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主题大单元阅读教学

2024-04-13

(胡静)主题大单元阅读教学(共8篇)

篇1:(胡静)主题大单元阅读教学

刍议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所谓“单元主题教学”,它是围绕一个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通过参加研讨活动和自己的初步实践,我对“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形成了一点初步认识。主题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是“导语切入――收集资料――整体感知――探究文本――感情升华”。我用这种模式进行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的教学,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导语切入,走近鲁迅

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是这样教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导语的第一部分。

师:边读,边想:本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生: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

师:不错。我们就一起走近鲁迅。

从以上的学习,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单元导语的内容和方法,为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收集资料,认识鲁迅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叙述事例离现在学生的时代久远,学生读起来不易理解。但如果我们让他们多去收集有关资料,那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我在教学本单元时,是这样做的:

1.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2.分六人一小组利用2分钟时间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3.小组交流汇报。

4.说说从搜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三、整体感知,了解鲁迅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年段要学习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本组四篇课文中有三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均是篇幅很长的课文。如果学生无法达到快速浏览把握文章大意的要求,那么课堂的主要时间势必就花费在读课文上,这样其他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当中,我旨在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以提升他们在广泛阅读课外名篇时快速接受信息的能力。

2.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1)(投影出示)从18、19及“阅读链接”中找一找,描写鲁迅先生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从中体会一下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问: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呢?(板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下面老师分配任务:第一组:找外貌,第二组:找语言,第三组:找动作,第四组:找神态。

(2)请同学们把找到的语句大声地读一读。说说你从朗读的片段中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了解了鲁迅,下面,我们借助第18、19课介绍的事例,来熟悉鲁迅先生。问:

18、19课介绍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投影出示)分配任务:①谈《水浒》,②谈“碰壁”,③救助车夫,④关心女佣,⑤一面之交。

四、自主探究,熟悉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是这样教的:

1.(投影出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件事例大声地朗读,然后小组讨论从这件事中看出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组汇报。

3.从这些事例看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书上的一句话总结?(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五、感情升华,怀念鲁迅

1.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可是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人们都来追悼他,同学们,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呢?(伤心、悲痛)请同学们捧起书,用伤心、悲痛的语气齐读18课第一段。

2.过渡: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请同学们捧起书,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师范读)

3.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样?

4.请每组带着这种语气,在小组内设计朗读。

5.小结: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已离我们而去,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心里话想对鲁迅说的?

6.回到现实,我们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怀念鲁迅呢?(学生各抒自见)

7.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再读这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其实是对所学、所搜集、所思考的内容的一个梳理和总结,在不断地看、读、思中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其人其事,从而达到本单元学习的真正目的――以我之心走近鲁迅。

总之,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学生才华得到表现,体现了主动而愉快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找到成就感,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节约时间,达到高效学习目的。

篇2:(胡静)主题大单元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以及同步阅读《感动过后》《我相信》《偷了豆饼回家》《老鼠也有父母》等课文来诠释生活的对我们的启示。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本单元的内容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

既然是丰富的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

第四单元的教学,我想目的是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培养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

2.语文同步阅读教材:《感动过后》《我相信》《偷了豆饼回家》《老鼠也有父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熟记文中重点词句,并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阅读浏览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知道是哪篇文章的?

──你发现他们都是写的是什么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书本,一起去领会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生活。你们的阅读浏览表都准备好了么?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生活之树‛,相信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主题回顾:同学们,从第四组课文中,你分别从文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勇气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智慧 《落花生》:有用 《珍珠鸟》:信赖

二、阅读概览

在主题学习丛书中,编者也为我们选编了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的文章,老师安排重点阅读其中的4篇。(出示课件)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在这些描写生活的启示的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阅读浏览表)

《感动过后》 反省 《我相信》 尊严 《偷了豆饼回家》道德 《老鼠也有父母》博爱

同学们,通过你们认真的阅读,我们对‚生活‛又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又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

三、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大家在阅读这四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那些打动你吗的美文。1.《感动过后》

(1)孩子们,我们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收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地方,并谈谈感受)(2)学生质疑:想问什么?

预设:你是怎么理解文章中‚因而简单成为珍贵资源,有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污迹斑斑,因而干净以是奢侈品?‛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言,希望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我相信》

(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预设:(1)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

A、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引导学生从学会放弃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3.《偷了豆饼回家》

文章最后一句说‚这些道理不在书本里,不在课堂上,可这些道理使我一生受益。‛你知道指的是哪些道理吗? 4.《老鼠也有父母》(1)品读:

真正的仁爱不是对好众生的慈爱,而是对恶众生的悲悯——何况众生有什么好恶的分别呢? A、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B、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的这句话的?

四、主题拓展

1.现在,大家再看看这棵生活之树,此刻,它已经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

2.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承载着一些生活的哲理,让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你在某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生活像一杯浓咖啡,如果怀着囫囵吞枣的心态去对待它,只能尝到苦苦滋味;如果用心细细品尝,则会是另一种味道:香甜,仿佛杯种盛着满满的一杯温情,使人品后更觉温暖。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采,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尊贵的人,生活都不会偏向谁。

4.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汇成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们,让它伴随着你们快乐生活吧!生活就像…… 生活就像 那草原上 怒放的小花平凡淡定 却铺遍整个草原 生活就像 那路边的野草 生长的环境再恶劣 它也-----永远坚韧向上 生活就像

一块没有人欣赏的丑石 得到的只是 嘲弄嫌弃 但它知道 总有放光的一天 生活就像 一本读不完的书 书中写满了哲理 懂得了放弃才会拥有 学会了宽容才会从容 生活就像……

6.板书设计:生活的启示

篇3:依托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并不断提高阅读的方法,在阅读实践教学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以单元主题为依托,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类型,同时也能让教材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依托单元主题,巧选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教师可以把握文本中单元主题这一有利条件,巧选群文。

1. 以文章内容把握主题

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蕴含着学习主题,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教学条件,抓住本单元主题,寻求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一方面将单元内容有所丰富延伸,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发挥了文本作用。把握教材中每个单元所呈现的主题,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所呈现的四篇文章,在内容上都是描写美丽的大自然,我以“美丽自然”为主题,将这几篇课文放在一起开展群文教学,学生既从文本中感受了自然的美,还从中掌握了写作方法。课后我进行了延伸,让孩子们又找来几篇同类文章,大家总结特点并很好地渗透了学法。

2. 以文章体裁把握主题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若一篇一篇地教,显得很单一,也略显枯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这为学生接下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好了基础,孩子们在后期开展的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中显得资料丰富、思路广、参与意识强。

二、创建有效的课堂模式

群文阅读课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创建积极有效的课堂模式。

1. 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主题更加鲜明

有效实施群文阅读,从课堂中每一个环节入手,围绕主题有整体地设计问题,如一节课的导入,不应浪费过长的时间,直接切入主题让一节课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条主线,这样几篇文章横向联合,主题也就更加鲜明,更有利于教学。

2. 以单篇精读为基本思路,让学生畅读群文

一节课呈现多篇文章,以单篇精读为基本思路,抓住单元主题这一主旨进行教学,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方法,在这种形式下也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由探究。

抓住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做精读,可以将单元中所呈现的其他几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学习,也可利用其他途径选材。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以“学习好榜样”为主题,选择《三个儿子》为精读文章,另在《同步阅读》中选了《爱动脑筋的岳柱》和《爱因斯坦在桥上》两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在课堂中不能只是空泛地讲道理,我让孩子们比较学习,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畅读文章,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读一边画,学法得以很好地渗透。

3. 回归主题,拓展升华

回归主题,一般在课堂小结中,将本节课的主线进行拓展升华,例如:在执教群文阅读二年级下册“学习好榜样”中,对学生提问“你身边还有哪些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生联系生活说出了身边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也有了提升。

三、在单元主题下开展群文阅读的意义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为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好文本,依托单元主题又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丰富完善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抓住主线贯穿始终,更好地体现单元的整合,它以相同主题的一组文章为阅读和交流对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2. 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丰富的阅读材料,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提高,每位学生都开阔了视野,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理解力也不断提升。

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在群文阅读下,学生广泛接触阅读内容,课堂中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氛围,学生在阅读中学、在阅读中比较同类文章,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畅读群文,读有所获。

参考文献

篇4:建构大单元主题立体阅读

一、以单元定格局,高瞻远瞩

从单元出发,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本单元的内容情感主题,挖掘本单元的一个训练点,然后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

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其编排和五上教材的“我爱阅读”及五下教材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是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1. 明确单元编排意图。本组课文强化的是“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凡卡》是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则是从两本文学名著中截取的片段。所不同的是,它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编排方式,即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组合而成,先让学生通过梗概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下,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

2. 清楚学生阅读情况。基本处于浅阅读状态,在读书方法上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教学中要落实阅读细节,从而让孩子们逐步从浅阅读迈向深度阅读,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3. 把握单元导语定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时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

二、主题式小角度,步步为营

1. 自主阅读,以学定教

通过解决几个核心问题,如作品的作者及国家、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人物品质及人物命运等来达成单元整体推进的目的。

2. 比较阅读,提高效率

求异思维具有不拘泥于常规俗见、追求新颖独特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们更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产生思同求异思维。《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凡卡》两篇文章相比较,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篇文章的写法上。

3. 以精带略,学法迁移

在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卡凡》的教学基础上总结出阅读的方法,将略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练习的形式来学习。通过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梗概,整体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鲁滨逊非凡的人生经历,从而把握作品主要内容。

4. 提炼学法,品文实践

师生提炼阅读方法,迁移阅读。这时的阅读,依然不能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主题定义下的阅读——

安徒生的作品充满绮丽的幻想,一方面颂扬了真善美,一方面揭露了假恶丑,语言生动优美、自然流畅、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善于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语言简洁凝练,严肃中透着幽默,含蓄中透着冷峻。我们继续引导学生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作家多元的写作风格。

三、立体化大阅读,指向表达

1. 读说写结合,文本、作者、读者充分对话

一问一答式“对话”,往往没有发生真正的“言语交际”,而只是在“复制”原文。无法提升说话能力。如果说话环境巧妙设计,引导学生把自己用自己的发现来阐述自己的见解,那么效果就不同了。

如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关于“幸福”这个话题,刘俊祥老师通过《诗歌天堂》带出课文,然后通学文章,整篇文章进行对比。文章以火柴的点燃为分界,前半部分我们读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后半部分读出了“幸福”。而这“幸福”与“不幸”之间的桥梁,表面上看来是火柴,实际上是女孩内心对苦难的承受,对幸福的渴望。于是,前半部分中女孩的寒冷、饥饿、恐惧、孤独、悲伤这些“不幸”因火柴这个意象,更准确地说因为渴望,使她获得了如后半部分所写的温暖、满足、安宁、慈爱、快乐这些“幸福”。“不幸”与“幸福”之间有了渴望,之后学生再对比《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片断结尾,让学生真正理解何为“幸福”,珍惜幸福,学到这学生不由的就会有感而说,有感而写。

2. 读品悟共生,文字、文学、文化巧妙相容

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从文字入手,品析文字的文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后,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再推荐阅读《格列佛游记》,对比两部书的异同。相信这个开放的话题,足以让学生从作品内容、表达方式、作者经历、文学取向等等诸多方面思辨开去。

篇5:(胡静)主题大单元阅读教学

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它们都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

本单元共安排了21篇文章,其中教材内4篇,主题阅读内8篇,经典诵读9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本单元的写作特点: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2、课文采用了多种说明多种方法,科学的介绍多方面的知识.3、用词严谨,表达生动.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多中修辞方法,喻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4、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8篇文章主要写了受伤地球的哭喊。

【设计理念】 主题: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激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对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的珍爱之情。情景: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6.认识23个生字,会写15个。

两翼目标: 1.阅读主题阅读中的8篇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经典诵读9篇,背诵喜欢的诗文。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阅读兴趣。教学重点: 1.在感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阅读兴趣。2.受家园的美好和了解一系列的环境危机中触动心灵,激发情感。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课时分配:14课时。第一步: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教学目标: 1教材中的生字词,达到会认,会读,会写。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一课 教学内容:一主《只有一个地球》 两翼《可爱的地球》《铁桥那边的林子》。教学过程: 一.1.导入

新课。我们学过了<<太阳>>,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板书课题)2.理解题意。本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二.朗读课文,勾画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采用多种形式读记词语书写词语。1.我会读: 遨áo游、晶莹、纹痕、纱衣、和蔼ǎi可亲、渺miǎo小、璀璨、扁piān舟、恩赐cì、慷kāng慨kǎi、不加节jiã制、枯竭jiã、滥làn用、设shâ想、目睹dǔ、: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

2、我要说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 教学内容:读《鹿和狼的故事》《美丑之间》《鸟》《一碗水的愤怒》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同学们朗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

要些了什么内容?并勾画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读记词语书写词语。1.我会读 生机勃勃

一命呜呼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繁殖

厄运

毙命

宠儿

糟蹋

相悖 2.我了解 《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以__________从而导致了巨大的——————为例,阐明了——————、——————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这一客观规律。

3、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第三课 教学内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一张纸的幸福生活》。一导入: 家园,多么温馨、幸福、和谐的字眼,然而这个大家园在此时此刻却成了印第安人深深的着恋土地,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读文勾画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读记词语书写词语。1.我会读:山脉mài、嗡嗡鸣叫、薄bó雾、麋mǐ鹿、骏jùn马、清澈、潺潺chán、滋润、圣洁、雄鹰,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运载zài、拂fú、松脂zhī、眷juàn恋

参cān天、土炕kàng、波光粼粼lín、肆sì虐nǜe、盘踞jù、风雨同舟、三番fān五次、享清福、归宿sù、恭敬、宏伟、劲jìng挺、淤yū泥、拄zhǔ拐guǎi杖、荡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2、我知道。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类与大地上的______________的血肉关系。

3、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机动一课时。第二步: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教学内容:一主《只有一个地球》 两翼《可爱的地球》《铁桥那边的林

第四课

一、引入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4、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下课。作业: 问题1: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 问题2:矿产资源为什么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问题3: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

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第五课: 学习内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一张纸的幸福生活》。一导入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自告奋勇,分段试读。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第三步:精读课文,重点体会 教学目标:1读懂点段落,做批注。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六课: 教学内容:《只有一个地球》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导入: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 矿产资源为什么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

一、抽生分段读课文,说说地球的美丽可爱。

二、地球这么美丽可爱,那她现在怎么样呢?

1、学生汇报搜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2、你觉得现在的地球怎么样了?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阅读5、6、7三个自然段。

1、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理解“枯竭”,地球资源枯竭后会是怎样的?

3、讨论: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四、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七课

一.导入 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后面学习内容重复的,可留等后面解决)

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

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画下来。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

(1)解决不懂的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课文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片段 最想提的问题 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第四步:通读课文,展示感悟 教学目标:回顾课文内容,梳理学习与读书方法,积累优美段落。

第八.九课: 教学内容:《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路和狼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种树老人》《鸟》《可爱的地球》《一碗水的愤怒》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引出主题──珍爱家园。孩子们,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茫茫的宇宙中的一叶扁舟之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上的一花一草,河流土地,森林动物都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值得我们爱护。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家园(板书:家园)。第四组的课文你们还记得他们吗(生说题目)?你发现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了吗(教育我们珍爱家园)?(板书:珍爱)。这节课,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懂得珍爱家园的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2.从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只有一个地球》:珍惜资源;《大瀑布的葬礼》:维护生态《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眷恋土地;《青山不老》:植树造林。

三、阅读概述(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8篇以珍爱家园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附:同步阅读卡)3.学生汇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了解课文内容。4.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种树老人》:爱护树木──从西藏阿里的红柳绝迹,你体会到了什么?(某些人光短浅,愚昧无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人们犯了错误,还浑然不觉;人们在自掘坟墓,还义正辞严。这些自以

为是的人总是考虑自己如何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为环境带来了多么严重的伤害。最后阿里红柳绝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爱的地球》:节制开采──我们的山谷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我们的山谷渐渐变黑,渣滓堆得愈来愈多,开始靠近我们的房屋。因为山谷被人们无限制地开采煤矿,人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破坏了生态环境,让人心痛。)《一碗水的愤怒》:科学治理──黄河给我们带来了生息之地我们感激他,可是他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我们为什么不找一个更好的生存地,还要忍受他的暴怒?(黄河与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我们感激他给予我们安身之地,感激他给了我们生息之地,虽然他暴怒是很可怕,但是离开了他我们就失去了生存的家园。再说黄河经过科学的治理已经变了,两岸树木成荫,瓜果飘香,我们更不会离他而去。)《鸟 》:尊重鸟类──“我们”是爱鸟的人吗?为什么?(我们发现这个鸟的王国很兴奋、高兴,为接近幼鸟而小心翼翼,想带幼鸟回家而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幼鸟的渐渐虚弱而自责不已,都反应了我们爱鸟,可是我们有时候的做法却不是对鸟儿最好的保护和尊重,比如:用石头激起鸟儿离树,带幼鸟离岛。)小结: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发言也很精彩!通过认真的阅读,我们对“珍爱家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看知识树。这八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诠释了如何珍爱家园──它用发人深思的故事,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感受了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是多么的美丽、富饶,同时又是多么的脆弱,地球这位人类的母球多么地需要她的儿女精心地保护:珍爱家园就是需要我们,“珍惜资源、维护生态、眷恋土地、植树造林”,还需要我们“爱护树木、节制开采、科学治理、尊重鸟类”。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怎样珍爱家园。

四、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个故事,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按课交流)5.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引发学生对家园被破坏后的深思,达到热爱与眷念家园的感情。重点引导:《离太阳最近的树》 问题:从课文倒数第三自然段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1)师相机出示这段话:“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山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红柳悲惨的消失后,曾经被红柳固住的沙丘慢慢消失了。从“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手术的伤员”“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触目惊心”看出红柳被掘后沙丘的可怕情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惋惜之情,愤怒之

情„„)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了,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拜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存。”体会红柳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结合课文“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讲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着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在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体会红柳的顽强,人类的破坏力之强。2)初步引发思考:高原5000米的阿里是“世界的第三极”,人类生活是如此的艰难,而红柳却能扎根固,它是离太阳最近的树啊!难道我们就不能爱护它吗?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守卫这片可爱的土地吗?如果没有人类所谓的“驻守”,红柳会怎么样?我们今天到阿里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沉思并朗读:“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过渡:人类的破坏,目光短浅不仅光针对对红柳,还有很多曾经美丽的处所此时也遭受了残酷的破坏。比如:你发现了什么? “曾”字的意思是曾经。说明我们的山谷现在不绿了。以前我们的山谷:是人们嫩该想象的最可爱的地方──绿油油,空气清新,露珠晶莹发亮,在河里用手捕鳟鱼; 现在我们的山谷:“河岸上铺满了来自煤矿矿井的沉渣;工厂的楼房都是黑色,而且低矮、丑陋。两排矮房像悲伤的石蛇爬在山坡上。”“山谷紧急变黑了,渣滓渣滓堆得愈来愈多,开始靠近我们的房屋。”“甚至从我们的山谷刮过来的风似乎也在庆幸来到另一个山谷。” 小结: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感觉也莫过于此,人们精心保护的山谷,同样在人们的贪欲下变得面目全非,肮脏不堪。联系生活:说说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例?(学生结合生活简要谈谈。)老师整理并板书关键词。7.《鸟 》 问题:与幼鸟的相处我们的态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 1)我们的态度变化:“挨近它──触摸它──远远离开──蒙在布包里──奔回林子” 2.如果你在岛上会怎么做?(小结)大自然中的所有动物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天地,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不会孤独,才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大自然的动植物带过我们的惊喜。让我们共同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吧!设计意图:在孩子自主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珍爱家园的重要性,建立从小珍爱家园的世界观。

五、主题拓展(音乐渐起)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到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为我么无私地贡献着一切,我们是地

球的儿女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一样都有存在的价值。让我们用人类独有的智慧和创造力来珍爱这个既美好有容易破碎的家园。珍爱家园,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同学们,你应该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珍爱我们的家园呢?生自由交流。(根据交流擦掉前面写下的破坏环境的关键词,板书珍爱家园的关键词语)(小结):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相信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珍爱家园的行动中了。请看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珍惜资源、维护生态、眷恋土地、植树造林、爱护树木、节制开采、科学治理、尊重鸟类„„”,还家园美丽的容颜,还我们生活的乐园。节约用水节约用纸节约用电不乱吐痰保护河流抵制污染珍惜粮食多坐公车少开私车废旧回收„„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

(1)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2)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

(3)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4)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挽救,不能只是等待上帝——发现用意。把这段话跟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5)用名词都是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对美伊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胸怀广阔,目光远大。

(6)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时代周刊》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7)地球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地球成为人们的焦点

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 的感受?

二、学习第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1)读地球母亲以前的模样——这是地球母亲的哭诉吗?——希望变回以前的模样[出乎教师的预料](2)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

(3)补充

(4)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

(5)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

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

3、出示资料: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

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

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第五步:主题延伸,诵读经典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3积累会背会写理解经典诵读内容

第十课 十一课 日积月累(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2)听写词语盘点,改正。(3)熟读经典诵读,学生任选,了解其内容。(3)选择经典背诵。第六步:巩固基础,加强习作 第十二十三课 教学目标:通过习作,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

家园。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读口语交际,明确习作要求。交流保护环境的故事习作

三、回顾写作方法 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篇6:(胡静)主题大单元阅读教学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的教学内容。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规范书写并学以致用。

2、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美感和韵味。

3、在读懂课文、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作者美好情感的。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共同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重组单元教材】

一、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于助人的风尚。

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备注】:(学法指导)

一、《穷人》代阅读课文《小抄写员》

二、《唯一的听众》代文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

三、《用心灵去倾听》代文阅读《幸存者的记忆》 【课时安排】:预习达标2课时,课文学习4-5课时,群文阅读2课时,回顾与拓展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人间处处有真情——预习达标(2课时)【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环节

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二、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1.六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互助合作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进行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的认读,词的理解,课文朗读的熟练程度。整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调整。

二、、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字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搁”“裹”“虑”“歉”“溜”“割”“魁”等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

三、考查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运用。

学生可自由展示词语的意思,并选择造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

1、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

2、学生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五、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其余学生可作补充。六.问题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提出来。

七、我的发现。

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交流展示。作业设计:

1、学会本单元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积累好句子。板书设计:

篇7:与青奥共成长主题大单元活动方案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国际奥委会在7月5日于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一百一十九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一致同意创办青少年奥运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OlympicGames,YOG),简称青奥会,它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揉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起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8月,新加坡举办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

青奥会除了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在运动会举办期间的教育与文化活动,传播奥运精神和强调奥运价值观,使青年人成为真正的具有体育精神的人。国际奥委会还将通过电子数字平台等最新的传播媒介,在青奥会召开前后,开展全世界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把外国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青奥会上,让大家都认识举办国。

的夏季青奥会举办权花落南京。希望通过本主题大单元的活动,进一步普及青奥知识,让孩子们融入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传承奥林匹克精神,表达对青奥的期待与梦想,展现南京青少年的风采

主题活动:

一、“我们为青奥加油”啦啦操升级活动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张承晨、三年级班主任

人员:三年级全体学生、六年级部分学生

具体安排1.三年级学生利用阳光活动时间集体训练,统一动作。班主任全程管理。

2.六年级啦啦操队员利用晨间活动时间训练。

二、“我梦想中的青奥会”主题绘画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陈琳、全体美术老师

人员:全校学生

具体安排:1.美术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创作,形式不限,纸张统一。

2.评出优秀作品,装饰教学楼,作品照片挂网。

三、主题班会

时间:第二周、第四周

责任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

人员:全校各班

具体安排:1.班会主题:1)抽签国家的体育与文化;2)青奥知识普及

2.2月份由学生文化中心组织抽签和提供青奥知识题库。

3.3月份各班组织班会活动并上交相关资料,年级主任进班观摩、留图片资料、挂网。

四、解读青奥会徽,评选校级会徽

时间:第三周开始

责任教师:美术老师、学生文化中心

人员:全校师生

具体安排:1.美术老师利用美术课组织学生解读青奥会徽。从色彩、线条、图案、文字四个方面了解会徽创作理念。(微课程)

2.展示校级优秀作品,由学生文化中心牵头评出四幅候选作品。

3.全校票选最佳作品,作为本校运动会会徽,使用期限四年。

五、校园吉尼斯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班主任、学生文化中心

人员:全校师生

具体安排:1.班级学生自主申报班级吉尼斯项目并评选,设计装饰班级吉尼斯墙(学校提供标题和标贴),填写相关表格上交学生文化中心。(1-3周)

2.学生文化中心根据班级吉尼斯上报情况设定校级吉尼斯项目并评比,完成吉尼斯墙。(第4周)

六、青奥百科知识竞赛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王诚成、五年级班主任

人员:五年级学生

具体安排:1.王诚成老师搜集整理青奥百科知识题库,并在五年级综合

践课中教授(1-3周)

2.五年级学生统一时间青奥百科知识问卷测试.(第3周下半周)

3.每班问卷测试前10名学生组成两个团队进行班级知识竞赛,胜出团队参加校级比赛.

4.校级比赛12进6、6进3。具体操作另行通知。

七、“砳砳带你游南京”青奥小导游展示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毛爱农、六年级班主任

人员:六年级师生

具体安排:1.将南京十一区二县以抽签的形式分到各班,组织班级同学追寻当地的特色、自然人文景观、历史等。(玄武、白下、建邺、秦淮、鼓楼下关、浦口、六合、栖霞、雨花、江宁、溧水、高淳)(1—3周)

2.以PPT的形式展现,辅以介绍,在报告厅展示评比,时间十分钟。所做PPT和文字稿挂在校网上。(第4周)

八、“小小青奥会”全校运动会

时间:4月11、12日(暂定)

责任教师:骆峰、学生文化中心、体育老师、班主任

人员:全校师生

具体安排:1.开幕式以青奥参赛国为单位入场。(现场抽签)

2.开幕式表演将跆拳道(张铁虎负责)、啦啦操(张承晨负责)、空竹(陶红伟负责)、花式篮足球(孙茂龙、沈方勇负责)、花样跳绳(陈郸负责)、教师广场舞(请退休教师负责)等列入其中。(第1周开始编排设计并训练)

3.比赛项目将田径项目(三-六年级)与趣味亲子游戏项目(一、二年级)相结合。具体以赛事规程为准。(第3周发放,骆峰负责)

九、主题征文、小报评比活动

时间:4月

责任教师:语文老师

人员:全校学生

具体安排:1.主题为:《牵手青奥,拥抱未来》

2.四、五年级为主题征文;三、六年级为小报创作

3.每班报送优秀作品5-8篇至学生文化中心,征文为电子稿,小报为原作品。(第9周)

4.学生文化中心组织老师进行评比,并将获奖作品橱窗展示。(第10周)

主题环境布置:

校园氛围营造:略

篇8:(胡静)主题大单元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目标

新语文课程为帮助学生初步构筑精神家园提供了文本基础和契机。新语文课程便于教师制定宏观的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设计策划出有创意、综合性、高质量的学生活动, 从而达到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帮助学生初步构筑思想体系和精神家园, 提升学生的精神素质这一目的。

新课程语文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通过强化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 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矿藏, 帮助他们初步构筑精神家园, 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生的思想与精神的园圃中, 应该绽放如许绚烂的春天的繁花;热爱祖国的情感, 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尚的品德修养, 健康的审美情趣;挚爱人生、社会和大自然, 关注现实生活,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崇尚真知, 好学上进, 求知若渴, 主动进取等。学生的美好心灵有待于教师去塑造。利用新语文课程提供的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帮助学生构筑思想体系和精神家园的神圣事业中, 广大的语文教师是会有一番作为的。

而种种做法中一条最基本、最便于操作的途径就是———强化语文课程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通过强化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 帮助学生初步构筑精神家园的方法作浅显的探究。

一、“纲举目张法”———围绕单元主题, 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

新课程语文学本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基本上每个单元都设计或体现了一个主题, 单元内各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展示和阐发。单元主题是“纲”, 单元内各篇课文是“目”, 纲举才能目张。或者说, 单元主题是高高矗立的金字塔, 单元内的每篇课文是托起金字塔的一块块基石。只有对这些“基石”进行系统化的堆砌, 地面上才有可能出现金碧辉煌的“金字塔”;若“基石”东一块西一块, 何来“金字塔”的耸峙云天?

同理, 我们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时, 也只有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 才吻合新课程语文读本的编辑思想, 才能最大限度地凸现和实现单元主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功能, 才能最有效地促成学生思想体系与精神家园的构筑。

下面我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作一说明:

本单元以“金色年华”为主题, 共有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包括散文 (于漪《往事依依》、记叙文 (沈复《幼时记趣》) 、随笔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 、小说 (秦文君《伟人细胞》) , 有现代的, 也有古代的。从内容上看, 有的回顾学生时代徜徉书海的往事;有的记述童年时尽享来自大自然乐趣的故事;有的是成功少年学子尽情抒写在北大的青春往事, 有的写聪明调皮的男生的成长历程。这些课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 对“金色年华”这一主题进行了阐发, 以给学生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

我在教学本单元时, 紧紧围绕“金色年华”这一主题, 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对每篇文章确定解读的角度:《往事依依》———“金色的年华”;《幼时记趣》———“快乐的童年”;《十三岁的际遇》———“非凡的青春”;《伟人细胞》———“成长的历程”。

二、“课外拓展法”———迁移延伸, 扩充视野, 强化主题的心灵冲撞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程资源由两大核心组成部分:一块是课堂文本资源, 另一块就是课外文本资源。课堂文本资源是单一的、有限的, 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 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靠课堂文本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大量地扩充课外读物, 增加课外阅读量。需要指出的是:进行课外拓展, 到底是放在课堂上还是放在课外, 灵活机动, 没有一定之规。下面我就如何进行课外拓展,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强化文本主题对学生的心灵冲撞力这个问题, 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我在执教苏教版新课程语文学本时, 是这样选择课外拓展材料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更深入地领悟课文的主旨, 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 我往往会从《读者》等课外杂志中精心挑选出跟课文有着相同或相近主旨的时文来辅助教学。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童年的朋友》时,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与外祖母之间的浓浓亲情, 我精心选择了《读者》中的《父亲》及《母亲, 请让我给你安宁》这两篇文章作为辅助材料。《父亲》主要写了一位儿子因没能在众人面前维护貌丑的父亲的尊严而一生心怀愧疚;《母亲, 请让我给你安宁》表达的感情则更加真挚、细腻, 文章表现了自己对因疏于对母亲的照顾而使得母亲受到伤害的愧疚及对母亲的感恩。这三篇文章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饱含浓浓的亲情。如果说《童年的朋友》让学生对外祖母倍加崇敬的话, 那么《读者》上的两篇时文更促使学生警醒———不要忽视父母的爱, 应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这样拓展教学之后, 就由热爱亲人这个主题延伸到如何善待亲人, 回报亲人。

开展多角度的课外拓展, 对强化文本主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我执教明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这一课, 我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扩充了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以及汉乐府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同时还在课后为学生扩充了清代彭端淑的《为学》、元朝王冕“僧寺夜读”、东汉任末“削荆为笔”等文章, 对“勤学”这一文本主题进行了专题“集束轰炸”,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读写结合法”———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 将“主题化阅读”成果内化成一种写作与生命的激情。

为了强化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 我还进行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的尝试。

以下是我在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教学中围绕此项训练设计的小作文篇目 (“———”左为课文, 右为小作文) :

《为你打开一扇门》———《我心中的文学》;《繁星》———《数星星》;《纸船》———《女儿的心》;《“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心中的英雄》;《往事依依》———《金色的年华》;《幼时记趣》———《童年趣事》;《十三岁的际遇》等。

此外, 我还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一篇美文, 完成50字的积累, 或摘抄或点评, 让学生做到“一文一得”或“一文多得”。

WENJIAOZILIAO

四、“实践活动法”———带着“主题”走向生活, 从生活中带回“主题”。

新课程语文应是一种“大语文”, 新课程语文课堂应是一种“大课堂”。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课堂教学资源, 又包括课外学习资源, 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无疑是课外学习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带着“主题”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索、去强化学习文本之后的体悟和情感;再从社会、从生活中带回新的感悟、新的情感、新的思想, 最终形成新的强化了的“主题”。

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有大有小, 包括听报告, 参加演讲、辩论、研讨, 观看戏剧表演, 进图书馆, 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浏览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 游览自然风光、文物古迹, 考察民俗风情, 收看新闻时事, 体验家庭生活、社区生活, 等等。

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后,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白求恩的崇敬之情, 加深对文本所表现的共产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体悟和理解, 要求同学们回家上网, 给网上“白求恩纪念馆”献花。同学们返校后纷纷向我“汇报”, 有的说给白求恩同志献了一朵君子兰, 有的说给白求恩同志献了一支梅花, 还有的说给白求恩同志献了一簇秋菊, 其中有一位女同学告诉我, 她代表爸爸妈妈给白求恩同志献了一支康乃馨。更多的同学说, 通过这次上网, 他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有关白求恩同志的资料, 对这位共产主义的革命战士的了解更深刻了。一次小小的上网活动, 竟收到了这么大的效果,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从语文学习规律的角度, 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 引领学生关注文化, 亲近母语, 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 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 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 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 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 沐浴母语文化的光辉, 通过体验与熏陶, 理解与扬弃, 鉴赏与反思, 使得语文素养在同类的量的累积中获得质的提升, 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上一篇:压抑作文下一篇:甘泉工业园区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