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2024-05-22

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精选8篇)

篇1: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作者:秦书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8期

[摘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大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教育

[基金项目]2009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2008100战略课题)阶段生成果

[作者简介]秦书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发展,辽宁沈阳,110004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069-0002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于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培养青少年的高尚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荣辱观的又一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Ⅲ。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断。它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它廓清了20多年来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立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情况,抓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提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导向,提供了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的标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青少年对荣辱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我们的青少年如果对荣辱问题认识比较清楚,言行比较自觉,贯彻比较坚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会加快速度,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如果对善恶、是非、美丑、荣辱分不清楚,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哪怕只有极少数人背离和破坏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也将会对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体上体现了时代特征,普遍呈现出良好态势,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政治态度主流是鲜明的。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青少年不仅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而且正在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青少年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生力军。从青少年的数量和青少年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目前青少年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在对待祖国、人民这样一些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观念,在一些青少年心目中淡漠了。有个别的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奉献;对金钱、物质过分崇拜,对精神追求不屑一顾。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在青少年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不是青少年的主流,但其消极影响和辐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三、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增强青少年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在各类学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社会青少年形成“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要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价值观念渗透到课程的学习中,让青少年在知识的海洋中摄取营养,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念。

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广大青少年明晓现实生活中“光荣”与“耻辱”的深刻内涵,自觉运用荣辱观念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对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要从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人手,大力加强荣辱观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对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荣荣耻耻”的环境。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青少年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当然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青少年更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为了给青少年,包括青少年的荣辱观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改善社会风气。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荣辱观的基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有什么样的是非、善恶和美丑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囊括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体现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性质和方向。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使青少年在党团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

要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帮助和积极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五,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要积极开展规则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逐步使规则意识成为青少年的行为常态,自觉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

第六,要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力军。应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在教师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教职员工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学术创新,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主动研究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不断增强育人意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主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

第七,要加强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要把学校变成一个端正学生思想行为的大课堂。一个校园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文明向上的风气,对学生就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在各类学校校园内大力倡导“八荣”,坚决抵制和反对“八耻”。要以建设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只有学校的“小环境”中首先形成良好的风气,青少年才能受到直接的熏陶,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我们既要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标准和衡量准绳,自觉履行青少年的权利和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又要强调依靠法律制度、政策措施、行政手段、乡规民约、公众舆论和社会监督,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郑传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6-04-15.[2]本刊编辑部知荣辱抑恶扬善辨美丑共建和谐——《高校德育论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讨会纪要[J].思想教育研究,2006,(4).[3]郭玉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认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4]赵存生教育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讨会发言摘登[N].光明日报,2006-03-29.[5]林伟健,张宏宝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N].光明日报.2006-04-10.[6]赵存生,宇文利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J].求是2006,(7).

篇2: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连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阐述,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在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当前,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对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还要看到,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民族素质的竞争也日益彰显。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面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价值观是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中,我们迫切需要建设鲜明的价值体系,迫切需要打牢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这样的价值观,必然是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强调荣辱观念的树立,“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总是把个人的荣辱融入到捍卫民族利益、实现民族振兴之中,前仆后继、舍生取义。譬如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何以为荣、何以为耻,正是在无数古圣先贤的实践中得以树立,得以传承。美好的品德总是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无数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董存瑞、黄继光、雷峰、张海迪、秦文贵„„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无不闪耀着高尚道德的光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新时代的精神为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党领导人民奋斗的时代实践,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因而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当代青少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谈话中特别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既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又指出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加强对青

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塑造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是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要十分重视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工作,把它作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来抓。

篇3: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1 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

1.1 提供丰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文献资源

公共图书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献资源必须反映不同类型青少年的不同需求、不同兴趣、不同智力水平。采访部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类图书作为采访重点, 文献资源必须符合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和阅读需求, 强调实用性。收藏的文献资源既包括对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印刷型书籍、报纸、杂志, 也包括非印刷型磁带、光盘资料、多媒体、录像带、DVD等, 通过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帮助青少年理解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 增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1.2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素质

优秀的书刊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红岩》、《青春之歌》、《雷锋》等如同一把开启智慧与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 引导一代一代人走向新的精神文明。近年来, 随着资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 在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着严重的“阅读退化”现象。表现在阅读量减少、阅读比重下降、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位下降。尤其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书刊更是少人问津。面对日渐严重的“阅读退化”现象,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者, 客观、理智的态度和策略应该是提倡回归阅读、指导有效阅读、培养阅读素质, 引领青少年明白荣与辱、美与丑、善与恶,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修业,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2.1 倡导回归阅读

从某种程度说, 当前青少年阅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书刊退化现象是缺乏社会阅读导向、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公共图书馆应大力倡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把读书活动作为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配合宣传、出版、文化、教育、法制等部门, 协同社区和家庭共同努力创设有利于青少年读书活动的舆论、制度、物质环境和条件, 形成倡导、激励、促进阅读的社会风气、社会文化激励机制和社会文化氛围。

1.2.2 加强阅读指导

针对当前青少年阅读取向和存在问题, 应特别加强阅读内容、类型选择和阅读技能方面的指导, 有目的地引导青少年阅读社会主义荣辱观书刊, 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值得他们看的作品, 什么书籍对他们终身有益;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需要和动机, 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如以“保尔与盖茨谁更伟大?”的设问式阅读动机激发方式, 更容易引发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强烈愿望, 使阅读成为一种探究过程。

1.2.3 鼓励多读名著

名著是因其自身特有的价值得到读者和社会公认的著作。名著作为一种文化瑰宝, 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标志、文化智慧的结晶。名著之中蕴藏着时代精神的价值、文化智慧的精华。阅读名著是承传和发扬优秀的时代精神, 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说过,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体会是,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

2 组织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

有组织、有目的地将教育与具体活动结合起来, 广泛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内容积极健康、形式活泼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 引导青少年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组织青少年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深刻体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内涵, 把“八荣八耻”的要求渗透到活动之中, 使“八荣八耻”变成青少年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成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如举办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识竞赛;举办以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举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主题活动;组织扶贫济困、助残、手拉手等志愿服务活动等, 吸引青少年参与到道德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祟尚科学、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3 努力探索、不断创新, 拓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新思路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教育科技的迅速发展, 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要不断探索、总结、分析, 充分了解青少年的真实至求和期望, 不断拓展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新发展、新导向。

3.1 构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新格局

根据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 寻找新的工作载体, 努力发掘新的物质载体, 整合社会资源, 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作用,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参与和支持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通过组织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健全横向联系、纵向联络的组织体系, 逐步形成以青少年机构为主要社会力量的社会化的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格局, 逐步将活动的构社会化程度扩大。可纵向邀请政府有关委办局、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作为活动主办单位, 横向联合新闻媒体、科研单位、校内外教育机构、企业共同开展活动, 形成政府参与、企业赞助、社会关注的、具有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的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3.2 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青少年需求的不断变化, 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应该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齐全的体验式、参与式活动。注重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 宣传革命传统, 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 活动方案要精心设计, 内容要与时俱进, 并将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逐渐形成公共图书馆的名牌活动, 让这些活动年年开展,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为公共图书馆带来生机活力, 使服务空间得以延展, 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3.3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涵盖青少年各层群体

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 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 相互支持, 密切配合, 才能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要面向全体育少年, 又要兼顾各种特殊群体, 如残疾儿童、外来工子弟、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少教所学员等, 从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出发, 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教育。把教育、服务结合起来, 组织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扎实有效的服务, 注重丰富未成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以教育指导服务, 在服务中体现教育;要坚持把弘扬“八荣”和摒弃“八耻”相结合, 加强青少年的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着重培养育少年的市民意识、法制意识、科学意识和成才意识, 激励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4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活动的评估机制

评估具有规范、导向、激励、促进、强化、制约等功能, 建立科学系统的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评估体系, 是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机制和有效措施, 通过评价的作用和评估过程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使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示范性、实效性和长效性。

参考文献

[1]曾建兰.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6, 6.

篇4: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青少年;荣辱观;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024-01

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荣辱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就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路径做出了如下探究。

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首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强化有关荣辱观教育的内容。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中小学品德课程中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也不可忽视,特别是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中也要有机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二、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变成道德教育的园地。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到激励、尊重和友爱,从班级和团队活动中感受到和谐与温暖,从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品德修养的高低、专业知识的深浅、求知精神的强弱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品德行为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和品德定位作用,在“言传身教”的“亲密接触”中学生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感染。所以说,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师德风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荣辱观念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只有教师做到明辨是非、正视荣辱,言行合一、率先垂范,才能更好地施教于人,净化校园空气。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赞美社会上的真善美,抨击各种不良的行为。要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四、要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校外活动场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要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烈士墓地等等都可开辟为德育教育基地;针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特点,定期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到纪念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基地、烈士墓地等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集中参观学习,采用易于接受的方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八荣八耻”,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心中,这样就可充分发挥各类校外教育场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教育部门和学校无法完成,需要营造全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氛围。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素质教育、社会要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设多种渠道、家庭要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教师更要成为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提高青少年一代对拜金主义、享乐注意、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行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5: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的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赋予了社会主义道德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道德保障和强大的思想武器。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村青少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中当先锋打头阵,正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围绕大局,围绕中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在农村广大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觉得首先要对农村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农村青少年工作的特定条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农村青少年总体的文化素质偏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农村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口有492人(城镇则是8,899人),高中和中专起点的5,316人,初中水平的有33,266人,小学及以下水平的有42,756人。有人测算,就教育水平而言,目前农村青年的平均文化水平还不到小学5年级。

其次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不健全。城市中常见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剧院、书店等在农村都付诸阙如,一些被城里人视为普通的精神享受对农民来说还是奢望。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匮乏,导致农村宗教封建迷信抬头,在农村修庙宇、求神朴卦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突出,一些农村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现象有上升趋势。

最后共青团工作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今年两会,消除在中国存在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享受市民一样的政策优惠、社会福利、公共资源成为热点之一,回顾以往其实共青团工作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城乡二元结构,我们设计的一些工作不适合在农村现实条件下开展,只惠及了城市青少年。举个例子,假设开展活动,比如说一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讲座,举办一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我们第一意识想到的一定是在胜利路某处,在一中、科大等学校,可能不会选择在岫岩偏岭子,台安铁丝房小学,原因很好理解,城市具有举办活动的场地、设备、人员等一切条件,而且青年集中,同样的资源消耗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受益,那么活动选择在城市进行也就成了必然,但农村广大的服务对象被不经意的忽略了,共青团的引导、组织、服务青年的资源,集中在了城市,城乡共青团工作发展不平衡。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现实条件下在广大农村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我们开拓思路、创新手段。

一、深入调研,真正把握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开展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要准确把握现阶段农村广大青少年的真正想法,把握农村青少年与城市青少年之间的文化差异,心理差异、需求差异,在此基础上,真正为在农村青少年中开展荣辱观教育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加快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依托共青团专属阵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青年中心是共青团进行基层组织创新、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最有效的平台。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加速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为农村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切实服务,为农村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使青年中心成为农村青少年学习的中心、发展的中心,娱乐的中心,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阵地。

三、创新与借鉴相结合,选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活动载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把握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农村青年接受、喜爱、受益的理念,在积极开展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青字号龙头企业创建活动等原有共青团工作品牌的同时,坚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占领农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四、加强共青团对农村青少年服务的力度,组织城市青少年与农村青少年结对,在互动互助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将共青团组织的资源向农村倾斜,统筹共青团城乡青少年活动项目建设、城乡青少年工作体系建设、城乡服务体系建设。以组织互动、人员互动、活动互动为原则,通过单位1+

1、个人1+

1、活动项目1+1等方式,组织城市青少年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与农村青少年结成对子,使城乡青少年在交流活动中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篇6: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

发布:教育局日期:2006年5月29日

一是发挥课堂教学在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同时,在中小学其他相关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把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中小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验实践基地教育和主题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三是把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注重荣辱观教育实效。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要求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中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篇7: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切中时弊,掷地有声,对于我们分清荣辱是非,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在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流中,荣与辱的界限是清晰的,广大人民群众褒奖“八荣”并身体力行,贬斥“八耻”并自觉抵制。但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意识中,也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

比如,不以荣为荣。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如此等等。

再比如,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

耀”,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旧的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旧的生活方式裹着新的包装粉墨登场。在中央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以享有特权为荣,动则前呼后拥,食则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伙营私。更为严重的是,在个别地方和部门,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抵制。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表现。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因素。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市场活动的消极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不住,或甘受驱使,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了。

分清荣辱观上的是非,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事情,需要我们把全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需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并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我们提高道德认识,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强化知耻之心,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

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亦可指使人感到羞愧的耻辱之事。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靠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

为什么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会在“两会”上、乃至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呢?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讲话切中了社会的时弊。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社会道德风气不尽如人意,人们的耻感下降,从枉、不正的行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颠倒的荣辱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私利为荣辱标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天职。然而,在国内有一些人千方百计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甘当“硕鼠”和“蛀虫”,并因此而自鸣得意。在国外也有极少数中国人为了获得外国人的垂怜和资助,不惜出卖人格,诋毁祖国、危害祖国利益。他们已经忘记了

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

其二,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本性驱使人对于利益的追逐以及西方价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在是非、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许多人认为只要有钱就行,莫问钱的来历,盲目崇拜金钱,崇拜权力,追求享乐,以官小为耻,以不阔气为耻等等。与此相适应,许多人把本来在道德上是耻辱的事却不当一回事。比如,某些腐败官员被惩处了,但在心理上总是以为自己不过是后台不硬,或者是运气不好,或者是贪污时不够谨慎,而不觉得自己的贪污腐败本来就是很可耻的。再如有的学者或者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或者抄袭他人的作品,却觉得自己的行为相当合理,并以“天下文章一大抄”来为自己开脱。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其他领域也并非少见。

其三,放弃自律,追随无耻。

人总是环境的产物。荀子曾经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常常会养成好的观念和品质;在不良的环境中,人们常常会养成不好的观念品质。如果一个人靠无耻的行径得到了好处,而付出的成本甚低,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惩处和社会舆论贬抑的话,那么他的行为就可能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一些道德水平不高、自律精神差的人就会去仿效他。如果后来的仿效者也同样获得了实惠而得不到制裁的话,就必然会有更多的仿效者出现。这就是坏榜样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此类的事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人走路抄近道践踏草坪,后面就有人跟着践踏过去。一人不排队,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拥挤上来。一人把垃圾扔在不该扔的地方,后面就会有很多人也会把垃圾往那里扔。那些后来践踏草坪的人,不排队加塞儿的人,乱扔垃圾的人,未必不知这样做有损自己的文明形象,但前边的人做了,他们也就追随着做了。在政版权所有:文秘知音治领域中,类似的现象也同样普遍。上级搞大贪污,下级会搞小贪污;上级搞大浮夸,下级会搞小浮夸;市里敢向省里虚报,县里就敢向市里虚报;一个人给单位的领导拍马屁得到了好处,这个单位就会很快出现一批马屁精。这种上行下效、从枉走邪的现象如果大面积地发生,就必然会导致社会羞耻感的普遍下降,从而使社会风气迅速变坏。

其四,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的麻木和容忍。

俗语有云:“天天见怪,见怪不怪。”一些不良的、无耻的现象见得多了,人们就很容易产生耻感麻木。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人虽然有一定的知耻之心,一般不愿意与无耻者同流合污,但又不愿意与种种无耻现象作斗争,采取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爱憎感不分明,放弃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和斗争,是耻感弱化的表现。这种主观上对于无耻行为的容忍,在客观上则是对无耻之人的纵容。上述种种现象破坏了社会规则的效力,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腐化了社会风气。这种情况如果发展到了严重的程度,结果必然是有纪不守,有规不循,正事邪办,直事歪办,最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这种颠倒的荣辱观颠倒过来。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篇8:浅议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荣辱观的界定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荣辱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关于“荣”与“辱”, 《说文》曰:“荣, 桐木也。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段玉裁注曰:“檐之两头轩起为荣, 故引申凡扬起者为荣。”关于辱, 《说文》曰:“辱, 耻也。”综合上述解释, “荣”即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褒扬与赞许, 也就是“荣誉”和“光荣”;“辱”则是用来形容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贬抑与嘲讽, 也就是“耻辱”或“羞辱”。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为依据, 在充分总结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上, 对我国当今社会正确荣辱观的高度概括而构建的道德思想体系, 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

人之所以为人, 在于知荣辱。人只有知荣辱, 才能明是非、辨美丑, 才能使自身真正有别于动物。对此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1]“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2]“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 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 何若人有?”[3]朱熹将此解释为:“耻者, 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贤, 失之则入于禽兽, 故所系为甚大。”[4]又说:“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5]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十分重视“仁”、“义”、“礼”、“智”、“信”。管子有云:“国有四维, 一曰礼, 二曰义, 三曰廉, 四曰耻,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6], 这席话足以证明管子对“礼”、“义”、“廉”、“耻”的重视。在他看来, 一个国家只有其社会成员将礼义廉耻作为道德规范的自觉行动时, 社会才会安定, 国家才能得以保存。

孟子说:“仁则荣, 不仁则辱”[7], 这里, 他不仅在“‘仁’与‘不仁’的对立之中凸显了‘荣’与‘辱’的差别与对立, 强调了二者之间的不可通约性, 指明了‘仁’与‘荣’、‘辱’之间的内在关联”[8], 而且也说明了“仁”在德性中的重要性。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 荀子说:“先义后利者荣, 先利后义者辱”。[9]

人们的思想、行为、言论等能否符合社会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都会影响到荣辱的结果。小到家庭孝道、修身养性, 大到社会礼仪、治国平天下, 都与荣辱密切相关。如“材性知能, 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 好利恶害, 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10]又如:“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11], 再如“父母虽没, 将为善, 思贻父母令名, 必果。将为不善, 思贻父母羞辱, 必不果。”[12]另如:“言行, 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 荣辱之主也”。[13]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继承。“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对“民贵君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对“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对“勤能补拙”;“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对“和为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信者, 诚也, 专一不移也”;“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对“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对“不以奢为乐, 不以廉为悲”。

三、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方面是因为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往往只顾抓经济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今社会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得渠道异常广泛, 不良信息对人们的荣辱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另外, 目前社会上一部分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 甚至违法行为也极大冲击着社会成员的荣辱观。目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身上泛滥, 少数人思想混乱, 道德缺失, 是非、善恶、美丑混淆, 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底线伦理崩溃”, 即一些人内心深处耻感和罪感意识淡化以至消失, 没有了羞耻感、知耻感、耻辱感。人一旦不知羞耻, 便难以做好人、办好事。

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就是要我们积极探索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 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2][3][7]杨伯峻.孟子译注 (上) [M].北京:中华书局, 1960, 第302页, 第80页, 第303页, 第75页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 1992, 第188页

[5]朱熹.朱子语类 (卷十三) [M].北京:中华书局, 1994

[6]《管子·牧民》.诸子集成 (第五册) [M].北京:中华书局, 1954, 1

[8]程光泉.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J].东岳认丛, 2009 (12) , 117-120

[9]王先谦.荀子集解[M].中华书局, 1988, 502

[10]《荀子》.诸子集成 (第二册) [M].北京:中华书局, 1954, 38

[11][12]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 1989, 第97页、第309页

上一篇:武术台词下一篇:市政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