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魅力为话题作文

2024-05-01

细节的魅力为话题作文(精选13篇)

篇1:细节的魅力为话题作文

记者从一位经常带团出国的导游那里了解到,有时候中国人不分场合的大嗓门让他都觉得难堪。中国人踏上陌生的国土,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尤其是通关过卡时总有一些国内的游客拿着手机大声地向家人报告旅游平安。打完电话,有的人还兴高采烈地聊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公共场合,许多老外相互交谈,一般都是轻声细语,尽量不打扰别人,即使打手机,也很少有大嗓门的。这一点和中国游客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向被视作“精英族”的留学生群体也出现了许多让人汗颜的现象,其中便包括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近两三年来翻一番,华商们看准了这个市场,先后办起了一些中文网吧。据巴黎13区附近的网吧老板叶先生称,他的网吧里有一次来了五六个大大咧咧的中国学生,进去以后就开始高谈尚论,显示他们的互联网知识丰富。网吧里当时还有其他的中国人和几个学中文的法国学生,大家都对这几个人的“张狂”大为不满,有人甚至冲他们打“嘘”。叶老板说,他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法国学习,同时也希望中国学生能够向法国社会展示和传播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风范,而不是这种缺乏教养的劣习。

(《环球时报》)

从冲厕和洗浴说起

马稚红

某日读到一篇报道,说以色列的抽水马捅按钮有两个,日本的马桶按钮有两档,大小便时冲水量差一半,以便节约用水。又听说,以色列人惜水如金,每人的洗澡时间绝不超过15分钟,日本人为了省电总是在夜间烧洗澡水。我疑惑地想:以色列和日本比中国富裕得多,怎么却如此注重小节,远没有中国人大方?

从小就听说中国有“地大物博”的说法,可是真的算一算人均资源,不免太让人泄气——几乎各种资源的人均排名都在世界末游。可是若论到人均消耗资源的排名,中国很可能是很靠前的,虽然我没有具体数字。

听说中国的电力供应不足,但是我所在的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习惯于一进教室或办公室就开灯,离开时却经常不关灯。为此,学校用电年年超标。

听说中国的森林资源极其匮乏,纸桨要从国外进口,然而纸张回收率却不到20%,每年进口数百万吨外国的废纸,带来不少洋垃圾。

听说中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仅以北京为例,其人均资源仅为东京人均量的1/10,世界人均量的1/24。然而,中国人完全用饮用净水冲厕所,每次冲厕用水达5公斤之多,而且抽水马桶70%以上都有漏水问题。

设计两个按钮的马桶不是难事,为什么中国人就没有想到呢?抽水马捅不是高科技产品,何以中国几十年来就解决不了漏水问题呢?在洗澡间一冲就是一个小时的中国人肯定不在少数,洗碗、洗衣大开龙头更是司空见惯。我真说不清,中国人到底是穷还是富。

以水资源为例,在巨大的用水需求当中,

冲厕所、洗浴和洗衣应当算是家庭中最大的用水项目。抽水马捅每次放水约5公斤,按每人每日上厕所6次计算,北京市1100万常住人口加上300万流动人口每天要用去4.2亿公斤水冲厕所,一年便是1.5亿吨;每周2次淋浴,一次用水至少30公斤,再加上洗脸洗脚的用水,每年耗水量达0.5亿吨;洗衣机工作一次用水约60公斤,按每周3次计算,380万个家庭一年共需水0.4亿吨。三项合计便需水2.4亿吨。若是能够区分大小便时的冲厕水量,若是再能够将洗涤和淋浴用水初步净化后冲厕所,就可以节约为数可观的水了!

看来,如果中国人也能像以色列人和日本人那样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的话,资源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然而遗憾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总是“开源”而不是“节流”。数量惊人的宝贵资源,就这样被白白地浪费损失了。这并非大方,而是奢侈。按我国所拥有的资源,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过这样奢侈的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中,在这样一个注重环保的国际潮流中,爱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教养和品位的体现。不用白不用、不由自己付款便肆意浪费的行为,是多么丑陋和低劣!同样,树立资源意识、通过经济手段和管理制度杜绝浪费资源的行为,是一个国家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以色列人坦然地说:“我们的国家位于沙漠之上,我们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所以每一个人必须厉行节约。”日本人则时刻牢记:“我们是一个岛国,依赖进口资源才能生存,所以必须时时努力,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以极少的人均资源过上富裕的生活。相比之下,中国人是不是应当好好地反思一下?

篇2:细节的魅力为话题作文

——题记

小时候,老妈在夏季的夜晚总喜欢为我扇扇子,让我在凉爽的风下入睡,晚上又时不时的来看我,我抬起头望着老妈满是柔情的双眼,闻着老妈身上淡淡的香味,刹那间小小的我闻到爱我人身上淡淡的香味,这是爱的味道,对!幸福就是爱的味道,我笑了,甜甜地笑着渐渐地睡了,梦里好象看到老妈的微笑,闻到了老妈的味道……

爸爸以前经常在外工作,自然,我也就不习惯爸爸身上那股怪怪的味道,习惯了老妈身上的淡淡清香,然而让我奇怪的是,一向爱干净的老妈却好像丝毫不在意爸爸的味道,好像根本闻不到一样。一天晚上,我依偎在老妈的身边,闻着老妈身上的淡淡香味,老妈问我:“你是喜欢爸爸?还是老妈?”“老妈”,“为什么呢?”“因为,……老妈香香的,可爸爸……”“爸爸怎么了?”老妈不解的问,“爸爸身上有种怪怪地味道,我不喜欢”。老妈微笑着说:“孩子,那是爸爸的味道,爸爸也有自己的味道,而那种味道只有他爱的人才能问到,那就是爱的味道,刹那间我明白了,幸福就是爱的味道后来我长大了,也拥有过了许多幸福的感觉,闻到过许多的味道,有的清淡,有的浓烈,不同的味道,带给我不同爱的感觉。正如老妈所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但我知道都是属于爱的味道,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只要你爱的人爱你的人,都拥有爱的味道。我庆幸自己得幸运能够闻到这中味道,因为它让我相信我爱的人们也同样爱着我,只有闻着这种味道我就不会害怕,因为我始终都相信有“爱”我就拥有一切。幸福是什么呢让我告诉你幸福是一种味道,一种特殊的味道,我给它取个名字叫“Ahde、of、love”。

篇3:论电视新闻细节的魅力

电视新闻对细节运用得好, 能小中见大, 见微知著, 使新闻人物更丰满、新闻事件更生动, 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时, 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细节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 深化报道的主题思想

电视细节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有助于体现深化主题思想,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细节虽小, 但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 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所以细节在电视报道中也就显示出它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由此可见, 细节的作用比单靠解说词来介绍要可信得多、生动得多, 使节目有血有肉, 形成电视报道的兴奋点, 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播出一期《棉区采访记》, 其中几个细节的使用成为这条新闻成功的亮点。由于非法收购棉花的加工点得知记者要去的消息, 把棉花藏了起来, 加工棉花的机器也都打扫干净了。当记者赶到时, 连人都躲藏了起来, 没有了人证、物证, 给记者的报道工作带来了难度。但是当记者走进办公室, 发现桌子上的茶杯是热的, 还有一件来不及穿走的衣服, 于是记者把这一场景画面拍了下来。一杯热茶、一件衣服, 主人仓皇离去的情节顿现眼前。当时碰巧还有一个女工没来得及走, 记者问她加工棉花的事, 她回答什么都不知道。这时记者发现了她头发上还有一团棉花, 于是就在她回答“不知道”的同时, 镜头推到了她头上的棉花, 观众从画面中清楚地知道她在说谎。两三个细节画面向观众传递了许多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信息。这几个细节虽然是细微的, 但却深刻地表现了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

电视细节的心理学特征, 具有暗示的感染力, 从人类接受信息的规律来看, 人们往往总是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而电视画面的真实性让受众感到电视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中的原生态, 并且客观地展示给观众, 使观众在接受这一信息时下意识地认为这一细节代表着作品的某种观点, 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品味, 在主观上产生自己的联想和反应, 从而获得新的观赏满足感。

细节能够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 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文学创作中, 细节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至关重要, 电视新闻报道中, 细节具有同样的表现力。细节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时, 不仅可以见其形、听其声, 而且可以传其神。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情感的变化通常在他们的一些细微动作和表情中得以充分体现。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 通过细节的刻画, 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 从而愈加显示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也放大画面的信息点, 增强观众记忆深度。我们在创作获奖作品《我是党员》这部电视专题片时, 通过村干部瘦削的脸、站在泥水中的脚等细节特写, 展现出全体党员舍小家顾大家, 带头抗洪抢险, 救助普通村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用不着再多加解说词, 画面细节已将村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阐释得淋漓尽致。这个画面的新闻细节大大强化了画面的信息点, 增强了观众记忆深度。

用形象细节表现情感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比解说词等文字语言更有感染力

好的细节是使新闻人物立起来的重要因素。一个感人的细节能够调动人们大脑中原来储存的记忆和感受, 令人浮想联翩, 难以忘怀。一些生动的、有冲击力的细节画面:人的面部表情, 如大笑、大怒、流泪;会议的气氛, 如鼓掌、标语、鲜花;主持人的特征, 如手势、声调等。这些画面对信息都有增值作用, 有时这些非新闻主体的非语言符号比新闻主体的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还要多。它能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心理参与感, 使记者的所见、所知、所感通过观众的共鸣作用, 变成观众的共见、共知、共感。有这些细节画面, 电视新闻也就活起来了。

细节可以是一个无声的动作, 可以是一句平淡的语言, 可以是一个人在瞬间的表情变化, 也可以是一个平静空远的画面。在我们制作的电视片《老人的情怀》中曾有这样一组难忘的镜头:一心想致富的老人, 面对着耗费心血培育的香菇因为科技水平缺乏而种植失败, 卖不出去, 默默垂泪。老人那失望的表情、痛惜的眼泪……无言的画面传达的所有表情符号, 深深地留在观众心里, 这种魅力正是来自细节画面所造成的互动。

任何新闻事实都会有情节和细节的, 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一条项链的话, 那么情节和细节就是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新闻报道事实, 就是要形象地展示主体信息的情节和细节, 做到传真、传神、传情, 电视的多符号传播为电视新闻细节表现手法的创新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任何一个新闻现场, 常常都带有极富特征的细节。所以, 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细心捕捉, 精心选择, 该等待的时候要耐心守候, 该抢拍的时候要分秒必争, 紧紧抓住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极富特征的细节。记者要细心观察, 精心选择, 以便及时抓拍到最能触动观众情感的细节, 使电视新闻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篇4:巧用细节性史料为教学增添魅力

一、细节性史料的含义

细节性史料是指能够生动地呈现历史场景,详细地再现历史事实,形象地反映历史原貌的一类史料。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图片类的细节性史料,二是文字叙述类的细节性史料,三是视频类的细节性史料。

二、细节性史料的使用及其效果

(一)讲述客观真实的历史

《历史教学》杂志社的总编任世江先生说:“研究历史的‘底线是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中学历史课程的证据意识……就是在学习中运用史料多视角地审视历史……明确教科书中客观史实和历史结论等的史料依据。”

如在讲孔子思想时,节选《论语·乡党》里关于孔子入朝觐见鲁君,恭敬地行跪拜礼这一细节描述:“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史料中的“鞠躬”“屏气”等,反映孔子极力维护周礼,从而得出孔子核心思想之一:礼。

(二)增加课堂的情趣性和历史的鲜活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1.图片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图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形象性,其中漫画以夸张的形式反映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把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成带有讽刺幽默色彩的图文,如在讲“大跃进”时可以选用一些漫画加深学生的印象,印证教材观点。

2.文字叙述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的往往是一些历史细节和故事,而细节和故事常常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比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可以给学生穿插一段细节:当时中国的海军是远东第一、吨位第一,但是李鸿章很清楚中国海军的速度慢,他看中了德国两艘速度快的军舰,但是买军舰的钱一直没有到手,后来这两艘军舰给日本买去了,其中一艘命名吉野号,即邓世昌没有撞成功的那艘军舰。如果吉野号被中国买来,那甲午海战的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为什么日本很穷却买得起呢?而我们买不起?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钱花到享受上去了,建颐和园了,而日本的皇太后却带头把自己的首饰、耳环、戒指等都捐出来,把中国想买的军舰买走了,将两个皇太后的表现一对比我们就明白中国为什么失败了,那就是清廷的腐败。生动的细节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抽象和枯燥乏味,让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知识点,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3.视频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课堂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更能营造一种“神入历史”的气氛。比如我们在讲“五四运动”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我的1919》中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011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选用典型的细节性史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讲林则徐时我们可以呈现一段史料:“中英开战之时,国人对英人了解之偏缺让人咂舌。中方主将林则徐认定英国士兵的膝盖是不会弯曲的,因此只长于海战,一登岸来就‘一仆不能复起,任人宰割。他在1839年9月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代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教师通过史料中的“一仆不能复起”“腿足裹缠”“屈伸皆所不便”等细节描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林大人已是举国最“开化”的官员,却对英军有这样迂腐的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则徐。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紧扣新课标,选用经典的细节性史料丰富历史课堂,必将给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细节的重要[J].历史教学,2005(9).

[2]刘俊利.中学历史课程发展学生史学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5).

[3]陈龙.政治素质:历史必修一教学的应有之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

[4]沈为慧.中学历史教学应返璞归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

[5]马玲玉,陈德运,陈倩.历史与生命的结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1).

[6]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史料作为考查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载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史料的恰当选择和使用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细节性史料具有特别的证明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鲜活性,引发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思考。”

一、细节性史料的含义

细节性史料是指能够生动地呈现历史场景,详细地再现历史事实,形象地反映历史原貌的一类史料。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图片类的细节性史料,二是文字叙述类的细节性史料,三是视频类的细节性史料。

二、细节性史料的使用及其效果

(一)讲述客观真实的历史

《历史教学》杂志社的总编任世江先生说:“研究历史的‘底线是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中学历史课程的证据意识……就是在学习中运用史料多视角地审视历史……明确教科书中客观史实和历史结论等的史料依据。”

如在讲孔子思想时,节选《论语·乡党》里关于孔子入朝觐见鲁君,恭敬地行跪拜礼这一细节描述:“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史料中的“鞠躬”“屏气”等,反映孔子极力维护周礼,从而得出孔子核心思想之一:礼。

(二)增加课堂的情趣性和历史的鲜活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1.图片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图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形象性,其中漫画以夸张的形式反映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把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成带有讽刺幽默色彩的图文,如在讲“大跃进”时可以选用一些漫画加深学生的印象,印证教材观点。

2.文字叙述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的往往是一些历史细节和故事,而细节和故事常常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比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可以给学生穿插一段细节:当时中国的海军是远东第一、吨位第一,但是李鸿章很清楚中国海军的速度慢,他看中了德国两艘速度快的军舰,但是买军舰的钱一直没有到手,后来这两艘军舰给日本买去了,其中一艘命名吉野号,即邓世昌没有撞成功的那艘军舰。如果吉野号被中国买来,那甲午海战的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为什么日本很穷却买得起呢?而我们买不起?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钱花到享受上去了,建颐和园了,而日本的皇太后却带头把自己的首饰、耳环、戒指等都捐出来,把中国想买的军舰买走了,将两个皇太后的表现一对比我们就明白中国为什么失败了,那就是清廷的腐败。生动的细节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抽象和枯燥乏味,让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知识点,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3.视频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课堂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更能营造一种“神入历史”的气氛。比如我们在讲“五四运动”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我的1919》中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011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选用典型的细节性史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讲林则徐时我们可以呈现一段史料:“中英开战之时,国人对英人了解之偏缺让人咂舌。中方主将林则徐认定英国士兵的膝盖是不会弯曲的,因此只长于海战,一登岸来就‘一仆不能复起,任人宰割。他在1839年9月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代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教师通过史料中的“一仆不能复起”“腿足裹缠”“屈伸皆所不便”等细节描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林大人已是举国最“开化”的官员,却对英军有这样迂腐的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则徐。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紧扣新课标,选用经典的细节性史料丰富历史课堂,必将给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细节的重要[J].历史教学,2005(9).

[2]刘俊利.中学历史课程发展学生史学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5).

[3]陈龙.政治素质:历史必修一教学的应有之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

[4]沈为慧.中学历史教学应返璞归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

[5]马玲玉,陈德运,陈倩.历史与生命的结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1).

[6]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史料作为考查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载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史料的恰当选择和使用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细节性史料具有特别的证明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鲜活性,引发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思考。”

一、细节性史料的含义

细节性史料是指能够生动地呈现历史场景,详细地再现历史事实,形象地反映历史原貌的一类史料。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图片类的细节性史料,二是文字叙述类的细节性史料,三是视频类的细节性史料。

二、细节性史料的使用及其效果

(一)讲述客观真实的历史

《历史教学》杂志社的总编任世江先生说:“研究历史的‘底线是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中学历史课程的证据意识……就是在学习中运用史料多视角地审视历史……明确教科书中客观史实和历史结论等的史料依据。”

如在讲孔子思想时,节选《论语·乡党》里关于孔子入朝觐见鲁君,恭敬地行跪拜礼这一细节描述:“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史料中的“鞠躬”“屏气”等,反映孔子极力维护周礼,从而得出孔子核心思想之一:礼。

(二)增加课堂的情趣性和历史的鲜活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1.图片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图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形象性,其中漫画以夸张的形式反映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把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成带有讽刺幽默色彩的图文,如在讲“大跃进”时可以选用一些漫画加深学生的印象,印证教材观点。

2.文字叙述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的往往是一些历史细节和故事,而细节和故事常常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比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可以给学生穿插一段细节:当时中国的海军是远东第一、吨位第一,但是李鸿章很清楚中国海军的速度慢,他看中了德国两艘速度快的军舰,但是买军舰的钱一直没有到手,后来这两艘军舰给日本买去了,其中一艘命名吉野号,即邓世昌没有撞成功的那艘军舰。如果吉野号被中国买来,那甲午海战的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为什么日本很穷却买得起呢?而我们买不起?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钱花到享受上去了,建颐和园了,而日本的皇太后却带头把自己的首饰、耳环、戒指等都捐出来,把中国想买的军舰买走了,将两个皇太后的表现一对比我们就明白中国为什么失败了,那就是清廷的腐败。生动的细节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抽象和枯燥乏味,让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知识点,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3.视频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课堂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更能营造一种“神入历史”的气氛。比如我们在讲“五四运动”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我的1919》中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011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选用典型的细节性史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讲林则徐时我们可以呈现一段史料:“中英开战之时,国人对英人了解之偏缺让人咂舌。中方主将林则徐认定英国士兵的膝盖是不会弯曲的,因此只长于海战,一登岸来就‘一仆不能复起,任人宰割。他在1839年9月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代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教师通过史料中的“一仆不能复起”“腿足裹缠”“屈伸皆所不便”等细节描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林大人已是举国最“开化”的官员,却对英军有这样迂腐的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则徐。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紧扣新课标,选用经典的细节性史料丰富历史课堂,必将给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细节的重要[J].历史教学,2005(9).

[2]刘俊利.中学历史课程发展学生史学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5).

[3]陈龙.政治素质:历史必修一教学的应有之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

[4]沈为慧.中学历史教学应返璞归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

[5]马玲玉,陈德运,陈倩.历史与生命的结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1).

[6]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篇5:难忘的细节为话题作文

一句话,一颗心

“一句话语一颗心,唠叨半天不消停。母亲深情一句话,温暖儿子整颗心。”我的母亲常对我说:“天冷了,记得添衣服。”这是一句多么朴素的话啊,一字一词一句都饱含了母亲对我的深情。曾经我也没有注意这句话,只当这是母亲应尽的义务,从来也未曾留心过。有时,甚至还嫌她唠叨。直到长大我才知道,在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有着母亲那颗深深爱我的真心。这仅仅是一个细节,母亲为我付出的也绝不止这么多。真是“慈母手中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深情的话,一颗火热的心。

两句话,两行泪

“两句话语两行泪,深切关心不觉累。老师温情两句话,学生感动两行泪。”当我情绪低落,跌入考试失败的深谷时,有一个人在我耳边轻轻的说了两句话,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亏你还是男子汉。我一语惊醒,翻然悔悟,正待回过头去道一声系谢谢,可那人却已走远。那人就是老师,仅仅是那个不经意的细节(也许是故意),就让一个陷入绝谷的学生,一下子从山底,走到了山顶,充满了对学习,对生活的自信。那简短的两句话对于一个心态平和的人来说也许没什么作用,但对于那时的我,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两句鼓励的话语,两行感动的泪水。

三句话,三世情

“三句话语三世情,情意深深爱子情。父亲虽不善言辞,三句话来感心田。”人都说父爱是沉默,虽不善表达,却饱含着深情。那一次,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早上太阳还在迸射着光芒,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我不禁打了一个韩战。当我的目光转向窗户,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我既高兴又惊讶,便一股脑跑了出去。是父亲,真的是父亲。我沉默了,而父亲却没有沉默,他说道:“孩子,快把衣服穿上吧,千万别着凉了。”边说还边把衣服往我身上套。父亲的话语,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温暖了我的心房。这简简单单的三句话是那样的令人难忘。我要对说父亲,如果人有三生三世,我愿三生三世也做你的儿子,三生三世的爱你。三句令人感动的话语,三世的父子情缘。

篇6:以魅力为话题的作文

广西桂林拥有“山水甲天下”的美称,它以奇山、静水、怪石、幽谷而闻名,它每天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它曾创下年旅游人次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是啊,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魅力,它以它的美丽天成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如果它失去了自身的美丽、自身的魅力,那会怎么样?会有游客前来游玩吗?结果可想而知。

桂林山水,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魅力。

英国首相丘吉尔就以他的人格魅力而著称。有一次,他呆在家里,裸着上身洗澡,忽然,一位议员走了进来,想和他讨论政事。自然,这样的是场面十分尴尬的。因此,议员马上往回走,这时丘吉尔幽默地说:“你看,你我之前还有什么保留的吗?”那位议员被丘吉尔逗乐了,尴尬也化解了。这次讨论,他俩谈得同样十分投机,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无形的魅力,丘吉尔用他的一句话化解了尴尬,以致于议员紧张的心也放松了下来,如果丘吉尔没有魅力,他们的讨论可能就不会成功,二战的胜利可能要推迟或者重新改写历史。

我曾经在微博上读到过这样的句子:“魅力是十分神奇而十分重要的东西,它能打破尴尬,打破沉默,打破许多很久都未曾打破的东西。”

篇7:以魅力为话题的作文

薄雾环绕群山,似屏障半遮半露,放眼眺望,依稀可见薄雾后阴森的青山,向山下看去,那深蓝色的海水令人感到高深莫测,抬头仰望,灰暗的天空把人压得透不过气,脚边的大片树叶也低垂着头毫无生机可言……此时与其说是寂静,倒不如说沉寂来的更恰当。

如果说黎明前一定要有段黑暗,我想也不过如此了。

终于,东方海面上的一缕金光,划破了时间的黑暗。海面、山峦、云雾、天空……都逐一镀上金边。一缕光,让万物苏醒;一缕光,让整个海岛充满生机。鸟儿叽喳着从东方飞来,划过长空,洒下欢乐,鸟儿翱翔在济州岛上空,为岛的每一个角落带去一片祥和,啁啾的鸣声打破令人颤栗的空寂,云雾散去青翠欲滴的山峦一展在眼前,天空早已不是阴郁的灰色而是令人们向往的蓝,耳边浪涛声也不觉响起,大浪击石,声音响彻山谷。四面环海的济州岛啊!此时的你已充满海的声音与味道。波光粼粼的海面青翠欲滴的山峦、湛蓝明澈的天空,再伴着浪涛的呼唤与鸟儿的号召,这怎不是一幅天上人间图?

设若单单只是美景,还不足为提,就连济州人民也如此,就不得不赞叹了。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时。小孩子们迎着海风,伴着朗声咿呀学话;男人们哼着渔歌,扛着渔网,浩浩荡荡向海湾进发;女人们边听欧鸣,边在蓝天映衬下干活持家;老人们则是面对翠屏唱歌练嗓。

我们路过一户人家,妇人笑着迎我们进屋用餐,推辞不下只得应邀。那优雅大方的手势,甜美悠扬的声音、和蔼可亲的笑容值得我用一生回忆。不知是景如人还是人若景,总觉得济州人民也有岛的味道。真不知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是一方人改变一方水土?

篇8:《胖子与瘦子》的细节魅力

小说写了胖子与瘦子这对小时候的朋友在火车站不期而遇。瘦子在得知胖子升任三品文官后, 尽情谄媚。小说对奴性的刻画淋漓尽致。

一.夸张的变脸术

变脸是川剧艺术的精粹, 是揭露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小说中瘦子擅长变脸。当他得知胖子升任三品文官“突然脸色变白, 呆若木鸡”。笑容是“脸佷快经过下巴扯开, 做出顶畅快的”“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似的”。这一“呆”一“笑”的神色不正写出瘦子瞬间微妙心理, 极度震惊又尴尬。作者又写到瘦子的皮箱、包裹等, “也都收缩起来, 好像现出皱纹来”。看似随意的一笔, 却更好地折射出瘦子的内心世界。在三等文官、两颗星面前的卑微、寒酸、自惭形秽。瘦子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 儿子“挺直身体”, 做出“立正的姿势”, 扣上“全部”纽扣。“迸”、“缩”、“长”和“扣”这些动词充分表现了瘦子一家对权力的畸形恐惧和崇拜。契诃夫将人物内心的秘密都烙在了这微观的“一瞬”。

二.惟妙的漫画式

漫画式的讽刺, 是把丑恶撕破给人看, 把它置于啼笑皆非的境地而受到鞭挞。

小说妙用漫画的形式, 对人物冷嘲热讽。人物出场时, 语意轻松诙谐幽默。胖子嘴唇“粘着油而发亮, 跟熟透的樱桃一样”, 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细小的气味反差, 不仅让读者跌入啼笑皆非的漫画氛围中, 还对两人的生活差距作了一个小小的暗示。

瘦子在胖子面前极尽谄媚阿谀。“大人”、“您老”一改见面初期的直呼其名。从称呼的微小变化中, 情义完全丧失, 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等级差。“多承大人体恤关注……犹如使人再生的甘霖。”奴性演绎更为肉麻入骨。试想, 这“体恤关注”从何说起, 或为先前胖子主动招呼使之受宠若惊, 感恩戴德;或为将来有求于胖子设想。

小说结尾, 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 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言已尽而意无穷。瘦子在大人物面前自卑, 连握整只手的勇气也荡然无存。“弯下整个身子”把谄媚的丑态发挥到极至。这种背躬屈节特别可怕和可憎, 它并非出自情势所迫, 说得确切一些, 它成了一种自愿的东西, 已经深入血肉, 变成了一种反射性的东西。

契诃夫的讽刺经常以幽默的形式出现, 把讽刺隐匿于幽默之中, 这是他独创的风格。于幽默讽刺中我们似乎听到契诃夫心灵的低微的叹息。

三.浓缩的奴相图

小说对奴性的刻画全面而深刻。作者以瘦子一家为缩影, 像照片一样逼真地揭露社会的病态。契诃夫说“短———是才能的姊妹”。“短”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而要有容量。契诃夫做到了文学形式从未有过的大容量。微小的情节、简短的对白涵盖丰富的社会内容。瘦子这一形象如同他笔下的别里科夫、奥楚蔑洛夫一样成为“奴性”的典范。契诃夫把犀利笔触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运用客观描写细致入微、毫不留情地、真实地给人们描绘出“小人物”的卑微和庸俗无奈。发事物之幽微, 以一叶而知秋。小题材成为传世之作就在于典型的细节描写。

篇9:以魅力为话题的作文

魅力,是每个人心灵的必须品。魅力对人有一种吸引力,但是不是有吸引力就是魅力,金钱对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吸引力,但是那并不是魅力,那只不过是物欲的诱惑。名利对人也有吸引力,那也不魅力,而是精神鸦片。魅力是超脱物质名誉之外的品格。它让人与人之间有一座无形的桥梁彼此吸引,能满足人门之间感情的需要,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幸福。这个是亲情友情的魅力所在,像融融的烛光,在暗夜里温暖你的心虽暗淡,却恒久闪亮。当这种魅力播进每个人心中,幸福也就不远了。所以亲情,友情的魅力更需要的是一种胸襟,诚心。

魅力,是一种良好的效应。名人的魅力,带来的有时候不仅仅是一时的影响。孔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吸纳他人、展示自我的过程。它是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没有休止符,我们要时刻往前走,奔往人生的新一座驿站。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妨走一走,看一看,看志向是否高远,看人生是否淡中有奇,看自我人格是否完美。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陶渊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诸葛亮,“去留无意,笑望长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境界。这些都沿用到今天,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困难,更有毅力去坚持自己的方向。这个名人的魅力,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篇10:以细节为话题的满分作文

一个动作细节的影响——有个面试的大学生,在当天面试时用稿纸备试,而考官问他的题,他都非常流利的回答,答案也是井井有条,后来考官也有些满意地对他点头,他自己了就感觉是稳录用的,其实这时对常人来说,不难推出是“十拿九稳”地被录用,但结果是他未被录用,而这所造成结果的原因是:在面试完后,他随手把稿纸揉成团向垃圾筐里抛去,从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大学生未被录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细节所造成的,从而,我们可以知道,“细节”在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一句话的细节影响——有个性格较内向的大学生,平时不太与人说话,有次他小学同不邀他参加个同学了聚会,他不想去,而那同学软硬兼治施,让他答应去参加聚会,其实那人很少有人懂他,理解他,他有时也很孤僻,就在那次聚会上,他说了一些脏话,在这句话被说之前,他喝了许多酒,后来以前的同学才知道他真正的性格,他原来平时那些内向,孤僻都是虚假的,其实他就是个“小混混”,和那些流浪的.小三没区别,就因为他的一句话,从那时起,就再也没人跟他相处。从此,没有朋友没有正视他,都深感会瞎了眼,而他却仍然那样窝囊地活着,从而,这故事也可以看出:细节,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实,生活中的某细节往往就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然而细节包括:小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等方面。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时时刻刻都记着上面的两人故事,我想我从此到以后,也很难忘记,细节,时时刻刻在每个人的周围,比如:“在公交车上,让个座,随手把垃圾扔进垃圾筒;不小心撞到人或是踩到脚说声对不起,借人东西说谢谢,收还人东西应有诚意……”

篇11:以细节为话题作文

初三下学期时,家里的气氛明显紧张。我同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吃完饭又拖着沉沉的书包走进卧室。放下书包,坐在桌前,抬头看钟已过8点。一切都那么平静如常,只有秒钟在井然有序的“嘀哒”声……渐渐的。门外似乎有脚步声一点点靠近,很小心地停下来,似乎想尽量保持这一刻的宁静。于是,不动声色的身后的门被一阵风的气息轻轻带上。这举动虽然细微短暂,但仍被我所察觉,也仅仅因为这细节,我的心波动起来。回头望望窄窄的过道前那扇刚被“封起”的门,就像将我与父母分隔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那一刻,我充满了不解。我一直以为自己在父母眼里长大了,是被充分信任的,能够独立,有自制力不会受外界影响,然而这一关门的细节,却让我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不理解不信任。我困惑,失落,感伤……

抬起头,窗外一片漆黑,我茫然的像一个迷路的,不被理解的孩子,在这个看不到风景的房间,没有月光没有星光,如同一个小岛在现实与期望的波涛中飘荡。世界睡着了,远处的一切都保持着熟睡的姿态,有风走来,用手拨弄我心头的灯,忽闪忽灭……

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这小小的细节竟成了他们的习惯。我一直不以为然,有时还愤愤不平,直到偶然间从书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角度;每一点泛着清丽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爱的光芒。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空叹,用美丽的心来感受身边多彩的爱,你会发现被温暖包围。”

释然。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关门的小小细节其实都是因为他们为我着想,为了不打扰到我学习,他们尽力地为我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流露其中的是浓浓的关爱,浓浓的真情。这单纯美好的小幸福一直围绕在我身边,只是曾经得我不懂珍惜,甚至产生误解。豁然开朗时,我真切地感到心里的每个角落都被温暖着,被父母短暂而温馨的细节温暖着。

此时,窗外月光温柔的洒在窗前,繁星点点,阵阵微风吹过,向母亲的手抚过脸颊,暖暖的萦绕在心头。

再次“闻”到他们小心翼翼来“行动”的气息,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段文字……闭上眼,眼前仿佛是父母关门的身影:斜着身子,缓缓地移动,充满关爱的眼神,轻轻的一步步后退,满怀温情的戴上房间的门。这小小的细节让我倍感温暖。瞬间,我心中的一扇门为他们打开,那心房被爱的气息填充着,被真情的温暖感动着。瞬间,像划过黑夜的流星,绽放最美最真的光芒,短暂而永恒,永恒而深刻。

细节中,我读懂了父母心中那颗充满爱的心,在我的天空熠熠闪光。

细节中,流露的是叫人永远珍惜的幸福感觉,在我的心头丰盈洋溢。

篇12:以细节为话题作文

在楼梯拐角处放着一个垃圾桶,学生们日常垃圾都是集中在这的。一位拿着扫把拎着垃圾的学生走到垃圾桶边上,让垃圾瞬间倾倒。有一半垃圾倒到了地上,他用眼睛扫视了地上一下,然后扭头离开啦。这一切让人诧异,可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人愤怒。一个男孩直接把垃圾倒在楼梯上,还蹦跳着离开了。这些场面让人难过,这还不算完,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走过几十人,可没有一个人拾起垃圾。这不禁让我想到:垃圾桶近在咫尺,可人心却在海角天涯。人们已经不忍再看下去,就在这时,希望出现了,一个背着背包的小女孩跑过楼梯,应该是迟到了吧!她的目光扫到了地上的垃圾,她停止了脚步,望了望要到的班级,又回头看了看地上的垃圾,她放下背包,小心地走过去,一点一点地拾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她的手弄脏了,可他的心却清澈透明。她用手背拭去汗水,走进了教室……这一切都被一双无形的眼睛注视着。

期中考试过去了,成绩单到了同学们手上,这张成绩单与以往的有天壤之别。不同的不只是名次,还多了一项科目———品行。同学们见到后,不禁大吃一惊,跑到校长室询问情况,因为第一名是默默无闻的人———那个女孩。校长播放了楼梯口那段监控录像。同学们个个羞愧地低着头。

篇13:高中细节为话题作文

从小就听说中国有“地大物博”的说法,可是真的算一算人均资源,不免太让人泄气——几乎各种资源的人均排名都在世界末游。可是若论到人均消耗资源的排名,中国很可能是很靠前的,虽然我没有具体数字。

听说中国的电力供应不足,但是我所在的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习惯于一进教室或办公室就开灯,离开时却经常不关灯。为此,学校用电年年超标。

听说中国的森林资源极其匮乏,纸桨要从国外进口,然而纸张回收率却不到20%,每年进口数百万吨外国的废纸,带来不少洋垃圾。听说中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仅以北京为例,其人均资源仅为东京人均量的1/10,世界人均量的1/24。然而,中国人完全用饮用净水冲厕所,每次冲厕用水达5公斤之多,而且抽水马桶70%以上都有漏水问题。

设计两个按钮的马桶不是难事,为什么中国人就没有想到呢?抽水马捅不是高科技产品,何以中国几十年来就解决不了漏水问题呢?在洗澡间一冲就是一个小时的中国人肯定不在少数,洗碗、洗衣大开龙头更是司空见惯。我真说不清,中国人到底是穷还是富。

以水资源为例,在巨大的用水需求当中,

冲厕所、洗浴和洗衣应当算是家庭中最大的用水项目。抽水马捅每次放水约5公斤,按每人每日上厕所6次计算,北京市1100万常住人口加上300万流动人口每天要用去4.2亿公斤水冲厕所,一年便是1.5亿吨;每周2次淋浴,一次用水至少30公斤,再加上洗脸洗脚的用水,每年耗水量达0.5亿吨;洗衣机工作一次用水约60公斤,按每周3次计算,380万个家庭一年共需水0.4亿吨。三项合计便需水2.4亿吨。若是能够区分大小便时的冲厕水量,若是再能够将洗涤和淋浴用水初步净化后冲厕所,就可以节约为数可观的水了!

上一篇:崖城中学关于举办2011年元旦文艺晚会实施方案下一篇:破晓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