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2024-05-08

苏州园林(精选8篇)

篇1:苏州园林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比较

分享

作者:逍遥 鸟人 已被分享5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B]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B]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B]

(一)、江南园林

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浪沧厅等。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二)、北方园林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地暖、空调等暖气设施不仅用于建筑室内,而且用于草地的过冬。室内外水池在冬天保持不结冰除了用地暖外还用了高强度的驳岸和池底砌筑手段,如材料用高标号水泥,水池配筋加密,以防结冰或胀裂。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三)、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B]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B]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水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从类型上看,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于碉堡,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的石舫外,还有岭南的舫,如宝墨园的紫洞艇,更有与众不同的船厅,把客厅与楼结合,略带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故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规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的,或用角梁与枋穿插的,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与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的风雨楼和山区的索桥。

就组合方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玻窗,砖雕窗,灰塑门;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的“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

字画古园的字画相对较少,现代园林中更是少用,但也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园后门联“不深不浅湖水,半砖半阁人家”;余荫山房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有联“荷花世界,荔子光阴”;可园邀山阁联“大江前横,明月直入”、可园雏月池馆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正门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人境庐息亭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惠州西湖六如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够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植物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簕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岭南园林文化[/B]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堂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

(四)、巴蜀(川西)园林

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比更接近民间。主要分布四川:杜埔草堂、望江楼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

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

篇2:苏州园林

课题:《苏州园林》授课人:陈怀龙 审校人:徐银花备 课时间:2012年11月26日

目标定向:

1.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2.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层次及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有一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并 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轩榭()池沼()鉴()赏 嶙峋()斟酌()模()样 丘hè()lòu()空 lán()干 自出心cái()重luán()叠嶂

二、整体感知

1、人们常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苏州的美在于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州的园林艺术。

2、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三、个性展示

1、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试用一个比喻句来比喻苏州园林的美。

2、试找出文中把苏州园林比喻成“图画”的语句。(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字音)

四、合作探究

1、为了实现“图画美”这一目的,设计者们作了哪些安排? 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假山池沼的配合: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④讲究近景和远景的层次: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⑤角落的布置:

阶砌旁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是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⑥色 彩 的 调 配: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泥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2.再读课文,说说 为了说明这幅美丽的“图画”,作者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五、整合提升

1、理解本文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说说理由。

明确: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②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明确: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③“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句子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心脾。

六、课堂反馈

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试找出例句。

1、分类别:

2、作比较:

3、引用:

4、举例子:

5、列数字:

篇3:苏州园林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文化内涵,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两大类,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提起中国古典园林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亭台楼榭或竹林、花窗。。。这都说明, 苏州园林在人们脑海里已经烙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印记,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误区, 但最起码说明苏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 之后历代造园兴盛, 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 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 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 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 通过叠山理水, 栽植花木, 配置园林建筑, 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 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 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 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 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是因为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 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 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 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 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 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 使人于栖息游赏中, 化景物为情思, 产生意境美, 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 又是珍贵的艺术品, 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因此, 想要探索中国古典园林, 就应该深入了苏州园林, 无论从造景手法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应该深入挖掘。苏州园林的建造为文化的传播建立了平台。苏州园林可以说是一个纽带, 连接着文人墨客、画家、书法家、艺术家等等, 可以说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载体。

苏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有着如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因其完美的艺术设计受到世人的青睐。我曾三赴苏州, 通过对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留园, 个园, 网师园的赏析, 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做如下分析:

首先,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在于其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美学。所谓意境就是“寄情寓物”, 情由景生, 景由心造。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圆园林“唯理”, 连树木都修剪成几何形体, 而中国古典园林则“重情”。注重游者在体察感受中从身心入情, 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 由于文人墨客和画家的介入致使中国造园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其次,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虚实相生的独特性格

虽然都是山石花木、小桥流水、亭台楼谢, 中国古典园林却有着独特的性格魅力。有的优雅清秀;有的明快;有的深幽, 令人遐想翩翩。景物的设置虚实相生, 有的坚实、有力、庄严, 有的活泼、优雅、变化, 有藏有露赋予变化;景物的疏朗与紧密、光滑与粗糙以及色彩纯度和冷暖的不同组合给人以轻重、远近、华丽与朴素等不同的联想;园林中花木的配置也独具个性, 孤植丛植有机结合, 高矮和疏密的变化使层次分明、丰富。这种造景手法为中国画的层次变化奠定了基础。

再次,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独特的空间组织手法

“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采用的空间组织手法, 通过设置曲折的路径, 使人们从嘈杂的环境进入幽静之处, 这也体现了古代造园家“出世”的思想, 以及道家“清净无为, 修身养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景观的组织上把园林的墙、廊、景等分隔开来, 化整为零, 变单一为多样, 在迂回中取得层次, 让人感受庭院深深, 因此常有“不尽尽之”的说法。在植物的配置上绿树把边缘隐蔽起来, 用化有为有的手法, 变化有边为无边, 是空间变化丰富, 在游览的同时回味无穷。

另外, 中古古典园林的美在于整体的造景手法和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在于个体景物的美, 而在于整体的布局与规划, 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态、材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桥上有亭, 亭中有棋亭下有水, 水中有鱼, 池边有柳, 柳旁植桃, 墙边有竹, 竹中有梅”[1]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整体造景手法的完美写照, 景与景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整体联系。以网师园为例,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 但小中见大, 布局严谨, 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 园内有园, 景外有景, 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 却不见拥塞, 山池虽小, 却不觉局促, 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另外, 从对苏州园林的分析来看,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无论是规模宏大的拙政园还是小巧精雅的网师园, 无论是建筑在整个园中的比例还是花木的配置和材料的对比运用, 都体现出形式美的法则。

最后,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

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自然, 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古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里提出了“随由人做, 宛自天开”[3]思想。在艺术上一直提倡“师法自然”, 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由于造园主要是运用自然材料, 造景方法上更多是已自然景观为参照, 甚至有时是模拟自然, 例如:假山, 盆景等都是对自然的模拟。所以, 在造园领域也强调“师法自然”。

总之, 通过对苏州代表园林的赏析和解读, 归纳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在于意境美、虚实相生的独特性格、独特的空间组织手法、整体的造景手法和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以及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这些精髓直到今天仍然值得现代园林设计师借鉴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风景园林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老子[M]四川: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

篇4:苏州园林

但是,你同时又会发现:《中国石拱桥》笔墨多花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上,而《苏州园林》读完全文,却未见任何一个苏州园林的名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类型如此相同,而表达方式怎么会如此相异?尽管表达如此相异,而两类事物的介绍说明,所留给人们的印象怎么会几乎是同样的鲜明、突出?

叶至善先生的话对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很有帮助:“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我父亲(即作者叶圣陶先生)写一篇序文……”《苏州园林》原来就是这一本摄影集子的“序言”,知道这一点很重要。苏州的100多个园林,一个个园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读者可以随手翻看这本摄影集,序文可以不必再去赘述这个园林或那个园林是什么模样儿了。序文要考虑什么呢?当读者在翻看这许许多多园林的照片时,是否能领略它们的特色、妙处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否能看出作为一个地方的园林的共同风格?对一般观赏者、读者来说,这些未必都能理会,更不易明了透彻,序文就要起介绍、引导、启示、点拨的作用。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作者从众多的苏州园林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如果平时不熟悉苏州园林,或即使熟悉,却未经过一番分析研究,就不能得出这样准确而精到的判断。序文一说,就有使读者或观赏者顿开茅塞的作用。

等到读者对照着一幅幅图片,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这些说明文字读完,无论是对于苏州园林知识的增长,或是对于审美观念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游览观赏苏州园林的兴味的加浓,都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如果要问序文中未提一个园林,怎么会同样那么具体、优美、生动,这恐怕还得归功于作者对共性所作的具体而精确的概括。一句‘话,是共性中含着个性,读者可以从这共性中明明白白地领略到“苏州园林”的个性。掩卷而思,个个苏州园林的整体美和局部美都会映现在你的眼前。

那么,《中国石拱桥》呢?文章开头也描述、介绍了石拱桥的共同形态、结构和共同的美,但都很简略。这与《苏州园林》有极大的不同,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说就可以明白的事。但作为中国石拱桥,上下数千年,纵横九百多万平方公里,人们眼前又不一定有一座石拱桥,更不用说那闻名四海的赵州桥、卢沟桥了。总之,如果不拿几座具有代表意义的石拱桥来展示一下,就不足以显示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杰出优美以及它的世界地位。这也许就是从个性中显现共性的妙用吧。

篇5: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

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

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7,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万处,并因此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

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过清、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

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名园简介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

古典名园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

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狮子

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网师园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

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

景精巧幽深之至。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

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怡园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早的园

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

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

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

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

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

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

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

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

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

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

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

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

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是伟大的历史建筑物。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

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

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

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

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有宣扬人

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地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

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

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

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参考文献

[1] 陈长录意境——苏州园林的灵魂

[2] 吴雍论中国园林的意境

《美术鉴赏》论文

苏州园林

系别: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线电缆制造技术

学号:100314417

篇6:苏州园林简介

(2010-08-23 16:10:54)

转载

标签:

苏州园林

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

柏轩

旅游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留园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音:chāng)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位于江苏省苏

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

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沧浪亭

篇7:苏州园林  示例

苏州园林 .教案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说写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二、学法指导

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勺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北京的园林中的彩绘等。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

3.本文的语言简洁明晰、相当典范。应注意对本文的语言加以品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解决办法:

1.复习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分组讨论、填表、比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

2.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说话训练。课前进行5分钟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介绍一处建筑物。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

3.分组竞赛。学习过程中把全班分为男女两组,每组成员答对一个问题给本组加1分,课后评出“优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学生”,以激发课堂气氛和参与意识。

4.拟题训练。学习本文后,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或身边一个建筑物。”(自由发言,进行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吗?苏州园林现存近200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明确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条理说明的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如下:苏州园林有100多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历功的园林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此我国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成为其他地方园林的标志。如果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应错过。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是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或者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具有一种艺术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在上面安排上桥梁,并且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岩,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各色金鱼或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开放,真是“鱼戏莲叶间”的入画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也相间。没有松柏,也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有的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开花的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无限繁华和欢悦。

苏州园林里也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大多无所依傍,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甚至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尽量做到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梁子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墙壁白色,墙壁下面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各种花明艳照眼。

2.为了加深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这样可以更形象地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说明文?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哪两类?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哪两类?

(3)如何理解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6)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有何区别?

(8)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9)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文?并结合说明文的阅读知识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1)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具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3)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是指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说明事物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抓住了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4)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文字条理化,常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5)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求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练、准确、讲究分寸。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7)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在于: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而说明文要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地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8)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9)(略)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从19开始写短篇小说。19,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3.生字词。(采取形式是男、女各派一名代表,另找一名学生叫写,看谁写得对,写得规范)

如:轩榭 丘壑 嶙峋 镂空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

分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围绕这一总特点如何展开做具体说明的?

篇8:从“三远”看《苏州园林》

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 抓住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通过“四个讲究”, 即“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把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进行精辟解说, 让读者陶醉在美的意境之中。

那么, 《苏州园林》赏析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一、“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审美的切入点

1.何谓“完美”和“图画”

宋代司马光在《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中说:“至于庐舍饮酒, 无不尽心, 为之驱处, 使皆完美。”明朝张居正在《山陵礼成奉慰疏》中也说:“ (臣) 至即恭叩元宫, 见其精固完美, 有同神造。”可见, “完美”是完备美好的意思, 它没有缺陷, 是人们渴望得到的一种理念和动力。《汉书·赵充国宝》有句:“乃召黄门郎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五代齐己的《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有句:“曾向沧江看不真, 却因图画见精神。”可知, “图画”为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

2.“图画”之画意乃为中国画之画意

我们知道, “图画”有中国画与西洋画之分。

据考据, 苏州第一座园林夫差的馆娃宫, 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年, 其他园林的建筑, 大都依照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行布局。要说苏州园林的园林艺术师从西洋画, 几乎没有任何依据。所以, 我们可以认为, 苏州园林“着眼在画意”, 这个“画意”, 显然是中国山水画的画意。

那么, 中国山水画的画意是什么呢?

二、“三远”境界是“完美的图画”的理论依据

中国山水画的画意是“三远”境界所构筑的画意。

“三远”论的提出, 开辟了中国画构图中散点透视原理的先河。所谓“三远”, 即高远, 深远, 平远。最早提出“三远”论的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其所著的 《林泉高致集》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 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 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 深远之意重叠, 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 高远者明了, 深远者细碎, 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 细碎者不长, 冲澹者不大, 此三远也。”

“三远”境界是一种将各种视角 (仰视、俯视、平视) 所见之自然放在同一幅作品中来表现的透视法。

三、“完美的图画”是“三远”境界的具体阐释

“三远”境界是如何构图的呢?“高远”追求的是自下而上的高低层次;“深远”追求的是自前而后的纵深层次;“平远”追求的是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的横面层次。“三远”境界的构图, 形成了有别于定点透视的立体图画, 把自然景观描绘于三维构图中, 形成了写意的、更注重立体感受的艺术画面。

《苏州园林》中四个“讲究”的审美标准符合“三远”境界的审美范畴。“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为“平远”, 即讲究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的横面层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为“高远”, 即讲究自下而上的高低层次;“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为“深远”, 即讲究自前而后的纵深层次。

四、掌握“三远”境界, 提高审美水平

中国画的“三远”境界构图, 对于学生来说, 需要有一个理解与体会的过程, 我们可以以北宋郭熙的山水画《早春图》, 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倪瓒的《江岸望山图》,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赵孟頫的《水村图卷》等名画为范本, 让学生体会“高远”、“深远”与“平远”在中国画中的审美意趣。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用笔雄强坚实, 以仰视的手法, 表现山峰的高远;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以深远见胜, 作者为了突出一个“隐”字, 以“S”形连续取势, 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 沿着溪流寻索, 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 塑造出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赵孟頫的《水村图卷》, 使用的是平远法, 场景展开, 描绘的是沙渚村舍、渔舟出没、丘陵长堤、岸柳塘苇的江南清旷平远景象。

上一篇:我的母亲命题作文下一篇:课外活动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