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魅力的作文

2024-05-04

家乡的魅力的作文(通用14篇)

篇1:家乡的魅力的作文

我的家乡徐州,是一个有着6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一个人杰地灵、充满魅力的城市。

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徐州号称“百里煤海”,地下有惊人的煤炭储量,还有铁矿石、石灰石、石英岩、大理石等30余种矿产资源;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称;徐州的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记录着汉代王朝的史诗,所谓“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是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的写照。

秀丽的云龙湖宛如家乡的眼睛,碧波荡漾,熠熠生辉;静静的云龙山恰似一条巨龙,蜿蜒起伏,秀美壮丽;壮观的大运河傍城而流,气势恢宏;美丽的泉山公园犹如梦幻花园,清新神秘,“五老峰”的“绿、奇、秀、幽、野”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庄严雄伟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巍峨挺拔,它是人民解放军时刻守护着家乡的人民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历史见证,是激励后人的伟大丰碑。

家乡的湖光山色,刚柔相济;家乡的山水争辉,巧夺天工;家乡的汉风汉韵,彰显智慧。北方的豁然大气,南方的钟灵秀丽,在家乡徐州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独特,爱她的魅力,爱她的所有。

篇2:家乡的魅力的作文

如果来到长治,不去领略一下老顶山的奇丽风光,那你就等于没有来过长治。老顶山上松柏无数,高大挺拔。远远望去,一年四季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不仅成为最美丽的风景线,更像是天然氧吧,守护着家乡人民的健康。滴谷寺、百草堂、炎帝像……各种名胜古迹座落其中,就像是绿叶丛中盛开的朵朵鲜花,令老顶山绽放着更加夺目的光彩。尤其是炎帝像,高大精美,是最高的炎帝铜像。传说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为了使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再忍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亲自种良谷、尝百草。才有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后人为了纪念炎帝的丰功伟绩,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雕像。登上炎帝像,一座现代化城市尽收眼底,仿佛炎帝正注视着怀中的孩子茁壮成长。

与老顶山遥相呼应的是长治市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内河道纵横、草木葱茏、遍布各种植物,并有各种鸟类栖息,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胜地。不仅如此,湿地公园还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过滤水质等各种功能。清澈见底的水流入漳河,使其成为长治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长治不仅美景很多,而且美味丰富。最远近闻名的莫过于新鲜美味的壶关羊汤了,从当年中秋到次年清明的七个多月时间里。每个清晨,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飘荡着羊汤的清香,令人沉迷其中。如果来一碗的话,羊肉的鲜美、老汤的浓厚、葱花的辛辣沁人心脾,让人们以崭新的状态开始新的一天。像这样的美味还有很多:上党腊驴肉、潞城甩饼、荫城猪汤、酥火烧……它们共同滋养了家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令人流连忘返。

篇3:《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 (1) 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 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 (2) 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 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 (3)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 (1) 畏惧心理, 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 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 (2) 自卑心理, 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 不可能把作文写好; (3) 无所谓心理, 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 不好也罢, 觉得都无所谓; (4) 自我满足心理, 认为自己作文还行, 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 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 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 培养他们讲真话, 抒真情, 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 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 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 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 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 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 慢慢看, 细细听, 静静想, 感受秋天的气息, 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 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 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投影)

我略作指导, 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 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 做到实地观察, 切身感悟。

2.观察时, 留心身边一草一木, 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 记下写作素材, 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 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 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 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 毛毛细雨啊, 轻轻薄雾啊, 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 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 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 还是乡下孩子, 均有佳作佳句出现, 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 (城区) 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 (城区) 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 结构全篇, 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 (农村) :“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 迈着轻盈的脚步, 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 一瞬间, 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 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 (农村) :“……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 你看, 家里忙起来, 学校闹起来, 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 我精心准备, 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 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 我很满意, 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 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 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 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 (1) 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 (2) 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 (3) 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 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 笑容挂在脸上, 听得认真, 议得投入, 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 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 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 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 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 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 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 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 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 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 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 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 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 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 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 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 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 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 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勤于观察, 乐于表达, 才能写出好文章, 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 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 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 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 感受生活, 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 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 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 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 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 只有研究学生, 做到“目中有人”, 想他们所想, 爱他们所爱, 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为学生所喜爱, 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 没留心观察, 不善于观察。因此, 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事事关心”, 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 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 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 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 而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咀嚼。积累呢, 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 一旦有感悟, 就立刻记下来。这样, 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 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 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 我将调整指导方案: (1) 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 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 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 (2) 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 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 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 再让学生到大自然, 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 去感悟, 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4:作文教学的魅力在于创新

一、作文立意的创新

立意就是在动笔之前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它主要是表达作者在文中的思想观点和宗旨。如果文章立意都一样,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就使得作文没有价值,更不要说创新了。要想训练学生的立意创新,就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被其他同学或传统立意的思维所左右,要善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法来点拨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作文创新。在写动物的随笔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比如在目前经济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大多数人还是具有世俗的观点,普遍认为钱是万能的,那些利用行贿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存在的观点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现在国家搞廉政建设,依法治国,推行政务公开,大力破除原有的陈腐论调,提出与之相对的创新立意观点,指出钱并不是万能的,从而使文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来促进作文的立意创新,使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时可以转变传统的思想套路,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产生一些比较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但是,在使用逆向思维法时,必须要注意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和原则。

二、材料创新

学生在选择作文材料时,大都是千篇一律的,相似程度和公式化程度也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写《我的妈妈》,每个学生都会写我有一个美丽、善良、勤劳的好妈妈,她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高高的鼻梁,笑起来很漂亮。妈妈不仅长得漂亮,心灵也很美。妈妈很勤劳,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妈妈负责,妈妈下班之后不仅要忙家务,还要督促我的学习。虽然很辛苦,但妈妈从来不喊累。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学生在选择材料时的刻板,不注重材料的创新,也不结合实际生活,写作的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思维比较陈旧,从而导致选择材料的守旧。当前,多样化的现实生活也使得作文材料变得多样化,那么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写作素材,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所要表现的内容,比如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讲出来,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蚂蚁搬家的过程,公园一景,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不仅内容充实,中心鲜明,而且还能达到喜闻乐见的效果。

二要多积累报刊、书籍、网络、电视以及其他媒体相关素材,比如可以运用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等内容,即兴写作,使得作文别具风格。

三在前两者基础上演绎一个新材料,即虚拟材料,比如可以将生活中没有,在电视或者是通过基他途径看到的拷贝在作文中,将生活与想象力结合起来,塑造一个新材料,从而实现作文质的飞跃。

三、语言创新

丰富的词汇会使文章的语言有变化,会给作文增色、深化不少。但是学生在进行文章写作时,不善于语言变化,给人的感觉是通篇文章都是一些废话,没有实际的用意,文章变得十分平庸、千篇一律。学生作文的语言缺乏生气,没有活力,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总结与运用没有和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导致书面语言的运用和千变万化的生活实践两者之间严重脱节。这样,语言的创新问题不能得到真正解决,文章病句会随处可见。如果老师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使他们善于积累,并把课堂上的语文知识和社会中的生活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学习,语言自然而然就会变得生动形象、精彩绝伦了。在《家乡的山》一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家乡的山很多。家乡的山真奇啊,一座座高山直入云霄,各不相连,云雾迷蒙。当然,这么多的山,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像威武的蛟龙,有的像凶猛的老虎,还有的像沙漠之舟的骆驼……家乡的山真秀啊,像绿色至极的翠竹,又像不夸耀自己的苍天大树,色彩明丽,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在这段话里,有对大山的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还有非常精彩的语言描写,在修辞手法上来看,有比喻、排比,语言非常的自然、生动。因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作文写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篇5:家乡的魅力作文

我国的塔几乎到处都有。这些塔高矮不一,形式多样,其中不少是惊人的杰作。我家乡的灵光塔,就是很古朴、美观的。 灵光塔位于长白镇的西北方向的山上。据《县志》记载:“自古以来,接壤朝鲜,往视为重镇,唐时用兵于此,建塔留念。”此后这座山便被称为塔山了。 灵光塔如同一根柱子撑着天,屹立在塔山之上。塔基是用四层石头砌成的。塔高十五米左右,共分五层,层与层之间有檐,由下而上,一层小于一层。塔顶呈宝葫芦状。

塔身是用青灰色的砖砌成的,那砖比我们现在的砖大得多。层与 ·层之间的檐砖是一层一层放扁,角对角地排列着,一层压一层,层层往外探。组成的图案呈波纹状,像水里的漩涡一样,一层一层地向外扩展,而后再以同样的办法一层一层地缩回去。上四层,每个面上都有一个小窗,共计十六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前面的开着,后面的封闭着,左右两面都是立砖,楼朝外,一个一个堵上去的。这些小窗是四方形的,每边长30厘米左右。最下面一层的门朝南开是弯形的,走进去,看到里面是空心的,塔底有一口井,上面盖着一个大铁板,上去用脚一跺,还会发出“咚咚”的声音,余音不绝。

篇6:魅力的家乡作文

那天,迎着和煦的春风,我们整整齐齐地排好队伍,上车去了。一路上,南朗的风景映入我的眼里,车子很快就到达了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南朗城轨站。我们下车后,首先听取了城轨员叔叔阿姨向我们介绍城轨的有关知识,以及乘坐城轨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然后我们向叔叔阿姨们提出了我们对城轨的一些问题,他们也对我们进行耐心地讲解。最后我们还当了一回城轨旅客,感受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翠亨辛亥革命纪念公园,进入公园里,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那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里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荷花展示在我们眼前,突然,我大叫起来,一朵粉紫色的荷花格外漂亮,花蕊中间有一只类似蜈蚣的小动物趴在上面,我的叫声招引了许多同学的关注,我们都对这新鲜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讨论。接着我沿着这条石子沙路观看石壁上的伟人简介,我深深感觉到为了祖国的富强,他们坚强不屈,不怕强敌的奋斗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辛亥革命公园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让我寻找到伟人的足迹。随后我们便去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孙中山曾经住过的房子,以及翠亨村的风俗文化。在孙中山纪念馆里,我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通过一些图片和文字的介绍,我认识了很多我从未见过的古老的器具,还看到了孙中山曾经得过的一些奖章和他的外国书籍,书籍里面蕴含了很多的历史文化,此时,我站在孙中山的石像前,为他所做的一切而感动,更加敬仰他。

篇7:魅力的家乡作文

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到来时,家乡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柳树姑娘迫不及待的梳起了长长的辫子;小草弟弟用力地从泥土里探出了头,打量着这既奇妙又美丽的世界;桃花妹妹穿上了粉红色的连衣裙,显得娇俏可爱;梨花姐姐当然也不甘落后,穿上白色雪纺衫的她尽显优雅高贵的气质。

人们都说夏季是绿的世界,这话一点也不假。不信你看,树叶是碧绿碧绿的,就像被水刚洗过一般,山是草绿色,宛如一位多情少女,正低着头偷笑呢!碧绿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出耀眼的光芒;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真是美不胜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家乡的景色也别有一番情趣。菊花仙子穿上了各式各样的纱裙;稻穗小姐穿上了金闪闪的晚礼服;高粱姑娘换上了红艳艳的套装……

冬天,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穿紫袍;石榴咧着嘴儿笑了,无数欢乐一触即发;橘子也不愿落后,甜甜蜜蜜的味道在心里酿造。苹果红彤彤的,缀满枝头,就像一个个胖娃娃,正朝着人们咯咯直笑呢!

篇8:如何使作文充满魅力

一.要有丰富的才识。高考作文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才识的竞争。没有丰富的才识, 就不会有细细滔滔的文思, 文章内容就不丰富, 这样的文章自然也就得不到评卷老师的青睐了。因此, 要使高考作文获得评卷老师的赏识, 考生必须在作文中表现出自己的多才、博识。例如, 有篇写“坚持”的作文, 作者具有较广的知识面, 写起文章来旁征博引, 游刃有余。文中作者运用了刘邦、重耳、李嘉诚、袁隆平、席勒, 拜伦等八个事例, 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正有反, 有政界的有商界的, 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繁而不琐。正因为作者具有广博的知识, 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论据, 因此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获得阅卷老师的喜欢也是很自然的了。

二.要有完美的形式。文章的形式, 是指组织形式和表达框架, 完美的组织形式和表达框架会使评卷教师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文章的形体包括题目、开头、结尾, 内容顺序、过渡、照应等。当然, 文章千变万化, 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百试不变的最佳模式。但从历年高考评卷的经验来看, 有些共性的东西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巧立题目。好的题目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产生好的印象。二是巧梳凤头, 先声夺人。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高考作文也是这样, 新颖独特的开头会使评卷老师为之一振, 心中暗喜:碰上了一篇好文章!评卷老师的这种心态对于写好作文开头的考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巧饰豹尾, 惹人喜欢。高考作文切不可草草收尾, 应巧以装饰, 或来个百川归海, 或来个余音绕梁, 或来个凯旋礼炮, 或来个点石成金, 使之成为一个美与力相结合的豹尾。回眸一笑百媚生。一个好的文章结尾, 不但可以深化文章主题, 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使评卷教师对文章的倩影留有深刻的印象。

三.要有斐然的文采。文采就是文章的文辞风采, 即是说, 写文章不光注意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 还要锤炼文字, 讲求藻饰, 使语言流畅, 优美, 有光泽。古人说过: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高尔基说:只有用合适的优美的外衣装饰了你的思想和时候, 人们才会倾听你的诗。写诗是这样, 写其他文体的文章也是这样。为了使考场作文能为评卷教师乐于接受、赏识并获得髙分, 写高考作文时在做到切题、思想正确的前提下, 还要注意饰言, 使语言文采飞扬。如, 有学生以“语文”为话题作文, 文中把“语文是什么”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我爱读散文, 在我眼里, 语文是古都洛阳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夜星下静谧的荷塘;语文是古道边长亭外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总之, 语文就是生活美的升华。我爱古诗, 我觉得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波涛的打鱼船。我爱小说, 在我心中语文是当阳桥张飞石破天惊的怒吼;语文是水浒好汉闯神州的风风火火的豪壮;语文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片片花瓣。”以上语句生动优美, 用语干净简洁, 选词文雅典丽, 运用了大量新颖形象如星星般点缀天空的比喻, 使文章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 教师自然为该文的文采所陶醉了。

四.要有适当的技巧。同任何事物一样, 写作也是有其规律的。认识了写作的规律并在实际中运用它, 这时规律就转化成了写作的技巧。郭沫若说过:写文章有一定的技巧。无论是记叙文, 还是议论文, 还是散文, 也无论是过渡还是照应, 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高考作文不同于作家的创作, 但为了在高考作文中显示语文功底和能力, 写作技巧是不能不注意的。如著名的考场作文《赤兔之死》, 采用古白话文体、拟人的手法, 以赤兔马为线索, 将关羽的诚信与董卓、吕布的不诚不信进行对比, 加上作者具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因此该文不但获得了高分, 并且经常被作为范例学习。

总之, 魅力效应是一种审美心理效应, 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魅力效应的这种过程可以概括为:考生施展才华作用于阅卷教师, 阅卷教师接受刺激后对某篇作文产生美感, 从而给某篇高考作文以高分。可见讲究魅力效应是高考作文取得高分的秘诀, 因此, 适当加以学习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要让读者喜欢自己的作文, 必须使其充满魅力才能实现。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该课题:一要有丰富的才识, 二要有完美的形式, 三要有斐然的文采, 四要有适当的技巧。

篇9:让学生的作文散发真情的魅力

一、立足生活,拓宽作文渠道

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假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就能捕捉生活的亮点,拓宽作文渠道。

1.观察生活,拓宽作文的选材渠道

立足于学生生活,应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首先,教材中的作文练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就写,远离学生实际的可以不写。其次,命题作文弊端显而易见,其一便是如于永正老师所说:“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抓耳挠腮?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给他们的题目太大太空洞,使学生产生‘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作文“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而生,不但写作的积极性无从谈起,而且创造性的发挥也受到了极大制约,有创意的表达更无从谈起了。

2.体验生活,拓宽作文情感渠道

所谓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必须有生活的体验。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乐、生活的味。

二、立足生活,开放作文思路

留心每一个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学生作文之中的语言常常是“八股气”十足,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从中感受不到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悟。怎么办呢?

1.联系生活,自主探索作文途径

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以及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个人的自我实现,特别强调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平等、宽容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构建的小学作文课创新性教学模式可用“创设情境—观察想象—资源利用—创作表达—评议批改”等五个环节来概括。

2.热爱生活,开放作文思路

热爱学习。学生大量地、广泛地阅读课外的文学作品,能开阔视野,积累材料,培养创新思维。但学生不是以模仿为目的,而应该以创造为目的,真正做到热爱“学习”,我曾在引导学生看作文书时,提出以下要求:(1)选一篇你非常喜欢的文章,自由读。(2)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何优点?(3)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何缺点?(4)请将修改好的文章贴于作文书上。提出以上要求目的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文章,为模仿指明了方向,为创新提供了机会,开放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立足生活,开发作文源泉

学生作文渠道拓宽了,作文思路开放了,就要求开发作文源泉,教师应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1.抓住社会生活,感受学校人文精神

針对小学生不董孝敬父母的现状,在班内开展“听爸爸妈妈讲把我养大的故事”“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关心你帮助你”等活动,活动后让学生动笔;春天来了,春雨飘洒,“春雨贵如油”啊,于是精心设计“春雨颂”活动。可见,只要有心,抓住生活,不利因素也会变为有利因素。

2.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堂练笔,安排随堂练笔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随文练笔不失为“阅读与习作”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是达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途径,它应结合文章特点、重点,结合生活。

篇10:魅力家乡作文

梅兰芳公园,简称“梅园”。座落在在泰州市市区的东郊,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墩上,三面环水,丛林相拥,景色极为优美。梅园是一片中国古式建筑。朱红的大门,金漆的对联,以及黑色的匾额都让我们兴奋不已,对园内的风景充满了好奇。

跨过高高的门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梅兰芳大师的汉白玉雕像。这尊雕像所雕刻的梅兰芳大师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十分精神的样子。他的左手拿着书,右手握着合起的扇子,眼睛却是看向前方,神色平静,嘴角却又带上了一丝笑意,十分和蔼。梅兰芳大师的右脚放在前面,左脚却是依着椅子,西服裤子的皱褶微斜朝下,很是自然。若非早已得知梅兰芳大师早已逝世多年,我真的以为,这是梅兰芳大师坐在这儿开玩笑呢。

在雕像的后面,又有一扇朱红的大门,黑底的匾额上飘逸而不失工整地写着“梅兰芳纪念馆”,字是暗金色的,显得十分庄严。进门后,我便发现了一方池塘,池中也有一尊雕像,这尊雕像刻的也是梅兰芳大师,不过与前面的那一尊不同,这一尊刻的是梅兰芳大师唱戏时的模样,这尊雕像也是极为传神的,就连头上所带的头饰文理也是极为雕刻得极为细致。

沿着池塘边的长廊向里走,渐渐的,那尊雕像模糊不清了。在绿荫绿水的映衬下,那雕像仿佛转活过来,捏起了手指,向人们展现“梅派”的独特风格。

看着那朦胧的身影,我脑海中不禁浮起了文学泰斗老舍先生对梅兰芳大师的评价,在老舍先生的心中,他不仅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为了戏剧事业献出一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斗士。在日军威逼利诱梅兰芳大师登台唱戏时,他蓄须罢演,即使是没有收入,全家挨饿,也不做辱国的事,最后,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注射药剂假装生病。你很难想象,是怎样爱国的斗士才可以为祖国做出这一切!

篇11:魅力家乡作文

读了这本书不禁让我想起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东北的咽喉要道,它是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海滨之城—葫芦岛。那里的景区很多,如海中岛——佛教圣地觉华岛,险峻的大小虹螺山、龙回头风景区,还有龙湾海滨,美丽的龙湾海滨是一个嘻戏和游泳的好地方……

一说起家乡,我就想起了大螃蟹和干豆腐,非常好吃,尤其是大螃蟹,真是美味啊!如果想吃干豆腐,就要先准备大酱,干豆腐沾着大酱吃,也非常好吃哦。最让我想念的是龙湾海滨,宽阔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温暖的海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站在海滩上,看着远方,常常有渔船出没,打渔回来的每个渔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都会把毛巾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站在那笑个不停。有些到海边下水的人,会戴上游泳护具,在海里被海浪冲到岸上,这时就会有人喊:“大浪来了,大家快跑啊”。只见许多人被浪拍到了岸上,那些人吐完了咸咸的海水之后又继续下海了。

家乡葫芦岛不但环境美而且盛产很多水果,我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是甜甜的又脆脆的大白梨,特好吃!家乡人经常能吃到活鲜鲜的海物,那真是太棒了,我最喜欢吃海鱼,还有著名的爬虾。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飞天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雕像,那是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雕像,他的旁边还有一个航天返回舱,很多孩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上航天员飞上太空。

篇12:魅力家乡作文

然而,家乡的魅力永存。恰比家乡,家乡便是一幅水墨画,每一次新的变化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那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片青瓦,每一声鸟啼,每一条小溪,每一线炊烟,都会散发出极大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前往。

清晨,在那没有城市的喧哗,却一样有着勤劳的背影。荷上的露珠,自由地滚动;山间的路木,满目的青翠;清晨的风,轻轻跳跃在天边,猛吸一口,那清新的凉意,可以让你早以疲惫的心得到舒缓,使你充满无限的活力。

在家乡,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听老辈们讲只要自家门前有水,屋后有山,就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它就像是村里头共有的孩子,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悦。

池塘中央,家养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微风阵阵吹过,那池边的柳树随之而舞,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蜻蜓点水,燕子贴水,荡起层层涟漪,谁又抵抗得住它那朴素的魅力呢?

家乡的美,凝聚在那纯朴热情的乡村人身上,每当哪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满院飘香,当然东夹一筷子,西夹一筷子是免不了的,更难可贵的是那家主人还会大方地把制作方法一一道来,确保你能拥有独家烹饪为止。

当夕阳把它的余晖洒向大地时,在鲜艳轻纱笼罩下的乡村却呈现出另一番热闹景象。家家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户户厨房飘出扑鼻的菜香味,电视播放着悠扬的乐曲,盏盏电灯像繁星似的一闪一闪……

篇13:魅力作文从锤炼语言开始

一、锤炼修辞,增添文字魅力

我们在阅读学生作文时,为什么有的学生作文能够让我们百读不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作文中有一些形象的修辞,有时让我们捧腹大笑,有时又让我们若有所思。比喻,可以让本来呆板的事物变得更生动,把抽象的现象更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文字内涵;夸张,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气势;设问可以引起我们对文字的思考;排比,可以将作文语言更透彻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要想让学生的作文魅力无限,首先就要锤炼他们的修辞,让学生学会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从而让自己的作文能够更吸引人。作文中的修辞可以用一种修辞,可以多种修辞一齐使用,以便让作文更加充满魅力。

比如,一位同学在写这篇作文时就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让自己的作文惹人爱读。“我有一头像瀑布一样,乌黑发亮的头发;有一双像露珠一样,闪闪发亮的眼睛;有一个像蝴蝶一样,停留在脸上的鼻子;有一口像珍珠一样,雪白的牙齿;有……”。而另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我有一头短发,两个大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五官,但是不用说,我们都喜爱读第一位同学写的作文,因为他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给人一种形象的想象空间,让人一读到文字,就能够迅速在脑海中绘出这位同学的外貌特征来。而第二位同学的语言文字描写,是每一个人的共性,你说谁没有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呀,这样的语言简直就是一些废话。所以,在引导学生锤炼作文语言时,就要带着学生学会去分析两种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并寻找到它们之间的链接点,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语言描述,这样就可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别人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让自己的作文充满魅力。

二、锤炼句式,加强表述魅力

一篇作文要想能够更好地吸引别人去阅读,除了锤炼修辞语言之外,还要锤炼作文句子的结构排列,要让语言叙述有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句式,能够整齐划一,这样就可以让人一读起来就能够有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如果叙述是零散的,不整齐的,是想到什么就写到什么,即使有许多修辞,也不能带给读者一种享受。就好比《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用“漓江的水真清呀,漓江的水真静呀,漓江的水真绿呀”这三个分句来开头,分成三层来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就能够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如果课文就简单地介绍漓江水的三个特点,不用这三句语言文字作为开头,那么作文也就不可能具有那么大的魅力。所以,要想让作文具有魅力,那么还要锤炼作文的句式,让语言更具有整齐性,更干脆,更有力,更有节奏。这样,让别人读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对文字产生温度,有感觉,从而发挥出了作文的魅力。

就比如这一篇作文中,一位同学分三个段落来介绍自己的特点。第一段的开头一句话是“我是一个爱笑的人”,第二段开头一句话是“我是一个爱哭的人”,而第三段开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既爱笑又爱哭的人”。他分别用这三句语言作为写自己的起始句,就可以一下子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会在想,为什么作者先说自己是一个爱笑的人,又说自己是一个爱哭的人,最后又说自己是一个既爱笑又爱哭的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而当读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时,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也就产生了,那么也就会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这也是魅力作文所需要有的效果。

三、锤炼思想,展示真情魅力

最感动人的莫过于真情。现在学生的作文没有魅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学生的作文都是瞎编乱造的,或者说是千人一面的,让他们写一件好人好事,都是小明,或者小红帮老大爷推车,或者让座。这些由于不是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都是学生为了完成作文任务而杜撰出来的,所以作文也就吸引不了人了。学生在写作文时,作文内容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所以,在锤炼学生的语言时,我们还要对学生的作文思想进行锤炼,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笔抒自己的心,写真实的事。如果学生写出来的文字真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亲眼看到的,那么在语言文字中就会充分展示出学生最真实的思想情感,而这些就是魅力作文的核心所在。

总之,语言描写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巧,我们只有用心引导学生去揣摩作文语言,善于去引经论典,多用修辞,多写身边真实的事,加强对自己语言的锤炼,才能真正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自己的作文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冯世明.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指导方法[M].语文出版社,2011(05).

[2]余文森.可以这样教作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篇14:凸显作文教学的灵动与魅力

一、下水作文,激情扬趣

下水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如同美术教师的示范画,音乐教师的示唱一样。教师要做指导者,首先要做实践者。教师的下水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教师的身体力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引导和启示;只有有了教师的积极参与,课堂才能活水不断,魅力四射。童年生活中有着无数色彩斑斓的浪花,但要想帮助他们采撷其中最靓的一朵,老师就需付出自己的匠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篇习作 ,要求选择描写一件童年趣事。课堂上,我启发同学们:“‘童年趣事’关键就在于‘趣’字,在你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二、生活作文、巧点善拨

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些学生的作文,干瘪平淡、缺少新意,老师则往往将之归咎于学生启而不发。但是认真探究后就会发现,往往问题还是出在教者未能巧妙启发他们努力挖掘生活题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篇作文要求写一篇老师不在时发生的事情。狭窄的空间范围,特定的条件环境,使得一部分学生感觉无米之炊、难以下笔。针对现状,我首先设计了“给老师过40岁生日”这一生活素材供他们参考。寥寥一句话的提示,马上引来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有的说:“我们首先要准备个大蛋糕,还要4层的。因为它寓意着事事如意,也代表芝麻开花节节高。”有的说:“我们要准备40支蜡烛,因为老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的同学反对:“40支蜡烛排在一起像树林了,只能准备4支,表示老师永远年轻。”有的说:“应该准备一支新钢笔,因为老师的钢笔头已经秃了,应该换支新的了。”还有的说:“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会趴在桌子上静静等待,等待老师脚步声的响起,想象老师出现后的表情和反应。”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我又巧点善拨,为他们设计了“友谊”“风波”“埋伏”等场景,指导他们突破瓶颈,精巧构思。同学们的写作劲头更高了。

三、趣味作文,我行我秀

童年生活异彩纷呈,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游戏,扣人心弦的角逐,常常吸引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完全沉浸在欢乐与愉悦之中。有趣的活动体验,为他们提供 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但由于部分学生往往过分投入,放飞心情,临到下笔时却语言干瘪、浮于表面。为了帮助他们细致观察,掌握技巧,多年前,我就尝试着借助录像机和多媒体,拍摄下活动场面,然后对学生进行精彩场景回放,例如,一次拔河比赛后,我及时播放了比赛录像,再现激烈的比赛场面。通过大屏幕,同学们进一 步清晰地看清了:双方赛前的虎视眈眈、剑拔弩张;赛时的龙争虎斗、难解难分;赛后的欢腾愉悦、余兴未尽。同时还捕捉到了参赛者全神贯注、奋力拼搏的动作与 神情,以及一旁观众凝神屏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精神状态。“欢呼、呐喊、助威、叹息”等许多词语都出现在了同学们的作文中。精彩回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 灵感,帮助他们实现了从平淡走向精彩的跨越。

四、看图作文,撞出火花

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学生的潜能有没有得到很好开发。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中有这样一组看图写话,说的是小燕子在嬉戏中遭遇车祸,它的同伴悲痛欲绝的故事。对于这样一篇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我采用了“欲擒故纵、积蓄情感”的教法。出示挂图后,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及时播放了一段比较忧郁伤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接着又让学生闭目静心去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小燕子悲痛欲绝的心情。然后我启发他们:“老燕子肯定会说‘兄弟啊,伤心也没有用,保重身体要紧,天黑了,又下小雨了,咱们还是回去吧。’”接着我又启发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燕子们的感情需要宣泄,它们有许多话要说,它们会说什么呢?”片刻思考后,一位同学举手说:“老燕子肯定会劝小燕子,燕死不能复生,我们还是回去吧。”另一位同学马上补充说:“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句,燕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吧。”紧接着又一位同学大声发表看法:“我认为老燕子会说,燕生自古谁无死,止住你的眼泪吧!”独特的发言接二连三,撞出了认识事物和语言表达的火花。面对同学们的忘我投入,我不断地加以肯定和评价,真心地为他们的精彩创意而喝彩,同学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上一篇:《渡船》教学片断评析下一篇:外贸邮件回复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