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创作心得

2024-04-15

面塑创作心得(共6篇)

篇1:面塑创作心得

面塑创作的心得

李爱萍

对于面塑创作,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以前面塑对于我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民间艺术,对于南方特别是我们这一地方是一个新事物。从07年一次在电视上看见面塑制作我被它深深的吸引,在后来自己慢慢的摸索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谈谈自己对面塑制作的一点心得吧。

一、认识面塑:

面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虽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在民间艺人的走街串巷中传承,缺乏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精彩纷呈的流派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捏面塑用的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掺和而成,并需要加适量的蜂蜜、甘油等,这样不容易腐裂。然后经过揉匀、调色,制成各种彩色的面。面有粘性,在捏面之前可以用黄蜡润手。

二、面塑常见问题

最初进行尝试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直接导致的就是以前做的很多作品不能保存,比如:做的时候挺好的,过几天就裂口或者发霉。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敢动手,看见自己做得挺满意的作品慢慢的坏掉是怎样一种心情呀。但还是抵挡不住面塑对自己的吸引。不气馁坚持每次和面做记录,找材料,换和面的手法。在这几年的摸索中解决了以下问题。

1、首先,面团过干,这会造成面塑各部件之间不易粘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和面时水加得过少或面粉加得过多。在多次的摸索中终于有效的解决了面粉,汤圆粉和水的有效比例,并且制作了自己需要的各种面团,软的,硬的,软硬适中的,并且充分利用它们的特性进行创作。

2、其次,面团太软,就是说面团失去了骨力。主要是因和面时水或糯米粉加得过多所致。其解决的办法是:将面团臵于阴凉通风处,吹至面团不粘时即可。面团弹力过大,这可能造成无法刻画面塑的细微部分。如用塑刀刚压好的眼窝,马上又会弹起恢复原状等。其解决的办法是:将面团重新入笼再蒸一次或者多醒几天面。

3、如何解决面塑作品存放时干裂或长虫

制好的面塑作品存放时出现干裂或生虫长毛。加入精盐和香油或甘油后,有增加面团筋力、使面团不开裂绽口的作用。因此,只要和面时将上述两种原料放够了,让它使面塑作品慢慢的收缩。并与其它原料充分揉匀,即可防止作品干裂。致于作品生虫长毛,则是防腐剂用量不足所致。在制作过程中我一般用可以食用的防腐剂。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在进行面塑创作。

三、面塑创作

最初进行面塑的几年由于材料的问题,一直进行小型的花卉、小卡通、生肖的创作。经过多年的摸索解决了面泥的许多问题以后慢慢的尝试了人物创作,在创作的时候先要认真观察你要捏的动物或人物,掌握住他的特点,并进行夸张、修饰。我认为,捏面塑先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并有兴趣,细心塑造,你的面塑风格就脱颖而出了。而且还要敢大胆创新,摆脱出思想的圆圈。例如在一次看见一老人和自己的孙子的玩耍过程中创作了《祖孙乐》,并且夸张了老人的五官,使作品具有生活气息。在平时的创作过程中我喜欢对中国传统的仕女进行创作,我喜欢传统人物(尤其女性)或者古装人物的服饰,头饰进行无限想象和考究。对各朝代的服饰在创作中进行学习,并进行色彩的创新。

面塑和捏面人虽然同出一源,但其根本不同,捏面人属一种手艺,由师傅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徒弟认真背下来每一个操作细节,照葫芦画瓢,学成之后自立门户,走街串巷养家糊口。面塑不同的地方就在一个“塑”字,“塑”不等于简单的 “捏”。所谓“塑”就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从动脑到动手,作品起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创作之冲动引发构思腹稿,经几番孕育胸有成竹,制作过程中瞬间将作者的情绪完全宣泄于面团中,完成后作者获得一种莫名之快感,才是最大的回报。所以说捏面人易,做面塑难。我初学面塑时常患无和面配方,而解决问题后才觉得面塑作品之关键并非只有配方而已。作者首先要具备有美术知识,有扑捉生活中美好情节的能力,基本的绘画功底,还有色彩的运用技能等等。然后学习传统面人技法,结合现代美学知识,提高个人美学修养,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方能完成好的作品。

面塑艺术是一门综合造型艺术,更是一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她那独特的表演魅力就在于经过面塑艺人灵巧的手使平淡无奇的面团,几乎是转瞬之间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这就是面塑这门民间绝活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出手快,一气呵成。也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泥塑所无法比拟的。面塑作品用料考究、做工精美,既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又带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使面塑作品就具有了可把玩、可馈赠、可收藏的艺术特性。对于面塑本是自己闲暇之余的一个爱好,但面塑作为我国的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真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为面塑,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2:面塑创作心得

面塑简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了解)

2、试一试,学一学,做一件面塑作品。重、难点:

重点: 是欣赏中国的民间面塑。

难点 :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民间面塑的表现手法,如夸张等。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作品实物,投影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欣赏面塑作品实物,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简单介绍: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2、出示投影,欣赏各类面塑:(1)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色彩妍丽,热烈又强烈的对比)

(2)看“孙悟空”哪些地方特别精巧?(服装,头饰,色彩斑澜,多姿多彩。)(3)看书中范图,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喜欢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三、提出作业要求:请你用彩泥也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范作,能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制作较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B类作业: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构思新颖,制作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五、课堂小结:

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全国各地。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

反思: 民间艺术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自然朴实,天真淳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心灵纯真,有一课没有受到世欲观念污染的“真心”,他们满怀兴趣观察眼前的一切,艺人的一招一式,魔术师般的手,使他们惊奇。艺人塑造的作品,生动而富有情趣,色彩妍丽、热烈的对比,迎合了儿童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难怪孩子们一见钟情。

面塑塑造的主题大都从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攫取,难能可贵的是艺人的手中,常常将自己对“是非善恶”的感情因素体现在对人物造型的“夸张”处理之中,使小小的面人也带有充沛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感情色彩正是今天大都市中流行的机制电子玩具所缺少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面塑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课

面塑基本手法 活动目标:

1、初步会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三、难点:

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团圆

怎样把面团得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二、压扁

分别学会几种不同的压法,注意掌握压的力度。三

搓条

分为两种

一种为单色泥条,搓时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可反复搓,直至搓至粗细一致。第二种为彩色泥条的搓发,在搓的时候只能按一个方向搓 四

粘合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尖刀轻压 五

认识工具 面塑主要用双手来制作,但为了我们把作品做的更好,我们会要一些辅助工具,如小型塑刀,剪刀,梳子,镊子等

学生用一团面泥练习各种技法,熟悉面泥,感受面泥带给我们的乐趣

第三课

面塑—太阳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制作太阳娃娃。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3、在面塑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粉团,泥工板,一次性小盘子若干,牙签、剪刀、活动过程

一、示太阳娃娃,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一次性盆子),噢,他们在这里,怎样能让他们更加漂亮呢?(自由讲述)

1、(出示装饰好的太阳娃娃)提问:你们瞧,这些娃娃漂亮吗?有眼睛、鼻子、嘴巴,谁知道是用什么做的?(讨论、讲述)

2、用彩色的面团做的,教师示范用面团做娃娃的脸、嘴巴等器官。复习巩固团圆、压扁、搓等技能。

三、学生制作太阳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要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脸和其他器官不要用一样的面团。

2、播放优美的音乐,创设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3、指导个别学生制作娃娃。

四、评价作品

启发和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后将娃娃布置在主题面板上

第四课

脸谱制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脸谱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脸谱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脸谱?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

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

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

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五课 花卉的制作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花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泥.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二 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塑花呢。同时介绍面塑花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三 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 用面来制作一朵 玫瑰花

教师演示花的制作 五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六 评评我们的作品:

第六课 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 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花卉。三 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花卉形象。四 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五 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说说我的课堂感悟:

第七课

面塑《吉祥猪》

活动背景:

面塑是学生最喜欢活动之一,通过制作一件件生动的作品,传达学生想说的话。根据学生喜欢面塑活动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面塑的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分为美术和手工两个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在面塑方面的练习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相对薄弱。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都较棒,结合学生对小猪的喜欢,我设计了这个面塑活动,满足学生对面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猪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竹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猪胖胖的,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用面来做一做吧!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猪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猪的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猪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猪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小猪的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因为小猪是胖胖的,这回面要多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小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椭圆形状。

2、小猪的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猪的两只耳朵。小手打成八字行,在椭圆行的一头轻轻的捏一下,再轻轻的捏一下。轻轻的弯一下,尖尖的小耳朵就做成了。小猪有个大大的鼻子,我们把它这里捏一个长方形的形状,用你的小牙签(棉棒)在上面弄两个洞。小猪还有四条短短的腿,这里捏一下,一条腿,两条腿,后面再捏两条腿,轻轻的捏一下,小猪就做好了。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猪的眼睛,把它加在小耳朵的下面。千万别忘记小猪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弯弯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绕一个小圆圈,把圈的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猪身体的后面。

4、选择色彩进行装饰

用棉棒沾调好的颜料,给小猪的身体进行装饰。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猪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猪的动态和完善猪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猪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2、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

第八课

小白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白兔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牙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还记的小白兔的儿歌吗?谁告诉我小白兔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白兔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样图案装饰方法?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白兔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白兔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身体。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这回面要少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圆形状。

2、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先撮圆球,再把它分成两份,搓成两根一样长的泥条压扁,再轻轻的捏一下。小白兔有个小小的红鼻子,用你面塑工具在鼻子下面压出嘴。腿的做法可以分出手和脚。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白兔的眼睛,把它加在小鼻子的上面。千万别忘记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把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白兔身体的后面。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小白兔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它的动态和完善白兔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白兔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第九课

小动物小组研究

1.欣赏引入

视屏显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注:这些小动物是用面塑造出来的)

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请几个同学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2.概括分析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简单地说出或模仿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欣赏书中老虎作品,引出课题。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3讲授新课

问:你们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动物形象。板书课题:民间面塑——小动物小组研究: 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老虎的特征。4.人文鉴赏 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书中的民间艺术家制作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5.讲解、演示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教师: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们要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出的方法最多、最好。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学生结合制作彩泥的经验,小结: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了。(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6.自主创作

及时辅导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思考:面塑的“小动物”和现实中的小动物一样吗?在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塑造你喜欢的某一动物。两人一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合作完成作品。7.鼓励、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那些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学生课堂评价:

第十课

西游记人物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认识和经验,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捏等泥工技能,表现西游记各种人物的形态特征。

2.发展塑造能力和立体形象表现力。

3通过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加以塑造。

活动准备:

1.《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2.面泥若干、剪刀、切刀。

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用面泥来做西游记人物,你想做谁?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发言。(我想做孙悟空,先团个圆形做他的头,再做个椭圆形的身体,最后搓长条形的胳膊和腿。)

2引导学生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教师提问:“孙悟空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

学生 讨论后回答。(孙悟空的脸是红红的,可以先做三个红色的小圆,压扁后排列好,在加上两个黑黑的小眼珠;

孙悟空瘦,猪八戒胖,唐僧带帽子,穿袈裟。沙和尚带着一串大大的 佛珠;猪八戒的鼻子和嘴大大的,突出来。可以用手把鼻子拉出来,再用切刀切出嘴巴„„)

老师示范孙悟空脸和猪八戒嘴的做法。

3.交代要求,学生捏塑,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如果需要工具,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

老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制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塑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构思。

鼓励多塑几个人物,并尽量塑出不同人物的.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篇3:幼儿面塑教学之创新三法

关键词:幼儿面塑,教学,创新,童趣

幼儿面塑是对传统面塑的内容进行取舍与变通, 在传承的同时讲究“童趣”, 形成独具一格的创新型面塑。充满童趣的幼儿面塑教学既可以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又能使幼儿更好地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物体的不同侧面, 感知物体的立体性, 帮助幼儿认识事物, 形成立体概念, 发展幼儿的空间感, 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 对开发右脑、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同时, 幼儿面塑作品因直观形象、易于保存, 适合在幼儿园作为环境布置、教具、玩具使用。

当前, 面塑“非遗”传承大都表现为宣传活动, 并没有真正落实在专门的学校固定的学员中进行传承, 创新和系统化更是无从谈起。确定“从娃娃抓起”, 在中职学校由学前教育学生来承担, 对推动该“非遗”项目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能为职业中学的文化教学打开另一扇门。

一、幼儿面塑的造型创新:从幼儿生活中找灵感

常有人认为幼儿面塑是面塑的初级阶段, 讲求严格的基础训练。对作品横加指责, 这不像那也不像, 甚至有的幼师学生依据面塑书本总做同一种形象, 企图做得精致淋漓, 弄到最后没法做下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面塑教学中, 常会遇到幼师学生受传统造型的限制, 造成幼儿面塑的造型表现不灵活, 体现不出幼儿面塑的童趣的困扰。如何解决这一困扰?就得让幼师学生学会到幼儿生活中去了解幼儿的想法, 寻找灵感, 达到幼儿面塑的造型创新。

幼师学生要学会分析幼儿在表现形式方面 (如造型、构图等) 有其自己的特点。“萌”是幼儿眼中的好造型, 由于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 缺少理性分析, 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有一些独特的创造。比如一般来说, 人头的仰视是不好做的, 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幼儿竟以其特殊的方式加以处理, 最后也能美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拙”是幼儿面塑造型表现的第一感觉, 也是灵感的第一步, 抓住并抓好这一步很关键。如:有个6岁的小朋友制作面塑《天蓝蓝看白云》, 把正面的人头反着做, 动态感一下就做出来了:那个小朋友的头竟然是看着天上的白云!针对幼儿简单的观察力, 他只紧紧地抓住那“动”的特征就行了, 别的不去管。抓特征, 属于一种整体的制作方法, 只有大量去掉非特征性的枝节, 才可能从大体上保持住特征, 这种从整体思考的方法, 正是幼儿面塑突出“童趣”想象的特点。

因此, 幼师学生要乐于表现幼儿面塑的童趣和生动, 必须了解幼儿塑造的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 有时夸张, 有时削弱, 有时浓烈, 有时淡雅。他们不从物体的外貌上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 只是尽情夸张, 却收到意外的效果。所以要学会尊重幼儿的感觉,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才能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 受到幼儿的欢迎。

二、幼儿面塑的色彩创新:用幼儿的想象去创造

丰富的想象力是幼儿面塑色彩创新的基础, 幼儿面塑的色彩表现有其独特性, 他们往往不按事物的本来面貌表现, 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寄托在所做物体上, 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性, 达到成人所不具有的独特境界。所以教幼师学生表现幼儿面塑色彩的创新是需要“插上幼儿想象的翅膀”的。

首先, 我们要给幼师学生自由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像幼儿一样把制作幼儿面塑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因为色彩想象的发挥需要自由的空间, 许多幼师学生特别是女生从小爱制作各种色彩的小东西, 这种表现恰恰体现出幼师学生对幼儿面塑制作萌发了最初的色彩情感, 这时我们应对幼师学生的色彩感情予以支持和鼓励, 把内心幼儿般的色彩感受和色彩幻想尽情发挥出来, 让幼师学生插上幼儿想象的色彩翅膀。

其次, 要培养幼师学生如幼儿般自主想象的色彩能力。幼儿面塑的色彩创新是幼师学生用幼儿的想象去创造色彩的一种方式, 是他们的思想表现, 反映着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体现着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是一种色彩的创造性活动。如:在《做彩虹》教学中, 幼师学生对彩虹的理解只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 如果不用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会把彩虹做得只有七种颜色而导致极为单调。但在课前让大家用幼儿的想象说说对彩虹的认识与情感后, 学生们很快进入绚丽的回忆和色彩畅想阶段。然后跟随幼儿般的想象感觉做出心中的彩虹, 有的是一群小朋友看彩虹, 有的是夏雨过后彩虹下鱼戏莲叶间的色彩情景, 有的做出了童话故事的色彩, 等等。而且色彩表现充满“童趣”, 且丰富明亮, 从而克服了色彩单调和色彩成人化的困难。又如《春天到了》, 许多幼师学生做了嫩嫩绿绿的树叶, 可是一位女同学用幼儿的想象创造了金黄色树叶。刚开始我以为她做的是秋天的树叶。她解释说太阳光照射下的树叶是金黄色的, 原来她想做春天太阳底下闪着金光的叶子。于是我便让她按照自己的想象做春天, 果然她交出了一份“插上了幼儿想象的翅膀”的幼儿面塑作品, 在技能大赛中获奖。

因此, 教师在评价幼师学生制作的幼儿面塑时, 不能一味注重色彩的结果, 而应注重色彩制作表现过程。幼儿面塑色彩表现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关键在于幼师学生对色彩创新的体验过程。教师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色彩做得对不对、好不好上, 而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如何用创新的带有幼儿特点的色彩表现内心活动, 怎样用色彩的创新反映他的周围环境;应注重幼儿面塑的色彩热情、色彩兴趣的创新程度, 特别是幼师学生体现幼儿特点的色彩想象力和色彩创造精神。

三、幼儿面塑的思维创新:与幼儿一起看世界

著名画家毕加索说过:“要我模仿大画家的画难不倒我, 我却穷尽于生动地去尽量试画孩子的画。”

这句话足以说明幼儿思维的创新性, 所以让幼师学生学习大师的做法, 与幼儿一起看世界, 可以得到无穷尽的思维创新。

幼儿面塑是内在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的体现, 教师应将幼儿面塑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与情感联系起来, 多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 多加表扬, 以激发幼师学生对幼儿面塑的学习创新性。让幼师学生做幼儿面塑时不要认为是为将来打什么基础, 而是站在幼儿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情, 进行创造。我们知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 既有他们还没法理解的各种自然现象, 又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如:一个婴儿, 当妈妈俯身去抱他的时候, 他总是紧紧地盯着妈妈的眼睛。而当幼师学生拿起面塑来做的时候, 这种思维方法就应从作品上反映出来。幼儿处于发育生长阶段, 他们幼小的手缺少强健的肌肉, 没法很有控制力地去准确做出对象。然而他们又力图控制自己, 使手中的面团自然形成一些有抑扬顿挫的偶然效果及独特的稚趣, 讲求神似不求形似, 使人看后叹为观止。幼儿们从不乱做, 即使表面看来最乱糟糟的东西, 他也能给你解释出个一、二、三、四来。一个奇怪的几何形体, 那也许是孙悟空;而旁边的三个点, 他说那是一缕烟;一条奇怪的线, 他说是马路。幼师学生应与幼儿站在一起来看世界, 可以把点想成任何物体, 可以把线表现成任何颜色, 可以把面思考成任何的造型……

只有让幼师学生站在幼儿的角度用稚拙的方法去进行思维创新, 才能表现幼儿面塑的精华——童趣。有人认为超龄儿童的幼儿面塑思维创新纯粹以娱乐为动机, 这是片面性的。只有让幼师学生更多地接触幼儿, 体验幼儿的生活, 与幼儿一起观察形形色色的事物, 让幼师学生在自己生活与幼儿生活中想象, 与幼儿一起在生活中成长, 才能找到丰富多彩的灵感。

通过幼儿面塑的创新学习活动, 能发展幼师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幼师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后, 通过幼儿面塑教授与幼儿面塑创作的艰苦过程, 锻炼了的意志, 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许多幼儿园园长反映, 会做幼儿面塑的幼师学生, 一般都思想活跃、思路开阔、逻辑性强。他们不仅幼儿面塑做得好, 而且与幼儿沟通能力比其他学生要好。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幼儿面塑对生活美的创造, 幼儿面塑能帮助幼师学生树立自信, 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 也是幼儿与幼师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更是幼师学生职业发展的一个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孔令海.中国面塑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2]张定成.面塑制作教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篇4:王玓的面塑艺术创作

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她还研制出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融的《精细雕塑面》,既有良好的雕塑效果又能够永久存放,作品不会干裂,也不会变质。

她曾经27次随国家代表团或应境外的民间团体之邀,到德国、瑞典、丹麦、新加坡、美国、香港、台湾、厄瓜多尔、秘鲁、斐济、瑙鲁、澳大利亚、日本、法国、韩国、留尼汪、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访问,同时展出作品,进行讲学、授课。

1988年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面塑展

1993年获《中华绝活博览会》一等奖

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太师》证书

1997年入选《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

1997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面塑》一书

2001年获中华国际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最高奖。

2004年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面塑和面塑制作》一书

2005年获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6年获中华国际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获中华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

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红楼梦研究会理事

面塑是中国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起源于汉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面塑首先出现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在北方农村的大小节日和各种庆典、聚会时,聪明、勤快的妇女们都要用发酵的面团做出各种自己喜爱的样式,像石榴、荷花、蝙蝠、蝴蝶、龙、凤等,蒸熟以后再点染一些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既可食用又可供观赏。

经过不断地流传、演化,独立的面塑艺术从食品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面团不再经过发酵,并采取了初期的防腐方裂措施,颜色也不再是点染,而是揉进面团里。这时的面塑,观赏性更强了。

到了近代,面塑艺人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风格和题材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并由街头制作的民间玩具,发展为案头陈设的艺术品。

经过特别配置和调理的面团,可以成为一种质地良好的雕塑材料,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能够得心应手地塑造出许多质感逼真的艺术效果。

篇5:面塑发展情况

山东面塑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山东作为粮食作物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因而面塑艺术也成为山东地区独特的民间技艺,历来被人们喜爱。面塑作品中的题材与文学作品题材一样,也反映了作品的核心主题。一团普通的面团,在工艺者手中成了艺术品,这除了与制作者们高超的捏制技术相关外,更重要的是面塑作品题材的选用,面塑通过融入题材概念而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山东面塑的题材富于变化,多姿多彩,以面塑题材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丰厚的材料基础。面塑的题材主要有神话传说人物、历史人物、动植物形象以及圣虫一类的吉祥物等。在当今广阔的发展空间中,题材选用范围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扩大,面塑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思想。面塑与时俱进,结合现代文化元素,呈现出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发展趋势,研究面塑题材问题便具有了现实意义。研究这种民间艺术的题材问题,能够更好地传承面塑这项民间工艺,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这对保护和传承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动植物题材

(一)面老虎

1.面老虎来源的传说:

山东郎庄面塑中的面老虎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山东冠县郎庄面老虎的来源有个家喻户晓的传说:

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西南2.5公里处,有一个人的小村——郎庄。她西面漳河卫河,东邻黄河故道。这里,至今保留着—种闻名遐迩的古老民间艺术——郎庄面塑。郎庄面塑在当地俗称“面老虎”。关于“面老虎”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此地古名“狼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火连绵。这里遍野荒芜,常有野狼出没,咬死小孩。人们为了驱除狼患消除狼灾,便用面粉制作“面老虎”来镇家宅、保平安。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洪武年间,有郎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安家,村名便定为“郎庄”。后来感到这个“郎”字和“豺狼”的“狼”字同音,凶气太重,于是就有巧手的村民用蒸馒头的面粉捏成百兽之王——老虎,来克制“狼”字,以保平安。

郎庄面老虎的这一来源传说就反映了人们将老虎作为题材进行面塑创作的文化心理,那就是借老虎的天性达到驱邪避灾的目的。2.老虎的天性

民间其他与老虎有关的传说还有许多,如《白云山老虎的故事》、《老虎和药王的故事》、《布琨迪和老虎的故事》、《武松打虎的故事》、《老虎救人的故事》、《老虎与老太婆的故事》、《老虎生肖的故事》等。从这些传说故事当中分析出老虎的天性,老虎的形象在这些传说中,除了凶猛之外,更有许多人情味。(1)凶猛凶残

老虎是百兽之王。老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凶猛,老虎那强有力的外形给人以凶猛之感。人们也常用“虎背熊腰”来形容一个人身形健硕。在关于老虎的诸多故事中,老虎的凶猛随处可见:从老虎报答人类恩情的方式上看,基本上都是送给人们咬死的猪、鹿、狍子等。这说明老虎是比其他动物都凶猛的动物;在与人类的搏斗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并非等闲之辈,可谓是异常凶猛,武松打虎之所以流传甚广,也正是由于老虎在人们观念中的凶猛程度高,进而表现了武松的勇猛;老虎作为生肖之一,也是其凶猛的见证。老虎击败了狮子、熊、马,并且咬死了东海鬼怪,得到了玉帝的嘉奖,从此成了管辖百兽的大王。头上的“王”字保存至今,成了老虎凶猛的显著标志;老虎的凶猛使其承担了更大的责任,电影《蜘蛛侠》当中有句话:你的力量越大,你的责任就越大。老虎因其具有凶猛的个性和庞大的体型,在村民们遇到庞然大物的骚扰时,必然肩负起拯救村民的重任。在《老虎救人》的故事中道士的法术也是在彰显老虎的凶猛这一个性,并且利用这一个性造福村民。同时,这个故事也充分显示了老虎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这与老虎的凶猛相得益彰。(2)知恩图报

故事当中的老虎都是通人性的,它们与人类交往,与人建立联系。老虎在遇到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困境时便向人类寻求帮助。在《老虎和药王》的故事中老虎的咽喉卡了骨头之后向药王求救;在《布琨迪与老虎》的故事中,母老虎为救被困洞中的虎仔,一连几个晚上向布琨迪求助;在《老虎和老太》的故事中,老虎掌下扎了木刺,也向木屋中的老太太寻求援助。当得到人类的帮助之后,老虎感激在心,用实际行动答谢人类的救命之恩。人类的滴水之恩,老虎都以涌泉相报,其中的感情实在令人感叹。与故事当中的老虎相比,人类尚不如之。就像《布琨迪和老虎》的故事当中的人说的那样:老虎是个直心眼,并不像人类的心思那么善变和邪恶。老虎的感恩戴德与人类的忘恩负义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对知恩图报美好情感的向往也顺理成章地落实到对老虎的喜爱上,老虎被选作面塑题材也符合人们对感恩这种美好情感的憧憬。同时,这也是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体现。

3.文化心理机制

老虎的凶猛,知恩图报等是其主要品质,因此,中国人对老虎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既畏且敬。面塑用老虎作为造型题材也受到人们这种心理机制的影响。人们把老虎作为坚毅、果敢的载体,来对抗恶势力。从郎庄面塑的来源到关于老虎的各种传说,都说明老虎是权威的化身;老虎是勇敢、不畏强暴的象征;老虎的民俗含义是辟邪驱灾,逢年过节,大人们都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寓意孩子能像小老虎一样茁壮成长,祝愿孩子没有疾病和灾祸。这是老虎被选作面塑题材的深层动因。

(二)圣虫等吉祥物形象

1.吉祥物的特点

吉祥物通常是代表一定美好寓意的动植物等,人们在节日中往往借助吉祥物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人们的某种美好的愿望。吉祥物是吉祥的象征,是福、禄、寿、喜、财的代表。山东面塑以吉祥物为题材,在造型上选取了鹿、兔子、鸡、龙、桃子等,以此来表达人们期盼吉祥安康的美好愿望和辟邪除恶的思想观念。这从很多有关吉祥物的传说故事中就能得到印证,如《九色鹿的传说》;《文王吐子》的传说;《提鸡报喜》的故事;《岑海白老龙》的故事;《孙膑尽孝》的故事等。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寓意吉祥的事物数不胜数。吉祥物的寓意常常是平安幸福、健康长寿、财源广进等。一团普通的面团,正是以代表着吉祥的事物为题材,才具有了独特的文化蕴意。(1)生命的传承

生命赋予人类只有一次,然而生命又是一条无止境的长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对生命的敬畏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人们对生育的重视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延续的重视。鸡是延续生命的吉祥之物,母鸡生蛋是生命不断连续的象征。鸡生蛋,蛋生鸡,是个无穷无尽的连续过程。在《提鸡报喜》的故事中,樵夫风趣地对妻子说:“你看,我俩还不如这对活鸡,他们都会产卵生蛋,孵化小鸡,传下子孙后代。”这一句无心的调侃说明了母鸡生命传承的象征意义。樵夫夫妇最终是吃了母鸡的肉之后喜获双胞胎,这正是对生命开始的最直接诠释;桃子代表长寿,这要源于《孙膑尽孝》的故事,孙膑离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拜鬼谷子为师,勤奋学艺。十二年没有回家探望母亲,孙膑深感有愧于母亲的养育之恩,所以在母亲八十大寿之日告假还家,临行前,师傅鬼谷子给了孙膑一个桃子。母亲尝过桃子之后,居然返老还童了,乡里人也都纷纷效仿孙膑给自己的母亲买桃子吃,都希望自己的母亲能长命百岁。桃子能使人青春永驻,生命不绝,于是桃子成为了使生命得以传承下去的又一吉祥物;人们相信灵魂不灭,是出于对自己已故亲人的怀念。在有关兔子的故事当中,伯邑考被妲己害死之后,灵魂化作三只白兔,从其父文王的口中吐出。《文王吐子》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得到永生。“吐子”与“兔子”谐音,因此人们认为兔子是生命延续的象征,于是便把兔子当成是象征生命延续的吉祥物;在有关吉祥物的神话传说当中,都可以看到生命传承的影子,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在很多故事中都有所体现。(2)“仙”化意味

从有关吉祥物的传说故事中,具有吉祥寓意的事物往往带有“仙”的意味,即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又超越平凡的事物。九色鹿周身九色,双角洁白如雪,异常漂亮,并且通人性,懂人情、说人话。已经是一只具有奇幻色彩的仙鹿了;文王口中吐出的那三只白兔更是不凡,那是伯邑考的三魂所化,已经成为了仙兔;能使孙膑母亲返老还童的那枚桃子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水果,而是能使人青春永驻的仙桃;平日里只会产蛋的母鸡也成了仙,说了人话:“我们是王母娘娘派来的,你妻子的病需要我们的肉来补,方能痊愈,而且还能抱上一对双胞胎婴儿。”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在传说中变得不再普通,都沾上了仙气,成了仙家。这种仙味主要体现在为人们带来福禄安康,因而人们习惯上把它们当成吉祥之物。(3)蕴含美好的情感

所有的吉祥之物都蕴含着一种美好的情感,无私救人的九色鹿是正义与勇敢的化身,调达的忘恩负义和国王的贪婪无耻侧面折射出九色鹿的高贵品质;寿桃寓意长寿;鸡与吉祥的“吉”谐音,代表吉祥,同时,母鸡产蛋,也代表了人们希望多子多福的愿望;石榴因其“多子”的特点在民间有“榴开百子”的说法,自然成为象征多子多孙的生命符号 [1](P83-84)。;兔子谐音“吐子”,也是人们期盼子孙满堂的象征;重阳节的花糕上塑两只羊,取“重阳”之意 [2](P44-45)。这些事物中都蕴含了人们美好的情感。

2.文化心理机制

面塑以吉祥之物作为题材的深层次文化心理机制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封建思想因素,同时又受到宗教的影响。“象征一般是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3](P1-2),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动植物等便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内涵,如母鸡代表生育,鸳鸯代表恩爱,月亮代表团圆等。这些都与事物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如母鸡能产蛋,鸳鸯成双成对,生死不离,正月十五月亮正圆等。人们选择此类吉祥之物作为面塑题材有着深层次心理机制。自古以来,人们崇尚美好,摒除邪恶,对美好的事物的趋向性和对邪恶事物的摒弃性由来已久。(1)祈求吉祥

吉祥如意是人们不变的追求,在面塑作品中,融入吉祥如意的因素,符合人们的内心对吉祥的美好向往。一个普通的面团,以吉祥物作为造型题材之后便具有了吉祥之意。在面塑作品中,寓意吉祥的作品不胜枚举,典型的是过年时捏制的圣虫。关于圣虫,有一个感人的传说[4](P261)。

从前,有一户家境富裕的人家在寒冬腊月娶亲。在路上,有一只神虫冻得哆哆嗦嗦,新娘子见它可怜,便把它抱起来藏在怀里取暖。抬轿的8个壮汉在路上感觉轿子越来越沉重,左肩换右肩,好不容易把轿子抬到新郎家。众人喜气洋洋地把新媳妇迎进新房,而新娘却惦记着怀里的神虫,忙追问婆婆粮囤在哪儿。婆婆心里十分欢喜,认为新媳妇能持家、会过日子。婆婆就领着媳妇挨个粮囤转了一圈,新媳妇趁机把神虫放到粮囤里。后来这村子闹饥荒,新媳妇劝说婆婆开仓三天,救济全村的人们。让全村的人到粮仓取粮食,能取多少取多少。因此,全村人都得救了。三天后,新媳妇领着婆婆到粮仓一看,粮囤里的粮食丝毫未减。原来,神虫为了报答新媳妇的救命之恩,把粮囤又给填满了。从此,人们为了纪念神虫,也为了祈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逢新婚、春节等喜庆日子之时,人们都要用面粉做成神虫的样子放在粮囤里供奉,并称其为“圣虫”。

圣虫的的寓意是祈求粮食满仓、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圣虫的“圣”与剩余的“剩”谐音,寓意连年有余。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人们要制作圣虫灯,摆放到粮仓,寄予来年风调雨顺、粮食满仓的美好愿望。

吉祥物的又一作用就是驱邪除恶,这也从侧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这一天,点亮的狗灯要放到门口,保家护院;点亮的鸡形面灯放到鸡栅旁边,祝愿家鸡不生病,多产蛋;鱼灯要放到水缸上,祝愿合家幸福,财源广进;猪灯要放到猪圈旁,祝愿家畜兴旺;龙灯要放到粮食囤上,祝愿五谷丰登。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元日》道出了过年情景:“爆竹一声一岁除,春风送人入屠苏。千门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换上新的桃符,成了过年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在桃木上写有咒语文字的符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互悬桃符”(2)驱邪除恶的记载。“宋代流行桃符,除了继续写有咒语和禳灾的字句之外还写有祝福之语;有的除画有神荼、郁垒二神外,还画有狻猊、白泽等传说中的吉祥物。” 这是过年是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写照。

(3)平安长寿

面塑作品中的一部分是寓意平安和长寿的,如给老人祝寿要送面桃,人们希望老人都能长寿;胶东烟台地区的人们和出海的渔民们要祭祀海神娘娘,制作各种吉祥物塑像,为出海的亲人们祈祷,希望神灵能够保佑一方平安,亲人们能平安返航;元宵节,老人们的屋里挂的面灯都雕刻着“寿”字和蝙蝠,寓意“多福多寿” [5](P44-45),期盼老人能长命百岁,福如东海。

在这样的心理机制下,人们捏制的面塑选取吉祥之物不仅是为了祈求吉祥如意和平安幸福,还有驱邪除恶,远离灾难困苦的初衷。吉祥之物的吉祥之意,代代相传,面塑艺术也带着人们的这种期盼吉祥的愿望传承至今,成为了山东人民美好愿望的载体和心灵的寄托。当代也有许多新的吉祥之物,都成为了面塑的新题材。如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新形象,表达了人们期盼美好的愿望。

三、神话传说人物

(一)神话人物的特征

山东面塑的题材选择广泛,不仅有动物,还有人物。其中以人物为题材进行捏制的面塑以曹州面人为主要代表。曹州面人以其形态多姿,人物栩栩如生而倍受人们的喜爱。人物题材有卡通人物、历史人物等。常见的取材有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逐日英雄夸父、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衔石填海的精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这些都是来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当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形态各异,故事也不尽相同,但从中可以总结出神话人物的某些共同特征。1.造福人类 人类之所以对神话中的人物怀有独特的感情,原因之一是神话人物是人类的造福者。盘古石人类的老祖宗,他劈开宇宙,是天地分开,并奉献自己的全部力气和全部身躯,形成了美丽的天地自然。人类在感叹世间万物美好的同时,也会想念始祖盘古;女娲造人,并且使人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更是在人类面临危难困境时挺身而出,炼石补天,为人类创造了安宁的生存环境;精卫虽然没有做出惊动天地的事迹来,但她用自身微小的力量实现着 “为后来人保障生命安全”的诺言,凡此种种,都是说明神话人物都是有着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精神。2.勇敢坚毅

神话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具有勇敢坚毅的精神。夸父追逐太阳,始终向着太阳的方向奔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被黄帝削去头颅的刑天,仍然挥舞着兵器,与黄帝进行着最后的殊死搏斗。这种勇敢的“亮剑”精神和不服输的英雄气概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辉;水神共工为了使日月星辰正常运行,将不周山拦腰撞断,勇敢正义之举为世人称颂。精卫以其弱小的身躯,对抗大海的狂狼劲风,不把大海填平绝不甘心的坚毅品质历来为人们赞颂。3.纯洁美好

人类情感中,爱情是最美好的。亲情给人温暖,友情给人幸福,只有爱情让人觉得美好。因为这其中饱含了人类情感中最真实、最善良、最美好的因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为爱情付出的真心日月可鉴,感天动地。他们真挚的爱情在人间得不到生存,便化成一对蝴蝶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白娘子是人妖一体的神话人物,她尽脱妖气,成为美丽善良、忠贞勇敢、为追求幸福生活百折不挠的白素贞。她为报答许仙多年前的救命之恩,历经千年修炼,终成人形,与许仙相依相伴。在许仙落入心术不正的法海和尚手中后,想尽一切办法营救许仙,最后被压在雷锋塔下二十年。这足以彰显白娘子对爱情的忠贞和甘愿献身的高尚情怀;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如梁祝;爱情可以不分人妖,如白娘子和许仙。爱情也可以超越仙凡的界限。勤劳本分的牛郎和善良贤惠的织女一见倾心,结为夫妻,后来虽然不为天条所容,但他们真挚的感情是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阻隔的。鹊桥相会,也是爱情强大感召力和撼动权威的代表。

(二)文化心理机制

篇6:捏面塑作文

奶奶做的面开了后,就把面切成一个一个的开始揉,我左边揉完右边柔,看到奶奶揉的非常快,我也想学着,可我揉面就像洗衣服一样,两只手在面上使劲儿搓,怎么也学不会。奶奶说:“别着急,多练几次就会了。”我气喘吁吁的说:“知道了,奶奶。”

揉完以后,先做刺猬。刺猬的身子是宽宽的,扁扁的。刺用剪刀一行一行的往下剪去,中间的鼻子用手捏一下,用黑豆在两边一按就成眼睛了。这当然就是美丽的小刺猬啦!奶奶说:“呦,还挺像的呢!”我说:“哈哈,可以拿去卖了。”

再做石榴。把面揉成一个圆形,就像皮球似的。上面捏一个胖胖的小揪,用剪刀对剪成四个花瓣儿,把枣儿放在花瓣心上,这就是我最爱吃的又甜又多汁的石榴啦!

今年是猪年,最后做一只小猪吧。把面揉成身子又宽又胖,再揉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头,耳朵把它捏扁点儿,贴在上面,尾巴长长的,眼睛用黑豆做成,大鼻孔用两个红小豆按上,这就是肥肥壮壮的小猪啦!就是感觉小猪的头做低了,没抬起来。奶奶说:“小猪像你,就知道低头吃。”我说:“不吃能长的又肥又壮卖钱吗?”

上一篇:观看教育专题片《基石》心得体会下一篇:公务电话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