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证券市场保驾护航论文

2022-04-29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能力,这也成为政府未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长型证券市场保驾护航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长型证券市场保驾护航论文 篇1:

中国股市:休养生息是2006年主题

弹指之间,鸡去狗来。对中国股市而言,过去的2005年,尴尬而精彩;若干年后如果有人回首中国股市前尘,或许会发现2005年是一条重要分水岭!

在这之前,中国股市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但积重难返,而且丧失了信心和信誉的市场;国内股市边缘化已成定局。这一年,中国股市同样萧瑟索然。上证综指从年初首个交易日的1260.78点,跌到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点位1161.06点。在这个不折不扣的熊市年中,沪深股市流通市值缩水约1059亿元,市场融资额创近年新低,两市赚钱者寥寥可数。

然而,这一年,中国股市却发生着关乎其市的前途气运的痛楚之嬗变:这一年,中国股市被真正送上了“手术台”。首先是饱受争议的股权分置改革掀开大幕,成为贯穿2005年的制度变迁的轴心;其次是备受期待的《证券法》、《公司法》修订通过,构成维护市场公正的法律准绳再者是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核心的市场治理渐次展开,高危券商正面临着大面积关闭或者整顿的危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设立,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被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些改革为推动市场基础性建设搭建制度平台,同时中国股市也勾勒出一条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轨迹。2005年的中国股市因此而精彩。

展望2006年的中国股市,基金、券商、QFII等众多机构投资者。有机构认为,上高明公司市值有望上升30%,甚至连《华尔街日报》也发表文章看好中国股市。但笔者却认为,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股市仍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锁一爬二”、“新老划断”、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市场治理不完善、投资者信心欠缺等。因而,2006年,中国股市犹如——个久病沉疴的病人,经历了一场刮骨疗伤的大手术后,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立即下床干活。

休养生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逐步培育投资者信心,是为休养;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还原股市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本来面目,是为生息。由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市场法制建设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随着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于2006年1月1日的正式实施,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将更加完善。这两部证券市场基础性的法律修补了以前的很多缺陷和漏洞,这意味着证券市场的标准和规则将发生新的变化。同时,财政部于2月份发布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预示证券市场“游戏”的三大规则,也将相继出台执行。

届时,将依据两法对现行法规和规章进行梳理,推进与两法相衔接的《上市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监管条例》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等相关行政法规的制定工作,推出包括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股票公开发行即将上市、上市公司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融资业务、证券衍生品管理、证券投资者保护、稽查执法制度体系等方面的配套规章。

权威人士表示,随着新“两法”及近40部配套规章的制定出台,我国有望在2006年初步形成“两法四规”的证券法制结构,即以证券法、公司法两部法律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和《证券投资者保护条例》四部行政法规为依托,以众多部门规章为延伸的法制结构。

我国证券市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基础逐步趋于一致,市场约束机制将逐步增强,中小股东的利益较之以前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将逐步形成以价格为基础的一系列金融创新活动得以开展。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监管部门有条件、也有必要将证券发行的决定权更大限度地交还给市场,力争使能被市场所接受的投融资需求都得到满足,进一步促进直接融资效率的提高。但与此同时,考虑到我国市场毕竟还处于转轨阶段,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同时,在公开发行股票的有关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要根据新的证券法规定,区分首次公开发行、公开发行但不上市而分别制定两个办法。证券衍生品管理方面,就衍生品中的某一品种,如股指期货交易,要起草管理办法,并报批。按照新的证券法授权,证券交易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将分别制定相关办法并报国务院批准。

新《证券法》、《公司法》赋予证监会一定的司法权,有利于其对今后市场中的各主体的违规犯罪活动进行更为广泛和严厉的监管,制定中国证监会案件调查和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修订证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加强市场主体规范运作的监督管理和改革期间的专项监控,防范和惩处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和寻租行为,维护改革秩序和投资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和监督证券从业机构、各类机构投资者规范从业行为,做改革的稳定力量。

重建资本市场法制规则体系,意义非常重大。制度性变革带来的是融资者本位到投资者本位的过渡,从投资者利益的趋同到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境外投资机构,如果一年前做多唱空,现在他们又做多又唱多。

稳步推进市场创新 繁荣活跃市场

金融创新是资本市场的永恒主题。2005年的ETF和权证令不少投资者收获颇丰,有热衷于无风险套利的,也有冒险一搏的。2006年,中国的金融创新仍将延续,但需加强配套规则建设,防范风险,稳步推进。

以权证为例,2005年,出于为股改保驾护航的需要,在被叫停9年之后,权证交易在内地股市重新启动。宝钢权证自在上交所上市流通以来,一直“猴性”十足。亮相后的前5个交易日上涨了1.62倍,最大涨幅超过200%,但第6个交易日则大跌15.43%。到10月17日,曾经爆炒至2.088元的宝钢权证更跌破1元关口。然而,从10月31日突然大涨46.54%开始,宝钢权证再度成为炒作对象,甚至上交所发出监察令和在11月2日将宝钢权证停牌半小时也制止不住它的疯狂,最终8个交易日内又大涨1.4倍。当然,到11月9日,在上交所公布宝钢权证异常交易调查和处罚结果后,宝钢权证终于在管理层的监管大棒下弯了腰,当天以大单跌停结束了连续多天的暴涨。2005年11月23日,武钢蝶式权证上市流通一上市3日,武钢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双双连拉3个涨停板。

由于权证交易实行T+0,加之投机资金活跃,权证的交易金额不断放大。12月6日,包括深市3权证在内的6只权证总成交额竟达到101.8亿元,将沪深两市1300多只A股当天85.3亿元的总成交额抛在后面。媒体纷纷评论其疯狂的炒作是一场“博傻”游戏。同时,由于权证的恶性炒作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所以沪深两市的股市下跌速度加快了。

但是,此后的创设制度浇息了权证炒作的烈焰。11月28日,11.27亿份创设权证上市,各权证纷纷跳水,其中遭遇创设的武钢认沽权证更全天跌停。

金融创新给证券市场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增强证券市场的活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剧烈的市场震荡。每一次金融创新的推出,需要完善其配套措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关健。这样才不致

于扰乱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认为,每一次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旧制度的突破.这就要求在制定制度时留有余地,给创新留有充分的空间。具体而言,就是使市场的产品结构合理化、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化和监管机制合理化。而另一方面,当创新中有系统性的风险因素,或者存在不公正性问题时,制度建设必须要及时、灵活地予以应对。在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或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强化对不当行为及其直接责任人的事后监管、处罚和有效威慑,强化市场不当行为者的法律责任,强化市场参与者自身在合规的前提下谨慎勤勉行事的责任。

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是根本

股改被监管层寄予厚望,市场创新也备受各界期待,但这些均未完全触及股市最核心的问题——市场治理。要根本解决中国股市多年来的市场积弊,惟有让改革介入到更深的市场治理层面,以基础性的制度建构来挤破市场昏聩的痈疽。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上市公司治理与券商治理,而前者更被视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

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已经开始,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完成之后。2005年8月,中国证监会与国资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出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以及配套的监督制度由证券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办法的出台,完善了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基础逐步趋向一致,市场约束机制将逐步增强,中小股东的利益较之以前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2005年11月2日,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令要求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得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坚决遏制对外担保,已经侵占的资金则务必在2006年年底前偿还完毕。有关部门同时确立了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并且成立了专门小组。

2005年12月23日,《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颁布,证监会与银监会在联手治理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同时也进一步整肃了市场。

股权分置改革也为改善存量上市公司的结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通过积极推进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的产业组织整合,可以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不好的,通过重组提高其质量退市的,要鼓励兼并重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建立市场监督机制。像国外的很多大股东占款现象没等到政府出面干预就已受到市场的惩罚,美国近几年倒闭的几家大公司就是例子。应当让资本市场更充分地竞争,同时加强董事会的权力,以使其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

今年我国将推动优质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及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并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在此背景下,业内专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总监胡汝银博士认为,H股回归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防止国内股市被进一步边缘化。

其他国家正常情况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先在境内上市,后在境外上市,而中国优质企业却大多选择先境外上市后回归的道路,这是一个阶段性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制度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如中石油、中铝都在“补课”,积极筹备回归。相信今后中国的企业将更多选择先境内后境外的上市道路,这将成为一个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应该让在境外上市的优质公司和代表国民经济主体的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让A股市场恢复晴雨表的功能,大量优质上市公司的回归无疑是未来中国股市流通市值大增长的支柱,中石油、中国电信、中海油等大型蓝筹股肯定将成为市场的主导。

虽然全流通后扩容的压力不可忽视,但是随着一批优质公司上市,尤其是具有垄断竞争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上市,A股市场对场外大资金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

增强股市吸引力 拓宽资金入市渠道

以目前的速度,市场人士预测,明年一季度或“两会”前后将会是——个分水岭,如果中石化等超大型央企在此期间能启动改革,“占总市值60%、70%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的市场预期如期实现,实行新老划断、恢复股市融资功能将提上日程。

同时,除了新老划断之外,还得考虑2005年早期施行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某些非流通股可上市流通问题,它们的压力也将体现出来。参与股改的非流通股东,2006年下半年可以减持股票市值最大值是698亿元,其中持股5%以下的非流通股股东减持压力最大。国有企业大股东,在大量“潜规则”限制下,实际减持量将远远小于197亿元。套现的压力集中于民营、沪深本地股(有大量非流通股股东),大市值股票减持压力不大。

业内人士估计,2006年,股市最大扩容900亿元,面对如此大的资金压力,增强股市吸引力,拓宽资金入市渠道是关健。

首先,要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目前,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今年,还要继续广开渠道,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对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商业银行等机构,今年将研究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具体方案和制定相关法规 积极推动基本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在条件成熟时投资于证券市场;稳步推进QFII的试点工作,适时增加新的投资额度稳步推进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2006年,管理层将可能采取取消市值配售、改革大宗交易制度、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以进一步激励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长线合法资金进入股市。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吸引海外资金(包括QFⅡ)加速流入国内,在利率偏低、楼市泡沫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相对低位的股票市场相对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和企业年金、保险机构、证券机构、银行系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可入市的阳光资金规模约有2100亿至2300亿。另外,还有深不可测的私募基金,也就是说,2006年资金可能比先前预想的还要宽松。目前国内储蓄存款总额达到13.85万亿,而整个A股市场总市值仅为3.85万亿。从银行的资金数据来看,存贷差的差距也在持续扩大。从国民财富来看,国内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能力没有问题。长盛基金认为,目前市场缺少的并不是资金,而是国内外投资者对于市场的判断。经过长时期的下跌,国内在制度创新方面不断推进;随着权证、各种债券产品的创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A股市场,A股市场为投资者提供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

调整机制 展望未来

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经济增长要实现由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循环模式,要进行全面的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一方面固然需要政策引导,另一方面,健康的资本市场也要具备“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同时也要有市场化手段,这是调节国民经济生产结构最重要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健康的有活力的股市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股市正和中国的经济改革——起经历着一个艰难的蜕变历程。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股市既先天不足,后天又发育不良,虽饱经磨难,但却像我们伟大的民族,仍自强不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成长免不了是要付出代价的。也许,对于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我们本就不应该有过多苛求和指责。在这个难忘的值得回味的不平凡的一年里,让我们共同祈祷,祈祷我们的股市恢复健康,更快地走上规范之路,迅速成熟起来,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保驾护航。

作者:王平华 向光明

成长型证券市场保驾护航论文 篇2:

构建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体系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能力,这也成为政府未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科技型企业作为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主力军,理应承担起主要责任,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发展初期如何获得资金支持进而加快科技创新已成为众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瓶颈,构建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主要是要求政府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推动作用,从金融的视角构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壮大保驾护航。

一、构建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体系的必要性

加快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速度与规模。科技型企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急需大量的资金进行科技研发,而本身企业所拥有的有形可抵押物品又比较少,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最大担保物品,但很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考虑到自身利益,一旦企业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担保的无形资产经过市场的变化,价值会发生较大缩水。所以,缺乏有权威性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仅靠企业知识产权质押就放贷显得十分谨慎。为此,如果由政府牵头,成立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担保机构,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用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担保,对于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可以放心地将更多资金投向科技型企业,为企业的研发提供资金保障,加快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速度与规模。

降低风险。对于大型科技型企业来讲,将知识产权作为担保进行融资会较好地被商业银行所接受,因为这样的企业到期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对于中小科技型来讲,情況就不太一样了。由于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原因,科技创新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投入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有可能短期内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当银行的贷款要到期时,就会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率会上升。但如果有了这种融资担保基金,银行在审批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时,可以大大降低对后期企业无法贷款的顾虑,一旦企业到期无法按期偿还款项,可以根据之前签订的协议,动用担保基金向银行进行补偿。

融入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受到严峻的挑战,科技型企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客观地讲,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政府有必要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壮大,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就是一个相当有必要的选择。另外,近几年来我国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从《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继完善,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观念更加明显,促使企业更重视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回顾美国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在美国科技型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联储仅在2014年一年的时间里就对国内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注入2000亿美元的资金担保,给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每个州都有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担保银行,政府直接为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提供担保,最高承保损失可达80%。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我国能建立针对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担保基金体系。

二、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体系的运作模式

1.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

政府财政。对于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应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这是由该种担保基金的性质所决定的。从中央科技部成立专门的担保基金评审委员会,根据各省市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度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来制定分配的资金比例。以专利为例,根据2014年全国的统计结果显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四川、山东、湖南、福建、湖北分列前十位,可以欣喜地看到,内陆地区的科技创新获得了迅速的增长,所以在财政重点支持东南沿海一带省市的同时,应大力关照西部省份。

民间资本。随着科技型企业的迅速发展,有一部分民间资本也感觉到高新技术这种“朝阳产业”具备极强的竞争力,纷纷跃跃欲试,虽然融资担保基金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但为了实现担保基金来源的多元化,在不改变性质的前提下,引入民间资本还可以盘活现有资产,以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给予回报,根据我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百万亿元大关,这么多的资金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场所放置以便能跑赢通货膨胀,科技型企业担保基金的构建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更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科技型企业的集合资本。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经济形势的转变对科技型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科技型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不妨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当一家新的科技型企业成立时,要求在经营成本中单列出一块资金作为对担保基金的原始启动金,地方政府或是行业协会可以出面组织协调成立专门的集合资本管委会,缴纳份额没有严格的规定,但原则上至少不低于企业注册资本的1%,多缴纳的企业未来获得担保基金的数量也相应较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数量也就会较多。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科技型企业的集合资本并不是类似于财产、人身方面的保险金,每年科技型企业如果在担保过程中不存在违约情况,可以向集合资本管委会申请返还资金,如果企业在当年内出现违约事件,则这笔资金将作为原始启动金继续滚动壮大,并且可以将多余资金奖励给当年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型企业。

2.担保基金的管理

科技型企业担保基金由于会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在设立初期就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障资金的安全与收益并行。政府部门指定的担保机构应有一定比例的政府注资,担保机构可以按照独立核算、独立支配的原则,专款专用,最终审批时应有两位分管领导同时签字方可实施,避免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发生,当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企业进行资金担保时可以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用以弥补担保机构各项成本支出。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担保基金可以适当购买一些风险相对较小的国债、短期理财产品、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债券,确保担保基金能保值增值,但严禁出现担保基金投入高风险的股票、信托基金、期货的行为发生。担保基金在初期除了为科技型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外,等到运作成熟后,可以扩展为企业注册担保、票据融资担保、工程履约担保等多种形式。[1]

3.担保基金的流程设计

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在对企业创新技术、成果进行审核过程中,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核定国内真正具备成长潜力的企业优先给予担保。首先,由地方政府指定一家具有资质、权威的担保机构对递交申请的企业进行初审,就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财务状况、产品市场前景做出一個最基本的评估。一旦通过以后,进一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复审,把企业内部的情况设定为一个总的指标,下面再分设若干个子指标,每个子指标设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等级,然后由担保机构的评审委员会深入要求担保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就评审时企业递交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并打分,根据书面的评估与实地打分进行加权汇总,最后以评审报告的形式给出该企业的资信级别及相应可担保的规模。其次,当评审阶段完成以后,就可以进入实质性的担保过程。评审委员会将评估报告发给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坚持“能保则保”的原则,扩大担保基金的受益面,与企业签订担保协议,收到企业交纳的手续费,随即向商业银行开具信用保函,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递交的申请材料和担保机构的保函仔细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向企业发放贷款。最后,款项到账后,担保机构应定期对资金运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贷款到期后,科技型企业偿还贷款,担保协议解除,如果要求新的贷款,可以再次向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申请。[2]

4.担保基金的代偿等事项

设立科技型企业担保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这本身是一项对科技型企业的优惠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纵企业肆意违约,放任到期拖欠贷款的行为发生。因此,作为政府指定的担保机构而言,当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成功办理贷款业务后,需要配合银行对借款企业的资金管理,督促其按时还本付息,可以在贷款到期前两个月内向贷款企业进行还款提醒,确定企业到期无法还款的,担保机构就要开始准备动用担保基金进行代偿。[3]需要指出的是,代偿率可以根据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三方签订的协议来确定,一般来讲,担保机构承担80%的资金量,银行自己承担20%。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担保机构向科技型企业进行追偿,在追偿的过程中,担保机构可以审查企业在未来三个月内是否有到期的远期承兑汇票,可以要求企业在汇票到期时先行还清担保机构的代偿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不记入企业的不良信用记录,企业因市场状况不佳确实无力偿还时,担保机构可以向省财政厅申请核销款项,省财政厅收到申请后应组织专家对该企业进行再次评估,一旦结果显示该企业已无成长潜力,则在核销的基础上可以联合担保机构对企业的担保财产进行拍卖,所得资金用以代偿损失。每年各省财政厅还应根据财政预算对融资担保基金进行补偿,主要是用以充实基金,更好地发挥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俊华,黄思嘉.知识产权政策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7):17-21.

[2]李毅.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8(10):53-57.

[3]龚宇.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变迁——“次贷危机”下的反思[J].证券市场导报,2008(7):56-60.

责任编辑:高 莉

作者:王涛

成长型证券市场保驾护航论文 篇3:

距离纳斯达克还有多远?

新三板一直以来就有“中国版纳斯达克”之称。无论是新三板目前的制度,还是后续计划,新三板都可以说是国内最为市场化的市场。新三板市场是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关键一环,人们把它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也反映出市场对新三板未来的高预期。

纳斯达克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71年2月8日创建的,是为了规范混乱的场外交易和为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平台,也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电子交易并面向全球的股市。它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万多个计算机销售终端,其任务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证券交易市场。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了所有高新技术行业,包括计算机及软件、电信、生物技术、零售与批发贸易等。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中,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知名的公司。

作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新三板的市场定位是专门为中小微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准入门槛低,挂牌成本低,机会成本低,制度安排是市场化的。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市场,新三板已经拥有了像九鼎和中科招商这样的干亿级企业,也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互联网公司,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为96%,民营企业为97%,高新技术企业为77%。作为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新三板被誉为“在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改革和发展当中,最重要、最重大的制度创新”。

市场源起和发展路径之别

在通向纳斯达克所代表的金融市场化、国际化体系的进程中,中国版纳斯达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如今依然行进在路上。追溯“新三板”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联办”及NET和STAQ。彼时,几位有着深厚背景的热血青年,抱着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热望,准备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几位的名字分别是周小川、高西庆、禹国刚、汪建明、王明波等(这些名字在今天的中国证券市场大都如雷贯耳);他们斗胆向高层递交了一份《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这大概是新中国最早提出创办股市的正式文件了。

通过运作,属于“联办”的场外交易市场STAQ市场应运而生。所谓STAQ,实际上是对NASTAQ(纳斯达克)的致敬。早期NASTAQ是因为经纪商不买纽交所“豪门俱乐部”的模式自己组建的交易系统,和当时联办的处境颇相似。1993年4月,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其实是银行系统内部牵头)也组建了NET系统;NET系统在当时首先实现了债券净价交易(比沪、深证券交易所早了10年),STAQ和NET并称两网,虽然规模不大,但早期却是和沪深A股并列存在的。

此后20多年,伴随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行与金融事业的发展,从最初满怀梦想的STAQ和NET,到老三板,再到新三板的跌宕起伏与改革创新,如今已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金融市场化改革尖兵的使命,更被视为创新驱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而寄予厚望。

通过以上表格中新三板和纳斯达克的对比可以发现,新三板并不等同于媒体所宣传的纳斯达克,新三板更加偏向于传统的OTC板块,所以叫NEEQ是非常正确的。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lons(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而纳斯达克是位于纽约的标准证券交易所。所以新三板NEEQ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规范中国公司在正常运营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由挂牌开始一步步走向规范,走向正规。

纳斯达克的成立,体现的是自下而上的市场需求推动。而新三板的成立及发展,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这就使得新三板在金融市场化改革方向上存在很多先天不足。

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刘平安博士指出,新三板的创新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有的监管框架可能影响新三板的市场化进程;

二是市场的主要组织者券商完全是交易所市场的券商,从事新三板业务的激励与动力不足,这很有可能成为新三板市场化发展最大的障碍;

三是股转公司目前的股东是上交所、深交所等七家股东,这七家股东里,其中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三家共占有60%的股份,它们三个完全有可能成为“一致行动人”。

刘平安博士说,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它可能会阻碍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这三点是有可能成为影响新三板创新动力的因素。

制度设计的差异化比较

顺应市场化改革方向,做市商交易制度的改革完善是关键。目前,中国的做市商相对稀缺,新三板上只有八九十家做市商,且都为券商,美国纳斯达克则有600多家做市商。新三板容纳的大多是创新型企业,做市的意义不仅是改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价值发现和价格稳定器。对比纳斯达克市场的做市商条件,要成为合格的做市商,首先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其次要具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较强的融资能力。目前三板市场很多券商都用自有资金做市,这恰恰成为制约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做市商的供给完全满足不了新三板的发展需求,新三板市场正面临着一场极其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而且由于竞争不充分,不同做市商的报价差距很大。因此,在新三板市场引入竞争的制度设计很关键。

由于新三板是照搬纳斯达克混合交易的报价驱动交易模式的,这也为三板的发展方向定下了基调。未来三板将和纳斯达克一样,挂牌即做市。但是鉴于新三板具有一定的政策推动因素在里面,直接完成做市交易加竞价交易的模式不太现实,新三板采用协议转让的交易制度,导致交易的发生条件苛刻,同时辅助的做市制也并未有效的增强相应股票的流动性,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目前新三板大量的增发库存股面临流动陛危机,做市政策红利也被做市商滥用,在做市交易制度下,做市商的主要盈利本应为双向报价价差带来的交易收入,但是实际中往往演变成来自存量股权升值带来的资本利得,其做市动机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更倾向于抬升股价。

在融资方式上,新三板一般都对特定的对象发行;纳斯达克则属于公开发行,对投资者要求较小。如果是自然人投资者,证券类资产达到500万才能参与新三板投资,这一门槛也令众多个人投资者望而却步。前期完全不设门槛,即使是现在升级为交易所后,其门槛也只是与纽交所差不多,依然面向大众开放。之所以纳斯达克能放开准入门槛,其实是监管方式在保驾护航。纳斯达克其实分为两个体制,一个是交易所,一个是交易商。交易所是一个需要统一门槛的场所,因此受到较为严厉的监管,而做市商先于公众承担风险,会自己对自己的金钱负责,因而监管也很宽松。

为此,有专家建议,新三板亟待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如:根据市场分层直接确定不同的市场准入门槛;打破目前券商垄断局面;加强对投资人的准入管理,降低个人投资者的门槛至100万元,扩大个人投资者的市场规模;提高机构投资者质量,并不断完善监管体系。

新三板市场的管理机制与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差距。严格地讲,纳斯达克是不折不扣的交易所市场。目前纳斯达克主要分为三层: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由国家化公司构成)、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由新兴和成长型公司构成)。而新三板分層制度还在发展完善中,还处于纳斯达克的资本市场层面。在内部分层制度上,其中全球精选市场要求最高,资本市场要求最低,三者可以在内部实现转板。

而目前新三板还停留在第一次分层的阶段,对企业的要求要相对低于纳斯达克。新三板还未像纳斯达克一样,有完善的交易机制,以及完善的投资结构。可以预见,未来新三板中将会成长起一批优秀的公司,并逐渐走向多家做市。

专家预期,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将引入自由竞价制度,为提高价格发现功能,回归合理估值,这是必经之路。而分层也将伴随着新三板的发展不断演变、完善。

作者:王镜榕

上一篇:刑事责任年龄制特点探索论文下一篇:军工文化中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