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石牌镇最新规划

2024-04-10

怀宁县石牌镇最新规划(通用6篇)

篇1:怀宁县石牌镇最新规划

石牌镇规划建设新思考

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长期而艰巨。我们石牌镇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搞好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集镇镇建设和村庄改造作出远近结合的系统安排,分步予以实施。在规划的前提下,坚持标准、壮大产业、建好班子、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体就是培植发展优势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和物质前提。

石牌镇位于石牌县的西北边陲,距县城25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一个居委会,全镇4382户,16076人,全年财政收入118万元,丈量耕地面积9275亩,非耕地1万余亩。百合是我镇最大的支柱产业,全镇农户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百合种植加工,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1万亩,产值5100万元,发展到2012年的1.6万亩,产值达到1.8个亿,2013年的种植面积已突破1.92万亩(其中异地租种3100亩),预计产值将超过两个亿。在中池、竹坪、桂英、上母等村推广了百合——水稻连作种植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力支持百合烤房建设,全镇已建成了标准烤房2座,小烤房38栋,百合冷藏气调库6栋,引进了大型百合烘烤机3台。2010年,石牌百合作为龙山百合主力军,热销上海世博会,打响了品牌。尤为可喜的是,2011年8月,国家农业部授予了我镇“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的国字号荣誉。2014年,我镇上母村被列入县农开项目核心实验区示范片,推广百合标准化生产。到目前,我镇百合产业已基本形成“种植+加工+营销+市场服务”的一体化网络格局,雄居湘鄂边区百合产业的“龙头”地位。近年来,石牌镇的百合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品种退化,品质下降。

2、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品牌意识淡薄。

4、龙头企业严重缺乏。

5、百姓利益令人担忧,无法得到保障。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镇政府为了改变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主要体现在:

1、打造绿色食品,保障品质安全。其中第一,提倡无硫百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百姓认识。第二,推广种植技术,加大帮扶力度。第三,优化产品品质,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百合生产条件。

3、发展壮大百合加工企业,提高百合产业化水平。

4、扩大销售区域,提升石牌百合知名度。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的直观体现,它包含了新环境、新设施、新房舍、新布局等内容。由于地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加之文化方面的差异,石牌镇基础设施落后,村庄建设混乱,有村无庄、有新房无新村和脏、乱、差问题突出。建设新农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美化”的秀美新村。

2014年,我镇以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校建工程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抓住国家对农村公路加大投入的机遇,多方筹措资金,硬化改造上母、桂英、桃源、城堡等重要交通干线。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建好配套设施,完善集镇服务功能。通过同建同治工作的开展,解决好居民用水、街道照明、卫生打扫、垃圾清运、污水排放等问题,做好中心广场拓建整容、集镇房屋亮化及集镇环境美化,提高集镇文明程度,逐步使石牌集镇建设突出自己的特点,塑造山区明星集镇形象。

积极动员群众改房、改灶、改厕,整治村容村貌,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推广沼气、太阳能的清洁能源技术,带动改厨、改厕、改圈,引导和帮助农民解决人畜混居、卫生差的问题。结合同建同治工作,着力抓好村庄绿化、村貌亮化、庭院静化,清理垃圾、杂物、路障,种树种花,粉刷墙面,安装路灯,着力整治镇村脏、乱、差。在“两违”工作中,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引导农民遵循规划,适度集中建房,向农民免费提供美观实用的多种住宅设计图,指导农民建设节地、节材和功能配套合理的住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环境,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三、坚持合理的乡村规划原则

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超前、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其次要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带动,坚持乡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立足乡镇镇的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实现产业发展和乡镇建设的互动发展。再次,要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中心集镇红桥村,进而带动其他村和集镇加快发展。

二要正确处理中心集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新的中心集镇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决不能仅仅把集镇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必须联系石牌镇实际,扬优势、创特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三是要编制科学的乡镇建设规划。一要统筹安排好城乡发展空间和总体布局,切实做到特色集镇和特色村的协调发展。二要衔接好于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的关系,合理确定居民居住点选址,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切忌不切实际和不愿群众意愿一味的盲目大拆大建。四要与乡镇产业发展相适应。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农村科技、养殖等工程。大力推动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的逐步完善。

我镇的规划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下,我们要紧密结合本镇现有基础和条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以人为本、富民强镇,切实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坚持加快推进我镇的规划建设,努力把石牌镇建设成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强镇,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生态名镇。

石牌镇武装部长

田义和

篇2:怀宁县石牌镇最新规划

“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高举特色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和提高全民物质文化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发展私营经济、高效农业、招商引资、城镇经营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大城镇综合改革力度,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石牌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年均递增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8‰以内;农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力争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一是调优传统产业。以“六优”工程和“种子工程”为突破口,继续抓好粮棉豆油等传统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粮棉豆油和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突破性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提高畜牧业、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力推广三元杂交猪,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形成品牌优势、特色优势,增强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调广增收门路。按照“人人都有来钱路,家家都有小金库”的思路,全力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鼓励农民跳出农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种、养、加一起上,商、运、服样样闯,不断拓展致富空间。全镇年新增输出劳力1000人以上。三是盘活流通渠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油料加工厂、豆制品加工运销业、蔬菜、水果、水产贩运业;建好蔬菜、牲猪、水产品、豆及豆制品等专业市常促进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放开除国家政策规定外的一切限制,组织农民闹流通,形成千军万马闯流通的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四是要加快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化推广步伐,努力增加投入,治理汉江崩岸,搞好各涵闸泵站水库堰塘的维修和改造,积极推进以高效农田基础建设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五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搞好农村税费改革,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进一步化解农村集体不良债务。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二)实施“兴工富镇”战略,千方百计培植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

一是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退公进私和招商引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盘活现有存量上下气力,采取租赁、承包、兼并、联合、拍卖、出售、托管及各种不同的方式,着力抓好镇办企业民营化工作,把鑫发油厂、砖瓦厂、塔湖渔场等企业建成石牌的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鼓励农民和企业职工到企业参股、投股。对村办的小渔尝小林尝小果园、小加工厂等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拍卖,租赁经营。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是我镇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今后五年,要力争每年引进外资1000万元。大力推行代理招商、网络招商、亲情招商和展会招商,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招商网络。充分利用我镇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积极招商,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大办龙头企业,大搞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资本扩张之路。

三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多年来,以豆制品加工为主要特色的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镇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将紧紧依托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主要从优化服务、改善环境入手,继续坚持“放宽路子,鼓励发展;放活政策,保护发展;放松环境,引导发展;放胆扶持,加速发展”的工作策略,全力优化六种环境,即:稳定祥和的政治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环境、便捷完善的设施环境、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今后五年,镇内年均新增个体工商户100户,新增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三)积极推进城镇经营,千方百计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把小城镇作为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来抓,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建立健全城镇管理法规,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坚持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按照文明卫生集镇标准严格管理,做到建管并重,发挥街道社区和镇直各单位的积极性,明确管理目标和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着力整顿镇区脏、乱、差,搞好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提高文明程度。二是进一步促进城镇扩规升位。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运用市场机制盘活集镇存量土地,在以地生财、以市场聚财上大做文章,充分发挥城镇的载体作用,努力使城镇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舞台,以带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三是继续实施百户进镇工程,依靠政策引导,力争每年新增

100户以上的农民进镇定居,投资1000万元以上。同时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抓好马祠、杨祠等中心村建设,做到定位准确,特色明显,效益突出。四是加大“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修缮、保护、开发力度,提升和完善其品牌旅游功能。五是加大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丘陵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通过多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镇级和村级公路网建设,力争到“十一五”规划末达到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标。

(四)突出以财为纲,狠抓增收节支,千方百计实现财政扭困目标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镇级财政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财税工作已成为各项经济工作的目标和归属。今后五年,财税工作要围绕年递增10%的目标来抓。

一是要牢固以财为纲的思想。坚持以效益论英雄,以会赚钱为光荣,把上缴税收和上缴集体利润绝对额的多少,作为评判一个单位或个人贡献大孝能力强弱、政绩好坏的主要标准,促进各单位、各部门把经济工作的目标转移到效益财政上来。二是大力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开发效益农产品基地,强化对私营经济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壮大骨干企业,培植强大的主体财源。三是坚持依法治税,全面加强财税征管。坚持财税工作一把手负责制,齐抓共管,采取钢性措施,依率计征,应收尽收。四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支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规范运行,统一调控,重点抓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巩固改革成果,加强财务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取一系列措施,压缩开支,确保当年收支平衡。要破除政府财政包揽一切的传统福利型观念,实行分灶吃饭,充分调动各个单位的创收理财积极性,共建公共财政新体制。五是全力抓好农村财务的清理化债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债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化债措施,运用灵活多样的化债方式,力争在三至五年中全部消化村级不良债务。

(五)突出以人为本,加大科教兴镇力度,千方百计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面对这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大科教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科教兴工、科教兴农、科教兴百业”活动,使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大力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装备水平。要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增产增收技术,扩大高效种植模式,使农业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开展科教兴工活动,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全面完成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民营化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继续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用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继续推进卫生改革,进一步抓好文化事业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深入开展财政管理体制和镇直机关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规范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预算分配办法,优先保工资支出、保社会保障支出、保社会稳定。

认真落实人口、资源、环保三大国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土地执法管理和耕地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加强环境执法。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及政府自身建设,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坚持以“双创”为纽带,广泛开展以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行业、文明市民、十星级文明户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努力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篇3:宁夏永宁县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初探

关键词:生态适宜性,生态承载力,永宁县,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是与经济相联系的,作为城市的吸引力、生产力和竞争力存在。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走过了10个年头,西部经济快速发展, 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响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永宁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生态建设规模空前。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总结第一阶段西部大开发经验基础上,对下一阶段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永宁县将生态规划提到新的高度,通过对县域自然条件、生态与环境现状的分析,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探讨生态支撑系统所能容纳的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提出永宁县生态规划的战略。

1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就是要通过生态辨识和系统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 方法和系统科学手段去辨识、模拟、设计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探讨改善系统生态功能,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促进人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可行的调控政策。其本质是一种系统认识和重新安排人与环境关系的复合生态系统规划。

2永宁县现状环境和生态条件

2.1地形地貌

地形是区域大的骨架和背景,在城镇建设活动中,地形有着重要的影响。永宁县地势西高东低,呈西南向东北倾斜状。全境可分为5个地貌单元。西北部为贺兰山地貌,分布北起单岭子,南至小沟口,呈南北走向,单岭子到头关南为高山区;由贺兰山洪积物冲积形成扇形倾斜平原,属温带荒漠草原,为永宁县牧区;洪积扇以东至黄河冲积平原间,是永宁县主要天然牧场;河成老阶地以东至黄河岸边,为黄河冲积平原,该区地势平坦,是永宁县农业生产基地;永宁县风沙地分布于平吉堡火车站到黄羊滩、包兰铁路到杨显林场和增岗林场间。地表沙丘部分为平沙地,北部沙化程度较重,南部略轻,是永宁县木林新灌区。

2.2水文

永宁县地表水以黄河水为主体,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主要的灌溉渠自南向北流经县境。全县大小湖泊16个,总面积0.24公顷,86.4%为芦苇,其中鹤泉湖、海子湖最大,水域面积分别为3 000亩和1 100亩,地下水资源量为2.627亿m3,污染程度低。

2.3地质灾害

永宁县境内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形地貌反差大,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崩塌、泥石流两种。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东麓的各大冲沟沟口;受黄河河道自然变迁和河曲作用的影响,河岸崩塌主要分布于黄河西岸。

永宁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可划分为贺兰山东麓山前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黄河沿岸崩塌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2.4水环境质量

永宁县水源地:水源地中心距县城5 km,准保护区面积0.19平方公里,开采层为第Ⅱ含水岩组。2008年供水人口5.34万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1.3 m/a,满足水环境功能Ⅲ类要求。

主要湖泊水质:境内关湖、鹤泉湖、海子湖等主要湖泊水质良好,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2.5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服务功能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效益,主要指水源涵养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生境维护、环境污染净化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永宁县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 自然保护区1个,饮用水源地4个,风景名胜区及其他特殊用地22个,以及林地、园地。这些区域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保护价值,在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需要实施严格保护的自然地域。

3永宁县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3.1永宁县生态规划的内容

3.1.1建设生态农业

农业是永宁县主要耗水产业,农业节水对于永宁县的水资源承载力具有重大影响。生态农业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永宁灌溉水利用率低是导致用水效率指标过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以此为节水重点。优化种植结构,建设节水型灌区,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加快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农田用水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永宁县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粮食作物和清真牛羊肉驰名中外。在做优粮食产业和畜牧业的同时,重点扶持和发展高收益的露地蔬菜、观光农业和花卉桑蚕产业,发展绿色食品深加工,形成具有较强抗波动能力的县域绿色加工业群体。

3.1.2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对自然资源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是对永宁县较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有益选择。 目前,永宁县有3片区域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禀赋,分别为回族穆斯林旅游区、黄河金岸生态旅游区和贺兰山东麓观光旅游区。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还应重视野生动植物、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建设。

3.1.3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

资源优势是永宁县的突出优势,其中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些清洁能源,建设能源基地。积极推广节柴节煤灶,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小型风力发电、小水电及营造薪炭林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3.2永宁县生态规划的方法

3.2.1生态适宜性评价

永宁县生态适宜性评价主要从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脆弱性和环境舒适度3个角度,在单指标因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市域进行生态约束的综合评价。

基于评价单元将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脆弱性及环境舒适性要素因子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评价单元的生态适宜性分布。贺兰山西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黄河沿岸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较高,开发的生态适宜性较差;县中心城区、望远镇城区及闵宁镇生态适宜性较低;望洪镇、李俊镇及望远镇东部大部分地区生态脆弱性相对较低,生态适宜性相对较高。

3.2.2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主要从土地资源支撑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对永宁县域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全县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为101.53 km2,约占全市区(县)总面积的12.28%。 规划2030年建设用地面积85.88 km2,至2030年全县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仅为15.65 km2,因此,永宁县土地资源应节约开发利用,需合理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用地之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永宁县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湖泊面积约2 400公顷,包括鹤泉湖、海子湖等,与周边大小湖泊串联成片。季节性水流主要包括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等,流经总长度为138.5 km,黄河在境内流长约32.5 km。永宁县的用水量97.3%来自于黄河,黄河受气候变化影响,枯、平水年水量变化较大,这对永宁社会经济发展的供水稳定性提出了挑战。以上为永宁县水量的情况,那么永宁县水质情况如何呢?据《宁夏县(区)水资源详查报告》(2008)永宁县总体上工业污染不明显,但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地表水质负荷超载;地下水矿化度1~3 g/L,不符合供水水质要求,所以永宁县用水安全性还是较严峻的。

3.2.3生态县评价指标建设

评价指标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等选取。这些指标包括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3类,共36项。其中经济发展包括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等5项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有森林覆盖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等21项指标;社会进步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等两项指标。

4结语

由于经济发展、过度开发、人口增长等因素使永宁县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环境建设,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永宁县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博,陶文铸.滨海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初探[C]//第七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2009.

[2]宋玉萍.基于生态理念的陕南小城镇规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

篇4:怀宁县石牌镇最新规划

[关键词]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调查;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32-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群流动性的增加,给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带来难度,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为全面了解界牌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分析预防接种及影响因素,2011年5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流动儿童的定义

凡非本地户藉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为流入儿童,本地户籍外出超过3个月的为流出儿童。

1.2 调查对象

为全镇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0日出生的儿童。重点调查农贸市场,城交结合部等流动人群聚集地。

1.3 调查方法

制订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并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调查采取挨家逐户走访、查阅接种证与接种簿、检查卡疤、电话询问等方法。调查内容: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簿、建证情况、“五苗”(即:卡介苗、乙肝、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苗)基础免疫情况、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和针对性疾病发病情况。现场登记,填写表格。常住儿童相关资料来自笔者所在医院安装的江苏沈苏金苗系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及建簿、建证情况

本次调查21个行政村,共调查0~3岁常住儿童963名,流动儿童292名,占调查总数的23.27%,流入112名,流出180名,其中:男童151名,女童141名,性别比为1.07:1,流入、流出儿童建簿、建证率分别达95.7%、96.5%,与常住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住儿童为100%,P >0.05)。292名流动儿童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滨海县界牌镇2007年0~3周岁流动儿童构成情况

儿童来源流入儿童流出儿童

调查数构成比(%)调查数构成比(%)

市内流动 6457.14 18 10

省内流动 1311.6112971.67

省际流动 3531.25 3318.33

合计112100180 100

2.2 基础免疫情况

流入儿童基础免疫五苗覆盖率与流出儿童存在差异(x2=8.29,P<0.05),而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二者差异(x2=2.88,P>0.05)。两者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发病情况

2008、2009年全镇分别出现1例、2例麻疹散发疫情,经调查,这3例患儿均为流动儿童且均未接种麻疹或替代疫苗。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流动儿童12月龄五苗覆盖率、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显著低于常住儿童,且存在免疫针对性疾病散发疫情,问题较为严重,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已成为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课题。

3.2 影响因素

主要为:①镇、村两级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对本镇流进、流出儿童情况掌握不清,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全镇免疫规划工作有所滑坡;②计划外生育占据一定比例,本次调查占流动儿童的10.27%,而这部分人群因为怕露面恰恰又是接种率较低的人群;③流出儿童免疫接种史信息获取难,影响了工作开展,与南昌市西湖区调查相似[1]。④监护人文化层次低,接种意识不强,与南通市调查相似[2],拒种或接种不全等现象占相当比例,本次调查占23.63%。

表2  滨海县界牌镇2007年0~3周岁儿童五苗覆盖及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情况

类别调查儿童数(人)五苗覆盖数(人)五苗覆盖率(%)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数(人)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

常住儿童921921100921100

流入儿童100 6262 65 65

流出儿童137 59 43.07 74 54.01

[参考文献]

[1] 邬燕平,陈丽鸥,刘玉环.鼻内镜术后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9-50.

[2] 经霁,文素芳,伍琳凌.尿石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59.

[3] 邱淑琴,张丽绒.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2):46-47.

[4]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9.

[5] 孙茜.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实施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86.

6] 杨红叶,黎艳.全麻手术患者术前需求及护士认知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8):1198-1201.

[7] 彭雪英.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技巧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12.

[8] 邓友芳,姚琴,徐霞.普外科健康教育单的设计与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8(2):90,191.

[9] 陈华莉,姜安丽.英国护理的人文实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2):535.

篇5:睢宁县山林红线保护区规划探析

1 睢宁县山林资源的现状

睢宁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 东邻宿迁、北连邳州, 西南部分别与安徽灵璧、泗县接壤。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较为发达, 交通十分便捷, 具有十分优越的区域位置条件。全县辖16个镇、6个经济开发区, 391个行政村, 132万人。土地面积1 769.19 km2, 其中平原1 672.25 km2、丘陵9.45 km2、水域87.49 km2。睢宁县是江苏省林业大县, 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6.1万hm2, 其中成片林面积5.28万hm2;农田林网网格面积10万hm2, 四旁植树3 120万株、河流堤坝绿化2 763 km、道路绿化1 528 km。全县山林地面积1 986.67 hm2, 森林覆盖率35.32%, 位居全省第2位。活立木蓄积量432万m3, 位居全省第1位。林业资源丰富, 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 林业产业已成为睢宁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2 存在的问题

2.1 非法侵占林地问题突出

由于对山林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执法力量不足, 一些单位非法侵占、蚕食林地行为长期得不到制止, 开山采石留下的废弃宕口给开发商侵占林地创造了条件;群众在山林地中建房现象较为普遍。

2.2 林中散坟构成火灾隐患

睢宁县山头林区中散布着大量坟墓, 据不完全统计, 约有3 000座, 占地逾20 hm2。散坟的存在, 对山林安全构成了威胁, 给山林防火工作带来巨大隐患, 同时也破坏了山林自然景观。

2.3 侧柏纯林生存环境每况愈下

一是造林密度过大, 林木生长量很低, 林内枯枝现象严重, 林分老化趋势突出;二是裸露石灰岩山地的土层分布不均匀, 造成林木分化严重;三是林分郁闭度平均在0.9以上, 林分不通风透光, 树木枯枝层增加到树高的4/5, 林木生长衰退;四是近几年林木开花结果增多, 林木已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 树木所需的养分得不到满足, 树势衰退;五是侧柏病虫害连年发生, 侧柏毒蛾发生量已连续3年超过300头/株防治指标。侧柏生态林阴暗郁蔽, 枯枝层层, 病死木、劣质木增多, 林相衰退, 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2.4 任意采石取土, 破坏山林的完整性

睢宁县范围内山体的下部较平缓, 地带多为集体山坡地, 多年荒芜, 茅草横生, 一方面森林生态效能低下, 另一方面存在极大森林火灾隐患。有些村任意取土、盗采奇石甚至搭建违章建筑,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破坏山林的完整性。

2.5 山林资源培育和管护缺乏资金支持

睢宁县范围内近2 000 hm2山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抚育管理等森林管护费用和人员工资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每年用于防火、治虫、人员工资的费用逾200万元, 这还不包括荒山绿化、林相改造和抚育间伐等费用。然而睢宁县财政直接投入山林管护资金基本为0, 资金的不足制约着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工作。

2.6 防火通道不畅通, 存在极大隐患

目前, 由于山林下部均为集体林地,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山林周围土地不断被开发建设, 而在开发建设方案中均未考虑到设置上山防火通道, 致使目前防火通道不畅通或根本无通道, 一旦发生火灾将束手无策。

2.7 历史遗留的采石宕口缺乏植被恢复计划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2001年底山石全面禁采, 之前无序开采留下很多采石宕口, 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据统计, 睢宁县范围内的采石宕口面积逾86.67 hm2, 缺乏植被恢复计划, 极大地影响城市自然景观。

2.8 山林中乱倒垃圾现象日趋严重

山林周围居民环境意识淡薄, 贪图一时方便, 在山林中乱倒垃圾, 久而久之山林变成了垃圾场。

2.9 盗挖奇石、树桩、树根等现象日趋严重

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追求品位的提高, 回归自然愿望增强, 一些根雕爱好者、奇石经营者到山林中采挖树桩、树根、自然山石, 造成一些珍贵树种遭到毁灭, 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2.1 0 两汉文化保护困难

睢宁县古邳镇历史文化久远, 蕴藏着丰富的两汉文化, 由于对山林资源保护缺乏有力手段, 两汉文化中的汉墓大都集中在山林中, 较为隐蔽, 也给盗墓者可乘之机, 而且防不胜防, 保护起来较为困难。

3 山林资源红线保护区划定的基本情况

3.1 基本思路

一是有利于山水格局的保护;二是有利于环境风貌的保护;三是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四是有利于文物古迹的保护。2个重点:姚集镇张圩山区和岠山风景区。

3.2 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三是坚持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五是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3.3 指导思想

根据山体 (山林地) 破坏程度的不同, 选择不同类型的覆绿、绿化、恢复植被方式。保护培育, 充实提高;切合实际, 科学有效;发挥优势, 突现特色。

3.4 规划目标

拟保护总面积1 415.87 hm2。在科学分析睢宁县现有山林资源基础上, 把规划保护区纳入淮海生态圈和苏北地区绿色网络之中, 以集中展现两汉文化等非物质文化为脉络, 加强对山林的整体环境、历史文化环境、重要历史地段和文物的保护, 合理划定山林红线保护区, 在保证规划区生态环境质量基础上, 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格局, 使山林资源的保护性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5 划定方法

一是根据林权证。有林权证的山林用地均划入红线保护区内。二是根据睢宁县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及有关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协调解决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关系, 合理划定红线保护区。三是根据山体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大小及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 科学划定红线保护区。具体划定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山体完整的, 规划山林红线沿山脚等高线, 从而保持山体原貌, 如岠山、斗篷山、大魏山等;山体因开采等原因不完整有采石宕口的, 规划恢复山林原貌, 将采石宕口划入红线保护区内;具有两汉文化等历史文化特色的山林, 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同时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 划出绝对保护区和环境协调区;重要地段, 正在建设且影响山林景观风貌的, 规划建议停止建设, 恢复山林景观。四是已批准的建设用地不再划入红线内;已上市经营的土地不再划入红线内;已提供指标拟上市的经营用地, 不再划入红线内, 其余均按规划划入红线保护区内。

3.6 规划实施

一是山林红线保护区的划定规划一经批准, 红线保护区内便要禁止各项工程占用或者征用, 确需征用或者占用, 必须在规划之前经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报县政府批准后, 再办理有关征、占用林地手续。二是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林相改造。山林是睢宁县重点生态公益林, 无经济效益, 其培育管护的资金投入只能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首先要研究林相改造的方案, 拿出适合睢宁地区切实可行的方案。然后通过政府招标方式对山林逐一进行改造。同时对废弃的石塘口进行合理设计, 另外森林资源的保护所需要的经费也应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在条例中明确禁止一些毁林行为。明确禁止在林地内进行开垦、建坟、采石、采沙、采土、采种、采药、采根、采桩、倒垃圾、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进行其他破坏林地的活动, 违反禁令有相应的处罚条款。四是由相关部门规划设立山林防火通道。在规划围山道路的基础上, 设立防火通道、标志等, 对破坏、占用防火通道及破坏有关护林防火等标牌有相应处罚条款。五是停止破坏山林资源的在建工程。从调研的情况来看, 侵占山林的现象日趋严重, 责令停止侵占山林的在建工程, 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六是开展清理遗留坟墓活动。对林中现有历史遗留的散坟, 通过政府统一组织进行清理, 林业经营单位在辖区内建立公益性纪念林;就地平埋;集中设立公墓或设立集中放置骨灰的纪念灵堂。七是采取必要的封山育林措施[3]。因为睢宁县山体土层浅薄, 立地条件差, 荒山绿化造林困难。对森林植被覆盖率低的山林, 采取封山育林措施, 尽快提高荒山的森林植被覆盖率[4,5]。八是合理开发利用两汉文化。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两汉文化, 打造两汉文化品牌, 丰富睢宁县旅游资源, 提高睢宁县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唐桂辉.北票市塔山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7) :163.

[2]鹿伦跃.肥西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7) :166-167.

[3]王永鲜.森林资源管理对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4) :298.

[4]郑洪军.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5) :230.

篇6:怀宁县石牌镇最新规划

关键词:调查规划设计,问题,对策,建宁县

1 引言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和先行性工作, 也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改革措施,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成果为指导林业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也是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评价林业方针政策执行情况、考核森林经营管理成效和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的依据来源。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当前林业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建宁县为例, 分析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当前存在问题, 探讨解决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林业调查设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现状

2.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特点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主要承担着查清森林资源状况、监测生态变化、科学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林业案件鉴定、保障林业工程顺利实施及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发展。

(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知识密集型以脑力、体力劳动结合的创造性生产劳动, 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紧密配合;

(2) 劳动对象众多, 自然情况不同, 不能进行批量生产;

(3)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具有时效性;

(4)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不能生产物质资料, 它以规定性的文件报告、图表为表现形式, 供职能部门和森林资源交易双方进行科学管理、决策和评估森林资产价值的依据;

(5) 野外工作是调查设计的基础, 作业面积广阔;

(6) 内业整理是调查设计的关键, 调查设计成果必须用内业资料成果来体现;

(7)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全过程包括准备工作、专业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处理、图表编制及内业报告编写。

2.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开展情况

建宁县地处闽西北,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4.17万hm2, 其中有林地11.5万hm2, 林业是该县的主要支柱产业。建宁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由建宁县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负责, 建宁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成立于1965年1月, 现有资质为丙A, 编制15人, 现有人员6人, 其中中级职称技术人员2人,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人年均外业调查设计天数达150d以上, 年规划设计面积达2000hm2, 年整理成果几百件。近年来完成了该县一类调查省级样地69个, 完成国土面积17.16万hm2 (其中商品林区4.47万hm2、生态林区12.69万hm2) 、林业用地面积14.17万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11.51万hm2) 的二类调查任务, 积极协助资源管理部门完成生态林区划界定4.47万hm2, 及林改11.86万hm2, 约2.5万个宗地林地登记发证工作, 为该县经济建设开发项目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现状调查报告52个 (其中省级15个、市级22个、县级15个) 。

3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问题

3.1 科技水平低, 技术手段陈旧

随着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 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精度要求日益提高。目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更新远远滞后于林业发展的需要, 建宁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主要的装备就是1∶2.5万 (或1∶1万) 地形图、围径尺、皮尺、角规和罗盘仪, 低精度GPS、内业计算配置了几台电脑, 也仅能用于数据运算和设计书打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手段主要仍以传统的地面调查为主, 新技术应用不多, 工作效率不高, 各类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 成本高、周期长。

3.2 技术力量不足, 人员素质不高

建宁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在岗人员少, 技术职称全为技术员, 且全部为“半路出家”。知识结构老化, 技术力量薄弱, 工作任务繁重, 存在盲目地赶时间, 赶进度, 超负荷运转, 野外工作强度大, 人年均外业调查时间150d, 内业整理基本上是利用夜班节假日完成。忽视了业务技术的学习, 导致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素质、能力提高不快。这些成为限制建宁县林业调查设计工作发展的重要瓶颈, 适应不了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

3.3 资金投入少, 后勤保障滞后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属于林业各项工作中比较艰苦的行业, 调查队员长年在野外工作, 劳动强度较大, 生活条件较差, 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后勤保障至关重要。然而, 由于受经济和社会条件限制,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至今未配备专用车辆;通讯、保险和相关劳保用品配备不足;调查人员白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露天作业, 晚上还要经常加班完成调查数据处理, 编制调查报告。

4 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的对策

4.1 提高认识, 强化领导

林业主管部门要从提高林业生产力的战略高度出发, 强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组织领导, 健全完善各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规章制度, 精细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责任目标, 制定更加科学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长远发展目标, 切实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抓紧抓实。确保林业调查设计工作, 有人抓、有人管、有目标、有制度、更有落实。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更真实、更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切实为各级领导发展林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4.2 增加投入, 改善工作条件

要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纳入发展规划中, 加大投入, 改善工作条件, 提升高新技术装备水平, 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优先配备专用车辆、更新调查设备、切实增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实力。搞好后勤保障体系建设, 以切实调动各级林业调查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管理创新、强化培训, 狠抓队伍建设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涉及林业各个专业, 技术很强, 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决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优劣。首先, 配齐、配强了设计人员。在林业系统内部或采取公开招考形式, 将一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到调查设计岗位;其次, 加强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要组织培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广泛组织技术交流, 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第三, 要加强了设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提高廉洁自律意识, 增强优质服务意识, 进一步规范了设计行为, 提高了设计工作水平。第四,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要建立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分配制度, 逐步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氛围, 对调查设计成效显著及表现突出的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给予重要奖励, 并作为评选先进和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充分调动大家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4.4 科技创新, 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

2011年初以来重点解决了林业调查设计任务重、时间紧、效益差,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消耗大, 质量难于保证等方面的问题。抓好了林业调查设计工作的科技创新, 把林业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森林资源数字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 引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建立了数理统计与计算机数据、遥感技术的有机结合模式, 减轻了繁重的野外劳动, 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4.5 创新机制, 增强队伍造血能力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福建省森林资源流转条例》的出台, 供需直接见面, 森林资源流转速度进一步加快, 林农急需优质高效的林业调查设计服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创新步伐, 有效应对了林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充分调动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采取有偿服务形式, 增强了建宁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自身造血能力, 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 实行专业化管理, 社会化运作。增加投入, 改善了林业调查设计工作条件。同时树立了满足顾客期望的质量意识, 以用户的需求作为质量的重要考核手段。及时运用先进的林业调查设计技术, 提高速度、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调查质量。着重抓了林业调查设计队伍培训工作, 人员能熟练掌握了先进技术, 充分发挥了先进技术的效率。

4.6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应该科学、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前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不够系统, 调查规划工作仅仅局限在对资源的调查规划的单一层面, 没有建立在一个完整的林业体系之上。随着人工林的大量出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林权的复杂化, 随着采伐周期的缩小, 随着林业科技的发展,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仅仅局限在资源这个单一的层面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因为, 不从完整的林业行业调查和规划, 不将系统有机科学地结合起来, 其调查报告结论和规划方案必然有漏洞。林业资源调查规划应该了解木材市场, 而木材市场的调查规划也不能不考虑资源状况。所以, 要弥补系统性的漏洞, 我们的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就应该从生态、造林、营林、采伐、造材及之后的木材市场、木材深加工、林业机械、林业科研动态等等都应该完整地涵盖到。因此, 林业的调查规划不应该局限在单一的一个层面上, 应该系统地调查规划, 并做出完整的科学调查规划报告, 提供给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基层林权单位。

参考文献

[1]刘定生.市场经济与森林资源调查质量[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1999 (2) :42~44.

上一篇:脱岗培训协议下一篇:生活中的绿叶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