西北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校科研成果分类办法A、B类论文);②获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奖(前3名);③本人为第一申请人、以西北师范大学名义取得国家级发明专利;④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字数超过5万字的学术著作。

五、程序及时间安排

1.本人申请。9月2日至8日,符合推免条件的学生向所在学院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填写《西北师范大学 2012 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2.学院推荐。209月9日至13日,学院对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审核,择优确定本学院拟推荐学生名单并进行公示。将公示后推荐名单及相关材料(包括推免生情况汇总表、推免生申请表、全国推免生登记表、三年学习成绩表(教务系统打印并加盖学院公章)及外语四、六级合格证(成绩单)复印件、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报研究生学院招生部。

3.学校审核。2011年9月14日至15日,学校研究生学院、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等相关部门对学院推荐学生进行全面审核,确定2012年学校拟推荐名单。

4.名单公示。2011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学校对拟推荐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5.联系单位。2011年9月23日至10月15日,推免生联系培养单位,并于10月15日前将接收单位同意接受公函报研究生学院招生部,领取《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六、组织领导

1.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推免生推荐工作。研究生学院负责具体实施,校纪委监督,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协助。

2.学院成立由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3~5人组成的学院推免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本学院推荐实施办法,具体负责本学院推荐工作。

七、注意事项

1.推免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时间紧,各学院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推免工作按期顺利完成。

2.各学院要积极做好专业学位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推荐工作,妥善处理好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免试硕士研究生申请推荐中的问题。

3.各学院上报的推免生申请表单位意见栏内必须注明“学术型”或“专业学位”,“向外推荐”或“留校”,推荐本校学习的须写明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推荐类型及去向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4.凡取得接收单位接收函的推免生,不得再报考参加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5.推免生在2011年10月20日前未能联系到接收单位且本学院不同意接收的,视为本人自动放弃,不再保留推免资格,该指标由学校另行分配给其他学院。本人可报名参加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附件1:2012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附件2: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

附件3:2012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情况汇总表

中国大学网

 

篇2: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各有关学院:

年,我校126个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和29个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均可接收推荐免试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接收推荐免试生名额

我校可接收本校和外校推免生。接收本校的推免生占本校的推免生指标和招生指标;接收外校推免生只占本校的招生指标,不占本校的推免生指标。

各硕士点接收推免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每个硕士点均可接收一定数量的推免生。每个博士点所在学科专业和工学硕士点必须保证有推免生;历年统考合格生源不足的硕士点一般要保证有推免生。

(二)接收推免生工作,要从保证生源质量及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留有一定名额用于招收统考生,且应充分考虑到部分基础学科专业以及生源短缺学科专业的发展需求。如出现某一硕士点接收本校推免生超过3名的情况,学校将进行统一调配。

(三)为促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学院应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尽量多接收外校推免生。

二、接收推免生条件

(一)接收本校推免生条件

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我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深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处分记录。

3.综合测评名次及外语要求:

(1)大学一至三年综合测评名次居所在专业同年级的.前20%(基地班前50%)。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可优先参加推荐,如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或本科院校学报上正式发表过学术论文:文科1篇(独立)、理科1篇(独立),或参加全国科技创新竞赛获奖等。对个别在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亦可优先予以考虑。但具备这些特长者必须符合排名要求,不得单列。

(2)外语要求。非外语专业(不含体育艺术)应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少数语种四级)或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少数语种四级)不低于400分;体育艺术专业应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四级考试不低于400分。外语专业的专业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75分,其他语种的要求与英语相当。

4.身体健康状况:

经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合格。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执行。

5.参加我校复试,复试成绩合格且同意接收者。

(二)接收外校推免生条件

外校推免生除符合第(一)条第1、2、4、5款要求之外,还须经所在学校(须有推荐免试权)推荐,且应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六级考试不低于425分(外语专业的专业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应不低于85分),其他语种的要求与英语相当。毕业时,须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三)推免生接收程序

经各学校推荐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填写《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推荐免试生资格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将《申请表》、加盖学校所在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外语过级证书复印件(或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等材料寄送至各有关学院→学院审核→复试→将《申请表》等材料送交校研究生处审核、发接收函(外校推免生)→所在学校审核→所在学校省级招生办审批→取得网报校验码→网上报名。

外校推免生须于10月30日前将加盖省(市、区)级招生办公章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寄送到我校研究生处招生科,否则不予录取。

《申请表》下载地址:yjsc.fjnu.edu.cn/;打印格式:A4纸单面。

(四)推免生报名

所有推免生均须经所在省(市、区)级招生办的审批,取得网报校验码,并在规定的网报日期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办理网报手续,11月10日至14日到所在地的招生办(本校推免生11月10-11日到校研究生处)办理信息确认及摄像手续,未办理正式报考手续的推免生不予录取。

三、复试的组织与管理

(一)复试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环节。各学院要加强对复试工作的领导,并按招生专业(不得按研究生方向)成立复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副书记、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研究生辅导员、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每个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5名。复试领导小组要选派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公道正派的人员参与复试工作。复试小组成员名单须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后报校研究生处备案。

(二)各招生学院要根据本通知的有关精神,制定本单位的复试方案,并于复试前在院务公开栏内公示。

(三)各学院应组织参加复试工作的教师学习有关研究生招生的政策法规,确保复试程序的正常运行和复试标准统一,以及复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四)各学院的招生复试领导小组要对复试工作及其结果负责。当考生对复试结果提出质疑时,各招生学院应负责向考生作出必要的解释。

(五)推免生的复试工作应于10月8日前完成。

四、复试方式及主要内容

(一)复试主要方式

1.笔试:

主要为专业课测试。

2.实践(实验)能力考核:

主要测试实验和操作技能,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面试:

(1)每生面试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2)每个复试小组应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独立打分,并写出评语。在评分前可以召开复试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察评价意见。

(3)每个考生的作答情况要做好记录和录音工作。复试结束后,复试录音磁带在各招生学院保存一年。

(4)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应统一。

4.各招生学院可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复试方式,或适当增加其它的复试方式,尤其要重视通过面试方式考核考生,面试时间的长短应适宜。

(二)主要内容

为提高复试的有效性,各招生学院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办学特色决定复试内容。复试内容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素质和能力:

(1)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2)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3)外语听、说能力;

(4)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

(2)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

(4)人文素养;

(5)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3.体格检查:

所有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都必须在复试期间内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五、复试成绩的使用

(一)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以100分为满分。各招生学院可根据专业的特点确定各部分的成绩比例,但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成绩应不少于50分(其中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成绩应不少于10分)、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的成绩应不少于40分。复试各项内容的成绩均记数字分值。

(二)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计入复试成绩,并经复试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备查。

(三)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不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复试完毕后各招生学院最迟应在1天之内将复试成绩及结果公示,并告知考生本人。

六、录取要求

(一)各学院应在综合评定考生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专业思想、身体健康状况和外语水平等方面的基础上,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按需招生”的原则,认真做好复试录取工作。

(二)复试成绩不合格(60分以下)、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招生纪律

各招生学院应加强对复试、录取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复试、录取工作必须坚持原则,严格遵守招生纪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坚决抵制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校监察处、研究生处要对复试、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违反教育部招生有关规定、弄虚作假或给招生工作造成损失的学院和个人,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招生工作的严肃性和考生的合法权益。学校监督举报电话:22867115(监察处)、83465380(研究生处)。

八、其他事项

(一)我校拟接收的所有(含本校和外校)推免生的名单及有关材料(《申请表》、《复试评定表》、《复试记录》)应于10月10日前送校研究生处招生科,逾期不予受理。

篇3: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甲1号北楼

联系人:李江李伯宣夏雪

电话:010-51164652 010-51164609

邮政编码:100024

E-mail:jcpx232@sina.com

篇4: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硕士研究生推免;应届本科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30-02

一、我校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介绍

教育部要求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我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制定了《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办法中各项规定基本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编写。较为具体的仅是推荐工作组的成立和综合考核记分方法。

二、ClPP模式回顾

背景评价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评定其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被选方案的相对优点所做的评价,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判断。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中作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影响评价即对方案到达、影响目标受众的程度做出评价。成效评价即是对方案实施成果的效用性进行评价。与影响评价相比,该环节更加强调方案对受益者长久利益的影响。可持续性评价即判定某一方案是否可以制度化地循环使用。可推广性评价是指方案在可持续实施的前提下,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应用于其它地方。

三、本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1.突出改进功能

硕士研究生推免政策是1985年施行的,虽已施行25个年头,但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CIPP模式将评价重点放在改进与发展功能上,通过各种描述性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方案。从这一点上,是非常契合的。

2.流程及范围的适用性

关于《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我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这些现行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是否良好?能否按照设想的目标选拔出优秀的研究型人才?这些制度在我校的实施程序如何?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值不值得采取措施——比如修改方案、修缮制度,等等。我校以往推免出来的毕业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是否达到研究型人才的标准?这些问题即属于研究生推免工作的考虑范围,也符合CIPP的7项基本评价流程。另一方面,CIPP--般适用于大规模的方案,需要有各类资源的配合和充裕的经费等。而研究生推免工作是在国家范围内开展的,国家对此进行宏观统筹,设定有推研资格的院校及具体推研额度等,也符合这一特点。

四、运用ClPP模式对我校研究生推免制度的评估

1.背景评价。

所需服务的背景情况:自1985年起,我国每年的硕士生招生计划数与应届毕业生人数之比大致是1:15,加上历届本科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总体上讲,是可以保证招生质量的。但存在考生报考志愿是盲目的,优秀考生往往过于集中报考少数单位或专业,加上不便于调剂,致使不少较好的考生因志愿失当而落选。同时,有的单位或专业就可能招收一些质量较低的考生以完成计划。为解决这一实在问题。我国改进现有的招生办法,施行了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免制。

2.输入评价。

我校现行“推免”方案及合理性分析。在与我国2003年制定的推免管理办法进行比对后,发现学校基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制定。具体的合理性分析如下:我校推免办法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目的及要求;组织机构及职责;名额分配原则;申请条件;综合考核计分方法及一篇附录(《综合考核计分标准》)。

(1)目的及要求:该实施办法将目的与要求写在一起;第一条为目的;后三条为要求。合理性判断:在推免目的的叙述中,从激励在校本科生成为人才和为学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提供保证两方面阐述。但对人才的定位并没有体现出对研究素养的要求;仅仅强调了态度认真、全面发展、符合社会要求;而对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的强调体现在了要求中。这就使得目的与要求的吻合程度不高。目的不够明确,过于笼统,而要求中的各项细则并未体现目的的需求,显得要求并不是由推免目的所引导的,而是有另一层未公开的含义。

(2)申请条件:办法列举三点,第一点基本按照国家推免规定的相关要求制定;增加了对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的要求。第二点是单列了一些情况下不能参与保研的规定,如健康不合格、定向生等。第三点强调对本专业有特殊才能或贡献的学生可由教师破格推荐,进行公示。合理性判断:对英语六级考试的通过要求代表了学校对英语素养的重视;也许是研究生过程中涉及国际性文献处理或其它事项的场合较多。但在学校规定的办法中并未对此作出解释。也没有区分各个学科对英语水平的要求程度。破格推荐的条件规定比较笼统,什么样的贡献才是特殊贡献等一些界定很难量化操作,让学生不易把握,因而难以起到指导作用。

(3)合考核计分方法:结构积分法(前三年的专业成绩、英语成绩占85%;科研占10%;院系机动占5%),但学校规定除85%的成绩要求以外,另15%的安排院系可按照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即各院系拥有<15%的自主调整(非制定)权限。合理性判断:专业课及英语成绩的比例占85%的数据来源并未体现在规定中,各个院系的专业成绩与科研究竟哪一个更能体现研究素养;一方面,科研的比例是否较低;另一方面,学校采用结构赋分法,具体规定了评判科研的方式一一如哪些竞赛中获奖加分;分值为多少;

例如:在具体的《推荐免试研究生综合考核计分标准》中,科研赋分为10分,其中规定学科竞赛的可加分上限达5分,占到科研赋分最高值的50%;而学术论文的发表、课题的完成则分别占25%、25%;细看学科竞赛的24项加分赛事,英语竞赛共计4项,占1/6。除去成绩中85%中所含的英语课程;英语水平是否体现了科研素养还需争议。而物理化学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等理科技术操作性竞赛等高达15项,占5/8,另外还有1项音乐素养方面的竞赛;文科专业有关的竞赛勉强仅有6项,其中4项为创业大赛;一项为语言基本功大赛,加分上限高达5分(而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三大检索系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加分仅为2分;科研课题优秀结题的申请者加分仅为0.8分)。学术相关度较高的仅一项为京师杯学术竞赛,加分上限仅为2分;这意味着文科专业的学生在竞赛的加分中只能投掷于英语,否则就会失去5分的竞赛分,而竞赛分则被看做一半的科研能力,实在有些难以让人信服。

通过此次试评估,以学校的推免制度为例进行研究得出一些描述性结论,为学校的推免工作提供建议,如科研比重所占较低,并且加分分配情况的不合理性,竞赛加分是否该算作科研,加分竞赛的设定是否过于偏向英语能力、是否过于倾向理科学生而忽视了文科专业,这些问题与推免息息相关,希望能得到我校推免工作决策人员的注意。

篇5: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关于接收申请攻读2012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通知

欢迎国内高校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免试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篇6: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中国大学网 ] 为了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提高我校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改善我校硕士研究生的组成结构,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现将我校20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接收对象仅限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优惠政策

凡被我校录取的“211”、“985”院校的`推荐免试生,我校一次性奖励元。

三、申请条件

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没有不及格课程。

3、英语基础较好,艺术体育类考生原则上要求通过国家四级英语水平考试(新成绩标准426分),外语类专业要求通过国家八级外国语考试,其他专业要求通过国家六级英语水平考试(新成绩标准426分)或四级70分以上(新成绩标准497分)。

4、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三名以上推荐学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我校考核小组严格考核、学校审查同意后,可不受学习成绩和综合排名限制。

5、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四、申请专业

申请专业可到研究生学院网站查阅我校“年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2012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根据教育部文件,各校推免指标有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之分(请务必在申请材料或推免资格证明中注明),其中获所在学校专业学位推免指标的只能申请我校相应的专业学位,获学术型推免指标的不受限制。

五、申请程序

1、拟申请人需在我校网站上下载并填写《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申请表(点此下载)》(并于9月25以前将填好的全部申请材料(统一用A4纸)寄(或送)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过期不再受理申请;

2、经我校各院(部、中心)对申请人材料审查后,由院(部、中心)通知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来我校进行面试,择优录取;

3.通过面试成绩合格后,发给接收函;

4、取得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申请人须到原所在院校领取省(市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加盖公章签发的推荐免试硕士生报名表,于10月20日至31日在当地办理正式报名手续,未办理正式报名手续者不能被录取;

5、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否则,我校将取消申请人的免试资格。

六、联络方式

申请材料邮寄地址: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收 邮编:250014

联系电话:(0531)86180804 传真:(0531)86180804

电子邮件:pjb@sdnu.edu.cn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9月

篇7: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各有关学院、张家港校区:

我校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称推荐免试生)工作即将开始,根据上级文件和江科大校研〔〕136号《江苏科技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办法》的精神,结合本年度实际情况,现对我校2012年推荐免试生工作安排如下:

一、推荐条件

按江科大校研〔2006〕136号《江苏科技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办法》文件规定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品行优良、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身心健康;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外语专业学生须通过专业英语四级。

1.常规推荐:以专业综合排名为主要推荐排序依据,综合排名主要从学分积点、思想品行、科研与社会活动能力及其它各种获奖励情况综合考虑,具体排名方法由各学院自行确定并予以公布。

2.特别推荐:具有特殊才能和专长(具体内容按文件相关规定),经三名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不受学分积点和综合排名限制。

二、关于特别推荐

为鼓励有专长的毕业生优先申请特别推荐,本次特别推荐在常规推荐之前进行,特别推荐落选的还可继续申请常规推荐,各学院在常规推荐排名时,申请特别推荐的学生正常参加排序,通过特别推荐的.空余常规名额按下达的指标依次递补。

三、工作内容及日程安排

1、学校下发推荐免试生的工作通知。 9月15日

2、各学院成立5-7人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小组,小组名单需报研究生部备案。学院组织进行宣传发动,将推荐免试有关规定及时传达到每位应届毕业生,符合推荐基本条件的学生自愿申请。申请特别推荐的学生直接到研究生部招办报名,填写申请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教授联名推荐信及历年学习成绩表。 9月15-20日

3、学校特别推荐专家组对申请特别推荐的学生进行才能测评,确定拟特别推荐名单。

9月下旬

4、常规推荐学生向所在学院申请,填写《江苏科技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申请表》,各学院按所属本科专业对全部应届毕业生计算前三年平均学分积点及专业综合排名。 各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学院推荐免试生工作小组讨论确定拟推荐的自定及候选名单,并按附表格式填写《江苏科技大学拟推荐免试研究生情况汇总表》,候选学生填写《推荐类别志愿表》,以上表格交研究生部(并附加盖教务部门公章的历年学习成绩表等材料)。

9月23日前

5、学校公示全部拟推荐免试生候选名单,征求意见。

9月下旬

6、候选学生填报推免类别志愿(学术型或专业型),按类别分组参加学校测评遴选,学校推荐免试生工作小组讨论确定正式推荐名单及候补名单并公示;推荐免试研究生体检;公示期间出现学生放弃、体检不合格、公示未能通过等情况的, 将从候补名单中按顺序递补。

10月中上旬

7、各学院组织正式推荐免试研究生复试接收,填写《江苏科技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复试情况表》,确定接收研究生专业,各学院的现有硕士专业接收要平衡,要求现有每个硕士专业均有推免生接收,复试结束后将复试情况表表交研究生部,逾期未落实接收单位和专业的取消推免资格。

10月25日前

8、正式推荐免试生凭学校下发的报名校验码登陆教育部研究生报名网站进行正式网上报名。

10月25-30日

9、推荐免试生填写正式报名登记表,11月中旬至现场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

11月上旬

四、推荐名额分配

主要参考各学院应届毕业生人数、学科建设和招生情况分配名额见附表,其中专业学位名额专门用于推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得用于学术型推荐。推荐免试研究生全部为计划内公费。

五、推荐免试研究生仅限于在校内接收,接收的研究生专业一般为本科相近专业。为不浪费推荐和招生指标,凡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者须保证学校录取后能正常进校就读,不得另行就业及其它安排,不能保证者应放弃推免资格。

有关推荐免试文件可在研究生部网站文件汇编栏目查阅,本通知及相关表格在招生信息栏下载,上报的汇总表要求打印,交书面及电子稿各一份,会同申请表、历年成绩表等材料于9月23日前报研究生部招生办。

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研究生招生的生源质量,各有关学院要切实加强对推荐免试生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荐过程必须公开、公正、公平,严格按照有关推荐免试的文件规定,集体研究确定拟推荐名单。并按本通知日程安排及时圆满地做好本次推荐免试生工作。

篇8: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200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所学校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2007年实施改革的高校增至17所。2010年,改革已推广到47所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各试点高校按照改革要求,在统筹教学、科研资源,建立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过程,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009年,改革推广到全部中央部委属院校,同时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省属高等学校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在此形势下,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师范大学过去主要致力于为基础教育提供师资,但为了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师范大学也设置了一些非师范专业,向综合性、多学科发展。同时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也凸显了向多学科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师范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是否存在问题,硕士研究生能否适应我国当前对师范教育的需求,能否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师范硕士研究生,这就亟待我们去调查,去研究。本文拟通过调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础,进而提出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二、样本描述

2009年7月笔者对某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1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940份,回收率85.5%。样本分别涉及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一、二、三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分别占各年级研究生总量的38.4%、29.0%、32.6%。

三、调查结果

(一)招收方式

招收方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能否顺利达成的首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招收方式的调查,了解当前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收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使得招收方式更趋合理。目前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招收方式中以免试推荐和公开招考为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免试推荐入学的比例大大低于招考的研究生(表3-1),反映出了当前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收方式的不合理问题。

(二)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而架构的,培养目标决定和制约着整个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可以把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学术性和应用性两种模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划分。[1]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教育提供师资力量,大多数毕业生都将在初中、高中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属于学术型研究生。但从图3-1的统计结果看,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就业去向脱节,还有较多的硕士研究生选择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党政机关等。这说明当前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不能适应硕士研究生就业需求。

(三)课程设置

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分为四大块: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根据表3-2的统计结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以下问题:课程类型比例不合理;课程设置欠规范,随意性大;课程欠考虑知识的更新;没有体现课程发展的时代性。36.5%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课程设置欠规范”,34.2%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课程设置欠考虑知识的更新”,24.2%的人认为“课程类型比例不合理”。

(四)学术科研环境

学术科研环境主要涉及导师与学生交流的情况、与外界交流的广度,甚至还包括图书馆资源等。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国际国内大型的学术研讨会、听取名家的学术讲座、举办学术沙龙、公开作学术报告的形式。[2]学术科研环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硕士研究生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所以对此进行调查十分有必要。事实上,根据表3-3可以发现,师范大学的学术科研环境不够好,主要体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平均每月与导师交流较少。仅有27.5%的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交流的次数在3次以上。二是学术交流机会较少。由于经费有限,硕士研究生出去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年会的机会不多。超过70%的三年级硕士研究生都没有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三是图书馆资源不太丰富,尤其外文资料的查阅不太方便。总体来说,当前学术科研环境不太理想。

(五)勤工助学方面

勤工助学对锻炼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和提高其积极性有很大影响。从图3-2来看,目前奖助学金体系覆盖范围不够。结合访谈得知,目前师范大学的奖助学金对于资助贫困、奖励优秀来说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40.6%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54.4%的硕士研究生做兼职的动因是为了补充生活费。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学校目前的资助体系的覆盖范围还很有限,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及争先创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竞争性。同时,很多硕士研究生迫于经济压力去做兼职来补充生活费,这又影响了学习。

(六)学位授予前提条件

学位授予前置条件是对硕士研究生达到一定质量培养规格的规定。目前,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学两年课程、做一年论文,且有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从表3-4看,该师范大学有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而由于现行期刊评选制度的原因,很多期刊有发表论文收取版面费或评审费的做法,47.5%的硕士研究生关于支付论文发表的版面费用高达1000元以上;且支付版面费的来源也是自筹为主;超过90%的硕士研究生希望建立多元化的学位标准,而不仅仅是发表论文。当前学位授予前置条件给学生带来很大经济压力,授予条件缺乏灵活性和多元性。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可知,当前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招收方式、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术科研环境、勤工助学、学位授予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师范大学应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要求,在进一步做好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新的突破。因此,师范大学应该在保留自己原有的师范特色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发展自己,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硕士研究生。

(一)适当扩大推免生招收比例,吸纳优秀生源

“推荐免试”是指推荐优秀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推荐免试在我国1985年实施以来,对于部分高校吸引优秀生源、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大学本科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以及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当前以公开招收为主的硕士研究生招收方式,统一、方便地吸收了更多的硕士研究生,但这种方式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许多研究生都是跨学科考的,专业性不是很强,这样会影响研究生的教育发展。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推免生就尤为必要。推荐免试生一般专业对口,大都具有优秀的品质素养、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并能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更好地完成研究生学业。尤其是在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优秀的推荐免试生更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专业优势。但长期以来,免试推荐生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所占比例很小,且仅限于在具备推荐或接收资格的一部分高校。当前,随着师范大学的发展,扩大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入学比例,成为师范大学吸纳优秀生源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二)创建学术性、应用性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

一般而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是一个过渡层次的教育。通过这个层次的教育,一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将来进入更深的研究领域;另一部分人会选择就业,而且就业的方向也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对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势在必行。不同类型的学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必须在培养计划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攻读不同类型学位的研究生所接受的训练方式也不同,应该提倡分类培养。用同一把尺子来规定所有学校或者所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不合适的。[4]因此,师范大学要根据硕士研究生的实际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模式,明确既要培养面向社会具有竞争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又要培养最优秀的教师的目标,从而使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突出师范特色,非教育类硕士研究生更具竞争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三)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

课程是将老师与学生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同样,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首先,要合理设置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其次,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必须结合该专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规范合理设置;再次,要凸现课程发展的动态性,从这一意义上讲,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进行适当调整,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另外,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设置应该发挥导师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导师能够依据研究生个体的研究能力和优势,设置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课程。同时,课程设置要关注专业领域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很多富有争议性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真正体现课程设置的时代性。

(四)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与条件

为了能够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师范大学要从多方面努力:首先,要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师范大学应当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增加与导师交流的次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其次,师范大学应该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举办更多院系级、校级的学术交流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的机会。再次,要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尤其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外文资料。同时,也要提供更多反映当代学科发展前沿的期刊与书籍,以及迅速快捷的科研信息网络服务,这样才能使研究生能利用各种资料,了解学科领域前沿。

(五)建立一套富有竞争性的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

目前,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仅仅能够解决一部分硕士研究生的部分生活费用,而且缺乏竞争性,也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该形成富有竞争性的奖助体系。首先,必须改革原先针对计划内硕士研究生发放助学金的做法,让计划内和计划外硕士研究生在入校前和在校期间都有获得助学金的机会。其次,增大资助范围,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再次,硕士研究生的等级奖学金应该具有竞争性,让计划内与计划外的硕士研究生都有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激发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树立良好的责任感,从而更加有利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六)形成具有学科差别的多样化学位授予标准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重大变化,师范大学增设了很多非师范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从单一的教育类专业向多种专业发展。很多师范大学从文理基础学科、教育学科增加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但是,师范大学无论是何种学科,几乎都有发表论文的规定,且以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重要标准。这样,一方面由于现行期刊评选制度产生的高额版面费加重了师范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负担,另一方面,论文发表也不一定能够反映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不应该仅仅以学位论文为标准,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学位授予标准。具体来说,一方面,师范大学的基础学科还是应该以学位论文为授予标准,强调学术性,注重对专业领域知识的不断探索;另一方面,师范大学的应用学科的学位授予应该考虑到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如应用学科可以将科研成果或者作品作为学位授予标准,以此来设置多样化的适合学校以及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学位授予标准。

注释

1[1]李胜兵.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教育研究, 2005, (11) :57.

2[2]杨颉, 陈学飞.研究生教育质量:内涵与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72.

3[3]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年博士学位论文, 2004.

篇9: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欢迎国内各院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凡具备申请条件者可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请。

一、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获得本科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4.申请人在校1-6学期学习成绩优异,没有不及格或重修科目。

5.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提交材料

1.《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一式2份。

2.获得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有效证明信原件(最迟考试时提交)。

3.国家英语四级证书复印件或相关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

5.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本科成绩单1份。

6.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申请人还可提交体现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具有学术水平工作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

所有材料均需使用A4纸,按照上述提交材料的顺序装订成册,所有申请材料一律不退还。

三、申请程序

1.申请推荐免试攻读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者,请于9月22日前将全部申请材料邮寄或直接交到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邮寄地址: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030024)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初审,于9月25日前后通知符合条件者参加复试。

3.我校根据申请人的复试结果确定拟录取资格,并于9月30在研究部网站公布具有录取资格的申请人名单。

4.取得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录取资格的申请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和现场信息确认、交费、照相等报名手续,并随时登录研究生部网站查阅并了解具体报名办法,未办理报名手续的申请人不能被录取,责任由申请人本人承担。

四、录取

我校将于2012年6月中旬对拟录取的推免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其它

1.《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专业均可接收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2.本科阶段有文章公开发表、或有科研成果、或在全国重大竞赛中获奖者,优先考虑。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1) 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与事实不符,存在舞弊现象。

(2) 申请人在本科第四学年学习期间有不及格科目。

(3) 本科期间,受到纪律处分或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未通过。

(4) 毕业论文未取得良好以上成绩。

(5) 在毕业时未获得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

(6) 不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或因身体缺陷、疾病而不能继续学习。

篇10: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关于20招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预报名事宜

凡具有毕业院校外校推免资格的考生,请致电023―68752107、68771586进行预报名,并填写《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报名表(预报名)》、《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申请表》和《第三军医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信》两份传真至023―68771586或发送到邮箱317174999@qq.com。

附件【2013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报名表(预报名).xls】

附件【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申请表.doc】

附件【第三军医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信.doc】

篇11: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预计能获得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申请直接攻博者,除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外,还须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与潜质,原则上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新考试体制下CET6的成绩≥425分)

二、申请材料

1.本科阶段成绩单1份;

2.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1份;

3.申请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

4.申请人还可提交获奖证书、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效果等材料复印件;

请将上述证明材料制成JPG、PDF或WORD格式后,压缩成一个zip格式文件上传。

三、申请办法

1.网上申请及提交申请材料

有意者请于9月15日前在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网址:yjszs.tongji.edu.cn/,以下简称管理平台)进行注册,完成个人信息录入,将第二条“申请材料”中提到的压缩文件提交后下载《同济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用A4纸打印)复试时将此表和本通知第二条的材料原件交相关院系查验。

2.资格初审

各院系由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对申请进行初审,确认是否接收申请,并在管理平台中更新申请者状态。同时,有关院系将通知初审合格的申请者来我校参加复试。

3.复试

我校各院(系)将根据复试录取工作原则组织复试,择优选拔。复试一般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各院(系)复试时间安排请关注院系网站。

复试期间需在校医院完成体检,身体状况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注意事项

1、凡在管理平台中进行预报名的`申请者,在取得推免资格后务必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网址:yz.chsi.com.cn/tm/,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中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院系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推免服务系统开放时间请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预报名阶段,招生专业目录请参考《同济大学2016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专业目录》(网址:yz.tongji.edu.cn/attach/2015/10/14/12277.pdf)

20接收推免生专业目录以推免服务系统中为准。

3、预报名阶段,管理平台开放时间从即日起至9月15日止,各院系将根据申请情况,自主确定接受预报名的截止时间,请有意者务必尽早报名,以便尽早与报考院系建立起有效联系。

4、请申请者务必随时关注管理平台中的审核状态和院系复试通知,以免错失机会。

5、错过预报名的考生如仍有意愿报考我校,可在教育部的推免服务系统开放后,在该系统中报名。相关院系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再次组织复试,届时请留意院系网站通知。

6、申请人必须保证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校将对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张榜公示,如果申请人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或取消其学籍。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提交,恕不退还。

篇12:西北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关于基本情况, 有效样本的生源分布情况为, 东部省份生源占46%, 中部省份生源占40%, 西部省份生源占14%;其中家庭所在地在省会城市的占8%, 来自其他城市的占51%, 农村生源占41%;研究生报考情况为, 本科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占68人, 占91.89%, , 在职考研的4人, 占5.41%, 非应届生非在职考研的有2人, 占2.70%。

关于工作搜寻背景, 在有效样本的74人中, 全部有过工作搜寻经历, 其中有26人已签约 (落实) 工作单位, 其他人正在继续找工作, 没有人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由于本调查收回问卷的截止日期为2013年3月, 距离研究生毕业时间7月份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签约数量并未到达高峰。

关于研究生就读情况, 对于“读研的目的”一题, 32.43%的受调查者表示选择读研是“为了改变当时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现状”, 27.03%的受调查者“想从事学术研究”, 只有18%的人表示“当时就业困难, 想先上学再说”。当被问到对于当初选择攻读研究生是否值得时, 70.27%的受调查者表示值得, 仍有29.73的受调查者表示不值得上研究生, 其主要原因来源于读研的机会成本和目前找工作的困难。

关于所学专业, 有效样本中有40人的专业方向是文科, 占54%, 34人攻读理工科专业, 占46%;专业分布于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类别。有40.54%的受调查者表示是因为本科就学习了相关专业, 所以研究生才选择了该专业, 这样的研究生占有效样本的大多数;但不容忽视的是有24.32%的受调查者是因为调剂才从事了目前所学的专业, 按照兴趣选专业的有18.92%, 单纯为了有利于就业而选专业的受调查者最少, 仅有8.11%。受调查者中, 64.86%的研究生表示自己的专业就业“不容易”和“不太容易”, 仅有35.13%的人表示“比较容易”和“非常容易”。因此, 对于目前所学的专业, 62.16%的研究生表示满意, 在勾选”不满意”的受调查者中, 有60.71%的人表示就业困难是主要的原因。

关于择业与就业, 有48.65%的受调查者表示研究生就业比本科生没有明显的就业优势, 另有43.24%的受调查者表示研究生在找工作时有学历上的优势, 仅有8%的研究生表示就业情况不如本科生。而对于就业前景, 有64.86%的受调查者表示“感觉一般,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1.62%的同学“感到迷茫、没有信心”, 仅有10.81%的同学对找工作非常乐观、充满信心。而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94.59%的受调查者感觉“压力很大”和“压力较大”, 仅有5.41%的同学表示“压力不大”。由此可见, 受调查的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在是压力不小。究其原因, “专业不符合市场需要”、“社会实践能力较低”是受调查者反应最普遍的两点因素, 有近半的同学提到以上两点, 其次, 有40.54%和35.14%的受调查者表示“没有社会关系”和“性别歧视”是导致就业不利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于就业去向, 51.3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想去“党政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 37.84%的同学想去“科研机构”和“大学”, 选择“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占10.81%,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受调查者选择民营或私人企业。对于就业地点, 仅有37.84%的同学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 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的受调查者中, “离家太远”、“没有发展机会”、“自然条件艰苦”和“收入太低”是占比例最大的几个因素。并且, 仅有32.43%的同学愿意去 (或回) 农村就业, 不愿意在农村工作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没有发展机会”、“收入太低”和“感觉不体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这两个就业去向, 54.05%的受调查者表示“赞成, 但不会参加”, 愿意参加的占43.24%。由此可见, 受调查的硕士研究生大多愿意前往较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就业, 究其原因, 45.96%的同学首先选择了“个人未来发展机会”, 其次, “经济活跃”、“重视人才”、“工资水平”这三项也占有相当的比重。最后, 选择自主创业的受调查者占32.43%, 其主要原因是“创业能更实现自我价值”、“工作不受限制, 更加自由、自主”。

二、搜寻途径

搜寻途径作为工作搜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方面, 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工作信息的获取情况:

包括信息的类型、获取信息的方法、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效度等内容。这是工作搜寻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工作搜寻者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 因此工作信息的获取情况反映着求职者的观念和取向。

2. 对工作信息的利用情况:

包括利用信息的方法、工作搜寻的途径、工作搜寻中遇到的有关信息利用方面的问题等内容。对已获取信息的处理方法决定了信息的利用率, 进而影响到工作搜寻的效率和结果, 是本研究的重要方面。

关于工作信息的获取, 78.38%的受调查者表示, 获取大量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对其工作搜寻非常重要, 进而直接影响求职结果。75.68%的受调查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其他媒体, 招聘会、导师、家人、学校就业部门等途径分别仅占5.41%、5.41%、8.11%、2.70%,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大量、及时、丰富的工作信息, 这个平台优势是其他信息获取途径无法比拟的。但究竟网络是否是最有效、质量最好的信息获取途径呢?受调查的求职者认为“参加招聘会”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这大概是因为, 相比网络媒体, 通过招聘会获取的工作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尤其是在高校内举办的招聘会提供的岗位和信息更加适合应届毕业生。另外, 亲朋好友介绍也是一种较有效的获取工作信息的途径, 也是由于其真实性和可行性较高的缘故。

关于工作信息的类型, 受调查的研究生中认为“用人单位的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是最重要的工作信息, 其次是“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和“薪酬与福利”, 由此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在面对劳动力市场时最不清楚的就是劳动力需求方的情况, 这也是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的主要领域。

关于工作搜寻中的影响因素, 受调查的硕士研究生中有72.97%认为其”所学专业”是影响求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其次, 55.41%的同学认为“学校品牌”是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会实践能力”和“求职技巧”分别占到了40.54%和29.73%;“个人形象”作为以往的研究中未被重视的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与性别因素一并占有18.92%的比例, 排行在第四位;“导师名气”、“各类获奖、等级证书”和“家庭背景”分列第六至八位, “学习成绩”竟被列在最后一位, 成为了求职过程中最不重要的因素。这项数据表明,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劳动力市场, 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雇佣专业相关或对口、学校名气较大的毕业生, 加之提升个人形象对于工作搜寻的作用越发明显, 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劳动经济学中“信号理论”的存在。与此同时, 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能为工作搜寻起到推动作用。

调查问卷中要求受调查者填写三个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关键词, 经过归类整理, 结果如图1所示。

关于工作搜寻过程中主要遇到问题, 32.43%的研究生把其归结于“缺乏社会关系”, 而专业不对口排在了第二位, 占27.03%;“个人定位不当”、“不懂就业技巧”和“就业信息少”这三个因素分裂第三、四、五位。其中可以看出, 社会关系在当今就业形势困难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个人定位不当”, 这说明了硕士研究生在工作搜寻过程中趋于理性, 能够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对此, 在“解决就业难的根本途径”一题中, 有86.49%的硕士研究生指出“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是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另外, “改革户籍制度”、“放缓研究生招生速度”、“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和“调整择业期望值”都成为了研究生针对就业形势所流露的期望和感慨。

关于学校对研究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 大多数受调查者表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能够积极主动地提供就业指导, 并能够在学生咨询时较好地配合。但对于学校提供就业指导的作用, 54.05%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什么作用”, 认为作用比较大和非常大的仅占27.03%。对于研究生就业指导, 受调查者表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向社会发布的毕业生信息不够”与“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关于研究生培养方面, 为了促进研究生就业, 受调查者最希望校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81.08%的受访者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64.84%的受访者希望增加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研究生课程, 43.24%的同学希望调整专业设置, 以更满足市场的需要, 提到改革教学方法和提供创业机会的同学均占到了21.62%。根据调查显示, “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位列三甲, 成为硕士研究生认为最重要的职业技能。

三、搜寻强度

根据搜寻理论, 搜寻广度和搜寻深度是衡量在工作搜寻过程中求职者努力程度的主要指标, 也成为搜寻强度。本文假设搜寻强度与搜寻结果正相关, 通过一系列的问卷问题来探究样本数据中个人的努力程度。具体来说, 本研究用“求职者共联系过用人单位数量”和“求职者共到过几个城市进行求职”来代表搜寻广度, 用“着重联系的用人单位数量”来代表搜寻深度。有效样本的工作搜寻努力程度详见表1。

Á截至2013年3月调查结束时, 74人的有效样本中联系单位个数在1~10个的占18.92%, 10~20个的占27.03%, 20-30个的占13.51%, 30~40个的占8.11%, 联系单位大于50个的占16.22%, 平均每个硕士研究生联系32家用人单位。其中联系单位最多的受调查者曾向210家用人单位发出过简历, 但仍有13.51%的受调查者没有主动联系过用人单位。受调查者中有37.84%的毕业生仅在北京找工作, 有40.54%的毕业生在北京以外的城市找过工作。

四、搜寻成本收益

关于搜寻成本, 本研究通过问卷让受调查者回忆自己在整个工作搜寻过程中的经济开支, 并分成8类逐一填写。排除求职费用总计在10元以下和50000元以上的奇异值后, 截至2013年3月, 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的平均工作搜寻费用是2104.3元, 标准差为1518.67, 有76.79%的受调查者的求职费用在3000元以内。其中花费在参加招聘会和宣讲会的门票费平均25元, 交通费平均542.9元, 住宿费平均387.5元, 请客送礼等交际费用平均558.9元, 制作简历等应聘材料费74.3元, 工作搜寻期间的电话费142.6元, 上网费用平均69.6元, 置装费等平均303.6元。其中值得关注的是, “请客送礼费”超过“交通费”和“住宿费”成为平均开支最大的求职成本, 受调查者中有38.46%的同学请客送礼开支在1000元至1999元之间, 小于1000元的有34.62%, 大于2000元的有26.92%。

关于保留工资, 本研究通过“您应聘时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的填空题来考察受调查者的搜寻收益预期。调查发现, 受调查者最低的工资预期是2000元, 最高的是8000元, 平均值为4305.41元, 方差为1596.56。本研究认为该结果较为理性, 与北京硕士研究生首份工作的平均工资较为吻合, 说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对于未来月工资的预期较符合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工资水平。

五、搜寻认知

搜寻认知包括搜寻主体对于工作岗位的认知和对自身的认知, 已有的研究常将这一维度称为“职业探测” (career exploration) (1) 。职业探测包括两部分, 其中, 对工作岗位和就业形势的认知叫做“环境探测” (environment exploration) , 对偏好、个性和自我能力的认知被称为“自我探测” (self exploration) 。良好的搜寻认知有助于激发搜寻主体的动机、提高找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效率, 从而更容易获得满意的求职结果。

关于环境探测, 有70.27%的受调查者表示研究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应该扮演的复合型人才, 即在具备科研能力、分析能力、处理复杂工作能力的基础上, 具备一定的沟通、社交、管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此外, 受调查者表示研究生最适合从事的岗位是管理岗位、协调督导岗位、研发岗位、高级营销岗位等。在“研究生步入劳动岗位时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一题中, 62.22%的受调查者表示“表达和交际能力”是最有帮助的, 其次是“科学研究能力”, 占到了37.84%, “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关于自我探测的择业态度、观念方面, 受调查的研究生中40.54%的人选择“先择业再就业”, 其次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占24.32%, 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也占到了21.62%。总的来说, 对于自我探测的研究结果表示硕士研究生对于自我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 这反映了硕士研究对自己职业定位不清晰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这与学校专业设置、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就业指导不充分等原因是密切相关的。这个结论也验证了前文中关于“对缓解就业困难的建议”方面的调查结论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张雄.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研究.发展研究, 2010 (10)

[2].赖德胜, 田永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 2005, (11) :111-119

[3].岳昌君, 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2) :80-86

[4].王霆, 曾湘泉.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经济, 2009, (1) :1-4

[5].周必彧, 翁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及其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2010

[6].史蒂格勒 (George J.Stigler) .史蒂格勒论文集.丁予嘉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7].治·斯蒂格勒 (George J.Stigler) .价格理论.施仁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上一篇:党员培训动员讲话下一篇:地藏经怎么回向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