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2024-04-19

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通用9篇)

篇1: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2010年我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平阳路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的正确指导下,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狠抓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狠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落实管理和服务措施,着力实现全街道“责任明确、管理互动、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一盘棋”管理机制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在破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中做了很多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指标情况:

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半年报统计:全街道有跨区流入的育龄妇女115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99人。落实放环、药物及工具等避孕措施的有99人,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登记管理率在98%以上。另外,全街道有外出育龄人员3人,其中育龄妇女1人,已婚育龄妇女1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区域城乡经济的日趋活跃,处在育龄期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十分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将其列入人口计生的重点、难点工作。全街道各村、社区及全体计生干部切实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按照“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思想,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增进群众生殖健康统一起来,切实完善管理、突出服务,实现与常住人口 “同部署、同管理、同服务、同待遇”,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领导重视,完善计生管理机构

社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将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细抓实,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成立了以社区主任饶琴为组长,副主任郑旻其为副组长的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增强了责任感,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实行层层负责,分级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有力地保障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宣传,抓好育龄妇女普查

我社区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咨询。抓好节假日的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及时掌握育龄妇女思想动向和变化,积极发挥好单位党、政、工的力量,抓好育龄妇女的服务工作。此外,今年三八妇女节,我们发放300余份计划生育宣传资料面向广大居民及流动人口进行宣传,受到广大群众及流动群众普遍欢迎。

3、注重落实,狠抓流动计生管理

我们严格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认真清理登记,全面进行查漏补缺,社区工作人员态度端正,服务热情,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2010年我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尚有差距,还有一些困难亟待解决,总之,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困难再大,我们社区全体人员都有信心、有决心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平北西一社区

2011年4月

平北西一社区2011年4月

篇2: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2011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强化三营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制定我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健全体制,强化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加强全镇村流动人口领导小组力量,保证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体制不变,工作力量不削弱,工作力度不放松。镇政府要定期组织流动人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专门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寻找差距,研究提出切合实际 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思路,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2、进一步加强基层流动人口的管理网络。在已建立起的镇(街道)、村两级流动人口的管理网络基础上,重点搭建社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平台。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行必要的调整,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证其发挥作用,促进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3、突出重点,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摸清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数的工作力度。通过开展调查摸底,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切实提高登记率和发证率。力争使流动人口信息录入率达到90%以上。在登记基础上,突出成年育龄妇女的管理工作。

4、强化服务,切实保障流动暂住人口合法权益。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发挥职能作用,把查验辖区流动婚育证明及服务工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中之重,认真组织登记、验证和通过流动人口平台反馈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坚决杜绝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的错误思想,努力为辖区流动暂住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严密防范,加大查验和服务力度,使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率为零。按照“一盘棋”管理,各部门产、单位相互协调作用,使流动人口管理不留死角。

二、措施方法

1、深入调查摸排全市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底数。通过加大力度,广泛深入,持续不断地调查排摸,力争做到“街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大幅度提高流动人口登记率和验证率,下大力气解决好漏登人员的管理服务问题,消除“灯下黑”现象。对各村流出人员全部登记,做好成年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婚育证的办理工作,办证率达到95%以上,督促外出“三查”对象按期邮回婚检证明。并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平台网上信息交换和反馈工作。

2、进一步健全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按照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结合《三营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定》和《三营镇出租房屋服务管理规定》,做好合同签定工作。

3、探索实行“常口化管理、居民化服务”措施。使流动人口确实有归属感,把三营作为干事创业生活的第二故乡,积极营造“共处三营、共树新风、共保平安、共创繁荣”的良好氛围。加强对流动入户办理暂时流动人口婚育证工作,使用“流动人口婚育证”可使在三营务工、经商、创业的流动人口享受本地育龄人员同管理、同服务。

4、全面加强“四种服务管理”措施。一是“以房管理”。以出租房屋管理为抓手,强化“谁出租谁管理”治安责任,“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

二是“用工管理”。以落实用工单位责任制为抓手,强化“谁用工谁管理”治安责任制,对建筑工地、工厂、娱乐场所等用工单位务工人员,做到“一月一统计,一月一上报”,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落实服务管理措施。三是“信息管理”。运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系统,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共建,数据共享”的原则,做到对流动人口信息实时采集、及时更换,数据“全面、鲜活、准确”,实现信息化、动态化服务管理。四是“分类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严格实行出租房主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其履行治安责任情况,将其划分为“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三类进行管理,强化服务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严格落实租住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年龄、性别、生育情况等因素,将其划分为“重点层、关注层、稳定层”三个层次进行管理,提高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强化齐抓共管机制。流管工作是社会性系统工程,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部门、单位的共同职责,要真正建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和服务管理功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6、建立实行六种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协查通报制度;二是建立责任倒查制度;三是建立联系协助制度(主要是与

流出地协作配合,通过发函等形式了解掌握流动人口原来情况,有针对性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等);四是建立经常性的走访清查制度;五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六是建立检查考核制度。

三、保障措施

1、加强检查,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日常检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落实工作措施。通过开展出租房屋等处所的暂住人口清查和抽查,加强出租房屋及暂住人口的管理。

2、完善奖惩机制,建立考核考评制度。由镇流动人口办公室负责要对村(居)的工作进行考评,对办证率等工作实绩进行季度和半年考核以及年度总评,提高排查登记率和办证率。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篇3: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1) 研究制订机械工业产品质量行业自律规范。

在各专业协会已有的质量自律规范的基础上, 研究制订机械工业质量自律公约, 包括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售后服务、标准化工作和公平竞争等内容的承诺, 并在相关媒体集中宣传。

组织已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 向用户和社会公开承诺质量责任, 接受用户和社会监督。

(2) 开展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制订企业信用评价计划。

根据商务部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的要求, 有关协会制订信用评价计划。未取得资质的协会, 可与中机联合作开展评价活动。

2. 开展质量兴业活动

根据工信部要求, 做好农机行业质量兴业活动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在其他行业推广。

3. 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技术和人员等培训活动

组织开展SPC、TQC、可靠性工程和质量检验人员等培训活动。

4. 选择部分产品开展质量达标活动

结合品牌评选试点产品, 开展质量达标活动。

5. 印发品牌推进工作方案及品牌评选办法

6. 适时召开品牌推进工作会议

7. 做好2010年机械工业品牌评选试点工作总结

篇4: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新郑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马志峰在动员中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要把创优工作时时抓在手上,分管领导在今后一段时间要把全部精力用在“国优”争创上。要严格落实责任,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头、落实到每一天。要组织精干力量,对照新国优标准,对各单位争创工作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和督促整改。

市委书记刘建武在讲话中强调,一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各单位要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工作要求,努力在全市形成良好的创优氛围。二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单位要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压力传导,努力在全市形成环环相扣抓推进,一级一级抓落实的生动局面。三要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各单位要瞄准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这一目标,找准创优工作的重点、难点,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直接抓、具体问题专人抓,把创优工作逐项进行分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确保创优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会上,我市16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目标责任书。(新郑市卫生计生委 唐 春)

篇5:20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总结

2010年,我公司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计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了确保我公司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年来我公司按照《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育龄妇女的需求”为原则,以“使计划生育工作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公司一年来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员工基本概况和主要人口指标完成情况

我单位是国有独资企业,有员工35人,其中男职工23人,女职工12人。已婚育龄职工29人,应采取节育措施的6人,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6人。全年无超计划生育,无大月份引产,无非婚生育,圆满地完成了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指标。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随着公司不断扩大,员工越来越多,新的计划生育新的政策的增加给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公司站在贯彻落实基本国策的高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全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公司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公司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同志担任计划生育工作专干;二是和街道办签订了2010年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单位工作整体部署,纳入公司工作计划和全年工作考核,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查,每按时报送人口计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把每项工作具体落实到公司各部室,保证工作任务得以完成;三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员工们更多了解这一基本国策,使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开展优质服务

为了使全公司同志全面掌握、系统了解有关计生的政策法规,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提高对基本政策法规的认识,我们十分重视抓好对全单位干部的学习教育。一是通过学习例会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对计生工作的认识,使 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人口计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投入到计生工作中来,形成了单位抓个人、个人抓家属的良好格局;二是加强宣传服务,为单位职工解决生产、生育、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为了严把优生关,杜绝新生儿缺陷的发生,并加强对计划生育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利用学习时间多次向大家宣传有关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相关知识。

三、抓台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

我公司坚持按照计生要求,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狠抓基础台账建设。一是建立规范计划生育工作台账,填写育龄妇女婚育信息表,把全公司干部职工均纳入计划生育管理范围、列入名册、填清情况;二是实行计划生育工作“零报告”制度,定期报送凡涉及计划生育工作资料,做到有情况报情况、无问题报平安;三是建立计划生育专题会议制度,并做好会议记录,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自查、年底有总结;四是服从所在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并积极配合人口计生工作。从而使我单位的计划生育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轨道,圆满完成全年计生工作任务。

一年来,我公司在所在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公司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确保了公司内部党员、干部、职工没 有超计划生育违纪现象。今后,我们将根据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及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狠抓计生工作责任制度的落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再接再厉,常抓不懈,使我公司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6: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创建全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的关键之年,2010年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巩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成果,加快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提升人口计生工作依法行政水平,完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海陵”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010年人口计生工作总体目标是: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5%以上,信息准确率达98%以上,孕前—围产期保健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和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分别达85%和90%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计划生育法定政策基本兑现。工作思路是:

一、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

坚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依法治理流动人口生育秩序,加大对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查处力度。认真落实省和泰州市有关文件精神,巩固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管理服务措施,杜绝管理漏洞,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着力计生责任制创新,形成计生工作“责任树”,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扎实开展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创建活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以转变婚育观念、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与相关部门协同努力,动员大众媒体和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宣传女儿成才、女儿养老等典型事例,努力形成关爱女孩、关心妇女的舆论氛围。强化有利于女孩和女孩家庭的利益导向,大力营造女孩户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养老上有保障的良好氛围。

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和落实定点引产、凭证引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孕期服务等各项制度。凡经卫生或计生部门指定开展流产和引产手术的医疗和计生服务机构,在为怀孕妇女施行流产和引产手术时,必须核查受术者是否持有当地计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允许流产或引产的证明,否则不得施行手术。加强孕情监测,特别是对批准照顾再生育一孩,以及妊娠14周到28周的妇女,重点加强孕期随访服务,寓管理于全程服务之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通过有奖举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办法,加大对“两非”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强化孕期随访,严把流引审批,严打“两非”行为,切实降低出生人流比。

三、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建立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实施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促进计划,控制各种感染疾病、性病艾滋病等对出生人口健康的影响;倡导群众自觉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做好咨询、随访工作,积极开展营养素的推广和孕前出生缺陷的筛查等一、二级预防工作,逐步形成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机制和规范。

四、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区,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人员。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纳入现居住地人口基数,加大投入,确保流动人口享有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逐步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强化社区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结合“平安姜堰”创建活动,落实创建要求,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五、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国情意识、人口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拓展宣传教育的服务领域,改进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依托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等活动载体,加强基层人口学校、生育文化社区、生育文化环境等阵地建设,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努力形成特色的生育文化品牌。

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

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八项纪律”,严肃查处违法行政行为,维护群众计划生育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全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创新便民维权的载体。简化再生育审批手续,探索高效、便民、优质的审批方式和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证件发放形式。严禁硬性要求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回乡参加孕检,严禁户籍地到现居住地设点进行孕检,进一步畅通便民维权的渠道,继续参与“基层站所”创建活动。认真贯彻《信访条例》,依法规范人口计生部门的信访工作和群众的上访行为,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七、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涵质量

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行动计划。逐步推进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与推广;避孕节育随访服务/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监测和防治;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宫颈癌早期筛查/艾滋病干

预;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孕前准备与孕前指导;青少年/男性生殖健康促进,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深化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提升药具工作服务与管理水平。

八、建立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 严格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进一步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按时领取奖励扶助金。全面实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积极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制度和城镇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职工退休一次性奖励制度。

九、推进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

加快统计制度改革,完善人口信息共享制度,开展统计质量检查,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好经常性统计工作。

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传递机制创新。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生殖健康信息、流动人口信息模块等相关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互联互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数据库。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继续推进人口计生系统惩防体系建设。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继续开展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行风监督。紧扣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创建要求,下移工作重心,狠抓基础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篇7: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2010年,**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口计生局关心指导帮助下,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主线,紧紧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目标要求,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规定》、《**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继续贯彻落实**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巩固和完善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继续强化基层统计台帐规范化管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六登门八服务”为重点,扎实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做好2010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截止9月份来,全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如下:全乡总人口为****人,出生**人,其中计划内出生**人,死亡**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一、坚持计划生育“黄牌警告”制度,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认识,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乡人民政府继续与各村委会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把目标责任分解到各村委会,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的领导和工作机制。继续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黄牌警告”制度和通报制度,1通过“黄牌警告”制度,使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增强了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了对计生工作的领导,促进了我乡计生工作健康发展。

二、努力抓好以“六登门八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

以婚前登门、新婚登门、婚后登门、孕期登门、产后登门、术后登门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服务、优生优育优教知识服务、孕产妇跟踪服务、避孕药具发放及不孕症治疗服务、为节育手术并发症对象排忧解难、致富信息及实用技术传播服务等内容为中心,搞好优质服务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反复宣传,使群众真正了解计生政策,能够自觉接受服务,参与服务。同时,继续做好“奖优免补”政策的宣传,以政策引导,重点对一孩家庭户进行宣传动员,把政策宣传做到入户入耳入脑。“奖优免补”工作认真按照程序,严格公示,保证了“奖优免补”工作的透明度,易于群众的监督。

三、抓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工作

认真按照《**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规定》,做好办证前的审查工作,符合办证条件的在办证前进行公示,以便群众的监督。对符合奖励条件的,认真审批经济申报表或教育三免费申报表,做到该享受的一个不漏,不该享受的一个都不照顾,上报前做好三榜公示(乡级、村级、组级),便以群众了解近期的奖优免补情况。同时也做好一次性奖金及“养老生活补助金”的兑现工作,做到该拿的一个不漏,及时把奖励资金发放到享受者手中。对于奖优免补工作,做好微机录入和一家一户的档案管理工作,以便随时查找。

四、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

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保健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解决群众在婚、孕、育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让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最终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为出发点。在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中,我乡注重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提供医学技术服务并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人民群众作为计划生育主人的地位,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对象,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

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村级婚育学校、村级计生服务室等宣传阵地开展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培训,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常下村宣传活动,采用宣传专栏、广播宣传等形式间接提供服务。通过为广大育龄人群提供高质量医学技术服务和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逐步塑造了良好的工作形象。

五、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我乡从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保障流动人口获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普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各项权利,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1今年3月,**乡计生办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对我辖区内的流出、流入人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清查、审验。

2、6月底以前,把所有的流出、流入育龄人口信息录入微机。

六、加强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增强计生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参加市上组织的计生干部培训会,乡级计生干部参加了业务知识的培训,并在每季度对计生宣传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生殖健康、关爱女孩活动、防艾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一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办实事解难点,解决好计划生育瞬息万变的实际问题,达到教育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二是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围绕良好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技能的提高对计生干部分季培训,让他们熟悉我国的现行计生政策和业务知识。做到“三个不动摇”。三是技术队伍的自身建设以自学为主,分批选送他们进修深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四是强化协会工作队伍的素质,围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的总目标,充分发挥三自作用,变政策压力为广大婚育群众的自觉性和自愿行为。

七、继续加强基层统计帐管理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做到数字全面、准确、及时,村级台帐运转正常,能够随时提供最新情况。通过例会时间,向各村委会计生宣传员提取有用信息,为乡级收集需求信息提供便利。通过乡村两级信息的正常交换,保证整个统计台帐的正常运行。

八、加强协会组织,发挥群团作用

计划生育协会会员是计划生育宣传、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员都是来自社会各界人群之中,具有直接宣传、面对面教育、易于

沟通的优点,“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搞好计划生育的最佳管理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作

用,我乡按照“组织健全、活动经常、搞好服务、形成风尚”的要求,在广大会员间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协会群团作用的发挥,为我乡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月*日,利用赶街天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和各村会员小组粘贴海报;要求各会员小组长要把“海报”精神通知到育龄群众中,做到了家喻户晓。

2、在宣传窗内、街道、村庄粘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报,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等宣传工具强化宣传效应。

3、制作了各类计生宣传资料,利用协会活动日在街上发放,同时相应分发到各村计生协,使青少年、广大育龄群众和外来流动人口都能了解计生知识。

4、组织计生服务所工作人员在街山上为外来育龄群众服,为她们检查一次身体,为她们服务一次孕环检,为她们送一份计生知识宣传品。

5、乡计生协理事根据部门特点,积极参与“5.29”宣传日各项

活动,其中妇联、团委、文化站等部门的理事积极为“5.29”活动出谋划策,全力协助。

6、各村的理事积极参与协会建设,在理事例会上为协会建设提

供很多建议,力争使我乡协会工作更上新台阶。

在今年的5.29协会活动期间,我乡各级协会活动开展率***%,会员参与活动率***%以上,举行各类培训*次,粘贴大标语*条,粘贴各类小标语***条,发放各种宣传品***余份,宣传活动中还免费为育龄群众发放了避孕套*****只。通过 “5.29”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理事、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协会组织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为我乡构建和谐**、建设小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全乡人口素质较低,依然有“养儿防老”的旧观念。

2、个别部门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思想认识上还需进一步提高。计生干部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还需加强学习和进一步提高。

**乡计生办

篇8: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日益严重的抗结核药物耐药问题已经成为结核病控制的重大威胁, 尤其在流动人口中, 耐药菌株的传播更难得到控制。耐药的产生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现象, 不利于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实施, 临床医生管理不善和患者的依从性不好等都会导致治疗的效果差而产生耐药。嘉兴市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地级市, 尚未有流动人口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监测资料, 笔者通过对嘉兴市第一医院2004—2010年7年间1 655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例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 来分析嘉兴市近年来流动人口结核病的耐药趋势。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嘉兴市第一医院2004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7年间经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 655例痰菌阳性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液, 经改良罗氏培养基接种, 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患者男性1 287例, 女性368例, 男∶女为3.5∶1, 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 (40.0±3.7) 岁, 初治1 074例, 复治581例。肺结核病选例标准: (1) 新发/初治肺结核病患者指从未用过抗结核药物或用过抗结核药物不足4周者; (2) 复治肺结核病患者包括既往用过抗结核药物4周以上复发、初治失败和返回的患者。

1.2 方法

病例收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参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1], 应用BACTEC MGIT 960自动培养系统。对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分枝杆菌菌群鉴定, 在试剂瓶中加入NAP试剂, 观察GI指数, 如继续生长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如生长受到抑制为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选择4种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 (INH) 、利福平 (RFP) 、链霉素 (SM) 和乙胺丁醇 (EMB) 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抗结核药物浓度分别为INH 0.l mg/L, RFP 1.0 mg/L, SM 1.0 mg/L, EMB 5.0 mg/L, 采用WHO/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耐药检测指南》推荐的比例法[2]。

1.3 质量控制

每批药敏试验用已知参考标准结核敏感株 (H37RV) 作为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对照, 以考核含药培养基的质量, 耐药率计算只选择治疗前首次培养阳性的分离菌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耐药率和耐多药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耐药率

1 655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28例, 阳性率为31.90%, 非结核分枝杆菌17例, 阳性率为3.30%。在可评价的528例培养阳性流动人口患者中, 男性410例, 女性118例, 初治患者437例, 复治91例。其中291例对所有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 (55.11%) , 237例不同程度地对一种或几种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 结核杆菌总耐药率为44.89%。历年耐药种类及监测结果见表1。

2.2 单耐药率顺位

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总单耐药率17.28%, 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INH 7.41%, RFP 5.68%, SM 2.98%, EMB 1.21%。历年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见表2。

2.3 耐多药率

年均耐多药率为27.84%, 初始耐多药率为24.03%, 获得性耐多药率为46.15%。获得性耐多药率高于初始耐多药率。从历年分析看, 2008年为拐点, 后3年与前4年各年相比略有下降趋势。历年耐多药率变化见表3。

3 讨论

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耐药监测, 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和耐药状况一方面可以获得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本市科学制订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规划提供依据。笔者通过对本院7年间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性监测,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本市流动人口疫情发展趋势和耐药状况。

本次耐药监测的整体结果显示, 总耐药率为44.89%, 略低于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查我国目前耐药率为46.00%的结果[3]。单耐药率为17.28%, 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依次是:INH>RFP>SM>EMB, 分别为INH 7.41%、RFP 5.68%和SM 2.98%, EMB 1.21%。尽管各年每种抗结核药物的单耐药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但耐药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耐药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在Khanetal的一项研究中, 对INH和RFP的耐药率分别为11.00%和15.00%[4], 而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耐药率甚至更高, 耐INH为25.00%, 耐RFP为15.00%, 耐EMB为12.00%, 耐SM 19.00%[5]。所有这些数字表明我市总耐药率、单耐药率没有高出预期水平, 主要是我市已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DOTS覆盖100.00%的目标, 且运行质量良好。耐多药率为27.84%, 初始耐多药率为24.03%, 获得性耐多药率为46.15%。获得性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 反映出我市获得性耐多药结核病控制依然存在难题。在结核病控制中, 除对新发病例积极治疗外, 更应加强对复治获得性耐药患者的监测与控制。探寻耐多药结核病个性化治疗方案与控制规划是今后我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从历年耐多药分析看, 2008年为拐点, 后3年与前4年各年相比有下降趋势, 这得益于2007年10月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嘉兴市的实施, 通过给予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免费治疗、交通费和营养费补助, 落实专人管理督导服药, 加强了医防合作, 省际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助及耐多药结核病的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宣传教育, 使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2008—2010年耐多药下降趋势明显, 说明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在我市实施中对减少耐多药结核病例成效也非常显著, 为我市下一步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经验和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J].中国防痨杂志, 2006, 18 (2) :28-31.

[2]Wor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R].Geneva:WHO, 2001.

[3]郝阳.我国结核病防治概况与今后工作设想[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2004, 27 (7) :433-434.

[4]Khan J.Drug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karachi[J].Trop Doct, 1993 (23) :13-14.

篇9:2010年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2010年中央“特岗计划”设岗总规模6.6万人。近期,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特岗计划”实施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日前,招聘工作全面启动,教育部开通“特岗计划”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http://tg.ncss.org.cn),相关省区利用“特岗计划”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网上报名招聘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实施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并特别强调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紧启动特岗教师招聘,7月底前完成招聘工作,确保新录用特岗教师秋季开学时上岗。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要严格标准,统一组织招聘考试,精心做好招聘工作,确保教师招聘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工作。2007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将满,相关省要切实采取措施,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任工作,要提前研究制订工作方案,确保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特岗教师的岗位落实、工资关系接转等工作的平稳过渡,并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

三是要进一步关心特岗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特岗教师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录用后就是正式教师,与当地同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各地要保证按时足额发放特岗教师工资。同时,要主动关心特岗教师,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保特岗教师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记者:张敏)

中职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转发通知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教育科学发展

“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推进教育事业和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性保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之后,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日前转发了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强调,各地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务求实效。要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认真总结开展学习调研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教育部门党员干部和学校教职员工党员理论学习教育制度;认真总结查找解决突出问题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学校党员组织生活制度;认真总结增强考核评价科学性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学校负责人考核评价办法;认真总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学校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总结深入基层、服务教职员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改进教育系统干部作风的制度措施;认真总结理论普及和典型宣传的做法经验,进一步营造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措施,把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

(记者:杨帆)

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袁贵仁出席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并致词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5月20日出席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并致词。袁贵仁强调,要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保障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袁贵仁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各个领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袁贵仁强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政府将以加强终身学习法制建设为保障,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国民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学习,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办好开放大学,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逐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创造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鼓励支持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论坛并致词。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

(记者:高靓)

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国将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广大青少年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让爱国主义成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才、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就,都可以在爱国主义中找到它的精神因素。

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主义是最强大的革命力量之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将中华民族带入了动荡的中国近代史。然而,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驱动下,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将一部苦难史书写成了求国家富强、争民族独立的奋斗史。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频仍,人民生灵涂炭,爱国主义激发、团结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英烈、一场场令人热血沸腾的运动,都是凭借着同样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国家建设的和平年代,爱國主义同样是最有力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国家建设大潮,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一个民族在最关键的时刻,更显出其精神的力量。一次次灾难,也一次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和凝聚。爱国主义精神不只是一种常态的“隐形存在”,更是一股能在困难面前“大显身手”的强大力量。从去年的抗震救灾,到成功举办奥运会,再到当前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爱国主义以其最广泛的召唤力,将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抓起。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结合青少年特点,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努力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扎根、开花、结果,成为他们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

(记者:刘锐)

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6月1日至3日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科技支撑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刘延东先后来到毕节、贵阳等地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考察调研。她亲切看望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并向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她说,贵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教科文体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刘延东充分肯定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多年来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显著成就,指出这充分验证了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进作用。

刘延东指出,办好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事关社会公平,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以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普九”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广东西联合办学,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引导高校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调整学科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养培训,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贫困地区任教。加大对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口支援,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刘延东在考察科技工作时强调,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把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她希望贵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力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记者:江明)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学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3月28日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学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就宣传、落实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了讨论。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小娅指出,《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实和完善《规划纲要》,破解难点问题,创新发展思路,积累成功经验,落实文本精神。

陈小娅强调,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在城镇化加快、统筹城乡资源的动态背景下,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流动问题,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办学水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扩大城市优质资源,解决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持续增长带来的问题。

陈小娅要求,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着力深化课程改革,依法依规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坚持普惠性和公益性,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推动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发展,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解决大班额、同质化倾向问题,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和发展内涵。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最后,陈小娅要求,学会要根据《规划纲要》精神,围绕各地各校的重点问题提供更多的专业化研究成果,建立深入基层的沟通网络,为政府决策部门完善政策、处理问题提出谨慎、周密的意见。通过试验为各地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为教育战线的情感、工作、成果交流提供平台,不断增強凝聚力和影响力。(记者:赵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直把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当作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坚定,技术求精,体格健康;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注重实效;教学相长,理论联系实际;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

一是坚持“三个工作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根本任务。学校构建了科学、开放、全员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引导明确、约束规范的学生管理体系,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建设优良学风和校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营造校园文化品牌的良好的育人氛围。注重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蔚然成风。其中,针对高质量人才培养而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块化体系”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是突出“四个不断线”。为培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实践教学不断线”的理念,进而扩展为“外语——计算机——工程实践——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四个不断线”的教育教学体系,一以贯之十余年,使学校教学特色日益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更显实效。

三是构建"五个系统"。学校严格教学管理,构建起目标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调控系统等五个系统,使教学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学校根据“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需要,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即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确立了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实施“名师、名课、名实验、名专业、名教材”计划;建立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基地的创新人才教学环节链;培养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在社会上树立西电的人才质量品牌。(记者:王娟)

四川省出台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

近日,2010年四川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出台,定向分配到服务区内各初中的招生计划(以下简称“定向分配计划”)比例提高到了50%。

按照教育部“全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将优质高中名额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的精神,今年四川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公费生计划,要以不低于5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每所初中学校。计划分配要以各初中学校当年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适度考虑初中学校办学水平。面向全市(州)招生的市属省级以上示范高中,可以先将指标分配到县,再由县(市、区)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近年我省不断扩大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分配计划比例,2007年是10%,2008年达到20%,2009年达到35%。

省教育厅要求,不得采用保送或推荐方式,也不得以保送生、直升生等计划代替定向分配计划。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分配计划,应纳入本地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统一部署。各地和学校在录取定向分配计划新生时,要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学生志愿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既充分体现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和倾斜,保证其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所分计划,同时又要形成一定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或等级基础上降低标准,合理确定定向分配计划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等级)线。按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等级)线以校为单位择优录取后,仍未能完成的定向分配计划,其剩余名额待各校录取结束后,由市(州)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剂。

省教育厅强调,享受定向分配计划的学生,必须是在本校初中一年级入学并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因父母工作调动而正常转学的学生也必须是读满2个学年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杜绝中考移民,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记者:李乐)

中山大学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校园招聘活动为2010届毕业生充分就业搭建平台

中山大学2010年共有毕业生12539人(本科生7675人、研究生4864人),为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的精神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动员部署、主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提出了将开拓就业市场作为学校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

2009年11至12月,学校为2010届毕业生举办大型综合类招聘会7场,其中行业性招聘会3场,区域性招聘会4场,企业宣讲招聘会200余场,发布招聘信息8000余条,提供職位数35689个(职位数与毕业生比例约:3:1)。

在以上招聘活动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挥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的政策优势,学校鼓励毕业生到珠三角非中心城市建功立业。黄达人校长亲自与惠州市委市政府联系,邀请该市的企事业单位组团来校招聘毕业生,2009年12月24日,该市领导带领近100家用人单位进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同时郑德涛书记要求学生工作系统要“多宣传、多引导、多发动”,鼓励毕业生到已与学校签订“校市合作”协议的城市工作。二是学校继续发挥校友的力量,将企业家校友请进学校,于12月23日专门举办“企业家校友专场招聘会”,有近250家企业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不仅满足了校友企业人才需求,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又推动了校友事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和毕业生的欢迎。三是学校继续发挥品牌活动(如始于2005年的“全球500强中国领军企业与精英学子见面会”)的优势,为高端企业和优秀毕业生搭建对接平台,每年学校有一批毕业生进入这些优质企业。四是学校针对多校区办学的特点,在四个校区分别举办招聘活动,让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和关怀(如珠海校区、大学城校区等)。五是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与全国其他省市人事部门合作,引导毕业生走出广东,服务全国,采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省外特别生源地省份参加毕业生招聘会活动,近两年来初步改变了我校绝大多数毕业生集中在广东就业的局面。

(记者:姚小新)

北大培养本科跨学科人才多学科组合拓展学生专业成长空间

这个学期,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张博然正忙碌着为申请出国深造作准备。作为国内跨学科本科专业的第一人,张博然的成长备受关注。北大以专业变革促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正在步步推进。

“本科教育中学科之间不同方法的碰撞、交融和借鉴让我受益匪浅。”张博然说。“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汇合的交叉科学,涉及生物、地学、环境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以往,由于本科专业设置的限制,国内无法培养“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借鉴国外顶尖大学在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北大元培学院2008年成立了“古生物学”,在跨学科本科专业方面开始了国内高校的首次尝试。

“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比起普通专业,跨学科专业教育的成本更高。”张博然的导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副教授刘建波认为,跨学科专业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做精英教育的态度,精耕细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拓展专业成长的空间。

当年,张博然是“古生物学”专业招收的唯一一名学生。两年过去了,在“一个人的专业”里学习的张博然已不再孤单,他的学弟学妹中陆续有人进入“古生物学”专业的学习中。不仅如此,国内第二个跨学科本科专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也已招收了两届共计23名学生。

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教授告诉记者,这个跨学科专业涉及到整个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3个领域:哲学关系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方面之一,具备这3个领域知识的人才,在未来发展中与只具备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相比,毕业生更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因而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在相关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在元培学院,跨学科专业的建设正在进一步展开,“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等专业的建设工作正在筹备中……

“学科之间知识组合的模式是无限的,这就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舞台。”卢晓东说,“知识结构的创新具有基础性。跨学科人才独特的知识结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

(记者:毛帽)

贵州大学为青年“双高”人才“充电”

以培训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近日,贵州大学举办第一期青年“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学习培训班,近60名来自学校各单位、学院的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集中“充电”。

校以才立,业以才兴。长期以来,贵州大学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基点,着眼于创新机制、营造氛围,大力加强人才的发掘与培养。省委常委、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强调:学校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才基础之上,“211大学”的核心是人才,关键是人才,基础也是人才。提出了建设“人才贵大”的新思路。伴随着“人才强校”战略的不断推进,一支规模适宜、结构优化、开拓进取、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茁壮成长。

青年“双高”人才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是适应学校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举办贵州大学青年“双高”人才学习培训班,旨在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术特长、专业优势,为学校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培训对象为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的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

为期4天的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安排合理、内容充实、极具针对性。围绕增强参训人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引导他们认真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国家发展、学校发展进程中自己的历史责任,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实践,校长陈叔平、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赵明仁、常务副校长封孝伦分别为学员们开展了主题为“贵大的现在与未来”、“科学发展观与青年成长”、“学科发展与学术团队”的专题讲座。在培训方式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除讲座外,还安排学员对花溪区企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点进行考察,引导他们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思考贵大的现在和未来。并组织学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为贵州大学的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学习培训受到学校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欢迎,有效激发了参训人员“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大家纷纷表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汇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一定能换来贵州大学美好的明天!(记者:雅菲)

四川省内江市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五项机制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内江市教育系统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了师德师风建设“五项机制”,为推进规范办学行为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一是学习教育机制。各校建立了每周定期学习制度,不断更新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教育从教行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人文关怀机制。各校建立了业务上帮助教师,创设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治上关怀教师,大力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等制度。

三是强化责任机制。各校均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严格实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监督评价机制。绝大多数学校均成立有家长委员会,聘请有校外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了意见箱、开通了师德师风热线电往左,提供了问题投拆平台。部分学校实行了以学校为单位,采取家长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个人和学校进行评价考核。

上一篇:别,几许失落,几许释然散文下一篇:hdu1573 X问题(中国剩余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