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22-10-13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18年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教案

壶口瀑布 梁衡

单元目标

本单元由山水游记中的四篇经典文章组成。其中,《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白洋潮》运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天目》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天目山的“七绝”,表达了作者对天目山的喜爱之情。 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认识景物特点,了解文中的妙处和彼此不同的风格,品读出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材地位和作用

《壶口瀑布》原本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二期课改后编入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山水清韵》中。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上半学期古诗文的比例比较大,对现代文的修辞手法赏析基本没有什么接触,所以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初步学会去赏析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

2、品位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

3、体会文章催人向上的积极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希望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 学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探究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用到水,一切生命也离不开水。我在农村见过清凉甘甜的井水,在城市见过纯净的自来水。你们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些什么水?能加上形容词更好。(波涛汹涌的海水,滚滚东逝的江水,清澈透明的河水,潺潺流淌的溪水,平如镜面的湖水,清凉甘醇的泉水,弯弯曲曲的河水,漾起波纹的湖水,波光闪闪的江水,直泻而下的瀑布,咆哮翻滚的瀑布,温柔的雨水……)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水,赋予了自然以美。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交流自己知道的瀑布

你们见过瀑布吗?请把自己见到的瀑布描述一下。 (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等)。

3、介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观赏图片,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

1、看完课文之后,能否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明确: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2、圈划批注相关描写“水” 的语句,感悟体验。(黄河壶口既是一个水的世界,也是一个人的世界)

3、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 请女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 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四、品读第

3、

4、5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请男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

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其声、其势、其景均不同。

2、请女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 完成下列表格: 季节 声 势 景 雨季

旱季

学生填写 季节 声 雨季 阴阴如雷

震耳欲聋

势 景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水浸沟岸 劲地冲进去,冲进雾罩乱石 去……”

旱季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其势如千军万马, “龙槽”“深不可测”;汩汩如泉、潺潺成溪互相挤着、撞着、推 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哀哀打漩、如丝如缕推搡搡、前呼后拥, 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

撞向石壁,排排黄浪碎成雾”,大水“向两边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涌去”时,“平平的,大“凝重”“猛烈” 大的,如飞毯抖落”。

3、回答问题: (1)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 明确: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了比喻句,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黄河具有的特点。

(2)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明确: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

4、思考:黄河表现出的两方面的特点同人的情感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五、作业布置

1、寻找并摘录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不少于3句) 2抄写并解释“学习建议”“积累”中列出的词语。

3、根据“学习建议”“积累”的要求,写一段话。

4、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2、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温故知新:提问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1、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明确: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3、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明确: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4、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明确: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1、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2、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明确: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品味语言,分析文辞优美的原因,感受力量之美。 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你喜欢的理由。 2.说说你所选择的句子,在字里行间有什么意蕴。

五、学习本文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壶口瀑布,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明确:作者写壶口瀑布不仅仅在写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壶口瀑布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使我们懂得要以一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去面对人生。

六、布置作业

1、 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2、请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仿写本课。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声 势 景 感 旱季: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雨季: 教学反思: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所在单元:第五单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情感目标:

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与进程。

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 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2. 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二 作者介绍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三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 正音

裸露 lù黧lí黑

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熠熠yì

演绎yì

五释义

1、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2、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4、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5、熠熠:闪烁的样子。

六 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

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

七、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八、研读课文,合作讨论。

1、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

“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丛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

2、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是为了反衬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小结

这篇游记,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我们领略了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巨大威力,作者的体验更强烈显示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十、布置作业

《综合练习》同步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及字词

二、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此长眠吧”中“我”的心态?

(1. 作者在《藏北游历》序言中说,自己对于这片雪原高原,“是一个逗留太久,热情也持续得太久”的人。在西藏期间,“足迹和心迹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她和这块大陆感情至深,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死亡何尝不是一种回归?这时死亡也没有了恐怖色彩)

(2. 各拉丹冬,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有一种吸引力,在它面前,人浑然忘我。在这种忘我的精神境界中,作者感悟到生命是一种永恒,也是一种不朽,从而能坦然面对死亡)

三、赏读品析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下列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眩晕”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的意思。“卖弄”指故意展现。这里表达了景物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2.“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删去后,不能表现大自然的风是亘古存在的,不能表现冰窟的历史悠久)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写大自然的形成之前,引发人们思考生存和意义。)

四、写作特色

1.议论抒情写感受,给读者以强烈的共鸣。

游记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感情。文中作者远望冰塔林的景物,“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融汇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感叹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直接发表议论,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2.移步换景巧观察,避免平铺直叙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来观察描写景物,如“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在各拉丹冬以东……草坝子上”“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等,移步换景,思路清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主题归纳

读了这篇游记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感悟(1)各拉丹冬终年冰雪覆盖,是长江的源头,景色神奇、壮美。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是生命之源。读后,我们心中不由产生了对它的向往、崇拜、热爱之情。

感悟(2)各拉丹冬雪山圣洁、坦荡,读文如临其境,身心豁然圣洁,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是内在体验的深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六、拓展延伸

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七、布置作业

采用“移步换景” 的写法,以“我们的校园”为主要内容,写一段话,介绍校园的情况。

板书设计

一、交代时间、介绍概况

二、介绍冰塔林景色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壮美景色、神奇伟力

三、“我”受伤后的经历

四、孕育长江、滋养人类

登勃朗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 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 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 有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填表格

方式 所见所遇 感慨

上山 徒步登山

(1-6) 勃朗峰美丽景色 惊叹

美好联想

下山 雇车旅行

(7-11) 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 幸运

轻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可见,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1.作者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

见课文第1段,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因为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而极不方便,所以显得“可怜可悯”。

2.作者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1)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V字形,耸入蓝天,巍峨壮观;

(2)登山勃朗峰:望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

(3)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丽景色,尤其是神奇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神奇美丽一般景观的赞叹;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积极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作者写的是遇“车夫之王”一事,怎样理解作者的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作者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陶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这样的旅游行程真是一个完美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生动描写出车夫之王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愉快。

本文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换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奇山异景的赞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

2.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3.文中语言优美又不乏幽默风趣。马克•吐温是语言大师。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记散文,也体现了他语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有些顶端尖峭……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一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勃朗峰周围山峰多样的形状;而所选的喻体都来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读者阅读后产生轻松愉悦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观峰远望:V字形 壮观周围山峰形状多样美景独特:华彩变幻,如肥皂泡(联想)下山遇车夫之王车技娴熟说话风趣轻松愉快

读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不觉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观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力求也能让同学们轻松地读,愉快地学。学习的过程也好比旅行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目标,端正我们的心态,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像作者游勃朗峰一样,既能观赏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乐趣,从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要力求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3.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的象征意义,体会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难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云南丽江秀美风景图片。

2.导语:丽江,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二、作者介绍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2016年10月21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四、基础知识

⑴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

驿道yì

蜿蜒wān yán

矗立chù

翡fěi翠

⑵解释成语

矗立:高耸地立着。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硕大:非常大、特别大。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五、课文讲解

<一>课文理解及思路

第一部分(1段),交代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第二部分(2-14段)写小水滴的旅行,它沿途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以及所感。

第三部分(

15、16段),小水滴经过了丽江,奔向茫茫的大海,开始新的旅途。

<二>课文研读

(1)一滴水有哪些经历,请同学们试着概括一下。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的?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由高到低的顺序)

(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方街、木府:“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4)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小结: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三>写作特点

1.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2.线索清晰,借物抒情

文章以“小水滴”为线索,通过“雪花——冰川——小水滴——跌入、跃出落水洞——经玉河流入四方街——经中河流经丽江古城并流出古城进入金沙江”完成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历程。作者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小水滴”经过丽江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丽江无限热爱的真挚情感。

<四>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感悟①: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小水滴”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读来亲切感人。我们应学习这种写法,让自己的作文生动起来

感悟②:景美人更美,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除了抓住景物的特征外,往往还需要关注人的活动,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借鉴。

六、作业:

本文采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了对丽江古城的喜爱之情。请运用拟人的写法写一个片段,表达某种情感,1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自然界旅行—景色优美

旅行过程

建筑古朴

一滴水经过丽江

人世间旅行

无限热爱

民风质朴

奔向大海——开始新旅途

第二篇:八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______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

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A.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了!B.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D.祖国大陆统一了!4.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 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 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 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7.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

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9.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

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11.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12.“他曾经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他是()

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1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 B.视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4.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15.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16.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BCD

17.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

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18.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9.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20.右图农民所作所为的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共“八大”决议21.“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22.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 C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2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24.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开始 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完成25.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8分)(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一起主办的“民族魂”网站,很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网友亲切地称誉它是“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没有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生命的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示纪念,这一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如果能够回到建设初期,你也热情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的设计,你会选取哪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呢?请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3)如今人们纪念英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民族魂”网站上,就设计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主题网站片(FLASH)。请你也参与,为该网站选择一位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今天和平时期,人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要继承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魂。但也有的同学说,现在都是和平时期了,中国又不打仗,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呢?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第三篇: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练习1

一、 解释加点的词:

1、 风烟俱净从流飘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 互相轩邈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4、 横柯上蔽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

二、 翻译句子: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 好读书,不求甚解

4、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三、 背默

1、《与朱元思书》中起总领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2、文中表现水势急促的句子是:,。

3、通过联想表现山的奇特的句子:,;,。

4、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

四、 语段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一百许里()负势竞上()()急湍甚箭()....

互相轩邈()()风烟俱净()窥谷忘反()()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把静景写活,使景物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本文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的句子是

4、写景还要注意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景物的特征。本文第三段写景注意了视觉与听觉的交替,动与静的结合,景与人的变换。请谈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5、有人认为,既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又怎能听见“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怎么能听见“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请你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6、文中最能概括全文的美景的句子是

7、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8、“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第四篇: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此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

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1949年3月25日,各界代表在西苑机场欢迎毛泽东等到达北平

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

▲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左图)毛泽东和部分政协代表的合影。(右图)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①国旗(由曾联松设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②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

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意义: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②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这种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1.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3.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阿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额尔德尼。)《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

议》在北京签订

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进行和平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香港、澳门外,实现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

▲建立一个国家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那么49年新中国的建立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呢?

①政治上: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失去民心,腐朽政权土崩瓦解。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政治上有相当大的主动权。 ②经济上:国统区经济通话膨胀严重,经济面临崩溃。解放区经过土改和中国共产党的经营,经济形势优于国统区。

③军事上:国民党军在全国的军事一败涂地,不堪一击。解放军在军事上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势不可挡。

④意识形态:国民党的统治彻底失去信任,共产党的政策获得拥护。▲①召开政协会议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北京)

代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解放军、华侨等

决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政协会议的性质:临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建立

▲建国后,当时祖国大陆的形势并不太平。在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盘踞着上百万国民党残余军队、特务和武装土匪,西藏地区还未解放。为把解放事业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政治和军事行动 建国后的和平统一事业

(1)追歼国民党在大陆和沿海岛屿的残余势力

①解放大西南:相继发动湘粤、广西、西南等重大战役;云南、西康等起义;海南岛的解放。

②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

(2)对祖国完全统一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区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二、最可爱的人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根据《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

A. 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 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 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 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他们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三八线”【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附近。)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土地改革

▲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从1950年10月到1953 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的战歌,他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被称为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什么?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原因: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②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港登陆。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①抗美援朝战争何时开始?何时结束?(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战役?结果如何?(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结果是五战五捷。)

③通过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志愿军不断地取得胜利。

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

▲①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②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①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②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 ▲建国后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土地改革: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开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基本完成,除少数民族地区外。(1952年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中国的地主阶级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不可能像苏联那样把他们赶尽杀绝。不

给他们分土地,就是不给他们生路,这样会引起非常大的社会动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2)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国家当时的政策是“扶持贫农,团结中农,对地主和富农进行斗争。”也就是一个阶级打到另外一个阶级。宣扬的是阶级对立的思想。)

(3)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土改后,中国由过去的土地私有制转变成了土地公有制。也就完成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改造。结束于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4)“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分田到户,按人口分地,土地属于农民。保护农民权益。)

(5)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可以让他们自食其力;保存富农经济,可以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6)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建国后是把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私人所有 。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公有制,农民只有使用权经营权)

(7)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吗?(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对于农村的各项优惠和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四、总结

一、简述题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的一次会议是什么?请说一说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答:(1)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3) 内容: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②标志着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④标志着我国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有何意义?)

答:(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每个人的成长都带有时代的印痕,小华的爸爸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名字叫建国,那么他今年度过多少岁的生日?请你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答:(1)2013-1949=64岁(2)意义:同第2题

4.建国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现在在外国势力扶持下的**集团长期从事分裂中国的“西藏独立”活动,请你用史实说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的分裂活动都是不得人心的。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西藏现在已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了?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哪两位?西藏和平解放说明了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西藏的现在,并展望一下它的未来。

答:(1)史实:①唐朝时,唐政府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当时称吐蕃),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后来,吐蕃首领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②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隶属中国版图。③明朝时设都指挥使司,清朝时确定了西藏地区的首领**和**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和**共同管理西藏。由此可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2013-1951=62周年

(3)阿沛·阿旺晋美和十世**

(4)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后,西藏被列为西部开发的重点,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的明天会更好。

5.小光是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伟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你能否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

(1)《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2)这首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为国歌的?

(3)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指什么?(4)今天我们处在和平盛世,这句歌词是否已经过时,谈谈你的感想?

答:(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指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

(4)不过时,《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望,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不参战会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国内的经济建设。

(3)参战与否是和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到一起的,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为祖国争光的信念。

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向“邻人”大规模派兵的共有两次,请你说出这两次出兵的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的结果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这两次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思想,使我们警钟长鸣。

6.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人们经过那里的时候,都要驻足观看,在上面雕刻着碑文,在基座四周,嵌有十副巨型浮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立此碑的目的是什么?(或碑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诵读碑文,我们浮想联翩,无数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至今我们还历历在目,作为肩负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3)在基座上的十副巨型浮雕概括表现了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你能猜一猜这十件重大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吗?(4)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碑文,你准备增加哪些内容?

答:(1)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中国革命胜利的取得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无数人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能辜负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发扬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志报国,做全国发展的好学生。

(3)这十件大事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7.“总之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大,不参战的损害极大。”这是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 请你回答:

(1)毛泽东当时认为什么必须参战?中国最终以什么形式参战的?

(2)参战的利益是什么?不参战有什么损害?

(3)参战与否是与什么联系到一起的?我们应该树立起什么样的意识?

答:(1)因为美国的侵略活动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形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情司令的带领下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参战的利益,抗击美国侵略,可以巩固人民政权,赢得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可以壮大新中国的志气,提高中国的国际威

答:(1)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妥协退让,卖国求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3)启发:不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为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的和平。

9.2004年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建国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它与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答:(1)共同出发点: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现在是土地公有制。

10.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或为什么这次运动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针对这次运动的完成你有何感想?

答:(1)这次运动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答土地改革的意义略

(3)感想: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新中国成立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结果怎么样?有何意义?

答:(1)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各省后,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3)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答:(1)目的: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3)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5.列举抗美援朝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2.从爷爷奶奶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解放前的中国农民生活大都十分的困苦,通过学习历史,你知道他们贫穷落后的根源吗?这个根源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运动被消除的?请你举出两部反映这一运动的小说。

答:(1)根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通过1950年—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丁铃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1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中国人民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二、列举题

1.列举建国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党和人民进行的两大运动并说出它们的时间。

答: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

2.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召开的几次重要的会议。 答: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列举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并说出他们的事迹。

答:黄继光:在上甘岭的一次战斗中,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志愿军某排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最后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4.列举土地改革的目的、原因、内容。

答:开始: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列举土地改革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答:开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7.列举出几部反映从1949年—1953的这一时期的影片及相关的历史的事件。

答:《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上甘岭》、《英雄儿女》(抗美援朝) 《创业史》(土地改革)

第五篇:部编历史八下第一单元测试题(复习)

第一单元课堂小测(复习)

1、现在通用公元纪年,在我国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中华民国成立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D、五四爱国运动后

2、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最后准备工作的是(

)

A.三大战役

B.解放南京

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6、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北平和平解放

B、解放军占领南京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7、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事件中揭示了中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

(

)

A、圆明园浩劫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开国大典

8、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1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1952年,中国的农民由于获得土地而喜悦,主要是因为实行了

(

)

A、土地改革

B、土地革命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

1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凑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

A.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D.有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

)上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15、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16、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改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7、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

)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8、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9、阅读图文材料:

图一:人民英雄纪念碑

图二: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里画“√”,否则画“×”。

(1)图一中的建筑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修建的。(

)

(2)修建图一建筑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

(3)参加图二战争的中国军队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

(4)台儿庄战役是图二战争中著名战役。(

)

(5)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

20、识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运动

(2)

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

农民拔除地界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上一篇:保险培训讲师岗位职责下一篇:保险公司客服转正申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