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工作示范县实施

2024-04-25

输出工作示范县实施(共6篇)

篇1:输出工作示范县实施

崇政发﹝2012﹞ 号

崇信县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创建全省劳务输出工作

示范县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铜城工业园区、新窑矿区管委会,县直各单位:

为了促进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输转劳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我县根据省市相关政策,决定创建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劳务输转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政策法规,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狠抓劳务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培训、就业、维权三项工作,实现劳务输出、输入双向对接,以有组织输出带动多元化输出,推动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就业工作健康发展;努力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强化劳务维权服务,积极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自发型向组织型、零散型向稳定型转变,建成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标语、专栏、报纸和印发资料以及有组织地下乡巡回等多种宣传渠道,树典型、指路子,激发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克服“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思想和宁愿在家受穷,不愿外出打工的“小富即安”懒汉思想,坚定信念、克制局限,坚信只要外出务工就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之路。增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紧迫感,不断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外出务工光荣、外出务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形成“走出去、天地宽”和“要致富、搞劳务”的共识,把劳务输出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狠抓劳务输转培训。立足全县家政服务员、建筑工、采煤工等工种优势,充分发挥“崇信人”劳务品牌的带动效应,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把提高劳务工技能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首要环节,将师资力量、培训资金、培训项目有机整合,抓好农民工培训工程。一是整合师资力量。由“崇信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负责,健全教师队伍,针对全县各类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培训资源重叠交叉浪费的实际,从整合培训机构入手,对现有分散的农广校、职校、农技培训中心、就业培训中心等单位进行有机整合,并根据市场需要开设机动灵活的培训科目。二是整合培训资金。每年列支就业专项资金的10%全力支持农民工培训工作,为劳务培训工程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整合培训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开设制砖、泥工、瓦工等培训专业,采取用人单位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培训的方式,开展机械加工、电子装配、服装制作等培训;按照“培训——输转——跟踪——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市场化技能培训,加速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机制。四是强化创业培训。县就业中心要立足高起点,对有创业志向的城乡青年开展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或SYB(创办你的企业)、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培养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五是扎实实施培训。今年计划培训农民工12期9000人(其中技能培训5期2000人,引导培训7期7000人)。通过多种措施抓紧抓好培训,促进我县劳务输转规模不断壮大,努力形成“签定订单、技能培训、输出就业”的劳务输出新格局。

(三)开拓市场,扩大基地,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一是与省、市劳务机构及对外机构搞好对接,做到信息共用,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广泛收集发布用工信息。二是在经济发达城市设立劳务输出联络点,考察用工企业,签订务工“订单”。三是依托“崇信人”劳务品牌优势,大力推介打造品牌输出基地,寻求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扩大用工信息网。四是在巩固原有西安、银川、兰州、新疆等58个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在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区域新建劳务基地3个(争取现场授牌基地2个),累计达到61个。五是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咨询、职介服务5000人次以上。六是年内举办“民营企业招聘会”2次以上,参会省内外企业20家以上,成功介绍就业1000人(次)以上(其中华煤300人以上)。七是锦屏镇年内申报注册劳务品牌一个。八是强化政府推动作用,今年向新疆输送拾花工300名。九是新窑镇要与徐州(新安)煤业集团、华煤(大柳)集团等企业签订长期用工协议,保证每年向境内各类用工企业就地转移劳动力1万人以上。

(四)互通信息,完善服务,加强就业维权援助。一是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由县人社牵头,成立调查领导小组,抽调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134名认真开展工作,县劳务办具体组织实施,以各乡镇劳务工作站为单位,下派每个乡镇一名联络员,负责联系指导该乡镇的调查、统计汇总事务,靠实工作责任,并将调查的各种信息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信息上下衔接、内外沟通、快捷高效。二是强化就业服务。县、乡、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培训等快捷、高效的一条龙服务。三是加强维权服务。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在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争取建立工会、协会和党组织,做好务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劳动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加大对农民工侵权案件的查处,确保农民工利益不受侵犯。四是加强援助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问题,主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和援助。各乡镇要采取切实措施,协调各村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开展农忙互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留守儿童上学等问题,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五)优化环境,强化服务,鼓励引导回乡创业。积极引导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对这些人员按照我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优惠政策给予鼓励扶持。一是制定全民创业特别是鼓励务工者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二是广开信息渠道,帮助开拓市场,努力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为返乡创业的能人提供一个放心大胆干事的理想平台。形成“输转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喜人局面,更重要的是让创业者带回全新的观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不懈的努力,掀起魅力崇信的返乡创业潮,并逐渐成为建设小康和谐崇信的一支新生力量。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加强和规范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管领导亲自督查过问,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协调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工作职责,建立工作责任制。劳务输转工作形成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抓总,劳务办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乡镇紧密配合的劳务输转新机制,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二是在县上出台制定《关于加快全县城乡劳务输转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奖励优惠政策,使我县劳务输转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将劳务经济工作列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作为特色经济来抓。四是召开全县劳务经济工作会议,签订和兑现目标管理责任书。五是坚持每年考察劳务基地,调研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定期到输出单位回访,沟通情况。六是县、乡(镇)、有关部门都把劳务经济工作纳入责任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下达任务,明确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建立齐抓共管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劳动保障部门要制定全县劳务输出年度计划和措施,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认真组织劳务输出,依法处理劳动纠纷,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并做好劳务输出培训和信息统计上报工作;人口和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节育知识的宣传培训,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主动配合输入地做好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提供便利条件;共青团、妇联要做好外出青年、妇女宣传发动工作;司法部门要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公安部门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户籍管理,为他们办理身份证;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免费提供各种务工信息,加强对劳务输出、返乡创业等方面的宣传报道,树立崇信民工的新形象,为农村劳务输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财政部门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技能培训补贴、组织劳务输出等。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从各自工作实际出发,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推动劳务输出工作不断深化和拓展。

3、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考核。县劳务办针对各乡镇实际,年初做好劳务输出目标任务的下达。各乡(镇)要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就是抓经济的理念,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严格按照县上下达的劳务输出指标,细化目标,量化任务,靠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年终县劳务办将考核结果报送县考核小组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篇2:输出工作示范县实施

为加强对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领导,充分开发我乡的富余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XX乡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现将本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XX乡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

XX乡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X为指导,全面贯彻县委劳务输出工作安排,实施劳务开发,发展劳务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把人力资源不断转化为人力资本,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目标任务

各村妇女主任对本村劳务输出工作负主要责任,要坚持通过改革和发展的方法促进劳务输出,要努力改善服务环境,大力支持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外出务工就业,逐步走出一条既能充分就业,又能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路子。

任务:

1、创办小企业不少于5个,培养小老板不少于10个,创造新岗位92个以上。

2、XX村创业园区设置“创业富民工程”政策固定宣传牌一副。

3、做好宣传工作,发表创业工作相关信息不少于3篇。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47人,实现工资收入873.8万元。

5、完成县“创业富民工程“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乡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XX乡劳动保障所,由XX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各村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妇女主任担任,成员由各村民小组长担任。

四、明确责任

劳务输出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整体联动,全面推进,履行好相应职责。

各村委会:要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切实承担起动员、组织、服务农村劳务输出的重要职责,以劳动保障所为依托,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本辖区劳动力资源调查,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数据为基础,建立健全村委会、村小组劳务输出管理体系。

劳动保障所:做好全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积极主动加强与县就业中心的衔接与沟通,收集、整理、核实招用工信息,建立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库,及时向村委会及外出劳动力提供和发布可靠的招用工信息,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交流平台。按照市场需求对各村委会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培训,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咨询和相关手续办理等服务工作,确保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协调各方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国家的最低工资村准。

五、加强管理

篇3:输出工作示范县实施

指导思想:以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推动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和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把我省建设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畜产品供给基地。

目标任务:2010年以全省生猪、肉牛、奶牛、蛋鸡、肉鸡、肉羊和绒山羊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重点,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通过集中培训、专家指导、现场考核,2011年创建12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其中除绒山羊外的国家级示范场(不含大连市)20个,省级示范场(含绒山羊)100个。

创建内容:(1)畜禽良种化。饲养高产优质畜禽品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2)养殖设施化。养殖小区(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3)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5)粪污无害化。具备粪污处理设施,处理方法得当,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申报条件:(1)产业规模大。小区(场)占地面积不低于15亩。生猪: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肥猪5 0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育肥牛500头以上,或存栏能繁母牛100头以上;奶牛:存栏奶牛200头以上;蛋鸡:产蛋鸡存栏3万只以上;肉鸡:单栋饲养量5 000只以上,年出栏10万只以上;肉羊: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或年出栏500只以上;绒山羊: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2)布局合理。参与创建的养殖小区(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场区选址应远离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生产区位于常年主风向下风向。(3)设施先进。畜禽舍、附属建筑为砖混或轻钢结构,畜禽舍为全封闭式建筑。建设水平高,每平方米评估价格500元以上。场区道路为沥青或水泥路面,场区环境优美、干净,无明显恶臭。示范场基本建设和设施投入要达到2 000万元以上。(4)管理规范。具备养殖小区(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具有焚烧炉、化尸池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养殖档案规范、完整,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两年内无非法添加物使用的违法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5)技术力量强。有本科学历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3人以上。(6)正常达产。到2010年年底完全达产并正常生产。(7)生产安全。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申报材料:示范场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县乡村名称、法人代表、联系方式,场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额度、养殖品种及规模、管理制度和场区实物照片等;示范场土地承包、租赁合同或协议复印件;由乡镇土地管理所出具的符合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证明材料;示范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种畜禽场应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和《示范创建单位加分表》复印件;市、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的审查意见。各项材料须作为示范创建单位申报书附件,装订成册上报。

检查验收:各市对申报创建的示范场进行综合评分,并分畜禽品种排序,省局按各市排序结果,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创建单位。

创建工作完成后,市级组织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局。省局组织复验。验收依据农业部制定的《验收评分标准》和省局《示范场加分表》分别进行量化评分。

篇4:输出工作示范县实施

关键词 水稻; 产业提升; 园区建设

粮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物资,水稻生产是粮食生产的大头,常年水稻生产约占中国谷物种植面积30%,约占粮食总产的40%,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抓住水稻生产, 在一定程度上就抓住了粮食生产主动权[1]。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 就浙江而言是典型的山区县之一, 境内山多地少, 耕地资源较为贫乏, 全县仅有耕地面积6 849 hm2 , 人均耕地仅0.055 hm2 , 明显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093 hm2的水平, 在20世纪的60-80年代,在低海拔地区曾有连作稻栽培,而至90年代起己渲变为纯单季稻地区,全县17万人口,常年种植单季稻4 000-4 666.7 hm2。加之地处山区, 缘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 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生产单位产量较之生产条件优异的先进发达地区明显偏低, 常年粮食生产不足以自给, 有赖于外地调入以补缺口。针对景宁县的粮食生产现实,为了有效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科学种田水平及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自给能力,自2012年以来,本项目组借力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了水稻产业提升示范园区项目建设,经于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有效实现水稻产业提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为了快速推进景宁县水稻产业提升步伐,将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并发挥长期效益,笔者试就景宁县的水稻产业提升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实践

作一表述,以期供以借鉴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

1 工作措施

1.1 建立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组领导工作,项目开展讫始成立了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县农业局以农作站、植保站、土肥站、产业科、农经科干骨力量组织建立了技术实施小组,项目实施所在乡镇、街道也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分别组织开展组织协调、资金落实、资金管理、计划方案拟订、技术指导、责任落实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1.2 制定项目计划方案

为使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技术措施稳妥有序地落到实处,在继项目立项、建立组织后,根据项目建设目标要求,各项目建设区的现实情况,所需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因地制宜,量财而出的原则,组织相关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在经实地调研,掌握基础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制定出工作措施、技术措施、工作方法、资金安排、管理使用、工作进展、目标预期、标示牌设置为内容较为详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方案,以保项目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

1.3 开展宣传培训

水稻产业提升,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较多前期投入,惠及长远利益的投资性项目,需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部门支持和惠及主体积极参与。为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并达到项目建设目标要求,在项目建设实践中项目组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当地媒体、会议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水稻产业提升重要意义的宣传工作,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社会民众、参与主体对水稻产业提升重要意义的认识,为项目的有效实施营造了社会氛围,奠定了群众基础。同时水稻产业提升,必须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于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开展了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据统计自2012年开展项目建设以来累计授课培训56期、受训2 250余人次,开展送科下乡活动21次,召开现场会5次、与会320多人次,现场技术指导23次、接受指导130余人,印发技术资料6 000余份,提供专业技术信息21期,发送手机短信90余条。通过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有效提高项目实施主体的科学种植水平和技术到位率。

1.4 提供资金支持

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是基础保障,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通过积极争取,取得上级政府的鼎力支持,尽其所能自筹资金,4年来共计筹措项目资金673.9万元,其中:省以上补助资金6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6.0万元,生产主体自筹资金27.9万元。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1.5 规范项目管理

为了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县农业局项目管理办法》和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发出的浙农计发【2013】61号文件规定实施,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分工负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个乡镇、街道,每一个项目实施单位均有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落实工作,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按照建设内容和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县报账制,财政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排灌沟渠、田间作业道路建设及“三新”技术推广,其他建设内容所需资金原则上应由实施主体即农户和村级集体经济补充。实施小组及农业部门积极做好技术措施的落实与应用工作。

1.6 建立技术探索研究示范基地

为了切合当地生产实际,充实完善水稻产业提升技术体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开展进行技术探索研究工作,选择在原有生产条件尚可、易于改良,当地乡镇政府、农民积极性高,科技基础较好,乐于接受农业先进技术的澄照乡金丘村建立了16.3 hm2探索研究示范基地,在基地内,在改良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新品种、优质高效栽培[2]、沃土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3]、病虫害绿色防控[4]、合理灌溉、立体种养、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措施的落实和技术内容的探索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形成一套较为适合当地生产实际、实用可行的技术体系。为景宁县水稻产业提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幅射带动作用。

nlc202309030043

1.7 改良生产条件

由于地处山区,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传统自然耕作习惯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果生产条件不予改良,将严重制约景宁县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因此,本项目组充分发挥政府项目资金的“拉引”作用,积极自筹资金,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自2012-2015年4年来共计建筑了拦水堰坝5座,新建灌溉渠道13 259.6 m,修复灌溉渠道5 625 m,新建U型槽水渠3 017 m,修建田间作业道路26 083.8 m,硬化机耕路990 m,埋设PE排水管1 374 m, 通过深耕加厚耕作层、添加客土、开设出排水沟、埋设PE排水管等措施改造低产15.2 hm2,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不利自然因素的制约,改善了生产条件,为水稻产业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8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水稻产业提升,无疑是在改良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将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于生产实践,几年来,为了丰富水稻产业提升的技术内容,发挥先进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积极作用,项目组积极组织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种和推广工作,4年来先后引进了中浙优8号、甬优15、双南帖红米等5个水稻品种在当地试种成功并推广种植,使得中浙优1号等在景宁县连续多年种植抗性退化的品种及时得以更换,发挥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的增产、增效、提质作用。扶持添置了弥雾机等新型高效植保器械25台,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防治质量,减少了农药量,减轻了农药残留污染。 实施“沃土工程”, 在园区内实行稻草还田, 除部分田块种植冬季作物外推广种植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 以增加有机肥投入, 培肥土壤基础肥力。 在园区内开展进行土样检测, 依据土样检测结果、基础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结合穗期病虫防治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等微肥、叶面肥,以供养分所需、平衡养分供应。建立排灌渠系,实行“三沟配套”,尽可能做到排灌分设, 对部分冷浸田实行垄畦栽培, 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合理灌溉, 及时搁田。 推广普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通过引进推广抗性品种,增进自身免疫功能;播前晒种,种子消毒处理; 培育多蘖壮秧,带药下田;合理肥水管理,打捞浪头渣; 推行坎壁刀割除草[5]、田埂种植田埂豆[6]、芝麻等显花作物,为天敌提供更为适宜的栖养场所;在水稻插秧后1个月内原则上不用药防治水稻害虫,以增加天敌食源、加速繁殖,更好地发挥自然控害作用[7];扩大稻田养鸭生态种养面积,以其在稻田取食活动控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在田畈内装置杀虫灯,以引诱灭杀稻田害虫;在稻田禁止使用禁限农药,推广使用植物源、矿物源、微生物、低毒有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并尽可能地实行混药兼治,交替轮换用药,以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加强病虫监测预报,增设病虫监测点,力争实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有效指导生产主体开展精准防治;创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自愿互利原则,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多种形式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以实现快速有效防病虫的目的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协调应用,不仅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为害,并有效减轻了因过多使用农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应用,为水稻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9 创建社会化服务组织

针对当地自农村承包生产经营以来, 农村呈现出分散、孤独生产经营状态;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普遍明显偏低,严重制约农村社会事业、产业提升与发展的现实;借鉴其他产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紧密把握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引导,扶持组织创建了社会化服务组织,到目前为在园区内组建了社会化服务组织18个,并配备一定的先进实用农耕、植保机具为农户提供代耕,病虫害防治,劳动力、农用器械调剂等社会化服务,提高了组织化程度,破解了季节性劳动力紧缺,农机具配备不足,科技素质偏低瓶颈制约,解决了单家独户生产经营难以把握、实现的现实难题,实现了服务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有效地提高了科技到位率。

2 工作成效

经过项目建设,使园区内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基本实现项目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景宁县的水稻产业提升树立了典范,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2.1 经济效益

4年来共建立了示范园区19个、累计实施面积846 hm2,据资料统计平均增产稻谷产量384.00 kg/hm2,增加产值1 152.00元/hm2,共增产稻谷324.864 t,增加产值97.46万元;园区内平均减少病虫害防治1.4次、减少化肥使用5.6 kg/hm2,节省成本投入717.90 元/hm2,平均节本增效1869.9元/hm2、共计节本增效158.19万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减轻了粮食生产归属于弱势产业的不良影响。

2.2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改良生产条件,提高了产业科技含量和农业组织化、社会服务化水平,起到了积极有效的辐射作用,加快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提升步伐,对提高景宁县粮食自给能力,减少粮食缺口调入,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种粮收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类心身健康水平,推动当地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2.3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改良了生产条件,发挥了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了抗御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优化了农作措施,通过扩种绿肥、秸杆还田增加了有机肥投入,提高了土壤基础肥力,实行稻养鸭,保护利用天敌,优化了稻田生境,有效发挥自然控害作用,稳定了稻生境自我调节功能,减小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有效地推动了景宁县生态效益农业的发展,迎合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发展要求。

3 存在不足

尽管本项目组在水稻产业提升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取得了较为可喜的业绩,但分析景宁县水稻产业提升的现实,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1)是:就整体而言,因受地理位置,立地、交通条件,资金筹备,劳动力外出等因素影响,生产条件改良进展缓慢,有待加大投入,加快改进生产条件进程。(2)是:虽然在示范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辐射面欠广,推广应用步伐缓慢。(3)是:技术内容有待深化、组装配套,普及应用步伐仍需加快。(4)是:科技落户率偏低,科技培训、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5)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先进高效率机械装备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是:农业组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偏低,有待创新思维进一步加快推进。(7)是:生态环保、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明晰。诸上的问题与不足,将不同程度影响着景宁县水稻产业提升水平,有待今后作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nlc202309030043

4 今后工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应遵循“因地制宜、切合实际、负重拼搏、稳妥推进” 的原则,立足于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取得新的进展。(1)是:充分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以促使景宁县水稻产业提升的快速推进。(2)是:动员社会名人、企业、大学生回乡创业者投身农业产业发展,注入资金,助推景宁县水稻产业提升发展。(3)是:鼓励发动生产主体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自筹资金,投注于水稻产业提升这一长期性惠农事业。(4)是: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5)是:拓宽思维,深化探索研究,充实完善技术内容,持之以恒地做好科技培训、指导,信息化服务工作,全面有效地提高科技到位率[8]。(6)是:根据水稻品种抗性退化进程,及时引进推广抗性优良品种,以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积极作用。(7)是:加强农业组织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有效提高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领域和水平[9]。(8)是:根据自愿互利原则,鼓励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以便生产经营管理,发挥规模效应。(9)是:探索建立生产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以发挥其永久性利用功能。(10)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面上生产的推广应用步伐。真实有效地将景宁县水稻产业提升这一利国惠民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 虞国平. 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分析[J]. 新 西部(理论版),2009(11):31-33.

[2] 胡华伟,杜一新,何伟明. 对单季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集成的思考[J]. 中国稻米,2007(增):39-40.

[3] 郑世炎,杜一新,陈海丽,等. 对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 术的思考[J]. 农技服务,2012,29(2):258,260.

[4] 彭瑞庭,杜一新. 景宁县山区单季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及其推广应用[J]. 上海农业科技,2014(1)

[5] 杜一新,雷沈英,梁碧元. 稻田周边杂草的防除方法和 作物布局对捕食性天敌发生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04,24(3):27-28.

[6] 雷沈英,杜一新,刘少华. 田埂豆栽培技术[J]. 大豆科 技,2010(1):57-58.

[7] 陈关成,杜一新,李永青. 山区单季稻捕食性天敌发生 情况及保护利用技术措施初探[J]. 福建农业科技,2012 (增):49-52.

[8] 刘少华,杜一新,李永青. 农技培训是农技部门永恒的 主题[J]. 中国农业杂志(学术版),2012,5(1072-73.

[9] 闻 英.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探析[J]. 郑州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9-32.

篇5: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11〕38号)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潼”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素质,争创2011—度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圆满完成创建任务,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统一部署,整合资源,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格局,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真正使科普工作制度化、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实现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队伍逐渐壮大,科普手段不断创新,科普网络更加健全,科普成效显著增强,努力把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县经济、科技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工作任务

(一)推动科普工作制度化,形成科普工作社会化大格局

1、制订科普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我县实际,把规划纳入我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科普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范围,列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推动科普工作制度化。

2、健全科普工作协调领导制度。县四套班子领导每年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不少于2次,并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3、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每年表彰和奖励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提高我县公众的.科学素质

1、积极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以培养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为重点,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教育、科协、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积极合作,因地制宜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校园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每年组织2次以上一定规模的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或科技竞赛等活动,在校中小学生参与率不少于90%。整合校外科普资源,利用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科普活动室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到底,全县建立2所以上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处以上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积极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科学素质教育,制订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农函大、远程教育机构、农村科技学校和科普网络教育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确保每年有90%以上乡镇干部和80%以上村干部及农村党员劳动力接受科技培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发挥科普惠农服务站、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3、积极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上岗、再就业、农民转移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等,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适合再就业的生产技能,使其中一批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发挥社区科普学校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每年有90%以上的社区干部接受各类科技培训、继续教育。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协助县劳动保障局广泛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城镇80%以上的各类从业人员接受在岗培训、继续教育。积极开展以“讲理想、比贡献”为主题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竞赛、金点子征集等活动。重视加强对企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加速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4、积极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每年向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配发科普读本。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举办各种提高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读书活动及知识竞赛等,组织公务员参与各项科普教育活动。继续将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科技知识学习纳入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党校培训计划,每年组织2次以上针对县级部门和乡镇、社区领导干部的科普报告会和学术交流会。

(三)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1、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文体、卫生等部门每年组织好2次以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4次以上主题鲜明的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科普主题知识电视大赛等大型综合性科普宣传活动;县科协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每年组织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科普主题系列活动,营造科普工作良好氛围。

2、搭建全方位科普服务平台,构建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合力作用,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宣传、文化部门要继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实施文化传播行动,组织好科教电影下乡活动;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职能,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之窗》等多档次科普专题节目;县科协要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广泛组织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定期编印科普宣传小册子,完善潼关县科普网站,制作科普展板;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也要从实际出发,搭建各自科普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

篇6:输出工作示范县实施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10‟480号)精神,扎实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有效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甘食药监市„2011‟373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以巩固全县药品“两网”建设和“规范化药房”建设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提升全县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监管和供应保障体系,确保全县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落实各级政府、各监管部门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责任,建立科学、高效的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及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监测体系,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及“规范化药房”创建工作成果,强化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督,加大药品监管法规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最终实现药品安全责任全面落实,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

挥农村药品“两网”作用,构建完善的农村药品监督体系和供应体系,保障农村药品质量安全。各乡(镇)、村﹙社区﹚从干部中选拔配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各一名,由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后,由各乡(镇)、村(社区)聘任, 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对考核不称职的要及时解聘或转岗。药品安全监督员主要负责宣传国家有关药品监督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配合县、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日常监管等工作,重点加强对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安全使用和质量情况的巡查。实现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覆盖率均达到100%,药品评价性抽样检验合格率达98%,群众对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满意度达95%以上。

(五)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建立基本药物品种监管档案,对辖区内基本药物流通、使用环节的日常监管实现全覆盖,加大对基本药物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六)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全面实施药品监管数据库管理,创新药品监管手段。建立基本药物品种监管档案和经营单位数据库,辖区内乡(镇)以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应实行计算机管理,并与监管部门实现数据对接,电子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在药品电子网络建设上,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抓好全县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网站和药品经营企业电子监管网络建设,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卫生部门抓好医疗机构电子监管网络建设工作。

门的创建目标任务,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县委宣传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药品安全示范县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大力宣传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以及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县监察局要加强对各相关部门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监督。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大药品市场日常监管力度;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提升基本药物监管水平;完善应急处臵机制,有效防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落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深化城乡药品“两网”建设,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严格规范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县卫生局要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并发挥作用;强化药品使用,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提高群众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水平;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及时上报严重疑似事件病例;加快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步伐,提升药品管理和使用水平。

县工商局要认真履行广告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加强对广告经营发布行为的监管,对违法药品、医疗器械等广告要依法查处。

县公安局要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县财政局要保障药品安全监管经费和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宣传、检查、工作等相关经费。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2月)。县政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工作启动仪式、动员大会及创建工作会议。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等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营造良好氛围。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各乡镇、各部门根据创建工作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创建工作进度,确保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自查整改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按照创建标准,认真做好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完善创建工作档案。

(四)迎评迎检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由县政府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出考核申请,并做好迎评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8月)。县政府总结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经验,表彰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宣传、商务、卫生、计生、工商、教体、财政、广电、公安、物价、监察、邮政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省

(四)加强督查指导,通力协作配合。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创建一线,加强检查指导,把握工作进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工作做实做细。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创建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经费投入到位和督促检查到位。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配合意识,既要独立开展工作,又要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防止出现工作空档。对履行药品安全监管职责不力,造成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导致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受到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责任追究,以促进监管责任和监管措施的落实,确保如期完成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任务。

附件:1.***县创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上一篇:互联网政务服务讲话下一篇: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