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澜主持风格

2024-04-14

浅谈杨澜主持风格(精选5篇)

篇1:浅谈杨澜主持风格

浅谈杨澜主持风格

熟知杨澜是在《杨澜访谈录》,并且喜欢上了她。《杨澜访谈录》是一档秉承着“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的宗旨,以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为访谈对象,以名人的故事抓住观众的心,与他们畅谈个人成长经历和感受。它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下面我们通过《杨澜访谈录》这个窗口来看看杨澜的主持风格:

一、绵里藏针,温和而深刻

杨澜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而有韧性的人”。作为一个职业的主持人她对节目的品质有很高的敏感度。对于她本人的主持风格,曾经有这样的评论:杨澜是中国的华莱士。但事实并非这样,杨澜本人不喜欢华莱士的主持风格:“他(有时)问问题显得有些生硬”。杨澜形容自己的主持风格:“绵里藏针”。“观众要看的是内容,而不是两个人吵架”。

《杨澜访谈录》目前走的路线是“温和而深刻型”。提及当初节目制作组在风格取舍上的抉择,杨澜说:“到底是开着轰炸机把这块地都炸平,还是钻井取油?”后来我们认为,深刻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温和的形式提出来。

对于节目风格的取舍和杨澜的性格息息相关。“平时就不是一个凶巴巴的人嘛!”杨澜对自己的定位在她的每一次采访中都表现无遗。《杨澜访谈录》采访周国平时——杨澜:对啊,那你怎么一会儿又要伴侣了?一会儿又要爱情了?周国平:那你说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杨澜:我没有答案。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杨澜善于把问题敏感化,用反问对方观点,或是故意把对方置于主流价值判断之外等谈话技巧,来刺激嘉宾的叙说欲望,用叙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问题,既显示了自己的个性,也把对方的个性激发了出来。在采访国际影星章子怡时,杨澜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欲望比较强的人吗?”章子怡:“没有”杨澜:“没有?人家说这个章子怡一看就是很有野心的一个女孩子”章子怡:“我的‘野心’在哪里?” 她的话如果在合作氛围不够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触犯别人,激怒对方,但她把握得比较有分寸也很谨慎。

二、善于应变,得体到位

人物访谈节目是对话式的人际交流,访谈能够自然流畅、深入地进行下去,与主持人是否能够善于提问、善于沟通、善于倾听至关重要。

杨澜采访过很多社会名流,她很注意对不同的人选用不同色彩的形式交流。如在《杨澜访谈录—— 一个公主的奉献》采访英国公主安妮一期节目中,由于杨澜知道由于安妮公主英国皇室身份的限制,访谈内容是会受限的。并且杨澜知道安妮公主是一个不喜欢向传媒坦露心扉的人。所以在长达40多分钟的访谈过程中,杨澜大部分的时间是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只问了一些关于儿童慈善工作的简单问题。而在采访李敖时,她用了武侠色彩的“快意恩仇”为题,表现这个生活在口诛笔伐斗争中的特立独行的奇人,开篇用“一脸杀气”、“有仇必报”和“响马”生涯几个词,把李敖江湖斗士的浪漫气质和传奇色彩凸显了出来。杨澜注意到李敖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 就马上改变开场白: “李先生, 你好, 我发现你特别喜欢用红颜色。”接着她问: “你是不是这辈子经常在与人相斗, 所以有一种红色的气焰? ”她把红色提升到斗争的气焰, 找到了开展话题的导火线, 体现了主持人独有的观察力和新颖的角度。

三、认真,不做门外汉

自 1998 年到现在,《杨澜访谈录》已经采访了各界精英近500 人,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前广东省长卢瑞华、经济学家郎咸平„„都曾作客《杨澜访谈录》,如何和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喜好的 500 人进行良好的交流,杨澜自然下了不少工夫。她说:“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每次采访前我的团队会帮我做一些前期准备,包括资料收集,但我自己一定会全部阅读,我会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做到不说外行话”。因为在一次成功的采访,最重要的是要让被采访者知道,你明白了他在说什么,而不是把一个问题扔给他,得到答案后又接着问采访提纲上的另一个问题。“毕竟,我不是采访的主角,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以此,才能够挖掘出被采访者最真实而深刻的思想。

杨澜曾经两访基辛格。“今年初我又访问了基辛格, 想起自己1996年的采访, 真是太小儿科了, 问的问题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 无一例外地在结尾希望人家对中国观众说几句话, 你在外交事业中感到最骄傲的是什么等等: 都是对任何人都可以问的问题。”6年以后的杨澜, 同样是访问基辛格, 问的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东战争)后, 你也在中东有外交

梭„„”(因为访问时正值鲍威尔的中东之行), 这样的问题具体、有针对性。基辛格谈兴很浓,采访过程很顺畅。采访结束后,基辛格对杨澜的评价是“令人惊奇”。基辛格哪里知道,杨澜为了这次采访,事先几乎通读了他的全部外交著作,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是这份“笨功夫”,换来了采访时的机敏。

四、善于抓住被访问者的心理冲突, 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趣

问题提得好坏有一定的标准和技巧, 但一定的问题还要看在什么样的语境下问, 必须考虑受众和嘉宾的个性。

杨澜有一次采访龙应台: “那在这个当中,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在性格上有没有什么缺失或者说是缺憾? 其实过去你是单打独斗的, 一个人吃饱全家不愁的这种感觉在文化上, 但是现在你要深入到一个机构当中, 跟很多人在一起工作, 而且你是一个组织者的时候。”(做请的手势)龙应台说:我自己的缺点, 你可能是一语中的„„”杨澜紧紧抓住了传统文人江湖与庙堂的文化矛盾和现代社会个体与政治群体的心理冲突, 找到了开启她生活酸甜苦辣的钥匙, 又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典型性。好的问题就是让被提问者觉得有说话的欲望, 有话可说, 更深层次的好, 是让对方说出他的困惑和思考, 说出真话和细节, 说出精彩和深刻。谈话是交谈双方以及和听话人的碰撞, 只有对主题有足够高度的把握和对嘉宾有深切的体察, 才能提出好问题, 让主持人和嘉宾都展现个性。

《杨澜访谈录———王小慧》中杨澜在有了比较好的谈话氛围和铺垫之后问了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有一些人,当他们心爱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去世以后, 那个活着的人, 为了要忘记过去, 重新开始生活, 会有很多的挣扎。比如说, 他可能觉得, 我今天过得很快乐是对已经去世的、非常爱我的人的一种背叛, 会有很矛盾的心理。”王小慧答:“我没有, 我觉得我没有。我和我先生的一张合影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边。我后来也有男朋友, 我也会很快乐。我总是说, 包括对我后来的男朋友也那么说, 俞霖那么爱我, 他的在天之灵一定特别希望我会幸福。”杨澜接道: “但是你会把现在的男朋友去跟他比较吗? ”王小慧说: “可能会有, 也许是一种不自觉的比较吧。”杨澜: “那你觉得对后来的人公平吗? ”王小慧道: “不公平, 肯定不公平。但是我这个人一直要求比较高, 比较完美主义。”表面看起来杨澜的问题比较尖锐难回答, 但是这样的问题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然的毫不做作的王小慧。

篇2:浅谈杨澜主持风格

孙小梅:中央电视台主办这届主持人大赛,有很多选手进入了复赛,我相信,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理想就是要成功,而且在他们心中杨澜是一个最成功的典范。

杨澜:我们那时候被选拔,不是在多少亿观众面前被选拔,所以没有这种双重的心理压力。我看大赛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天哪!让我选肯定选不上。

孙小梅:因为上一届主持人大赛的复赛、决赛都是我主持的,我一边在主持,一边心里在想:天哪!还好我不在上面。

杨澜:大赛本身是提高人们对主持人这个行业的理解,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没有机缘进入电视行业,但是有潜力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但是不是取得最高分的主持人将来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主持人?我是有保留的意见的。这个考试几乎什么都考了,还有才艺表演,如果要我去考才艺,我肯定完蛋了,真的,我觉得我没有什么才艺可以去表现。又需要外语,但是也许这个人将来主持的工作跟外语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认为,不是每一个节目都需要主持人会外语;不是每一个节目都需要主持人会才艺;不是每一个节目都需要主持人能够急中生智,有一些节目,就是像炖一锅汤一样是慢慢炖,不是炒肝尖、熘肝尖那么爆炒出来的。比如说,我觉得综艺节目很需要一个主持人有急智,突然话筒掉了,突然一个节目没有接上,你就很需要有临场应变能力。但是有一些节目,比如新闻调查类的节目,主持人也好,出镜记者也好,90%的时间是在做幕后的调查工作,这件事情来龙去脉是怎么样,中间各个方面的人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个人在说谎等等,更多的是一种调查,是一种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是一种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靠你在几亿观众面前两分钟的应变考题能够表现出来的。

孙小梅:通过这样的形式选拔主持人新秀,你觉得这个必要性有多大?

杨澜:我认为,它会成为一个名牌活动,大赛也可以作为电视台的`活动来经营的,所以,我相信它是一个社会效益和广告效益都很好的活动。第二,我认为给那些没有足够机会亮相的,或者没有机会直接进入电视行业的,而自认为很有潜力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平台,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起码他能够获得经验,并且让人们关注他,也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机会。

孙小梅:你现在也是媒体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而且你也在制作电视节目,也在挑选主持人,你会不会通过这种大赛去挑选所需要的主持人呢?

杨澜:我当然会很关注这些年轻人表现出来的特质,但是,我想只要有机会的话,他们都愿意留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现在随着整个制作的机制变得更加社会化,可能更多的主持人会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挑选?我觉得首先是要聪明,有些人特别漂亮,特别端正,但是人们记不住他,他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所以我觉得要有观众缘,这种东西很难解释清楚,什么样的人有缘,什么样的人没缘。但是我认为,聪明很重要。无论是一个现场,一个节目,还是一个专业,你都要有一种学习的能力和把握的能力,不能被动的被安排到一个节目里,一定要有一种主动性,有某种进攻性,我觉得这种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

孙小梅:看到国外的媒体,你有没有跟你曾经工作过的国内的这些媒体来做一番比较呢?

杨澜:我觉得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说,在美国或者在欧洲,或是其它一些地方,我了解的主持人是完全跟着节目走的,并没有单独的主持人训练班,把他们分配到各个节目当中去。主持人也不一定要伶牙俐齿,有些口才并不是很好的人,但是想问题想得很清楚,知道什么时候问出合适的问题。另外就是新闻类的主持人和综艺类的主持人分得比较开,当然新闻类的主持人也可能去客串情景喜剧,但是仅此而已,他不会要求一个主持人既做《60分钟》,又要去主持综艺晚会。主持人不能脱离具体节目的定位,而变成一门单独的艺术,因为要求太不相同了。越来越多的主持人是一种专业性的主持人。比如说,做体育节目的评论员,光是受过播音的训练,对足球、篮球、高尔夫球,你都一无所的话,你有再好的表情、态度、语言都是不行的,专业需要积累相当丰厚的底子。主持人是有一些共通的东西,他们要比较善于交流和传递信息,但是除此以外,他们需要有很强的各自专业的背景。

孙小梅: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希望自己做电视能够一直做下去,能够做到年龄很大。

杨澜:那要看观众接受不接受。

孙小梅:其实现在在中国,尤其是在电视界,年轻漂亮的面孔还是占大多数,尤其是女性,年龄大的时候就逐渐的淡出荧屏了。

杨澜:不光是中国,其实亚洲地区,都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像欧美这些地方,因为电视出现的时间,相对来说比我们更长一些,所以整个产业和行业,包括社会的心态都相对成熟

些。我认为挑选年轻漂亮的主持人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想,随着一个社会不断的成熟,随着一个产业的成熟,是需要有一批比较资深的传媒人出现在屏幕前面的。我觉得,中国会有这样一批人在不断的跟着时代慢慢地成熟起来,我希望能成为这当中的一个。

孙小梅:事业在你的生活当中占了多大比例?

杨澜:现在是非常不平衡地占据了过大的比例。

孙小梅:你有一双可爱的儿女,由于工作繁忙,他们经常见不到妈妈。

杨澜:有一次让我心里很难过。我女儿已经三岁了,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拿她开心说:“你妈妈是谁呀,你知道吗?”她说:“我妈妈叫‘杨澜访谈录’。”老师告诉了我,我很伤心。后来我跟她说:“妈妈叫杨澜,《杨澜访谈录》是妈妈的工作。”她在电视上看到我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的是《杨澜访谈录》。我不是把事业与家庭协调得很好的一个人,但是我认为很多的女性是可以把它做得很好的。

孙小梅:电视机前有很多比我们年纪小一点的,要做主持人的朋友,我相信他们听了你的话之后,会对他们非常有帮助。

篇3:《杨澜访谈录》节目风格之我见

虽然是访谈类节目, 但《杨澜访谈录》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栏目的形式既有主持人对人物的访谈环节, 又有纪录片的纪实风格, 这两种元素的结合高端、大气, 堪称完美。喜爱《杨澜访谈录》, 在于它的几大看点:

一、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1. 知性、平易近人、高端却不离人万里的主持风格。

我很喜欢看《杨澜访谈录》, 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她就是在和朋友谈话, 她是真心的和你交谈, 关注的是你的真实生活而你又愿意说的, 触动你的愉快的记忆, 所以她的谈话总是轻松又深入。访谈中, 她能够触类旁通地与对方互动, 她在节目的平台上以记者的身份自觉行使着沟通者的角色, 一个好的主持人要做到无论面对何时、何地、何人都有话题、有问题。有时在采访中难免会问及令对方尴尬的问题, 她都很有诚意, 让对方知道并非刻意为难, 而是更关心事实真相, 这样与对方在更人性化的交流中放松心情, 有更多的空间来表达个性, 让每一次访谈都带有更多人性的温暖, 所以许多嘉宾都讲了很多自己在别的节目中不讲的话。

2. 干净利落的主持风格。

访谈也需要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杨澜将“人和”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一场流畅的访谈, 或者一场不那么流畅的访谈, 杨澜总是具有转换和应对自如的强大功能, 让局促的一切实现舒适的软着陆。在她的访谈中, 只要时机对了, 原本不善言谈的人也能讲出一个好故事。

3. 随机而变、灵活应对的主持风格。

每次看《杨澜访谈录》就像一次探险, “是一种对人心的探险”, 杨澜总能保持一份好奇心把访谈变成一次有趣的旅行。每期节目, 从开头到结尾, 她的话语节奏都显示了作为记者和主持人合为一体的职业练达。杨澜自称以提问为生, 并以提问为乐。她的这些问题, 有时候是明知故问, 有时候是旁敲侧击, 有时候是反着问, 有时候是顺着问, 有时候是“挑衅”着问, 有时候是话里话外地问, 有时候则是用评论来换取对方的新一轮谈话。多数的提问是单刀直入, 用直觉来发问。节目能否接地气, 多数情况下取决于所提的问题, 所以她的提问, 不仅有人生层面的善解人意, 还有跨文化领域的深入浅出, 一般来讲, 她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让访谈对象与观众的常识系统对接。她很少问对方的八卦和隐私, 在涉及这些问题时, 她都是礼貌地向对方抛出一个恰如其分又点到即止的问题, 若对方不愿配合, 她也不会过多地追问。

杨澜的主持风格具有缜密的思维和完美的表达力。杨澜凭借自己的语言组织、即兴发挥、现场应变、总结概括等核心能力让谈话现场美不胜收

二、丰富而又富有变换的串场

1. 精心设计的不可或缺的串场。

《杨澜访谈录》的另一个看点是它的串场。为了加快谈话节目的节奏, 也为了增加节目的好看度, 杨澜和她的团队在串场上下足了功夫, 或是增加主持人的出镜, 或是插播外拍小片, 并不断以新的内容构成串场, 使得串场所构成的功能日益重要。如果说谈话的行进是一条静静流淌的长河, 那么串场就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串场在一档谈话节目中通常由“主持人亮相”或“旁白”组成, 通常只有数百字, 却需要具备对人物的快速分析和提炼能力。撰写节目串场需要全方位的人生体悟, 串联词既要有独到的视角切入, 又要语句简短且信息量大, 还需要有戏剧性的冲突。《杨澜访谈录》的串场文字, 特别有“嚼劲”, 经得起反复推敲, 很多已成为经典。“有嚼劲”的文字, 不是点缀式的可有可无, 也不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 而是经得起良久体味和思索的, 文字背后总能让人感受到打动心扉的典雅精致和富有智慧的强大气场。每期节目, 让人或是有思想飞翔的愉悦、或是有触动心灵的温暖感动。如采访希拉里这期节目, 以“这个女人不简单”为开首语, 一口气插入了10多个短片, 用恰到好处的背景资料片和杨澜的串场出镜, 将前后并无太大逻辑关系的一个个访谈问题串联起来, 展现了希拉里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这期节目, 只有15分钟的专访, 却做成了长达46分钟的节目, 可以说正是这一个个恰到好处的串场起到了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 让整期节目既散发着新鲜的实效气息, 又具备了人物纪录片的深度。

2. 人物拼贴式组合的串场。

一个成熟的栏目, 需要编导乃至主持人都要有着更成熟的岁月沉淀和更丰富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杨澜和她的团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节目制作方式—人物拼贴式的组合。拼贴的形式有对同一个人物的多次采访进行拼贴, 如对姚明三次专访节目的拼贴;也有对多个人物放在一起拼贴做一期节目, 如对赵本山、郭德纲和周立波这三位南北笑星大联合做的节目。人物拼贴式组合采访, 需要戏剧化的结构设置加上平实客观的叙事方式, 既有着单线索的线性采访, 又有着多维度的交叉讲述, 这样节目既保持了一对一采访的经典做派, 又突破了稍显单调的静态采访形式。人物拼贴式组合的节目需要寻求一种更加细腻的串联手法, 串场需要有内在的逻辑线索:如时间;如共同的领域等等。在这样的节目中, 《杨澜访谈录》的串场显示了一种更为开放的、富有想象力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奔流的思路。■

篇4:杨澜新闻采访风格分析

一、人物简介

杨澜,中国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及企业家。1990年起,与赵忠祥一同主持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并为大家熟知。现主持多档谈话节目。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1990年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女主持人;1994年放弃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获得国际事务学硕士学位;1997年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1998年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1999年离开凤凰卫视,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2000年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2001年制作并主持国内首个高端访谈电视栏目《杨澜访谈录》 2001年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2003年转让阳光卫视70%股权,现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主持《杨澜视线》、《杨澜访谈录》等节目

二、节目简介

1、《杨澜工作室》

通过和世界各国政要、艺术家、科学家、财经要人及海外杰出华人的对话,节目试图让观众与那些可望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彼此沟通。采访话题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作为中心,剥丝抽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及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有别于纯粹的时事新闻和娱乐访谈,人文色彩更浓重一些。

2、《杨澜访谈录》

《杨澜访谈录》开播已经12年,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节目秉承“记录时代的精神印迹”的理念,主持人杨澜女士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翘楚,坐而论道。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

3、《天下女人》

《天下女人》是一档关注中国都市女性精神世界的大型谈话栏目,目的是“用熟悉的生活与事例来微言大义,给女性朋友的精神家园不断地供给优质原料,从中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三、采访风格分析

1.“聚光灯式采访”

杨澜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到50%,而政治要人到1/4的比例,如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联想总裁杨元庆、TCL董事长李冬生、香港房地产巨子李兆基、TOM的CEO王先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等。来自作家、导演、学者、专家的文化界精英共占35%,如著名学者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音乐家谭盾等。可见,杨澜名人采访定位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采访,采访对象的主体部分是企业界商业精英人士或以经济相关联的风头正健的政治人物,而文化界人士绝大部分是文化市场的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公众投入众多注意力眼球的新宠。因此,可将杨澜的采访风格概括为“聚光灯式采访。”

2.“辩论式访谈”

杨澜在话题设计上以“焦点性话题”为主,如果每期平均28个问题,则焦点性问题占到15个,其次是是思想性话题,平均有5个。正如上文所分析,杨澜的采访节奏感强,提问具有跳跃性,问题与时代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财经、商业、政治的专业背景。在杨澜的引导与刺激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经常呈现对话张力,交锋频繁,观点碰撞,精彩淋漓。因此从话题的选择上看,杨澜是一种“辩论式的采访”风格。以采访国内最大的网游公司盛大总裁陈天桥为例,杨澜从进入话题开始,就快速抛出三个焦点问题:(1)新传奇的开发与运营;(2)与韩国网游供应商的法律纠纷;(2)与风险投资商软银的合作。在采访者回应的过程中,杨澜会职业性地树几个外界不同观点,挑战陈天桥的答案。

四、个人思考

1、永远的“精英模式”

询问人们对杨澜的印象,一定少不了“知性”、“优雅”、“睿智”这些词汇。杨澜留美归来后推出了国内最早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主持的《杨澜工作室》、《杨澜访谈录》的采访对象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翘楚:英国首相卡梅伦、雷军、董明珠、贾樟柯、陈奕迅、李云迪、俞敏洪、李安、李开复……节目中,杨澜的妆容永远精致完美,发型一丝不乱,服装时尚得体,暖光,谈笑风生,话题是成功、世界和价值——一个精英和另一个精英在聊精英的故事,给普罗大众带来一碗“精英鸡汤”。

《中国合伙人》上映后,杨澜和柴静都对俞敏洪进行了采访。《杨澜访谈录》的标题是“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给俞敏洪的介绍词是“励志导师”,希望能“通过介绍俞敏洪的创业经历,让年轻学子获得收益”。

当有人认为杨澜和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有许多相似之处时,杨澜表示:“我觉得在对于主持人这个工作的热情上面,还有这种希望给女性更多的激励和安慰这个角度来说,我和奥普拉做的事情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当然还有一些是没有办法比较的,比如奥普拉是出生于美国底层的一个家庭,她在生活上经历过很多磨难,她是一个吃过大苦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没有这么多的历练,所以在生活的阅历方面我没有奥普拉那么深厚。”

杨澜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一直活在精英世界中,开启的永远是“精英模式”,缺少磨练,所以难以应对苦难。永远无法想象杨澜去采访一个锒铛入狱的前高官,或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小山村。

当然,不能因此认为杨澜是一个“不合格”的主持人,恰恰相反,她在节目中越来越如鱼得水。本来就少有人将杨澜和柴静的节目摆在一起讨论,更多的是与许戈辉、陈鲁豫之间的对比,杨澜和柴静各自眼中的世界一开始就大不相同。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节目也越来越多,需要《看见》的深刻沉重,也需要《杨澜访谈录》的光彩照人,正所谓“百花齐放”就是这个意思吧,先让柴静往胸口扎几刀,再去杨澜那里接受包扎抚慰,也没有什么不好。至于观众是更接受“挨刀子”还是“高端暖”,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2、“微博时代的麻烦”

杨澜总是在微博上遇到麻烦。先是为李天一“辩护”惹争议,最近又因提问朗朗时的措辞不当火了“杨澜体”。“李天一案”发生后,杨澜在微博表示:“劳教一年对一个因为冲动打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惩罚过重?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很容易破罐破摔了。真替李老师感到痛心!”随后,杨澜的言论和态度受到网友质疑,不少人留言质问这是“谁替受害者心痛?”面对争议,杨澜在微博中道歉。

而郎朗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后参与联合国微访谈时,杨澜在微博上助阵提问:“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这一提问被网友指责语意不善。“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这一提问也一炮走红。

杨澜在电视上的提问方式,在微博时代给她带来了麻烦。杨澜在节目中比较少使用问句,而是以平铺直叙的句号结尾的话语比较多,这一特点在电视上配以表情语气不会造成太大的误解,但是在微博上,脱离了具体语境和语气,就完全可以被解读成另外一个意思——不同媒体有不同的特点,人们有可能出现多元性解读。作为意见领袖,作为一个传媒人,在公共平台上发表意见本就应当措辞谨慎,并对不同媒体的特性保持足够的敏感。杨澜的“精英模式”对草根媒体似乎有一些无从下手。

篇5:浅谈杨澜主持风格

摘要

类型化电台在国外早已是一种成熟的广播模式,最早出现的类型化电台是在1959年的音乐台,美国人戈登.麦克兰顿创办的《流行40首》。而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类型化电台出现在2002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音乐之声”。过去的广播都是版块模式,在特定的时间内为特定的群众设计一些特设的栏目,但是类型化电台却完全打破版块模式,从市场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类型化是媒体时代细分市场、细分受众的结果,以听众人群为出发点,只要打开广播,随时随地可以听到想要听到所需要的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类型化音乐电台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针对类型化电台节目的受众不同,主持人可能会变化自己的主持风格,并对具体的音乐类节目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类型化电台节目的误区以及解决办法,提出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类型化电台;音乐节目;主持风格;受众

I

目录

摘要............................................................................................................................................I

一、类型化音乐电台概述.....................................................................................................1

(一)何为类型化电台.........................................................................................................1

(二)类型化电台音乐主持人的发展背景.........................................................................2

二、类型化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2

(一)受众需求对主持风格的影响.....................................................................................3

(二)现今类型化音乐节目误区和解决方法.....................................................................4

三、案例分析...........................................................................................................................5

(一)江苏音乐台魅力897《城市乐游》(陆莹)............................................................5

(二)经典975邓煌《阳光倾城》.......................................................................................6

四、结论...................................................................................................................................7 参考文献...................................................................................................................................9

一、类型化音乐电台概述

(一)何为类型化电台

类型化电台是指针对特定地域、特定的人口学特征、听众的信息爱好,编排播出内容定位、风格特征专一的节目,以广播频率为单位而不是以节目为单位树立频率的整体形象,让听众想听什么内容,就打开什么频率,而不必在频率之间跳动寻找自己喜爱的节目。从广播市场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类型化是媒体时代细分市场、细分受众的结果,这一改革思路将使频率更为小型化、精干化。不同于专业化的是,类型化是以听众人群为出发点对市场进行细分,按照类型人群的需求、收听时间、接受方式进行多频率的交叉覆盖。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台已经在类型化之路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有了比较成熟的经营理念和具体做法。在美国,最早出现的类型化电台是音乐台,当前的主要电台类型有新闻台(News), 谈话台(Talk)、体育台(Sports)、音乐台(Music)、民族台(Ethnic)等几个大类。类型化新闻台自70年代起被引入我国的台湾,至今也已经有了较长时期的成熟运作,新闻、体育、音乐、交通、儿童、宗教等类型电台划分清晰、针对性强,以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作区隔成为相对固定的受众群,是当前台湾广播发展的主导趋势。类型化电台作为一种成熟的广播模式在2002年被引入中国大陆地区,它淡化单个节目,凸现整个频率的面貌 ;听众不需要节目表,打开收音机随时可以收听品质相当的内容。在当前国内现有的电台中,较为知名的类型化广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之声,经济之声等频道,其频率覆盖全国,实现了类型化广播对收听人群的区隔作用。其首先打破各类型广播以板块形式播出的形态,对类型化广播内容实现全天的统一风格呈现,针对不同的收听群体选择最适合的播放内容。

从某种角度来说,类型化的实质是广播节目内容一定程度上的专业化和运作上的格式化。它以特定内容、特定类型的节目形成电台的特色,抓住特定的目标听众,以格式化的运作大大节约了电台的经营成本;而且,恰当的节目类型聚合有利于听众群人口特征和广告主诉求目标的契合, 有利于广告的销售。它是广播行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广播频率数量达到相当的程度,综合性的定位造成众多传播服务内容过度挤压和重叠的一种矫正。以类型化音乐电台为例说明: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音乐对受众的吸引程度,类型化音乐台就成为了一种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电台形式。类型化电台与传统电台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类型化电台的所有节目都是围绕某一个受众群体的进行的,带有鲜明的类型特征,而这种鲜明的类型是由受众的需求决定的 ;从内容上说,类型化电台节目全部围绕类型受众进行设计,以满足其需求;在形式和风格上,所有节目都以统一的格式运作,节目与节目之间的区别不大,没有明显的节目个性,因此类型化电台作为一种鲜明的、对象性明确的电台模式被大众喜欢。

(二)类型化电台音乐主持人的发展背景

相较之于专业化电台中的局部思想,类型化广播更注重全局观,主持人的个性和个别栏目要让位于整个频率的形象规划。因此,类型化电台的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往往都与节目的形式相匹配。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主持人的风格往往也会成为影响类型化电台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类型化音乐节目针对受众的不同,主持人的风格在整体方向的把握上可能会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要想形成类型化电台的一种鲜明的特色,对于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养成同样有要求。这一点可以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的发展看出。在成立之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打出“伴随性”收听的口号,并且开播不久即赢得了满堂喝彩,致使有些听众把音乐之声夸张地称为是“播歌的那个台”。讲求频率风格、频率气质、频率格调、频率样式,而不过分追求节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虽然一度成为类型化音乐台标榜专业的特色,却也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今后在培养类型化电台主持人风格方面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对于类型化电台主持人自身来说,培养自身独特的主持风格不仅可以在节目之外为节目赢得更多的受众,同时也可以通过自我风格的养成让受众在享受节目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感受主持人的幽默以及其独特的风格。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类型化音乐节目电台主持人自我风格的形成不仅需要符合节目的特色,同时更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形成具有自我独特风格主持特色,这不仅对于节目未来的发展具有好的影响,同时对于自身长远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类型化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

语言是主持人节目内容形式的重要载体,我们所接触的大量节目全都是以语言为主干,对于广播节目这种以传递声音为主的形式更是如此。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直接 影响到节目的受欢迎度,而实际由于类型化节目的制约以及对于主持人风格的忽略,在我们接触的广播节目中听到更多的是程式化的声音。对于一个好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应从口语化、意境美等多方面来形成属于自己的节目语言特色,乃至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声音这种唯一有力的表达方式中。

对于主持人来说,广播语言不同于电视语言可以更加直观的向观众传达一些内容和思想。类型化音乐节目的广播语言主要是通过声音来传递给受众需要的信息,因此,不仅需要广播节目单的良好策划更需要个人风格鲜明的主持人作为传播的桥梁,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更多的受众群体。

(一)受众需求对主持风格的影响

站在类型化音乐节目的受众角度看待问题,要能够充分理解广播的伴随性特征,从功能本位出发主持节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85% 的听众表示在收听广播的同时还会做其他事情,包括开车、工作、学习以及其他休闲活动等。信息时代时间是最珍贵的,听众难以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来使用媒体,而广播较之于其他媒体的优势就在于便携性与伴随性,听众更多注重广播音乐的欣赏性或消遣性。在这里广播更类似于一部随时随地随意使用的随身听,而主持人的任务就是为受众提供能播放最合其品味的音乐。

作为类型化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要严格把握自己主持节目时说话的时间,以确保听众能够听完完整的音乐。音乐的表现力之所以相较于其他的表现形式更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是时间性的,要在一定的过程中完成。同时,作为表现艺术的音乐,往往涵盖着情感,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听众的情绪来展开对于生活的想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主持人研严格控制自己的说话时间,保证受众对于音乐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从这两个角度讲,对于类型化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调整自己的主持风格,保证受众能够更好地对音乐索要传达的情感进行认知和解读。

类型化后的电台,主持人个性和节目特色不再鲜明,但频率特色加强。受众市场在各种新老媒体竞争中不断细分,聚合并满足具有同类需求的受众群体,是广播媒体生存的重要出路。对于主持人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听众的特定需求聚合同类音乐。相比其他类型节目的主持人,类型化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不能把节目仅仅当作个性展示的平台,要尽早走出高高在上的状态,主动接受迎合受众的需求,配合频率整体形象的塑造,从心态和行 动上积极应对转变。

从受众的需求角度分析,类型化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在语言上最大的变化就是主持人语言量大大减少,以前在节目中所出现的音乐压播、混播现象基本消失。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受众对音乐的需求和音乐本身的特性。

从语言的质量上来说,类型化音乐节目的主持人由于说话时间上的限制,更需要抓住受众的心理以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受众所需要的信息。主持人需要根据已有的听众数据,包括听众的人口特征、兴趣爱好、文化水平来决定音乐的解读角度与语言风格,从而契合特定听众群体的感受和喜好。如:流行音乐吸引的往往是年轻、时尚、前卫的听众群体,主持人的语言相应地要时尚、通俗,贴合这一群体的情感诉求。其次,对于音乐的介绍也不能仅仅从音乐的背景以及主持人的自我感受方面进行解读,它切入的角度必须是从音乐最具表现 力、最具审美或社会价值的部分出发,以期精辟地引领受众领略到音乐的精华。这就需要主持人对音乐有独特的情感认知和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表达时间里拓展个性空间、展示自己。

(二)现今类型化音乐节目误区和解决方法

在当前的类型化音乐节目中,不同于专业化电台中的局部思想,类型化广播更注重全局观,主持人的个性和个别栏目要让位于整个频率的形象规划。类型化后的电台,现代化传媒工具和广播系统的软件操作将扮演着重要角色,主持人的个性展示空间大为减小。甚至有媒介专家认为,一个电台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开办。

由于我国类型化电台起步较晚,因此大部分的类型化电台发展并不成熟。很多宣称是类型化电台的节目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的类型化,而且在当前的类型化电台中主要以新闻和音乐形式的类型化电台居多。类型化电台不仅在数量上无法与其他形式的电台相匹敌而且在当前发展的类型化节目中在内容上也有很少能做到真正的类型化。究其原因,虽然我国的类型化电台的工作者已经具有类型化的意识,但是由于从专业化到类型化不可避免的存在调整、过渡和适应。这就容易导致在这个期间的类型化的电台存在节目类型化不彻底难以满足受众需求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在当前存在的类型化音乐电台中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同样也成为影响类型化音乐节目的主要因素。一般的观念认为,类型化后的电台主持人扮演的角色无关紧要,只需要负责将节目内容串联起来就可以了,这种误区就导致当前很多类型化音乐节目主持人 存在主持风格单一,单纯的为了符合电台的特点而主持节目,没有考虑到主持风格在类型化后的音乐节目中同样重要,影响着受众的感受和节目的整体效果。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就要从电台和主持人两个方面同时考虑。

电台:对于类型化音乐节目来说,在安排符合节目特征音乐节目的同时更要在分析受众以及节目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主持人来主持音乐节目。主持人作为传播信息的桥梁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节目编制离不开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作为支撑,如果说节目的编制相当于人的生命,那么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就是相当于类型化音乐节目的灵魂。生命固然重要,但是灵魂才是主导生命很重要的方面。所以,对于类型化音乐节目来说要根据节目的特色以及受众的范围选择最适合的主持人来主持节目,增强节目的魅力赢得更多人的喜爱。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要在不断的主持中积累经验,在契合节目风格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在一些著名的类型化电台节目主持人的身上我们都会看到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离不开长期的自我修炼和积累。节目主持人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来迎合观众的需求,站在受众的角度看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会增强受众对于节目的感知和认同感。

三、案例分析

在对类型化音乐节目的分析中发现,一个成功的类型化音乐电台除了根据市场调研歌曲收听量科学合理编排音乐和明确的理念定位之外,还有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拥有融合个性的主持人。下面是对两档类型化音乐节目及其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分析:

(一)江苏音乐台魅力897《城市乐游》(陆莹)

江苏音乐台魅力897,是一家充满城市活力、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引导时尚为品牌核心的热门金曲类型音乐台(Hot Adult Contemporary)。目前覆盖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及周边区域。拥有《早安897》(谢阳)、《音乐晚报》(王丹)、《城市乐游》(陆莹)、《897爱情海》(张琳)、《897娱乐报》(美美)等一批魅力品牌节目。电台以“音乐只为你,魅力897”作为推广语,由曹格、尚雯婕、徐佳莹、MIC、郭书瑶、Sigma、曾昱嘉、Olivia等台歌小天王(后)演唱台歌。下面是对《城市乐游》主持人陆莹主持风格的一些分析:(1)了解受众需求;这是作为主持人需要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品质,作为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音乐节目——《城市乐游》不仅以它的音乐吸引了特定类型的受众群体,同时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的把握也很到位,这不仅需要主持人基本的素质作为支撑同时更需要长期的锻炼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这档音乐节目的主持人,陆莹在本科期间学习的并不是播音主持行业,之所以能够进入到电台成为DJ完全是机缘巧合。他本身作为一位新潮的年轻人不仅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同时更能将这种风格通过广播传递给更多的人。大家都知道,年轻人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因此敢于尝试生活的各种可能成为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陆莹之所以赢得了那么多听众的喜欢,不仅是因为他能够准确的把握受众的心理,同时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共鸣。综上所述,对于类型化音乐节目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主持人的作用其实并没有被弱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魅力。因此,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对于类型化音乐节目主持人来说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探索的过程。

(2)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城市乐游》每天的播出时间是17:00—19:00,在这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主持人向观众传递信息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相比于其他形式的传播形式,广播这种媒介的主持人可能需要更多的语言魅力,因为受众只能是通过声音的内容来获取信息。用陆莹自己的观点来说,对于播音主持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长时间不断的练习来不断的完善自身。主持人是一个涉猎面要求比较宽的职业,每天吐出去的字句很容易超过自己吸收的内容,所以不断的学习,加上每天不懈的练习是必做的功课,在练习的过程中技巧自然会得到完善和提升。最大的挑战是明确和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解决的办法同样也只有多学,多练,多观察,时间久了,自然会发现自己擅长和应该坚持的是什么。对于类型化音乐节目的主持人来说,可能保持短时间内的“电力“还比较容易,但长时间重复的节目类型势必是对自身能力以及知识获取能力的一个考验。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听,多看,多感受新鲜事物,从每一件你遇到的新鲜事物中获取灵感和能量,以便能在做节目的时候摆脱困倦,唤醒激情。

正是因为这种长时间经验的积累以及自我的不断修缮和调整,让受众在每次听节目的过程中都会在同一种主持风格的形式下获取不一样的信息,增强自身对于节目的认知度以及认同感。与此同时,从主持人的角度来说在建立自己独特风格的同时也完善了自我的修养并赢得了更多人的喜欢。

(二)经典975邓煌《阳光倾城》

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台是江苏省第一家类型化的成人抒情风格音乐电台,目前覆盖南京、苏州、徐州、扬州、镇江及安徽部分城市。电台采用大版块节目区隔收听时段,启用气质DJ群,以流畅的音乐编排塑造陪伴性的收听氛围。节目音乐素材以中外经典怀旧歌曲为主,以此唤起听众的美好回忆。电台拥有《阳光倾城》(邓煌)、《赫伯湾音乐时间》(海燕)、《天天点播》(谢阳)、《蓝色音乐田》(刘伟)等众多品牌节目,歌手周华健为电台创作并演唱台歌:“流动的光阴,冲不淡记忆的声音”。下面是对《阳光倾城》的节目主持人邓煌的主持风格的分析:

(1)独特的人格魅力;《阳光倾城》是一档清晨6:00-9:00时段的经典音乐节目,第一次听到《阳光倾城》的时候就被主持人清新、明快的主持风格所吸引,因为从她的声音可以感受到阳光的味道。不管外面是风雨或是阴云,她欢快积极地主持人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听众,播撒着千万缕阳光。她那富有亲和力的播报、积极阳光的状态、知性智慧的言语,善解人意的性格,自然熨帖美不胜收。清晨广播节目是一天全新的开始,因此,它可能影响着很多受众的心理。邓煌在自己长期的主持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她将广播作为自己人生的幸福,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人生中如果有一件事,既是爱好,又能够成为自己的职业,这便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元素之一了。幸运的是,我抓住了我的幸福——我深爱的广播事业。”也正是因为如此,邓煌的《阳光倾城》成为全城幸福家庭清晨的首选广播节目,她在自己的节目不断的传递正能量为千万的城市人送去清晨最温暖的阳光,感受人生的智慧、领悟生命的意义。

(2)契合节目的风格和受众的心理;《阳光倾城》是一档清晨的音乐节目,对于传递信息与能量的节目来说,需要更多的是一种宁静、自然的状态。主持人邓煌的主持风格知性、智慧,带着一种成熟、安静的美丽,这种风格非常符合节目的特征。清晨是一天的开始,广播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可能因为自己信息的传递为受众带来更多真实的感受。之所以这么多人喜欢《阳光倾城》正是因为节目的编排风格清新、明快,在音乐播放的同时能够及时的为受众传递生活方面的信息。邓煌在主持中能够流畅的表达对于歌曲的认知并自然的切入到歌曲之中,这种直接简单的方式赢得了更多的受众加上节目的独特风格成为江苏广播节目中的一道风景线。

四、结论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类型化音乐节目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形势不 断趋于多元化的形势下,未来的类型化音乐节目必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和细化的方向发展。各种风格迥异的类型化节目在未来电台的发展中必将会不断的细化,这就需要类型化音乐电台在编制自己节目的时候充分调查受众群体并了解他们的需求,选择适合特定群体的类型化音乐节目。在主持人的选择上面,类型化音乐节目要根据节目的特征选择契合度最高的主持人来主持节目以便能够增加节目的认同感。从主持人自身来说,要根据节目的需求发展自身的风格,在主持过程中做到节目风格和自我风格的完美融合为受众传递更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章莹莹.类型化电台的特点及主持人的作用——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04:161-162.[2]章莹莹.论类型化电台DJ的角色定位——以音乐之声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04:101-103.[3]刘浩三,徐军立.国内类型化电台的现状及发展战略[J].中国广播,2011,09:24-28.[4]陈琳.把握“黄金7分钟”——论类型化音乐电台直播主持人的语言规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74-76.[5]何楠.内地欧美流行音乐电台的进步空间浅谈——以Hit FM为实证的分析[J].东南传播,2008,12:101-103.[6]华敏.类型化电台的个性化主持[J].记者摇篮,2012,04:52.[7]班闯.浅析电台主持人如何确立自我风格[J].中国广播,2010,01:58-60.[8]段伟露,高飞,贺萌.类型化广播主持人的个性特征[J].新闻前哨,2009,05:78-79.[9]邓蔓,高飞,杨丽琴.类型化音乐电台受众细分[J].新闻前哨,2009,08:71-72.[10]丁忠强.浅谈类型化音乐电台编播系统—RCS[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0,02:34-35+39.[11]韩晶晶,许玲.转型期我国类型化音乐电台节目编排技巧思考——以湖北音乐广播为例[J].学习月刊,2010,18:92-93.[12]黄时捷.抓住移动中音乐耳朵——论科学规划类型化音乐电台节目[J].东南传播,2013,01:96-97.[13]许宁,伍雯雯.锁定目标听众 追求有效播出——浅议类型化音乐电台主持人的对象感[J].声屏世界,2013,05:33.[14]本报记者 沈向阳.用音乐纯净城市耳朵的人们[N].常州日报,2010-01-20A03.[15]林晖.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闻记者,2001,09:26-29.[16]黄碧珊.我国类型化电台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17]海燕.赢在改革,赢在科学——FM97.5经典流行音乐广播收听率夺魁随想[J].视听界,2007,06:68.[18] 张勉之著.世界广播趋势[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19] 石丛珊.中国广播的类型化之路[D].浙江大学 2008

上一篇:“错位”游戏作文下一篇: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