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2024-05-20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精选8篇)

篇1: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高尚的道德,塑造美好的心灵,形成健康的品行。

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当前这个越来越开放、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里,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以正确的价值判断面对复杂的社会变革,坚守既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又能反映历史进步要求的道德原则,确立正确的人生标杆和道德准则,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引导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和人民大众的关系、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我们要通过富有说服力的教育和引导,使广大青少年认清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自觉担负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目标。

引导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方法,入情入理。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力避空洞、抽象的说教,变硬性灌输为潜移默化的道德渗透。要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多以讨论的方式,通过交流互动,让青少年在思考中接受核心价值观。

引导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实践锻炼。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过程。

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新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引导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青团组织、学校和家庭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教师要为人师表,父母要言传身教,社会要为广大青少年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文明、诚信知礼和真善美营造良好浓厚氛围。当前,学校尤其要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为青少年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创设一个良好的载体,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篇2: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起点太高、梦想太多,是习惯富足的新一代人,自然地对父辈那种平淡的工作生活抱有怀疑态度,期待更多变革。我们热爱变革期待改变,却没有确定的方向。所以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到玩世不恭,这种现象并不是偶见。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疾速奔跑时,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能接受漫长的等待,因为我们习惯了快速,我们希望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拥有一切,但真的拥有了我们又能干什么?物质膨胀的今天,灵魂被挤兑的无处栖息.

“向雷锋同志学习”。一句向善的呼唤,已过半个世纪,但即便放在今日之社会大环境,仍然掷地有声。雷锋,一个如灿烂朝阳般的名字,始终照耀着公众的心灵。他不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洗脚妹”刘丽、“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看似平凡的义举,足以表达出人性的最动人之处。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们有如此壮举,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新一代的青少年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沉淀,最后变成社会人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性格坚持下来。而我们所要做的:

1、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价值,要有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有人说:人的一生百分之五是精彩的,百分之五是痛苦的,而另外百分之九十是平淡的。人们往往不能忍受着百分之五的痛苦,而错过百分之五的精彩,在百分九十的平淡中度过。

2、承担责任?努力奋斗。人活在世上,不是为所欲为,对社会的责任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理想的归宿。无数有杰出贡献的人,无不以对社会的责任来鞭策自己,寻找到人生的真谛。大多数人都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却又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诱惑,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希望能表现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努力奋斗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3、以强大心理对待奋斗结果。人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伸展出生命的张力。

篇3: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 统一战线成员应当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下其核心价值观的定位, 积极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富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特色和优势, 组织引领全体会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优势和作用。

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下统一战线成员核心价值观的定位

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由我国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民主党派的性质定位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共同决定的。其自身组织特性和特色是: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持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统一战线成员的核心价值观是与国家、国体、政体、民族以及人民的价值观存在着必然关联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实行特殊的非竞争性政党制度,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现阶段, 要以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 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弘扬中国先进文化己任, 这与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方向是一致的, 也是确保统一战线成员与中共在行动上同心同行的现实需要。

因此, 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下, 统一战线成员核心价值观的定位应当是:突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主题, 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领, 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阶段任务结合起来, 与践行“同心”思想结合起来, 为推动新时期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统一战线成员会员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立足本职岗位, 争创崭新业绩

当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变得更加复杂而隐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统一战线成员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作为统一战线成员会员, 应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 并以之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实践, 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崭新的工作业绩。

(一) 在参政议政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 也是统一战线成员会员必备的基本功。参政议政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 有的专业性还很强, 遇到的新情况和需解决的新问题多, 对参政议政者的要求也很高。作为统一战线成员的一员, 我们要认真围绕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 并善于从发现问题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睿智之言、献管用之策, 促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有效施策推动在参政议政中实现参政党的核心价值观。

(二) 在民主监督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民主监督中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 真正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勇于讲真话、讲实话, 做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要明确监督内容, 认真围绕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执政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党的领导干部、国家机关以及工作人员履行职能、遵纪守法、为政清廉方面的情况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要积极参与执政党大政方针、对外政策以及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决策出台的协商讨论, 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在贯彻实施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 在服务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政治职能的延伸, 是最能树立民主党派形象、扩大民主党派影响力的一项活动, 也是统一战线成员及其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要把统一战线成员的社会服务工作与“同心”品牌创建活动结合起来, 注重发挥统一战线成员经济界人士多、财力雄的优势, 认真做好会员的教育引导工作, 鼓励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会员“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广泛组织开展感恩行动、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社会服务活动, 不断提升统一战线成员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通过社会服务活动的具体实践, 使广大统战成员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喜悦和快乐, 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 在合作共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作共事是“共产党领导, 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 多党派参政”的主要形式, 也是民主党派履行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途径和体现。统一战线成员会员中有不少是体制内的人员, 作为这部分人来说, 合作共事一种常态化的工作。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 增强肝胆相照观念,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委的决定;要坚持“和而不同”, 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 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共识, 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本党派利益与单位利益及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做到服从整体和大局需要, 把个人荣辱得失融入到构建和谐和民族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去。

篇4: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教育与拓展 践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9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发展的精神和要求。学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小学教育,对学生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眼显得极为深奥,但并非遥不可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在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如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校园广播中爱国文明板块等活动中都渗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收获和发展。但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社会上多种思想观念交锋、碰撞,各种思潮在学校持续涌入、更新,已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各种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对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更明显。

一、社会生活大环境带来的影响

就拿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来说,社会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深重的。近几年,随着家乡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有了极大的转变。另外,随着外来移民的迁入、流动人口的增多,不同生活观念的摩擦,导致民风下降。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腐蚀、毒害着学生,如一些读书无用论等思想,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出现一些学生一毕业就辍学回家,过早开始社会生涯。

二、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家庭文化氛围的创造与培养深刻影响着学生。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如赌博和酗酒后的言行、长辈教育方法方式不当、父母对学生管教得过分严格等,及家庭结构缺损、成员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的细心调教和关怀……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我曾接触过一个学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束缚了其自由,如不能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让他到邻居家去等行为,导致这个学生不会与他人交流,性格孤僻,更别提关心、礼貌待对别人了。

三、学校的影响

学校受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很多时候均“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定成败”,其教学以迎合考试试题结构和考试主要内容为主,这样学校就容易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放松或忽视德育。一些教师认为对学生越单纯越好,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严重的“错位”,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师眼中的“优生”“差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戴有色眼镜看人,只看到“优生”,看不到“差生”。

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应该侧重于文明、和谐、平等、法治、爱国、诚信和友善等方面。

1.重视文明教育

文明包括文明礼仪、文明素养等方面。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从小养成对他人讲文明礼貌,这样有助于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和谐平等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他们一视同仁,创建平等和谐的班级、校园文化。家庭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关系,社会也要共建和谐的社会文化,大家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伦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究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教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如对同学、老师、父母长辈、朋友的诚实与信任。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以德治国”,作为“德”的内容之一的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

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再是遥不可及、深奥的字眼。教师要让学生在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还要全面提高教师指导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着力锻造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5: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心得感悟

正因如此,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并强调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同志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同时,他还着重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体而言,合力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规律和教育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主渠道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萌芽并逐步形成的关键期,同时,青少年由于处于特定的心理发展阶段,思想观念波动幅度较大,有时对于外部社会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和教育阶段性特征,提高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我们应该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目标、内容、宣传、教育、途径等诸多方面均进行改革,特别是要抓好学校教育这个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取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有效外部途径。青少年不仅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外部世界充分好奇和新鲜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思想观念如果受到不良外部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影响青少年的外部环境中,校园文化是青少年感受最深、影响最大、体会最直接的因素。历史和现实表明,校园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能影响青少年的一生。因此,在引导青少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武装青少年的头脑。

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为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当代青少年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其生活成长环境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和资讯爆炸的年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媒介的高度发达,让广大青少年接触外部知识和信息的机会与能力大大超越以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何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认知,并自觉培育和践行,离不开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大力传播。为此,就必须按照《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与此同时,还要适应青少年与互联网互动密切、各类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高度重视发挥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新渠道在信息传播中的突出作用,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深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奋斗赢得的尊敬。想想近代以来中国丧权辱国、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悲惨历史,真是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去年12月26日,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篇7: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一、宣传引导机制。宣传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一要通过学校广播站、报刊、网站等校园媒体搭建多方位、多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平台。学校要在纸质媒体,譬如学报和学生刊物上开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在学校广播电台、学校电视台开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节目;在学校网站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页面。特别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二要组织大学生集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要定期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文本,以院、系或者专业班级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三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宣传活动,通过建立校园宣传栏、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征文、评优活动,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课堂教育机制。课堂教育是大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合理设置、安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关的课程,强化大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其次,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启发,激发大学生对于此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再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当前社会历史环境,深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的脉络、内涵,及时了解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树立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目标。

三、教师示范机制。教师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道德的表率,“为人师表”是对教师道德责任的高度概括。对于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爱岗尽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承的重任,更担负着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教师通常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留下印记。只有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道德的典范,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四、典型感化机制。典型感化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鲜活的榜样人物和典型事例可以帮助大学生置身具体情景之中,产生强烈的道德共鸣与价值认同。首先,要加大对于道德楷模的宣传力度,采取大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引导。榜样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循序渐进,引领大学生们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能够拉近榜样和学习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学校、学院层面的典型选拔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道德楷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实践达成的现实目标。再次,要建立学习典型的正向激励体系。对于道德品质优秀、富有道德责任感的同学予以奖励,并且将大学生的道德评价纳入综合考查体系,与学校奖学金评定、优秀生推荐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典型感化长效机制。

五、文化陶冶机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显然,是站在道德文化的高度作出了这一深刻的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与时代精神。先进文化的陶冶、滋养将有助于大学生吸纳、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其次,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形成高雅、高尚的文化品位,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再次,要大力净化校园文化,帮助同学们远离低俗、陈腐、颓废的文化垃圾,为他们创造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文化环境。

六、家教协同机制。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已步入成年,但家庭教育依然是他们人格完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互助、双管齐下。首先,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要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大学教育的协同功能,导致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获得家庭的有效介入。大学一定要通过学工部门收集学生家庭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以便一旦发现问题,学校能够和家庭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再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道德之中,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孝顺父母、关爱邻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社会实践机制。无论是道德知识的吸取还是道德人格的塑造,最终都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是知识的来源,更是知识的目的。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就在于将之贯彻、实践于社会生活之中。首先,大学要发挥人才和知识优势,鼓励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依据、参考。其次,要发挥学科和技术优势,鼓励大学生参与地方科技转化,帮助形成产业优势、增加经济增长点。再次,组织、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号召同学们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广大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八、情感认同机制。情感是深化道德认知的基本因素,也是促使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内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离不开情感认同的驱动。要获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首先必须为大学生提供正面的群体情感记忆。大学要为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既要给予热心的指导和支持,又要包容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误和出现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维护、增强同学们学习、实践的信心。其次,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引导同学们以积极、包容的心态看待生活、看待社会。再次,面对每一位学生,学校都必须做到无差别对待,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更多关照和支持,使同学们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创造温情的校园人文环境。

九、行为自律机制。任何道德、观念的内化都强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如此。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规范个人行为,是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大学就必须帮助同学们构建行为自律机制。首先,从他律到自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外界的引导与规制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个体行为习惯的必要条件。大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原则编制大学生行为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使之充分体现在大学生个人行为之中。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作为校风校纪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校园风尚。再次,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强化同学们的道德训练,培养同学们的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帮助广大学生建立内心的道德原则。

篇8: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一、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价值取向来着力,更要注重从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来着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看到这八个字,不由让人联想到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的几十年里,上至中央领导人、下到基层群众无不大力学习雷锋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孕育雷锋精神的时代虽已远去,但雷锋精神绝不会因时代发展而被抛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追求符合雷锋精神的实质,与此同时,雷锋精神也赋予其鲜活生动的形象。大力倡导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追求的理解认同,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学习以热爱祖国为主旋律的雷锋精神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人最难割舍的感情寄托之一。爱国,从字面上看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但这是一个很笼统很理论化的表述。该如何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才是爱国?雷锋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学生树立了榜样,做出了回答。雷锋饱受命运摧残,幼年失去双亲,对旧社会的残酷压迫深恶痛绝。他曾说:“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愿做这样的‘傻子’。”[2]雷锋的“傻子”精神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深入了解雷锋爱党爱国,把个人安危与党、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典型事迹,认真学习雷锋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在加深对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本质属性的认识。

2.学习以爱岗敬业为基本特征的雷锋精神

敬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敬业乐群”的优良传统。“敬业之‘业’,涵盖了人们所从事的一切促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劳动领域和工作领域,而劳动和工作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雷锋无疑是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不满16岁的雷锋凭借自己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当上了公务员,随后又勤学苦练,仅一个星期就成为望城县第一名拖拉机手。在鞍钢工作期间,仅三个季度就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参军期间,更是立功无数。雷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也需要敬业,因为上文提到的敬业之业不单包含职业,也包含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学业。大学生以雷锋为敬业奉献的标兵,学习雷锋勤业、精业、乐业精神,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3.学习以诚实守信为做人之本的雷锋精神

诚信是立身之本。讲信誉、守信用、重信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在家庭生活中体现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在职业生涯中体现为爱岗敬业、奉公守法;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为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社会信任危机频发,人际关系日渐冷漠。三鹿“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唐骏“学历门”等众多领域造假丑闻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更成为引发社会信任危机的催化剂。大环境影响小环境,要想增强大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传递正能量,就需要弘扬雷锋精神。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2]他言出必行,从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雷锋工作上争创一流、生活中勤俭节约等真实事迹,正是他兑现承诺、言行一致的集中体现,使大学生对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追求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和感知。

4.学习以和谐友善为相处之道的雷锋精神

友善,是立身之道,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自古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友善作为人际交往准则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与雷锋有过接触的人无一不认为雷锋是待人真诚、对人友好的善良之人。雷锋的朋友这样评价他:“你渴了,他就是一滴水;你饿了,他就是一粒粮;你心里暗了,冷了,他就是一团火,一线阳光。他很平凡,但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光和热,全部献给了同志,献给了集体。”[5]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追求的一部分提出来,就是要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形成一种友善共处的和谐关系,从而开创整个社会的和谐局面。弘扬雷锋精神,与当前大力倡导友善和谐是互相促进、共生共荣的。只有每个大学生都以雷锋为榜样,向雷锋看齐,自觉地把友善渗透到每时每刻、呈现于一举一动,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追求,才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力量。

二、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雷锋是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的一员,雷锋精神是通过其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学雷锋,做雷锋,不是一件不可实现的事。不光干脏活累活才是学雷锋,也不光是慷慨捐款捐物才是做雷锋。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与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追求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实践,其真正价值的发挥也要回归到实践。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而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行合一的过程。

1.树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学习态度

勤学、苦学、发奋学是雷锋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书不离身,挤时间读书,把《毛泽东选集》比作自己的粮食和武器,真正做到了深学、细照、笃行。与此同时,他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学以致用,在工作中争创一流。然而要想在学习中取得丰硕成果,并非易事,需要大学生树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学习态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谈到学习时,这样论述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6]大学生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其对科学的孜孜以求、对学习的持之以恒,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2.树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是雷锋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感人事迹,向人们诠释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自己、服务他人。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7]大学生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与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结合起来,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追求外化于行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要求,为他人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满足感,提高幸福指数,更重要的是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只索取不付出的“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真正领悟人生价值的真谛的。

3.树立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的崇高理想

雷锋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平日里的点滴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质的飞跃。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雷锋十几年如一日地用一言一行展现着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他人的真诚友善……雷锋之所以能做到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因为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佼佼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只有大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我们的国家才有未来,才有希望。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融为一体,是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02).

[2]雷锋.雷锋全集[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3:16-17.

[3]黄进.论核心价值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5]陈广生,朱亚南.雷锋评传[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12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9.

上一篇:关于逝去的亲人的故事随笔:祭下一篇:月色溶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