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务沟通

2024-05-12

跨文化商务沟通(精选6篇)

篇1:跨文化商务沟通

阻碍全球企业成功的人事及企业文化冲突类 案例一

Mike Burgess(布格斯)是来自德州的一位项目经理,主管印尼的一支多元文化团队。周五早上开会时,要求其团队成员9点到会。然而,直到9点20分,6位印尼成员中的最后3人才露面,而且每人带来3名不速之客。本来会议已晚开半小时,但迈克还得重新布置会场,以安排这9名额外与会者就座。

尽管会议协调员另外搬来9把椅子,迈克注意到4位日方成员还是调整了座位以便4人能坐到一起。然后大家都坐等印尼方的高级成员布迪先生来做会议开场白。当他终于到场时,却又将原定5分钟的讲话拖长到10分钟,结果9点钟的会议到9点45分才正式开始。迈克宣布了会议议程并邀请各位提问。令他惊讶的是,无人愿意首先提问。这时他才意识到应先请布迪先生发言。果然,布迪先生讲话之后,他的团队成员才一一开口。

起初,迈克还能较好控制讨论,但他很快发现印尼成员私下开起小会,迈克对此感到很气恼。通常,他希望会议应集中精力商讨团队的发展目标及其最终结果。讨论进行到一半时,迈克与美方技术总监罗伯特产生分歧。两人之间的激烈争执,使来自印尼和日本的团队成员颇感吃惊。10点30分,印尼与日本的团队成员气愤地提出休息。休息期间,印尼的团队成员对迈克只准备咖啡而没有提供点心的做法表示惊讶。奇怪的是,迈克已在印尼工作数月,竟没有注意到这个最基本的印尼习俗。

重开会议之后,迈克想以一项表决结束会议。迈克已开始与美方成员一起准备就他们长期讨论的议程进行民主表决,但他还是希望日本的团队领导能投赞同票。但这位日本领导请求给他一周时间以便他与东京总部协商,结果使迈克的项目日程不得不推后一周。这令迈克很灰心。但这位日本的团队领导却认为这是报复迈克让他难过的好机会,他当面质问迈克为什么他们二人同在一间办公室,两人相距不过25英尺,却只是一个劲地给他发送电子邮件,而不亲自找他面谈。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美国人与日本人在价值观方面的冲突。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直率且时间观念强,日本人则喜欢面谈和集体协商。冲突的核心在于任务导向和流程导向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美国人参加业务会议时,对会议内容已有充分了解,有备而来,期待会上能坦诚对话。他们希望采取行动并分派职责。

相反,日本的合作伙伴则更注重团队合谐及讨论建议与采取行动的必要性,所以很少即时决断。他们喜欢集体坐在一起谈,带着10个问题来开会,会后却留下20多个问题。他们是在取得一致意见后才做出决策。

而印尼的团队成员则认为,重要会议应由一高级人员负责开场和结束。他们希望会议期间能多休息几次,让他们喝喝咖啡、吃些点心。另外,印尼人可能还会邀请本部门的其他人员参加会议,如会议所讨论议题方面的专家。在商讨要点时,他们并不介意开小会。当然,他们喜欢按资排座或应邀参与和发言。

随着上述美、日、印尼三种不同价值观念影响的不断增强,彼此的文化冲突也会加剧。一旦文化问题引起团队成员之间的个人冲突,团队协作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案例二 案例介绍:飞利浦照明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中国员工交谈。中国员工的回答令副总裁难以理解,甚至不耐烦。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将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裁的问题。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写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想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想甲谈苦。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想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跨文化焦急的例子。首先,我们看到这位副总裁是美国籍人,而那位员工则是中国籍。既然出生于两个不同的国度,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教育程度、文化差异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得双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障碍。其次,“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中国员工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的原因。比如说由于语言障碍、没有理解透彻美国副总裁所说话语的原意;或者说副总的文化方式让中国员工产生了误解;亦或是中国员工有意回避从正面回答。以上原因都知识我们的推测而已。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假设。假设这位中国员工从正面直接回答了副总的问题。比如,中国员工回答:“„„想在五年之内作到营销部经理的职位。”很显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理,这样的回答违反了中国人一向谦虚、委婉的心理习惯。太直接反而暴露出自己很有野心,高傲自大的缺陷。谦虚也可以给自己留有后路,万一做不到那个理想的位子,也不至于丢面子,被人耻笑。恰恰相反,美国人一向简单明了,很直接,这也是他们一贯的思维方式。由此看来,中国人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或规划,只是做一点算一点,得过且过的心理,而美国人则做某意见事总是事先作好精心的策划,然后在一个明确的目标的知道下去采取行动。这样,中国人的那种思维习惯容易给企业领导留下不良印象。再次,美籍副总裁询问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及想要在飞利浦作到什么样的职位。由此可见,美国人很注重个人在企业的发展状况。通过个人才华的施展和努力来取得企业的辉煌业绩和达到理想目标。这也许与美国一贯提倡的人权问题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从中国员工的回答来看,基本上是“从集体到个人”的单一模式。他先谈论的是与公司有关的一些情况,如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晋升体系;接着才说到自己在公司所处的位置等。一个好的集体是由每一个优秀的个体所创造和组成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习惯于从集体得到更多,而自己付出甚少。

以上问题都是由跨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长期可能或造成不良结果。第一,怀恨心理;如案例中副总裁的“不耐烦”、中国员工说副总“咄咄逼人”,这些很容易造成冲突双方的怀恨心理;第二,过度保守。文化冲突严重影响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的和谐,领导只能以固有模式操作企业,对员工愈加疏远;而员工则亦按照固有模式做工作,缺乏创新精神;第三,感情用事。领导与员工不能正确处理存在的文化冲突时,双方便容易感情用事,使误会和矛盾加深;第四,当双方的误会和矛盾经过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过同就有可能自然中断,由此可能造成企业在决策施行上的巨大偏差。

企业重组类案例

案例三.TCL的启示:文化定位是跨文化整合的灯塔

2004年,对TCL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份,TCL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收购,将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纳入囊中。一时间,业界及外界好评如潮:TCL完成了具有标志意义的国际性跨越,营运平台拓展至全球。而当年年报的表现却与最初美好的设想恰恰相反:TCL的两起重要国际并购成立的合资公司TTE(TCL与汤姆逊的合资企业)和T&A(TCL与阿尔卡特的合资企业)分别达到上亿的亏损。

事实上,目前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必须面对一个问题: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员工、媒体、投资者以及工会组织对中国企业持有的疑虑和偏见。中国产品海外市场价格低廉,给不少人以错觉,认为中国企业会在并购之后的企业实施降薪手段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加之以往中国企业被认为工作效率低下的印象还没有被完全扭转,被并购企业普通员工担心自己就业拿不到丰厚薪酬,管理人员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受到影响,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回报。由于这些被并购企业自身具有悠久历史和十分成熟的企业环境,他们往往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普遍对中国企业的文化理念缺乏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其结果往往是处于各持己见状态,长此以往,会使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受到阻碍,整合之后工作的难度也将大幅度增加。TCL在收购汤姆逊后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尽管汤姆逊旗下的RCA品牌还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但它依然拒绝接受TCL关于产品结构调整,引入中国设计以使成本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建议。由此可见,并购之前做好充分的文化分析和整合沟通,是并购后企业顺利运营的必要条件。

同样地,TCL对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并购,由于企业经营理念和文化上巨大的分歧,其合资公司成立以来无论在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仍旧延续原来阿尔卡特以及TCL移动公司两套人马、两套运行体系的方式,在资源和业务整合上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阿尔卡特与TCL公司在企业文化上也未寻找出整合的契合点,反过来更加大了业务整合难度。文化整合是否到位是并购后企业原先的战略规划能否执行到位的基础。一个持不同管理思路和价值观的企业无异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貌合神离,整合失败在所难免。因此清晰的文化定位对于没有跨文化整合经验的中国企业来讲更加像灯塔一样重要。

案例四.联想的并购行动: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美

在联想宣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后,海外投资银行的分析家普遍认为,联想除了面临着实现双方在业务上整合的挑战外,还面临着应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在文化上的差异的挑战。双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一种文化融合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并购的成功。面对企业文化和国家文化的双重差异,并购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就成了文化整合的关键因素。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式和美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模式很不一样:中国企业强调严格管理,强调服从,中国员工倾向于远离权力中心,这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企业最高领导者。在组织职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领导者往往通过对下级的直接干预来管理企业,要求下级服从领导者的安排。而西方企业文化讲求自由,讲求个人自律与个人权利的统一。在这些国家的企业中,企业中层往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差异引发了并购之后的企业管理上的冲突。联想只有用更大的包容性,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新联想希望把自己建立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总部迁往纽约,建立多个全球营运中心,公司的正式场合语言改为英文等等。但如果中国企业在短期内就照搬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由于语言、人才能力和文化方面的原因,这种做法短期内不可能立竿见影,海外并购后的企业依然会处于一种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事实上,语言也不过是一个表层的东西,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融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当然坚信中国企业有自己的文化优势,在国内,联想的企业愿景、柳传志的管理哲学也是备受推崇的。但是,如何让美国员工接受中国企业的文化理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联想应当适当保持两种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注重在新企业中不断地融入中国文化的优点。

案例五.阿里巴巴:未雨绸缪的典型

中国互联网10年历史上的最大一宗并购案,阿里巴巴、淘宝网、雅虎中国门户网站、一搜、3721、一拍网,这些名声赫赫的公司从2005年8月11日起被收入一家公司名下,形成一个让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望而却步的强大阵营。而导演这宗并购案的正是世界互联网巨头雅虎和有“中国eBay”之称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的目标就是搭建一个包括电子商务、门户、搜索、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网络实名等在内的互联网矩阵,几乎囊括了目前互联网领域内所有的当红业务。除主营业务外,完成收购后的阿里巴巴客观上还具备了将业务触角向其他领域延伸的优势,对三大门户网站等都可能构成潜在威胁。阿里巴巴不仅有计划周详的业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文化整合的重视更是前所未有,文化整合甚至成为业务可为之让步的重点。

阿里巴巴在整合之前对双方企业文化已经有了明晰的分析评估。在文化差异上,阿里巴巴更加注重战略,而雅虎更加注重战术。阿里巴巴的文化具有鲜明特色,更加热情、透明、简单,并且在实践中不遗余力地落实自己的价值观。由于雅虎目前很多员工来自3721的旧部,此前雅虎还没有对这些员工进行完全的整合,因此文化上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更大。但他们之间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现在雅虎的员工以3721留下来的人为主。他们在本质上具有创业精神,这点和阿里巴巴相似。因此新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定位于以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为主导,突出双方共有的创业精神。

阿里巴巴CEO马云亲自导演设计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大联欢在并购宣布之后即在杭州上演,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的员工和近700名在北京办公的雅虎中国员工身着印有阿里巴巴和雅虎LOGO的T恤相聚一堂。雅虎中国的员工亲身体会到了阿里巴巴文化的魅力。这场巨大的“秀”无疑既消除了外界的疑虑,又让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员工迅速产生激荡,从而相互了解,降低整合风险。事实上,在阿里巴巴与雅虎的谈判进入到实质性阶段的同时,阿里巴巴已经在计划让雅虎中国的中层以上的员工到杭州来参观的计划。这种未雨绸缪的精神实在是中国企业文化整合的楷模。

跨文化沟通障碍类 案例六.足协揽责到底该负什么责任? 3宗罪令国足再度折戟

新浪体育讯 中国男足再一次无缘亚洲区十强赛,不仅将刚刚有所起色的中国足球重新打入低谷,也伤了许多关心中国足球的球迷的心。对此,中国足协不止一次的站出来揽责,于洪臣在国足输给伊拉克队之后就说:“输球的责任不应该由队员和教练承担,中国足协应该承担输球的责任。”这种敢于面对问题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他们到底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一宗罪:临阵换帅多诟病

中国队无缘十强赛,首先被人们指责的就是临阵换帅。在高洪波执教期间的中国男足从低谷开始一点一点往上爬,杀进了亚洲的前五名,并在20强赛中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分组形势,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自2001年十强赛之后,中国队最好的分组。但是中国足协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在20强赛即将开始之际,高薪聘请了西班牙名帅卡马乔来指教,尽管卡马乔是世界名帅,但是临阵换帅却是兵家大忌,卡马乔的上任也被认为是足协的最大败笔之一。

在换帅的问题上,到底是万达要换掉高洪波,还是足协要请来卡马乔,至今并不明朗。目前主流的声音是赞助商大连万达集团是换帅的主导,而中国足协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顺从,其实这看上去更像是一种不作为。同时,中国足协认为换帅并没有错:“我们一直认为,如何将训练能力转化到比赛能力,这才是一个教练员水平的高低体现。现在给卡马乔的时间很短,但这是从中国足球的长期考虑,而不是只是单纯地为了这一届世界杯的20强赛或10强赛而考虑,竞技体育是有周期的,我们要从长计议,要做到有备而战,而不是做无备而战。”但是这样的说法显然并不合理,如果说为了长远考虑,早不换晚不换,为何偏偏要在20强赛开始之前换?中国足协始终没有从专业的角度上解释临阵换帅的危害。

二宗罪:翻译业余未解决 外教虽然执教水平高,但是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往往使得球员无法准确了解教练的战术布置和意图。而特别是当翻译水平太菜的时候,这种矛盾就更加凸显出来。卡马乔上任之后,中国足协为其配备的翻译周毅似乎并不给力,据许多球员抱怨翻译无法准确的传达卡帅的意图,在训练这一个环节上,中国队就屡屡出现问题。而在比赛中,卡马乔经常冲着球员大喊大叫,球员们却听不懂,而翻译却在替补席上无动于衷。

虽然问题摆在眼前,但是中国足协却迟迟没有为卡马乔找到一名合适的翻译。曾经在卡马乔执教的本菲卡队效力的于大宝是唯一一个可以和西班牙语与卡马乔交流的队员,因而在训练中,于大宝经常客串翻译的角色,但显然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在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在客场对阵伊拉克的比赛中,卡马乔看到中国队队员下半场表现不佳,便大喊:“Use your head!”中国队的球员们在场上相互招呼“多起高球,教练让咱们多打头球。”其实卡马乔的意思是让球员们动脑子踢球。虽然这样的说法有待证实,却显示了中国足协在翻译问题上的不作为。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足协一直没有在翻译的问题上有所进展,这样的效率实在不敢令人恭维。

三宗罪:足协卡帅闹不和

中国足协虽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对于西班牙人卡马乔毕恭毕敬,但是在私下里,足协其实与卡马乔的矛盾并不少,他们之间的矛盾有许多次甚至被公开,很多足协内部人士的抱怨更是被直接搬上了媒体,这样的做法也显示了中国足协一些工作人员的不专业。虽然中国足协放话要将权利全部放给卡马乔,但是根据以往国足聘请洋帅的历史证明,中国足协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国家队的掌控权,这已经形成一个习惯和模式。而在现实中足协的做法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首先在队长的选择上,固执的卡马乔一直希望李玮峰成为球队的队长,而中国足协却极力推荐杜威,虽然最终李玮峰成为了队长,但是卡马乔和足协的矛盾并没有就此结束。在中国队与阿联酋的热身赛中,卡马乔的阵容就遭到了某足协人士的炮轰。而中国队客场出战伊拉克之前,本来是有一场热身赛的计划,但是卡马乔针对球员体能不足的情况要求取消,中国足协只好取消了比赛。

个人评论

在世预赛中,国足彻底无缘亚洲区十强赛,提前与巴西世界杯说再见。对于卡马乔来说,上任后执教6场比赛便面临如此局面,可谓是噩梦。国内顿时掀起了对卡马乔的批判热潮,板砖不停砸像主帅卡马乔,甚至有呼声要西班牙人下台。我个人觉得国足的失败不能过分的怪罪于教练卡马乔,国足本身已经先于一个恶性循环的系统中,你能指望一个来华才几个月的外国人马上改变中国足球几十年的沉疴?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其中文化差异与沟通障碍造成的影响。卡马乔仓促上任时距离20强赛开战仅有1个月备战时间。对于一位不了解中国与亚洲足球的教练来说,这时间上的难度显然是无法克服的。文化的差异,沟通的障碍,这些都深深地制约着卡马乔与中国足球的切合。要使卡马乔更加本土化,消除水土不服必须跨越文化与沟通的鸿沟。

公共管理学院

1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姓名:袁燕

学号:2280610111 联系方式:*** 邮箱:1553857102@qq.com

篇2:跨文化商务沟通

1925美国总理福特访问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 公司(CBS)受命向美国转播福特在日的一切活动。在福特访日前两周,CBS谈判人员飞抵东京 租用器材、人员、保密系统及电传问题。美方代 表是一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提出了许多过高的 要求,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而日 方代表则沉默寡言,第一轮谈判结束时,双方未 达成任何协议。两天后,CBS一位要员飞抵东京,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就本公司年轻职员的冒犯行为 向日方表示道歉,接着就福特访日一事询问能提 供哪些帮助。日方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支持,双方 迅速达成了协议。分析:

•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坦 率外露的思维方式和日本人内部思 维方式相冲突。美国人反对过分拘 泥于礼仪,办事干净利落,注重实 际,语言表达直率,而且耐心不足; 日本人讨厌过分施加压力,比较注 重资历、地位。CBS的要员充分掌 握了日本人的性格及谈判风格,才促成了谈判的成功

案例二

•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最 初来上海谈判时,正值美国政府要对 中国进行制裁,并提出美国在中国的 合资公司不能提出国产化要求的时候。但福特汽车公司代表一开始就提出合 作期间可考虑50%的国产化要求,通 用汽车公司接着在上海谈判时,又主 动提出国产化率可从60%开始。由于 他们并未理会其政府的限制,我方代 表也充满信心的与其谈判,最终达成 协议。分析:

• 美国人热情奔放,性急但信心十足、很容易接近,认为自己是谈判高手,希望对方也是谈判高手,含糊隐晦、高深莫测的对手只会让美国人纳闷,只有同样充满信心才能获得对方的 好感。

案例三

• 1998年11月,德国戴姆斯----奔驰公司并购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被全球舆论界誉为“天堂里的婚姻”。戴 姆勒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 的“梅塞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 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盈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人们认为,这宗跨越大 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造就一个驰骋世界汽 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然而谁会想 到,这桩“婚姻”似乎并不美满。并购后 并没有实现公司预期的目标。到2001年,公司的亏损额达到20亿美元,股价也一路 下滑,并且裁减员工,公司的发展一直都 很艰难。分析:

• 大西洋两岸不同文化差异的冲突是这场婚姻危机 的根本原因。戴姆斯——奔驰公司的CEO施伦普 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两家企业无论在组织结构、薪 酬制度,还是企业文化上都相差非常大,他却采 取德国的完全控制方式把克莱斯勒当成一个部门 来看待,在公司管理制度上,董事会结构成员都 是以德国为主。但是,他却在媒体上说:“这是 一次平等的合并。”这使克莱斯勒美国员工无所 适从。再加上,施伦普在企业合并不久就解雇了 作为并购整合经理的克莱斯勒总裁,导致克莱斯 勒员工产生敌对情绪,许多优秀的美国设计师、高级管理人员纷纷离职投奔了福特、通用汽车等 竞争对手。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开始 被称为“天造的合并”最后如此失败。在这个案 例中,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名族间的文化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文化差异与翻译

世界各国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国商人的相互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以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英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它不断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须特别关注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也说过:“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我们希望产品的图案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理。”有译者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这句译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译者把“心理”译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在汉英词典中也是这么对应的。但通过细细推敲原文,我们会发现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种人的“偏爱”和“情趣”的含义,而“psychology”这个词则侧重于指“心理学”或“人的心理过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本协议及附件用中

篇3:文化冲突与商务沟通研究

关键词: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

如何使国际商务活动顺利地开展使得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对无论对于从事国际商务的工作人员还是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都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国际商务冲突这一社会现象入手, 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并对进一步深化跨文化商务沟通研究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学是专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 在美国基本上没有什么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第一篇有关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论文出版于1983年。此后理论研究逐步发展起来, 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跨文化交际学已经广泛运用于经贸领域, 尤其是国际间的经贸活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 人们发现影响相互交往的一个因素是文化差异, 因此, 对于如何在商业交往中逾越文化的鸿沟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成为许多跨文化交际学者研究的课题。上世纪80年代, 胡文仲先生介绍了国外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一些论文与观点, 使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者了解本学科的概念与研究范围, 引起人们对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兴趣与重视。一些跨文化交际学论著相继问世, 如:《跨文化交流学》 (关世杰, 1995) ,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 (胡文仲, 1988) ,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 1998) 《跨文化交际学》 (贾玉新, 1997) , 开创了我国将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的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起, 一些学者已将跨文化交际视角延伸到研究语言之外的经济与管理、涉外商务谈判等领域之中。为此, 我们可从下图看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初始过程, 以及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 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并且在最初的研究中, 跨文化交际研究只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息息相关。

跨文化交际研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 跨文化交际研究又可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1951年Edward Hall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 就是在对从事外事人员的培训实践中提出的。到1959年他的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无声的语言》出版, 建立起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框架。从此, 跨文化交际学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基础上, 跨文化交际理论也蓬勃发展起来。迄今为止, 跨文化交际已经形成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 它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大众传媒学、管理学等很多领域。因此,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和跨文化交际实践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 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充实又对跨文化交际实践起指导作用。

二、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突与商务沟通研究

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和传统习俗不同, 人们的商业价值观、消费心理和经营习惯有很大差异。因此, 在涉外活动中商务人员不仅要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 还会遇到诸多商务文化冲突。国际商务, 特别是在涉及合资企业或长时间谈判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 除技术问题之外, 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常常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 而这种决策比在会计、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之间就某个实际问题达成一致更为复杂。因此, 商务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研究已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无论对于海外在华管理人员, 还是对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迈向国际化经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化差异引起的商务沟通障碍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能否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使商务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因此, 外商接待作为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尤其重要。商务人员在接待中往往会缺乏足够的文化敏感性, 下意识地或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文化习俗或价值观进行接待, 自己的一番热情往往会被误解。如在机场迎接外商时, 看到外商就热情地说:“You just had a long journey.You look very tired now.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通常对方会感到吃惊甚至不悦, “No, no.I’m not tired at all.Look, I am still energetic and can manage my luggage.”。而更合适地说法应该是:“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is long journey?Can I help you with your luggage?”在普遍崇尚“独立”精神的西方社会, 他们更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如果想给对方提供帮助, 也应该以商量的口吻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其次, 商务谈判是经贸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经贸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取得成功而愉快的合作, 应该首先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工作习惯。知彼知己, 方能在谈判中达到自己理想的合作方式。例如, 在和美国公司谈判时, 如果用很长时间介绍公司的历史、公司文化或公司所在城市的美丽风景等情况, 会让对方很不耐烦。因为美国人的性格特点是热情奔放、充满自信, 能迅速将谈判引到实质性阶段, 而不喜欢那种漫长式的谈判。而和日本人谈判如果直奔主题, 对方会觉得过于急躁和敷衍, 因为日本人喜欢兜圈子, 往往采取间接的谈判方式, 以保持选择的灵活性。这些都是由各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的, 在商务洽谈时, 注意这些文化交往中的细节问题, 对谈判的顺利进行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 在进出口贸易中, 货物的包装材料选择、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等方面也面临着文化差异的考验。如果不了解货物出口国家的风俗文化, 也许会功亏一篑, 影响货物的销售。例如, 在货物的外包装上,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不愿看到猪的画面, 意大利人讨厌菊花, 英国人厌恶大象, 而日本人不喜欢荷花却偏爱乌龟和鸭子。可见货物的包装不仅要迎合不同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更要关注不同文化的偏爱和禁忌, 这样才能保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2. 跨文化交际学中的商务沟通研究

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是造成商务沟通障碍的重要的文化因素。Hall (1959) 最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可以解决国际商务活动中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沟通与管理上的问题。这个观点提出后, 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经过Hofstede (1980) 、Triandis (1989) 、Varner (2000) 等学者的努力与理论上的相互补充, 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商务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并在国际商务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可以从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交际策略出发研究和分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和现状,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从下图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沟通研究的相互关系:

从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跨文化商务沟通研究的两个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跨文化商务沟通研究, 可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失误与失败为案例来解剖与分析, 以跨文化交际研究为出发点, 并深入到商务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以跨文化交际学为理论基础, 同时又丰富了跨文化交际学理论。Lovitt (1999) 也认为, 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纵然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活动的基础, 但它无法以此来解决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活动中出现的与商务管理有关的问题。因此, 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人, 除了要了解文化的一般概念之外, 还要掌握在某国从事商务活动的商务文化, 并且协调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在商务活动中的差异。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商务活动的语境下研究并解决他们从事商务沟通时所产生的矛盾, 避免或者尽量减少因此而带来的误解和困惑, 使其能够指导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三、进一步发展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日益增多的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冲突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在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人员也随之增加, 这也涉及到跨文化交际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就进一步发展跨文化交际研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加强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商务管理与沟通研究的结合

为了丰富跨文化交际研究理论, 并提高商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商务研究领域的学者可开展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目前, 尽管跨文化交际研究已发展地比较成熟, 并且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大众传媒学等其他一些领域也有所发展, 但和商务管理研究的结合才刚刚起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商务沟通与管理研究的结合, 可使从事涉外商务活动交流的人员了解和掌握跨文化沟通的知识与技能并帮助人们实现有效地跨文化沟通。我们可主要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研究文化差异给商务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这项研究的开展和深入, 将对我们涉外活动的开展和交流大有裨益。

2. 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大纲 (英语专业及大学英语) 都已明确提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要求。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院校现在有很多, 跨文化交际教材相继问世, 例如, 许力生主编的《跨文化交流入门》 (2004) 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 (2004) 、杜瑞清等编的《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2005) 、唐德根著《跨文化交际学》 (2000) 都是近几年出版的针对大学开设课程需要而编写的教材。上海外国语大学在Steve Kulich和其他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实力很强的跨文化交际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们应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同时,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 跨文化研究方向可加强与相关专业合作, 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或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 跨学科培养研究生。

3. 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人才培训的结合

参与国际竞争需要一大批不但通晓国际经济规则、全球思维的人才, 而且还需要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认为, 跨文化交流能力应成为国际人才、外企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美国及欧洲有这类跨文化培训机构, 在经济管理、政治交流多个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起, 以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花旗银行、IBM公司、雀巢奶品公司、海湾石油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为代表的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相继设立了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培训机构, 将跨文化能力培养作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 经历着经济融合大潮下的文化冲突, 跨国企业也正在承受着文化冲突所带来的不适与迷茫, 开展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并为他们提供跨文化培训服务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Hall, E.T.The Silent Language[M].Garden City, NJ:Anchor, 1959

[2]Lovitt, C.R.Rethinking the role of culture in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A].In Lovitt, C.R.&Goswami, D. (eds) .Exploring the Rheroric of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C].New York:Baywood, 1999

[3]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M].Beverly Hills, CA:Sage, 1980

[4]Triandis, H.C.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A].In Berrman, J.J.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C].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9:41-133

[5]Varner, Iris I.The foundation for interculturalbusiness communication:A conceptual model[J].The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2000 (1)

[6]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C].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9]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篇4: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策略

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英语策略及建议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在以前的世界中,国家经济由于跨国贸易、投资、地理距离、时区、语言、国家间政府法规、文化及商业体系的差异而形成壁垒,相对闭塞。现在我们正不断地远离原先那个世界,迈向一个渐渐将经济融合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性经济体系的新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国与国之间政治、文化、经济和法律体制的差异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前进步伐,其中跨文化知识在不同国家在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 Hall)就在其出版的著作《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中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并指出了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一经推出,经过Hofstede(1980)、Triandis(1989)和Varner(2000)等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使得跨文化商务沟通这一理论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和全面的系统,并对日后的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跨文化商务沟通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为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企业管理者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手段与平台。正如霍尔所说:“我深信存在于我们和其他国家的人们之间沟通的障碍很多来源于对跨文化沟通所知甚少。”这种表面的障碍源于深层次的文化差异。这与语言、价值观与规范、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变动性、宗教与道德体系等有很大的关系。许多西方国家将个人作为社会组织的基石并强调个人表现,在美国,强调个人表现体现在对白手起家的个人和企业家精神上的尊敬上,它所带来的好处之一是美国和其他西方社会中高度的企业家活动。有人认为美国经济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个人主义的哲学。在东方,企业强调集体主义和群体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联系紧密,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这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成功与他人达成合作。美国心理学家Triandis认为,個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是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关键。他曾对对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个人主义取向程度的调查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取向占第一位,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分别占二、三、四位,而香港和台湾分别占三十二和三十六位。可见中美文化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方面相差甚远。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在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下,这种文化及个人取向的不同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直接导致我们在中美国际间的商务谈判活动中处于劣势,相比较而言,中国谈判方式往往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行为准则,以至于很多时候错过了有利的时机或者给对方一种不坚决的态度,从而对整个商务谈判产生影响,乃至全局性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如何在如此纷繁的国际商务背景之下,做到商务沟通过程游刃有余,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能不失时机的推广本国的传统文化,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我国必须着力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优秀的,并熟悉国际业务政策和法规,又能将语言技能运用于跨文化沟通活动中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加快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步伐,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我国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构建和高质量商务人才的输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此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商务交往过程中,人作为交际主体对事物应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包括交往谈判过程中对双方使用语言及言外知识的理解和反应。所以,作为商务谈判及沟通环节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对商务交际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思维变化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相关性。作为正确理解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交际策略水平和应用的能力,对其恰当并成功的运用是衡量一次国际商务谈判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情感能力的运用既是一种交际技巧的展现,又可以缓解谈判中的紧张气氛、表达本方立场、以及在谈判的后续工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选择最佳时机去运用情感并使之变成一种谈判能力,这需要克服一些外在的阻力,比如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交际方式、个人情感等因素。在一次成熟的商务交际过程中,要始终用他人的文化标准来解释和评价他人的行为,不能单方面的用本民族的行为方式理论去进行评价,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及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跨越文化鸿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商务沟通。

跨文化交际沟通中,行为能力提倡搭建各种语篇的言语行为能力,语篇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目的是为交际主体间的互动提供的可行性及交流的平台。从而完成一次正常的交流活动。这恰恰表明言语行为的语篇能动性——即可以由人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谈判过程和结果。由此看来,作为交际主体中的行为能力同样拥有积极的影响,它与上述两点中的两种能力共通构建出商务交际主体的行为能力,运用在商务语境中配合商务交际目的的完成。

从以上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务文化意识的强弱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加大文化意识培养的力度。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优秀商务工作者,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踏进社会的大门。

科学的课程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必须遵循英语和商务两个知识领域各自学科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体现语言技能的使用和商务知识掌握之间的平衡:把相关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知识理论引入课程,使教学内容紧跟全球化发展的步伐,彰显时代气息,突显人才培养定位原则。课程设置应根据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交流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新形式、新要求,依托英语语言类课程为基础,突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践应用型训练。因此,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必须紧紧跟进在商务英语各项教学环节,及时更新和调整商务英语学科教学内容与方式,并与传统、低效、单一的语言学习分割开来,更进一步将技能掌握与技能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有效的教学模式。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交际法教学模式”一直是从事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重要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此教学法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营造国际商务语言环境和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实现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利器。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模拟商务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商务谈判过程中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用正式、简洁、标准的形式去表达出来。这样,既能讓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专业语言和协作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跨文化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文化与价值观。对于刚刚接触商务实践的同学来讲,教师不但作为知识的传输者,而且要积极充当教学实践中的指导者和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商务沟通能力活动的组织者,可以通过相应的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文化趣闻、智力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理解力。让学生对每一项内容做到详尽的规划,并在结束后能有积极地反思,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质。作为推动高校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为涉外事业提供更好的人才储备和知识贡献,从而培养更多的国际间的商务经营、谈判、管理人才。

总之,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我们都应当明确人才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最主要因素,从各国企业的经验来看,注重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冲突、合理解决因不同文化之间造成的矛盾是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更为重要的一点,我国的公司及企业要想在全球商务工作中取得成功,还应该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锐嗅觉,并培养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活动的处理和应变能力。如今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逐渐走向正规化、合理化、国际化,这预示着中国广大高校正为我国商务交际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具备优秀品质的高素质商务人才,培养出大批语言功底过硬,又拥有比较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这也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商务活动中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谢妙英.刍议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22.

[2]赵楠.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公会论坛,2009,(6).

[3]王军,侯天皓.谈如何加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设置[J].吉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4]严明.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6).

[5]Charles W.L.Hill.当代全球商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7]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篇5: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摘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跨文化谈判、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这使得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商务沟通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跨国界的商务沟通中,往往由于彼此文化的差异而导致商务信息传递不畅,甚至有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严重时还会造成分歧和矛盾,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办事效率。因此,分析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寻找正确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主要的商务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受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影响,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中国古代哲人的名言“性相近,习相远”,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主要的文化差异有:

1、时间观: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爱德华·T·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性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中欧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具有此类特点。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中东和拉美文化具有此类特点。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视时间为金钱,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都不涉及正题。因此,两个采用不同时间利用方式的经营者遇到一起时,就需要调整,以便建立和谐的关系。

2、空间观:不同群体空间开放程度不同,如美国人工作时开门表示愿意与外界沟通,而德国人工作时喜欢闭门享受安静的空间。空间占有欲不同,有的国家喜欢将所有的空间利益据为己有,而有的国家追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分工协作。对各自空间保留的需求不同。

3、价值观和道德观:西方的伦理体系重视竞争,鼓励个人奋斗,倡导民众不断开拓进取,通常在取得成就后会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体现自信心和荣誉感。而东方文化鼓励民众遵规守纪,流行中庸主义,主张含蓄的表达和谦虚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过度的谦虚是不受国际主流文化欣赏的。在道德方面,东方强调奉献和助人,而西方人注重独立平等和自我意识,鼓励个人能力,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4、人际交流:商务礼仪虽不是沟通活动中最主要的差别,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在寒暄方式上,中国人喜欢询问对方的姓名、职业等个人情况,而西方人忌讳陌生人问及个人私事,因此在见面的寒暄环节应注意方式和内容,以免礼貌的问候和善意的关心被外方误会为干涉私事。在致谢方式上,通常中国人对于赞美都会谦虚回敬,而西方人推崇自身价值的肯定,总是得意的致谢。在交流上,性格直爽的美国人总是直接简洁,而谨慎又重礼仪的日本人通常不明确说不,尽可能含蓄的推委。在招待方式上,西方人主张自便、自取所需,而中方对待来客热情周到,有时过度的热情被西方人视为不文明。因此,了解不同的文化对商务沟通的影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风俗,从而在商务沟通中事半功倍。

二、克服国际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之所以讨论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障碍,就是为了在商务沟通中做到知己知彼,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来说,应立足以下几点来解决文化冲突:

1、从文化冲突到彼此包容、适应。客观地说,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务人员的文化敏感意识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容忍与理解,但仍有许多人因低估文化对商务沟通的作用而对此缺乏关注。商务活动从事者们必须意识到,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以一种标准来衡量文化的好坏。作为商务人员要避免只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场对别人的文化进行解释和评论,减少偏见和歧视。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对方文化的立场,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在需求、动机、信念上的不同,从对方异国文化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如果对方来自受男权文化影响的阿拉伯世界,则接洽之前及间隙为营造气氛的闲谈中,都不宜涉及妇女问题,而且开门见山并不是收效很好的谈判开局策略。与注重礼仪的法国、日本、英国人谈判时,必须注重衣着与规矩从而显示己方的教养与风度;而在一些不太讲究衣着的国家,穿便装也可参预正式的商务谈判。在与德国代表沟通时,必须进行充分周详的准备,井井有条。要成功的与新加坡商家合作则需加深与对方谈判成员的私人交往,努力强化人际关系,可适时适量赠送礼物作为联系纽带,而且谈判之余和谈判结束都要经常保持联系。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克服民族中心论,学会尊重彼此的文化,求同存异,增强文化差异意识与敏感性,运用有效的沟通手段,文化差异不会成为商务活动的障碍。

2、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原则。中外双方合作中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出现分歧与争执是双方通向默契、对观点达成共识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人员只能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经常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对一些不同的观点与行为,双方应从文化差异与思维差异的角度作一些分析,这样才能消除误解、避免冲突、达成谅解、相互理解,最后才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思维观念、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的合作原则。跨国商务沟通中,不同的商务文化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有些代表坚持的原则和礼俗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但千万不要妄加评论对方的文化准则,同样也不要让对方来评判自己的价值观,而且这样很容易引发尖锐矛盾。所以当不同文化在谈判场上碰撞时,要学会尊重对方,加强交流,哪怕在极其微小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3、训练沟通语言与非语言,掌握不同的沟通风格。作为一名国际商务活动的从事者,为了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事、雇员、客户进行沟通,必须熟练地掌握公司从事商务往来的那个国家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处处依赖翻译。语言技能促成更容易、更精确的沟通,拉进双方距离,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同时,商务活动从事者必须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文化特征,这也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基本要求。另外,掌握多种沟通风格也很重要。在高情景文化和中等程度的不确定性回避的文化中,人们往往使用详尽性的沟通风格,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交谈,详细解释各种细节。

4、洞察不同国家代表文化准则、社会习俗和禁忌。在与国外商务人员交往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了解他们的习俗与禁忌,以避免不知道某些特殊讲究而使对方不快甚至于影响商务合作的进程与结果。例如“四”在日本特别忌讳,在谈判场合、送礼的数量、楼层、房号、座次的安排等方面,都要尽力回避。当前,为帮助商务人员避免因不同文化而失礼,在美国已形成价值1亿美元的市场,比较有名的除“哈里斯不同文化培训”咨询公司外,还有设在旧金山的“顶点资源”公司。像英特尔公司等国际企业,都会在这类公司的帮助下,定期为自己的员工举办训练课程,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备无患。

三、总结

篇6:跨文化商务沟通

【摘要】高校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课程是高校最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现今高校教师们应当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科目对于学生们成长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们要将自身的教学方式变得多元化。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比较契合高校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的教学方式之一。高校教师们应当要将之运用至教学中去。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跨文化商务沟通;应用

【中图分类号】F740.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05-0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诞生于上世纪的初,它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相互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效率得到充分提升。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科目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的教学科目,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和它充分契合的,现今高校教师们要将这种教学方式运用至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去。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高校教师们要充分了解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并且结合学生们的心理进使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1.拥有明确的目的性

案例教学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拥有明确的目的,所谓明确的目的指的是案例的编写和案例的选择都是要围绕着一个教学目标进行[1]。教师们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要认识到没有明确目的性的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是无法让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的。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结合书本选择几个具备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们根据案例去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让学生们充分吸收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科目的知识。

2.拥有客观真实性

案例教学法想要充分的落实,就一定要重视案例的特性,真实性是案例最为主要的特性之一。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基本上都是真实的,虽然有些案例是存在着一定的虚拟性的,但是这些案例中的虚拟成分并不高。高效教师们应当要充分认识到案例真实性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结合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教材去寻找真实的案例,将之运用至教学中去,从而使学生们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拥有深刻启发性

许多时候在教学科目中运用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们得到正确的答案,而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拥有探寻答案的能力[2]。因此,案例教学法应当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要能够启发学生们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知识和答案。基于此,当前高校教师们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的时候应当要寻找一些具备启发性的教学案例,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案例探讨进而使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求知欲望得到充分激发。

4.拥有学生主体性

案例教学法与当前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将当前的学生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是可以形成双向交流的情形的,学生们将会在教学课堂中占据主要的位置。基于此,当前高校教师们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要将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性充分的显现出来,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让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高校的学生们可以充分吸收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的知识,从而成为契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高校教师们应当要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跨文化商务沟通教材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们可以依照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1.进行学生需求分析工作

当前高校教师们应当充分意识到想要将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科目中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一定要重视学生们需求分析工作[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考试、观察和交流去了解学生们真正的需求,知晓学生们在以后工作中想要掌握的语言技能和沟通技能,要知晓当前高校学生们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在知晓学生们的能力和需求之后,当前高校教师们就可以进行教学课程设计工作和案例准备工作,在设计和准备工作中,教师们要将所有可能出现的课堂教学因素考虑进去,要让自身的案例教学拥有相当明确的目的性,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充分的的提升。

2.注重选择和编写案例工作

案例教?W法想要落实,当期高校教师们一定要重视案例准备工作。在具体的案例准备工作中,教师们要依照如下的标准去进行准备。一,教师们要保障案例的真实性。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科目是一门拥有真实性的教学科目,因此教师们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保障案例的真实性。二,要结合教材寻找案例。教师们在落实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书本知识去搜寻案例,以便让学生们学有所获[4]。三,教师们要注重案例的开放性。教师们要选择一些具备开放性的案例,要让学生们可以根据开发性的案例去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探知欲望。

3.组织引导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工作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现今高校学生们应当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们应当要依照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们要向学生们解释案例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们带着目的去学习。其次,教师们要告知学生们分析案例的方式,要让学生们依照正确的方法去进行案例讨论工作。再次,当前的教师们还应当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案例讨论工作,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5]。最后,在学生们讨论案例的时候,教师们要在一旁巡视,让学生们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拥有询问的对象,教师们也要督促和引导学生们进行案例讨论,讨论的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社会对于高校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的要求正在不断的提升。当前我国高校教师们应当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要知晓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然后教师们就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学生需求分析工作,进行选择和编写案例工作,组织引导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工作,从而使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显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学会了炒菜100字作文下一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教材与现实冲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