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教学设计方案

2024-05-01

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教学设计方案(共4篇)

篇1: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一堂文学鉴赏课。教学以整体把握作品为目标,以探究人物形象为核心,并将起点定在学生的初读感受上,不在一些抽象化的是非概念上纠缠,避免生硬的说教,设计合理巧妙。

大班授课,小组活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将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教师能降低身姿,作为平等的一员介入学生的讨论,评点、引导的语言简洁明了、机智幽默,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启发感染学生。

〔课前准备:印发本课学案,完成阅读体验报告,并在学习小组(6人)内交流,每个小组初拟一个讨论题。老师在批阅学案后,协调安排,确定每个组的讨论题,在课堂上公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契诃夫的名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你们还记得这样一首诗吗?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齐诵: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作者是晚清著名诗人龚自珍。万马齐喑,喑是哑的意思,大家都不说话,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的头上嘴上都套着许多的套子: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是套子,八股文更是思想的枷锁。这是《己亥杂诗》中的一首。己亥是1839年,大约时隔60年,1898年,在我们邻国俄罗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创作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名篇。当时的俄罗斯跟大清帝国同是古老的帝国,同样风雨飘摇的命运,堪称难兄难弟。这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三世是在二世被刺杀后上台的,所以他在全俄强化了各种专政工具,疯狂镇压人民的反抗,以至对轻微的自由思想也采取高压手段。这正是作品的背景。

这节课我们采取讨论的形式。大家在初读后,在学案上形成了一份阅读体验报告,并已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根据同学的报告及小组意向,经协调后给每个小组确定了一个讨论题。

〔投影公布讨论题(注明提问同学)〕

一、别里科夫怕出什么样的乱子?

二、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是什么?他为什么反对骑自行车?

三、别里科夫为什么要管闲事?

四、别里科夫死亡原因是什么?

五、假如没有骑车事件,别里科夫的婚事能成吗?

六、文中的我说,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这是为什么?

七、别里科夫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师:问题是本组的同学在报告中提出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研读和讨论,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整体把握作品,深入领会套中人形象的意义。讨论的要求是:1,从作品出发,谈作品中怎么写,前后内容怎样联系。2,既求同也存异。有分歧,不必统一,贵在有自己的看法。3,形成讨论记录。小组长记录,作为发言的依据。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时间为五分钟〕

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大家对照自己的体验报告,看跟你的理解有无出入,小组发言后可以继续讨论。下面按所列问题顺序发言。

生1:我们组的意见,别里科夫害怕出的乱子,主要分两个层面。1,担心周围人出乱子。小说中提到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教堂、学校等方面的问题都属此类。2,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乱子,如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华连卡是他恋人)、与柯瓦连科的冲突等,让人耻笑,他认为这是莫大的伤害。

师:人家的乱子和自身的乱子,或轻微,或严重,都令他满心害怕,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有表情朗读,重音在千万乱子〕

生2:我们认为,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是一种陈腐的封建思想模式。主要体现在他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排斥厌恶上。他是沙皇统治的忠实拥护者。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万马齐喑的现实病态,沙皇的专制统治使他诚惶诚恐。他所以反对骑自行车,因为政府还没允许。而且在他看来,老师骑车,学生会出更大的乱子。

师:反对骑自行车,主要是因为政府还没允许,可见指导他行为的是政府的文告。文中说: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换言之,别里科夫是以政府的文告,甚至只是禁令当做行为准则的。这就是他思想的套子。你刚才的回答更多的是从预习提示出发,而不是从作品出发的。

生3:别里科夫爱管闲事,不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还要把别人也装在套子里,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自私,呆板,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十分虚伪。这从他直接插手管的两件事可以看出来。一件就是他在教育会议上极力主张把那两个学生开除了,我们觉得他主要怕出乱子连累自己。这其实不是闲事。另一件就是他干涉柯瓦连科姐弟骑车,那种阴阳怪气的语调,称自己是正人君子,却要去打小报告,比较阴险。

师:他是在两个人争吵之后决定报告校长的,而且言明在先,主要怕出乱子,并非有意害人。

生3:那也是为自身利益考虑吧。还有同学认为,他本身是个忠实的卫道者,极力维护沙皇统治,所以要去管人家的闲事。

师:管闲事,是沙皇叫他管的?

(众笑)

生4:我们讨论别里科夫的死因,认为直接原因是华连卡的嘲笑。当柯瓦连科把他从楼梯上推下去后,他还是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眼镜碎了没有。这说明当时他还不是很在乎的,但当他听到华连卡哈哈哈的笑声后,心里承受不了。因为他的性格非常孤僻,怯懦,思想非常保守,他最害怕这种丑事传扬出去,又是漫画,又是勒令退休,灾祸不断。

师:主要是一笑,一笑就笑死了?

生4:他习惯装在套子里,不能面对现实,非常虚弱,甚至怕见人。

师:难为情,羞死了。羞死人了,这样的事真的发生了。(众笑)

生5:我们组意见分歧较多。一种意见是如果没有骑车事件,又没有其他特殊事件发生的话,别里科夫的婚姻是可以成的。因为别里科夫说我也知道人人都必须结婚,在他看来,结婚是一种义务,也是他心目中另一种套子。结了婚的话,他的套子就完整了,成体系了。对他婚后的生活又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夫妻间没有感情关系紧张,对外是夫妻,对内是陌路人,婚姻形同虚设,家庭没有幸福可言。另一种认为别里科夫在本地影响力非常大,他不是把整个城市都管辖十几年了吗?也许他能改变妻子,使她也成了一个套中人。

师:两个人合一个套子。(众笑)

生5:另外,也有人认为,即使没有骑车事件,婚姻也成不了。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或许别里科夫发现华连卡不太适合他,会跟华连卡分手,另外找一个保守点的姑娘结婚。

师:噢,我告诉你,别里科夫已经那么大岁数了,又是这么个德性,再找一个大约比较困难了。(众笑)

总结一下:能成吗?成,或不成。若能成,又有两种情况,婚姻或长久,或不能长久。即使能长久,那样的家庭也是没有生气的。至于说两个人合一个套子,从作品看,两人性格格格不入,可能性不大。

生6:我们组讨论第六个问题,看法比较一致。

一、别里科夫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沙皇专制主义压制人们的思想,使人麻木不仁。

二、生活中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还有许多,是随处可见的,大家的思想跟别里科夫差不多,所以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神情。

三、别里科夫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别里科夫死了,但整个社会基础没有动摇,社会大背景没有变。

师:补充一点,这是葬礼,在葬礼上笑嘻嘻的像话么?

他讲了三点。

一、压抑太久,忘记快乐怎样表达。

二、套中人还有许多,从众人身上可以看到别里科夫的影子。

三、社会基础没有变。

生7:首先,别里科夫的性格可能跟家庭教育有关。

师:老别里科夫保守?

(众笑)

生7:嗯。另一方面:沙皇政府疯狂镇压革命,使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失去激情,趋向保守。为了自身安全,钳制别人,压制新事物新思想。整个社会这种沉闷、压抑的气氛,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下的,甚至是自下而上的。总之,生活环境塑造人,改变人,人也在影响生活环境。

师:产生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总根源是什么

生7:沙皇专制主义。

师:这个意思自读提示中有。我们也是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的。刚才的小组讨论,虽然时间紧,比较仓促,但同学们对作品的研读是认真的、深入的。下面自由发言,看看你对各小组的发言有没有要修正或补充的。要求紧扣作品。比如第四个问题,小说中写到别里科夫的死是跟恋爱事件联系在一起的,这里边有几个层次。首先大家的怂恿使他昏了头,决定结婚

其实是决定恋爱。其次漫画事件弄得他难堪极了,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气得他嘴唇发抖了。再次,骑车事件吓得他晕头转向,落下病来。最后柯瓦连科的一推使他一病不起,华连卡的笑又给他送了终。这里的核心是一个吓字,因为恋爱,乱子层出不穷,终于吓死了。

生8:别里科夫为什么管闲事,刚才同学说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我想,别里科夫管自己与管别人闲事是不一样的。给自己上那么多的套,是因为怕,保护自己。管别人闲事,比如打牌什么的,是不是管得太宽很像爱管闲事的人。

生9:为什么有兴趣管呢?照理,像别里科夫这样怯懦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生3:管闲事是不是道德感的驱使?因为所谓的闲事,在作品中都是牵涉到别里科夫的同事、学生、邻居、恋人等与他有某种联系的人。正如他跟柯瓦连科说的,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感在起作用。

师:他自认为是出于一片好意,不仅自己高尚,还要帮助你高尚。这样分析,从作品实际出发,很有说服力。

生10:我觉得别里科夫不虚伪。他打小报告是为了保护自己。从楼梯上滚下去,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耻笑的对象,这也不是虚伪,我想,类似的体验大家都会有的。

生11:第六个问题,我还想补充一点,关于在众人身上看到别里科夫的影子。从墓地回来的时候,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神情,这里的不肯有不敢的成分,因为众人对生活的感受跟别里科夫是一样的,战战兢兢,什么事都怕,最平常的交际、娱乐、学习都不敢,生活是郁闷、无聊、乱糟糟的。这与别里科夫何其神似)

可悲的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幸和不幸的根源。

师:说得真好。这正说明别里科夫的形象是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广泛的社会意义的。同学的分析告诉我们,从作品出发,往往能有创见;脱离作品,架空分析,往往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同学们提的问题,老师在课前也作了思考,下面把思考的结果投影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舆论非议→校长批评→督学惩戒→当局镇压

二、以政府文告为行为准则,反对新事物、新思想。

三、害人而不自觉,自认为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四、昏气!吓?推笑。

五、宁要套子,不要妻子。

六、众人形象衬托别里科夫,提示社会的病态。

七、社会的产物,时代的产物,专制制度的产物。

师:几点说明。第二个问题,骑自行车实际上是一个象征,象征新思想、新事物,并不是说别里科夫这点判断能力都没有。小说正是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第六个问题,我的意思是,作者的本意大约不在嘲讽别里科夫的病态,而在揭示社会的病态。

我认为,别里科夫这个人物身上最本质的特征是屈服,向扼杀个性、抑制自由的力量屈服。契诃夫在另外的作品中还塑造了反抗的性格,反抗这令人窒息的生活,把自己身上的奴性挤出去,而反抗也同样没有出路。《我的一生》中的波洛兹涅夫,一个贵族子弟,与父亲决裂,做油漆工,最后也成了世俗的小工头。《第六病室》中的安德烈·叶菲梅奇,精神病院医师,思考生活哪里出了问题,被人家视作疯子,以致中风而死。

最后,我请同学给别里科夫拟一则简短的墓志铭。

生12:他什么都怕,就是不怕死。

生13:石缝里的一只寄居蟹,草丛中的一只蜗牛,壁角的一只蜘蛛,或别的什么

生14:一个人/放弃自由的权利/只有死亡

生1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套子故,两者皆可抛。

〔众笑,鼓掌,课在掌声笑声中结束〕

篇2: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教学设计方案

谁给我解决今天的光棍节,他以后的情人节我包了。

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去追才明白不要脸是多么的实用。

如果没有一个老师是能教全部科目的,那为什么要一个学生学全部科目?

我容易哭。但我并不脆弱。我经常笑。但我并不幸福。

你是我憧憬爱时的过客,我是你不懂爱时的路人工资就像大姨妈 存着觉得涨,流出来的时候又痛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某时某刻突然觉得自己没有朋友。

在这个不知所措的年代、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尽人意。

不是因为需要你 才喜欢你 而是因为喜欢你 才需要你

想在你面前的任何无理取闹 都能得到原谅

这个年头找到真爱的机率和被雷劈的机率差不多。

最心疼的不是你不爱我,而是我不知道怎么爱你。

原来我们只是对方生命里的过客,又何必怀念和纠结。

没有所谓的是与非,错过就是错过。甚至,不知道我们是从什么时候错过。

个性签名 :带上耳机、让我们一起在爱情的边缘沉沦

如果我的玩笑刺痛了你;很对不起,我以为我们很熟。

我觉得我自己像个华丽的木偶,演尽了所有的悲欢离合。

首先是爱情使你忘记时间,然后是时间使你忘记爱情

女孩的心声s我永远少一件衣服,永远少一双鞋..但我永远都多一斤肉!

你走的那天,我决定不掉泪,迎风撑着眼帘、用力不眨眼

其实那些白天很坚强的人,也许就是晚上哭着哭着睡着的人。

喜欢一首歌,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喜欢,只是借一种方式,去怀念一个人...

梦醒时分的期待,只想看到你微笑的脸。

突然发现在某些时候说某些话,真的很可笑。

都说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我很珍惜可还是失去了。

日久不一定生情,但必定见人心。有时候也怕,时间会说出真话。

一人花开,一人花落,这些年从头到尾,无人问询。

做我男朋友好么?给你三个选择。A.愿意 B.很愿意 C.非常愿意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去校门口踢自行车,踢一个倒一排,哦耶!

哥们儿,麻烦让一下,你挡着我的手机信号了。

篇3:给别里科夫的一封信

生前时的你,整日穿上雨鞋,带着雨伞,把自己的一切物品都装在套子里,自己好像都被套子整日困住了,难道你不觉得闷热吗?

你每天都做一些隔绝人世的事情,不与外界交流,不参与外界的正常活动。你总是信守常规与法令,你总是看不惯别人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与你毫不相干的做法。难道你不觉得你管得有点多吗?

你总喜欢用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来压着别人,你总喜欢按照规矩来办事,你从来只会看报纸和告示上规定好的条条,你生怕会因某人做了与报纸上不符的事情而影响到你。难道你不认为这样太呆板,不变通了吗?

生前时的你差点儿结了婚,可后来也不知怎地就没结成婚了。也许这其中的原因也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吧。你和华连卡的认识只是一个巧合吗?是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吗?也许是你冲昏了头,想和华连卡结婚而已吧。

后来,你会因为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而感到难堪,你会因骑自行车事件而整日心神不定。这不是你胆小的缘故吗?

华连卡的的弟弟柯瓦连科与你洽谈时,你竟然显得胆小懦弱,害怕一些话会传到上司的耳里。你不敢在柯瓦连科的面前,追求自己的爱情,你不敢正视自己的爱情。

你竟然会因华连卡在你摔倒后发出的`“哈哈哈”中结束自己的爱情,逃避整个世界,躲进自己的小屋子里。你不知道华连卡一开始根本不知道你从楼上滚下来吗?华连卡的笑声只是针对你当时滑稽脸相而已,她的笑声并不是什么嘲笑,而是本能反应。

也就华连卡也没想到你会因这件事结束一切事情包括你的生命,她一定会因为这个而难过的。

你,生前整日生活在“套子”里,死后永远地躺进了套子里,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着你的一生就离不开套子,现在的你不会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也整日离不开套子吗?

所有的人似乎都对你没有任何好感,都认为你的存在是个世界的悲剧。也许是你所生活的沙皇时代的问题,也许是因为你自身的问题。所有的人都希望现在这个世界上“装在套子里的人”会越来越少。

篇4: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教学设计方案

在文学作品中,人们不会忘记朱自清笔下父亲刻骨铭心的背影,鲁迅笔下祥林嫂那无奈又无助绝望的眼神,更不会忘记契诃夫笔下“套中人”那善变的脸色。“套中人”别里科夫(下面简称“别”)是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典型。其形象滑稽可笑,性格鲜明独特。作者善于捕捉精彩的细节,运用夸张和讽刺的艺术手法,既画出了他荒诞的外形,也勾勒出了他怪异的内心世界。本节课试图以别的神态描写(主要是脸色)作为突破口,管中窥豹,来探究人物的心理世界及其性格特征。

〖课堂片断实录

师:鲁迅先生曾说过: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画他的眼睛。其实在创作中,只要能反映人物个性的生动传神的细节都可以把人物写活。(叫学生打开教材前面的插图看第二幅)别里科夫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好似一个太空人(同学笑),唯一裸露在外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他的脸部。文中对他的面部神情是如何描绘的呢?请大家一一找出来。

生:“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他的嘴唇发抖。”“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别里科夫心慌意乱,……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

师:很好,独具慧眼。文中还有吗?

生:“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

生:“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

生:“他难堪极了。”“他老是心神不安地搓手,打哆嗦,……

师:上面的几位同学把文中别的神态描写几乎都找出来了,但有一处同学们都没有发现,你们知道是哪一处?

(学生沉默,无人回答)

师:当别从楼梯上滚下来时,恰好华连卡回家碰见,别脸面尽失,设想一下他当时的神态反应是怎样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生:惊弓之鸟,一幅狼狈相。

生:滑稽可笑,落荒而逃。

生:……

师:能否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一下?

生:脸色发黑,肌肉痉挛,呼吸困难。(同学大笑)

生: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浑身直打颤,痴傻地望着所有人,尴尬无比。

师:两位同学想象很丰富,但描写有不妥之处。想象要注意课文中的提示:“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了什么,他什么也没看见。”

生:他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尊严和面子都丢尽了,他当时的表情如死灰般,毫无血色,神经麻木,痴呆似木偶。

生:他还惊恐万状。

师:两位同学描绘很形象,归结也很精练准确。(同学鼓掌)

师:作者用极精练的语言勾勒出了别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不同脸谱。可以说,别变幻莫测的脸色是他内心世界的一块晴雨表。精巧的神态描写是我们窥探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能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生:胆小怕事,生怕出什么乱子。

生:胆怯和虚弱。

生:害怕和憎恶现实中的新人、新事、新现象,一个十足的顽固守旧的家伙。

生:……

〖后记

文学创作光有情感体验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双独特的眼睛,要善于去捕捉生活中细节和灵感。片断中通过对主人公神态描写的赏鉴,我们可以得出两条关于文学创作的启示:一是要把人写活画真,必须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技法。细节描写是人物刻画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学创作的生命。只有从生活中去寻找小人物与众不同的典型细节,才能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契诃夫在描绘人物神态时没有大肆渲染,笔墨极经济,语言极简练,大多是素描式的描绘。这与契诃夫一贯倡导的“简练”文学主张是一致的。这启示我们在进行文学创造时要摒弃中国式的写实手法,细节描写要达到“经典、精彩、精练”的艺术境界。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雕刻刀,神态描写更是窥探人物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1]

上一篇:破晓初二作文下一篇:志向与坚持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