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作文

2024-04-14

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作文(共14篇)

篇1: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作文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决赛中,每年都如约出现在百人团的陈更终于夺得冠军。评委、北师大教授康震调侃她说:“频率很高,热情很高,非常专一。”网友们也戏谑她是台上“铁打”的选手。这一季季走来,陈更一步步做到了内心的坚定,她如约与最好的自己在决赛场上相遇。

最好的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全力以赴中。没有人是从一出生就懂得知识或道理的,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努力中日渐成长,不懈怠任何一分钟,不辜负任何一次机会。陈更身为一名工科博士,是世人眼中与“诗情”搭不上的理科生,但她不囿于现状,一次次勇闯诗词大会舞台。她说:“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全力以赴。”正是这样不懈的努力,让我们看到成功不是仅凭天赋,也从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奋力向前、不断努力才可能取得。

最好的自己,在从不动摇的进取心中。每个人都是思想独立、情感独立的个体,我们最终要去向何方,到达什么高度的地方,不是他人推搡或者托举着就能够到达。只有我们自己努力进取,才能离目标愈来愈近。当今社会,有多少因父母强制约束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在禁锢中越加躁动,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酿成一出又一出的悲剧;又有多少“虽身处泥泞,仍仰望星空”的人,在打拼未来、逆流而上,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结果的不同也反映了过程的不同,成功是对进取者最大的鼓励。

最好的自己,在日复一日与自己的较量中。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时光犹如大浪,不断筛选不必要的、细小的存在。我们要想不被时光湮没,唯有超越时光。我们常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确认自己在世界的坐标,有时洋洋自得,有时妄自菲薄,实际上,只有与过去的自己作比,我们才能从自身发现完整的不足与进步,有针对性地去发展。这世上有千千万万个别人却只有唯一的“我”,唯有自己胜过自己才叫真正的无敌。

处在学习阶段的我们,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立足自身,全面发展,不气馁,不自傲,不忘初心,踏实前行。“最好的自己始终在路上”,相信不久之后,我们一定能在时光的某个转弯处,遇见我们期待已久的最好的自己,迎接属于我们的光明未来。

篇2: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作文

可命中只注定分离,你不能成为我心中的天使。你选择了自己的路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缘,属天定份也让步。我们只能听从它的摆布。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不是一处,也许它曾经热情如火爱过,可那冥冥中的注定,你又能奈何?只有徒增了太多的伤痕记忆属于自己。

繁华的事物美好,已经带上了虚幻的性质,人生太多的无奈。学会,让自己流涟在美丽的梦幻里,因为,现实属于自己的不多,可预支的选择,我们没有拥有过,爱就像美丽的花朵,昙花一现,即将凋零。想把以前的快乐通通抛弃,留下一切与你美好的回忆,谁对?谁错?已不存在。我只感谢,我们曾经相爱过,想学会用心珍惜,因为,她是如此的美丽,但,学会更多的只是无奈于放弃。

相爱是种机缘,有机会有运气更有巧合,相爱必须相知,相知,却不一定有缘相爱,更别提终守,心向一个人打开,在她面前倾诉哀肠尽洒相思泪,即使关心惦记思念即使心有灵犀,即使仍爱她,也只能是注定相爱,无缘相伴。

生活没有停止,已经没有人去一直等你,已经缘尽,只能选择分离,你已经不回头,下一世要提前学会珍惜因为没有人在原处等你,所以,只能自己不要放弃努力,生命像流水一样逝去,下世要学会好好珍惜,今生,已经一败涂地,只能独自流泪伤心,希望,让一切随风而去,因为没有人在原处等你。

篇3: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作文

一、每个学生都会成功:他们将是未来的总统

在《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一书的自序中, 罗恩记录了在罗恩·克拉克学校第一届毕业典礼上,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对学生们讲的一句话———她说他们的未来无比光明, 那光芒炫目极了, 让她的眼睛都要睁不开了。这也正是罗恩想要对学生们说的话。

在这本书中, 罗恩写到:我很喜欢听学生说他们想要成为美国总统。我告诉每个老师, 由于我们无法确定将来走上这一职位的会是哪个学生, 所以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为此作好充分准备”;“当你走进教室, 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群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 你肯定会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群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 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群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并尽己所能助其成功, 是罗恩老师的教育信念。如奥里森·马登在《信念:相信是万能的开始》一书中所言:正确坚定的信念可以逆转人生, 使人生奇迹般地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 实现内心淡定、力量强大、物质充足和身心健康。对于一名教育者而言, 他所持的信念的特殊与绝妙之处便在于, 这些信念不仅是他自身行动的强大指引, 同样也引领着他身边孩子们的人生。教师的“相信”有多重要?教育心理学史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绝好的证明。那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1966年做的著名实验。当罗森塔尔携助手来到一所学校时, 校方将全体学生的花名册交到他们手中。经过抽样和测试后, 他们向校方提供了一个学生名单, 并告知:经过测试, 这份名单上的学生具有很高天赋, 虽然在目前的学习中或许尚未显露……到了学年末的测试时, 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突飞猛进, 在班级里迅速脱颖而出。这时, 该为这场“骗局”揭秘了:这份名单上的学生竟是心理学家随机挑选的。而校方和教师们都相信了这场“测试”的结果, 并最终亲自成就了这一结果。这正是教育的奇迹, 是教育者能够创造的真实奇迹。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 正是教育者的“相信”和期待成就了学生的精彩人生?事实是, 又不是这样。因为在每个孩童心里, 都有自己的梦想———这是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自信和渴望, 而梦想的实现则源于他从未否定过自己的梦想。作为教育者就要当心, 切不可毁了孩子们天赋的梦想, 压抑他们与生俱来的能量。

二、教室内外皆有班规:自尊自信, 做最好自己

对每个学生满怀期望, 坚信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潜力, 只是教育得以起步的信念基础。如何将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成长与进步, 则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与学习困难学生的交往中, 罗恩发现成长在暴力事件多发的社区和经济文化薄弱的家庭, 加之学业上的失利, 使这些学生缺乏自尊和自信。罗恩认为在他们身上, 当务之急并不是立刻投入教学, 而是通过建立班规塑造其行为, 并导引其人生态度。在罗恩确定的55条班规中, 只有24条是围绕课堂教学和班级生活制定的。如规则20:遇有其他老师代课时也须遵守班规等, 是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课堂行为规范。当州统考在即, 纽约哈莱姆区学校的校长曾要求罗恩带领学生全力备考, 不要再花时间教授班规, 罗恩则辩解说:如果在讲清规则和课堂要求之前就开始教学, 这些孩子很快就会骑到我头上来。

诚然, 具体而严格的课堂纪律和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但罗恩班规中的另一多半与学生的学业和学校生活并不直接相关, 而旨在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涉及社交礼仪的如规则37:如果有人碰到了你, 不管你有无过错, 都要说声“对不起”等。这些规则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们待人接物的礼仪, 使他们的行为举止表现出好的教养。一次罗恩的学生从哈莱姆飞往洛杉矶参加一个颁奖仪式, 机上乘客看到这群孩子登机都担心他们会扰乱秩序,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孩子始终举止得体。一位女士对罗恩说:“我仿佛坐在头等舱里。你的学生有一多半从我座位旁经过时都碰到了我的胳膊, 但他们每个人每一次都会转过头来和我说一声‘对不起’。”孩子们严格遵守了班规的要求, 并获得了机上所有人的尊敬。实际上, 在出发前罗恩曾专门带领学生练习乘坐飞机的礼仪, 他抓住每一次机会让学生学习在不同公共场合应如何行事。在周围人赞许的目光中, 学生们会为自己的表现感到自豪。罗恩用心良苦, 他想将这些处境不利家庭的孩子塑造成自尊自爱且受人尊敬的人。

此外, 罗恩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深谋远虑, 还体现在班规的最末几条, 如规则50:要有乐观精神, 要享受人生;规则52: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继续前行。罗恩这样解读最末一条规则———每个人都要经历烦恼和痛苦, 不论处境多么艰难, 都要确保自己一直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要去帮助他人, 善于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成为强有力、更加健康和快乐的人。

三、绝不降低目标:寓教于乐的高标准教学

罗恩认为,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发挥自身潜力, 高标准的教学必不可少。何为“高标准”?罗恩的回答是:为教学确定一个较高的、有挑战性的目标, 绝不降低目标, 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最好。在罗恩·克拉克学校创办的第一年, 由于学生学业基础不佳, 罗恩所教五、六年级学生的斯坦福成就测验成绩令人忧虑———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仅仅超过了全美39%的学生, 即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还不及全美学生的平均水平。面对如此情形, 罗恩做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决定———他要带领学生学习八年级代数。这一尝试起初并不顺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罗恩开始将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电影、歌曲等融入课堂。他相信, 只要学生喜欢上他的课, 他们就会喜欢他教授的知识。罗恩曾将流行歌手蕾哈娜《雨伞》的歌词改写成四则运算法则———

当运算开始时, 我们相聚在一起。括号里面要先做, 请聪明一点儿!指数运算紧随后, 乘法除法一起做, 然后才是加和减。计算出来解决它, 这就是运算法则。计算起来、计算起来!A和A+在等你!

这首改编歌令学生们兴奋不已, 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被点燃了。此后罗恩不断寻找使课堂充满乐趣的方法。他曾带领学生在人行横道上用彩色粉笔演算代数题, 让学生尝试用6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解出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这些方法使学生们对数学课总是充满期待。在当年年末的斯坦福成就测验中, 五、六年级的数学平均成绩突飞猛进, 竟达到与十年级持平的程度。这一成绩超过了全美86%的学生。罗恩坚信, 唯有高期望, 才能带来高成就。但如果因为学习目标的降低而获得“成功”, 这只是一种“虚假的成功”———它具有一种隐蔽的破坏力, 会无形中伤害学生的勇气、智慧乃至潜能, 使他们轻易感到满足而止步不前, 从而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体验与自我超越的巨大快感。事实上, 自从教第一年起, 罗恩就开始这样做了。在历史教学中为让学生们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概念, 罗恩要求他们按顺序记住美国42位总统的名字, 并能讲出每位总统及第一夫人的相关史事。测试将在月末进行, 只有两个评判等级———100分或和0分。为了激励学生的斗志, 罗恩许诺了一次免费的“比萨宴会”———他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成员都表现圆满的小组可享受一次免费的“比萨宴会”。在当月的最后一天, 每个学生都站在教室前面说出了每一位总统的姓名。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在罗恩的课堂上, 没有谁可以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每个人都必须做到最好。需要做到最好的不仅是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 罗恩会率先做到。同时, 高标准教学对教师来说也是重要的挑战。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不断提升对学生期望的基础上, 充满热情地不断创造, 致力于找到使课程有趣的方法。

正如罗恩所言, 为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应向更高目标努力, 总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那里。这条路可能并不平坦, 你可能不得不付出超出预期的努力, 不断调整你的方法和技巧”。

摘要:对每个学生抱有高度期望, 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期待所有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 是罗恩·克拉克的教育信念。在实践中, 罗恩以覆盖校园内外的“全方位”班规塑造学生行为, 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绝不降低教学目标,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以寓教于乐的高标准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潜力得到最大发展, 使之不负天资, 做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罗恩·克拉克,班规,高标准教学

参考文献

[1][美]罗恩·克拉克.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M].李文英, 等,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2][美]奥里森·马登.信念:相信是万能的开始[M].穆秋月, 肖文键, 编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篇4:与年轻的自己相遇

这女孩,怎么如此面熟?

Vicky轻拍胸口,“真羡慕啊!简直像看到我自己,19岁时的自己。 ”

我恍然大悟,就是这个意思!发型、身材、气质,浑身上下发散出来的光芒,这女孩儿,确有几分像二十年前的 Vicky。但,还是现在的 Vicky更美,风情万种,颠倒众生。我忙不迭地安抚,Vicky却不领情,“年轻本身就很美。 ”

那天余下的时光,Vicky像饮过酒一般,微醺、微喜、微愁。她拉着我逛遍了每一家商店,专挑小清新少女系衣裳下手,S码,薄荷绿,荷叶边,蓬蓬裙。她在借题发挥,寻找青春的痕迹?也许,这偶然的邂逅,触发了 Vicky内心深处忽略已久的少女情怀。

与年轻的自己相遇,究竟是悲是喜?假如你想知道答案,Vicky的建议是:去喝一点儿葡萄酒,新酿的,薄若莱新酒。喝完你就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了。

薄若莱新酒,产自勃艮第的薄若莱村,由 100%的佳美葡萄酿制而成。

佳美葡萄并非绝佳的酿酒葡萄,至少在法国,它的地位并不高。尽管它能熬过病害的肆虐,顽强生长,但人们依然认为它的品种毫不高贵,甚至只允许它在土壤最贫瘠的薄若莱南部种植。没想到,在碱性土壤中表现平凡的佳美葡萄,却由此遇到了最适合它生长的土地。薄若莱南部土层浅薄,土壤表层多黏土层,底层是石灰石土层。佳美葡萄在此大放异彩,一改它在其他地方所产葡萄酿酒果味不足、酸度过高、口感生涩的缺点。

薄若莱新酒的酿制方法也与其他酒不同。整串葡萄不经过破碎处理,直接放进密闭罐中,往罐中注满二氧化碳让葡萄本身做小规模发酵后,才将葡萄捣碎。整个酿造过程不经过橡木桶陈酿,9月收获的葡萄,两个月后,也就是 11月就装瓶行销全世界,并要求尽快喝掉,越新鲜越好喝。

正如年轻人,青春本身就足够动人。对于年轻的酒,当然应该尽享它年轻时的美好。假如将一瓶薄若莱新酒放在床底、储藏室里,放到第二年第三年,还能喝吗?

也许能,只是新酒的风味一定被损害殆尽。新酒不新,滋味能如何?张爱玲在《金锁记》里有句话,似可类比。她写曹七巧的女儿长安,“再年轻些也不过是一棵娇嫩的雪里蕻——盐腌过的。”

TIPS

薄若莱产区分级,由低到高排列如下:

1 薄若莱地区级(Beaujolais):最普通的薄若莱新酒,主要产自薄若莱南部。三分之二的薄若莱新酒都属于这个等级;

2 薄若莱村庄级(Beaujolais-Villages):主要产自薄若莱中北部,大约二分之一总产量的葡萄酒可酿成新酒,其他葡萄酒采用传统方法酿造;

3薄若莱特级村庄级

篇5:用一颗素心与自己坦诚相遇作文

致亲爱的自己:

你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也会给自己写信吧,今天突发奇想,想来个复古潮,给你写封老掉牙的信。想给你写封信又不知该说些什么,你也不是我最爱的人吧,我不太了解你,我们很熟悉也很陌生。就算有激动的心情用我这贫乏的语言也形容不出来。

那是你正值一个二货的年龄,又爱张扬又爱发疯,不求你有什么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好歹也得正常点。我现在这么努力可都是为了你啊,千万别让我对你失望。

他们都说,长大是个逐渐习惯虚假的过程。我不信,我要你一直保持一颗率真的童心,保持幼稚,傻的可以。你有自己的小圈子,有朋友,有死党,有闺蜜,有恋人,还有最最爱你的父母和姐姐。虽然你从来没有让他们骄傲,但他们却待你如宝。你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你是一个好女孩,好老婆,甚至是一个好妈妈。和你爱的那个他一起奋斗,努力。

我想让你变成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好吧,就你这样,不说多才多艺了,起码有点特长吧,真心希望你学会吉他。虽然现在很辛苦,但我一想到你那时幸福的样子,就什么苦啊,累啊都不觉得了。那时候你肯定在庆兴吧,多亏了我。

一直羡慕姐姐,想成为姐姐那样的人。你有没有过的像姐姐一样好呀,从毫无头绪到把一个家变成梦想中的模样。姐姐是你从小的偶像,因为她你爱上了三毛。爱上了书,纸质的书永远是让你最心安的东西,手指在书上轻滑是最美的舞蹈。你现在还保留着那个拾荒梦吗?梦想中的海边你拾着贝壳;梦想中的胡同,你拾着看似无用其实很有价值的东西。我相信我们不会被时间打败的是吗?只是希望你在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之后,不要丢了最初的自己,不要忘了最初的梦想。

七年后千万不要忘了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们,你和他们疯子般的笑声是你最美的旧时光。他们能忍受你的神经,甚至被你传染的一样神经,他们在你最伤心时陪伴你。你不能忘了他们,更不能背叛他们。

七年后要时刻谨记着孝敬父母,他们给了你生命带你来参观这个世界,是你感受到幸福的真谛与被人爱的感觉。那时,你一定要去努力的保护亲情,保护爸爸妈妈。

突然想起了最重要的一点,那是你还活着吧,人活一次不容易,一定要珍惜生命。运到不顺心的事要想得开,把结果变成你喜欢的样子,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我的命不是用来给你浪费的,我是让你把他交给十四年后的我自己。

好啦,不和你聊啦,我要早早睡觉,爱惜自己。我还要努力学习。不然你又要骂我了,我这都是为了你呀,为了不让你失望,为了不让你去哪个令你作呕的医院,为了你混得“人模狗样”你可要记得我。

亲爱的,七年了。

回想起来,真是奇妙,我只认识了你十三年,你却认识了我二十年,但这七年,我渐渐长大,渐渐成熟。从时光的缝隙中,我会成长的越来越美好。以最美的姿态,去遇见你,遇见下一个更好的自己。

现在他是是不是跟你说着他饿了呢,去给他做饭吧,替我好好爱他。

篇6: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作文

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我想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我们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加美丽善良温和,我们都贪恋的喜欢温润儒雅的人,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所想象的这样的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娴静淡雅的人,若有一天我们能温和的笑谈我们的人生,我想那时我们一定会觉得很幸福,一定会爱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它温暖美好。

与真实的自我相遇,其更是需要勇气的,《本色》也让我找到了面对真实自己的那份勇气。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有了勇气更能迎接美好。对于一个柔弱我更是一份激励,让我拥有了一种勇往直前力量和不畏艰难的气魄战胜困难,收获成功。很多时候,成功就像攀爬险峰,失败的原因就是胆怯。勇气可以征服无形的障碍,就可以大步向前。只要能够勇于面对自己,坦然面对挫折,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本色》除了自我剖析至外更重要的内心收获就是用一个宽容的心对待自己并且提高自己的价值。任凭世事纷纭,你要好好把握自己,不要忽视自身的芳香,小看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走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在决定成败、决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务必像雄狮和苍鹰那样独立,你的人生才能焕发出别样的美

篇7:与十五年后的自己相遇作文

我有一个奇怪的梦想,每年的平安夜,我都会放一双袜子在床头,期待奇迹的到来。今年的平安夜,我还是一样,在我的床头放了一双袜子,期待第二天有个惊喜。

一睁眼,我便拿起袜子看,奇迹出现了,袜子中,有一个我从未看过的物品,我拿出来一看,是个仪器,只见旁边有一张纸条,是使用说明书,咦,是时光机,我特别的兴奋。

拿起时光机,我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走进一户人家,一张全家福吸引了我,我看到全家福中有我的父母,我在想,这是哪里。突然,有人问我:“你知道他是谁么?”“不知道呢。”“他是章昊雨”。这话便把我给惊住了。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我已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原来,那个高高的个儿,大大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一身笔挺的军装,竟是后的我。

他匆忙间离开了家,到了一个秘密基地,还有好多的警察守卫,不知道是哪里。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了几个大字:国家飞行员培训基地。只见他,走了进去,我也跟随。很快,他从楼上下来,进了一个房间,房间的人不多,却个个气宇轩昂。这里,正在选拔遨游太空,探索太空的新一批宇航员。经过紧张的`选拔,他成功入选了。

晚上,经历了一个简单的庆祝会,我们便畅聊起来。他问我:还记得,你曾经小小的宇航梦么?原来,我为了实现心中小小的梦想,我努力学习,成功考进国防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防生,毕业之后,我便参与飞行员训练,被选中成为新一批宇航员。

曾经,我在想,未来的我,将会是怎样:一名白衣天使?一名作家?还是一个艺人?等等。原来,未来的自己却是这样,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为国家的事业而努力,我感到欣慰。既然,未来的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我,是不是可以尽情享受童年神话般的生活?

突然间,我的思维被他打断,他问我:还记得你曾经在学习上的努力么?记得那时,我的成绩不好,但是我们的老师却没有放弃我,一直都认真的辅导我、开导我,让我在学习上产生了兴趣,我才把学习给提上来。对,是的,正因为你的努力和勤奋,才让我在一次次的考试和选拔中,脱颖而出。我笑了,原来,我每一刻的努力,就让自己心中的梦想近了一步。

“还记得你曾经的调皮捣蛋么?”记得那时,我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我喜欢和别人打闹,凡事都要胜利。后来,我们老师说,这个习惯不好,要学会以君子之道待人,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对,正是因为你曾经的改变,才让我知道乐于助人的快乐,如今,我用自己的收入帮助贫穷的孩子,我感到自豪。我愣住了,原来,我曾经的决定,能够改变我的一生。

时光飞快,我被时光机带回到了现实,我明白了,我现在的每一个决定和选择,对未来的我都影响巨大。我告诉自己,要把自己的缺点改变,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篇8: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作文

他们, 我校的高一新生;他们, 因中考失利, 分数够不上普高, 来到我们学校, 为此他们感到很失落, 很悲观。

我, 比他们早来学校半个月的新老师;我, 大学本科毕业, 在大家拼命辛苦找工作时, 较为顺利的找到了大家理想中的工作, 来到了这所职业学校, 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和他们有着很明显的共同点, 那就是我们都是“新人”, 然而当我们走进这所学校时, 我们的心情又是截然不同的。他们, 充满了失落、悲伤、甚至还有些愤恨;而我则充满了喜悦、兴奋、还有些许紧张。

对于一个新的环境, 每个人都有一段适应的时期, 或许是因为我不比他们大多少,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 我是“80”后, 他们是“90”后, 我们占尽了好时代、好资源的光, 我们有五花八门的交流方式, 即使我们之间有代沟, 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只要我们双方努力一下就可以将它填平。于是, 他们找到了我, 用微信和我聊起了天。

学生:老师老师, 在不在?在干什么呢? (学生对老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老师:在的, 没忙什么, 在看电视的。 (我用了最真实最简单的方式回答了他。)

学生:哎~~~~好无聊呀, 一点意思也没有 (学生常常会这样抱怨) 。

老师:那你觉得什么有意思呢? (我的预设答案是打游戏、打球、K歌或是刷微博等之类。)

学生:我也不知道, 以前特别喜欢打游戏, 恨不得没日没夜的玩, 可是现在我觉得打游戏也没神马意思, 挺无聊的。 (这个回答让我有些意外, 看来他已经“升级”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了。)

老师:那就找点书来看看吧 (我尝试给他一些建议) 。

学生:我在看书呀, 我在看××××和××× (说实话, 我很吃惊, 这两本书不是闲书, 是两本非他所学专业的专业书)

老师:你好像不是学得这个专业吧? (我想让他告诉我一个理由)

学生:恩, 我对这些感兴趣, 就借来看看 (当时我想, 这个学生还满不简单的呢) 。

老师:既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那就好好看书呀。

学生:老师, 你原来就是想当老师的么?

老师:这个……很复杂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

学生:老师, 你夸张了吧, 呵呵。

老师:才没有, 是真的, 现在回想起当初, 任何一个决定改变, 可能我们现在的聊天就不存在了哦。

学生:想想也是哦~~~~~我不就是么 (我知道, 可能说到他的痛处了, 本应该回避的, 既然说了, 就和他谈谈吧, 总避着对他也不好) 。

老师:有么? (我想让他自己说出这个问题, 希望他能有小河样的勇气)

学生:我中考失败, 来到这里, 我以后的人生就不一样了 (到底他还是说出来了, 至少他有面对的勇气) 。

老师:是不一样了, 但怎么走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呀 (我想我必须要承认进入高中和进入职业学校时有区别的, 但这样的区别是绝没有好坏之分的) 。

学生:那还不都一样, 和我以前的同学比起来差远了, 以前我们常一起玩, 现在我都怕见到他们了 (这是很多学生都会有的想法) 。

老师:怎么能一样呢, 即使你失去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你依旧可以参加高考, 上大学……来到学校后, 路还是要你自己来走的。

学生:也是哦 (或许是这样的话提醒了他) 。

老师:当然, 正如每天早上你醒来, 你不能改变时间的分秒飞逝, 但你可以选择笑或是哭着走出家门。

学生:恩, 我肯定选择笑, 每天都哭丧着多难受啊。

老师:其实你也有很多选择的机会, 现在的你是一个全新的还未开发的自己, 你想想呢?

学生:好像也是哦, 看来我要好好想想了。

老师:好的, 那就不打扰你思考了哦~~~~~~

反思和分析:

这是学生和我短信聊天的对话, 最后他说他要好好想想了, 我也仔细地想了想。

在我们每个人都还很小的时候, 老师家长就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然后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好好学习, 奋斗奋斗再奋斗, 有些人坚持了初衷, 完成了当初的目标, 大家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可告诉我们, 他们成功了。然而那些没有坚持初衷走下去的人, 就没有成功的么?就如我们学校的学生一样, 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中考这场赛事的“失意者”, 但谁又能说, 他们今后不会成功, 生活不会幸福?谁也不能也不会做这样的保证。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只不过每个人找到目标的时间不同, 显然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们走向幸福。

在学校我也遇到过类似给我发信息的学生, 他们在与我的交谈中, 每次必谈“以前我很优秀的, 我……”之类的话, 当我告诉他们“现在的你也很优秀”时, 他们多数会还我以惊异的表情, 然后告诉我“以前和我差不多的一个同学, 人家现在在重点高中……”。说实话, 听到这样的我开始担忧, 他们是还没认识“新的自己”, 时间长了, 对他们是有害处的。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 有些人他们一开始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目标, 这条路就会越走越清楚, 对自己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而有些人, 就如这些学生, 他们的目标变了, 但他们的评价标准却没变, 所以他们怎么和人家比, 都有矮人一截的感觉, 越是这样越是要比, 越比越没有自信, 人也就越消极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也有过这样的遭遇, 上大学前, 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高考的志愿我报的是医学, 最后却阴差阳错的上了师范专业。我有过抱怨, 差点把自己变成“祥林嫂”见人就说自己的悲凉, 后来, 当我意识到抱怨只会让自己更加消极后, 我停止了, 我开始反思, 或许这是上天为我打开的另外一扇门,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大学生活, 现在已然成为一名快乐的教师。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请不要害怕;面对未知的自己, 请你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回避, 尝试去了解认识自己, 去挖掘自己无限的潜能。

新老师遇到新学生, 用短信进行一番交流后, 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 任何事情的发生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一切都由我们认识自己的态度来决定。

参考文献

[1]蒋家平.论现代大学的价值观建设[J].教育与现代化.2001 (04)

篇9:与过去的自己相遇

这个系列作品叫《找自己》(ImagineFinding Me),展现了同一场景中略带超越现实感的“物是人非”。用这样的方式,大塚千野回到了伦敦、西班牙、卢森堡、巴黎、东京、北京……录找那个5岁、6岁、10岁的自己。

她在这些曾经去过的同一个地方,拍下一张照片,然后与过去拍下的照片合二为一,每张照片上都有两个人:一个女孩和一个成年女性。在同一空间中,她让十几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相遇了。

这一个系列的照片在世界各地展览时,如此久别重逢的自己与自己,打动了很多人。

这世界上许多人都以不同形式和自己“相遇”或“共处”过。我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有机会能遇见童年的自己,你会怎么做,或者说什么?”

“不要那么爱哭,妈妈爱你。”我对童年的自己说。我觉得自己长得很像妈妈,童年的自己一定会以为是妈妈来看我,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爸爸妈妈在我四岁的时候离婚,从我记事起,家庭里就没有妈妈,我和爸爸住在一起。她很久很久才打一次电话,一两年都见不到一次。我一哭就觉得如果妈妈在就好了。

我听了自己不假思索的答案后哭了很久,嚎啕大哭的那种哭。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未完的情结,而与过去的自己相遇,就如同走在那个命运的秘密中,却又不得不忍住,不能去戳穿,有一种总想言说的寂寞。

篇10:与十年后自己相遇作文

没错,她就是十年后的我。这个故事是三天前发生的,而现在,她已经回到十年后去了。不过我很感谢她在这儿的两天时间里教我的东西。

第一天,那个早上。我手忙脚乱的穿好衣服,收拾屋子,吃早饭,而她也不闲着,跟我说清楚了她来这儿的原因。很快她跟我就混熟了,毕竟是另一个自己。去学校的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可很快,不开心的事发生了,邻班的那个同学又来找我麻烦,他竟然丢了一只虫子到我身上!我顿时火冒三丈,怒发冲冠,追着他一路破口大骂。而她,十年后的我,却站在旁边看的津津有味,一阵阵笑声从她嘴里传出。 “还说是十年后的我,竟然在一旁看我的笑话”。我跑到她身边,开始质问她为什么不帮我,谁知她却说:“你知道吗?从前有个长的很矮的人,每次只要别人说他矮,他就非常愤怒的反驳他们,直到有一天,那个人心脏病死了之后到了天堂,对上帝说,我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呢?难道我反驳他们我就能够长高吗?”

第一天,我学会了去无视那些故意找麻烦的人,还学会了不为那些不值得事生气。

第二天,像往常一样,她陪我去学校,只不过这一天我没有前一天那样放松了,因为这一天我有一个演讲比赛。时间过得很快,演讲比赛的时间就像本就不满的沙漏,仍不停的流走。怎么办?下一个就是我了。我拿着演讲稿站在后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再看她,非常淡定,跟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键时刻,你快给我支个招啊,其他人都得了那么好的分数,我越听越紧张”。我一口气说完整句话,心急如焚。她依旧像昨天那样不紧不慢的说:“是个人都会紧张,其实没关系,拿出你的自信就好了。人不是生下来就自信超强的,慢慢练。”说完,她就一把把我推到了台上。我一下就呆在那里,好几十双眼睛盯着我,就在这时,我那飞快跳动的心好像骤然停止了一般,那种紧张感像蒸发掉一样,演讲稿里的字一个一个清楚的从我嘴里吐出来,大约五六分钟后,演讲顺利结束。

第二天,我学会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自信的面对前面的路,无论他人做得再好,你都是独一无二的。

篇11:《与最好的自己在一起》读书心得

先来说说如何选择这本书--首先感谢梦想家人的推荐,在这个集体,分享资源分享感悟,这种动力已经影响到我,让阅读连绵不绝,有书可读,有话可说。

接着,先读前言,看看这是一本什么书(讲什么的),开篇伟大喜剧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几句话: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在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看到这些话,更坚定了活出真我,接纳自己,提升人生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对于心理学学习,从这里开始。

第一章:我们很难了解自己吗?翻看到第四页:抉择很难。众生长谈话题,生活中,多少的选择,让我们在犹豫中浪费时间,在如何抉择这个问题上,丧失本真。选择焦虑症,发生在每天的生活朋友间,小事情,选择失误,也许影响不大,大事情上,选择失误,谁又给你重来的.机会?如何选择正确,是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面对选择?如何正确选择?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不是想不清楚利弊,而是不明白我们自己真心想要些什么。

篇12: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作文

李开复老师说:“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我深信:只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引用了近百个真实案例,科学详细的阐述了如何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如何有效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现实生活与科学理论相结合,使得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引人共鸣。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告诉读者:所谓成功并非腰缠万贯、并非地位崇高,真正的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即“做最好的自己”,处在当今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再与别人竞争,但是最后的赢家又是谁呢,胜利的喜悦又能维持多久呢,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穷其一生,最终我们一生都在不断的与自己竞争,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李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并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通过一个个真真实实的案例,我们逐渐找到了成功的定义,快乐的秘诀——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十字路口,但我们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切忌因为压力过重而烦恼,因为失败而哭泣,更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因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换一个思路思考,不断超越自己,或许柳暗花明就在转角间等你。

读罢这本书,吸取精华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我到底应该如何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于我而言,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是进步还是退步,进步的原因是什么,退步的原因又是什么,每天一定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得与失,人生短短数载年,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自己的境界靠拢。

篇13: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 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 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 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 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 各行各业, 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 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 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 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 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 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 做一个主动的人

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 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 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 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 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对我来说, 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 而是我最好的智囊, 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 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 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此外, 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 给他们写回信时, 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先后公开的三封《给中国学生的信》都是如此诞生的。

无论是为了真情, 为了影响力, 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 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 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 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 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那么, 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 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 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 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或者, 你也可以回顾过去, 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 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 你也可以想象一下, 十五年后, 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 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 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 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 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 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 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 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 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 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 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 都会跳起来。这时候, 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 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 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 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 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 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 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 我认为, 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 (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 , 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1977年, 因为对软件的热爱, 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 并成为数学教授, 你能想象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2002年, 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 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 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 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 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 更重要的是, 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 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我刚进入大学时, 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 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 每天疯狂地编程, 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终于, 大二的一天, 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我告诉自己, 人生只有一次, 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当时也有朋友对我说, 改变专业会付出很多代价, 但我对他们说, 做一个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一天, 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奋, 我对自己承诺, 大学后三年每一门功课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决定, 今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我的同事张亚勤曾经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 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 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 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 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希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 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 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针对兴趣, 制订阶段性目标, 一步步迈进

找到了你的兴趣, 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制订具体的阶段性目标, 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首先, 你应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些什么?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做一个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成为更好的演讲者?十五年后成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差别?还是其他方面?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例如, 当我决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时, 我发现我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我以前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 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我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 学生甚至给我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 为了实现我的理想, 我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

其次, 你应制订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 再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力, 努力完成目标。比如, 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 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 给我反馈意见。我对自己承诺, 不排练三次, 绝不上台演讲。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 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有一个演讲者教了我克服恐惧的几种方法, 他说, 如果你看着观众的眼睛会紧张, 那你可以看观众的头顶, 而观众会依然认为你在看他们的脸, 此外, 手中最好不要拿纸而要握起拳来, 那样, 颤抖的手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当我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 我自己又发现了许多秘诀, 比如:不用讲稿,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时, 我会表现得更好, 于是, 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 于是, 我一般要求多留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 于是, 我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我没有兴趣的题目。几年后, 我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得好, 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 其实, 我只是实践了中国人勤奋、向上和毅力等传统美德而已。

制订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 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 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 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 可以再制订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 认真总结教训。

篇14:在远方,与自己相遇

一、奇异的想象与丰沛的诗意

徐东在他的后记里强调说,“我去过西藏,在西藏待了三年”“十多年后我写我心中的西藏,事实上并不是真实的西藏,准确地说,西藏成了一个使我想象的地方”。徐东的西藏系列短篇小说,是基于想象基础上的叙事,虽然其中不少也是对于男女之情的想象,但穿透种种想象,能够读出生命的寓言、生死的参悟,是与自己灵魂的一种对话。作家笔下那些看上去无所事事、成天幻想的男人或是女人,他们梦想未知的远方,或精彩或一无所有、甚至是走向死亡的远方。在远方的路上,他们最初好像是为了与一个懂自己的人相遇,其实在潜意识里只是为了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小说中那些充满张力的长着扑棱的翅膀的想象,来自于作者在西藏三年的见闻与风景,涵括他足迹所至的山南地区、林周县城、拉萨,以及他在西藏路过的叫不出名字的地方。有的想象的对象来自于神话与传说,就如《贡加贡的时光》中两个相爱的年轻人西多与桑琼。他们需要清楚爱的

过去与未来,根据梦境,他们要去一个地方才有可能使他们清楚,作者借用了网络上虚构的“贡加贡”,从一则神话传说开始引出西多与桑琼的爱情。

诗意与想象,是《藏·世界》的主色调。在天高地广的西藏这个异境里,人的想象是奇的,而以这奇异风景为背景的想象,小说家笔下的男女、物事、语言和心理,无不是充满慢镜头的奇幻,无论是石头、阳光、空气、蓝天、云朵、流水等,都是有灵性的,无论田野、草场、雪山、远山,无论四脚蛇、獐子、雪猪、狐狸、野兔……都是动感的,有生命力的,是一幅幅会成长的图画。

开篇的《欧珠的远方》,既是这些短篇的引领,也是作者的偏爱,其通篇都自然流动着奇异的想象,诗意像清泉浸润每个句子。主人翁欧珠是作者以往在西藏看到的那些经常在墙根下蹲着的男人们的缩影。他们的悠闲自在使人羡慕,他们在那一刻什么都不干,却在默默享受时光,也许他们是在代替所有的人在享受,正如欧珠说自己“守住了时间”。我大声地重读了这个句子,夕阳正透过玻璃倾泻在我的脸上和全身,一直铺撒到茶几上,玻璃杯里的红茶在夕阳下漾起琥珀的涟漪,那盆不知名的花似乎被光影挠了痒痒一般,花枝乱颤。窗外正是京城匆匆赶地铁公交的焦虑的身影,我突然觉着自己也幻化成了欧珠,“觉得自己的存在可以隐到别人身上去……跟着走动”。在喧嚣中静静阅读的这个下午,我也觉得自己像欧珠一样守住了时间,也想找一个石头握在手里,怕自己的飘渺的想法把自己带起来飞到天上去,不敢再开口说话,哪怕是诵读,因为欧珠刚才对我说了,“我怕我一说话,世界就变了”……

而尽情享受时光的欧珠并不满足,他意识到自己应该要去远方,要告别原来的自己,远方未知,远方一无所有,但是远方也无所不有。欧珠只是一个符号,在别人眼里某种异类的标签,欧珠也是人类的某种暗示,欧珠一出现,时间就被放缓了脚步,像慢镜头一般迈着小脚拖着碎步踱步。小说的文本叙述,是纯净舒缓的散文笔调,也充满纯净梦幻的童话色彩,不时闪现智慧的光芒。

欧珠对远方的无限想象和来自骨髓的神往,是这篇小说的灵魂。我曾对故乡与远方也写下这样的句子:“故乡,是一个人‘零公里处,那里雪藏了我们曾经的笑和泪,惶惑与无奈,希望与梦想。故乡,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千方百计极力要逃离的地方;故乡,也是鬓发苍苍时,即使穿越千山万水,我们也要回归的灵魂深处的零公里处!”对未知的远方的想象,是逃离故乡的理由,地图上的那个小圆点,是我们的起点,梦想是半径,梦想有多大,半径就有多长,离家的路就有多么遥远。

欧珠在逃离故乡时,也还是心存留恋的,“他走出县城的时候,回头看了看,发现生活过的地方变成了一幅画,被轻轻地卷起来,装到心里去了。”离开了,就成了永不回来的风景,记忆将被时空洗涤,“许多年后,欧珠生活过的地方也会变成他的远方”,这更是人生魔鬼词典里的句子,“逃离”是年轻时在原点彷徨时的关键词,“回归”则是年老时在远方回望的关键词,他们的时空距离是由各自的事业发展的高度决定,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二、自性与哲思之光

这些藏地小说,在情节故事结构上看上去并没有特别之处,有的甚至模糊了故事情节,比如《拉姆的歌声》《透明的杰布》《贡加贡的时光》《会飞的平措》《西光达娃的月光》《走失的桑朵》《转山》等。这些小说更多的是观照内心,直指心性。万物均有如如不动的真如佛性,即自性,不变不灭之性。由于万物均有佛性,在这一点上,万物是平等的,万物都是佛性“幻化”出来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清净自性,外化为善良、幻化、妙用。

与《欧珠的远方》一样让我反复阅读的是《走失的桑朵》,这是小说集中唯一一篇关于女人非爱情因素、纯粹追逐梦想的神性短篇。或许徐东是个男性作家,在创作这一系列西藏题材小说时,他尚年轻且单身。他对男性的心灵漂泊与梦想有更切身的体验与观照,于是在《藏·世界》里,大多都是聚焦于男性被外界欲望的诱惑,被理想或梦想驱使着走向远方;而在他的想象世界里,除了美丽无敌的拉姆、吉娜等少数几个高原女人,因为天性多情而游走在数个男人之间外,女人大多无奈地安守命运的安排——结婚、生子、放牧、持家守家。

桑朵是清洁自性突然自由外化的例外。某一天,美丽的桑朵,突然想去别处,她丢下她的牛和羊,就迈开了步子,“桑朵走下山坡,用地上闲散的石头在草地上摆出了一扇门的形状,她从中间走过去,敞开了自己的世界,把过去忘记了”。桑朵的丈夫、没有理想与梦想的拉西,实在想不到什么更好的理由说明他的女人突然从熟悉的生活里走失的原因,他也猜想所有神秘的事物附在桑朵的身上,让她入魔,所以无目的地就要去远方。

在这篇短篇里,俯拾即是这样富有诗性与自性的句子,读起来心底澄明。一个人的一生,或一生里的某个阶段应该会有失控的时候。我想,当桑朵在草地上用石头摆了一扇门时,一定是佛在石头门上施了魔法,桑朵的天眼被打开,她的灵魂突然出窍,飞到别处生根发芽又不断成长变化,闪闪发光,让桑朵无法停下来。桑朵不仅用眼睛看到,还用心、用自己的生命看到了阳光下的一切,似乎一切生命都在光中,她想起神创造的一个地方“香巴拉” ,据说那儿没有痛苦也没有烦恼,是自由和梦想之地,她在生命中的想象里找见了生命最本真的渴望——“一个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汇聚成的一个焦点。灵魂在那个焦点里熊熊燃烧。”

谈自性问题,这就是一个比较终极、玄妙的问题,直指人心灵的中心。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就是自性的充分发挥或实现。在喧嚣时代,无尽的欲望让我们自身的清净自性蒙垢,天眼关闭,洁净的心性成了盲区。谁能像桑朵一样,某一天也用石头在草地上为灵魂摆出一扇自由之门,从中间走过去,放下红尘的牛羊,敞开了自己的世界,重新找到我们的清净自性。

思辨的哲思,在徐东的这些小说里,与他的纯美叙述无缝地对接,阅读的过程,时刻被那些珠玑的亮光照耀。其中《山坡上的桑珠》,哲学的意味最浓厚。这个爱情故事,在这小说集中是属于比较复杂和纠结的三角恋情,但是在作家的温和叙事中,使人无法责备任何一方,三方似乎都爱得有理由、爱得纯粹而真挚。

桑珠因为爱情而敏感的内心使他洞察一切,使他对爱情、亲情以及人生,进行深层的思考,在纠结中痛苦挣扎。血脉手足之情与刻骨铭心的爱同时折磨着这个完美成熟的男人,他走向了他的“山坡”:“山坡是个神秘的高度,是个使人介于人与神之间的位置。”山坡确实是一个有想象空间的自由的高度,不用太多的仰视,也没有大幅度的俯视,可以回望自己的来路,光照自己的内心。山坡上的桑珠,在那样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中,他在逃避吉娜和她的情人。在山坡上,他感到所有的颜色都充满了生命,而他生命中产生一种威严,在瞬间感受到自己的独立不羁,他可以超越凡尘,免去一切烦扰。

《上坡上的桑珠》场景选择山坡,是一个哲学的命题,是俗世的爱情,不用太仰视,也构不成俯视,只要稍微抬高一下视线,或是放低一下视线,就是另外一种结果;是血脉里的亲情与激情喷涌的爱情,在灵魂里拔河,他们的力量势均力敌,最后的结果,是拔河绳子中线的小红布,自动消失了,这场势均力敌的拔河,自动消失了。

三、理想而梦幻的、自然而神性的

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男人,在我看来,更像一个个行走大地的行吟诗人一般,爱幻想、想去远方的欧珠、天才画匠格列、养驴拉货的善良罗布、月亮一般皎洁的牧羊人达娃、纯洁神奇的种树的其米、完美的珠宝商桑珠、喜欢不停说话的强巴……他们似乎天生就具备哲学家、艺术家、诗人的气质,他们没有外部给他们的繁琐知识、所谓厚重的文化强迫,高原的大地流云、天空雪鹰、雪山河流等等,是他们原生的书本,一切的自性、诗性都源于灵魂,流自温热的血脉,他们那些看上去虔诚得不可思议的“行为艺术”,都是从心开始。那些美妙的风景与幽微事物在生命力缓绵展开,像无声的雪雾一样飘扬弥漫,当这些来自天地自然的能量积聚到某个极限时,就像火山一般喷薄而出。这些幻想、出走、寻觅的男人,似乎与年轻无关,不少是在有家有口、三十几岁时,才在某一天突然就走向了远方,去寻找远方的梦想与未知。

小说中的男人形象,在我看来,也像是小说家灵魂裂变而成的个体性格、气质的多重影像。欧珠是爱幻想又容易产生错觉的中年男人,他的名字像个影子,在首篇《欧珠的远方》作为主角登场后,他不时出现在以后的篇章里,比如到第六篇《简单的旺堆》里,还在借他的口在说话。

小说家笔下的女性相对男性来说,给的笔墨要少,但多是漂亮而多情的女人,个个很能干。无论欧珠的妻子梅朵,格列的妻子桑娜,店老板娘拉姆,走失的放羊的桑朵,开店的漂亮白玛都是如此。像《罗布的风景》中的拉姆,四十岁的心却还像小姑娘似的多情,拉姆的嗓子好,喜欢唱歌,“尤其见了男人,她就变成了一条波浪滚滚的河,是个因为多情而迷失的女人,但是她的善良一直留存”。

这些小说独立成篇,但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物,不断地在其他小说中重复再现,成为新的主角,比如欧珠、格列、次仁、拉姆等等,在阅读时,有可以当做一个中篇甚至一个长篇来阅读的感觉,背景都是干净的高原蓝,白云羊群,沟壑峡谷。与西藏的地广人稀对应,每篇的人物很少,都是独居,孤独地存在,没有内地的大宅门的勾心斗角,即使有决斗、暗算,也是因为顺其自然的爱情、不管不顾的痴情。

西藏的万事万物,在作家的心里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人与万物可以对话,人与万物可以通灵,石头、树等等都有灵魂。欧珠的手里常拽着一个石头,在其米眼里,“有一种力需要捉住来看看,其米弯腰拾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远处。”“他的树看到他的寂寞,他的力,在有风的时候,树与树商量着要不要给其米一个特别的梦”。

“好作家都是理想主义者。然而,作家相信未来。我是一个相信未来的人,我愿时光使一切沉淀下来的时候,满天星辰使人心存喜悦,灿烂千阳使万物生辉。”就像徐东自己所说的一样,他以自己的想象营造了一个心中纯美的藏世界,他为自己理想的大爱在神界之外建构了一处“天使宫贡加贡”,寄存他内心纯净的永恒之爱,让许多的透明灵魂聚集在一起,让时光停滞了。其实,爱的修行不需要异境,爱情的永恒性也不用去天使宫,没有温度爱情确乎会改变,人类的爱情只适合在凡间,神的爱才在天界,才会永恒吧。尽管如此,我还是会为作者笔下那些为了爱的修行而追寻甚至遭遇苦难和失去什么的人物,滴下常温的泪。

(作者单位:《长沙晚报》副刊部)

上一篇:管理者领导力提升下一篇:人到中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