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笔记

2024-05-22

八下第二单元笔记(共8篇)

篇1:八下第二单元笔记

学习散文诗的两大技巧

卞玉真

陈青云

曹伟伟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特点又有诗歌的特点。学习这种文体的课文,我认为可以由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加强诵读,要反复诵读文中对寻常事物进行描写的文字,初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要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真正领悟文章的主题。

(一)在诵读中品味

在体悟中升华

以读为课堂的线索,以品为课堂的核心,以悟为课堂的目的。

这是鲁迅在《雪》中对江南雪进行描写的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这部分文字进行反复诵读,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读出江南雪景的朦胧之感;从“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读出江南雪景的五彩缤纷;从“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读出江南雪景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对优美雪景的描写的诵读,学生自然领悟到作者对江南雪景的喜爱、向往之情!

再如《雷电颂》中对风的描写,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呼告、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自然能读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呼唤风的咆哮来唤醒

沉睡于黑暗中的一切。读关于对雷、电的描写同样能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海燕》中,通过让学生对海燕在暴风雨将要来临之时、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三个场景中对海燕动作、声音的描写的诵读,读出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勇敢、欢乐的形象。

以读解文,以读促思,巧妙地捕捉到“句眼”,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情怀。整堂课以读贯穿始终,学生在读中走进文章,含英咀华。

(二)搭建桥梁,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懂鲁迅的文章,了解写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出示写作背景必须要恰到好处,方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堂课上学生研读文章结尾点睛句时,思考注意力都聚集在“朔方的雪”本身的精神上,显然是停留在表层的认识。此时,教师出示写作背景,并提示问题“鲁迅仅仅是想写北方的雪吗”给学生直接的启发。

《雪》创作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中国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面,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指导之下面对雪景他即兴创作了这一篇文章。

学生顺着教师的点拨直入文章的主旨,真正领会到“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不是追求获得答案和结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与思维能力。

再如《雷电颂》,本文的意义只有借助时代背景才能真正体会风雷电等的象征意义。《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通过读时代背景,不仅领会到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感。更能体会到作者是在借屈原的悲剧,展示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再如《浪之歌》中,通过读对浪的描写,体会她对海岸的一往情深,爱的深沉,爱的热烈。但是最后三段又如何理解海浪爱情的内涵?此时出示作者的生平经历与背景。

作者纪伯伦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八九八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

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学生自然领悟到后三段表达的爱情的内涵由海浪对海岸的热爱到作者对祖国以及对全人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文章常常是作者有感而发,意在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斟词酌句细细品味这一精髓,别有一番风味。然而,许多文章写作年代远久,写作情景特殊,如不了解写作背景,很难感觉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反之则能出色地驾驭之,得心应手。

篇2:八下第二单元笔记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聆听、演唱、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熟练模唱四个主题音乐,在听赏中辨别主题出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能积极主动聆听、演唱、参与音乐活动,感受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能熟练模唱主题音乐,感受旋律内在的音乐要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小夜曲和室内乐等文字及音响资料。

2、播放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莫扎特》。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介绍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故有“音乐神童”之称。2、揭示课题《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三、聆听感受音乐。

1、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部主题。2、提问:

a、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这段音乐分成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风格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1=G 4/41 05 1 05 | 15 13 5 0 | 4 02 4 02 | 42 72 5 0 |.......这部份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它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清盈的旋律: 1=G 4/4 5 —6 — | 4 4 3 3 | 2 2 17 67 | 10 20 30 0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4、播放副部主题。

5、播放整个乐曲。

6、再次播放全曲。

四、巩固升华。

这节课我们欣赏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谁写的?他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代表作有哪些?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结构图。《G大调弦乐小夜曲》题目中的小夜曲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小夜曲吗?

五、课外拓展。

六、总结。

核心教学策略,音乐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我的基本策略是,以“音乐”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积极乐观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来。

《鳟鱼》教案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简历及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说明:学生应该多的了解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以及对音乐的贡献。

2、基本技能: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听歌曲,而且应该更多的从整体上理解音乐作品,比如说伴奏。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地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

4、德育目标: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明确本课所揭示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被狡诈与邪恶所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包括调式在内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

2、教学难点:在解决重点的基础上深化调式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及重大作用。

教材分析:

《鳟鱼》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岁时写的一首颇受人们喜欢的活泼的抒情歌曲。简要介绍一下作品,让学生先简单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生问好歌。

(12 34 5 — 15 63 54 32 1—,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2、听音模唱训练(再同一个大小调式中,弹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听辩并分别模唱。这是针对基本技能方面来说的)。

3、基本节奏训练。(针对在曲谱中出现的节奏练习)。

二、复习旧课。

根据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顾所学的有关舒伯特的内容。(复习要求: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所以要对第一课时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进行简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连续性。

三、导入新课。

1、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

2、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目的: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

四、讲授新课。

1、由老师介绍总结一下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屏幕上出现三首视听作品。)先来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先从歌词来了解作品内容。)

2、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3个问题: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歌词描写了么样的内容?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视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

3、最后一遍听歌曲。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这个练习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4、学生表演故事内容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 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五、巩固练习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六、课堂小结。

1、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2、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3、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

七、布置作业。

虽然本课是作为欣赏课来学习,但希望学生回家后能自己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记住作曲家《鳟鱼钢琴五重奏》。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教学重点:

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 A、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 B、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

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问题。同:旋律很相似。

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可以不提。)

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这样的乐(歌)曲称为变奏曲。下面我们来聆听一首著名的变奏曲——《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

1、教师简单介绍《鳟鱼》的创作背景,教师唱一遍主题旋律,使学生熟悉。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鳟鱼》原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

《鳟鱼钢琴五重奏》根据歌曲的音乐主题写成,运用多种变奏的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2、听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的片段,分析音乐形象,并注意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主题(A):自由、悠闲地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主题(A1):水鳟鱼纯真可爱的形象刻画。(音色等的变化)变奏(A4):钓者出现,描绘鳟鱼不幸的遭遇。(节奏等变化)

3、分组讨论音乐形象,并概括变奏手法(音乐要素的变化)(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

4、分发表格,学生游览后,完整地欣赏乐曲。要求结合刚才欣赏的音乐片段的音乐形象,边聆听,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5、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乐曲演奏时运用了哪些乐器?归纳出钢琴五重奏的定义,并点明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

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五件乐器,每件乐器担任一个声部旋律的演奏,这种演奏形式称为钢琴五重奏。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歌剧音乐。十八世纪末以后指由少数人演奏(唱)并为少数人欣赏的音乐。现在多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

6、请同学们分组,自选你最喜欢的鳟鱼形象或你以为最有把握表现的鳟鱼的形象,讨论设计并分工把鳟鱼的形象表现出来,也可表演完整的音乐剧,把鳟鱼的几种形象以故事的形式都表演出来。教师巡回指导,或加入“力量薄弱”的一组进行表演。

7、分组展示,进一步体验音乐形象。

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找一些课外资料,了解并熟悉一些变奏曲式的歌曲或乐曲,下节课带来同学们相互交流欣赏(每小组课外交流后各推荐出一首在课堂上展示)。需要了解作品中的几个问题:A、作者及作品的背景。B、作品的音乐形象及情绪。C、了解乐曲中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

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作品介绍

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分段欣赏)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 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

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

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

篇3: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练兵场 (25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3分)

徜徉安恬跻身

迸溅 () 哽咽 () 自诩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 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 然后改正。 (3分)

(1) 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至今记忆由新。

(2) 或于谈笑风声间“樯橹灰飞烟灭”, 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3) 还有一次, 贾梅回家哭得满枕头是泪, 问下来罪魁祸手仍是邱士力!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虽但而B.如果那么也

C.既也而D.不但而且也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 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1) 尽管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而和谐的船上, 我们不会感到陌生和忐忑。

(2) 因此, 面对莫测的人世, 拥有家这艘“良舟”, 莫测的命运会变得不复可怕。

(3) 船的四周时而风平浪静, 时而波涛汹涌, 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 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4) 这艘船虽然小, 却要载着我们渡过漫漫的岁月长河。

5.文学常识填空。 (4分)

6.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 完成文后的题目。 (6分)

就在这时, 汤姆觉得有人慢慢地抓住他的耳朵, 渐渐往上提起。这一抓非同小可, 让汤姆挣脱不掉。就这样, 在一片尖刻的咯咯笑声中他被钳着耳朵, 从教室这边拉到那边自己的座位上。接着老师在他身旁站了一会, 教室里肃然起敬, 然后他则一言不发, 回到了自己的宝座上。汤姆虽然感到耳朵很疼, 但心里却是甜蜜蜜的。

(2) 结合全书内容回答:为什么画线句子处汤姆“心里却是甜蜜蜜的”? (2分)

(3) 小华同学上网玩游戏, 被他的父母数落了几句, 一气之下竟离家出走了。两天后, 父母才找到他。面对大家的关心, 他竟然回答说:“我是跟汤姆·索亚学的, 他不也曾离家当过海盗吗?”如果你在场, 你打算怎样结合名著里的内容, 帮小华同学的父母劝说他? (3分)

7.张明是个“微博控”, 他经常在微博里记录、转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下面是某同学针对张明第一条微博发表的评论。请参照该评论示例, 对张明第二条微博中的行为发表“一句话评论”。 (3分)

评论一:没有正义感, 不守交通规则, 这样的人也叫“强”?

二、阅读精品屋 (35分)

(一) 阅读《少年歌》, 完成8-9题。 (5分)

少年歌

朱湘

我们是小羊, 跳跃过山坡同草场, 提起嗓子笑, 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是山泉, 白云中流下了高岸;谁作泾的溷?流成渭的清, 才不愧我们的真面。

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我们要永远热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我们是新人,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来啊, 搀起手, 少年歌在口, 同行入灿烂的前程!

9.“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中, 两个“恨”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二) 阅读《幼时记趣》, 完成10-13题。 (15分)

(1) 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其冲烟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3) 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 常蹲其身, 使与台齐, 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4) 一日, 见二虫斗草间, 观之正浓,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 方出神,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 捉蛤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 必细察其纹理 () (2) 项为之强 ()

(3) 于土墙凹凸处 () (4) 鞭数十 ()

11.翻译下列句子。 (3分)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13.课文第 (3) 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 第 (4) 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三) 阅读下文, 完成14-17题。 (15分)

星期天的菜园

雪莉·安·维克

每个星期天, 我都要与奶奶在外面的菜园中度过。

很快, 菜园里种植的西葫芦便成了我的最爱。它纤细的卷须伸出去, 缠绕在藤架上, 像一根根小手指尽全力握紧藤架。它们看起来那么无助, 让我感觉它们需要我的照料。奶奶也会坐在一张园艺凳上, 用和我一样的眼神望着旁边的番茄。

“奶奶, ”有一天我问, “我该把所有的黄色小花都摘下来吗?”

“你为什么要摘它们?”奶奶温和地问我。

“哦, 我认为它们会把虫子招来, 虫子会把它们全部吃光。”

“不会的, 亲爱的。”她微微笑道, “那些小黄花很快会结出西葫芦。”

“真的吗?”

“你等着吧, 很快, 你会看到小事物变成美妙的大事物, 你应该记住这一点。”

“小事物会变成美妙的大事物。”我重复了一遍。

每个星期天, 我都到菜园查看一次西葫芦, 每一次, 我都看到西葫芦结得越来越多。

“您不认为能结这么多的西葫芦, 都是因为我照料得好吗?”我问奶奶。

“是的。”奶奶说, “当你用心照料事物的时候, 美好的事物就会蓬勃生长, 你应该记住这一点。”

“当你用心照料事物的时候, 美好的事物就会蓬勃生长。”我重复道。

自那以后, 我更加细心地照料西葫芦, 给它们摘去枯叶, 把够不到藤架的小卷须移得近一点;奶奶也如此照料番茄。

一个星期天, 我看到她用一把大剪刀剪下了一整枝的番茄。

“奶奶!”我震惊得用手捂住嘴巴, “您在做什么?”

“它没有力量支撑两枝结满番茄的枝条, 我不得不剪掉一枝, 这样另一枝可以生长得更好。”她说, “有一天, 你也会做相同的选择。”

“什么意思?我不得不剪掉什么东西吗?”我问。

“不是, 亲爱的。”她咯咯地笑起来, “你可能要做出一些选择, 因为有时你不能拥有全部。”

“我会记住这一点。”我说。

几个月里, 我每个星期天都会到奶奶家, 看我的西葫芦长势如何, 每一次我都自豪地看到它结了更多的西葫芦。直到有一天, 它们再不结果了, 几个星期后, 西葫芦全都不见了。

“奶奶, 我的西葫芦怎么了?”我含着眼泪问, “它们不再生长了吗?”

“那正是发生的事情, 亲爱的。万物生长, 然后死去, 没有什么可以永续长存。”

“可我对它们那么好。”

“是的。”她说, “但旧事物结束, 新事物才能开始。”

“有我应该记住的事情吗?”

“有的。”奶奶说, “季节更替, 所有结束的事物都会被新事物取代。”

“我记住了。”

于是, 我帮着照料菜园里的其他植物, 但有一天我承认:“我真的很想念那些西葫芦。”“我知道, 亲爱的。”

“我在想, 我们让爷爷建一个暖房如何?那样我们可以全年都种西葫芦。”我问道。

“我想, 我们可以试试。”她说。

爷爷同意了。第二个星期天, 我到奶奶家时, 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暖房。

“这是西葫芦最完美的家。”我说。

“还有番茄。”奶奶补充道。

我们在暖房的一边种上西葫芦, 另一边种上番茄。几星期后, 西葫芦和番茄长得越来越好。

“看, 奶奶。”我说, “我的西葫芦已经开出了好多花, 它们会长得非常棒。”

“你的主意太好了。”奶奶攥着我的手说。

“奶奶, ”我郑重地说, “我认为您应该记住一些事情, 如果你非常渴望某种东西, 总会找到获取的办法。”

奶奶转过头望着我, 我看到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以为她要哭了, 但旋即她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

“谢谢你, 亲爱的。”她说, “我会记住这一点。”

(选自《幸福·少年版》2013年第11期, 班超译, 有删改)

14.在“星期天菜园”中, 奶奶告诉“我”哪些人生道理? (4分)

15.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有读者认为, 文中画线处两次写“我”重复奶奶的话显得累赘, 应该删去,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4分)

16.下列语句中人物的“泪”因何而来?请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4分)

(1) “奶奶, 我的西葫芦怎么了?”我含着眼泪问, “它们不再生长了吗?”

(2) 奶奶转过头望着我, 我看到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17.从小说中“我”的身上, 你获得了哪些启迪?请把你的感悟用一句话“秀”出来。 (3分)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一、基础练兵场

1.chángtián jībèng yèxǔ2.由-犹声-生手-首3.C4.D5. (1) 《浮生六记》沈复清 (2) 诗人、文人6. (1) 主日学校 (2) 因为汤姆不仅坐在贝基·撒切尔旁边结识了她, 而且对她进行了爱情表白。 (3) 示例:小华, 汤姆的历险是他对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生活的反抗,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擅自离家出走, 幻想当海盗, 在今天是不值得提倡的, 更不能去仿效。我们要学习汤姆的优秀品质, 而不是单纯地去模仿他的行为。7.示例:不守课堂纪律, 侵犯他人隐私, 这样的举动也叫“行”?

二、阅读精品屋

(一)

8.小羊山泉9.两个“恨”字表达了青少年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憎恨。

(二)

10. (1) 代词, 它的 (2) “强”通“僵”, 僵硬 (3) 在 (4) 名词用作动词, 鞭打11.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 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 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 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12.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13. (1) 示例: (1) 以丛草为林 (2) 以虫蚁为兽 (3)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2) 示例: (1) 见二虫斗草间 (2)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

14.小事物会变成美妙的大事物;当你用心照料事物的时候, 美好的事物就会蓬勃生长;你可能要做出一些选择, 因为有时你不能拥有全部;季节更替, 所有结束的事物都会被新事物取代。15.不同意。文中两次写“我”重复奶奶的话, 突出“我”识记奶奶的话的用心。16. (1) 发现西葫芦不见 (凋零) 后, “我”非常伤心。 (2) “我”学会了从生活中感悟道理, 奶奶为“我”的成长感到欣喜。17.示例一:学会从生活中“淘金”。示例二: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文笔展示台

篇4:八下第二单元笔记

一 列写作提纲

《游陵西湖》提纲(空间顺序)

中心:通过介绍家乡的陵西湖各个景点的特点,表现其优美风光与人文精神,抒发喜爱之情。

1.开篇点明游览的时间,交代游玩地点——陵西湖。(略写)

2.介绍去往途中的风光见闻,渲染心情。(略写)

3.摹写湖心岛千姿百态的怪石。再写湖心亭,说明整体印象。(最详)

4.湖心岛北岸风光,只见鱼儿欢快,人影荡漾。(较详)

5.攀登北岸的小山,从山顶俯视湖面,一派好景致! (详写)

6.回家,内心留恋。(略写)

《颍南植物园》提纲(逻辑顺序)

中心:按照逻辑顺序,说明颍南植物园的位置、建设缘起和各个组成部分,让读者领略其特色,突出其社会意义。

1.概括说明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以及人们的总体印象。(略写)

2.介绍建设生态园的缘起,给人们呈现一个绮丽的自然风貌,开创界首旅游业发展新篇章。(略写)

3.由主到次,依次介绍植物园的布局和组成。

(1)介绍主要景区,即东部的果树种植示范区和名树区,让徜徉其间的人们,能领略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详写)

(2)介绍北部的盆景园,介绍花的品种、岩石景观,中西方环境艺术巧妙结合,匠心独具。(较详)

(3)介绍南部的休闲中心——垂钓,介绍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略写)

4.总结风景区特色,凸显给人们的感受,点明主题。(略写)

【李老师评】

无论写说明文还是写记叙文,除了言之有物外,还要“言之有序”,这正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的名胜或景点,要确定一个说明对象,确定好文章主旨,还要一个环节,就是“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也就是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需要详写,哪里需要略写,都要胸有成竹,然后精心列好提纲。

上述两个写作提纲,是依照课本中的导引和掌握的说明文写法来拟定的。《颍南植物园》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对颍南植物园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作出了探讨说明;而《游陵西湖》,却是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移步换景,层次清晰,表现对景区的观赏与喜爱。这就告诉读者,安排说明顺序完全是根据写作主旨而确定的。

篇5:八下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寻觅春天的踪迹

人教社八下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课件1—课件2,展示课题、目标] [活动目标]

1.认识春天的一些物候特征,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提高观赏自然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3.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情,培养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提前2周做好准备工作:

(一)、分组分类引导

发布活动信息并指导学生搜集与“春” 有关的资料。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一组寻找现实中的“春天”,要观察记录,拍摄照片;一组寻找谚语、成语中的“春天”; 一组寻找诗文中的“春天”; 一组寻找画中的“春天”(收集与“春”有关的绘画作品,更要鼓励组员自己绘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然后把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汇编在一起;同时,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材料做好赏析工作。

(二)、合作引导

给小组布置任务时,要明确每个人的项目角色,让每个人都承担一份责任,在活动中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三)、准备好多媒体。教师要通过课件把几个小组的材料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间安排]

课堂展示2课时;写作2课时。[课堂交流展示]

教师引入:[课件3—课件4]

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文学作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春之美!

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用自己的传神之笔,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吧!(从现实中的“春天”;谚语、成语中的“春天”;诗文中的“春天”;画中的“春天”来感受)

(一)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欣赏资料。

(这个环节是必要的,它让同学们都有活动展示的机会,也可以形成知识的交叉吸收。用时10分钟左右)

(二)小组公开展示资料:

1.现实中的“春天”(教师先展示课件5——课件9中的图片,同时给予赏析,激起大家的审美体验,然后由本小组代表发言)[课件5——课件9]

(1)自然日志:介绍自己观察的某种植物在春天里每天的微妙变化。

(2)图片介绍:介绍自己收集的或亲自拍摄的“春天”的图片(重在赏析,重在谈情感体验)

(教师给予评价)

2、谚语、成语中的“春天”(教师先展示课件10——课件14中的图片,作为例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后由本小组代表发言)[课件10——课件14](1)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学习方法报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

六、廿一,下半年来

八、廿三。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2)民间流传的与春天天气有关的一些农谚 :

①“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②“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③“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

(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④“春寒雨多,冬寒雨散”

(春天天气寒冷,雨水必多;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⑤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3)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光无限 春深似海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回大地 春色满园 春山如笑 繁花似锦 含苞欲放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姹紫嫣红

(教师对本组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

3.诗文中的“春天”(教师先展示课件15——课件22中的诗词,欣赏视频——《春》。优美的画面和诗词相得益彰,一定会激起大家对美的赞叹!然后由本小组代表发言)[课件15——课件22]

(1)朗读收集的古诗词并进行赏析。(2)朗读现代诗和散文并进行赏析。(3)朗读自己创作的文章并进行赏析。(教师给予评价)

附:课件中展示的和“春天”有关的一些诗文 ①桃花依旧笑春风

②梨花一枝春带雨

③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⑤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4.画中的“春天”(教师先展示课件23——课件33中的国画,然后启发大家配以恰当的诗词,在诗情画意中体会春色之美!然后由本小组代表发言)[课件23——课件30]

(1)出示组员收集的和春天有关的绘画作品,讲解后让同学配诗。

(2)出示组员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并介绍创作时的感受。(教师给予评价)附:课件中展示的充满画意的一些诗句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②黄四娘家花满蹊 ,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学习方法报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⑤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三)各个小组展示完毕后,师生总结:[课件31] 我们在这次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并进一步培养了观赏自然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下面,师生共同对四个小组收集的资料和展示资料的方式及效果给与对比评价和总结。

五、写作训练[课件32]

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生机,无限的乐趣。当我们踏着软软的小草,赞美之情一定会油然而生。让我们用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想像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吧!请以“春天”或“我心目中的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出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说明:整个活动中,教师要起到组织、启发、引导,评价等作用,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教师要亲自参与其间,不妨参与到“绘春”“创春”的活动中,以教师的绘画作品和散文向学生介绍“教师心目中的春”,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

附:充满春意的一些古诗词

1.《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绝句》 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5.《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6.《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7.《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8.《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9.《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0.《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1.《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2.《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篇6:八下第二单元笔记

【学习目标】

1.能按照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理清说明的顺序。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准确严谨的语言。

【课内探究】

活动一:筛选信息,畅所欲言

1.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说说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先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从中心句中提炼关键词语。

2.讨论充实《落日的幻觉》一文的表格。

活动二:条分缕析,理清顺序

1.请快速浏览《大自然的语言》课文6——10小节。找出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2.读下面一首诗:

玉兰和红杏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一个疑惑:广州和北京玉兰花开花时间为什么相差几个月?你能把它解决一下吗?

3.理清《落日的幻觉》一文的说明顺序。课文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来写的?

活动三:观察分析,感悟严谨

你从两篇文章中哪些地方看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提示: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对于关键词语可以用删减或替换的方式体会其作用。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中“约”删去,体会一下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细嚼慢咽,品味生动

1.生动是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之一,请同学们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分析语言的角度很多,可从运用词语的角度,也可从修辞的角度等。)

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段落或句子,高声朗读,细细品味,体会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如:“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无不”双重否定,强调了人们的赞叹之情。

作者:潘继云

篇7:八下第二单元笔记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自然奥妙,感受作者的情怀。

2.理解课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3.品读课文,揣摩句子表达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表达的情感。

【课内探究】

活动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大雁归来》一文中,想一下,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2.面对北极昆虫的绝技,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脑筋,整理思路,推测一下北极昆虫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活动二:品读课文,写法览胜

1.《北极昆虫》一文介绍了北极昆虫的绝技,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2.请你选择文中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句子进行评析,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活动三:美读课文,情感动人

美读《大雁归来》一文:

1.品味语言的情感美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试赏析下列句子。

⑴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⑵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象,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2.“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⑴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⑵作者是怎样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感人至深?是什么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

活动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把自然界灵动而又神秘的万象深入浅出地用文字记录并介绍给人们是一门学问,恰当地运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说明,把自然和科学结合起来是科普说明文的最主要特点,请阅读《自然物语》的其他文章,来鉴赏一下吧!

作者:潘继云

篇8: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练兵场 (26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 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80后作家大多被视为偶xiàng______派。登场之初, 他们就以优美轻灵的文字、奇huàn______飘忽的感觉、浪漫主义的风格xiān______起了青春阅读的浪潮, 并迅猛地抵达世人面前, 成为文坛不可回避的焦点。对于日渐成熟的80后作家, 人们更期待他们成为实力派, 以独立的思想、清醒的态度超越自我, 开tuò______文学的新时代。

2.下列各句标点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 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B.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 面对这片绿茵场, 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C.新型城镇化会不会成为新一轮圈地运动, 引发又一次房价飙升?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D.据统计, 鲁迅一生读书应在万册左右。当然, 其中也有精读、细读、泛读、涉猎、浏览之分。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中国需要理直气壮地组建自己的网络安全部队, 全面实施提高国家网络安全能力。

B.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 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 读出故事背后的意味。

C.许多人有了微博就放弃了博客, 有了博客就放弃了书籍, 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D.《中国合伙人》这部有青春、有梦想、有友谊、有奋斗的创业传奇电影, 看后让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4.默写。 (8分)

(1)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 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在朦胧中, 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3) 关关雎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

(4) 蒹葭苍苍, ____________。所谓伊人, 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5分)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家____________所著的一部小说, 它讲述了英国医生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等地的经历。

《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奇书, 它以夸张离奇的想象征服了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心。人们对于其中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津津乐道,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格列佛游记》并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 而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作者借助丰富的讽刺手法, 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例如用小人国的“高跟党”与“低跟党”之争批评了英国的党争, 用____________的情节影射了__________________;又在更深刻的层面上, 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实践活动。 (5分)

班级计划举行以“走进小说天地, 品味百态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

(1) 请你为之拟写一则开场白, 要求语言简洁、生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这次活动, 第二小组准备了三篇读书报告:《精神“故乡”的失落———读鲁迅的〈故乡〉》《从〈骆驼祥子〉看老北京底层人民》《小说的语言艺术》。这三篇中有一篇是与本次活动的主题不符的, 你认为是哪一篇?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 (34分)

(一) 阅读杨炯的《战城南》, 完成各题。 (4分)

战城南

杨炯 (1)

塞北途辽远, 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 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 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 (2) , 千里暗黄尘。

【注释】 (1) 杨炯:唐代诗人, “初唐四杰”之一。 (2) 寸心明白日:心中如同阳光般明亮。

7.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幡旗如鸟翼, 甲胄似鱼鳞”。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此诗“浑厚朴茂, 犹开国风气”。请结合诗句具体说说这首诗是怎样体现唐代的“开国风气”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 完成各题。 (11分)

师旷谏调钟

吕不韦

晋平公铸为大钟, 使工听之, 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 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 将知钟之不调也, 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 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选自《〈吕氏春秋〉译注》, 张双棣等注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标题为编者所加)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 使工听之 () (2) 皆以为调矣 ()

(3) 是师旷欲善调钟 () (4) 是师旷欲善调钟 ()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处) 。 (1分)

工皆以为调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后世有知音者。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臣窃为君耻之。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觉得文中的师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文, 完成各题。 (19分)

只念一点好

邹扶澜

(1) 他很小就失去了双亲, 嫂子待他一点也不好。饭常常是别人吃剩了, 就给他留一口;衣服破了, 也不给他缝补。邻居一个寡居的女人看他可怜, 便常常把他叫到家里, 给他做一点好吃的, 这让年少的他多少体味到一点母爱和温暖。后来, 他参了军, 在部队一干就是20年。

(2) 转到地方的他分配到一家国企。他为人质朴, 富有识见, 很快就从科长晋升为副厂长, 后来又当了厂长。他经常回去看望那个当年接济他,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女人, 而对于那个一墙之隔的嫂子家, 他是不去的。他曾在心里恨透了她, 并发誓永不见她。

(3) 那个后来被他称作“方氏大妈”的女人一直活到八十多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她迟迟不肯咽气, 浑浊的眼里充满了期待和不舍。

(4) 他来了, 她颤抖着的手摸了摸他的脸, 这才放心地闭上了眼。

(5) 送走了“方氏大妈”, 他的心里常感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烦闷。尤其是到了年关的时候, 他常常站在窗前, 对着自己家乡的方向, 陷入沉思……

(6) 又一年春节将至。他打点了几个包裹, 叫儿子开着车, 回到了乡下。一下车, 他就径直去了嫂子家。

(7) 嫂子对他的不期而至感到十分吃惊, 局促地把手往衣襟上擦了擦, 忙着把炕上清理出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让他坐。这些年, 她过得并不好, 老伴病逝, 小儿子又有残疾。生活的苦难让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8) 他把带来的包裹放在一边, 问寒问暖, 走时又硬往她的衣兜里塞了几百元钱。嫂子拉着他的手, 不住地抹眼角:“都是我没福, 小时候待你不好, 你能来看看, 我就很知足了, 哪里还能再要你的钱呢?”

(9) 他说:“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现在想想, 嫂子的孩子那么多, 条件又不好, 拉扯起来不容易, 哪能都照顾过来呢?”

(10) 她听了, 越发羞愧不堪, 泪流得更快了。

(11) 他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 又说:“其实真该自责的是我。有时候想想, 嫂子待我再不好, 可毕竟还给我吃的, 要不我早饿死了不是?所以, 我真该早来看您才是……”

(12) 隔膜一旦捅破, 心就变得亮堂起来。从那以后, 嫂子经常打发自己的大儿子去看望他, 有时候也自己坐车来。每次来, 她都要带一些他爱吃的土特产。他呢, 也把自己不舍得吃的东西给嫂子带回去。一来二往, 中断多年的亲情, 又变得像姐弟一样亲密无间了。

(13) 去年, 他七十大寿, 嫂子一大早就雇车来了。这让他既感动, 又有些不安。

(14) 席间, 她注意到他的一条腿不好, 走路有些歪斜。问了才知道, 这是中风引起的后遗症, 去医院花了不少钱, 就是不见效。她说, 你哥哥在世的时候, 也得过中风, 后来从一个郎中手里讨得一个方子, 很见效, 你不妨试试, 那方子我还保存得好好的呢。

(15) 他依照那个方子吃了药, 疗效神奇得很:不但腿好了, 而且健步如飞。他扔掉了拐杖, 又变得像以前那样矍铄和神采奕奕了。

(16) 一次登山, 坐在山顶上眺望大海, 他心有所感, 高兴地拍着腿说:“去年生病的时候, 我还以为这一辈子就这么完了, 哪里想到有一天还能爬这么高, 这可都得感谢我嫂子啊!”

(17) 我坐在一边, 看着他说:“其实, 你最该感谢的是你自己, 是你自己治好了你的腿。”

(18) 他若有所思, 点了点头说:“人不能光想着别人的不好, 而应该多念点别人的好。即使那份好只有一点点, 你也应该记着, 终生不忘。”

(19) 他说, 他真的很庆幸, 正是因为当初的这一份感念, 才在暮年收获了一份已近枯竭的亲情, 更收获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健康。

(20) 他是我的岳父, 这是他的一段真实故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2期)

13.文中的“他”一直记着嫂子的哪“一点好”?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十分传神, 试揣摩各句加点的词语分别表现了什么。 (2分)

(1) 局促地把手往衣襟上擦了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走时又硬往她的衣兜里塞了几百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描写言简意丰, 请说说各句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什么。 (4分)

(1) 他常常站在窗前, 对着自己家乡的方向, 陷入沉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嫂子拉着他的手, 不住地抹眼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 (16) 段写“他”登山观海有哪些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 (17) 段说“是你自己治好了你的腿”, 请结合“他”的品格,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 (18) 段中“他”的那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最后才交代“他是我的岳父”, 这样的安排有哪些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和本单元的小说一样, 本文也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概括列举本文中有哪些对比。 (至少写出三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21.请以“笑中藏忧”为题, 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 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兵场

1.像幻掀拓2.B 3.A 4. (1)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2)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3)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4) 白露为霜;在水一方5.斯威夫特;小人国的人身高仅有6英寸 (或“格列佛的手掌可以让五六个小人跳舞”“大人国里小麦像树一样高”等) ;比赛绳技选拔官员;英国宫廷的腐败;格列佛向慧骃马所说的人们对于钱的态度:“不管是用还是攒, 钱都是越多越好, 没有个够的时候。”揭露了人性的贪婪。6. (1) 示例:小说是一道永远的风景, 她引领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 认识大千世界, 了解世间万象, 体会百态人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描述, 就像一部部人生的教科书, 陶冶我们的性情, 给我们以启迪。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天地, 品味百态人生。 (2) 《小说的语言艺术》这一篇读书报告并不相符。因为本次读书报告会的主题是“走进小说天地, 品味百态人生”, 另两篇读书报告都立足在品味人生上, 而这一篇的重点却放在了欣赏语言艺术上, 不符合主题。而且“小说的语言艺术”范围太广, 并不适合在读书报告会上进行阐述。

二、阅读精品屋

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 盔明甲亮, 刀光剑影隐隐可见。不但写出了军队的威武, 而且写出了士兵们的豪情斗志。8.唐代的“开国风气”是指初唐时期人们那种激情、奋进、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气象。这首诗虽然写的是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 但在叙述战争时, 豪情满怀, 信心百倍, 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诗的格调雄浑激越, 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比如尾联:征尘千里, 遮天蔽日, 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他们心系国家, 怀着必胜的信心, 驰骋疆场, 视死如归。所以说这首诗体现了唐代的开国风气。9. (1) 派, 让 (2) 都 (3) 这 (4) 想要10.工/皆以为调矣11. (1) 后世 (如) 有精通音律的人。 (2) 我私下为您如此而感到羞耻。12.有真才实学, 精通音律 (音乐) , 实事求是, 敢于直谏, 目光远大 (考虑长远) 。 (答出两点即可) 13.给他吃的。14. (1) 表现了嫂子的紧张慌乱。 (2) 表现了他态度坚决, 心意诚恳。15. (1) 神态描写 (答“细节描写”也可) , 表现了他思念家乡、渴望亲情, 开始反思自己对嫂子的态度和行为。 (2) 动作描写, 表现了嫂子的自责、愧疚和感动。16. (1) 印证了方子的神奇疗效, 他的腿已完全治好了; (2) 引出了他对嫂子的感谢及对人生的感慨; (3) 象征了他高伟、宽阔的胸襟。17.是他善良宽容、懂得感恩的品格, 换回了与嫂子一家的亲情, 并得到了那个疗效神奇的药方, 最终治好了腿。18.点题, 揭示小说的主题。19. (1) 明确了人物关系; (2)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3) 构成了一种出人意料, 又让人恍然大悟的艺术效果。20.示例:小时候, 嫂子和“方氏大妈”对他的不同态度;回家时, 他对嫂子和“方氏大妈”的不同态度;嫂子原来和现在对他的不同态度。

三、文笔展示台

上一篇:党员档案转入介绍信(商调函)下一篇:所得税汇算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