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学习法心得体会

2023-03-12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环节学习法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五环节学习法心得体会

五环节学习法2

附件三

五环节学习法

河南省正阳县教体局副局长 衣学军

俗话说:“做事得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学习也是如此。关于学习方法,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经常刊登一些方法介绍,教育理论家也著书立说,谈论学习方法。一些有名望的学校,如清华附中,中国科技大学,不但都有本校的学习方法,而且都还建立了学习方法库。现在新兴了一门学科,叫《学习学》,其中对学习方法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国外学者认为,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所以,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肯于学习,而且要让学生善于学习。

由于学科内容不同,所以各个学科都有自己学习方法上的特有方面。但是,各个学科在学习方法上又有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学习方法,就是“五环节学习法”。“五环节学习法”的“五个环节”是:深入自学——虚心交流——专心听课——精心梳理——科学作业(作业前的回忆与复习——作业——作业后的总结与品味)。

- 1

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取长补短。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和克服害羞心理等。

那么怎样交流呢?一是要虚心;二是要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该动笔时要动笔;四是课堂上如果教师组织交流学习,应按教师要求办;五是课堂外如果教师不组织交流学习,至少4个学生(其中一名是成绩好一点的)应自愿组成学习互助组,在上课前进行交流学习;六是应规定交流的时间,这个时间是适宜的,以利于增强学生对时间的珍惜感、紧迫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第三环节就是专心听课。要求学生听课时注意:凝神——动笔——思索——质疑。凝神是捕捉知识信息的原动力,凝神能深思,凝神出智慧。当教师讲述交流学习仍然不会的问题或精心设计板书时,学生应适当记一记。记录速度应当快,不必讲究字写得好坏,课下可以再整理。比如,语文课文中关键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也应该划一划,简要做出眉批。思索是很重要的,自学和交流中可能会发现不少疑难,当教师讲到疑难时,学生就得边听、边思索,听教师怎样解决疑难。质疑是听讲的重要环节,在通过听讲解决自学或交流中的疑难时,又会发现新的疑难。老师应当每堂课都要留一些时间供学生质疑,学生可利用这些时间提出问题。当堂提问既可以趁热打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又可以昭示其他同学。

- 3

品味、思考完之后,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应在该题的一旁写上“该题太妙了”、“该题太好了”这样的话,不要压抑自己的学习情感。因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做到举一反三。

以上五个环节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经正阳县中小学生近多年的广泛应用,该方法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学习方法。但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两个环节:听课,作业。这样做,学习质量当然上不去了。有些学生会说,采用这“五环节”,未免有点太耽误时间,太麻烦了。但仔细想一想,该方法将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将消极学习变成积极学习。一旦运用熟练,从时间整体上讲,只能节省时间。若怕麻烦怕苦,那什么也学不到。学生们持久地用下去,就需要意志和耐心。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这样的话:“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耐心虽苦,成果却甜。”这就是意志在学习过程中,在取得成就过程中起到的支配作用。使用这个方法一旦尝到甜头,同学们会很乐意地用下去的。

二〇〇一年第二稿 二〇一一年第三稿

- 5 -

第二篇:教学五环节学习体会

学习《闵行区教育局加强中小学教学“五环节”的实施意见》—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备课。

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二、上课。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那如何促使学生重建学语文的兴趣呢?教师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巧于点拨。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能愉快地完成。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新课程改革标准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赋予语文作业设计以新的内涵。语文作业的布置要能够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将学和用结合起来。具体地讲,语文作业要体现针对性,实践性,差异性,多样性,互动性,开放性。

四、辅导学生。

辅导学生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及时,不要拖延:课堂上,在学生做练习或者其它活动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发现那位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或者点拨,使其努力克服困难。

(二)要鼓励,不要挖苦: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多鼓励,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决不能批评、讽刺或者挖苦,要培养学生慢慢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帮助,不要放弃:主要是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的思想和学习基础,首先帮助他树立自信,降低要求标准,一旦发现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要有耐心的长期进行辅导,

五、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更要重视考察学生语文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时要学生说一说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时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同时,对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能否结合语文学习观察事物;能否用口头、图文、书面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语文学习过程并具有回顾与分析语文表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否具有自主的选择性和思想的独到性;能否具有语文学习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钱民 2008-3-17

第三篇:昌乐二中八环节学习法

昌乐二中八环节学习法: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八环节学习法,计划、预习、上课、主动学习、训练、总结落实、拓展、反思。针对这八个环节,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学生学习活动规范化流程:计划导航、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学案导读、规范训练、满分答卷、课外阅读、学习档案等。简单的八个学习步骤,其实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如何具体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可操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计划导航

走进昌乐二中的教室,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有一个计划本——成长日记,这是专门用来制订日计划用的。从进昌乐二中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人手一本,统一配备,在计划本的扉页上,学生确定自己三年为之奋斗的理想大学,在总目标确立前,班主任老师先介绍某些大学的情况,唤起学生心中的激情与向往。

每日早操后,学生一入教室坐定,先拿出5分钟的时间制订“日计划”。初一的孩子虽然只有13岁,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制订计划的习惯。凡是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都作了非常详细的安排,复习或是预习,阅读或是做题。学生不但要制订计划,还要学会按照计划学习,只要是制订了,就一定要完成。完成一项计划,就在计划本上用对号标出。

学生在每日计划的基础上,要制订每周的计划和学期计划。在制订计划导航过程中,班主任是具体指导者,要帮助和督促学生们,力求制订的计划具有持久性——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下去,直到形成习惯;具有有效性——计划的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可操作性——计划忌大忌空,要切实可行,适合学生个性。班主任要不断对学生计划制订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课前预习

昌乐二中规定,学习新课之前,学生要专门拿出时间充分预习,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去预习。

学生在预习中只找出问题还不够,还要养成探究领悟的习惯。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动手解决,可以通过自我研究、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种种方式来解除困惑。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得主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专心上课

可以说,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所以,在如何上课上,八环节学习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上课的准备要从课间休息时就开始,从心理上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做到精神饱满。

课堂上要以听为主,以思为主,但为了“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的问题,必须记好课堂笔记作为辅助。

充分利用老师留下的3~5分钟时间,做好小结并把课堂疑点记在“备忘录”上。

学案导读

昌乐二中还成功地运用“学案导读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吃透大纲(新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前提下,研究学生的思维训练方法,研究学习内容的本身特点,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由易到难不同的问题和训练题目,精心设计出预习学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预习,找出难点和疑点。通过做预习学案,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明确学生的难点、重点和易混点,然后通过恰当点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方式答疑。在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学会了解题方法、技巧和规律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规范训练

作业是思考的锻炼,所以,二中要求学生要在作业过程中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考虑几种新的解题方法,并将其独立运用到作业中去的习惯。如果在自习的时候走进教室,你会发现很多高中生都在一笔一画认真地练字。这是因为,二中对作业书写要求及其严格:字要一笔一画地写,不准用涂改液,不准乱涂乱画,有错误用尺子画两条直线划去。

规定时间,限时训练。作业按时完成后,及时上交。通过强化时间观念,让学生养成更科学的思维步骤、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学生迅速、规范的思维能力。二中学生人手一本“错题及典型习题档案本”,作业发现错误,都要记入错题档案,立即改正,并认真反思总结。

满分答卷

这个环节是针对考试的,因为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考试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既然考试这么多,占用了很多的学习时间,如何对待考试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满分答卷便是昌乐二中对这个问题交出的答卷。这又是他们的一大创举。每次发下考试试卷后,根据老师安排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先研究失分及原因,找出实得分、应得分和不该失的分。根据上面分析,对于主要失分的原因,学生要制订相应的改正措施。

接下来便是认真听老师讲评。之后,再与其他同学积极交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解法和思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此基础上,接下来就要完成满分答卷了——认真规范地在满分答卷上按要求进行纠错,每个错题都要注明错因并认真体会,对于和自己做法不同的优秀解法,也要认真整理并写到满分答卷上,最后写出后记。完成满分答卷后,要把本次考试后的感悟总结出来,并加以体会和反思,写出简单后记,供以后学习参考。通过这样一次考试,不但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这段学习的疏漏之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习才可能有的放矢。

课外阅读

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学校拿出专门时间开设阅读课。

学习档案

走进昌乐二中的很多教室,你都会发现一张表格,上面有全班学生的名字和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还要求学生在班里找出学习榜样,在表格里写上:某某同学是我的学习目标。这是他们的学习档案的一个部分。

学习档案不但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有力工具,而且,学生完成学习档案后,班主任要及时收起来,进行评阅,所以,学习档案还是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的渠道。

赵丰平说:“科学的方法是成功的先导,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谁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捷足先登。”所以,他从1992年开始就发明了这套八环节学习法并在之后不断地完善它。赵丰平要给学生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昌乐二中的实践证明,八环节学习法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上课会听,自习会学,由不会学习变得善于学习,由不愿学习变得乐此不疲。有的学生说:“在二中不学习都不可能,在二中想不学习、不进步都不可能。

第四篇:书梅“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

摘要: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古诗文教学的自身特点,利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古诗文教学的“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即泛读——精读(音读——意读——情读——悟读)——研读 。本文介绍了“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的理论基础、基本流程及操作,并以《蜀道难》课堂实录为例,具体阐述了诵读法的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诵读 泛读 精读 研读 自主 合作

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文教学,一方面提高古诗文的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古诗文教学的自身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古诗文教学的“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

一、“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的理论基础

1、朱熹的诵读法:熟读精思,口诵心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十分推崇诵读法。

宋代朱熹集前人读书的经验,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朱子读书法》中记载了朱子读书有六条,其中有一条曰“熟读精思”。朱子阐释道:“荀子说,诵数以贯之。见得古人诵书,亦记遍数。乃知横渠(人名)数人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朱子这里的“诵”。其实也把“读”的含义包括在其中了。他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其步骤是首先“必须成诵”。而且对“诵”他还作了如下阐释:“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对这种熟读精思中的“诵”,他在另外的文中又具体解释道:“凡读书须整顿儿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子不仅对“诵读”时的形体提出了要求,对“诵读”的要点作出了规范,而且对“诵读”的精髓也作了进一步揭示,即读书应“三到”,进而对“心到最急”又作了强调,这就更充实了“熟读精思”中的“精”。

综上所述,诵读法朱熹所赋于它的精髓是: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朱子的理论总结,确定了“诵读”在我国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地位,朱子后的教学论集都把“诵读”写进教学规范中。

2、叶圣陶诵读法:熟读成诵,宣读吟诵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诵读法推崇备至。他认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这段话表明他对诵读的理解是“熟读”、“成诵”。

叶老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道:“读法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无论文言白话,都可以用这两种读法来读。”他还分别指出两种读法的特点:“至于宣读,只是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而“文言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的。 叶老特别强调“不朗读,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另外,他还把文言的吟诵与白话的吟诵作了区别。文言吟诵,“各地有各地的调子,彼此并不一致。”这就是说吟诵是有一定的曲调的。白话吟诵,“大致与话剧演员念台词差不多,按照国语的语音,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多多用功夫。”这段话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朗诵。不难看出,叶老把诵读法分解成了“宣读”和“吟诵”,这实际上是将“诵”和“读”,用表内容的“吟”和表形式的“宣”作修饰,使其成为更具体化的一种表达形式。从其本质上讲,叶老的不同提法与古代所提的“诵读”没有太大区别。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叶老对“诵读”作用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自己的学习上,而且还扩大到宣讲上,因此,叶老提出了文言的“吟诵”还要“畅发读者的感兴”,这种“畅发”虽不同于“白话吟诵”,但它还得通过“调子”表达出来,即强调有感情的诵读。

3、新课标倡导:泛读、 精读 、研读三位一体 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明确提出: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4)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5)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6)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从这些表述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新课标倡导泛读、 精读 、研读三位一体,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废。

4、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加德纳尤其注重“智能情境性”,即学生通过对环境的探究,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的实践,就可获得现实情境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即提高了自己的智能。

“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智力活动。它是言语视觉分析器、言语运动分析器、言语听觉分析器的活动和大脑中枢协同活动。学生在反复诵读时,他的感知、联想、想象、情感、思维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在起作用,从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5、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参与实践促进了学习和理解。概念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被完全理解,意义是在互动中建构的。尤其是母语的学习,不只是靠“学得”,更主要是靠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利用各种传媒资源(语言训练素材)“习得”。

“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通过诵读、合作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中感知、理解语文,调动积累,从形象感知达到理性的顿悟,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自觉的活动,使学习能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进行。

6、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生应是主动的信息吸收者,人脑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的。学习者以长期记忆的内容和倾向为依据,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断,并且借助于自己头脑中长期贮存的知识和信息对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而学习者对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的把握,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

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

“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正是以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新知的合理建构,提高自己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的含义

在研究前辈诵读法的基础之上,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总结了三段六环节诵读法,在开放性阅读中,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从而达到对诗文全面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是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即通过泛读相类的美文导入新篇,明确目标;通过精读(音读、意读、情读、悟读)协调学生眼、口、耳、脑共同活动,同时利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逐层感受、领悟古诗文独特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础之上,纵横扩展,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开放性阅读中,通过研读写作来扩大阅读视野,加深阅读深度,促进语文素养的生成。

三、“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步骤:

基本流程:泛读——精读(音读——意读——情读——悟读)——研读 操作步骤:

1、泛读——他山之石:推荐美文+集体诵读+灵活导入(约7分钟)

这一环节,我和学生为其取名曰:他山之石。每节语文课前,都由学生轮流从《文摘》等报刊中推荐一篇美文,并领着全班泛读。这篇文章在某一方面(比如主题、题材、写法等)与要新学的课文有关联,集体读完后,领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就某一方面作鉴赏。教师根据此文的某一点巧妙导入,亮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选择适合的美文是关键。学生选美文的过程就是泛读与精读结合的过程。通常学生要找到一篇与要学新文相关的美文,他可能要泛读五六篇,甚至还要多;选定一篇后,他要对这篇美文精读,从而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悟,课上展示,与同学们共享。这个工作由学习小组轮流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的积极性。

而对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课前并不知道学生要读哪篇文章,而课上又想借助这篇文章导入新课的学习,所以教师课前也要对近期的《文摘》等刊物仔细研读,在学生齐读的过程中快速的思考怎样导入。可以说,“他山之石”本身就是师生共同的提前思维过程,是对新课学习的预热的过程。

利用泛读,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将课下泛读与课上精读紧密相连,加强了师生的思维交流,提早使师生入情入境。日积月累,充实了学生的头脑,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阅读成为师生学习语文的必需。

2、精读——含英咀华:展示成果+自主合作+探究深化(约30分钟)

利用课堂展示成果,解决文本基本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实现音读(正字音、明句读)和意读(疏词义、通句意)。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进行情读(抓中心,诵其情)、悟读(抓细节,赏特色),实现对文本的探究深化。

在这一段中,展示成果是基础。学生展示的是自己预习成果,要想在课上展示,课前预习必须深入、有效,这无形中对预习起到了督促总用。展示的过程既是自我肯定的过程,又是成果共享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确定合作探究重点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之中,教师要做适当的补充与延伸。最后要将这些基础知识落实在诵读之中,因为诵读的过程,本就是质疑与释疑的过程,这一层次的诵读也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蓄势。

合作探究是关键,而问题的创设与小组的自主合作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1)抓好问题的创设: 创设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 问题要有针对性; 问题要有启发性; 问题要有有序性; 问题要有探讨性; 问题要有现实性; (2)巧用小组自主合作:

先自主再合作。独立思考是前提,自主诵读与独立思考是合作前的必需。诵读的过程,就是自我质疑与释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为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

合作探究是关键。对所提出的的问题,经过了小组成员的自主思考,每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时通过小组讨论集中智慧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强化合作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结建构是升华。通过讨论后的相互交流,个人及小组的总结,笔录员书面形成文字,达到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贯穿着对重点相关段落的不同层次、不从形式的诵读。在诵读中揣摩、质疑、探究,诵读的过程就成为了感悟与升华的过程。

利用展示成果,调动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从而夯实了基本知识;利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在精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品味作品特色,从而熟能成诵,增强感悟能力。

3、研读——玉琢成器:总结反思+当堂训练+拓展研读(约8分钟)

在精读的基础之上,教师适当总结提升,学生结合学情反思收获与不足,并进行针对性训练,当堂过关。通过拓展,实现知识与能力飞跃。在此基础上针对篇课文进行深入研读,可以就作品的作者、写作特点、表达技巧、人物形象或某一细节等等进行课下拓展阅读,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从而在开放性的阅读中,将阅读与写作,课上与课下紧密相连。

利用研读,师生共享成果,重点突破,并且以此为基础,纵横扩展,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开放性的阅读中,扩大阅读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既是知识的灵活运用,更是能力的提升。

四、“三步六环节”诵读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蜀道难》课堂实录

1、【泛读导入·明确目标】

生:推荐集体泛读《文摘》美文《唐诗里的中国》,并作鉴赏。

师:唐诗作为中国文苑里的一朵奇葩,以大手笔书写着一个时代。余光中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幻灯片1)请大家齐读一遍。猜一猜写的是谁吗? (生齐答:李白)

师:对。他就是诗仙李白。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寻李白》。(板书:李白)。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李白的诗,请大家调动积累:说说你知道的李白。(幻灯片2) (生说)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李白的浪漫主义杰作《蜀道难》来感受一下李白的艺术魅力。(板书:蜀道难)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完成以下三个目标:(幻灯片3)

1、归纳重点的文言知识,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情感,鉴赏浪漫主义手法。

3、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请同学们读一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逐个实现。

(生读)

2、【精读深入·展示合作】

【音读

意读·课堂展示】

师:《蜀道难》是一首长诗,里面有许多重要的文言知识,大家已经根据学案进行了深入的预习,好,现在咱们先请各组代表展示预习结果。(幻灯片4) (学生展示、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师:好,大家预习的非常充分,本文是诗歌,诗歌的美是读出来的,大家集体诵读,注意读准音、读准句,将这些重点字词句落实在原文中。 (生读)

【情读

悟读·合作探究】

师:好!大家读得很流畅。诵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口诵文字,心悟情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要想读出情感,必须抓住诗眼,分析意象,从而达到鉴赏特色的目的。那么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诗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结合具体段落,分组有感情的诵读,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幻灯片5)

生:分组合作探究. (

1、

3、

5、7组探究一叹,

2、

4、6组探究二叹,

8、

9、10组探究三叹。合理分工,资源共享,这样才能有更多时间深入探究) 生展示:1:先读(有感情的诵读整段)-----主旨句“上句下句”------内容、情感 2:抓意象,抓手法

师依次板书:情感: 惊 惧 叹

手法: 神话传说 借景抒情 夸张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跨越时空

师小结:基调:雄奇豪放

师:好!在体会情感,品味手法基础之上我们集体诵读,读出感情。 生诵读。

师:好!声情并茂!我们在音读与意读的基础上,通过精读,含英咀华,品味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魅力。而诵读的目的是熟能成诵。现在3分钟的时间,同学们自由读,挑战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幻灯片6)

生:诵读、背诵。(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诵展示)

3、【研读拓展·全面提升】

师: 同样写送别,同样是送友人入蜀,同样写蜀道,同样运用神传、夸张、想象等手法,诗歌《送友人入蜀》却呈现出了与《蜀道难》同中有异的风采。现在咱们来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幻灯片7)

生读《送友人入蜀》,小组合作比较鉴赏。 小结:《送友人入蜀》抓住了蜀道崎岖不宜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写出了山的突兀、陡峭、高耸。同时也强调了“芳树”、“春流”等秀美之景,突现了蜀道的奇美,风格清新俊逸。两首诗虽然出自同一位诗人,但由于意象不同、情感不同,所以展现的风格也不同。

师:同样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各有千秋。李白的这种独特的魅力不是我们这一节课、鉴赏了这一首诗就能研究透的。李白是一部很厚的书,我们很难一节课读完。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引导同学们走向李白。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通过查阅图书、网络等方式,继续研究李白,完成一篇小研究论文《我心目中的李白》(不少于1000字)。(提供参考书目)(幻灯片8)

五、“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的学习效果

钟为永先生在《语文教育心理学》中对朗读作了这样的说明:“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朗读是表现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技巧。朗读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宋灏江先生在《古为今用,贵在取舍》中曾这样提到诵读:“这种

方法是先人们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表现,诵读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增强语感,陶冶情性。”而“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将泛读、精读、研读融为一体,通过诵读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准确地抓住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统一的规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长期下去,日积月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更主要的是获得身心的愉悦,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

实践证明:“三段六环节”诵读学习法,并非仅仅要求在语文课上读读背背,而是抓住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文化积淀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诵读为主线,在开放性的阅读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师精讲点拨,选择精彩段、篇熟读成诵;学生通过诵读去体味领悟文本,增强语感,解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等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朱熹,《训学斋规》,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刘瑞才,《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

第五篇:英语学习五环节[大全]

英语学习五环节

要想讲一口漂亮的英语,尤其是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以下五个环节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五个环节依次是:听、模仿、读、背诵和运用。同时这五个环节的学习也是充分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这五个环节,我们就一定可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征服英语。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将听、模仿、读、背诵和运用所对应的五个单词写出来:Listening 、Imitation、 Reading 、Memorizing、 Use 。然后将这五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L、I、R、M、U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新单词LIRMU。这样,想要记住这五个环节就成了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记LIRMU这个单词就可以了。

环节一:听(Listening)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排在第一位的。学习语言听力必须先行一步。学习母语是这样,学习外语也应该是这样。《新概念英语》的作者L.G.Alexander曾经指出:Nothing should be spoken before it has been heard. Nothing should be read before it has been spoken. 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 (参考译文:没有听到的东西不要去讲,没有讲过的东西不要去读,没有读过的东西不要去写。)

形象的说, 听应该是“排头兵”。学习英语应该从“听”开始。

还有一位美国语言学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Anyone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must train their hearing in order to imitate the sounds they

hear. When a person has difficulty in hearing, he will have difficulty in speaking too, his

pronunciation will be poor. A child who has no sense of hearing must be taught a sign language.(参考译文:为模仿所听到的声音,任何外语学习者都必须训练他们的听力。当一个人听力有困难时,他说话也跟着有困难,他的发音会很差。耳聋的小孩必须接受哑语训练。)

我们只有通过听才能对外语的形式和意义形成感性认识,才有可能真正学好外语。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接收性技能总是先于产出性技能。因此,在我们能够听懂BBC、VOA之前,听力训练始终是很重要的。

令人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影响下,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我们上高中时忽视了“听”这一环节,很多同学听英语的时间少得可怜,取而代之的是做试卷,选“ABCD”。到了大学参加

四、六级考试,听力也仅占20%,没有体现出听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今天的大学生学的基本上还是“聋子英语”。但愿这种局面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变。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有意识的将提高听力作为学好英语的头等大事来抓。因为听力没过关,用英语交际就会困难重重。可以就听力不行的话,我们就仍然是“初学者”,无论我们已经学了多少年,掌握了多少词汇。

对一般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学好英语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提高听力的过程。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听力呢?要提高听力,只有多听。

掌握一定的听力训练方法,我们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精听:选择篇章短、有代表性的素材反复听。要听清每一个单词,对语音语调的变化也要听清楚。细心体会有声语言的精微细腻之处,把语言、语义、语境及表达手段融会贯通。

2、 泛听:泛听是听的最普遍形式。泛听只要求听懂大意,能够正确理解即可,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听清听懂。通过泛听可以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口音的人的语音语调。

精听和泛听两者要结合起来运用。初学阶段应当以精听为主,适当的辅以泛听。

环节二:模仿(Imitation)

练好发音也很重要。练好了,可以增强说英语的信心;练不好,别人老是听不懂你的发音,你也许会“信心倍减”。

能否听懂与能否讲出来,是两回事情。一般人都能听懂普通话,但普通话讲得标准的却是少数。我曾在毛主席的故乡湘潭读过两年书,湘潭话我都能听懂,但是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出一句“正宗”的湘潭话。为什么会出现听得懂而讲不出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我没有认真模仿过湘潭口音的缘故。

为了强调模仿对发音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说——模仿就是发音。从来就不模仿的话,我们学出来的肯定会量“哑巴英语”。模仿工作做得太少会导致发音不准。如果长期模仿非标准英语,则会让我们在语音上积重难返,吃尽苦头。

很多同学认为,掌握了国际音标就可以解决发音问题,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学好国际音标对改进我们的发音的确有所帮助,但是解决发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模仿。我曾教过一个美国朋友学讲长沙方言。毫无疑问,这时侯汉语拼音帮不了忙。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用来模仿的英语一定要经过精挑细选。同时模仿几种方言既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Voice of America Special English 对初学者来说是很不错的模仿材料。选中所要模仿的对象后,下一步就是将它们模仿一千遍能上能下,直至烂熟于“嘴”。经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我们在讲英语时就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环节三:读(Reading)

和听一样,读也是一种输入性技能,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声的读是朗读,无声的读称为阅读。两者相比较,朗读速度要比阅读慢,但是读完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同时大声朗读还会有助于巩固模仿的成果。因此初学阶段,朗读比阅读更重要。等到发音完全过关后,则应该偏重于阅读。

不少英语学习者一直为词汇量问题所困扰。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突破词汇关?

当我们学习汉语时,实际上也存在一个词汇量的问题。我们是如何扩大我们的“汉语词汇量”的呢?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在学校念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每年都要读两本语文书,还要读其他课程的教材以及不少的课外读物,这是我们“汉语词汇量”增长的根本保证。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盲也就是那些从不进行阅读,因而:“汉语词汇量”特别小的人。同样的道理,我们英语词汇量的增加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英文资料。

千万不要把背字典或是词汇手册作为扩大词汇量的主要手段。因为字典里的很多单词我们一辈子都不需要用,那么背下它们又有什么价值呢?难道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孔乙己?词汇手册里的单词一般是常用的,但是孤立的学习单词,效果往往很差——记忆不能持久,对单词的理解不透彻。

通过读,我们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和写作水平。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经过大量的朗读和阅读,“神来之笔”永远都只会是一个梦想,不可能成为现实。即使我们能够用英语写出正确的句子,它们读起来也会是干巴巴的,毫无生气可言。

通过读,我们还可以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国际交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和文化习俗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英语功底好的朋友应该多读原著。最好读一些中长篇名著,因为名著驾驭语言文字能力较强,每句话都是精心推敲、锤炼加工而成。

环节四:背诵(Memorizing)

通过听力训练,我们告别聋子英语;

通过模仿训练,我们告别哑巴英语和不标准英语;

通过背诵这一环,我们将和结巴英语以及中国式英语说Bye-bye。

很多同学讲的是结巴英语:一句很简单的话就是吱吱唔唔讲不出来。有些同学讲英语虽然不结巴,但容易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干扰,讲的是中国式英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把“我想他明天不会来”说成“I think he will not come tomorrow”。 结巴英语和中国式英语都可以通过背诵来克服。

众所周知,英语的核心词汇不到两千,常用句型也不过几十个。只要我们背好数十篇文章,常用的单词和句型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我们可以将它们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说英语将成为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我们朝思暮想的语感将会出现,结巴英语将彻底成为历史。当背诵的文章足够多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摆脱汉语思维方式的干扰,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中国式英语这个问题也将不复存在。中国人学外语,长期处在汉语的环境中,缺少听和说的实践,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这是我们讲英语时结巴的根本原因。背诵则可以补救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当我们某一天将背熟了的东西派上用场的时候,自信心和自豪感都会不期而至。告别结巴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将成为我们英语学习的一大转折点。

背诵课文千万马虎不得,一定追求完美。初学阶段所背材料应配备纯正录音。

我背课文的方法是:

1、 听十遍以上;

2、 模仿十遍以上;

3、 翻工具书全面理解;

4、 大声朗读;

5、 划分意群,不看书背诵。

我将这一背诵程序称为“背课文五步曲”。

环节五:运用(Use)

运用是我们英语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前面四个环节都应该服务于这一环节。运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高层次上的学习。

衡量我们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不是我们掌握了多少语法规则,认识多少单词,而是我们会用多少。我们都知道“ Mr. LIRMU enjoys losing face” 是正确的英文,但是很多人讲出来却变成了“Mr. LIRMU enjoy losing face”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呢?用得太少的缘故!

想要了解一些语言规则,看看书就行。想要熟练运用这些规则,则要反反复复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们。 学英语和学弹钢琴可以类比。学习钢琴必须亲自动手去弹,仅仅听老师讲、光看老师弹是不可能学好钢琴的。英语绝对不是别人教出来的,英语是我们自己用会的。

英语学习要成功,就一定要努力为自己创造各种使用英语的机会。不要老是抱怨“没环境”。我曾和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外国游客在大街上交谈过,收获不少。而找到这类练习口语的机会,

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湖南省烈士公园烈士塔后后面的红色长亭内曾有一个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春夏秋冬我都去过。有一次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可还是有三个人去了。那情景今天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它是我英语学习道路上的一道风景线。用英语结交网友也是一种很好的运用英语的方式。

要想学好英语,脸皮还要厚一点。不要怕丢脸,我一直认为学习时多丢脸,就是为了以后工作时少丢脸。学习外语不可能不丢脸,迟早要丢脸的,为什么不早一点丢呢?很多人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老是担心犯错误,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怕犯错误,有一次下课回到寝室,室内光线比较暗,我一本正经地对一个室友说:“Please open the light for me.”差一点没让室友们的肚皮笑破。

OK!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Just use it ! (尽管去用就是了!)

以上五个环节是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的。我们在学习时不可偏废,不能忽视任何一环,也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认为这五个环节互不相干。

事实上,第一环“听”是第“模仿”的基础,听真切了,才能模仿正确;背诵更是要以听和模仿作基础;运用的东西则是通过其他四个环节所学到的。

总而言之,在理解这套英语学习理论时,切忌瞎子摸象,误把局部当成整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五环缺听:听力过不了关;

五环缺模仿:发音过不了关;

五环缺读:词汇过不了关;

五环缺背诵:语感过不了关;

五环缺运用:英语过不了关;

亲爱的朋友,检查一下你平常的英语学习是否在某个环节还做得不够,如果不够就加把油。只要我们在以上五个环节多下工夫,我们的英语学习就一定会成功!

上一篇:问卷调查存在问题解析下一篇:文化基层党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