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课件

2024-04-13

苏州园林教案课件(精选6篇)

篇1:苏州园林教案课件

苏州园林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品读课文,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本文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3、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该节课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包括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符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本文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从名句下手,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初步了解苏州园林并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阅读评说,领略苏州园林之美

1.粗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说话(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四个讲究)

(此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总分结构,迅速识别中心句与支撑句学生可说:苏州园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美在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2、苏州园林讲究完美的图画除了上述四个讲究之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3、寻读课文,评说园林图画美的内涵,用“苏州园林体现出 的美”说话

(抓住文中与图画美相关的词句,学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呈现出不对称的美(美术画),假山的堆叠体现出艺术的美,池沼周围景物的配置追求自然的美、变化的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美,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层次的美,角落装饰体现出别致的情调,门窗体现出工艺的美、图案的美,色彩体现出搭配的美……)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小组合作,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

如: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

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②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3.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

学生交流7-9段学习所得,内容如下: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内容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注:如果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教学设计非常巧妙,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练习提供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料,课堂练习紧扣重点,并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

四、品读文章,辨析采用的说明方法

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五、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明确:(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

(7)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该节课重点突出,目标全面、准确、具体,整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布局合理,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教学目的明确,对教学内容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对重难点言简意赅,分析透彻。方法得当、语言清晰,具有感染力,习题典型,题量适当,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任务,整个课堂效率非常高,对练习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移情好比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将教师和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并且使他们在教育情境中相遇时建成一个统一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情感不仅能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智力潜能的转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中蕴涵着的情感基调,开发情感的源流,蓄积情感的“储备量”,运用“移情”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入情入境地体验,不断地感悟语言,不断地推动情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体验中获知,在求知中生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篇2:苏州园林教案课件

一、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的重点。

二、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就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三、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这是教学难点。

四、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认真辨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查字典等有关工具书,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教学要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鼓励学生运用诗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感受画意美的同时,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理清文章说明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看看叶圣陶先生跟你们有没有同感。

[幻灯出示思考题] :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3、作者分项概括,又从四个方面体现以上特点,是哪四个方面?

4、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5、结合是上述问题,标明全文说明顺序。

(电脑播放课件: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原文文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由发言。)

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将朗读训练与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信、有主见。]

1、结合图片,用语言再现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图画美。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提供相应的图片、音乐,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2、文中优美的句子很多,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从文中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学生自由发言)

六、质疑问难。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寻求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

七、拓展训练。

[学文与作文成为一体,意在指导学生注意作文的条理性]

试以“我的家”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不实写哪一处景或哪一件事,而从总的印象写起,引出对事物总的特点的概括,然后围绕中心多方面说明。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篇3:苏州园林教案课件

1.1 课件评价标准 (1) 教学内容设计

对教学内容做精心的设计是课件质量的保证, 只有正确完整的设计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否则, 一切都象散沙一样无法凝聚, 缺少灵魂。

(2) 具有生动性

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机的与多媒体手段充分地结合, 如多加入图片, 动画等, 使学生易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互动性

使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加深理解和记忆。

(4) 个性化

提供启发式或病例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让每门课给每个学习者带来最贴心的学习感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枯燥无味, 而课件教学, 这种多媒体软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 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情绪, 使古板变生动, 抽象变具体, 深奥变浅显, 沉闷变愉悦, 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利学生的理解。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件逐渐得到普及,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有声有色的课件, 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容易,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3) 提高效率

可在最短的时间内, 让学生清晰透彻的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

2 教案

教案是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对不同的层次及专业学生, 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或知识群, 结合学生实际并进行教学设计和设想,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而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具体讲课方案, 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 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 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它反映了教学水平, 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 反映了教师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程度, 反映了教师了解学生, 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的程度。

3 讲稿

3.1 优点

(1) 便于教师记忆

(2) 有了讲稿不至于课堂上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3) 对于下一次上课是一个重要文献

(4) 对于同行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有助于互相学习

3.2 缺点

(1) 限制了教师的表达能力, 比较僵死

(2)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细微的知识, 照顾不到;对于不同专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的侧重点照顾不到;对于学生的情绪、反应, 即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交流照顾不到

(3) 对于教学的总纲目及与各个分纲目之间的联系都照顾不到。

4 课件、教案及讲稿的形成程序及具体内容

4.1 形成程序首先看教材, 然后查相关专业参考资料, 写讲稿, 写教案, 制作PPT。

4.2 具体内容

(1) 问题情境——多采用导入法

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但创设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足够的掌握和获取更多新知识。独特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 开展知识探究活动——教师自身能力体现

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以下几点。第一, 促使学生重点明确。重点问题应根据教学标准, 结合教学内容而定, 每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 但不能过于多。第二, 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以展开探究活动, 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熟练技能。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多设一些子问题, 难点分解, 多问为什么, 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 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 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此过程学生可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 同时还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 获取成功体验——教态问题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 又是演员。评价与交流探究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和交流, 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吸取经验教训, 改进探究, 培养合作精神, 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进步, 也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句真诚的鼓励话语, 可能带出一批好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 可能使这位学生终身铭记。最终关键体现的是教师要有爱心, 学生要有自信心。

综上所述, 高校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师自身素质, 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成果, 促进学科特色和教师自身能力, 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课件、教案及讲稿三者有机结合是高校教师上好每堂课的基础, 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课件 (courseware) 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要求, 制定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 而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 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即多媒体课件。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讲稿是教课前、报告或演讲所写的底稿, 对于我们高校教员而言, 讲稿即讲课的发言稿。课件、教案及讲稿三者有机结合是高校教师上好每堂课的基础, 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件,教案,讲稿,程序

参考文献

[1]包桂花, 包同力嘎, 包明兰.正确认识教案及编写教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18 (5) :181-182

篇4:苏州园林教案课件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植物病虫害防治;制作;教学效果;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64-0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本科专业植物生产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诊断能力、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的调查能力以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能力等,一直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被广泛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和科学合理的应用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并将其建设成校级优秀课程,精心制作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提高课件课堂应用技术是重要途径和方法。笔者依据金陵科技学院园林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明确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课件开发软件及课件类型——课堂演示型课件,[1]精心收集、制作课件所需文字、图形、视频等材料,课件设计坚持直观生动、易操作、可创新并具科学性的原则,制作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1套。该套多媒体课件已在园林本科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堂教学中连续使用超过3届,较好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体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件内容素材的准备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应具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较广泛的知识面、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根据应用型园林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件内容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课件内容应紧紧围绕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成熟技能的实践,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以确保培育出来的人才能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因此,该课程的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该门学科学习方法和专业技能应用的指导上,以及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课件内容素材的准备成为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

1.文字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主要由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和有害生物治理等3门学科的内容组成,专业术语多较难掌握,植物病虫害种类的识别诊断方法、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调查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理论和措施等较复杂难于理解。课件文字内容主要包括有关专业术语、技术方法、防治理论及措施等陈述性文字,对专业术语和技术、理论等的解释性文字,以及生物学名等几大部分。专业术语、技术方法和防治理论及措施是文字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触角、口器、藏卵器、昆虫分类方法、植物病害病原的镜检方法、综合防治理论、物理防治等术语。其次是对专业术语、理论的解释性文字,如利用柯赫氏法则对植物病害致病性病原的验证过程等。这些文字应尽量简练并是必须使用的。课件中常涉及的大量生物学名也是文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学名一定要准确无误,并附有正确的拉丁学名,如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此外,根据课时安排,每节课件中可适当对该节重点、难点进行阐述,给出课后复习题等。课件中文字性内容尽量做到少而精,尽量避免将教材或讲义内容大段使用,使课件教学变成课堂上大家一起阅读浏览教材,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2.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给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中许多专业术语、技术方法、理论等更为清晰明了的解释,非常直观,便于理解。课件中应用的图形、图像主要包括:虫体和器官形态结构图、病原形态图、昆虫虫体及危害照片、植物病害照片、植物病原显微图片、防治器械结构图及防治现场照片等。虫体和器官形态结构图和植物病原形态图可在大量相关专业资料中选出,或人工手绘获得。昆虫虫体及危害照片、植物病害照片、植物病原显微图片、防治器械结构图及防治现场照片等图片材料可通过互联网、各类相关专业性图谱资料获取部分,但更多的则需在较长实验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制作积累。昆虫形态识别的细微特征、植物病原形态特征等必须通过显微摄影技术来获取图片,如瓢虫科昆虫后足跗节的假3节、紫薇白粉病无性态病原形态图等,再经图像软件加工后用到课件中。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因气候、植被、地形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各地区植物生产和销售状况也会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程度。因此,植物病虫害种类的相关图片应以收集当地园林植物上常发的重要种类为主,如江苏省常见园林植物病害、虫害主要有日本龟蜡蚧、星天牛、月季黑斑病、紫薇白粉病等等。

3.动画、视频

针对某一过程或现象,可使用动画、视频等举例说明,更加生动。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孵化、羽化、蜕皮、变态、担孢子的形成、锈菌生活史、杀虫病毒的杀虫机理等等。此类材料部分来自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源,部分自行录制编辑而成。

4.声音材料

适当选用些背景音乐,配合教师的音色特点,可突出教师的讲解。

二、课件的制作

1.制作软件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开发需求的增加,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不断推出,这些软件可分为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和多媒体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两大类。其中,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包括:WPS和Microsolft Word等文本素材软件,Adobe Ⅱ Illustrator、Firework、AutoCAD、CorelDRAW等图片素材软件,Potostudio和Photoshop等图像采集和制作软件,还有音频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软件等等。多媒体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FrontPage、课件大师、几何画板等。[2,3]这些软件又可分为单机课件制作软件和网络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是一个单机课件的制作软件,而FrontPage是一个网络课件制作软件。一套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往往需使用多种制作软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根据对课件制作软件功能的了解程度及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合理地选择制作软件,使制作的课件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演示型课件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为PowerPoint,它是一种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配套模板、素材丰富的电子幻灯片制作软件,主要用于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即采用该软件制作生成。此外,Authorware也是植物保护类课程课件制作中常用的多媒体软件。[4]endprint

2.课件的制作

根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依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不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件主要由6章组成:园林植物虫害基础、园林植物害虫识别、园林植物病害基础、园林植物病害病原诊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方法、重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等。课件设计制作包括对课件封面和各章节内容界面进行版面设计、显示方式设计、颜色搭配设计、字体形象设计和修饰等。每一界面均含有相应章、节的标题信息,并使教学内容、标题、按钮等固定在某些区域,便于操作与观看,逻辑严谨,条理清楚。每一界面文字内容尽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文字字号尽量大,多采用宋体。对于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文字颜色以暗色为主,背景颜色以亮色为主。界面中图形、图像内容应准确、清晰,亮度、对比度恰当,重点观察内容可采用箭头或其他图形突出显示,并逐级放大,每张图形、图像都附有简洁的文字说明、图标及出处。视频、声音等均使用动作按钮,连接到相应术语、原理的文字处。整套课件各章、节、标题的字体大小、颜色、位置统一,音乐的节奏与教学内容相符, 返回方式统一, 按钮风格及背景颜色等也基本一致,浑然一体。

课件以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为依据,编排各课时课件。每课时课件列出重点内容,每次课结束时给出小结。课件封面包含课件名称、课件作者、制作时间、版权等基本信息。封面下及各章标题后均设有导航界面,给出章节的内容标题和学时数,并使用超链接分别与各章节内容相连接。

制作课件时应避免出现“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也不可过于追求“系统性”,集板书、过程、练习为一体,形式单一。界面还应避免过于花哨,影响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关注。

三、课件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虽有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若应用不当,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仍是教学的主体,而多媒体课件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应淡化教师的作用,应尽量避免教师成为简单的传播员、解说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调整课件的相应课时。针对重点、难点等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可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利用超链接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讲解或适当取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不可一味追求真实再现,使之成为现场观摩课,而应适当引导,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总之,只有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5]才能相得益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在连续多年的教学中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该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与该课件内容的精心选择和制作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就决定于教师对植保类课程的特点是否掌握,是否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是否掌握教学规律能科学合理运用该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一旦使用不当,如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重点难点不突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存在误区等,课堂教学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精美的、带有艺术性的课件制作,再加以科学、合理的讲解,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笵小彬.多媒体课件软件的对比与选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21): 32-33.

[2]穆强,刘宪.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特点与分类[J].实验室科学, 2006(5): 78-79.

[3]郑阳梅.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比较与选择[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6): 51-54.

[4]陈宇飞,胡振邦,刘斌.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植物保护教学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73-75.

篇5:苏州园林课件

1、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3、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海盐的绮园,想必大家都去过。请谈谈对绮园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轩榭(xuān xiè)因地制宜对称(chèn)重峦(luán)叠嶂(zhàng)阅历嶙峋(línxún)诸如此类胸中有丘壑(hè)镂(lòu)空俯仰生姿败笔明艳蔷薇自出心裁琢磨斟酌(zhēnzhuó)别具匠心

2、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理清结构

1、快速阅读2~6段,2、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提纲。

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3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第4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第6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这几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第2段是从整体上概括,第3到第6段是局部的具体说明。

4、默读7~9段,看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三段依次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图案美、颜色美。

四、掌握说明方法

1、为说清事物的特征,说明文常常运用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请从文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A、作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特点;

B、打比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使对象形象可感;

C、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增强说服力。

2、结合《中国石拱桥》,你还能再找出其他的一些说明方法吗?

A、举例子:“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既增加可信度,又使内容血肉丰满。

B、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有准确的了解。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大家基本上把握住了全文内容: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基本的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从而对说明文这种体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三;

2、利用各种方法,小组合作,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3、课外参观绮园。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3、请说出以下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的卢沟桥。

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⑶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⑷(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⑸唐朝的张 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二、品味语言

出示投影:

1、请学生找出与下句匹配的原句,说说哪句好,为什么?

⑴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心中早已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语言简洁、雅致。

⑵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相同。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⑶至于池沼,全引用活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用“大多”来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

2、体会加点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先“艺术”后“技术”,强调的是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能给人审美愉悦。“不仅”说明没有技术作保障,艺术效果将难以产生,只不过苏州园林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

③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使景物不是一鉴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3、学生自由补充: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二、《语文作业本》。

2、参观绮园,写一篇介绍绮园的说明文:

⑴可以整体介绍,也可选择某一特定对象,如桥、山石、树等进行说明;

篇6:有关苏州园林课件

有关苏州园林课件

1第四单元苏州园林

【课前寄语】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杰出的艺术品。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因此被人们称为“园林城市”。请随我走进苏州,走进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了解作者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2.字词积累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丘壑(hè)嶙峋(lín xún)

阑干(lán)镂空(lu)蔷薇(qiáng

有关苏州园林课件

2二十一 苏州园林

a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说 :1.布局—自然之趣

2.配合—自然美(大处讲究)

3.映衬—图画美

4层次—景致美

1.每个角落—图画美

2.门和窗—图案美(细部注意)

3.屋室装饰 —色彩美

b说明顺序: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

c写作特点:围绕中心 有条不紊

【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池沼()嶙峋()着眼()琢磨()丘壑()

镂空()轩榭()斟酌()对称()阑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3.下列各组句子语意变化最不明显的一项是()

4.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 但是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

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D.如果 但是 只要 就

5.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 物的需要。

(2)无论植树还是 种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A.供给必需预告 B.供应必须预告

C.供应必须预兆 D.供给必需预兆

6.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阅读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魔术、技术、美术)而不仅是(艺术、魔术、技 术、美术)。③(甲)是重峦叠嶂,(乙)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0分)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B)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体现了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2、选文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在假山的堆迭部分,文中“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迭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它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3、对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A.用分类别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假山、池沼各是怎样与其它景物配合的。B.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池沼是怎样与假山相配合的。C.用分类别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假山与假山、池沼与池沼是怎样配合的。D.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假山、池沼是怎样与游人互相配合的。

4.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假山、池沼,文中先介绍说明假山,再介绍说明池沼,重点说明的对象是池沼。

5、②句选词填空,依次应选填 艺术、技术。

6.在文中横线上的“甲”“乙”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B)

A.既……又…… B.或者……或者……

C.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7.本语段的中心句是(A)

A.第①句 B.第①②句

C.第①④句 D.第(11)句

8.本语段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D.①②③/④⑤⑥⑦ ⑧⑨//⑩(11)

9.第⑨句加点的“那儿”指代的意思是[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10.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是(D)

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

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

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11.本语段是分项说明。课文中与它相呼应的语句是[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12.“如在画图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13、“大多引用活水“中的”活“的作用是(突出池沼的特点)

14、池沼安排的不同点是: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

池沼安排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5、文中“又是入画的一景”指的是什么?([鱼戏莲叶间]

16、“艺术”和“技术”区别?[“艺术”时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上一篇:含山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下一篇:游前卫生态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