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翻译 李贺

2024-04-26

梦天翻译 李贺(精选5篇)

篇1:梦天翻译 李贺

此诗《梦天》写梦游月宫的情景,是一篇想象极其丰富的佳作,为诗人李贺所写。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篇2:梦天翻译 李贺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篇3:梦天翻译 李贺

1 文化语言学中意象, 语言与文化

1.1 意象

牛津英语字典中对意象做出了解释:意象是某种事物 (特别是可视的物体) 的一种心理表征, 不是通过直接感知, 而是通过记忆或想象;它是一种心理图像或映象;是概念。帕尔默认为意象是心理表征, 是外部感官的感知经验的概念类比。但是它们并不是外部经验的直接概念类比。也就是说, 感知经验在经历了认知过程后可能被过滤, 变形, 形成的意象只是部分或不完全反应外部世界和体验。心理表征是由各种感觉 (不仅是视觉) 和感官体验引起的[1]47。所以意象来自感官体验, 而且不仅限于视觉意象, 还包括听觉, 动觉, 嗅觉和温度意象。复杂意象还是由情感意象引起的, 也叫情感意象。

1.2 意象与语言

帕尔默认为语言是基于意象的语言符号的排列, 音素是在复杂范畴里组合的声音意象群。词汇获得意义来自意象图示, 情景和情节。句子基于意象建构[1]。大部分语言交流的并不直接是真实的外部世界或生活经验, 而是心理意象。反过来, 语言可以引起意象, 并且需要想象来实现它的转换。通过语言与想象, 我们可以交流意象, 在基本意象基础上, 还可以快速交流一些复杂抽象的意象。人类进化过程中, 将复杂的社会图示概念化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语言促使的。也就是说, 语言可以帮助构建更复杂的认知模式。

1.3 意象与文化

帕尔默认为所有的意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构建的[1]49。意象基于感官体验, 而体验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 因此体验具有文化性。不同国家地区, 因为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等不同, 导致体验不同, 认知模式也是不相同的, 其意象也是带有文化性的。当然需除去一些人类共有的体验, 如感官的相通, 生老病死, 这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意象和意象图示还是文化性的, 认知图示即文化图示[1]56。

1.4 意象, 文化, 语言

帕尔默提出假设:语言和意象有助于文化适应[1]52。语言提供了一种方法, 通过它, 说话者能引起并加强听话者适应性的意象。通过语言, 我们可以构建共享的世界观意象, 且语言和意象都是发展变化的, 人们交流意象过程中, 一些过时的意象会被修改, 或淘汰, 留下重塑的世界观意象。语言是文化的表现窗口, 要想理解某种语言形式和意义, 需探索语言背后的文化图示。总之, 语言是文化性意象的排列组合, 意象的激活需要语言, 理解语言, 要先解读它所激活的意象, 以及理解内嵌在语言中的文化图示。

2 李贺《梦天》仙境众意象解读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中国神话传说都有起源, 有些来自古代的著作中, 如《山海经》, 《淮南子》, 屈原的《天问》等, 还有一些仙话, 大部分来自道教文化。神话传说都是基于各种体验, 将人的感情, 期望, 生活情境融入后创造的结果, 反应了人类对宇宙世界起源, 自然现象, 社会生活的理解, 有些神话传说在历史进程中被多次改造, 以达到不同的目的。神话传说在诗歌中运用广泛, 是因为这些神话传说既可以增加美感, 又可以辅助诗人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诗人也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再创造, 使其赋有新意。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梦中上天, 下望人间的情景。其中意象丰富, 中国传统的神话意象众多, 如玉兔、蟾蜍、鸾佩、桂树、黄尘、清水、三山、齐州。第一句中, 玉兔和蟾蜍都是神话中住在月宫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提到月宫有兔, 《淮南子》中也记载后羿之妻嫦娥偷吃神丹, 飞月变蟾的故事。所以玉兔和蟾就指代了月亮。第四句描写诗人进入月宫, 在充满桂香的路上碰上了仙女。仙女是用佩戴的栾佩意象来指代的。栾佩乃高贵之物, 碰撞声音清脆悦耳, 常是仙女的饰品。而桂树也是月中之物, 在《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 有蟾蜍。”接下来四句, 诗人遥望世间, “黄尘”是黄色的尘土, 随风飘飘, 无所依。“清水”是澄澈的水, 但流水匆匆, 常喻时间的流逝。这些都表明了世间斗转星移, 沧海桑田之意。接下来“三山”意象指神话里海上的三座山, 蓬莱, 方丈, 瀛洲。葛洪《神仙传》记载东海有三座仙山。身在仙境中的诗人俯视这三山下的时空更迭, 感觉只是如走马一晃而过。最后两句, “齐州”指古时的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在诗人眼里, 偌大的中国只是九个点大小, 而浩瀚的东海也只是打翻的一杯水。

3 李贺《梦天》仙境众意象及文化的传递

翻译过程, 第一步是理解原文, 译者要识解源域语篇的意义。句子是意象的组合, 理解句子, 就要理解意象及意象之间的关系。而意象是文化性的, 因此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很关键。而且, 理解意象群所构成的意境是理解句子语篇意义的基础。句子通过想象引起意象, 所以译文要能引起想象也很重要。翻译是意象意义传递的过程, 译者将原文意义尽量准确理解再进行认知加工, 创造译文, 来还原作者的认知世界, 并兼顾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能力, 创作出来的译文才是好译文。

比较张廷琛, 魏博思译文版本和杨宪益, 戴乃迭译文版本, 后者译本相对好一些。“老兔”, “寒蟾”都是月宫里的动物形象, 诗人用“老”, “寒”模糊形容, 可以给读者以想象, 但是翻译的时候, 却要鲜活这种形容, 否则就枯乏无味了。这些形容说明诗人的心情低落, 沮丧, 看月宫也都是悲凉消极的。那么翻译时如果选一些可想像, 有视感的词, 会准确一些。译文二中hoary hare和frosty toad要比old Rabbit和cold Toad给人的视觉联想强烈。hoary指因年老头发变白或灰白, 这样的形容能引起想像, 玉兔的毛色灰白, 这样玉兔的形象就鲜活了, 用old只是一般联想, 没有新鲜感。cold同样不形象, 到底冷到什么程度不可知, 用frosty则表明月宫长时间的冷清, 蟾身上都披了一层霜, 这样蟾的形象就可感了, 进而可以深刻体会诗人的那种低沉心境, 这样的译词更传神。再如“黄尘”, “清水”译文二译成"yellow dust, clear water都保留了意象的色彩, 具体化了形象。玉轮直接翻译成jade wheel, 指代月亮, 用玉的圆润光华, 轮的圆形特征来映射月亮的形色, 虽未明指, 读者却也完全可以理解。玉轮句第一个译文强调月的形状光彩, 第二个译文强调月碾和打湿的动作。凸显不同, 但是原诗更强调这个动作意象, 后者译文可能更能体现诗人的本意。栾佩句这里隐含了诗人与仙女见面的场景。翻译时应该将人物情景显现出来, 否则意义不明, 无法理解。杨戴译文使用第三人称复数指代了诗人与佩戴者栾佩的仙女。而张魏译文是直译, 未将相遇情景再现出来, 可谓失真。在翻译具有文化背景的地名时, 如“三山”, “齐州”时可以直译再加注释, 但是这样读者不能在诗中直接体会到这些文化内涵, 如果能在文中用一些解释性的文字替代, 使读者充分理解, 其译文效果可能更好。“三山”在译文二添加了magic来修饰, 表明这是仙山, 而且山译为isles, 因为这是东海上的山, 也可以说是岛。再如“齐州”指代中国, 译文二用nine continents具体说明了中国的领土有多少。黄尘句, 诗人遥望人间, 看到沧海桑田, 感慨世间瞬息万变, 译文二中将诗人显化, 以诗人视角描述, 而译文一只是客观表明尘水的变换。黄尘, 清水这两意象可以直译, 给人以想象, 联想到它们的匆匆飘移。而且译文二加入了but, “no more than程度词来强调世间之物的渺小, 使原文之意传递更准确, 读者也易理解诗人之感慨, 产生共鸣。译文二整体行文流畅, 其传递的意境深刻易懂, 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译文将原文的美传递, 同时本身也具有美感。

4 结论

本文借鉴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 意象, 文化, 语言三者紧密联系, 语言是文化性意象的组合形式, 来分析诗歌翻译中意象及其意境怎样有效被传递, 深刻理解特定的文化内涵及诗人的意图是创作译文的基础。文化语言学对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摘要: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以意象为出发点, 强调文化, 语言, 意象三者的紧密联系。诗歌中意象丰富, 文化意义深远。李贺诗《梦天》中意象紧凑奇诡, 极具中国传统神话文化色彩。该文意欲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诗歌《梦天》仙境中众意象及其文化性在英译文中怎样被有效高效传递, 以期为诗歌翻译提供启示。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意象,神话文化,传递

参考文献

[1]Palmer 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董广才, 冷慧, 刘佳.吸纳、修正与重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体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3 (3) .

[4]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索[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7:304-361.

[5]杨宪益、戴乃迭.唐宋诗文选[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5.

篇4:李贺的《梦天》赏析

喜欢李贺的这首诗,多少有点附庸风雅。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喜欢李贺啊。雄鸡一声天下白,还有句什么我忘了,反正是脍炙人口。

有人曾把李贺的这首《梦天》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做过比较,其浪漫主义色彩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仙与诗鬼,在意气飞扬的某个精神层面的重叠,让人感慨万千。但在同样对仙境的畅想中,李贺的这首更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宏阔的宇宙意识,在无限的空间里,在无垠的岁月里,一个人的人生是多么短暂?而这种感悟,由千年前的古人咏叹出来,还能与今天的我们心情合拍,转而心有戚戚,这不就是汉字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吗?

人们说起李贺,都认为他的诗有一种诡异的病态美。英年早逝的他,诗作中有太多的死亡气息,那些冷、枯、怪的字眼,让他的生命的底色充满了凉意。而细读《梦天》,诗人营造的那种空灵幻境,让人通体轻盈,有飘飘欲仙之感。而且,身心都仿佛沉浸在琉璃世界。在月宫中俯视大地,诗人的发思是如此的宏大阔朗,有浩荡凛然之大气。虽然,这样的大气,到底还脱不掉李贺特有的变幻诡异的特色。

按直白的说法来理解这首诗,其实简单不过,无非是诗人梦中升天,俯瞰人间。似梦非梦,似幻非幻,上半阙如临其境的构想,竟如诗人煞有其事来到了月宫一般。且看开头四句“老兔寒蟾泣天色”,一个老,一个寒,一个泣,三个字就烘托出月夜的清泠幽寒,不由得不佩服诗鬼是营造意境的高手。那夜的寒雨,是因为玉兔和蟾蜍的哭泣啊。“云楼半开壁斜白”,濛濛细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飘荡,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里穿出来,光影投映射在云块上,使得云儿都透明了一般。“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这样清寂的夜晚诗人是无法安眠的,万籁俱寂中,诗人的游思便上天入地。梦中自然少不了桂香和美人,虽然字字都是人们用熟的形容月宫之语,只是转换了场景,那意境高下已经是云泥之别了。想想看,刚被细雨淋湿的桂花树,分列在月宫的小径旁,在这里,偶遇一群玉珮叮当的仙女,诗人那种心情该是怎么样的心旷神怡?说到李贺的感情世界,似乎是个空白,曾有人为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是否婚配进行过考证,答案是尚未娶妻。但,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在深思飘荡的书写中,是需要仙女们的衣袂飘飘来点缀意境的。

果然,诗人放下了这些背景,直奔主题。那简直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生命,对着广阔无垠的宇宙喊出的宣言:“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此四句一气呵成,喷薄而出,只是知味者几人?从月宫俯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刹那间成为桑田,千年岁月不过如走马灯走过的一圈。“黄尘清水”原来有一段典故的。据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仙女麻姑曾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在仙界看来简直是弹指一挥间。这两句是诗人从时间长度来演绎的,再从空间上来看,诗人也有绝妙的比喻:中华九州不过是九个小点般的烟火人间,而东海不过是打翻了一杯水而已。

在那个时代,古人对世界,对宇宙的看法还是一片迷蒙,而诗人在那个时候就有如此准确明晰的意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冷眼和远识。

诗人是孤苦的,其生来就体弱多病,相貌有异于常人,有李贺研究者还考证出他是忧抑症的患者。骑着瘦驴,带着小童,逢景即记,投入锦囊的李贺,才学出众,本来是有望通过科举实现自己济世抱负,然而,莫名其妙的避父讳却让他从此断了这个念头,即使是韩愈亲自为他写下辨言也无济于事。正因为有此境遇,李贺的许多诗里,都有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有自暴自弃的随波逐流。

篇5:梦天翻译 李贺

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齐州”是指哪里?

智力测试题的题目和答案:

智力测试题题目: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齐州”是指哪里?

智力测试题答案:代指中国

上一篇:电信营业员的自我评价下一篇:《唤醒护理》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