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

2024-05-18

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共12篇)

篇1: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

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汇总

1、出城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2、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5、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6、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7、天上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8、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9、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0、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11、帝子歌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12、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李贺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篇2: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

《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汉唐姬饮酒歌》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沈厄。

无处张繐帷,如何望松柏。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篇3:唐代诗人笔下的“楼兰”

其实, 它是一个古国名。古楼兰国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 塔里木盆地东部,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东与甘肃、青海两省相连, 南与西藏接壤, 西与且末县毗邻, 北与尉犁县和吐鲁番、哈密两地区交界) 罗布泊以西偏北岸边, 在孔雀河南岸7公里处, 异常荒凉。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 是历史上西域的一个古国名。《史记》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 临盐泽”。还说, 楼兰等地盛产美玉, 多芦苇、怪柳、甘草, 民随畜牧, 逐水草, 有驴马, 多囊驼。其实,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没有去过楼兰, 而是根据同时代的大使节张骞 (一生三次出使西域, 历尽千辛万苦, 熟悉西域的各种情况) 的报告记述的。《汉书·西域传》又载:“鄯善国, 本名楼兰, 王治扦泥城, 去阳关千六百里, 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 口四万四千一百。”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它东通敦煌, 西北到焉耆、尉犁, 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中心。正因为楼兰的地理位置重要, 西汉时期, 汉朝和匈奴为了争夺西域疆土, 进行了长达七八十年的战争。楼兰国一时左右摇摆, 曾一度斩杀汉使臣。直到公元前77年, 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了楼兰国王, 另立其弟为王, 迁都后, 改名为鄯善国。此后, 楼兰一直都是汉朝的西域重镇, 与汉朝关系密切, 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也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作用。汉朝在楼兰“设都护、置军侯、开井渠、屯田积谷”, 对楼兰进行管理。当时的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 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传递着东西方文明。公元4世纪之后, 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身边有烟波浩渺的罗布泊, 它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 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 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 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水经注》记载, 东汉以后, 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 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 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 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 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 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有说楼兰的死亡, 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 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 风沙侵袭, 河流改道, 气候反常, 瘟疫流行, 水分减少, 盐碱日积, 最后造成王国的必然消亡。无论怎么说, 有一点是肯定的, 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 是瘟疫。楼兰总共有12个村, 几万人左右, 在部落首领领导下, 平安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瘟疫, 许多楼兰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 曾有几千人在一个叫善密的人带领下迁到义乌 (今哈密一带) , 另一部分人迁到了和田的罗普 (罗布泊的转音) , 另一部分人坚持生活在罗布泊内。从此以后楼兰国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后的1000多年, 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 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

1900年3月初,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的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泊荒原, 在穿越一处沙漠时, 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很多。于是去寻找水源, 回来时又发现携带的铁锹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维吾尔族助手阿尔德克回去寻找。这位助手回来的时候, 不仅带回了铁锹, 而且还拣回了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非常激动, 他知道这一定是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第二年3月, 他重新回到这里进行挖掘, 发现了大批文物, 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竹简和毛笔等。赫定回国后, 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希姆莱从挖掘出土的佉卢文简牍推定古城原名楼兰。经鉴定, 这座古城就是令世界震惊的楼兰古城。楼兰城的再现, 引得各国探险家争相前往探险觅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国人亨迁顿、日本人桔瑞超先后抵达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 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1979年,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 辉煌的楼兰古国终于面世。

楼兰古城遗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东经89°55′22″, 北纬40°29′55″″, 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 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 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 包括城区面积10.8万平方米和东郊墓地、周围寺院民居遗址及楼兰贵族墓。楼兰佛塔和“三间房”成为楼兰遗址的标志。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 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 佛塔残高10.4米, 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 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 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 比比皆是, 其中不少还凿了眼, 刻上了花纹, 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略成正方形, 边长约330米, 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古城四周的墙垣, 多处已经坍塌, 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零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 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楼兰遗址全景旷古凝重, 城内破败的建筑遗迹了无生机, 显得格外苍凉、悲壮。俯瞰楼兰古城, 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 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 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 建筑在一块高台上, 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本世纪初, 斯文·赫定曾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 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继续向西, 是一处大宅院。院内, 南北各有三间横向排列的房屋。在古城, 这座院落建筑也是比较排场的。相形之下, 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数是单间, 矮小、散杂而破败不堪, 则是民居。如果根据出土文书推测三间房毗邻的框架结构房屋是楼兰古城的官署遗迹。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

篇4:唐代诗人的别称

诗圣——杜甫,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杜甫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因而被誉为“诗圣”。

诗佛——王维,其诗后期的不少作品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后世也就有人把他称为“诗佛”。

诗魔——白居易,他酷爱吟诗,“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加之他又有“惟有诗魔降不得,每逢风月一闲吟”的诗句,后人就以“诗魔”称白居易。

诗鬼——李贺,其诗以神仙鬼魅为题材,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囚——孟郊、贾岛,孟郊、贾岛二人做诗,同以“苦吟”著名,都强调诗歌的精神事业,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后人以“郊寒岛瘦”并称。金代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景,郊岛两诗囚。”“诗囚”便成了孟贾二人的别称。

诗豪——刘禹锡,刘禹锡性情豪迈,善于写带有政治色彩的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刘禹锡的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家天子——王昌龄,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篇5:唐代诗人李贺简介及其唐诗赏析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感讽五首》其三)深山之中,夜半之时,惨白的月光下,全山一片银白。旧鬼们打着黑漆的灯笼,迎接刚刚死去的新鬼。远远望去,乱坟中如荧的鬼火闪闪烁烁。你读到过这样鬼气森森的唐诗吗?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歌》)除了李白的诗歌,你还读到过想象如此壮丽奇特的唐诗吗?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些诗句,你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些,都是中唐诗人李贺的杰作。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是一个早熟的天才。据说七岁的时候,已经因为诗写得好而名动京师了。韩愈听说以后,和皇甫湜一起登门去看他,李贺即席做了一首《高轩过》,令韩愈大为惊奇。这个传说有一点夸张,倒是另一个故事要可靠得多。

据《唐诗纪事》载,李贺曾经拿着自己写的诗去谒见韩愈。韩愈当时任国子博士,已经是天下文宗。他已经送走客人,正在宽衣解带准备休息了。但是,当他读到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时候,马上穿好衣服,让李贺进来见他。此后,他一直为李贺奔走呼号,可惜并没有能改变李贺的悲剧命运。

李贺有些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得罪了一些人,又因为他的.诗实在是写得好,也遭人嫉妒,所以,当他准备参加科举的时候,就有人以他的父亲名“晋”,与进士的“进”同音,因此他要避父讳,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韩愈为之鸣不平,专门写了一篇《讳辩》,但也无济于事。就是这样一个荒谬至极的理由,彻底关上了李贺的仕进之门。他的一生,也因此穷愁潦倒,只做过两年从九品的奉礼郎,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李贺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在《南园十三首》其三中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但是,严酷的现在又让他感到无可奈何地愤怒,他只能自哀自叹。《南园》其六写道: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贺的诗歌,是对屈原和李白诗歌精神和艺术的全面继承和发展。屈原和李白的怀才不遇、遇谗遭贬的人生经历和他们诗歌中那种上天入地、呵神骂鬼的奇丽想象,最能引起李贺的共鸣。李贺说自己“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赠陈商》),他对屈原是非常心仪的。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李贺“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瓌奇”。他的诗歌,其浪漫夸饰,比李白更甚,王夫之《唐诗评选》说他“真与供奉(李白)为敌”。

李贺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比如他的《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最后两句想象在月亮上看地球的样子,大概今天也只有在宇宙飞船上才能够看到。

篇6:诗人李贺的悲情人生

一千二百年前,伴着一声嘹亮的婴儿哭声,唐王朝宗室远支的一个叫李晋肃的家里,一个男孩降生了。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所以开心的父亲给孩子取了个他认最妥帖的名字——李贺;可他哪里知道,这个孩子的一生悲剧,早在父亲被取名“晋肃”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李贺从小就很聪明,少年时代就很有诗名。他虽然自称“王孙”,可他自己也知道,他这片皇室远支的叶子已经渺小得看不见皇族的.主干了。所以他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依靠金榜题名干一番事业。他的功夫没有白费,元和二年(公元8)他去洛阳拜访已富盛名的韩愈,深受这位大文学家的赏识。这一年,他才17岁。两年以后韩愈和另一位诗人回访李贺时,李贺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颇有名气的诗人了。

元和初年,我们的诗人怀着少年的激情,满怀希望地计划迎进士考试。不料竟然被无情地剥夺了考试资格,原因只是他父亲名叫“晋肃”,“晋”和“进”同音,要求“避长者讳”。韩愈为他辩解说:“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名字是‘仁’,难道儿子连人也不能做吗?”可是除了诗人的知己外,还有谁为他鸣不平呢?

还有,那就是诗人自己了。瞧,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寒气逼人,在荒凉的古道上,一个长指甲、细身材的青年,骑着一匹跛驴在寻找着诗意,偶有佳句,即挥笔写下投入随身带着的一个口袋中。他的身体是多么单薄啊,单薄得就像秋夜中摇曳的孤灯,偏偏还发着令人感动的光芒。命运坎坷的诗人,“不平则鸣”,就这样用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悲愤,从另一个角度升华了自己的生命。

李贺好读《楚辞》,深受屈原影响。他的诗想象奇特,幻想惊人。在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敲击的声响,将士的亡魂也因饥饿变瘦了;铜人也会行走,会流泪,而兰草正在依依惜别……天真烂漫的诗人,就样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神奇的童话世界。

李贺写诗常常超越时空限制,无拘无束。诗人在《梦天》一诗中形容“千年如走马”,时间飞逝;而茫茫九州只是九点烟雾,无边的东海小得像一杯打翻了的水。即使升空的神舟七号上的宇航员,看到的也不过是这样的景象吧?

李贺写诗追求语言的创新,极力避免平庸。在他笔下,单是“绿”,就有“寒绿”“颓绿”“凝绿”“静绿”“新绿”的分别,推而广之,还有“绿房”“绿雾”“绿花”“绿眼”等等。风有“香风”,雨有“酸雨”,泪有“红泪”,哭甚至还有被烹煮的龙肉的“哀泣”。真是笔底生花,神奇绚丽。

李贺喜欢写仙境,写冥界,写黑夜,写寒冷,写鬼魂,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对鬼神一事是持批评态度的。求神问仙、祈求长生的秦始皇、汉武帝,成了诗人笔下的嘲笑对象。诗人写鬼,只是借以写人,这些“鬼”,表面上是“异类”,却饱含着人的感情。诗人因此被称为“鬼才”、“鬼仙”,“鬼”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博得了“诗鬼”的美名。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开创了唐诗一片新的天地。可诗人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丝毫改变。在政治上,他仅仅做了奉礼郎,这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低两级的九品小官,于元和八年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昌谷,此时诗人因刻苦读书,发奋写诗,加上长年抑郁寡欢,健康已日渐恶化。好在昌谷山清水秀,修竹林立,李贺喜爱竹子,在赏玩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将诗写在竹上,自称是“斫取青光写楚辞”(“青光”指泛着青光的竹皮,“楚辞”代自己的诗——诗人还是多么的自信啊)。美丽的家乡,再度激发了诗人生命的活力,让他写下了《南园十三首》等一批著名的诗篇。可谁又曾想到,这已经只是诗人奇丽的绝唱的尾声。三年后,诗鬼李贺溘然长逝,年仅有26岁。善良的人们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当时就传开了这样一个故事:李贺并没有死,而是奉旨升天,为刚刚落成的仙宫写诗赋去了……

李贺和生命太短暂了,就像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可这颗流星,又曾在诗坛划下了一道那么令人心动的光弧!读懂了李贺和他的天才创作,你就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有限和艺术的不朽!

李贺大事年纪

公元790(唐德宗贞元六年) 1岁

李贺出生

公元796(贞元十二年) 7岁

《唐摭言》载“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新唐书》未考辨而引之、《太平广记》亦引之有“贺年七岁,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时韩愈、皇甫湜贤贺所业……”。

公元804

(贞元二十年) 15岁

《新唐书》之《李益传》云:“益故宰相揆族子,于诗尤所长。贞元末,名与宗人贺相埒。”李益与李贺齐名之说可疑,李益年长李贺很多很多,成名已久。据闻一多先生:疑原意或仅谓二子皆以乐府见称;虽益成名在前,而贺才情匮,亦能比肩先辈。(朱自清《李贺年谱补记》)

公元805

(唐顺宗永贞元年) 16岁

是年正月,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刺之。

公元807

(唐宪宗元和二年) 18岁

《幽闲鼓吹》载:贺以歌(《雁门太守行》)谒韩吏部(愈)。小说固难尽信,且存之。

丁外艰(父亡)疑在是年。失去主要经济来源,或是李贺少年赴试的原因之一。

参加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获“乡贡进士”资格。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韩愈为作《讳辨》。然贺终未能就礼部试,落第。

公元808

(元和三年) 19岁

春,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有“卿卿忍相问”句,可知贺娶妻当在进京赴试前。

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后与前辈话别。至长安,干谒请托无果。

公元809

(元和四年) 20岁

春,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居长安,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李贺之妻或亡于这三年间。

公元810

(元和五年) 21岁 这一年,韩愈为河南令,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公元812

(元和七年) 23岁

春,送落第友人沈亚之回乡,作《送沈亚之歌》。后以病辞官,归昌谷。

公元813

(元和八年) 24岁

六月末,前往潞州,投友张彻。未见重于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寄人篱下近2年。

公元815

(元和十年) 26岁

春,别张彻,南下和州访十四兄。恰逢其时,吴元济据蔡州,反。朝廷进剿,兵乱,李贺归途遇阻,遂南下,游历江浙一带。

公元816

(元和十一年) 27岁

篇7:唐朝诗人李贺字什么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

1、出城——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2、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篇8:论唐代诗人的扬州情结

关键词:唐诗,扬州情结,诗人

扬州, 古称广陵、江都、维扬、芜城等, 是我国一座历史悠久, 文化璀璨, 人杰地灵的商业都市和文化古城。自隋朝京杭大运河开凿后, 其更是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来。尤其是在诗歌创作鼎盛时期的唐代, 涌现出了许多诗人, 他们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且留下了许多描写扬州的相关作品。本文, 笔者将针对唐诗中的扬州, 通过概况叙说、情感表达以及现状映射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唐代诗人们的“扬州情结”

一.概况叙说———唐诗中的扬州

唐代的扬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发达的经济条件, 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来。其中李白、杜牧、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许多唐代最为著名的大诗人也均有到往, 他们或欣赏扬州的秀丽奇景, 或游览壮观的名胜古迹, 或留恋于宴饮歌舞的风月场所, 或凭吊兴亡、反思历史, 留下了无数关于扬州的诗篇名作。

这些唐诗数量庞大, 题材广泛, 从扬州各类风物人情到诗人个人生活情思, 各方面都有涉及。姚合的《扬州春词三首 (其三) 》 (江北烟光里, 淮南胜事多。市鄽持烛入, 邻里漾船过。有地唯栽竹, 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郭, 满耳是笙歌。) 就通过对扬州日常景物的丰富描写展现了扬州水乡的美丽繁华, 生动形象, 让人仿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杜牧的咏扬州名篇《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诗历来被人们所传颂, 描绘了扬州秀丽的风景, “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还有扬州籍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也是咏颂扬州美景的名篇, 全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五种意向的完美融合, 描绘了扬州南郊一带的月下夜景, 为扬州文化增添了一层诗情画意的柔美感。

除了咏颂扬州秀丽美景的诗篇之外, 当时的扬州作为人们享乐的风月场所, 自然也少不了些许感时伤事惜别思故的风月诗。例如晚唐诗人徐凝的名作《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三分天下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题为怀地, 实为怀人, 诗人以扬州明月的意向, 追忆当日的别情, 表达自己对所恋女子的思念之情。又如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一句也表达出自己对当年扬州青楼风月和青楼女子的念念不忘。

同时, 扬州作为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 诗人游览时触景生情, 凭吊兴亡, 也留下了不少反思历史的名作。尤其是在晚唐, 时局动荡, 国家沉浮, 与扬州的繁华奢靡作对比, 更易引起诗人的深刻反思。正如李商隐的七律《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与“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二句, 看似为怀古诗, 实则希望通过描写隋炀帝出巡的奢侈场面, 告诫当前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情感表达———诗人的“扬州情结”

扬州的独特优势使许多诗人一到便被深深吸引, 从此与这座美丽繁华的古城结下不解之缘, 来时期盼, 在时歌咏, 去时伤别, 即便不在时, 也依然惦念。梦里遇它几千回, 终化作肺腑之言, 融入诗篇, 代代流传。只可惜, 再华丽的文字, 也依旧绘不出, 自己心中的那个扬州。正是怀着这样的“扬州情结”, 唐代诗人们创作出了一篇又一篇经久不衰的相关名作。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先后在扬州为官三年,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许多足迹, 烙下了深深的“扬州情结”, 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与之相关的诗篇。在扬州期间, 他曾写过《扬州三首》, 表现了扬州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出了扬州的繁华, “处处皆华表”一句更是给予扬州高度评价, 说扬州到处都是好地方, 丝毫不吝赞美之词。可惜后他被调离扬州, 赴长安任职, 离别之际依依不舍, 又作《赠别》二首,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表达出了对相伴自己的妓女的赞美以及不舍之情。三年的扬州生活, 已在他心中烙下难忘的记忆, 以致后来他在离开了一段时间以后, 仍会时常回忆起曾经的那段时光, 在《润州二首》中, “扬州尘土试回首, 不惜千金借与君”一句追忆了自己在扬州的奢华生活, 《遣怀》中他也通过追忆当年扬州往事, 表达自己对现实处境的不满, 暗潮自责。同样, 诗仙李白也曾数次到过扬州, 有着深深的“扬州情结”, 每每游览扬州, 都会留下些许名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等均为其在游览扬州期间所作, 《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更是大大提升了扬州的知名度。

扬州的繁华与美好, 也令许多不曾到达的诗人盼望一游。落魄西蜀的杜甫曾在风烛残年、穷困潦倒之际写下了“商户离别下扬州, 忆上西陵故驿楼。慰问淮南米线贵, 老夫乘兴欲东游。” (《解闷十二首》) 的诗篇, 表达了自己想要东游去扬州的强烈愿望。只可惜两三年后, 这位伟大的诗圣去世, 最终也未能成行。这不管是于杜甫自己, 还是于扬州来说, 都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诗人杜荀鹤更是人不在扬州, 而心却始终惦念着扬州的风月与美景, 高度评价扬州这座繁华的城市, 《送蜀客游维扬》一诗中将作者的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见说西川景物繁, 维扬景物胜西川。青青花柳树临水, 白日绮罗人上船。夹岸画船难惜醉, 数桥明月不教眠。送君懒问君回日, 才子风流正少年”, 首句通过对比极写扬州的繁华胜于西川, 最后两句更是做出大胆猜测, 认为好友到了扬州一定会被深深吸引乐不思蜀而不必问其归期了。张祜游扬州, 也发出“人生只合扬州死, 禅智山光好墓田” (《纵游淮南》) 的感慨。可见, 扬州这座城市在当时诗人心中的印象之深, 从而烙下深深的“扬州情结”, 即便身不在此, 也会时时记起, 并将对它的情感寄托于诗中, 或悲或喜, 或思或忆。

三.现状映射———由唐诗看那时扬州

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一定也是那个时期社会现状的反映, 唐诗也是如此。这些与扬州相关的唐诗, 一方面是诗人的“扬州情结”所致, 另一方面, 其实也是对当时扬州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因此, 从这些相关唐诗中, 我们可以充分了解那时的扬州, 还原出当时扬州的社会风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完善了全国的交通体系, 而位于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上的扬州, 其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使之成为了理想的商品集散地, 大大促进了扬州的贸易往来及其经济的发展。这一社会现状, 在当时的许多相关唐诗中都有反映, 为此, 诞生了许多反映扬州经济生活的诗。如姚合“园林多是宅, 车马少于船” (《扬州春词三首》) , 卢纶“山映南徐暮, 千帆入古津” (《泊扬子江岸》) 等诗句均反映了当时扬州便利的水陆交通, 李洞诗句“隔海城通舶, 连河市响楼” (《送韦太尉处坤维除广陵》) 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发达的贸易往来。当然, 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 也导致了许多人背井离乡外出从商, 不知归期, 徒留妻子儿女守候在家苦苦等待, 由此不少反映这类社会现状的闺怨诗应运而生了。如王建《江南三台》中写的“扬州桥边少妇, 长安市里商人”, 表现出那些独守空闺的女子的悲惨现状, 又有李白的《江夏行》中, 以女子的口吻诉说“去年下扬州, 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 心逐江水流”表现女子对丈夫赴扬州从商的不舍与哀叹之情, 久等不归, 最终心如死灰, 发出“悔作商人妇, 青春长别离”的感叹, 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妇女阶层的生活现状, 幽怨之情溢于言表, 也表达了诗人对商贾阶层的关注与同情。

同时, 这一时期的诗也是那时扬州上层社会注重享乐风气以及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中也反映出当时人们消极颓废的思想。刘长卿在《扬州雨中张十宅观妓》 (夜色带春烟, 灯花拂更燃。残妆添石黛, 艳舞落金钿。言笑频心善, 迎歌乍动弦。不知巫峡雨, 何事海西边。) 中, 运用纤巧流丽的格调, 着力刻画扬州繁华都市中镜槛香闺的珠光宝气, 也从侧面展露了当时扬州上层社会奢靡的生活。而王建诗《夜看扬州》 (夜市千灯照碧云, 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 犹自笙歌彻晓闻。) 中, 时事多艰、兵荒马乱, 而整个扬州城却仍在通宵歌舞, 仿佛外面发生的一切与他们无关, 也反映了当时扬州的那种尽情纵乐的风气和颓唐消极的思想。同样, 罗隐《江都》中“九里楼台牵翡翠, 两行鸳鹭踏珍珠”的诗句, 杜荀鹤的《送蜀客游维扬》中“夹岸画楼难惜醉, 数桥明月不教眠”, 韦庄在《过扬州》中也有“当年人未识兵戈, 处处青楼夜夜歌”等这些诗句也是当时扬州风月场所盛行, 人们生活穷奢糜烂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 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参考文献

[1]都晓梅, 唐人咏扬州诗研究[J], 硕士学位论文I206.2, 2001 (05) .

[2]顾雷兵, 唐人歌咏与扬州风月[J], 硕士学位论文, 2005 (06) .

[3] (清) 彭定求, 全唐诗[M], 中华书局, 1960年版.

篇9:唐代诗人的创作怪癖

王勃出身书香之家,少时便有神童之誉。《旧唐书》本传称他“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王勃作诗前不喜欢冥思苦想,而是先磨墨,然后饮酒,大醉方休。之后蒙头大睡,酒醒后直奔砚台,挥笔直书,一气呵成,诗成后一字不改。《新唐书》本传中这样记载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他的传世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便是这样得来的。

张若虚被窝构思

唐代奇人众多,但像张若虚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确立不朽地位的,却绝无仅有。张若虚写作并不勤奋,贪睡是他的嗜好。他作诗时,喜欢先用厚厚的被子捂着,在被窝里构思,一身大汗后翻身而起,然后挥毫疾书。天气越热,效果越好。他作诗从不打草稿,总是一气呵成,一字不改。《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从这首诗来看,张若虚绝对是创作天才,不愧“以孤篇横绝全唐”之誉。

孟郊作诗忘事

孟郊是苦吟诗人的代表,有“诗囚”之称。他早年生活贫困,46岁终于考中进士,50岁任江苏溧阳县尉。在任时以作诗为乐,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他作诗不出门,有时会放下手头的事务,闭门谢客。有时候,他则外出饮酒作诗,一天不归。其“不事曹务”的做法被人告发,让县令很不高兴,于是罚他半俸,然后花钱雇人顶替他。这样一来,孟郊的生活更为拮据,于是干脆请辞。他去世时一贫如洗,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韩愈等友人凑了100贯钱,安葬了这位诗人。

李贺驴背拾句

李贺仕途失意,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诗上,有“诗鬼”之誉。他长相怪异,双眉相接,体瘦指长,韩愈调侃他指长所以能写长诗。传说他写诗常常骑在毛驴上,背着锦囊外出,得到句子就投入锦囊内,晚上回家完篇。据说,“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名句,就是这样得来的。难怪他的母亲说,李贺要“呕出心乃已”。

白居易聆听老妪

篇10:唐代诗人杜牧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篇11: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

2、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3、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8、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10、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1、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1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13、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14、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1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6、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18、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19、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2、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3、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2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8、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29、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篇12:唐代诗人王维的简介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安史之乱时的气节

说起王维,凡是读过点书的,都知道他,尤其是他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等等,脍炙人口。但是,最让人感动的,应是王维的气节——身陷贼中,仍然保留了文人的高尚:身从贼,心不从贼!

“禄山陷两都(洛阳,长安),玄宗出幸(实际上是逃跑),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不怕苦呵),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至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暗地里)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秋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以行上,肃宗嘉之,会缙(王维的弟弟王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幸运地遇上了能理解他的皇帝唐肃宗李亨)。”

这段话用不着多解释,已说得很清楚了,原文见《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文苑下》。

《新唐书》对此事的记载大同小异:“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公皆泣,维闻甚悲,赋诗悼痛。”

这两段记载,突出了王维的立场,一不是主动当伪官,二是即使你让我当,我的心还是不在你这里,立场坚定。

王维,一个文人的高贵品质,就此体现出来了。

什么叫威武不能屈?这就叫威武不能屈。后人更多关注的是王维的诗,王维的.画,王维和孟浩然所开创的山水诗派。当然这些也重要,更重要的是文人的品质。

王维不能和屈原相比,不能和文天祥相比,不能和岳武穆相比,他们用生命赢得了历史的讴歌。但王维,一样有他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身虽事贼,心却背异。晚年的王维寄情田园山水,是在曲折地透露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争,有的诗还有虚无冷寂的所谓“颓废”调子,是他在饱经沧桑后对人生的感悟。

王维,因为安史之乱,让他的一生,不能完全光辉。

王维,也因为他的立场坚定,让文学史家们从来没有诋毁,甚至连责问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奇迹。因为,王维用他的诗,表明了他的心迹,他的爱恨。

“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其二》),正是王维真实的人生写照。

★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人物生平

★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有

★ 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

★ 唐代诗人杜甫思念李白的诗

★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五言诗经典唐代古诗

★ 唐朝诗人王维走后门成为了状元的事

★ 关于轶事的作文范文

★ 浮生轶事随笔

上一篇:提倡低碳生活演讲稿下一篇:欢迎抗疫英雄凯旋归来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