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循证医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术前嚼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行PCI治疗,术后常规应用如上药物及采用相应治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冠脉介入治疗循证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冠脉介入治疗循证医学论文 篇1:

指导临床实践的新指南——2007年冠心病诊治指南

关键词:冠心病;临床指南;诊断;治疗

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对冠心病的诊治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因此, 冠心病防治自然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对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逐 步深入,有关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陆续问世,其临床治疗也有重大进展。为了更好的总结这 些经验,合理指导临床实践,2007年纷纷推出各项冠心病诊治新指南。为了坚持循证医学原 则,规范诊治冠心病,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解读和盘点2007年冠心病 新指南,概述和领会指南中的各项内容,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在1996年全国血脂研讨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1997年在有关方面 专 家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旨在为各级医务人员在防 治实践中 提供科学依据。10年后的今天,国内外关于血脂异常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年制订《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时国内的研究资料和科学证据很少,现在国内的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 已 取得随访10年和20年的结果。此外,近10年来国外发表了许多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的 有关血脂异常研究证据[2],为我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此,在2007年我国制 订了新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

新指南引入了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观念,根据危险分层给出不同的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 疗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值及目标值,列举出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 预防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并规范了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

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参考国外广泛采用的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 心 脏协会(AHA)2002年修订的指南、美国内科医师学院(ACP)2004年指南和2006年欧洲心脏 病学会(ESC)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 [4]。 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在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从而规范稳定性 心绞痛的诊断、诊疗和预防。

该指南针对我国人群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危险分层、治疗和预防给出指导性建议。此类患 者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首先是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其次为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 、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钙 拮抗剂。该指南消除了当前国内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血运重建治疗的误区,为广大临床医师 提供了一个适用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

3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指南》

欧洲心脏病杂志在2007年6月14日在线发表了ESC制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指 南》[5],该指南针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ac 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的诊断过程,尤其是生化标志物的使用给出建议;无禁忌证者均使用阿司匹林 和氯吡格雷,并加用抗凝治疗;关注并发症及其处理(如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过早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强调在评估风险及制定治疗策略时,将预防出血置于与预防缺血 事件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老年、妇女、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贫血等特殊人群给出建 议。

4 《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指南》

2007年循环杂志发表了AHA和美国老年心脏病学会制订的《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疗指南》[6]。该指南明确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患 者占美国65岁或65岁以上人群总死亡率的35%,在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人群中85%在65岁以 上。年龄是ACS患者病死率的重要预测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校正后的院内死亡率升高70 %。大多数ACS临床研究排除了老年人群,或者入选少量老年患者。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 到冠状动脉疾病临床研究入选人群的10%。与社区的ACS老年患者相比,临床研究入选的老 年患者通常年龄较轻,合并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低。这些因素限制了将大多数的临床研 究数据应用到日常临床实践为老年人群的常规医疗中去。

NSTE-ACS老年患者的症状通常不典型,尽管胸痛是最常见症状,但老年人群以呼吸困难、 出 汗、恶心、呕吐和晕厥作为主诉的比例较高。在超过88岁的人群中无症状心肌梗死占心 肌梗死60%以上。以肺炎或卒中等急性疾病入院的老年患者更可能发生ACS。症状不典型与 预后较差有相关性(院内死亡的危险为13%比4%),这与诊断延迟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 物使用较低有关。对于那些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 tion,PCI)或非PCI治疗的患者,老年人群的出血危险升高,对输血的需要增加。在有些研 究中,20%的85岁以上人群在ACS住院期间需要输血。老年人群的肌酐清除率降低,因而需 要相应调整药物剂量。老年人群常常未能调整低分子肝素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platele t glycoprotein Ⅱb/Ⅲa,PG Ⅱb/Ⅲa)抑制剂的剂量,从而导致这类人群出血危险的增 加。

药物治疗方面:①阿司匹林对老年人群有绝对和相对益处,阿司匹林>150mg其获益并不增加 ,而较高剂量会导致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增加;②氯吡格雷对老年人群的相对益处较小,而其 绝对益处与较年轻的患者相似;③PGⅡb/Ⅲa抑制剂对老年人群的益处下降;④有关抗凝 血 酶治疗使老年人群获益的数据还很少。PCI治疗对ACS老年患者的相对和绝对益处较大(75岁 以上人群的死亡或心肌梗死减少10%),但会导致出血危险升高。然而,有关PCI和当前所 用药物治疗使高龄人群(85岁)获益的数据还相当有限。

5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近年来有关的临床试验结果 ,参考国外有关国际机构新近修订的指南,并结合我国ACS防治的经验,制订了我国《不 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诊疗指南》[7]。新指南强调正确诊断 不稳定性 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 ardial infarction ,NSTEMI),不可忽视临床的问诊、物理诊断和心电图判读的基本技能 。提出传统化验指标已不能满足当今ACS早期干预的策略和医疗实践的需要,心肌损伤标记 物是现场(床旁)及时检测的成功探索,应广泛应用于急症和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药物治疗方面提出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以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为了预防血栓,指南推荐联 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NSTEMI患者早期加用低分子肝素。在抗心绞痛和心肌缺血 方面,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为Ⅰ类推荐。这次指南采用了ACC/AHA等国际学术机构 近 来推荐的NSTE-ACS短期危险分层建议,但特点是更注重综合考虑病史、症状特征、临床表 现 、心电图和心脏标记物,明确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适应证和时机。指南用足够篇幅强调了 出院后的治疗、列出了ABCDE方案,包括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使用临床试验证据的药物。

6 《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诊疗指南》

2007年12月10日,ACC和AHA在线发表了《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诊疗指南》[8] ,该指南 主要内容包括:在发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时停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除外阿司匹林);无禁忌证情况下24h内启用β受 体阻滞剂;有条件的医院于90min内行直接PCI;无条件的医院于30min内开始溶栓治疗, 除非患者有相应禁忌证;已接受溶栓治疗者若合并下列之一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急症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①75岁以下适合血运重建的心源性休克;②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 ) 肺水肿;③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应接受至少48 h的抗凝治疗(最多8 d );血清肌酐<3.0mg/dl者给予fondaparinux,氯吡格雷75mg/d治疗14 d以上;院内禁止患 者和家属吸烟;PCI后金属裸支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及紫杉醇洗脱支架置入应至少分别服 用阿司匹林(162~325mg/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之后改为75~162mg/d长期服用;非高 危出血人群的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者氯吡格雷至少应用12个月。

7 《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疗指南》

2007年循环杂志发表了AHA和美国老年心脏病学会制订的《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疗指南 》[9]。STEMI患者的绝对人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然而,与ACS其他表现形式 相比,老年人 群较少表现为STEMI,75岁以上的患者人群中不到30%的ACS患者因STEMI入院。随年龄的 增长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的人数在增加,而Killip分级为2级或3~4级的患者占到65岁以下 人群的11.7%、85岁以上人群的40%。年龄较大的患者STEMI表现延迟且症状不典型。即 使是在那些适合溶栓或PCI人群中,老年患者应用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随年龄的增 长经溶栓治疗的患者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急剧升高。在对社区老年人群研究中发现,75岁 以上人群的病死率为25%~35%,卒中的发生率为2%~5%。机械性并发症多见于STEMI的老 年患者,且可随溶栓的应用而增加。

尽管溶栓治疗对老年患者的相对益处小,但绝对益处较大,每治疗1000例患者可挽救34例生 命。老年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可减少再梗死和血运重建,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尽管评价 老年患者口服β受体阻滞剂的随机数据很有限,然而,观察性数据支持老年和高危患者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有生存获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老年患者的绝对益处较大,特别是对ST EM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不管患者的年龄如何,应用缬沙坦的预后与卡托普利相似。加 用依普利酮对所有患者均有益,但对于65岁以上人群,其益处并不优于标准治疗。

8 《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

2007年10月19日,ACC、AHA、ESC和世界心脏联盟联合在线发表了《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 》[10],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生化标志物水平升高和(或)降低,至少一个检 测值超过 参考值上限(URL)99百分位值,同时伴有至少一项心肌缺血证据]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给予 定义,从病理学角度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细胞死亡;首次按病因将急 性心肌梗死分为五型,并对PCI相关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关的心肌梗死给出定义;强调辅 助检查的正确应用,指出肌钙蛋白是评价心肌坏死的首选标志物。

通过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验证临床治疗的效果——循证医学证据,制 订、修改和完善临床指南,这就是现代医学的模式。回顾2007年心血管病治疗方面的进展,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血管病诊治指南重磅出击。这主要是近年获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 为制定新的临床诊治指南奠定了基础,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必须尽快学习和理 解新的冠心病诊治指南,按照临床指南的要求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临床实践已证实[11,12],只有在诊治冠心病中遵循冠心病诊治指南,才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 死亡 率。由于 本文篇幅所限,不可能将2007年冠心病新指南的各项内容详细解读,仅进行了大概的综述, 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本文参考文献已一一将各项指南的出处列出,以供读者查找。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 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5.

[2] 郑刚.2006年重要的调脂治疗临床试验证据回顾[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7,34(6):449-451.

[3] 诸俊仁,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 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4] 高润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 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5] CHRISTIAN W H,DIEGO A,ERIC B.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 s and treatment of n 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 os is and Treatment of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of the E 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Heart J, 2007,28:1598-1660.

[6] ALEXANDER K P, NEWBY L K, CANNON C P,et al.American Heart A ssociation Council o n Clinical Cardiology,Society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Acute coronary care in t he elderly, part I:Non-ST-segmen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scie nti fic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 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Society of Geriatric Ca rdiology[J].Circulation,2007,115:2549-2569.

[7] 胡大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 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诊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8] STEPHAN D F.2007 Chronic Angina Focused Update of the ACC/ AHA 2002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 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Group to Develop the Focused Update of the 2 002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J].JAm Coll Cardiol,2007,50:2264-2274.

[9] ALEXANDER K P, NEWBY L K, ARMSTRONG P W,et al.American He art Association Counci l on Clinical Cardiology,Society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Acute coronary care i n the elderly, part II: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scientif ic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 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Society of Geriatric Cardi ology[J].Circulation, 2007,115:2570-2589.

[10] KRISTIAN T,JOXEPH S A,HARVEY D W,et al.Universal Definitio 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2007,116:2634-2653.

[11] 王静,郑刚,张德铭,等.临床指南公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住院治疗 及预后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1(2):108-110.

[12] PENNING-VAN BEEST FJA,TERMORSHUIZEN F,GOETT-SCH W G, et al.Adherence to eviden ce-based stain guideline reduces the risk of hospitalizations for acute myocard ial infarction by 40%:A cohort study[J].Eur Heart J,2007,28:154-159.

(收稿日期: 2008-01-20)

[责任编辑 高莉丽 王慧瑾]

作者:郑 刚

冠脉介入治疗循证医学论文 篇2: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术前嚼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行PCI治疗,术后常规应用如上药物及采用相应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因子GPⅡb/Ⅲa、CD62p、CD63,炎症因子hs-CRP、IL-6以及内皮细胞受损标志vWF、ET-1、NO的表达水平。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 d血小板活化因子GPⅡb/Ⅲa、CD62p、CD63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术后7 d与术后1 d及术前相比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 d相关炎症因子hs-CRP、IL-6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hs-CRP术后7 d与术后1 d相比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IL-6术后28 d与术前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 d血小板活化因子NO低于术前,术后7 d至术后28 d 呈现升高趋势,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ET-1、vWF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术后7 d与术后1 d及术前相比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介入治疗相对急性冠脉综合治疗,虽然在术后存在出现并发症等一定风险,但是随着预防并发症的治疗,风险可在短期内降低,但针对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化因子;炎症因子;内皮损伤标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所形成的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1,2],其中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近些年治疗ACS的最佳治疗方案,可通过置入支架,迅速减轻局部狭窄,從而提高患者临床疗效[3]。然而近些年不断有学者对此疗法提出异议,有研究显示,支架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未因为PCI 的展开得到显著的提高。血小板活化及局部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4,5],而置入的支架可对心脏局部炎症反应及血小板凝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配合相应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干预,预防术后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观察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情况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128例,其中男69例,女59例,年龄54~74岁,平均(62.05±4.13)岁。所有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例,急性心肌梗死94例(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6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患者符合单支病变36例,双支病变者60例,多支病变者32例。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6,7]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病协会(ACC/AHA)制订的标准,经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超过75%,符合2012年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行急诊PCI适应证标准,发病时间不超过12 h。排除标准:既往因心肌梗死曾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既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房颤等;合并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心脏安装起搏器;患有凝血机制异常,或合并其他大血管或外周血管病变,对介入术所用造影剂或麻醉剂及相关抗凝剂等药物过敏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肾脏、脑、肝脏等全身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关护理程序,包括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对体格检查阳性结果做详细记录,了解生化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患者各项基本情况。患者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 mg,国药准字J20130078)300 mg联合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5 mg,国药准字H2012 3116)600 mg嚼服,术中采取2个或2个以上投照体位以确定病变血管部位并评价TIMI分期,术中给予6000 IU肝素(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1000 IU,国药准字H51021209)动脉输注,并于之后的每小时追加1000 IU,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相关对症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8 d后进行进一步检测。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术后7 d、术后28 d抽取所有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CD62p、CD63。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相关内皮细胞受损标志,血清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后三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1 d血小板活化因子GPⅡb/Ⅲa、CD62p、CD63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术后7 d与术后1 d及术前相比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术前术后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1 d相关炎症因子hs-CRP、IL-6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hs-CRP术后7 d与术后1 d比较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IL-6术后28 d与术前比较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术前术后相关内皮表达因子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1 d血小板活化因子NO低于术前,术后7 d至术后28 d 呈现升高趋势,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ET-1、vWF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术后7 d与术后1 d及术前比较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口生活环境恶化、饮食因素等干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本病的发病机制为血管痉挛,动脉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闭塞血管,从而导致心肌局部急性缺血缺氧,其中动脉粥样斑块是致病因素[8,9]。而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机制也逐渐被认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炎症状态、血小板细胞活化释放促凝介质导致血小板聚集等均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目前,PCI术仍是ACS治疗的一线方案[10,11],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也有报道认为,对比保守治疗与行PCI术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两者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然而保守治疗患者通常反复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引起生活质量下降,最终仍然选择行PCI治疗。而PCI术后由于支架的介入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加重,血小板活化,甚至损伤内皮细胞继而加重或诱发局部新血栓形成已是公认的术后不良并发症[12,13],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是预防PCI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而规范应用抗凝药物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负荷,并减少支架造成的新生血栓形成[14,15]。

CD62p、CD63以及GPⅡb/Ⅲa是血小板活化的分子基础[16,17],血流中的血小板停滞继而进入黏附状态时,血小板外层表面的“膜糖蛋白”发生变化形成血小板聚集所需要的结构基础,因此作为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标志,CD62p、CD63以及GPⅡb/Ⅲa已被作为早期血小板活化指征应用于临床。而活化的血小板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反之,因为PCI术导致局部炎症的加重也会反过来诱导血小板活化,IL-6 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介质[18,19],在血管壁和平滑肌细胞释放,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情况,而hs-CRP 也作为一项重要的炎性因子指标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并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不再发挥抗凝作用,而用来维持血管舒张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NO也会大大减少,相反内皮细胞还会释放相关促凝因子形成血栓,vWF由血管内皮及血小板表达,具有较强的粘附功能,可具有促进血小板粘附,并激活凝血系统。而ET-1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中,PCI术后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局部高凝,ET-1易被激活发挥收缩血管作用,进一步加重局部缺血程度[20]。

本研究显示,虽然行PCI术后1 d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以及GPⅡb/Ⅲa,炎症因子hs-CRP、IL-6、血管内皮损伤标志ET-1、vWF均显著高于术前,NO显著低于术前,然而随着规范应用抗凝药物,患者指标随之改善,至术后7 d可大致恢复到术前水平,至术后28 d相比较术前,各指标均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相对急性冠脉综合治疗,虽然在术后存在出现并发症等一定风险,但是随着预防并发症的治疗,风险可在短期内降低,但针对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陈韵岱. 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5):390-392.

[2] 王立强. 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應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42-2444.

[3] 史文举,浦奎. 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2):151-154.

[4] 赵志宏,罗俊,李新明,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与相关标志物研究进展[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5):297-299,307.

[5] 黄毅雄,李田昌. 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小板反应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 (7):645-648.

[6] 李春华,万华,杨亚荣,等.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6、MMP9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5):559-560.

[7] 梁海峰,杨明,韩凌,等. 炎症反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及预后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13, 23(2):47-49.

[8] 尹晴,张志刚,马亚平,等. 冠脉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介入治疗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9):1102-1109.

[9] 陈章强,洪浪,王洪,等. 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35-2639.

[10] 胡伟,顾俊,余强,等. 前列腺素E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42(2):115-118.

[11] 李杰.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NT-proBNP和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21-3222.

[12] 葛长江,吕树铮,柳弘,等. 脉血康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其长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7):906-909.

[13] 王家琪,刘剑刚,王承龙,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可视化血液流变性与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2):214-219.

[14] 王亚利,唐礼江,王欢,等. 有氧运动对介入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含量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4):301-303.

[15] 苗青,吴伟利,李亮,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499-1500.

[16] 周华,何晓燕,庄少伟,等.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无复流的临床及程序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3):280-286.

[17] 王新东,娄彬. 舒冠方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外周血EPCs动员和VEGF水平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332-334.

[18] 聂晓敏,赵迎新,史冬梅,等. 大蒜素胶囊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術后预后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6):2052-2055.

[19] 苏强,李浪,周游,等. 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2013,33(9):801-804.

[20] 邹琪,曹霞,李莎恩,等.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术后IL-18、hs-CRP影响[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76-78.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郭宝亮

冠脉介入治疗循证医学论文 篇3:

血脂康20问

专家评药

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因素。

除了饮食和运动,药物是调节血脂的重要手段。现在市面上的调脂药物琳琅满目。其中,血脂康是唯一一个经过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的调脂中药,广大医生和患者都十分关注。那么,血脂康应如何正确使用呢?请看本期专家评药——

特约专家: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药理中心教授顼志敏

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刘华宝

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教授洪昭光

整理: 杨春霞

药品名称:血脂康胶囊

【成分】红曲

【药理作用】可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脂质在肝脏沉积。

【服用剂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轻、中度患者一日2粒,晚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规格】每粒装0.3克。

【包装】12粒/盒或24粒/盒。

【有效期】2年。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29。

【生产企业】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背景: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CCSPS)”证明,血脂康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这一研究是世界上首次进行的中药循证医学研究,是首次在东方人群进行的调脂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也是首次在我国进行的调脂治疗大型研究,成为我国冠心病防治的里程碑,填补了中药循证医学研究的空白。

1.血脂康是如何调脂的?

血脂康中含有特制红曲发酵产生的多种天然他汀,每粒中不仅含洛伐他汀2.5毫克,还有12种他汀同系物,共计6毫克。另外,还含黄酮、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益成分。

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康是通过多种有益成分共同调脂的:(1)血脂康中中药他汀成分可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2)血脂康中的甾醇可与胆固醇竞争吸收部位,干扰胆固醇的吸收,能使吃进来的胆固醇吸收减少;(3)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等成分可以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2.血脂康能否长期安全服用?

血脂康长期服用安全,不良反应少而且轻微,上市至今未发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冠心病患者最好长期服用,将血总胆固醇控制在4.7毫摩尔/升以下。

知识卡片

血脂即血液中存在的脂质。同血糖一样,血脂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过多或过少均为病态。血脂是个大家庭,有四个兄弟,三个哥哥是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三项增高对人体有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也称为坏哥哥;还有一个好弟弟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时可以保护血管,阻止发生动脉硬化。

3.血脂康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偶可引起肠胃不适,如胃部灼热、胃肠胀气、胃痛;偶有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和磷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均为短暂、可逆性,一般无需停药。

大多数人服用血脂康无不适感觉,极少出现不良反应,而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

4.血脂康能否长期服?

循证医学证实,血脂康适合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故调脂治疗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研究都证实,长期坚持调脂治疗是很必要的,长期服用调脂药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用药目的不光是调节血脂,更重要的是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结果证实,服用常规剂量血脂康平均4年,可有效减少冠心病事件再发生及死亡率,可减少45%的冠心病事件的发生,而且安全性较好,对肝肾功能影响小。

知识卡片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没有发生冠心病的时候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属于一级预防即常规预防的内容,目的是不发病或者减少发病的风险。一旦患上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经过手术介入治疗或搭桥后,就进入二级预防即强化预防的关键时期。

5.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是否可服用血脂康?

有些患者可以。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要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强化达标,长期维持,从而降低死亡和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是手段,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是目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调脂,目前证据最多、且疗效既快又强者为阿托伐他汀。

血脂康与其他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一样,均可显著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其调脂作用平均服用4~8周即可见效。对于危险性相对较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线水平不高的血脂异常、高龄体弱、肝肾功能不好且担心其他强效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时,这些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血脂康治疗,长期服用获益更大。

知识卡片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方法

冠心病二级预防主要采取“ABCDE”5条基本措施:

A指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阿司匹林:主要是降低血压、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预防血栓形成。

B指的是β-阻滞剂与控制血压: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C指的是戒烟与降胆固醇:抽烟可以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下降,而烟的烟焦油、尼古丁既可引起肺癌,又可诱发冠心病;血中胆固醇增加可加速动脉硬化。所以戒烟和降低胆固醇是必须的。

D指的是合理饮食与防治糖尿病:提倡饮食多样化;利用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E指的是运动与教育: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6.介入治疗术后为预防再狭窄形成,可以服用血脂康吗?

可以。他汀类药物可稳定冠心病血管内的斑块,防止这些不定时“炸弹”的“爆炸”。介入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后需要规范的“ABC”二级预防,A即是阿司匹林,B代指β-受体阻滞剂,C指的是他汀类药物,三者结合,防止冠心病的发展或复发。

因此,介入术后长期服用调脂药是有必要的。研究表明,血脂康除了有效调脂,还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及迁移、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管再狭窄。

7.血脂康是否有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血脂康可很好地延缓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表明,有颈动脉斑块的血脂异常患者,服用血脂康6个月后,不仅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而且可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血管壁的厚度,使血液流通更顺畅。

知识卡片

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水平异常的时候,脂肪分解代谢相应增强,体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合成增加,代谢却减少。因此,对人体有害的TG、TC、LDL-C升高,而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结果是:对动脉内膜伤害的因素多了,而保护的因素少了。如此,动脉粥样硬化就明显加快加重。

8.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能否服用血脂康?与常见降压药合用有没有不良反应?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不宜选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因为长期服用可引起血糖升高、脂代谢紊乱的不良反应。正确的方法是应当采用长效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英文缩写ACEI)。

研究证明,血脂康可与ACEI降压药、长效钙拮抗剂等降压药合用,安全性好,至今还没有发现药物间相互作用及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但是,为了避免各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降压药,并且要选择对高血压患者更加安全的调脂药。

9.糖尿病患者能否服用血脂康?服用时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是以混合型血脂异常为主,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外,还应积极进行调脂治疗,尽量选择单药即可治疗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调脂药,注意药物间不良反应,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脂康在“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糖尿病亚组中得到证实,糖尿病患者服用血脂康能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血脂康在综合调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起到辅助降血糖的作用。

知识卡片

调脂药的种类有哪些

调脂类药物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其他类。常用的以他汀类和贝特类为主。

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贝特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TG)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

10.脂肪肝患者能否使用血脂康?

能。血脂康通过调节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蓄积,防止肝细胞被脂肪侵占,可促进脂肪肝病变细胞恢复,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有效治疗脂肪肝。

研究显示,服用血脂康6个月,可有效改善脂肪肝患者B超影像学、不适症状及肝功能。服用血脂康不但可以防治脂肪肝,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降低服用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11.血脂康能够防治脑中风吗?

能。在血脂康的循证医学研究中,有许多患者是超过65岁的老年患者,其结果显示,服用血脂康平均4年可减少44.1%的脑中风发生率。血脂康还有助于血压达标率,降低脉压(脉压增高非常容易导致脑中风的发生)。

另外,血脂康胶囊含有的他汀以外的多种有效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地协同作用,保护机体,减少不良反应,给老年心脑血管患者提供更多安全保护。

12.血脂康有什么禁忌证?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2)活动性肝炎或无法解释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者禁用。(3)孕期在三个月前的孕妇应禁用,三个月之后的孕妇以及乳母应慎用。(4)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所以儿童使用该药应慎重。(5)该药与红霉素合用时应慎用。(6)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

13.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适合用血脂康吗?

对于少数重症血脂异常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如果血脂康调脂疗效不满意,应首选强效调脂药物。

14.血脂康停药后血脂是否会出现反弹现象?怎样停药比较好?

血脂康突然停药后会出现一定的反弹现象。一般来说,当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时,可逐渐减量,血脂异常往往是代谢异常导致,建议不要随便停药。如有禁忌证或不良反应需要停药,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停药后要采取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控制血脂,不能大吃大喝、熬夜、抽烟等。

15.血脂康对肝功能有影响吗?服用血脂康需测肝、肾功能吗?

从血脂康的原料特制红曲的性味、主治、功效来看,血脂康对肝肾的影响不大。且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血脂康在肝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方面优于其他他汀类调脂药。但为了更安全地用药,还是应在首次服药6~8周时监测转氨酶、血清肌酸激酶,建议长期服药者每半年复查1次。

16.血脂康能否与贝特类调脂药联用?

可以联用,但二者的用药量均不宜过大。虽尚未见血脂康联用贝特类调脂药增加疾病危险的报告,仍需监测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

血脂康具有综合调脂作用。对轻、中度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可首先单用血脂康以避免联用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对于甘油三酯(TG)中、重度增高的混和型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康可与贝特类调脂药联用。

知识卡片

吸烟会加重血脂异常科学研究发明,吸烟会引起或加重血脂异常。有人观察到,吸烟者的血脂和胆固醇水平都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吸二手烟者跟吸烟者无明显差别。

17.血脂康能否与其他他汀类药联用?

血脂康富含天然他汀成分,属于他汀类药物,因此不应与其他他汀类药物联用,但可与非他汀类调脂药联用。

18.血脂康在什么情况下应停止服用?

谷丙转氨酶(ALT)超过3倍即120单位/升时,就应该停服血脂康。如果不到120单位/升可继续服用,但应在医生的监测下使用。但若是肝炎活动期的患者,如果ALT超过80单位/升时则应立即停止服用血脂康。

19.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是否只有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血脂康?其他的血脂康是否为假冒产品?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 “血脂康”医疗广告,但从目前来看,能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到有明确批准文号的只有北大维信生产的血脂康。因此,正规的血脂康只有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血脂康胶囊。

20.哪些因素可影响血脂康的调脂效果?

临床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血脂康的疗效。例如是否坚持按医嘱服药4周以上;是否进行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在抽血测血脂前是否空腹12小时以上,检测前一天是否饮酒和进高脂饮食;是否正在服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利尿剂、激素类;有无家族史等。

编辑/杨春霞

上一篇: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保险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