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读后感作文

2024-04-17

法治护航读后感作文(共12篇)

篇1:法治护航读后感作文

盖茨比以为自己与黛西侥幸逃过一劫,其实不管任何人只要欺骗了法律,终将会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以下是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的法治感悟作文,欢迎大家参阅!

法治护航,快乐成长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朗西斯·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以尼克的经历展示了不同种深沉的视角-有失意的爱情故事,有抽象的理想,也有美国梦的幻灭,便使之具有了人类、民族、时代的象征意义。

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他与黛西年少相识,彼此间产生了朦胧的情愫。盖茨比当了真,殊不知他只是黛西众多对象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色。19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曾经参战的盖茨比经历了强烈的幻灭感,刚刚目睹的屠杀使维多利亚的道德观显得虚伪、空洞、苍白。随着道德观的沦丧,盖茨比的法律意识淡薄,他开始通过犯罪途径谋取大量财富,以图赢取黛西的心。

被盖茨比抛弃的道德伦理观、被他忽视的法律法规也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盖茨比怀揣着个人梦想从西部来到东部,沿早先拓荒者自东向西的行程逆向而行,开拓新的局面,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但盖茨比没有家庭背景,缺少必要的教养,美国梦又恰在那时无法兑现对社会开放性的承诺,社会自由流动的渠道似乎已经关闭,这些都致使盖茨比在犯罪致富这条绝路上越走越远。

这是盖茨比颓陷的社会背景,而他个人因素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盖茨比热恋黛西,黛西已经嫁给了汤姆,汤姆在外头包养情妇威尔逊的事情又被黛西得知,黛西萌生了与盖茨比复合的意愿,这种邪恶超常的世俗伦理最后却恢复了正常,黛西仍旧与汤姆在一起,那么,是什么该为这份转变买单?是盖茨比与威尔逊的生命。

历史的判定需要真实的镜头还原,盖茨比与黛西从纽约回来的途中是黛西在开车,她的神经非常紧张,就在他们正要避开对面车子时,威尔逊夫人冲了过来。起先黛西避开了她,后来她慌了神,又把车子转了回来并踩下了油门……。我们无法得知威尔逊夫人冲上来,黛西再次将车子调转回来是否蓄意,但盖茨比与黛西出了车祸事故就逃之夭夭,不正是由于缺乏道德观念而违反了法律法规吗?

盖茨比以为自己与黛西侥幸逃过一劫,其实不管任何人只要欺骗了法律,终将会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盖茨比最后在小树林里被威尔逊先生用枪杀死,就像威尔逊先生对他夫人说的:“上帝知道你在干什么,你所干的一切,你可以骗我,但你却骗不了上帝。”也许黛西幸运躲过了法律、世俗的追究,但这也意味着她的余生要在惊吓、噩梦、愧疚中度过。当时车祸的场景将存在她的记忆中,她越想忘记反而却越深深缠绕折磨着她的精神,她的灵魂从此被枷锁禁锢,直到她崩溃致死的那一天才能得到最后片刻的解脱,这就是违反法律付出的代价。

乐团总是给当年定下基调,并用新的旋律总结人生的悲哀和启示。盖茨比行走在离经叛道的征途并越走越远,直到高大的身影变为一个小黑点,再逐步变淡,消失在地平线处。一个悲剧的人生,为了一份虚无缥缈的爱情和个人自由的梦想,摒弃了道德,藐视了法律,就像美国梦的破灭一样,他也像做了一场梦,只是这个梦短暂的如同泡影,如今梦灭了,人也该醒了……

法律和道德从来不能分开,治国也讲究法治与道德并举。唯有将道德与法律看作责任,扛在双肩上并誓死捍卫的人,才能在正确的历史道路上前进,才能成长为历史潮流的引路人。

篇2:法治护航读后感作文

因为在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律与我们紧紧相连,所以我们必须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与法律同行。只有我们懂了法律,才不会误入歧途。如果不守法,将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几年前,一个仅有七八岁的小男孩被他爸爸的两个朋友骗到了山坡上,原来那两个人早已染上了毒品,在无可救药的情况下,他们想到了利用这个小男孩得到一笔金钱来吸毒,于是他们就向小男孩的家里打电话,叫家里拿钱来赎回儿子,但是,小男孩的父母还没赶到,他们就杀死了这个无辜的小生命。

虽然这两个人最后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但是他们这种恶劣的行为,却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他们所犯下的错误,警示了我们这些正处于青春年华的青少年朋友,并告诉了我们从小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做一位社会的好公民。

篇3:法治护航读后感作文

风在吼马在啸风助马蹄轻平步入青云!

银蛇隐去, 天马行空。甲午马年来临之际, 《商场现代化》全体同仁谨向广大读者恭祝马年开泰马上开心!健康快乐并驾齐驱!商海福地万马奔腾!

马年首期为您奉献一幕商业文明与商业法治并驾齐驱为商海护航的活报剧。

马年春节前夕, 传来一道商业法治的喜讯: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将于今年3月15日起与新《消法》同步施行。其中, 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七天无理由退货”这条规定, 成为电商行业、网店卖家、网购用户多元和谐互利共赢的一大平衡利器。对于网络交易的一系列规范化、便利化、共赢化等规制, 标志着我国网店网购从此正式纳入法治化轨道。这, 便是本期《封面演义》栏目文章《网店: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您报春的第一道春的信息。

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商报社继续联合推出每年一度的中国商业十大新闻, 盘点过去的这一年能影响行业和社会未来的商业足迹。相对本刊编辑部上期评选的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事件性新闻, 此可谓《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综合新闻》:

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全面深化改革, 商贸流通综合改革进入探索阶段;

传统零售增长持续放缓步入“慢增长”, 转变流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网上零售增速不减, 移动消费成主战场, 实体零售商加速“触网”;

零售资产兼并重组好戏连连, 商业市场并购整合提速进入密集期;

“关店潮”蔓延全年波及全行业, 多元化布局培育利润新增长点成共识;

物流业“提效降本”受政府高度重视, 企业物流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掀起热潮;

政府公务消费“温床”不再, 高端消费大幅跳水遭遇寒冬期;

政府连出“重拳”打击垄断和商业腐败,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路;

商业地产发展持续高温供应井喷, 租金增长放缓警号凸显;

上海自贸区挂牌, 国内商贸物流企业期待大爆发。

《银行收费谁作主?新政整治有新规》一文于马年之初再报春, 传递了中国商业又一大正能量: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 自2014年8月1日起执行。《办法》对一度乱象纷呈、广受诟病的银行服务价格行为进行了系统性规范。其中主要有三大亮点:一、免收账户管理费和年费;二、“谁委托、谁付费”, 消费者免交代缴代扣手续费;三、银行服务收费更公开透明, 便于消费者自主选择和监督。该文还反映了专家学者对“银行收费谁做主”等问题的对策建议。其中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银行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公益性, 类似全民所有的景区资源, 因而商业银行收费应该像景区门票收费一样, 在定价和调价前举行公众听证会, 倾听消费者的声音, 让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制定合理的价格。

《诗意栖居:必将引领人类文明新时代》一文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文明新理念:“让自然更自然地滋养人类, 让人类更人性地享受生活。”作者在总结人类以冶铁技术为主体的车和驯养马为动力的“乘”为代表的第一次速度革命, 以蒸汽机、电和互联网为主体内容的第二次速度革命的以速度为核心的人类时间时代的成果后发现:诗意栖居是人类生存幸福境界的终极追求, 必将引领人类文明新时代, 包括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健康文明等诸多领域。诗意栖居是人类结束已有的时间时代、迈向人类已经开始的空间时代从而实现人类终极幸福境界的美好愿景。

上世纪世界级大科学家李约瑟在研究并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之后发出了一个世纪之问:为何近现代科技文明没有诞生在古代科技与经济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近个世纪以来未曾获得圆满的解答。《自然国学崛起:将打开李约瑟之问》一文, 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有望打开李约瑟世纪之问。诸如:

中华文明有着独立于西方的完善严谨的民族自然科学体系;

人类最早的三次科学革命诞生在中国;

中国古代科学不普及是由于皇权专制垄断所致;

中华自然科学体系暨自然国学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基石;

中华文明将在新的科学革命当中实现伟大复兴。

篇4:法治护航财税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姊妹篇”反映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中,则在“现代财政制度”、“国家治理”与“法治”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就这些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理事王雍君。

财税法治与国家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财政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如今的财税体制改革和以往的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刘剑文认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改革特别是财税改革往往是被放在经济体制改革范围之内的单一性改革。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应该说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当时改革的特点是解决中央集权的问题,加大了中央财政在整个财政里的比例,提高了中央的权威性。20年来,这项改革取得很大的成就,不过由于我们始终是在以行政主导而不是立法主导的主线之下,一些问题逐渐显现。比如这项改革更多的是通过分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没有涉及到其他的财政收入划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在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上体现更多着力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财税改革和财税法治的功能就不能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之内,它实际上更应该是多元的、综合性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党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6大改革里面,财税改革始终是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财税问题表面上看是钱的问题,实际上其背后是权力的配置问题,这种权力配置涉及到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跟纳税人的关系,这是整个社会根本性的关系。如何通过财税改革使国家和纳税人的关系实现和谐的良性互动,才是国家治理的一种考量。过去我们把财税看做国家管理的工具,依靠行政命令发挥其作用,今后要更多的考虑法治的思维和方式。

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是国家大厦的支柱。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经济关系,首先是政治关系,在社会发展、国家稳定中,地方是很重要的支柱,分税制后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划分越来越向中央集中,所以今后我们要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划分中,涉及民众诟病较多的司法不公问题,实现司法公正很重要的前提是解决地方司法机关经费独立性,由于现在的经费是由同级政府拨付,那么法院、检察院的行为难免受地方政府的影响。

三是立法与行政的关系。在财税领域,长期由行政主导部门利益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导致财税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在强调对公权力,法无明文授权则不可为,对私权力,法无明文禁止则可为,就是解决公权力和私权力边界划分的问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如何解决政府的缺位、错位、越位,也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转变。

财税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整个改革的“牛鼻子”,通过财税制度改革,这几大关系逐渐梳理清楚,相应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对财税改革的重视,既是中国现实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被问及财税法治的难点时,刘剑文表示,首先是观念问题,无论立法机关还是行政机关都应该回到法治的框架内。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人类社会经验智慧的总结,最终都提醒我国必须要走法治之路。所以我们要强调税收法定,财政法定,这是最重要的,难点也主要体现在这里。

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核心问题是提高立法质量。实际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部门立法问题。财税改革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当政府部门间利益博弈的时候,要寻求更多解决机制,比如,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而且要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的含义和适用法的依据。四中全会的《决定》经过下一步的落实,能够解决财税立法方面过去的一些惯性问题。而当部门立法的问题解决之后,相应的就是执法的问题。

刘剑文表示,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是法治,实现法治就是要通过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来制定规则,形成共识,使现代财政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预算法,将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如何让法律真正发挥效用,执行是关键。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改革目标,作为“姊妹篇”,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人才强法多个维度为改革提供了保障。

现代财政与国家治理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王雍君分析,现代财政制度包括多个维度,最高一个维度是政治维度,也就是民主治理,民主治理的核心是责任政府。其次是法治维度,公款的管理必须依据明确的法律,这一点目前我国相对欠缺。

对于政府而言,最关键的是如何花好钱,也就是公款的管理。公款管理涉及到所有纳税人的核心利益,事关政府的执政能力,与国家的治理能力也密切相关。因为国家治理涉及到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花钱,公款管理才具备了特殊的重要性,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首先体现在是否能够管好公款。

但是公款管理又不仅是管理的问题,更是民主治理,与执政合法性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实事求是地讲,在公款管理上,纳税人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并不必然一致,而且往往不一致。“三公经费”膨胀、腐败浪费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公款能够为部门谋取利益。

所以要把民主治理和法治的理念明确的融入到财政制度的建构中,这样的财政制度不是政府用来统治和驾驭人民,而是纳税人用来控制政府权力的。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约束和引导政府花好纳税人的钱。

nlc202309042200

按照今年的预算报告,我们的五级政府现在一年支出超过20万亿,大约占到GDP的40%,这意味着人民每天都在为政府埋单,而且数额已经相当大。也正因为这样,财政制度应该嵌入民主治理的元素,即政府得自人民的资源必须按照人民的意愿使用并产生人民期望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遵循责任治理,使人民的意愿通过立法机关,通过人大制定税法加以表达。所以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里面强调了税收法定原则,新预算法本质上就是代表人民对政府开支公款的一种事前的赞同和授权。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财政上政府间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入划分,包括立法权、税收征管权和司法权;二是支出划分,本质上就是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三是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现在我国转移支付规模大并不是主要问题,而是在于地方对中央的高度依赖,导致在不少地方的观念里这些钱如同免费午餐,使用起来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债务问题同样也是缺乏自我约束。

原则上讲,凡是可能的话,每级政府应该最大限度的拥有自主的收入来源以满足本级的支出需求,在此情况下,中央再辅助以一般性转移支付发挥补充性作用。不过现状却是地方政府一方面不断税收上解,一方面中央又通过转移支付下拨资金。从宏观上看,中国的财政体制是大循环体制,从基层向上层层集中财力,到达金字塔顶端后再通过大规模转移支付逐层回到金字塔底端。这个大循环造成的结果是地方财政资金的粗放式管理,“跑冒滴漏”,跑“部”钱进,以及资金使用缺乏责任。

这些问题仅靠一部预算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如今我国绝大部分税种没有立法,国库、政府间财政关系、转移支付、政府债务、财政透明度都没有正式的法律。这在不少人看来,是立法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是在王雍君看来,真正欠缺的是明确的法治、透明和问责理念,以及执行的决心;如果人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那么改革就应该是把人大建立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大,大方向应该是致力于人大对预算的实质性审查,以及支持人大立法、授权(审查与批准预算)和监督职能所必须的代表性、专业化和职业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法治国家,如何将法治的理念贯彻于现代财政之中?王雍君总结了要点,第一在于授权,公款的来源分配和使用必须依据明确的法律,并且必须得到人大的全面审查和批准,这是国家治理的首要原则,至高无上。第二是问责,主要是通过预算制度的问责,包括合规和绩效两个方面。如何约束政府官员承担起公款管理的合规性和绩效责任?最好的制度就是预算制度。为此预算报告要标准化,包括政府政策目标、实现政策目标的措施以及节约支出的措施等,否则预算报告就不能成为有效问责的文件。第三是透明度。透明度的第一步是把分类做好。新预算法里规定一般公共预算按功能编制到项级科目,确实是一项进步,但是项级科目依然不能完全表达出实际内容,今后的分类改革应致力于让人民群众看懂预决算,为此必须发展引入规划分类技术。

《新理财》:按照中央规定,财税体制改革中的三大改革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排序,结合当前实际,为什么最先改的不是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

王雍君:原则上应该先理顺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划分框架,但考虑到政治敏感性和难度,我认为还是以预算改革作为切入点,以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与政府间财政改革联动比较好。预算改革和税制改革一定会触及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所以,从现实出发,从预算改革和税制改革切入,再对政府间事权与责任责任进行相应调整的改革思路,难度比较低,比较容易操作。预算改革到了一定程度,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若没有跟进,预算改革的效果会受影响。

我国的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涉及四个主要方面:收入、支出、转移支付和地方债务。这些方面错综复杂。比如专款,决策在中央,使用在地方,这就出现了矛盾,中央各个部门有那么多专款,再让地方配套,那为什么不直接给地方去统筹安排呢?中央各个部门可以进行监管,评估。为什么不放权到地方呢?这项改革的难点在于有两样东西是部门最在乎的,一是权力,二是钱,专款把这两样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部门利益,却损害了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地方公共事务的能力,也妨碍地方民众对公共事物的参与。

以每年的惠农专款为例,数目庞大并且分散在多个部门,当每个部门的方案不配套、不衔接时,地方就丧失了统筹规划的能力。其实地方直接面对老百姓是最了解情况的,并且地方也有能力进行全程监督。部门决策机制的最大软肋在于几乎不能获得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信息,招致决策失败的风险极高,而决策制定者很少会担责,决策失败的后果全部转嫁给地方民众。部门决策取代地方决策的机制必须改革,这一点特别重要。

所以我们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要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就一定要涉及到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分配,分配格局的焦点就是转移支付支出决策权由谁来定,仅是把政府的财政关系和预算关联在一起,没有理顺专款,那地方政府还是很难的。

刘剑文:三大改革既有先后的逻辑关系,也有制度安排的逻辑关系。改革现在进入了深水区,难度比过去难很多,为什么预算制度要先改?因为它首先要解决收支的公开透明、规范全面的问题。要首先约束政府的行为,控制政府的权力。十八届四中全《决定》里提出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在限制规范公权力,那是因为公权力太强大了。

我们推行税制改革有很大的阻力在于纳税人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通过预算制度改革,新预算法成为管理政府之法,约束政府依法用钱,纳税人看得很清楚之后,再进行税制改革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当税收制度改革之后,国家的总盘子定下来了,再进行第三步让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中央和地方各自该做什么就都清晰了。

《新理财》:从如今推行的各项改革举措来看,倾向于更加集权还是更加分权?

王雍君:从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们改革的主基调明显是加强集权,但这个集权应该讲是体制内的集权,体制外我们又发展出一套分权的安排。体制内的权力是逐步上移,高度集中于中央,而中央的集权又高度分散于各个部门,本质上是部门分权,也就是说中央政府集中在体制内的财政权力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中央政府的直属部委,而中央政府的直属部委又很多,所以中央的集权实际上分散在各个部门,这就形成了条条管理块块,导致体制内的地方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前所未有的加大,集中体现在转移支付的规模上。

nlc202309042200

另一方面,在这种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寻求灵活机动的财源,就去开辟体制外的分权渠道,这就是土地财政、地方债务和担保的背景。所以我们现在的体制是非常矛盾的混合物,体制内的高度集权和体制外的高度分权粘合在一起,这种体制模式的代价非常大,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在一个正式的体制内设计集权和分权。这个方向已经出现了,体制外分权的余地已经越来越小,土地财政未来可能没有发展前途,地方政府的举债现在也受到很多限制,除了法律以外担保基本上是禁止的。那么这些发展表明我们现在的财政制度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型期,就是把它整合到统一的框架内去考虑分权和集权安排。

刘剑文:讨论这个问题要看在现在的中国,哪一种更好。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判断标准,要看集权和分权的制度对一个国家怎么样做是最有效的,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有的国家是高度的集权,有的是高度的分权,有的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但是我们始终可以看到,一头是集权,一头是分权,两头最终是向着一个中心目标发展。在一些特殊时期里面,有些集权是必要的,但是在任何时候也还要考虑分权的问题。

从现在的财政改革方面来看,还是适当的在集权,未来实施过程中如果效果好,可能会坚持,如果效果不好,还可以适当再分,在调试的过程中,所以我们现在不好去判断,是集权多一些好,还是分权多一些好。判断的标准是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理财》:各界对新预算法的评价不一,它究竟是改良还是改革?

王雍君:改良不是革命性的变化。它的进步不可否认,有些进步比较明显,比如财政专户,政府不能下达指标等等,这些还是很有进步的,但是新的预算法关于透明度的改进依然有限,因为只是要求公共预算按功能编制到“项级”科目,而项级科目的信息对于透明度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行政部门准备预算、人大审查预算的时间依然太短,比国际通行的行政部门10个月的准备、立法机关4个月以上的审查短得太多了。而且中国是个大国,全国人大要审查所有各级地方的预算。美国国会有7个月的时间审查预算,而且只管联邦一级的。另外,审查预算的程序、人员、机构依然没有实质变化。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专业化和职业化差得很远,在这种情况下,人大对预算的实质性审查、授权、监控的能力依然相当有限。预算法的本质是约束和引导政府财政权力。如果人大在预算审查程序、机制和时间方面没有实质变化,那么,靠什么、靠谁来约束和引导财政权力运作?问题不在于几步到位,而在于表达—可惜这些关键方面没能表达出来。

刘剑文:在我看来它是改革,甚至某种意义上是革命性的变革。原因在于,对它的评价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在理想化和现实中有个选择的问题。改革是有阶段性的,如果急于求成,反而可能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次预算法改革的内容很多,立法宗旨从过去的治民到现在的治官或者叫治权;预算公开规定了四本预算都要公开,以及公开的时间、方式、程序;对地方债的规范要依法适度;预决算审批以及人大对重大决策项目的审查;预算法里还规定了法定责任的问题,等等,这些过去都没有。所以说这次新预算法是改革甚至是革命性的变革并没有言过其实。中国的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如果改革无法一步到位,就要分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等新预算法实施5到10年之后如果再做一次大修,就又会前进一大步。应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

篇5:法治护航读后感三年级作文

还记得五年级一次上学的路上,我正在耐心的等待红绿灯,见一旁有一个头发乌黑的青年带着在活蹦乱跳的幼儿园小朋友也在等红绿灯,还剩几十秒钟,青年有些不耐烦了,带着小朋友刚要开走,顽皮的小孩突然开口说:“老师教我们唱过一首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等到了等一等,意思是说过红绿灯时,红灯亮了,要停下脚步等待;黄等亮了,就要耐心地等一等;只有绿灯亮了,才可以迈开脚步放心地走过马路。’现在是红灯,我们应该停下脚步等待绿灯的到来。”他说地理直气壮。青年听了,恍然大悟,立即停下了脚步。虽然只是这短短的几句话,但这就足以证明这个小朋友他是懂得遵守法律的儿童了。相反,旁边的一小伙不顾红绿灯,就匆匆忙忙的跑到斑马线上,一辆小轿车正巧转弯,只差那么一点点,千钧一发之间小伙子灵敏的躲了过去,看来啊!遵守法律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如果刚刚那小伙没躲过去的话,是不是一场悲剧又要上演了呢?一个小朋友都懂得遵法、守法,小学生、青年人、成年人、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是不是该更加应该遵守法律呢?我在一旁目睹这一切,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从今以后一定要遵守法律呀!”

我虽然对法律没有进行深透的了解,但是基本的法律意识我还是拥有的,当我认识到法律时,就下定决心一生都要学法、遵法、守法并用法,只有这样,我才是一个地球上的好公民。我从心里已经确切地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上能合理运用、依靠法律。这样,我就能健康的成长。

篇6:法治护航读后感作文

儿时的天空是一块无瑕的玉,有天的蓝,草的绿,充满着梦想与渴望,但那颗天真的心啊,却丝毫没有发现,法制已悄然来到身旁。

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外,少不了父母的叮咛:要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到了幼儿园,又听到老师的提醒:小朋友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到了公园,那随处可见的标语又让我那天生顽皮的心得以平息:爱护花草树木请不要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就这样,法制一步步地走进我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我身旁,陪伴我成长。

上了小学,我终于明白了那个叫做法制的东西,虽然没有很具体的定义,只是知道,遵纪守法是每一个人应做到的基本准则,作为一个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那一条条的规定,便成为了我严格要求自己的规章。在学校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里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正因为遵纪守法,让我变得更加优秀。突然间,我发觉法制是多么神圣的一个东西,我拥有的这一切,不正是法制所赐予我的吗?在我成长的时刻,我慢慢地走进社会,去了解法制。

就在我慢慢了解法制的时候,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长大了。上了初中的我,对法制的接触也就愈来愈频繁了。学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少年犯悔改录,我惊呆了,那些少年犯们和我们年龄相仿,有的是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偷窃、抢劫,有的是因为打架伤人,有的是因为诈骗、绑架。我想,他们或许也有过斑斓的童年,有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过在学校为做一个好学生努力的日子,也许只是一念之差,才误入歧途,踏上了这条不归路。而正是因为他们不知法,不懂法,才使那原本光辉美好的未来,被自己的无知毁灭在黑暗中。法律意识的淡泊,让他们留下了一生的悔恨,也为人们对法制的理解敲响了警钟。

法制是空气,它充斥着我们的世界。生活离不开法制,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法制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安定,更加美好的社会。

感谢法制,从儿到现在,法制一直伴我成长,让我在人生路上走好每一步。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祖国的未来要由我们去建造,更应该知法,懂法,不能因一念之差悔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家人朋友,为了国家的发展,更为了社会的安定和谐,遵法,守法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去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

我们正在成长,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候,我们在面对世界时,有美好有难过有阳光有黑暗有竞争有压力,同时也在面对着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不守法则的现象莫非是打架、勒索、抢劫等。举一个例子:曾有一篇报道说过,一个16岁的中学生,因为长期被所谓的学校老大勒索,不敢跟家长学校说,终于恼羞成怒,用一把小刀将一个人刺死,这个中学生就这样毁了自己的前途,如果这个中学生能在被勒索时会用法,也许就不会酿成今天的大错。

邓小平爷爷曾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现在正在处于青少年的我们,正在懵懵懂懂,对于所谓的法制还只是略懂一二。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的繁华稳定,我们必须选择一条正确的路,然后我们就必须懂法,必须知法,这样我们才能迈出人生的第一好步。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可能会有无数个诱惑在等待着我们,但是我们必须无时无刻都想着法,在每一次抉择之时,都要想着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只有学好法律,我们才能用好法律。当我们遇到一些危险时,我们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甚至也可以维护到他人的利益。祖国未来的事业都由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继承,将要承担依法建设国家、依法管理国家、依法发展国家的神圣使命,这都关于到法,可想而知,法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篇7:法治护航快乐成长读后感

邓小平爷爷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从小就应该遵纪守法。在家里,妈妈经常教育我:不能闯红灯,不能偷东西;在学校,老师教育我;不能有旷课,打架等不良行为,因为有许多未成年犯罪都是由于长期的不良行为导致的。我的一个远方表哥,16岁,不好好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夜不归宿,并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鬼混,后来竟伙同他人抢劫了一名低年级同学的钱物,还将人家打伤,最后被关进了看守所。16岁,本来是一个多么灿烂的花季年华,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杜绝一切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只有学好法律,我们才能用好法律,当我们遇到一些危险的时候,能够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假如在公交车上,发现小偷偷钱包,我们应当立刻拨打110,并勇敢的站出来与小偷斗争,在危险的法律面前,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严惩。

如果没有法律,无法想象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混乱,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安全保障将会受到怎样威胁,经常听到“无法无天”这个词,我觉得应该理解为“没有法律,就没有美好的明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要知法,学法,守法,用法,在祖国的蓝天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8:法治护航绿江门

2013年11月22日,江门市依法对“两高”环保司法解释后江门首宗环境污染案件宣判。

2014年以来,江门继续加大严惩环境污染犯罪力度,全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向司法部门累计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5宗。

利剑出鞘 重典治污

2014年1月5日,新会区首例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告破。3名犯罪嫌疑人在新会区某地租赁花木场,利用废油漆渣、有机溶液等有机废料非法提炼“天那水”,并把提炼后的有毒废渣废液不做任何净化处理,直接倒进花木场内的两处泥坑,严重污染环境。3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检察机关予以刑事追诉,受到法律严惩。

10月10日,台山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台山市富诚铝业有限公司及其金属表面处理车间厂长简某涉嫌污染环境罪一案,此案是台山市第一起因严重污染环境而被起诉的案例。

11月4日,恩平市人民法院以开放日的形式,邀请20多位环保执法人员及企业代表,旁听了梁某炎、吴某湖、吴某辉三人涉嫌污染环境罪一案。这是恩平首宗因污染环境被起诉的刑事案件。

11月20日,开平市法院披露了开平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年初,一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非法进行电镀作业,造成生产废水重度污染。经审理,该公司厂长陈某因犯污染环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

严惩环境污染犯罪,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以“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和即将颁布的新环保法为契机,江门高祭环境执法大旗,在五邑大地掀起一波又一波环境执法风暴,形成了2014年江门环保工作一道靓丽的风景。

尽心尽力 尽职尽责

11月27日,五邑大学吕志和礼堂座无虚席。来自江门全市近千家企业负责人和政府部门人员共同聆听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关于新环保法的讲座。

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执法。这是2013年6月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江门市环保局组织的第4场环保法专题讲座。除了企业负责人,讲座还邀请公安、检查、法院等司法部门人员参加,更好地理解贯彻环保新法规。除了市区,市环保局还送服务下县,深入各县、区宣讲,让环保新法规更接地气。除了宣讲,各级环保部门还结合实际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让环保新法规更加深入人心。

“不光要交罚款,还可能被抓进去,不是闹着玩的!”江门电镀企业较多,按照新法规超标排污3倍就可触到犯罪红线。“洗脑”后的工厂老板们也不愿以身试法。据了解,“两高”环保司法解释出台后,不少达标排放的电镀企业又新增了应急处理池,以防万一。

“新法规对一线环境执法工作也是新考验。”市环保局环监分局局长何宇珩说到,除了以前的辛苦照旧外,现在的工作更严谨更规范,对取证要求更高。”

一年来办案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波澜曲折,其中甘苦,执法人员心中自知。2013年10月,执法人员根据举报,追踪犯罪线索,从广东省内一直追到湖南郴州。在当地又请求相关部门提供协助,才最终完成案件证据的收集。

还有一次,为全面收集犯罪确凿证据,执法人员在丛林中一连蹲守三天,终于掌握违法人员活动踪迹,并及时现场取样、监测……,

“要将每一次案审会,办成一次公正公开的‘审判’,不冤枉不纵容。”面对新法规更严格的要求,面对来之不易的案卷,案审人员慎之又慎,努力把好环保部门案审关。坚持审议人员专业化、审查程序规范化、审理案件全面化、案审结果透明化,做到不偏不倚、不矫不纵。

为做到案审结果透明化,案审会各环节由纪检组长亲自监督把关,全程记录会议情况,并制作成会议纪要对案审结果进行通报。行政处罚决定下发后,除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外,对适用一般程序查办的行政处罚案件,均在环保信息网上公开案件名称、被处罚者姓名或名称,以及主要违法事实和处罚种类、依据、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最终达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的效果。

对照“两高”环保司法解释,凡涉嫌犯罪的案件,严格按照规定移送公安等司法部门。“这就是一年来,我们移送司法部门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市环保局法规科主任科员李雁池指着电脑屏幕上“江门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说。据介绍,目前,江门环保局会将每一宗移送案件信息都会及时录入系统,这样检察院就可以更便捷地监督案件接下来的进展情况。

部门配合 多方联动

“站住,别跑!”

6月16日,江门市蓬江区某电镀厂内,违法排污人员见势不妙想开溜时,被现场执法的公安人员一声喝住,随后被带走继续接受讯问。

这是江门公安、环保人员联合执法的一幕。公安人员的现场介入,极大地提高了现场执法效力。为严惩环境污染犯罪,江门市环保部门主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合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机制。

首先,联合公安部门,建立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交流,定期召开环保、公安部门执法协商会议。对于掌握涉嫌环境犯罪明显证据的案件,第一时间协调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加快案件侦办进度,快速、精准地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联合法院建立强制执行有效机制。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多措并举保证执行的时效、执行的力度、执行的规范和执行的效果。为保证执行的时效,环保部门会密切注意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当事人司法救济的限期,期限届满立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防止当事人故意拖延时间或转移资产。对逾期不履行的当事人,坚决使用每日加处3%罚金条款,增强当事人履行处罚的主动性。环保人员与法院执法人员一同前往执行现场,为法院提供协助和指引,切实提高执行效率。

最后,联合工商、经信、金融等部门,建立环保黑名单机制。针对违法企业利用注销主体、变更工商登记等手段规避执行的情况,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后立即把企业资料报送至工商部门备案,工商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锁定,禁止其进行一切工商登记事项直至强制执行完毕,保障行政处罚落到实处。根据企业在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评分并由经信部门纳入企业信用等级总分,剥夺违法企业受政策帮扶的权利,加大对环保不良企业采取惩戒性措施的力度。

篇9:关爱成长法治护航读后感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大冶两名16岁少年多次抢劫小学生被刑拘。大冶两名16岁少年,在一所小学旁边,对小学生进行抢劫。20日,其中金某的父母将孩子送到金湖派出所投案自首,另一人石某则当日被民警抓获。目前,两少年均被刑事扣留。

还看到过大学生11次抢劫小学生获得171元 被判刑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据北京市官方微博消息,酗酒成性的26岁大学毕业生李某,多次抢劫西安一所小学学生。经查,他共作案11起,共抢得171.5元,有2次受害者身上仅有1元,他也不放过。近日,他被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万元。

篇10:关爱成长法治护航读后感

乍看富兰克林的多元身份和辉煌成就,我们会觉得他是18世纪的奇迹,但是从他的自传中,从他的初中轨迹中,我分明清楚的认识到其实富兰克林并不是天生在各方面优别人一等,他的成就与智慧归功于他的自强,自律,自省。

富兰克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学徒,学习印刷,几经磨难之后选择出去闯荡,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跋山涉水到离家万里的地方谋生实属不易。但是,不管路有多艰难,生活有多潦倒,他自强不息,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心存感恩,从零开始,不断积累。即便条件再艰苦,也坚持省一部分钱出来买书看,苦练文笔,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没有这种自强的意识,富兰克林不会成功。

在读到富兰克林在追求崇高品德这一段里,我完全被他身上的自律精神深深折服了。有多少次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些缺点亟待改正,但是每次都在纠正的中途给自己找理由放弃。也许这就是平凡人与为人之间的差异吧。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有其必然的原因所在。富兰克林首先列出了自己所要追求的13条人生信条,依次是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为了在自己身上培养这些美德,他给自己制定的严格的规划,一个星期集中培养一种品德,并每天记录自己违反这一品德的次数,从而不断督促自己,鞭策自己。很多人嘴上说说的东西富兰克林都把它们落实在了行为上,落落实在了天天做好记录的的小册子上。不这样自律,谁也不会有成就。

富兰克林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这一点从他的自律精神中也可以看出来,只不过他的自省也确保了他可以一直不停的向着完美靠近。在这本自传前后,富兰克林多次对他的处事待人进行自省,也得出了一系列结论,这些结论或法则也帮助其在社会上树立了非常好的舆论形象和确立了非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富兰克林早年生性有些骄傲,自己也从中吃了不少亏,栽了不少跟头,通过自省,他总结出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就不能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去和别人交谈,这样的话即使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得不到别人的赞同。因此他尽量在谈话中去掉一些“绝对”的字眼,例如“我肯定”,“我坚信”等等,而采用“我觉得……应该是可行的”“我想可能……”等等。即使要指出别人缺点时也要现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他的优点,再委婉谦恭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篇11:关爱成长法治护航读后感

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写道: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历历在目。

星期六早上,我和妈妈一起乘公共汽车去医院看望姨奶奶。走进公共汽车,我和妈妈很快找到位置坐了下了。不一会儿,车上走来一位男子,看上去十六岁左右的样子,衣服穿得乱七八糟的,脚上却穿着一双崭新的“耐克”牌的球鞋。他听着音乐,手上拿着苹果手机,很悠闲地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到了下一站,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上了车。奶奶见车上没有座位,便站在了那位男子的身旁。一开始他很冷漠,看着窗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开始对他有了偏见,年纪这么大的老奶奶都不给让座,真没礼貌。忽然,我看见男子的嘴角微微上扬。妈妈见老奶奶站在那边很吃力,刚准备起身让座,只见男子温柔地对老奶奶说:“对不起,老奶奶,刚才是我没有注意到您,让您站了这么久。”说着搀起老奶奶坐到座位上。看到他的如此举动我消除了对他的偏见,以为误会了他。但事实让我失望了,我看见他的手接着悄悄拿起奶奶裤袋里的钱包,见此情景,我连忙大声喊道:“抓小偷”周围的人群看见我指着的那名男子迅速抓住了他,并拨打了110。惊慌失措的男子后悔地摇摇头。因为有了法律男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奶奶的钱包才没被盗。

篇12:《关爱成长法治护航》读后感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健全的法治,没有遵纪守法的公民,那么这个国家无论经济实力多么繁荣强大,但最终走向灭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但事实上我们做的还有很多不足,有人为了金钱和荣誉,早就把法则法规忘的云霄九外。作为学生,有人从小就小偷小摸,总觉得习以为常,但最终走向的却是犯罪的道路。这是由于什么原因而造成的呢?那是我们的意志不坚定,被金钱与财富蒙蔽了双眼。

在古代明世宗时期,倭寇经常来犯,戚继光带兵奋起抗战。戚继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纪律严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作战勇敢的队伍。民众称他们为“戚家军”。在与倭寇大战时,有次倭寇战败把金银财宝全部扔在路上等戚家军来捡,可意料之外的是戚家军似乎没有看到,没有一个人弯腰去捡,阵形丝毫不乱。就是这种视金钱为粪土,严于利己的精神打动了我,我们就应该要学习他们这种不为金钱所动摇坚毅的品质。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就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拥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一旦有任何触犯法律的举动,那他将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我们唯一的目标是努力学习。遵守校规校纪也是一种遵纪守法的表现。同学们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共同进步。这都是美好品德的表现。但在学校中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出现,例如:同学们之间互相谩骂斗殴,随手乱丢垃圾等等。从小事做起,我们才能做成大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

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早地接触并学习有关法律知识。要从纪律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建立起规则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和谐相处,在一个有着广泛民主和自由的社会中。我们从小就应该有着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真善美,知道什么是假恶丑,并能正确地对待。社会上有无数诱惑在等待着我们,但我们心中必须无时无刻都想着“法”,在每一次抉择之时,都要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我们不仅要关爱自己的成长,也要关爱别人的成长。有时在不经意间,一句话或一个词都有可能影响别人的一生。而一句不经意的嘲笑也可能会打击别人,使他误入歧途。所以在说每一句话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看到同学犯错时我们要善意提醒,有时要全力制止,苦口婆心的劝导他,让他知道犯错的后果。

上一篇:委托承办会议协议书下一篇:在彩绘襄樊―“霸王醉”现场笔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