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2024-05-06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共12篇)

篇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好的习惯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因此同学们想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三一年,老师会要求学生大规模练习题目,我们在题海战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质保量,在做每一套试卷的同时要保证像对待高考一样,从审题、答题,到作文和检查试卷,都要尽全力做完整,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的考场发挥。

良好的心态

高三期间会有很多的测试,我们要认真对待,但是我们要清楚的一点就是,无论成绩如何,它终究不是最终的高考。当成绩进步时,不能骄傲,要尽量保持住进步的势头;发现成绩退步的时候要想得开,不能沉浸在成绩下降的悲伤中。

硬知识复习

硬知识指的就是古诗文默写等直截了当的知识,在书上可以找到答案,这是最直接的提分方式,没有捷径,只有合理地分配时间来背诵古文,回归课本。如作文,可以在平时阅读中积累优美段落,在考场上可以合理运用。

高三语文如何学好

1.概要

基础知识包括汉字注音辨析,病句改错,古诗文填写等。这个需要的是积累例题并记忆,然而很多学生反映记了又忘,忘了再记,反反复复。这里就需要找到记忆的规律。

2.课堂听讲

课堂听讲对记忆例题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小伙伴可能不以为然,认为老师讲的太慢自己都懂不必要去听课,把时间省下来多学点其他的。事实上人的记忆力有这样一个特点,课堂听讲帮助你从听觉和视觉一同记忆,而你自己自学式记忆只是从你视觉上帮你记忆,远不如前者记忆的更深、更久。所以课堂听讲十分重要。

3.错题整理

错题重做为辅助记忆。很多学生存在这种问题,错了的题过不久再做还是会错。问题原因出在学生的记忆中已经混淆了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这就需要即时做好错题分析,分析错在哪里以及对在哪里,而不是朦胧地记住一个答案就过去了,认真分析过的题目能加深你对这一类题目的记忆,非常有益。

篇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教师就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去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意识要加强,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篇3: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一、营造课堂情感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如何激活学习所需的已有经验, 激发求知欲望呢?为此,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其思维的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 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及捕捉新信息的能力, 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在上课前, 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而且要分析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便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用这种感情打动感染学生, 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为这感情所感染。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活跃、亲切、和谐的气氛, 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 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 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与培养。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能够进行合作,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大家合作研究探讨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情感上的交流, 这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增强语文课的人文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本人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探讨中, 在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师生间的合作能够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学起语文来乐在其中, 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拓展教学内容

讲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这是不是偏离教材了呢?叶圣陶说:“语文的外延永远等于生活。”语文老师在授课时, 不要一味照本宣科, 而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哪怕是一句古诗, 一个笑话, 只要是课文中没有的, 老师讲到了, 学生就容易记住。学生的知识、文学修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反之, 对教材中的某些课文, 教师如果认为没有讲解的价值, 就可大胆舍去不讲。

四、多启发, 少灌输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 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不能靠灌输, 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 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走向文本, 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启发。启发要注重时机。孔子曾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尚未搞通的心理状态时, 指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已有所思考, 但未思考成熟, 处于想说又怕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时, 适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内容, 并确切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 应该在学生阅读品味文本, 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提供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 为问题的解决做铺垫。当然, 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方法, 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直接灌输也无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 不懂怎样自主学习, 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意识向实际行动转变。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 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 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激发自主合作探究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于“自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首先要在知识上下工夫, 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大胆创新, 精选素材,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科技发展相联系, 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组合, 赋予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 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 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 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来说好比包装商品, 精美的包装会激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 同样, 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

篇4: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浅析

新课改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目标就是实现人性化教学,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学生真正的从教育者的教育中得到正确的知识和思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人教版语文教材所凸显的就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即知识和思想的结合。能够充分的将这本教材用好,是每个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以下是笔者所实践过的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一、建立和谐的、开放的课堂教育平台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自信课堂氛围

课堂互动环节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课堂的主人公是学生,老师只是起组织作用,学生作为主体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性的加强可以从侧面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授课过程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对话过程,教师要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而教师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肯定的手势,对学生来说就是爱的传递,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苏格拉底也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必须有机会去体验他们自己的决策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教学中应当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教师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建立起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将会使学生十分收益。

2.理论教学简单化,以学生读懂、消化为目的

理论教学是初中课堂上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里,更多的教师使用生硬的、专业性十分强的、难以理解的语言向学生们传授语文理论知识,包括语文的基本知识等,但这并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和学到更多知识。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要以学生听懂、消化为目的,不能局限于形式和语言的束缚,要行文并茂的向他们传授。下面是一个例子:

第三单元的诗词五首中,有一篇是曹操的《观沧海》。对于这首诗,在过去的老师中,大都是不给学生们任何提前复习的机会,而是直接带领学生读一遍,然后挨个词的翻译,最后要求学生背过就算完了,但这绝对不会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老师们的专业术语不会带给学生任何的感触。任何老师都应该明白,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情境,都是一个诗人精神的写照。讲《观沧海》这首诗要先给学生们深入的介绍作者及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境。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在给学生们讲解这首诗的意思,并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或没人写一篇读后感。前面我也说了,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意境,那为什们不让同学们来表演呢?让他们用动作和语言来演绎这首诗呢?

二、以教材为基础,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

1.在与学生的热情交流当中传递语文理念

一直以来,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入学生内心,把握学生真实心理,给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安慰。语文课堂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课堂,与学生有好沟通很有利于语文教学。主动和学生谈心,用真挚的话语感动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让他们培养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

在近几年中,有一个男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初二带的他,这个学生在初中时是一个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学生,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但是到了初一时,就放松了学习的心情,并在其它同学的诱导下,迷上了电子游戏,之后学业就荒废了。他在刚进我班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殊,只是成绩非常不好,平常不太爱言语。一个学生向我提起了他,我才知道当时的他存在很大问题。我首先主动找他说了一些心里话,当时没有说太多别的,只是鼓励他要好好学习,要对的起自己,之后就听到老师对他有了一些不错的反映。后来,我经常和他交流,渐渐熟了,我就给他讲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孝顺,要好好学习,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负责,他听了进去,并认真去做了,他的成绩迅速提升上来。尤其是他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2.学生生活“语文化”

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力。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话题。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基于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师的灵活运用下,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有利工具。多媒体是一种十分便捷的教学工具,其各种特性都给教师、学生一种立体式学习的感觉。在新的教育科技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多媒体工具及科技,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教学节约了语文教师查资料的大量时间,使学生获得知识变得更加便利。

语文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只有我们时刻保持创新,时刻将每一分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我们就会创造出一片美丽的蓝天。

参考文献:

[1]羊巨波.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施[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02).

[2]毋小利.人教版、沪教版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对比分析[J].教育导刊,2008,(11).

[3]周方.谈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启发性与趣味性[J].语文学刊,2008,(02) .

篇5: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在《雷雨(节选)》一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于课标的要求,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着眼,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众所周知,戏剧的矛盾冲突是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而戏剧冲突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及人物内心的冲突等不同的种类。从课文本身来看,本课节选自《雷雨》的第二幕,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其丰富的矛盾冲突,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解读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考虑到了整个单元的教学。《雷雨(节选)》一课出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所选课文分别为《窦娥冤》《雷雨(节选)》和《哈姆莱特(节选)》。《窦娥冤》体现了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比较适宜作为体味戏剧语言个性化特点的范本。而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及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雷雨(节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把握人物的形象无疑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角度。将“通过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直接从戏剧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对课文的赏析,并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戏剧语言独有的魅力,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了戏剧的基本特征,对于提高学生在戏剧方面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奠基和引导。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这个单元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戏剧作品。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几乎是“零起点”;而《雷雨》的情节、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的情感等又都与学生的生活较为疏离,这些都让学生在面对这篇课文时很难打起精神来。在正式展开对课文的分析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然后再对戏剧的一般知识及《雷雨》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的前后关联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补充,让学生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除此而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其一,情境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在《雷雨》这一课上,我特意设置了暴风雷雨来临时的画面,再配上雷雨轰轰隆隆的声音,很好地创设了逼真的雷雨情境,渲染了气氛,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给提起来了。

篇6: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学生参与性不高,主体作业没有真正发挥

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思想,但是,当前的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在形式上采用的是新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语文课堂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即使是互动也是做一些表面文章,达不到真正的实质效果。这样单向灌输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较少,影响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并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当成是花架子,只是在应付检查的时候使用,即使使用也是没有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导致将其当做教学活动的装饰品。此外,有的教师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本就不了解,更谈不上运用,仍然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授课,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三)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率提升不快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学习技巧,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得要领,缺乏技巧,其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许多高中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情感教育缺失,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在语文学习中,积极的情感状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情感教育的因素,不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动力不足。这就使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造成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

篇7: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可以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对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有些“过”。其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重难点知识讲解明白呈现给学生,甚者,有的教师充分设计各种题型及相应的方案一起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之,以直接应付考试。

教师这种“越俎代庖”的主导作用,善良地扼杀了学生思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起到了事与愿违的效果。好似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但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结果,反而更糟。教师的这种过度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学习上对教师过分依赖,形成思考的懒惰性,甚至不会思考。在出现换教师或换教学方法后,学生不适应而茫然不知所措,影响了语文学习的可持续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注意度,应以不防碍和代替学生的思考,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度。

2.初中语文教师应对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以便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篇8: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刍议

一、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背景与目标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首先我们必须对现今语文教学计划有着深刻的理解。对比初高中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在初中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因此, 我们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由感性的无意识阶段发展到理性的自觉阶段。诚然, 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重要的背景:高考。不少人说应试体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 高考的确对于教学方向有着一定的影响, 然而结合我国当下的国情, 高考制度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仍然是必要的, 短时间内, 我们也找不到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在上述大背景下, 对于高中语文, 我们可以实行分时间段改变策略。高一、高二教授新课时, 我们侧重素质能力的提高;高三复习冲刺时,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了解背景后我们必然要为课堂制定目标, 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想必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而要想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和追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上好课, 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二是学生语感的培养。很多时候, 人们做事都讲求两个字——直觉, 其实, 从某一方面来讲, 语文学习中感觉亦占了很大比重。无论是文言翻译, 还是主题理解、议论写作, 似乎语感都能帮我们不少忙。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和语感?其实两者的培养亦融入在平时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当中。教学和兴趣、语感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日常教学中兴趣和语感得到培养, 而兴趣和预感的提升也为更好地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慎用多媒体技术

现今高中语文的周课时在五到六节,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 因而保证课堂的高质量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新课传授课堂上, 我们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吸收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 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处理的技术。而多媒体教学则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教学辅助手段, 是集教学内容与思想理念为一体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方式。”我们都知道, 语文课程中有相当丰富的资源, 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影视、动画、音乐等形式来表现。事实证明, 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能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体、生动和形象地获得知识, 以求达到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当然, 在多媒体技术逐渐开始植根于各大学校之时, 我们更应该警惕, 尤其是我们年轻一代, 绝不能过分依赖于此, 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一味地追求先进, 利用高科技, 课堂上不断运用三维动画, 无休止的PPT动态按钮, 甚至为了图片的美观, 花大量时间用软件去美化它……这些看似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最终极大可能上都会使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时,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是是十分必要的。一些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课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课件的开发制作上, 却并非从追求教学效果的目的着眼, 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对教案的优化设计, 造成本末倒置。另外,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 可能会导致信息量过大, 学生容易沉醉迷失在资料的海洋中, 而忽视了情感、价值观的作用, 这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三、其他方法与课外拓展

语文课堂上, 我们还应该注意, 不同的课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多样性的教学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阅读课、写作课, 现代文课和文言文课, 不同的课要时而穿插在一起, 避免语文课堂的一成不变。此外, 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选择, 亦会给课堂增色不少。课前一首诗、一句名言, 课前三分钟演讲, 辩论赛的形式, 分角色朗诵的形式, 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进而促使学生们在这些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在高一、高二阶段这些完全能做到, 在高三的复习迎考阶段也可以适时加入这些。多样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长期的积累中, 学生的语感亦得到提高。总而言之, 我们“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只有这样, 课堂的效率也会提升, 达到双赢的目的。

纵观全国的各大高中, 似乎重理轻文的占大多数。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 似乎课外花在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些同学认为, 语文学习的是我们的国语, 即使课外不花时间也不会学得太差, 显然这个观念是不对的。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课外也不用花过多的时间, 毕竟现在要求的是学生全面发展。课外时间, 每周一半的早读时间是可以利用的, 语文还是要有一定的背诵积累量的, 优美的古诗文便于我们培养语感。当前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些选修课本和选读篇章,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五本必修中的带“*”文章和选修模块的书。这些书籍分别在语言文字应用、古今中外文章阅读等方面有所涉及, 对于学生们开拓思维等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课外拓展, 让我们摆脱思维的限制, 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 走出文本, 超越文本, 拓展文本, 最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方法的探讨从来都未停歇,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愚见。“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语文课同样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 在语文教学中, 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 以切实有效的方法为他们显扬潜能创造机会, 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有质的飞跃。作为语文教师, 只要用积极的态度, 用一颗火热的心去设计课堂, 去感受语文, 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世群.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2) .

篇9: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谈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新课改的推广是在充分尊重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新课改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我们要培养每个中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作者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

二、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中语文实践课的内涵和属性的阐述,我们知道,在语文实践课教学中,突出的是实践性和实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的设计常常违背了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实践课教学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理清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科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界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和阐述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不能充分体现语文实践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语文实践课的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过程就是目标”的意识,以致于“学习伙伴”的角色扮演不到位;过于追求最终成果交流,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以致于课堂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课堂呈现方式上,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大多为“教师开场白——学生主持活动——教师评价小结”这样一种固有模式,除了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上有所差异外,既观察不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模式陷入一种单调乏味的怪圈,形成了新“八股”课型。

二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综合性”的体现上出现了偏轨现象,一味地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为“史地学习、政治学习、生物学习、音美学习”,甚至是“班会活动”等,从而改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的性质。

三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去语文”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这是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应首先澄清的问题。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旨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任何“去语文化”或“泛语文化”的倾向,都是背离这一根本点的。

三、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是,不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呢?笔者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其本特点。”可以说,语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语文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庸之道。

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功能。通过语文文字的表达,我们可以实现彼此之间思想交流,语言就是我们每个人思想的升华,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工具性化的过程。从语文学科和基础教育中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最底层的根基,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工具,所以,没有学好语文,其他学科都是空中楼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就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中学的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则是语文人文性的外在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教学中的某个问题,语文教师不应该以“我说了算”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让他们解决十个问题都有意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引导中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因为中学语文的“人文性”也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社会发展这一时代话题上。让中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大自然,其实也是关心我们人类自己的一个表现。从我们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帮中学生养成享受美的生活,和大自然和谐共存。

篇10: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于志彦

摘 要:三类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感觉有些困难,教师应从学生自身、教材、家庭、社会几个方面分析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探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属于三类普通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状况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生源质量差。我们学校属于第三批次录取,大部分招录的是过最低省控线515分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没过最低省控线,把学籍建在民办高中到我校借读,所以他们基础不好。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的思维品质差,胸无大志,得过且过。

(2)政府投入少。 由于政府投入少,我校校舍陈旧,无配套的硬件设施,甚至于教室中的多媒体也成了摆设,无配套的教具。

(3)高中数学本身的难度。初中数学形象思维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做题模式固定,单一; 高中数学内容多,且比较抽象,逻辑思维性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要求高,所以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习集合和函数时,就被抽象的数学语言击倒;平时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日复一日,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就知难而退了。

(4)家长不重视。许多家长心中都明镜似的,孩子好学校去不了,所以选择了我们学校,因此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如何他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孩子在学校不惹事就行。

基于以上情况,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力,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呢?

一、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初中数学中的学生不要求掌握的部分,如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在高中解方程中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解析几何中应用频繁;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仅限于会画图像,高中时它作为一种解题的工具,承载着其他的函数,很多复杂函数的研究一般是在换元后转换为二次函数解决……所以,在学集合之前要先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与延伸,为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无论做什么事,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兴趣。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为了解答一道数学习题而废寝忘食,这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学习和研究感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题就头痛的人能够学好数学。学好数学关键的就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平时买个菜还需要函数图像吗?学数学真没劲儿!”所以,他们对数学不重视。针对这种论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以怎样刻画笔记本电脑的张开程度引入新课《二面角》。再如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端系有铁锤的.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与水平面垂直,就是依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其次,采用“问题导引式”的教学方法。数学知识抽象、严谨,涉及的知识点多,一堂课只是老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会感到无味、走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的新知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本节的内容。如在讲等差数列前项和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大家还记得德国伟大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吗?小高斯上四年级时,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小高斯不假思索就说是5 050,那么高斯用什么方法这么神速的得到答案呢?

问题二:设等差数列{an}首项为a1,公差为d,求sn=a1+a2

+……+an,你能用高斯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意识到:利用高斯的求法,还要分“奇偶个数”的情况求和。

问题三:同学们有更简单的方法避免“奇偶项数”的讨论吗?教师作适当启发,展示两个等腰梯形倒置,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倒序相加法得到公式

问题四:公式能否用基本量a1和d表示?

问题五: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涉及几个量?这几个量有什么关系?已知几个量可以求其余量。

问题六:前n项和公式和你学习的那个函数有联系吗?

用几个问题把一节课展示给学生,既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又激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致,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班级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差、上数学课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消极、课后复习巩固敷衍应付的状况,我们在课堂上不摆花架子,要多以基础知识的讲解为主,内容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学生懂;并且不注重一题多法,只要把好理解、计算量小的方法教给学生即可。要让学生模仿做题,当堂巩固,课后复习,一类题经过几天的反复练习,学生基本能掌握。如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课时的内容分两课时进行。又如求直线截圆所得的弦长时,有代数法与几何法两种方法,重点教给学生几何法:弦心距,半径、与半弦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另外注重公式、定理的记忆和检查。要想数学学得好,必须公式定理熟练理解、掌握、会背诵,每节课的公式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过关,且当天消化,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会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总之,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并要砸实砸牢,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做题,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会对数学有兴趣,才会去学数学。

篇1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措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语文教学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多进行创作性的训练活动,挖掘想象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给学生一片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通过挖掘、诱导、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从而达到语文课堂的最佳效果。

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师作风

篇1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措施

在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两者的互动,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因为教育的力量通过教师的个性来体现,教师的个性就是其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和人格的集中综合展示,是对现状的开拓,是不断的摸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对他们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上一篇:书香满校园标语下一篇:坚强的小狗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