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下第五单元自主创新课外文言文翻译

2024-05-21

2023年八下第五单元自主创新课外文言文翻译(共2篇)

篇1:2023年八下第五单元自主创新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3年八下第五单元自主创新课外文言文翻译:

自主创新P96辛酉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自主创新P96辛酉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自主创新P98因为双亲年纪大了,家里贫穷,出来做了州里的祭酒(官名),但是不能忍受所任官职必须做的事,没几天就自己解甲归田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我姑且以出任官职来作为归隐田园的本钱,可以吗?”(或:想做个文官(或县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自主创新P100 古代的国君,有一个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寻求)

了三年也没有得到。(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过了三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返回向国君报告.国君大怒,说;“(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近侍之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生马呢?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您能有交易千里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①涓人: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②请:请让我。③遣:派遣 ④反:通“返”,返回。⑤安:怎么。⑥事:做(这件事)⑦ 对:回答。⑧(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以:认为。⑨能市马:这里指识货(的人)。⑩市:买。⑾期(j ī)年:一周年。⑿.以:用。⒀.且:怎么

自主创新P101 燕赵一带自古就称说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而不得志,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忧郁地要到这个地方去(谋职)。我料知他此去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走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的,更何况燕赵一带豪杰之士的仰慕仁义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过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还有过去时代屠狗者(高渐离)一类的埋没在草野的志士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了!”

自主创新P101 《野老歌》本诗写山村老农遭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终年劳动而不得食。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江畔独步寻花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水槛遣心〉译文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P107练习册与施从事书译文

鄣县,它的东面三十五里,有青山,山峰直插云霄,又象是进入了银河:绿色陡立的山峰十分地多,清澈的河流转了不知多少弯,归来的飞鸟,需要千双翅膀才能到达:口渴求饮的猿猴,要百臂相接,才能将它走完。深秋白露结成了霜,女萝覆盖了路径。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时候,群鸡也乱叫了。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篇2:2023年八下第五单元自主创新课外文言文翻译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一份什么样的试题才能称之为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下英语第五单元知识点|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试题附答案4,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二.比较阅读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2)()(3)()(3分)

(1)A、期在必醉B、君问归期未有期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C、楚人怜之D、又数刀毙之

(3)A、亲旧知其如此B、其两膝相比者C、以彰其咎D、其真无马邪

2、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4、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作者:

人物形象: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每有会意(2)性嗜酒(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3.翻译句子(3分)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哪里B.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许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曾经

2.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分)

3.请概括选文第②段所体现的作者的性格特点。(3分)

3.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

2翻译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二)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5)执策而临之执: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2分)

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②③

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题精选答案

1.与朱元思书一、答案:1.B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二(一)1.B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4.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二)20、①奔:飞奔的`马。

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2.五柳先生传答案:(一)1、(1)A(2)B(3)D。2、(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4、略

(二)1.(4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2.B

4.略5.(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三)1.C2.作者“好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上的满足(1分),精神上的享受(1分),“不求甚解是作者率真性格的体现(1分)。

3.安贫乐道,不慕名利,高洁脱俗(每点1分)。

3.马说一、答案1、(1)顿(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

2略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4、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二.答案1.(1)或:有时(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怎能(5)执:拿着,举着2.(4分)(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分)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4.《送东阳马生序》答案:22、①跑(赶快)②等待③浸泡④气味香气(2分)

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3分)

上一篇:学生作业鼓励性评语下一篇:敬老节主题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