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微课教学设计

2024-04-09

尊严微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篇1:尊严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尊严》说课设计,《尊严》说课稿陈迎裔

一、说教材 《尊严》是四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题目简单却耐人寻味,它摘自于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一句评价语中,本文转自转载请注明出处。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文中没有空洞地阐述尊严的含义,而是蕴涵在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中最终得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课文对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散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人格的品质。另外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多处采用了侧面烘托,如:其他逃难者的表现和杰克逊大叔的评价等。特别值得揣摩的是杰克逊对女儿说的那句话:“别看他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设 计理念:、学生喜欢讲故事辩论课,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这样的课型。、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定位: 如:“富翁=尊严”的正确定位。、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得到发展。、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说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朴、款、羡、僵、捶、惬、惫、堪”。通过看图,谈体会理解并积累“惬意”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年轻人请求、坚定的语气,初步学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四、说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揭题方案:同学们你们相成为富翁吗?(想)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hwenmi114.com转载请注明出处。)[估计学生讨论结果是:

1、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2、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

3、宁愿饿死不吃白食。

4、吃完不让干活呢?](3)两组开始辩论。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这个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和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在辩论中学生很多想法得到肯定之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的获取知识。将教师的点拨放在辩论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辩论、点拨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正是新课改的精髓。]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观点一:吃完再干观点二:干完再吃(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估计理由:

1、吃完不让干呢?

2、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

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表面上看这次辩论和第一次的辩论的形式上一样,实际上这个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个性张扬。学生在第一次辩论中还有些盲从、猜测老师的想法。通过第二次的辩论学生意识到这里

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并没有完全的对错曲直,有个性的想法才真正的属于自我。学生将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针对上面的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想:全班学生估计说:认真干。同桌互相找理由主要目的:是内化成一种品质)[估计讨论结果是:

1、不认真干心里不踏实。

2、还不如不干白吃。

3、我妈教育我干活要认真干好。

4、干活时心态要好,既然干就干好。

5、吃的踏实。][ 当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时,说明学生在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相互碰撞中提升到了一种品质,一种精神,这正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这里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激烈的碰撞、交流。随着情感的融入、理解的加深,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教师总结: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运用本班图书、电脑网络,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板书设计:

五、学生老师信息收集、世界首富的故事。、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7、尊严尊严=财富以上几个步骤安排,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张扬了他们的个性,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同时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发展平台。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篇2:尊严微课教学设计

杨风青

一、学与检测

(一)温故互查

引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在课文中有一处提到了“尊严”二字,是哪一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是杰克逊大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哈默时说的一句话。因为有尊严,所以能成为富翁。这儿的富翁指的是什么?尊严与富翁间又有何关系?相信只要你认真学,用心想,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秘。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自主学习

引导语:老师也非常喜欢这句话。师范读。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从哪些词句看出哈默是个一无所有的人?用横线划出; 从哪些词句看出哈默是个有尊严的人?用波浪线划出。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一、互动巩固

(三)互动释疑并巩固交流

1、通过抓外貌描写体会哈默的一无所有。

引导语: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找的能表现哈默一无所有的句子。(“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这句话是对年轻人的(外貌)描写,从这里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疲惫、非常饥饿)的年轻人。这个人是逃难人之一,那其他逃难人是怎样的呢?“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以从这些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是疲惫、饥饿到了极点。此时的一碗饭那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啊!送回文中,读出他们的疲惫与饥饿。

2、通过抓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哈默的有尊严。

引导语:如此情况下,这位年轻人又不同于其他逃难人,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那叫“例外”。渴望已久、垂涎三尺的饭菜就摆在眼前时,他是怎么说的?

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引导: 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坚持通过劳动获得食物),因为他有(尊严)。

3、通过语句对比,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a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b这个年轻人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c“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 d“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要用劳动,来得到这些食物。” 引导语:作者细腻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以及双重否定句式的运用,把这位将尊严似作生命的年轻人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令我们汗颜、敬佩。我们把哈默说的话送回原文中,再来体会一下他得“例外”。

4、“狼吞虎咽”之对比,再次体会哈默的尊严。

引导语:狼吞虎咽这一动作表现了哈默饥饿的程度,更让我们感受到哈默之前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即使到了饥饿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正是他尊严之体现。

5、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现在什么都没有”,说明哈默目前是个难民,是个一无所有的穷人,可是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的人。哈默不因穷困潦倒而自悲、向他人乞哀告怜,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应得的酬劳,只有这样,才觉得舒心、踏实。杰克逊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觉得这个年轻人有骨气,目前的穷困是暂时的,凭他的骨气和毅力,能创造出财富。

6、说话练习:别看他现在没有(),没有(),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拥有(),以及别人对他的()。

7、学到此,我们悬着的一颗心也可以放下了,年轻人不会因为要坚持尊严而挨饿。其实文中还有一位可亲可敬的人,那就是(杰克逊大叔)。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诚、善良,爱护他人的尊严)

三、总结测试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引导语: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有尊严就一定能成功?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些正是保证克服困难所必须的。

2、拓展引导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吗?你是怎么解决的?你觉得图和做才叫有尊严?(生畅所欲言)同学们,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我想:如果我们好好学习,自觉地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责任感,这就是尊严。只要我们这么做了,我们也会成为杰克逊大叔所说的富翁。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别看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可我也可能是个富翁,因为我有尊严。”

(五)课堂检测:判断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1、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3、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板书:哈默自尊 自爱 自强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篇3:《尊严》教学建议

《尊严》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候, 在一次逃难中饥寒难忍, 却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 坚持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哈默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做人的尊严。正是哈默的这份高尚的品格和尊严, 后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财富, 但必须要懂得自尊、自强。不管在什么时候, 人都应该拥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 这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这篇文章结构严谨, 文路清晰, 语言朴实, 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 尤其是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真实细腻, 洋溢着浓浓的人文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描写年轻人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是透过年轻人的言行, 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据此, 我们可以这样确定教学目标: (1) 会认“沃、呈”等6个生字;会写“尊、沃”等14个字。 (2) 通过自学品析重点语段,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背下来。 (4) 深切体会哈默美好的心灵和人格魅力。知道从小就要有自尊心, 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保持做人的尊严。

二、教学理念

1.本组课文以“真诚”为核心, 讲述了多个感人的故事。

教学要重在对学生正确做人处事的引导,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2.教学既要注重适度开放又要讲究实效。

注意激发情趣, 诱发思维, 引领学生探究文本意蕴, 体会文本情愫, 感受文本的美妙, 让学生在感悟、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学习语文的愉悦。

3.教学既要突出真实又要拓展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让学生感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 情感经历的过程, 生命成长的过程, 体现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三、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 引发阅读期待

1.交流、激趣。

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世界石油大王“哈默”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并说说看了这些材料以后的感受。

2.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此环节是让学生与课前搜集到的多种信息对话, 与媒体资源对话, 一方面补充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让学生初步了解哈默的成就;另一方面可了解文本背景和课文大意, 为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做有效的铺垫。)

(二) 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可以组织学生经历以下学习过程: (1) 轻声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 可以翻看生字表或字词典。 (2) 学习生字、新词, 多读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试着用联系上下文等学过的方法, 把自己对新词的理解批注在课文上, 然后找伙伴相互补充、完善。 (3) 再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展示性朗读等) ;师生评价。 (4) 小组同学议一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5) 画出人物之间的对话读一读, 想一想, 并把自己的感受简要批注在课文旁, 再找学习伙伴相互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

(此环节重在读, 目的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是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 自读自悟, 然后围绕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互相交流。自主阅读中坚持要求学生做批注,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多方对话, 加深理解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 并将自己对这些段落的理解或感想批注在课文旁边, 再反复读这些段落, 然后想一想, 议一议:从这些段落中的人物动作、神态、对话描写中你理解了什么?

2.讨论并交流: (1) 哈默一共拒绝了几次摆在眼前的食物, 每次各是什么理由? (2) 你从哈默不同寻常的言行中, 可以看出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这是个多么感人的故事, 请你把想对哈默说的话写在课文旁边, 然后前后桌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营造了良好的“对话”环境, 突出自主阅读, 小组交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文本接触, 与同学、老师思维碰撞, 积极思考,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维对话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 精读文本, 体悟主题

1.学生读课文, 画出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 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批注在课文旁边。

2.投影出示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再相互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组织讨论: (1) “什么都没有”和“富翁”是恰恰相反的, 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这么说? (2) 你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个有尊严的人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 (3) 生活中你遇到过, 或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与哈默相类似的人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让同学们共享。

4.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要求按人物的各自身份和处境读出不同语气和感情。

(此环节师生共同聚焦于课文中心, 使教学指向重点, 以求得难点的突破。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精华部分, 并相互交流阅读见解, 提升了阅读成效。同时, 此部分教学讲少读多、议多,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悟情, 达到了教学目标, 还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美。)

(五) 拓展延伸, 实践内化

课末, 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拓展延伸练习: (1) 爱积累的你: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并把它背下来。建议你课后搜集一些有关保持做人尊严的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 赠送给学习伙伴, 与大家共享。 (2) 爱表达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并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 同时分享大家的感受。 (3) 爱写作的你:请你写一篇日记, 联系生活实际, 把自己学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4) 爱读书的你:建议你阅读《膝下有黄金》这篇文章。

篇4:《尊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尊严》是一篇蕴意深刻的叙事类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故事,他在小镇上逃难时,面对善良朴实的人们的盛情款待,他没有立即接受,而是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品尝劳动果实,正是由于他有着“不能不劳而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坚定信念,最后终于成为了石油大王。教学本课,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词句,理解“尊严”的真正含义;二要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哈默和杰克逊大叔作出评价,说说自己对他们的看法,提高学生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复述这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尊严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嗟来之食”的故事?有一年齐国发生了大饥荒,一个名叫默敷的齐国人在路边摆设了食物,准备送给那些饥饿的灾民,有一个饥饿的人始终不肯吃人家施舍、恩赐的食物,最后饿死了。你觉得这个人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别人施舍给他的食物?(因为他有尊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尊严”有关的文章。揭示课题:尊严

(由一个历史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急于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对“尊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遇到生字用笔圈画出来,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这些字音读准。(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并给生字找个伙伴,组成词语。

3.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

4.讨论: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尊严”,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读和互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研读课文,潜心会文

1.学生自学思考:(1)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2)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从这些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小组进行讨论。

3.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你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面对好吃的食物,哈默与其他人的行为表现截然不同,你从他与众不同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什么?)

(2)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你从“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中感受到了什么?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怎样的年轻人?)

(3)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你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你从哈默的神态变化和语言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杰克逊大叔真的有活儿需要哈默帮忙吗?为什么他要这么说?从中你看出杰克逊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你从这两个人的动作——“蹲”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个“蹲”字表明了什么?)

(6)“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

(为什么杰克逊大叔会这么说?这个“舒服”有几层含义?)

(7)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你从“立刻”、“狼吞虎咽”中看出了什么?说明他当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8)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要留下这个年轻人?)

(9)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杰克逊为什么这么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4.讨论:(1)假如你也是那群逃难人中的一个,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你会怎么做?哈默的做法可贵在哪里?(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说些什么?(3)学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以上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从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由点到面,把握住整个文章的中心,明白一个道理,从而提高他们分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开拓视野

1.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具有尊严品格的人,选择一两个你所熟悉的,读一读他们的故事,课余时间大家一起来讨论交流。

2.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乞丐都很年轻,不劳而获,跪在大街上接受别人的施舍。对此,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以上环节设计,由文本向课外延伸,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篇5:尊严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教版第七册诚信主题单元的第三课,在学生对诚信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继续深入体会更高的做人品质尊严,以及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个人的尊严。课文开头描绘了一个画面:一群难民受到善良的沃尔逊人的款待,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接着,故事里的难民群体中出现了一个例外的青年人。他与其他难民不同的是,他要求镇长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镇长最后答应让他为自己捶背,之后他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体现的。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哈默的品格,说明人要有精神,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4、通过哈默与其他逃难者的比较,感受哈默的自尊自强,体会什么是尊严。

5、围绕杰克逊评价哈默的话,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1、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2、通过理解“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教学过程: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在逃难的途中,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生: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逃难到沃尔逊小镇,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师(板书:哈默):说得简单、明了,有条有理,很好!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而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打开书,找一找。谁来读读? 生: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出示幻灯片: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老师这也有这句话,谁再来读读?(指一人读)仔细想想,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生:既然说他“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说他是富翁呢? 生:有尊严,就是富翁吗? 生:为什么说他有尊严?

师:同学们,学贵有疑呀!短短的一句话,就引起了你们这么多的思考,真不错!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都没有什么呢?(出示:那时的他没有,没有,没有。)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吗?

生:那时的他没有房子,没有金钱,没有汽车。生:那时的他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力气。生:那时的他没有食物,没有金钱,没有亲人。

师:对呀,这时的哈默别说房子、汽车,就连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食物与水都没有。他是一无所有呀,可杰克逊为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文章,走进哈默,去探个究竟吧!体会哈默的与众不同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的语句。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生:他们吃东西都是“狼吞虎咽”的。师:描写那些逃难者的“狼吞虎咽”在哪? 生:第一段最后。师:同学们画下来。(学生勾画)描写哈默的“狼吞虎咽”在哪? 生:在第五自然段。师:也把它画下来。(学生勾画)你能前后文联系来理解,很会读书!什么是“狼吞虎咽”? 生:就是吃东西很快。

生:吃东西很快,连嚼都顾不上。生:连吞带咽,顾不上嚼。师: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他们都非常饿。

师:看来他们此时同样渴望食物,同样需要食物来充饥,来补充体力呀!他们还有相同之处吗?

生:他们都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师:这些逃难的人,在寒冷的冬天,背井离乡,缺吃少穿,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呀? 生:他们可能没食物。

师:所以他们面呈菜色,十分憔悴!生:他们可能没水。师:所以他们饥渴难耐。

生:他们可能没地方休息,没有地方睡觉。师:所以他们疲惫不堪。

生:他们可能没衣服穿,会很冷。师:他们在寒风中会瑟瑟发抖。

看来,此时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疲惫所困,为焦渴所困。哈默此时什么样?生: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师:你觉得与那些人比较,他的情况怎样? 生:更糟糕!

师:从哪能感受到他的情况更糟?

生:我是从“脸色苍白”这个词感受到的。别的逃难者都是面呈菜色,可能只是很久没吃到好的食物而营养不良,或者是冷的,而哈默已经脸色苍白了,没有血色,可能已经有病了。生:我从“骨瘦如柴”这个词中也能感受到他已经很瘦了。师:哪个字最能体现他瘦? 生:“柴”说明他瘦得像干柴了。

师:从这两个描写哈默外貌的词中,我们感受到了哈默此时毫不例外,经受着极度疲惫的煎熬,极度饥饿的折磨,他非常虚弱!师: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生:别人都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而哈默坚持先干活后吃饭。师: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出示:此时他需要,需要,需要。)能这样说吗?

生:此时他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休息。生:此时他需要休息,需要食物,需要安慰。

师:可哈默选择的却是干活,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细读课文,感悟“尊严”

自由朗读课文的2—5段,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与同桌交流。学生读文、交流

师:(出示这句话)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的在运用,哪个字? 生:“不”

师:用了几次? 生:3次.师:读一读,从这三个不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朗读体会。

生:我感到哈默很坚定。师:那就请你坚定的读一读。生朗读。

师:哈默的语调并不激昂,可能还有些虚弱,却字字透露着坚定,谁再来读读。指一人朗读。

师: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你们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了吗?

生: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师: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生:我觉得他可能很失望,因为杰克逊大叔说没活给他做,那样他就不能吃饭了。师:你从哪感受到他很失望? 生:目光顿时灰暗了

师:看来人物一个神态的变化(板书:神态)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你们注意他的动作了吗?

生:喉结上下动了动

师:什么时候你会做这样的动作? 生:很饿时

生:想大吃一顿时

师:你觉得此时哈默怎么样? 生:很饿

生:很想吃这些东西

师:人物一个细微的动作(板书: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

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那!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哈默此时的感受吧!朗读整句话。

师:经过连续的逃难生活,哈默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如果他拒绝了这些食物,会怎样? 生:饿晕 生:病倒 生:死亡

师:他知道这些吗? 生:知道

师:他对这些心知肚明,可尽管他那样渴望食物,尽管他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 生:因为他有尊严。(板书:自尊)

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的尊严与气节支撑和鼓舞着他!我们再次朗读整句话,去体会哈默那与众不同的人格吧。学生朗读。

师: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说 生:从第4段哈默的话中,我还感受到了哈默的坚决。师:那就请你坚决地读读。(生朗读)从哈默的话中你听到了什么? 生: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生:哈默很坚决,马上就要做活。

师:哈默没有金钱,没有权势,没有地位,可他拥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板书:自强)

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其他逃难者的食物是别人白给的,而哈默的是用劳动换来的。

师: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出示:他拥有,以及别人对他的。)谁能说? 生:他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尊重。生:他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赞赏。生:他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信任。师:回过头来再读这句话,(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了。

师:你觉得“富翁”指什么样的人? 生:“富翁”指像哈默这样有尊严的人。生:“富翁”指有高尚人格的人。感受杰克逊大叔的人格魅力

师:杰克逊能这样评价一无所有的哈默,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生:尊重别人的人 生:很有眼光的人

师:杰克逊在评价一个人时看中的并不是物质上的贫穷与富有,而是这个人的人品。现在,你们知道,杰克逊为什么在众多的逃难者中单单留下哈默,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了吗? 生:看中了哈默的人品。

师:杰克逊的为人在文中各处都有反映,你觉得他还是怎样一个人?

生:我觉得杰克逊还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从第四段看出来的,杰克逊蹲下来让哈默捶背,因为只有杰克逊蹲下来,哈默才能蹲下来捶背,他是想让哈默休息一下。(师板书:善良)生:我觉得杰克逊懂得尊重别人,他称呼哈默为“您”(师板书:尊重别人)

师:哈默是一个年轻人,杰克逊是长者;哈默是一名逃难者,杰克逊是镇长,他能这样称呼哈默,是多么难能可贵呀!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这就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介绍哈默,升华情感

哈默全名亚蒙•哈默,1898年生于美国纽约市,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81岁高龄时,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他与美国历届总统,比如: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深交,与利比亚国王是莫逆之交。他不仅是闻名世界的石油大王,而且涉足制酒、制药、养牛等诸多产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身为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的他,还将自己的一生,写成了一本书就是《勇敢的人——哈默传》。听了老师的介绍,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生:我很佩服你,哈默!

生:我想成为一个像哈默那样的人。

生:我还想多了解了解哈默,读读《勇敢的人——哈默传》。生:哈默太了不起了!

篇6:尊严教学设计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述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A案

●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我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但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能够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样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样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样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一样的表现,哈默是不愿理解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①用自我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②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B案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这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

②质疑问难。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①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②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③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④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状况下,没有理解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我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①抄写生字新词。

②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资料。

第二课时

●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①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述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述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述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资料上体会思想。

③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点拨,揭示中心

①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②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计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我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我想得到的东西。

●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分主角读。

●布置作业

篇7:尊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哈默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2.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尊严》。(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引导质疑

请我们来回忆一下,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是呀,这个叫哈默的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成为了美国石油大王。

引导质疑: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学生质疑)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三、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创设情境,体会饥寒。教师讲述: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刺骨的北风无情地逼迫着路上那一群衣衫褴褛的逃难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逃难人,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小结:是呀,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难怪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激发兴趣,寻找异同。

此时,却有一个人是例外的。同学们,什么是例外呢?例外是什么意思? 那么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难道他不饿吗?让我们赶快打开书仔细阅读,用心去感受。

3纵横比较,体会尊严。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

课件出示“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引导学生从“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中体会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

▲不同

课件出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品味体会。

(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面对好吃的食物,哈默与其他人的行为表现截然不同,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体会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板书:要求干活)

指导学生读出态度坚决,请求干活的语气。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你从哈默的神态变化和语言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抓住“目光顿时灰暗了”,以及三个“不”字引导学生体会哈默虽然急需食物,但他仍旧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他确实很饿,但必须付出劳动后,他才肯接受大叔的食物。三个“不”字更加加重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板书:不干不吃)

指导学生读出态度坚定的语气。(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哈默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一定

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板书:干了再吃)指导学生读出态度特别坚定的语气。

四、感悟评价,主题升华

1年轻人用他的语言和行动深深的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所以大叔为他提供了一个为他捶背的劳动机会。此时他再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小结:没有经过劳动的食物,他们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年轻人得到的是劳动获得的报酬,这就是他与逃难人的不同之处。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2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虽然哈默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3小结: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人成功了,从一个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续

1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篇8:老年人用品设计应考虑尊严性

老龄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预测至2 0 5 0年我国老年人口为4.34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峰值3 1%。

老龄化应该被认为是一项社会成就。人的寿命延长, 使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大量老年人能够健康生活, 并且带来了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种状况在古代是基本不存在的, 因为当时人的寿命普遍较短。

老年人由于衰老、慢性疾病和意外受伤等原因, 无法自行更衣、沐浴、进食、如厕等, 造成日常生活行动受限。这时他们的生活需求就凸显出来, 需要有人照顾、帮助, 或者借助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日常行为。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逐渐形成的“四、二、一”[4]结构的家庭中, 相当一部分的子女对老人长期的日常护理逐渐力不从心, 使得老人用品成为分担子女一部分护理工作的有力辅助。

当前, 有关于老年人用品设计的学术研究一直保持着热度, 也是国内各相关设计院校中的经常性的一个课题。大多从产品的使用功能、人机工程、设计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观点。

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市场, 需求旺盛,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老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老年人产品和服务开发不够。市场供应的60%~70%[5]集中在保健品领域, 真正能够辅助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产品很少。没有成规模的专业销售渠道, 往往依附于医疗器械类来进行销售, 产品虽价廉但物不美, 很难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与市场的需求相比, 企业的行动显得滞后。在企业看来, 老年人产品获利微薄, 老年人都有比较节约的消费心理, 赚老年人的钱很难, 因此出现需求大产品少的局面, 叫好不叫座。企业的投资兴趣不高的原因不外乎几点, 首先就是老年产业投资巨大, 获利周期长, 短期获利的可能性小, 需要花大力气来培养市场。其次是部分企业缺乏投资的战略眼光。国内企业如果不积极参与, 我国的老年人用品市场只能步很多其他产业的后尘, 让给国外的资本去开发。

2 老年人用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上的误区, 以及“老弱病残”这个不正确的认识。

目前老年人产品的销售地点大多在各类医疗机构附近, 产品不外乎助行的拐杖, 轮椅, 便器等等。大多因为想到老年人就想到老弱病残以及各类医疗机构, 或者到了医院陪老年人看病才想起去购买老年人的用品。很多老年人产品设计简陋, 甚至将老年人当成淘汰过时产品“将就用”的使用者。

所以从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的视角来研究老年人产品, 即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往往将老年人等同于残疾人, 其用品基本参照残疾人用品来设计, 忽略了产品的辅助性与专用性之间的区别。

老年人的特点主要是年老、体弱, 但仍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的是功能上的一些辅助, 帮助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残疾人, 应该是生理上失去某种能力的人, 失去部分或者全部劳动和生活的能力的人。需要的是弥补生理缺失带来的某种能力的产品。

所以, 功能辅助与功能缺失的不同。老年人不等同于残疾人。老年人用品不等于残疾人用品。

其次是老年人产品没有很强的年龄分段特征, 老年人处于生理上的衰退期, 但知识完备, 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同时, 自尊心比较强, 最怕受到年轻人的歧视,

所以老年人产品的需求大多在功能辅助, ——即帮助老年人实现自己的行为要求, 这个要求并不是个未知需要全新学习的, 而是在长期生活中既有的经验。

以上这些对于老年人产品开发设计上来说, 是“观念上的缺失”和“设计上的缺失”, 这与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不无关系。目前对老年人用品的认识上没有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 未能很好的考虑到维护老年人尊严, 有不妥之处。也是目前老年人产品的主要问题。

3 赋予老年人有尊严的照顾

以“杖”这个很常见老年人的用品来说, 杖的作用是为了辅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活动时更好的稳定度。中国自古就有尊敬老人的传统, 战国时期的“杖首”即被装饰成鸠鸟的形象, 刻画了一只鸠鸟背负着一只小鸟, 口里还衔着一只小鸟。这是要告诫人们不忘父母哺育之恩, 养育之情。表明至少到了战国时期, 杖的用途有了新的变化, 那就是“敬老”和“孝道”。

《王杖诏书令》[6]中:…制诏御史:年七十以上杖王杖, 比六百石, 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欧 (殴) 辱者, 逆不道。这充分体现了在久远的历史中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老年人应有的尊严。

再例:家中或者小区内的普通人而言, 上下楼梯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对于衰老或者行动受限的老年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公共场所还可以使用电梯和自动扶梯来达成, 但是要在家里安装自动扶梯并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承受的, 也没有这个必要。

产品设计师设计了简易的家庭楼梯升降椅可以很好的辅助老年人完成了上下楼梯的行为, 结构简单, 占用空间比较小, 满足了行动受限的老年人的需要, 免去了家人的上下楼梯的帮助与搀扶。虽然是个小小的设计, 但蕴涵着对老年人的自主行动的能力的肯定和自尊心的尊重, 让他们感受到在日常行为上的平等, 不需要专人花费时间来陪伴, 维护了他们的尊严。

联合国大会于1991年12月16日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 (第4691号决议) 。原则概要如下:联合国老年人原则联合国原则的目的是保证对老年人状况的优先注意。强调老年人的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 老年人的生活应有尊严、有保障, 且不受剥削和身心虐待;同时不论其年龄、性别、或其他状况, 均应受到公平对待, 而且不论其经济贡献大小均应受到尊重。

4 结论

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仓廪实、衣食足的阶段, 对于老年人用品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产品的使用功能的要求上, 不但要能用, 易用, 而且要达到知礼节、知荣辱这样一个层面, 充分尊重使用者。

在实际的产品设计工作中, 设计师应该在产品的功能辅助以及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上加以着力, 体现出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地域因素特点的充分尊重。

同时,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导致的心理变化进而造成的行为变化, 应该成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必需的考量。通盘考虑老年人产品中体现出来的尊严性、轻便坚固、健康舒适、环保、安全、实惠等原则, 方能设计出真正符合老年消费者需求的优良产品。

产品设计师在老年人产品上发挥作用的空间广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该视为另外一个金色时代的到来。

摘要: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5989亿, 老龄化水平为12%, 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 同时在另一个角度上标志着一项重大的社会成就:表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取得进展和改善。这个庞大的银发群体造就了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和金色商机。目前这个市场内的产品现状却与需求极不相称, 突出表现为“设计的缺失”和“观念的缺失”。在实际的产品设计工作中, 设计师应该在产品的功能辅助以及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上加以着力, 体现出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地域因素特点的充分尊重。

关键词:行动受限,老年人用品,功能辅助,尊严

参考文献

[1]李兴民.老年行为医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

[2]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3]姜向群.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4]即一对夫妻赡养四位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

[5]数据引自商务部网站http://changsha.mofcom.gov.cn/aarticle/sjhbohaisq/jqhd/200706/20070604815763.html

上一篇:朋友圈心情说说下一篇:新教师自我介绍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