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科夫论文(外国教育史作业)

2024-04-10

赞科夫论文(外国教育史作业)(精选6篇)

篇1:赞科夫论文(外国教育史作业)

外国教育史论文

题目:赞科夫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小学教育班级:姓名:张习习学号:

10级专升本一班

20102737396

赞科夫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赞科夫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思想主张。赞科夫把毕生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论的研究上,他主要研究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并成功地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机地应用到教学论的研究中来。主要思想观点是“一般发展”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赞科夫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学习,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方面,赞科夫旨在研究怎样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赞科夫提出了五条“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关键字:

一般发展,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学论原则,对教育的影响及贡献

赞科夫

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1917年秋他中学毕业后,即担任乡村小学老师,后来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留任该校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班,在那里根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建议,从事心理学和有缺陷儿童教育的研究。他始终没有中断有关记忆、教学论问题的研究。赞科夫在谈到教学目的时指出: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赞科夫的主要理论主要观点: 一、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是相对于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组学科引起的独特的发展(即“特殊发展”)而言的,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指的是由各门学科引起的共同一致的发展,是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即包括了智力发展、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及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是所有这些方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由旧的质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状态的上升运动,更新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死亡。”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可见赞科夫所要研究的一般发展是指儿童心理的一般发展,即指其整个个性的发展。赞科夫在谈到教学目的时指出: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学习。赞科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上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的旧模式,把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学推上一个新阶段,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根据以教学促进发展的主导思想,赞科夫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

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赞科夫认为,“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好比是“果”这种因果关系是重要的”。他说:“一位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说过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二)、“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赞科夫说:“我们是按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的发展的,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他认为这是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的三个主要方面。

(三)、怎样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赞科夫指出,为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做到:1.在教学中让死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自己的活的体系;2.要有目的地使直接法与间接法互相配合;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给学生的个性以合理的表现余地;

4、用启发式的方法讲解基本概念,不要多次简单重复,要精心选择、编排练习题;5.不断地用多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充实学生的感性认识。6.以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崇高的理想去鼓舞学生学习,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以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自身和学习行动去感染,吸引学生学习,而不是以考试,分数等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用段。7.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8.教师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博览各方面的知识,使教学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

(四)、新的教学论原则。赞科夫在其教育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三、五条教学论原则

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赞科夫指出,以上这些原则各有其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它的特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并在保证共同的思想方向性的前提下,给予个性以发挥作用的余地。

五条教学论原则是赞科夫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他说:“儿童的智力也象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予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他就回萎缩、退化。”他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依据,强调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智力上的潜在发展水平,适当超前进行,提出实行高难度的教学”。“高难度”的含义有两种:一为克服障碍;二为学生的努力。目的在于以一定的难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促其更快发展。但是“高难度”并非越难越好,而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选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理解的教材;赞科夫指出,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与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说:“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也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结构。” 教学内容的结构,即知识结构,也就是赞科夫所谓的“理论知识”。

2、对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准确理解。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就是知识结构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方面起主导作用。赞科夫说:“技巧的形成是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深刻理解有关概念、关系和依存性的基础上实现的。” 深刻理解有关概念、关系和依存性,就要明确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容易了解知识的组成和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思维线索,能够加深理解,便于思考,易于记忆。掌握了知识结构,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局,了解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学习局部知识时知道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至于陷入孤立的知识点中而忽略了知识间的联系。(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赞科夫主张应加快教学进度,尽量以新的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他认为学习在原材料上踏步不前,必然浪费学生许多宝贵时间,大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指出,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是互相包含的,学习新教材也就同时复习了旧教材。其实。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不需要当时记得很熟,尔后可以在“无意记忆”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但是,“高速度”并非单纯为了节约时间,其实质在于扩大知识的广度。(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这项原则并不贬低学生掌握技巧的动作,他说:“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础。”“技巧的形成是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的深刻理解有关概念、关系和依存性的基础上实现的。”(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这项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理解知识和技能在掌握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操作,此外,还要求学生密切注意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学习中错误的产生及其预防机制如何等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准确把握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理解学习过程的涵义。赞科夫说: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与公认的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原则相近似,又和它有着重大区别。其近似点包括:“承认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中的必要性;强调要理解教材和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出了自觉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操作。”其区别点在于:理解的对象和性质不同,自觉性原则所说的理解是指向外部的,即把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理解的对象;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是指向内部的,即指向学习活动的进行过程。怎样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就要做到:1.弄清“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是单纯记忆的过程,不是单纯使学生知道并记住“是什么”的过程,而是应该让学生弄清“为什么”的过程,例如,赞科夫说:“弄懂教材的一定编排顺序的根据,了解背熟教材的某些成分的必要性,知道掌握教材时发生错误的根源,等等”。2.掌握一定的知识、技巧。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辨别,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等,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巧的过程。因此,“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过程,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要理解的对象。”3.掌握一定的操作要领。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要领,“要掌握各种必要操作的顺序及其内部联系,理解必要操作与指定要做的物品的关系,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仔细进行自我监督的必要性。”可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涉及到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涉及到学会学习的问题,涉及到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等。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课程的结构、类型以及怎样备课和上课等这些问题,人们已谈得很多,赞科夫不重复前人的提法,他提出“课堂上的生活”这样一个小学课堂教学方面不大为人注意的或者完全没有探讨过的问题,这也是他独到的一种教学思想。他认为“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赞科夫的教学理想是:儿童在课堂上应该过着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说是沸腾的精神生活——即真正的精神生活。我认为他的这种指导思想对我们教师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尽头即将踏入教师行业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这种“一般发展”的思想发展所有学生的各种潜在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促进他们的发展与进步。(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赞科夫认为后进生有以下心理特点:一是自我中心主义。二是求知欲较底。三是观察力薄弱。为此,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是:一要减轻其思想负担;二要树立其信心;三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四要不要性急;五要吸引他们参加课六外小组活动。1.使最差的学生得到发展的作用。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差生的发展问题。赞科夫认为,这一原则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最差的学生提供的真正智力活动的可能性是最少的”。他指出,“补课和布置大量的训练性练习,被认为是克服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落后状况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相反,许多训练性的作业使得差等生负担过重,不仅不能促进这些儿童的发展,反而只能扩大他们的落后状态”。可见,怎样使最差的学生也得到发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2.努力使最差的学生得到发展。为了差生得到发展,赞科夫主张,“学业落后的学生,不是较少地,而显然是比其他学生更多地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系统性地下功夫”。系统性地下功夫,包括减轻差生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注意肯定差生的进步;激发差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改革对差生辅导的方法;要求全体同学亲近和帮助差生等。

四、影响与评价

赞科夫把毕生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论的研究上,他热心于研究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并成功地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机地应用到教学论的研究中来。一方面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时间缩短,学生学习质量高。他从实验中概括出的新教学理论,也具有鲜明的变革性和实践性,对二十一世纪60年代末的苏联教育影响颇大。但是,实验在大范围推开之后,也确实出现了学生负担加重的现象。因此70年代之后其影响日益衰微。不过,赞科夫教学理论毕竟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我们应从国情出发,对其批判吸收。赞科夫和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一同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他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将自己的教改指导思想付诸长期的实验研究从而确实创立了一套他自己的“小学实验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又不是孤立地、而是和其它著名教育实验以至实验之外的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我国主体教育实验。它们对主体教育实验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的。因此,无论是反思教学与发展实验对我们的影响,还是进一步对之进行借鉴,都必须把它置于一个较为广阔的背景之下加以观照。赞科夫与其他教育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实验。在长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他提出了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主导思想---“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并逐步形成了体现这一主导思想的五条“新教学原则”。他还制定了新的小学实验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编写了各科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总之,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对我国主体教育实验的影响既多且深。在我国把实验进一步推向深入的时候,一是不应该忘记它曾带给我们的诸多帮助,二是要更加自觉地对它进行批判地吸收,以使它继续为我国发展性教学和主体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服务。但是赞科夫并没有讨论教育学或教学论的全部问题,他只是以“教学与发展”为课题对改革小学教学进行实验探索。然而他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课堂生活、教师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以唯物辩证法为教学论的指导思想。他把从学生和生活实际出发,和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作为教学论思想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把教学推上一个新阶段,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直到现在仍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斌贤.外国教育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 [2]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向玉琴.愉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篇2:赞科夫论文(外国教育史作业)

比较古希腊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一、相同点

(一)教育性质相同:学校教育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教育不与生产劳动

直接相联系,具有阶级性质。

(二)部分教育内容相同:都把军事体育操练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基本项目

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以及游泳等运动项目。设课目的的要求上,也有一致的地方,首先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强力壮的人。

(三)教育影响相同:两者的教育都对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产生影响,并且

后来对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不同点

(一)教育环境不同:

雅典地处提卡半岛,全境多山,手工业发达,濒临海岸,有优良港湾。农业贵族和商业奴隶主争权夺利,产生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还和波斯帝国争夺海上霸权,雅典胜利,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奴隶主民主政治兴旺发展,为教育的繁荣奠定基础。

斯巴达位于伯罗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北部高山峻岭,南部礁石海岸,交通不便,种植农业,是农业城邦国家,又是奴隶制的公社国家。不到三万人的军事农业贵族居统治地位,希洛人和皮里阿西人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二)教育目的不同:

雅典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也就是对奴隶残酷暴虐,对氏族贵族服帖恭顺,能死心塌地为维护军事农业贵族的利益而效力的人。

(三)教育内容不同:

雅典教育重视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充实。七岁前,儿童由父母在家中教育。女孩七岁后继续由母亲照顾、教育,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技能,不进校学习文化。男孩从七岁开始,同时上法文学校,和音乐学校。文法学校教给儿童文学及简单知识,弦琴学校教儿童弹唱,最初练习乐器,再教以简单的宗教诗歌和抒情诗,然后用乐器伴奏诗歌进行演唱,最后还要学唱荷马史诗片段。文法学校没有明文规定的固定课程,一般只学些读写算的初步知识。读,即识字阅读,先字母,后单词。达到可以阅读程度时,主要是让读“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十二岁至十三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音乐学校或者文法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进入体操学校进行学习,以体操训练为主,在角力教师指导下进行体操训练(五项竞技)。在体操学校中,更注意奴隶主的道德教育,奴隶主国家的官吏或最受敬仰、最有声望的公民,常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各种谈话,或主持如体操演习等主要活动。十五岁至十六岁时,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显贵者的子弟,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训练五项竞技,增加骑马、驾车等项活动。文化知识也重要,集中注意于文法、修辞学和哲学这三门学科,统称“三艺”。国家体育馆还经常进行歌唱、演奏、舞蹈及各种文艺方面的练习,参加宗教仪式或国家的各

种庆祝活动,学习法律社会生活及公民生活的准则。十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属于预备公民阶段,自己决定是否进入军事训练团,进入军事训练团,以士兵身份在城市卫戍队服役一年,第二年到边防守备队守卫边疆海防,还要学习航海并演习,学习政治法律知识。

斯巴达单纯实施军事体育训练。斯巴达儿童属于国家,男孩从七岁到十八岁,住在国家教育场所,过兵营生活。十年中接受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政治道德灌输,和严酷的身心磨练。国家教育场所的负责人讲述奴隶制国家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准则,让他们直接参加各项实际活动,如祭神、竞技、以至执政者的就职庆典等仪式。十八岁的青年,转到军事训练团,进行“秘密服役”。年满二十岁的青年,到国家边境沿线驻扎,进行实战训练,直至三十岁,通过一定仪式,获得公民身份,教育历程结束。妇女也接受军事训练,防守城池。

(四)教育者不同:

雅典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的教师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不少是赎身的奴隶。体操学校的教师是角力教师或是奴隶主国家的管理或最受敬仰、有声望的公民。国家体育馆的教师大多是由在文法学、修辞学、哲学和体育等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担任。

斯巴达国家教育场所的管教工作,一般由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担任,任何一个斯巴达公民,都有管教职责,随时都可以谴责和处罚违责的青少年。

(五)体操运动目的不同:

雅典体操运动不仅锻炼身体,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精神意志的锻炼。在技能技巧方面,要求达到步履轻快敏捷,姿势柔软美观;在精神意志方面,要求经常保持坚韧刚毅,勇敢进取,并善于抑制脾气,把握情绪。它与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协调配合。

篇3:赞科夫论文(外国教育史作业)

美国的年鉴就是在学生中挑选编辑专门编写, 内容包括很多, 比如, 这学年谁最受欢迎、谁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生、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 等等。而作者现提的年鉴是在充分考虑我们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我们自己的大学鉴,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撰写自己的大学鉴, 主要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只要敢写就符合要求。看似是门很开放的作业,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考核方式, 它要与毕业论文综合评定来决定你是否可以顺利毕业。低级目标就是为了鼓励大学生能积极的丰富自己仅有的真正的青春, 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笔“终身财富”。

现作者着重讨论大学教育与年鉴的种种。之前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帖子, 说:现在国家从上到下重视教育发展的信心前所未有。但本该学校举办的学生活动, 大多数学校不敢举办;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改革实验, 学校不敢轻易启动;原本不该学校管、学校也根本无力管的事情, 学校最后都得用着头皮接管。这样的教育外部环境何时是尽头?这何尝又不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奈, 我们习惯了“规规矩矩”办事, 不敢轻易出风头, 其实, 绝大多数的中国学校更看中的就是各种名次, 只要名次好一切都好说!作者要说, “比名次更重要的是内涵”。

大学是从“学生人”到“社会人”的一个缓冲“地带”, 这里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舒适。也许, 对中国的孩子来说, 大学才是真正施展才华、成就青春的地方。人生难得的一段美好旅程, 我们不但要勇往直前的前进更要不留遗憾的“回头”。我们也需要用一种方式来“留下”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成长, 等等。

第一, 我们要它的内容无限。

可以记录大学中参加的活动, 可以有每次考试的试卷分析及感悟, 某一天的一个突发的想法、灵感, 对某个老师的评价亦或是某一天你谈恋爱了, 还可以有同学们对你的某一阶段的评价及给出的意见, 也可以请老师给几句留言等等等等。记录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成长的点点滴滴。总之, 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没人会说不, 更没人说你作业不及格。

第二, 我们要它的形式无限。

如果你愿意, 你可以把你大学的生活照、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等做成幻灯片, 可以手写, 更可以电脑写, 可以用第一人称更可以用第三人称……只要你愿意, 这次作业你想做成啥样就做成啥样。

第三, 我们要它的完成时间“你定”。

只要大学毕业以前完成即可。

第四, 我们要它的目的明确。

大学鉴作为一门作业, 有三个目的。其一, 为我们最美丽的旅程画上最完美的句号。它记录了我们大学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我们步入社会、组建家庭、抚育子女、成就事业、安享晚年等任何一个阶段, 它都可以作为一本“历史剧”带给我们更多美好的回忆, 不管是曾经无知的叛逆还是曾经的心酸汗水, 都会带来生活的动力。其二, 见证我们的成长。每个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观念, 不管对人还是对事, 当我们一页一页翻看的时候, 对着我们一点点的进步, 总会有不一样的成就感, 或许它还可以带给我们好多灵感, 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三, 可以促使自我完善。大学鉴中会涉及师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以及一些建议, 通过大家指出的不足可以有意识的去改进, 好多事情当面说不出来, 大学鉴正是一种可以让同学间互相了解、增进感情的途径。多年以后, 当我们翻阅的时候, 再次看到同学们留下的意见的时候, 会有意识的想一下是否当年的“毛病”去根了, 宝贵的财富价值。其四, 挽救部分“祖国的花朵”。好不容易摆脱高中那种令人窒息的环境, 来到一个绝对轻松的环境, 不好好玩怎么对得起自己啊。就这样, 没有把握好“度”, 整天整天的沉迷于游戏、电视剧, 慢慢失去方向与目标。大学鉴作为一门作业, 说难也难, 说容易也容易, 但是抄不得, 更不会老师在中间给你“做手脚”的可能。所以即使为了完成作业, 你也得“年轻”起来, 从游戏中、电视剧中“走”出来, 看看外面的世界, 很精彩!即使你的目标低至“为了大学鉴而活”也帮找到了动力。正如《说文》中提出“惩者, 以正其心也”, 但愿大学鉴可以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正其心”, 但其本质目的不在于“惩”, 在于前三点所述。

第五, 我们要它的考核更合理。

大学毕业, 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写毕业论文, 同样大学鉴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要求它考核的程序像毕业论文那样严格, 考核看重是它的真实性和它的价值, 同时它考核的结果与毕业论文挂钩, 也就是在毕业论文达标的同时学校还会参考大学鉴的考核结果, 两者考核共同的最终结果作为该学生是否顺利的条件之一。有一问题, 就是关于谁考核、怎样算真实有价值。首先, 考核的第一步就是经过导员的审核, 进行初步判断学生所列信息的真实性, 以及学生其他信息的价值性。对于学生强调隐私的部分可选择性保留不予参加考核, 怎样的保护隐私方式由学生自己定。导员审核之后附带导员的评语一并上交学校学生处老师, 老师根据学生会包括其他途径判断学生参加活动的真实性、价值型。然后结合导员给的意见, 最终给予大学鉴等级。作者提议, 可以将大学鉴的考核结果一并入学生档案。学校给的考核更侧重的是它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本质目的是一种态度和大学生活的考核。

作者深知, 这门作业的提出会面临很多问题, 但作者的本意旨在能达到上述所提及的目的, 不希望它只是一种形式, 但如果在如今这种教育环境和大趋势下, 它只能作为一种形式, 也罢, 但愿留一丝信念:希望能以这种形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的高校, 我们做一次“坏孩子”好不好?这次不要听话了好不好?我们一起尝试一次, 共同创办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学鉴”, 主动完成一次更有价值的“作业”好不好?给中国的学生做一次“跟踪式教育”怎样?

期待更多“跟踪式教育”出台。

摘要:大学鉴作为中国高校的一门作业, 它不仅可以在教育本质上会有更大突破, 而且更是响应素质教育的一个积极因素。大学鉴不仅是一门作业, 更是一种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动力。在大学教育中建立大学鉴, 不仅会对教学质量起积极作业, 而且还会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现对如何实施大学鉴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育,大学鉴,作业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 1991.

[3]张茂仁, 耿立明, 任文涛.构建质量监控系统, 保障本科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8 (8) :40-43.

篇4:赞科夫论文(外国教育史作业)

关键词:赞科夫;实验教育;师范生;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13-01

一、赞科夫实验教育的主要内容

赞科夫的教育生涯始于1918年,当时他在一所乡村小学从事教师职业。在经过11年的教育实践后,赞科夫开始了他的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同时他也是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缺陷儿童研究所的所长。赞科夫与他的同事们从1957年到1977年花了20年的时间进行以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验研究。其成果主要反映在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与《和教师的谈话》等多部著作中。赞科夫的教育实验研究对前苏与世界的教育改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他的学说预计了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走向。

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科学技术的时代的精神为基础,赞科夫发展了其实验教育体系,这套教育实验体系是其它理论所不能比的,因为赞科夫的教育理论具有其独到的创新和普遍的指导价值。学生的一般发展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是赞科夫实验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赞科夫教学论新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高难度教学,这一原则是赞科夫教学论的核心。传统教学强调的是可接受性,也就是要求教学应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但是在赞科夫看来,教学应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之上,促进学生新知和旧知之间的冲突。形成学生内部的学习动因,近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当然赞科夫所说的高难度绝并不是无节制提高知识难度。教学难度过高或是过低都导致学生轻视或是畏惧的心理,这样只会抑制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是以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原则。赞科夫认为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在抽象与概括两方面进步。故学校应改变传统教学只注重经验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的教学模式,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结构才是学校教学的重心,以简驭繁思维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再次是学习时的高速度的原则。针对传统教学进度慢、多重复等问题,赞科夫提了高速度原则,其目的是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质量之间的关系。高速度原则不是说只强调快,它是为了减少重复,在加快速度过程中扩展知识的宽度。赞科夫教学五项原则并不单是理论,这些理论在的实验学校里得到了真实的验证。虽然赞科夫的实验教学取得了的成功,但是从一开始他的教学理念就遭到了诸多批判,就算在今天高难度和高速度这样的原则也是遭到了质疑。不过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所包含的积极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二、师范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角色的转换影响师范生的学习中国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家长监督下学习的,可以说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几乎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心灵上是非常压抑的,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不得不学习,即便产生了一丝认真学习的热情,也不是十分强烈。大学学习和以学生以前所有的学习经历都大不相同,尽管学校也有纪律上的约束,有教师的细心教导,但是支配大量时间的权利却回到了学生自己的手里,第一次远离家长,第一次遇到那么多志同道和的同学和朋友,学生在时间与心理上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如此一来学习专业知识必会事半功倍。从不自由到自由过渡的这段时期师范生是很难做到认真学习的,他们不能认真审视自己的身份和专业,只是无节制的迷恋游戏、喝酒打牌、上网等,长期这样只会耽误师范生自身的学习。

2、纷繁的网络影响师范生的学习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了现代人的每个生活领域已,在校师范生更是使用互联网的一大群体,在使用时间与次数上都是比较大的。互联网是一个有效接触外面世界的工具,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见识、关注社会焦点问题。但是它也可使学生沉溺在其中,很多师范生将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等活动上,长时间上网存在诸多危害,使师范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感,形成瘾症,犹如吸毒一般,长此以往只会影响师范生的情绪。

三、赞科夫实验教育思想对我国师范生发展的启示

1、师范生在应掌握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首先师范生在本科学习期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同时具备其它领域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师范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提和保证,它使师范生的教学工作得心应手,使师范生胜任学校按排的教学任务,这也为以后开展教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师范生也应该掌握其他学科领域知识。现代教育要求学生标新立异,如此教师就要掌握宽泛的综合知识,应对学生提出的综合性问题。其次师范生从教后,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会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身的特长加以引导,并且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学生,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好,教师会认真的投入他的教学工作。

2、师范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指个人根据道德行为准则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人的道德行为往往是由内在的道德所影响。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后,这个人的行为必是对社会能益的,道德品质败坏的人只会做对社会危害的行为。教师面对的是儿童和青年,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道德就与他的职业有着直接联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道德关系到国家教育的质量问题,所以培养师范生的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师范生要比其它专业的学生更注重道德培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要时常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行为准则,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

篇5:赞科夫论文(外国教育史作业)

姓名: 年级: 钱慧超 2016春

号: 学习中心:

716088092001 永嘉学习中心

—————————————————————————————

说明: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包含从第一章至第八章的“简述题”和“论述题”。请对照作家作品、教材以及其它参考书,对这些答题进行更完整清晰的解释。

第一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一)简述题:

1、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意义

答:多卷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是罗曼·罗兰早期代表作。小说以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描述了一个艺术家为人道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生。

约翰·克利斯朵夫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在逆境中成长起来。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极其丰富。为了保持人格独立与尊严,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在德国,反抗爱情上的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在法国,又反抗将艺术市场化、商品化的现实。最后在宗教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和谐和宁静。小说反对帝国主义的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主张人类和谐一致的人道主义理想。作者通过克利斯朵夫和法国青年奥里维的友谊,和意大利妇女葛拉齐娅的富于诗意的爱情,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民族和睦的思想。

2、“迷惘的一代”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等。

3、“冰山原则”

答: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论述题:

1、论述《老人与海》的寓意及艺术手法。

答:《老人与海》(1952)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描写古巴渔民桑提亚哥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故事。

寓意:这个故事在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经过海明威的创作,故事增添了象征意味,或者说是一种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人在同外界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这是海明威的创作中反复表现的主题,不管这种外界势力是战争、自然灾害、战场上的敌人还是运动场上的对手,他的主人公,孤独的主人公,总免不了失败。不同的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强调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体现了“硬汉子”性格和精神。他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所塑造的一系列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

艺术手法:写实与象征相结合。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

第二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二)简述题: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答:1934年8月,苏联召开了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会议讨论了苏联文学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高尔基当选为作协主席。

作协章程规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同时给这个方法下了定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这一规定在当年对苏联文学的发展曾起了指导作用。但在卫国战争胜利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则成了苏联文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长篇小说《母亲》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2、“解冻文学”

答:爱伦堡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描写一个官僚主义的厂长由于不关心工人生活而酿成事故因而被解职的故事,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生活开始出现的宽松气氛。小说从此引发了“解冻文学”思潮,出版了一批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品。

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解冻文学”思潮大约流行了十年,即因几部有争议的作品出现,导致否定,而逐步终止,其中主要争议之一是围绕着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1963)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品。

论述题:

1、分析《静静的顿河》中的葛利高里形象。

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名作《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品,其主人公葛利高里成为文学史上典型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之一。葛利高里这个人物形象是比较矛盾和复杂的,对于这个认为形象的讨论,苏联文学界曾经有过较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结果都始终认为葛利高里是一个悲剧的形象,这种悲剧的认同都是从《静静的顿河》的思想上分析而得出的一个根本的问题,也是对整部作品做了一个整体的把握。研究者们对一个复杂的、矛盾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从不同的层次来解读都会给读者打开一个独特而新颖的艺术世界。

肖洛霍夫在塑造葛利高里这个人物形象时,也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作者创作《静静的顿河》的时代,正是苏维埃政权经历了革命和国内战争之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苏维埃政府的过火的行为和政策已经提供了历史的教训,怎样认识和对待哥萨克及中农群众是摆在苏维埃政府面前的迫切问题,也正是这种历史的教训深化了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人文关怀,试的作家有必要从历史的教训中借鉴,并通过葛利高里这个人物形象,从更深刻更复杂的层次上去挖掘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从此来反思人的主体意识。

第三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三)简述题:

1、现代主义文学

答: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有时也称“先锋派”文学,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现代西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种种哲学、心理学和美学思潮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基础。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心内容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或者说表现现代社会的全面“异化”主题。在艺术上,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的探索成败得失不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论,是扩大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的观念,拓展了文学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的能力。

2、后期象征主义 答: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代表作家是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等。

3、表现主义 答: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其他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奥尼尔的主要作品是《琼斯皇》和《毛猿》。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4、意识流小说

答: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

论述题:

1、论述卡夫卡的创作成就。

答:卡夫卡是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现代派小说的鼻祖。卡夫卡的作品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合乎理性却又反常的世界。卡夫卡作品的人物都是些奇形怪状的人物,他们的精神十分孤独,又十分渴望加入公众生活,消除孤独感。他的叙事手法的基本特点是细节的真实性和总体的荒诞性。解读卡夫卡的作品犹如穿越迷宫。

《审判》写无辜的银行职员约瑟夫·K的命运。如果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解读,这个小说是对奥匈帝国官僚制度的腐败本质和草菅人命的暴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果从神学角度出发,认为小说中的审判是上帝对人的审判,而不是人的审判。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里的审判指的是主人公精神的内心历程。

《城堡》是一部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城堡是一个象征。那么它究竟象征什么呢?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城堡象征庞大的官僚机器。从哲学角度解释,我们把城堡看作一个异化的世界,K则是现代人的代表。从文化学角度进行解读,将《城堡》看作一个寻求家园而不得的“边缘人”或“局外人”的寓言式表达。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这个小说,将城堡看作是父亲形象的投射,权威、力量和传统的象征。而K则是卡夫卡本人的心理投射。《变形记》是又一个现代寓言或现代神话。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大甲虫。卡夫卡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由人变形为虫的三个阶段。通过格里高尔由人变虫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主题。这三部小说集中体现了卡夫卡的创作成就以及创作特色。第四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四)简述题:

1、存在主义文学

答: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流。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

2、荒诞派戏剧

答: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 统戏剧流派。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1,荒诞、抽象的主题。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等。

3、黑色幽默 答:“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它作家则有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4、魔幻现实主义

答: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论述题:

1、论述萨特的境遇剧《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答:萨特存在主义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们不是按照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因此,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

《禁闭》通过地狱中三个鬼魂的明争暗斗,揭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个鬼魂相互追逐,彼此妨碍,谁也没有达到目的。地狱里没有刑具,但在精神上他们都受着酷刑,遭到折磨,他们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都是地狱。

剧中台词“他人即地狱”是对西方社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的概括。另外,剧本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自由选择”的观点。萨特认为,环境是一种与人对抗的力量,它按自己的模式把人异化为物,而人若要保住自己的存在就得自由选择,确定自己的本质,并改变环境。然而,他们三个人都没有正确利用自由选择的权利,去选择“善”的本质,改变环境,所以受到惩罚;他们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五章 亚非文学

(一)简述题:

1、《亡灵书》 答:《亡灵书》是一部宗教诗歌总集。是古埃及人卸载纸草上而置于死者陵墓中的诗作,供亡灵阅读,意为“死者之书”。这是人类现存最古老的书面文学。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的世界,因而建筑金字塔,制作木乃伊。他们相信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对亡灵来说是陌生而艰险的,必须用搏斗或使用咒语才能度过难关。他们在死者的墓穴中放置这些诗歌,作为死者度过地下王国艰难险阻的指南,让他们借此摆脱厄运,得以平安地生活。

《亡灵书》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是对神的颂歌(颂神诗)和对魔鬼的咒语(咒语诗),或为奴隶主歌功颂德,同时也保留了古代神话和民谣。现存的《亡灵书》多是从埃及金字塔和古墓中发掘出来的。从总体来讲,《亡灵书》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冥国观念及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死亡的否定和反抗是《亡灵书》反复出现的主题。古埃及人相信永生是存在的。

2、《旧约》的文学成就 答:《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诗歌在希伯来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分为抒情诗和哲理诗两大类。抒情诗代表作:《耶利米哀歌》是一部悼念耶鲁撒冷被毁的诗篇。《雅歌》(又称“所罗门之歌”)以对话体形式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淳朴动人的婚恋故事。哲理诗:《约伯记》采用诗体的对话形式。通过约伯的故事,讨论信仰问题。《旧约》是古代希伯莱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3、诗剧《沙恭达罗》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答:迦梨陀娑是古代印度最杰出的宫廷诗人和剧作家,有“印度的莎士比亚”之称。《沙恭达罗》是其戏剧代表作。这是一部七幕剧,描写国王豆扇陀和沙恭达罗恋爱的故事。思想内容:这部剧作不平凡之处首先在于对理想爱情的歌颂。他们采用干闼婆即自由的方式结合,表达了剧作的民主倾向。其次,剧本对国王豆扇陀的喜新厌旧作了讽刺和嘲弄。

沙恭达罗形象:是印度和世界文学中一个最富于人性和柔情的艺术形象。她在净修林时天真无邪、纯朴自然。作为一个净修女,放弃了苦行而选择爱情,是人们追求现实生活乐趣的自然流露。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她用干闼婆的方式结合,表明她对传统的蔑视。她追求青春欢乐和甜蜜爱情,她也尊重义父母,热爱自己的女友,热爱净修林中的一山一水。沙恭达罗的美还表现在她对背信弃义的行为的愤怒和谴责。她失望、悲伤,但不乞求、不哀告。席勒、歌德都曾高度评价这一女性形象。

艺术成就:在情节结构上,它采取现实与神话相结合而以现实情节为主的表现方法,独具特色。善于以不同的环境来烘托或表现人物的不同特征。(净修林、宫廷、仙界)此外,《沙恭达罗》作为诗剧,自始至终带有浓郁的抒情性,语言优美动人。论述题:

1、试论《旧约》的意义及其影响。答:

一、《旧约》的产生

《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旧约》以多种多样文学形式反映了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二、《旧约》的内容

《旧约》的文学样式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性作品、史传文学、先知文学、诗歌、诗剧、小说等。神话传说:《创世纪》中耶和华神创世造人、伊甸乐园和诺亚方舟等神话。史诗性作品:如“律法书”中有关约瑟、摩西,《约书亚记》中有关约书亚,《士师记》中有关参孙的故事等,其中尤以摩西、参孙的故事为著名。史传文学:《撒母耳记》中有关扫罗和大卫的故事、《列王记》中有关所罗门的故事。诗歌:在希伯来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分为抒情诗和哲理诗两大类。抒情诗代表作:《耶利米哀歌》是一部悼念耶鲁撒冷被毁的诗篇。《雅歌》(又称“所罗门之歌”)以对话体形式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淳朴动人的婚恋故事。哲理诗:《约伯记》采用诗体的对话形式。通过约伯的故事,讨论信仰问题。小说(故事):《路德记》写了一个异族通婚和寡妇再嫁的故事,突出和平主题。

三、《旧约》的意义和影响

意义:真实反映了古希伯来民族的发展和王国兴亡的全部历史。在艺术上,《旧约》中许多作品保留着民间创作的清新、质朴、健康的艺术风格。影响:以《旧约》为代表的古希伯来文学,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社会和文学艺术都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西方近代文学发展的两大书面源流之一。

第六章 亚非文学

(二)简述题:

1、物语文学 答:“物语”有语说事物之意。物语文学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产生在10世纪初,是在日本民间评书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的影响形成的,它的出现是日本民族文学走向真正独立的标志。物语文学作品又分为一散文为主的虚构物语和以和歌为主的和歌物语。物语文学的杰出代表作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它是两者的结合。

2、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源氏物语》是日本及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作品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以主人公光源氏的情场和官场的的生活经历为中心;后一部分着重写其子薰君对女性的追求和失意。思想内容:通过对光源氏的一生以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日本平安朝时期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围绕源氏政治上的沉浮和感情上的悲欢离合反映贵族社会的权力之争。其次,同情妇女,描写她们的不幸和痛苦,反映她们的哀怨之情,表现对佛界净土的向往,也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着重写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现人物的爱和恨,欢乐与悲哀。特别是“幽情”的强调。心理描写。作者特别善于描绘人物内心深处情感的复杂而曲折的变化过程,给人以委婉、细腻、缜密而纤巧的美感。结构上,全篇完整的布局同各帖的独立场景有机的结合。小说的语言特色,则是通俗优美,温柔典雅。

3、萨迪的《蔷薇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萨迪是13世纪波斯的著名诗人。他与菲尔多西、哈菲兹并称为中古波斯的三大诗人。最著名的是两部教诲性的故事诗集《果园》和《蔷薇园》。

《蔷薇园》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声誉的作品。这是一部用散文和韵文写成的教诲性故事集。全书180个故事,102条格言。内容叙述是散文,结论式的教训大都是诗歌。例如第二卷二十四则全文如下:

有一次,我向我的教师诉苦:“有人诬蔑我,硬说我的行为不正。”他回答说:“你应当用你的正直使他惭愧。”他们虽想对你诬蔑,/你若正直,他们也就无隙可乘;/琴弦的声音如果已经准确,自然用不到乐师再来调正。/ 这部著作的内容,有对暴君的谴责、对教会的揭露和对为富不仁的殷实富户的批判;也表现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厚同情、对正直品质的歌颂和对知识的赞美。《蔷薇园》既是萨迪一生思想、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一幅中世界波斯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艺术特色: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运用大量格言、警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论述题:

1、试述《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答:

一、名称由来

名称出自这部故事集的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并没有一千零一个故事,只有134个大故事。

二、成书过程

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它大体上是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在8-16世纪集体创作而成。研究者认为有三种来源。

三、思想内容

多方面反映了中古阿拉伯及其周围地区国家的社会状况、风物人情、宗教信仰等,被认为是中古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批判最高统治者哈里发。(作品的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等)

2、歌颂和赞美劳动者和普通群众的优秀品德、智慧和斗争精神。(《渔夫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等。)

3、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是同类故事中最出色的一篇。)

4、表现新兴商人冒险远航、追求财富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辛伯达航海记》最具有代表性。)

四、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和大胆的艺术夸张是其最显著的艺术特征。

2、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是其另一艺术特色。

3、善于使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4、语言通俗优美,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充分体现了人民口头创作的特点。此外,它还采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

五、《一千零一夜》的影响

通过十字军战争流传到欧洲,对西方的戏剧、音乐、绘画都产生了影响。许多西方作家在取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吸取了其中精华。如框架式结构、许多题材方面的影响。

第七章 亚非文学

(三)简述题:

1、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答: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在法国作家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影响下产生的文学流派。在艺术上主张按事物的原样进行写作,同时反对旧道德、旧观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倾向:即专门描写人的生物本能倾向和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倾向。田山花袋(1871-1930)的小说《棉被》是前一种倾向。岛崎藤村的《破戒》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另一种类型。

2、泰戈尔的“泛神论”

答: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论。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其渊源是印度古代吠陀文献,特别是来自“奥义书”。奥义书在回答万物起源的这个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时,论证了“梵”“我”的关系。奥义书认为,宇宙万物始于梵,也终于梵。而梵我之间是二而一的关系,梵即我,我即梵。泰戈尔所追求的理想,就是从梵我合一的泛神论出发的。这在作品中表现为和谐和协调,特别是人和自然、人与自我的一致。

3、夏目漱石《我的猫》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人物形象 答:《我是猫》(1905)是成名作。思想内容:小说以中学教员苦沙弥家的一只猫的眼光来观察人生与社会,充满离奇的想象,幽默的调侃和愤懑的批判。小说通过苦弥沙的日常生活描写了明治维新以后处于中间状态的日本知识分子阶层的普遍心态。揭示了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懦弱无能,既时时与现实社会相抵触,又缺乏积极抗争行动的这种可怜可悲的处境和精神面貌,尖锐嘲讽批判了明治资产阶级社会的丑恶与黑暗。

苦沙弥形象:其貌不扬,平庸无奇,但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但由于没有地位,无力捍卫自我尊严。缺点在于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空虚,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作者对以苦沙弥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有同情,又饱含讽刺与批判。

艺术特色:小说借鉴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和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运用风趣幽默、具有辛辣讽刺的漫画式手法来批判社会现实,揭露人性的弱点。猫的形象是整个小说的灵魂。这只没有名字的猫不仅有动物的习性,也有人的思想意识;它既是叙述者,也是评判者。

论述题:

答:《吉檀伽利》(191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共收诗103首,采用的形式是散文诗。诗题“吉檀迦利”,原意为“奉献”,即献给神的诗。思想内容:全诗是泰戈尔泛神论哲学思想的体现。泰戈尔在诗中歌颂的“神”,并不是任何宗教信仰中的神,而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活动于一切自然之中的“神”。(第10、11首等)泰戈尔笔下的神,正是诗人的理想和光明的化身。这种理想就是理智的自由、心灵的和谐、真理的完美和国家的觉醒。(第35首等)

诗人在宣扬“泛神”的同时,又宣扬“泛爱”的思想,通过爱求得人与神的结合,用“泛爱”去求得理想的实现。(第36首等)

艺术特征:诗集充满哲理,但抒情味很浓。/朴实清新。通过诗与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相结合表现出来。/散文诗的优美韵律。

1、试析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八章 亚非文学

(四)简述题:

1、新感觉派

答:以追求艺术美为主旨的新感觉派:标志着日本现代派的诞生,也标志着西方现代派文学开始在日本生根发芽。

主要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体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

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诞生的象征。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千只鹤》更是将日本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们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

2、旅美派

论述题:

1、试析川端康成的《雪国》的艺术特色以及驹子形象。答:《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主要内容是写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驹子交往的故事。驹子形象:驹子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伎形象,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形象。其最主要特点可以用“洁净”二字来概括。她的外表是洁净的,她的内心也是洁净的,这种洁净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对待爱情的态度方面。在日常生活方面表现方面,通过驹子坚持记日记,喜欢读小说和刻苦练三弦等几个细节表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说明她不同于一般艺妓那样随波逐流,而是有求知的欲望和顽强的毅力。在对待爱情方面:既有纯真的一面,只顾自己爱对方,不求对方爱自己,表现出女性美的最高表现,即“无偿的爱”;也有病态、畸形的一面,主动委身于已有妻室的岛村。岛村感到诱惑的便是驹子这种“无偿的爱”,便是驹子以这种纯粹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美。所以,川端后来在《独影自命》中说,他是怀着对于爱情的感激之情写《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

篇6:探析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论

赞科夫所提倡的“一般发展”指的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1]学生“一般发展”包含着“发展”这个哲学概念:“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由旧的质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状态的上升运动,更新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赞科夫提出的“一般发展”包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观察力的发展。儿童最初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眼睛去看、去观察。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中,主要运用的是直觉,通过看到的事物反应到大脑里,形成意识。如果一个人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毫无兴趣,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如一片贫瘠的土地。观察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观察力,那么他在课堂上、课本里、参加活动时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会通过事物的外在发觉事物的本质。培养观察力,就是启发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会使他们对事物观察得越仔细,就会有更多的疑问,有了疑问,也就会越想要弄明白这些问题,也就越有求知欲、求学欲。

第二,思维能力的发展。赞科夫提出,在教学中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总结概括能力、分析问题与综合提炼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在看问题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出发,又能及时改变角度和用多角度的眼光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是一项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的、系统的、复杂的任务。

第三,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学校的任务是要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的人,实际操作能力不仅是指能够运用知识去进行实践活动,并且还要通过这些操作能力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质。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又可以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维果茨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把儿童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儿童的智力和思维表现出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最近发展区”———在这个水平上,儿童的思维过程刚刚形成为一个整体,经过教师的启发、帮助就能让儿童独立地完成教学目标。他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3]赞科夫继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难度”并不是指教材越难越好,而是要选择学生经过他人的启发与指导就能理解的教材,动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愿地去克服困难,而不是把学习任务强加给他们。

赞科夫还指出了“知识”和“发展”的差别。他说,人们往往看不到或者不注意“知识”与“发展”之间的差别。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心智和道德发展上却处于低水平。“知识”和“发展”之间往往有鸿沟,不能认为学习成绩好的人发展水平就高;不能认为知识量的增多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发展水平高的人。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分别是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改革(1985-1996)、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1997-2003)、以均衡发展和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整体改革(2004至今)。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一次次的改革中逐步完成了教学体制、教学方式、教学任务的革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上过于狭隘。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根本,基础教育办得好不好,对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起关键性作用,我国提出由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口号更需要大力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叶澜老师指出:“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这个阶段的儿童和少年是处于生命中学习最集中的时期;这是十分宝贵但自己却全然不知晓其价值的生命时期。”[4]根据赞科夫经过二十年的实验研究提出的教学理论,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由前人的理论与经验,可以窥见当今问题的解决之道。

赞科夫的时代距我们已半个世纪之久,而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闪烁着教育家思想的光芒,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在今天也同样适用。借鉴赞科夫的教育理论,为我国当今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之道,让一代代教育思想传承下去,并且使我们学到的教育思想学以致用,承担一份教育重任。

摘要:赞科夫对前苏联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教育学实验, 他提出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 对于现今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样适用, 对我国改善基础教育培养理念和教学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赞科夫,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1] (苏) 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 (苏) 列.符.赞可夫.教学论与生活[M].杜殿坤, 译.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1984.

[3] (苏) 列.符.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上一篇:初一生物课后的教学反思下一篇:2花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