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环节也需精心设计教育心得

2024-05-04

小环节也需精心设计教育心得(通用5篇)

篇1:小环节也需精心设计教育心得

健康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首先因为健康活动一般以游戏为主要环节,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其次健康活动的形式比较灵活,在活动中幼儿的自由度比较高。在健康活动快乐的氛围中,我们考虑得最多的是发展幼儿的动作。跑、跳、钻、爬等动作在不同的健康活动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练习与发展。

有点运动常识的人都知道:运动前需要活动身体各部位,只有在舒展身体的状况下,才能更好地参与运动。由此,在健康活动前的准备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简单的模仿操或韵律操,可以让幼儿身体各关节得到放松,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动作显得更加灵活、有韧性。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常常会步入一个误区:

1、匆匆略过,动作没能使身体得到舒展。

2、强度过大,使肢体感觉到疲惫。

这样的一个开始部分,都不利于健康活动的深入开展。所以,我觉得:小环节也需精心设计。我们要掌握好准备活动的时间与强度,帮助幼儿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健康活动中。

篇2:小环节也需精心设计教育心得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特有的,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们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思维来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导致这种交流畅通的主要媒质是师生思维同步前进。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新课前的诱导,引发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维的火花,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时起步。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曾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1、进行以激发思维为出发点的智力测验。

我要引入新课前根据学生的临场状况以激发思维为出发点出示2-3道智力题,让学生抢答。智力题以重要的年代、人物、地名和重大事件的名称为主。例如学生很快答出:①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

我把组织知识竞赛这一富有竞争意识的活动引入课堂,以期在复习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一般情况下,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编制一些选择题、是非题或填空题用幻灯机打出,或事先准备在小黑板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上述快节奏的思维训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使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从复习旧课积极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引导联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针对学生已经开启的思维和心理上产生的求知欲,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上的火花引向高潮。与此相适应的教学环节就是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安排充实的教学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志。只有接受教学重点、难点的正面挑战才能得到锻炼。因此,在学生的思维萌动后,即把教学重点、难点推到“前台”,与学生思维热点接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考验。例如:在讲解“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预先安排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直接把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西安事变?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红军和东北军中很多将士为什么主张杀蒋?你认为蒋该不该杀?为什么?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学生的思维瞄准了这一系列问题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充分肯定学生见解中的合理成份后,我再进一步的启发诱导。这样既解决了“西安事变”这一重点、难点,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思维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事物转到另一类内容相隔较远的事物。在课堂教学中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思维能否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时调节;第二,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为此,我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到以下三点:首先,以变应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自学-讨论-讲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思维活动,利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润滑学生思维的转换过程。其次,灵活过渡。精辟、恰当的过渡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抓住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深入知识,优化认知结构;还可以在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掀起一个个小高潮,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的环节发展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再次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说明了灵活、敏捷的思维会产生打破框框、别出心裁以及超乎寻常的思维效应,从而获得奇异而又颇具实际意义的思维新成果。

3、培养思维的广度

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具体出现形式能体现出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教师就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组合,进行前后对比,左右交叉,保持学生思维热线,扩大教学效果。从而求得思维的光芒四散,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效应。

4、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不断深化,例如:在讲述“元朝的统治”这一内容时,我这样提问学生:元朝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什么时候、谁建立的?又是在什么时候统一的全国?元朝的统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什么进步意义?元朝统一中国是进步的,而文天祥抗元也应给予肯定,这又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的继续发展?这样,既使学生思维一步步的深入而完成了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又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及时反馈,调整思维的节奏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如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思维不能游离于学生的思维之外。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不断调节教学内容,调整思维的节奏,使师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同步共振。

四、留下悬念,激发反思的余波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小结应是既突出重点,又揭示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凭借客观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小结起到探微见源、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

篇3:小环节也需精心设计教育心得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课堂, 省时, 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住。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多种,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如歌曲导入法, “天路、黄河颂、长江之歌”等, 广告导入法, “要让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自身的眼泪”。情境导入, 能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省时, 高效。

二、设计教学活动, 解惑疑点、难点, 层层推进

在地理教学中, 有些概念、原因、规律学生比较难理解, 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 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疑问, 合理安排学生活动, 吸引学生积极动脑、合作探究、主动学习, 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把新知识设置成一系列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设置悬念,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将学习内容分成两大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设计“知黄河、颂黄河”两个环节, 为突出重点, 在“知黄河”环节, 采用问题引领下学生自主读图、描图、绘图、填图等探究活动, 使学生实现对“黄河概况”的整体认知。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读图及在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颂黄河”环节, 安排学生资料展示活动, 展示内容是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有关“黄河贡献, 歌颂黄河”的资料, 资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理念。

第二板块:设计“忧黄河、治黄河”两个环节, 为了突破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成灾”“黄河泥沙源”视频及“地上河的形成”的动画, 动态直观的再现黄河各种环境问题。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 采用图表归纳展示法, 课前设计了黄河各河段环境危机及治理方案的空白表格印发给学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归纳填表。讨论后各组代表班前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产生质疑和分歧, 再进一步辩论后, 达成共识教师做总结性的板书。这一活动的设计,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 图表的设计, 增强了知识的系统化, 有利于学生比较记忆。通过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表扬,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活动情境创设, 比教师单纯的说教, 简单、易懂, 提高了效率。

三、结合教学实际, 分析热点、焦点

学习地理, 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掌握, 还应注重对能力的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 富有新鲜感,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 注意结合教学内容, 适时、适量、科学地联系热点、焦点, 多搜集材料, 运用情境, 分析热点、焦点。如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 课件展示丰润区人民的母亲河----还乡河的景观图片。提问:你了解我们母亲河的状况吗?她是否面临环境危机?请同学们为家乡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起来, 进行调查取证, 并设计保护与治理方案。目的是鼓励学生养成关注新闻、时事以及身边的地理的良好习惯。

四、创设教学情境, 加强学科联系, 迁移激趣

有的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 但却有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作为地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使学生身处其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爱学”。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 领悟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气温与气候”时, 课下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诗句, 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并让其他同学判断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在学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时, 不但利用了大量的古诗词, 而且利用了海拔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0.6℃, 来计算不同海拔的气温;在学习西北的干旱时, 让本班爱好美术的同学完成了一幅“大漠孤烟直”的风景画;在学习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 把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做出形象的比喻等。教学中, 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优点,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验生产、生活的同时, 完成思想渗透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 又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课程标准》的一大要求, 社会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 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每年的冬春季节, 我们这里常有冷锋过境, 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一地理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 思考变化规律, 分析变化成因。然后再联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季风气候显著, 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地理知识, 又获取了理论知识, 培养了地理问题探究意识和能力, 又如沙尘暴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等等, 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中可通过设计相关情境, 或文字资料, 或图片图表, 引导学生分析认证。,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渗透“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理念。

篇4:小环节也需精心设计教育心得

作者:董荣森谢建金

中学数学:高中版 05期

简单随机抽样是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起始课.本节课设计了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数学构建、数学应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这些环节中通过活动体验、理解“抽样”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抽样,逐步归纳总结出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利用关键词和流程图对抽样方法的步骤加以提炼.

一、设计理念与目标指向

“简单随机抽样”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3第二章“统计”2.1抽样方法(第1课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概念教学一般可遵循“从实际中来―抽象数学模型―到实际中去”.在“简单随机抽样”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通过细化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回到实际问题中解释与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在刻画教学目标的动词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等词,而且还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动词.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笔者在设计中通过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这些知识(抽样方法)的由来,对每次学生活动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理解这些抽样方法在实践中的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用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统称为“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内容解读与教学定位

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作出科学的决策,而统计学正是与数据打交道的科学,用一句话来概括统计学:就是用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由数据得出结论”的概念、法则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统计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数据意识以及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习惯,增强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由于样本数据具有随机性,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总体的有关特征,但与总体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样本信息可以比较好地反映总体的信息,从而为人们合理地决策提供依据.由此让学生认识统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三、教学环节设计及其意图

(一)温故知新

【说说看】下列调查宜采用普查方式还是抽样调查方式?

(1)一锅水饺的味道;(抽查)

(2)旅客上飞机前的安全检查;(普查)

(3)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抽查)

(4)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抽查)

(5)在“H7N9禽流感”期间,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每天的病情.(普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初中乃至小学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回顾抽查与普查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有些调查需要普查,有些调查通过抽查就可以,并由此导入新课.

(二)问题情境

【情境1】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监督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

【情境2】学校的投影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3000小时,“3000小时”这样一个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呢?

(三)学生活动

对于情境1,由于饼干的数量较大,不可能一一检测,只要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即可.

对于情境2,因为考察灯泡的使用寿命带有破坏性,所以只能从一批灯泡中抽取一部分(例如抽取10个)进行测试,然后用得到的这一部分灯泡的使用寿命的数据去估计这一批灯泡的寿命.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1、2的设置,加深学生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当总体容量很大时,收集全部数据比较困难或检测过程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四)构建数学

【情境3】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和罗斯福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此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表:

【问题1】如何科学地进行抽样呢?

【归纳总结1】要使得样本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抽样时必须坚持科学的抽样标准:“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同”.

设计意图:有时抽出的样本能够正确反映总体情况,但有时不能全面、客观、公正,甚至是错误地反映总体情况,通过情境3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抽样,让学生去说“调查中只抽富人没有抽穷人”,教师进行提炼归纳出“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同”.顺其自然地过渡到简单随机抽样概念的得出.

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从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

说明:让学生通过概念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强调四点:容量有限;逐个抽取;不放回抽样;机会相同.

2.常见的简单随机抽样

(1)抽签法

【问题2】为了解某校高一(1)班5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从中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你打算如何实施?

点拨:全查没有配戴眼镜的学生行吗?全查女同学行吗?全查男同学行吗?……

【归纳总结2】一般地,用抽签法从个体总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k的样本的步骤:

①将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编号)

②将这N个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制签)

③将号签放在同一箱中,并搅拌均匀;(搅匀)

④从箱中每次抽取1个号签,连续抽取k次;(抽签)

⑤将总体中与抽到的号签编号一致的k个个体取出.(取样)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2的设计,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打算,教师启发从而归纳出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k的样本的一般步骤,并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提炼:编号、制签、搅匀、抽签、取样,并将其用流程图(如图1)加以表征.由此将思维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将教学创造的空间让给了教师.

【随堂检测】

下列抽取样本的方式属于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

①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100个个体作样本;(不是)

②箱子里共有80个零件,从中选出5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不是)

③从8台电脑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2台进行质量检验(假设8台电脑已编好号,对编号随机抽取).(是)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判断,让学生加深对简单随机抽样定义的认识,起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

(2)随机数表法

【问题3】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若用抽签法,你感觉怎么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当总体容量比较大时,编号、制签都比较麻烦,那么有没有简化制签的方法呢?由此自然顺利地过渡到随机数表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教材第44~45页,思考下列问题:

①随机数表的定义?

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主要有哪些?

③运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一般步骤?

◆随机数表:制作一个表(由数字0、1、2、…、9组成),表中各个位置上的数都是随机产生的(随机数),即每个数字在表中各个位置上出现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随机数产生:①抽签法;②抛掷骰子法;③计算机生成法.

◆随机数表法: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和自主学习随机数表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

对于问题3,若用随机数表法抽取,如何来具体实施呢?

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799.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为了便于说明,下面选取了教材第124页附录1:随机数表的第6行至第10行)

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

【归纳总结3】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步骤:

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编号)

②在随机数表内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定位)

③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读下去,若得到的号码在编号中,则取出,若得到的号码不在编号中或前面已经取出,则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为止;(取数)

④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取样)

设计意图:加深对随机数表的理解,启发学生如何正确的编号、如何用随机数表进行取数,把握编号的科学性和取数的随机性;引导学生对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步骤进行归纳与提炼:编号、定位、取数、取样,并将其用流程图(如图2)加以表征.

(五)数学运用

某学校高一年级共100名学生,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身高状况,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试分别给出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操作步骤.

解法1:(抽签法)将100名学生编号为1、2、…、100,并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数,将这些号签放在一起,进行均匀搅拌,接着连续抽取10个号签,然后抽取这10个号签对应的学生.

解法2:(随机数表法)将100名学生编号为00、01、…、99,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从第21行第1个数开始,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这10名学生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

设计意图:通过本例题的设计,一是加深学生对用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抽取的步骤的理解;二是总结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抽签法有简单易行的优点,适用于总体个数不多的情形;随机数表法和抽签法相比,利用随机数表简化了制签的过程;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都是简单随机抽样,都是等可能抽样,从而保证了抽样的公平性.

(六)课堂小结

◆学了什么?

一个定义:简单随机抽样.

二种方法:(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三大特性:(1)代表性;(2)等可能性;(3)随机性.

◆为什么学?

(1)总体容量大,收集全部数据很困难;

(2)检验时带有“破坏性”;

(3)科学预测与决策、文明社会发展……

◆怎么学?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

◆学的怎么样?

(由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很多类型,如流程图型、知识点梳理型、概括式等.笔者通过渐进式小结,即学了什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什么学(解决学习的目的),怎么学(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学的怎么样(评价问题,最好的评价是学生自评).

四、思考与感悟

数学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保证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能力

本节课开始笔者设计了几道有关普查与抽查的小题,通过创设三个不同思维层次的情境逐渐深入,让学生意识到当总体容量较大或检验过程带有破坏性时,只要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检验的样本;当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同时,这样的简单随机抽样才是科学、合理的抽样;当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由学生进行总结提炼时,才能够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如此的巨大;当学生能够向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才获得真正的能力.如:用随机数表法第一步是编号:00、01、02、…,有学生问为什么要这样编号,而不是1、2、3、…?其实这样编号的目的就是公平、合理的体现,同时也是数学中数字美的展现.

2.细化概念教学过程,揭示数学概念本质

笔者在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做到预设与生成、细腻与重点突出,每一部分内容学习过后,对思想方法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提炼.知识点之间过渡与衔接中,笔者也花了很大的工夫,如从抽签法如何过渡到随机数表法,笔者创设问题3情境,当总体的容量很大时,让学生感受到编号、制签都比较麻烦,提出有没有简化制签的方法,顺其自然引出随机数表法.

总之,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的细胞,是构成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石,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化概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亲身、主动地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概念.

篇5:小环节也需精心设计教育心得

儿童富有好奇心, 听觉灵敏, 善于模仿, 心理障碍较少, 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然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儿童的注意力又较易分散, 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情境, 也许教学目标只有一两个句型, 三四个单词, 但是教师自身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设计适当拓展。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 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练习内容要有螺旋式上升的递进层次

习题与习题之间不能千篇一律, 要有递进, 这种递进体现在习题难度上、操作难度和形式变化上。课前课中的练习应该是为课尾的练习打基础作准备, 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层层递进, 螺旋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

一般说来, 开始的练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巩固旧知又引导新知的学习, 而课中的练习应该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比如我在book2 u6《farmer and fisherman》中的教学中注意紧扣教学重点, 对三个职业新单词:farmer teacher fisherman的教授中注意呈现问题方式和操练方式的不同, farmer从旧的职业入手, 配合询问what has a farmer got?培养发散思维, 锻炼口语表达。teacher从我自身入手, 用chant:teacher, teacher I see you, teacher, teacher, I love you训练语感, 用实物询问学生what has a teacher got?fisherman从单词fish入手, 操练方式也有所不同, 配合儿歌:A:fish, fish, come with me, B:fisherman, fisherman, come with you.生动活泼的游戏既激发学生兴趣, 又有效地锻炼了口语表达及人称代词的转换。

三、采取生动活泼地操作形式

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比较少, 但活动及能力要求不低, 活动要吸引小朋友的眼球, 要让他们感兴趣, 教育者本身又要有能力不使活动失控 (小朋友在活动中很容易乱) , 有很多的儿歌, 韵律诗, 小情景故事, 与其说在学, 不如说在玩比较贴切。要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可采用listen and act, look and say, ask and answer, sing a song, tell a story, do tic-tac-toe, play a game等多种方式,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玩中有学, 学中有玩, 爱玩是孩子的本性。注意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习得单词, 对话, 而不是死记硬背单词。

四、互动形式多样灵活

互动, 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 师生密切配合, 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 并善于打破常规, 产生奇思异想, 使其能力不断发展, 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

互动交流的方式要多样: (1) 单个交流:主要是请单个学生站起回答问题, 是单个学生对教师的交流, 教师通过讲解点拨让学生理解所学英语的精妙之处。当然这种讲解以点拨引导为主, 可用于look and say环节, 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孩子容易分心, 出现的时机要恰当。 (2) 一对多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前来面对全体学生锻炼胆量, 或者在座位上一生提问, 众生回答, 或众生提问一生回答等等多种交流互动方式, 以此培养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多用于sing a song, speak a rhyme等环节。 (3) 两两交流:通过同桌互相近距离经常性的交流, 养成他们勤于表达善于思维乐于交流的好习惯。多用于ask and answer环节 (4) 组组比赛:分组可以按位置也可以按性别, 通过组组比赛, 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用于listen and act or sing songs, rhyme, 等环节。

五、教具使用直观形象, 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 所以视觉在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卡片、头饰、图片等, 在教每一个新单词学生都能亲眼看见, 这样也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如:我在教人物职业单词时, 和学生一起动手做人物的头饰, 并让他们通过说:I like..., I want to be a...来模仿人物的形态和动作, 比一比谁是模仿秀中的冠军。孩子们都很兴奋, 模仿得非常好, 课堂的气氛也相当活跃。最后带着大家一起唱一首:〈I want to be〉的歌边唱边表演做动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动静结合, 把握好英语课堂的节奏感

1在教学过程处理上, 注意快慢适当、详略得当。

设计教学节奏时,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 分配时间大体适当。如在学习中, tic-tac-toe既要学生回答what colour is it?It is yellow.又要学生说出It is a lemon.这是一个难点, 学生容易混淆。我就先拿出实物复习引入各种颜色, 先完成what colour is it?It is yellow.的教学。等到学生都熟悉了颜色的回答后, 再让学生添加It is a lemon的回答,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 又分散突破了难点, 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很累。

2在教学态势的处理上符合学生的思维节奏, 做到起伏有致

在课的开头, 设计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可以先进行一些小问题的热身, 如在教中, 开始可用what is he?what is she?How is he?How is she?等问句热身, 而强度大的思维训练, 放在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的时间进行:比如一些新单词的讲授:如postman, policeman的学习比较, 系列新句型的操练:he/she is a..., Is he/she a...?还可以学习新的chant, rhyme and songs等。

3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 注重动静相生。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 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 保持注意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 要巧妙安排教学方式, 使之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总之, 一年级是一个尤其需要生动教学的教学年级, 如果一个初次教一年级英语的教师能够注意到并做到以上几点的话, 他的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2018年女职工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下一篇:回来,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