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面塑说课稿

2024-05-07

民间面塑说课稿(通用10篇)

篇1:民间面塑说课稿

民间面塑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给大家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民间面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美术课。新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快乐的学,主动的学,我说课设计将采用“四说”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造型多样,色彩绚丽,不仅具有造型和色彩之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学习面塑不仅仅要求他们会用面塑的方法制作造型,而是要通过面塑这种形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面塑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和练习法,利用彩面等教具,教学生采用揉、捏、剪、挑、压等方法制成简单的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能制作面塑的工具,课堂上我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入课题:

在每小组桌上放彩色塑面,请同学用手摸,用鼻子闻,猜盘子放的是什么?在欢快的气氛中引出课题。通过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都见过什么样的面塑。

佳作赏析:

课件出示不同种类形象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吗?课件出示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请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所见来谈一谈他们的感受。

由学生见过的比较简单的面人引入精美的面塑艺术宝库。艺术来源于生活,植根与生活。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如此多彩的艺术,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美、生活的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引导示范:

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用制作好的彩面用什么方法去塑造什么形象?带着这一问题欣赏老师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并总结出制作面塑的基本技法:揉、捏、剪、挑、压、粘、贴。

这一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法,使学生有一个观察、思考的对象,引导学生总结教师所用到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感受主观参与的乐趣和自主获得的满足感。

自主创作:

提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及时辅导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示交流: 每一组选出代表将创作完的面塑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说出创作的构思和内容。

请同学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点评,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指导学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促使审美能力提高。

篇2:民间面塑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学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活动一《中国民间美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大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共有三个活动,活动一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常见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不同类型的特点,通过欣赏评述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根据教材内容及《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表现形式,即本节课重点。

2、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多样化表现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这也是本课难点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及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评述能力,能够体会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表现方式。由于初中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这节欣赏〃评述课还要以教师引导为主,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与感知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美感和表现特点的认识。【三】教法学法

依据本节课性质及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赏析比较、探究研讨、评述(创作)交流”等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 论、归纳等方法赏析、评述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视频、图片的展示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激情导入、作品赏析、交流讨论、拓展实践、课堂小结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激情导入

播放一段皮影戏《龟鹤相争》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以什么形式制作的动画片吗?它和我们平时所看的有什么不同?从而导入课题:皮影属于民间美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作品赏析、交流讨论

美术是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法。

(一)多媒体直观教学: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佳作,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1、什么是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的种类有哪些?

师生共同总结民间美术的常见种类:(并板书1-3种)

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态丰富多样,常见的种类主要有:木板年画、剪纸、玩具、石雕、泥塑、面塑、皮影、刺绣、染织、竹编、草编等.(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教师分组发放事先准备好的不同类型民间美术作品,小组结合课本分组分类讨论不同民间美术特色、寓意及其类型。在本 组中推选出一名解说员,并讨论解说的方法。

(三)学生解说,对比欣赏各组解说员介绍该类别作品,本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达到一个团结协作的好风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1-4种民间美术作品图片《万象更新》、《门神》、《布老虎》引导学生从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三个方面介绍其特色

此环节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积极溶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交流讨论活动中,关心活动的过程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比以前更有积极性

三、拓展实践

新课程理念强调创新精神,而美术实践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发展动手的能力,开发潜能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安排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创作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

1、首先我播放一段草编昆虫制作的视频,趁学生兴趣盎然,分小组发放不同制作材料及工具,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多样化表现特点任选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2、作业完成后收集作品进行展示,并评出最佳解说奖,最佳协作奖,最佳创作奖。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一种当地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独特的人文、地理、文化的关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小结:

篇3:民间面塑说课稿

面塑最主要的材料是面粉。中国地大物博, 材料也多有不同。山西主食是面食, 因此主要材料就是白面。在山西忻州晋北一带, 面塑的主要材料除了面, 还有枣、瓜果、盐、芝麻等五谷杂粮。山西绛州晋南一带在平原上, 因为它独特的地理气候, 当地以小麦为主食, 因此主要材料为小麦磨的面粉。山东地区也以面为主。菏泽面塑又叫曹州面人, 主要材料为细软麦面和江米面。济南面塑又叫捏面人, 主要材料为糯米面。除了可食用的材料, 还有颜料和防腐剂等不可食用的材料, 这也是面塑中用于观赏的一类。面塑在上海叫做花馍, 上海花馍的历史远没有山西的悠久。可食用的和观赏的都有制作, 可食用的主要材料有生粉等, 观赏的材料有糯米粉、防腐剂等。北京面塑也叫北京面人, 主要材料为面粉、糯米粉, 辅助材料为石蜡、毛线和防腐剂等。

可以看出面塑的材料大都是老百姓身边随处可见的事物, 都是扶拾既得的。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 产物也不同, 但都是以面粉为主, 白面、小麦面、糯米面等, 都是各地区的主要食材, 具有地域特色, 接近生活, 充满原生态、自然的气息。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人观赏并和世界融合, 面塑中加入了不可食用的防腐剂等材料, 加强了艺术性, 同时还带有直白、粗犷的民俗性和民族性。

二、面塑工具的粗、俗、野、土

山西面塑的工具有剪子、筷子、竹刀、梳子、蒸笼、毛笔等工具, 用裁剪工具剪出样子, 用梳子塑型, 用蒸笼烹饪, 用毛笔涂色。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工具就是手。山东面塑除了以上工具, 在菏泽还有塑刀、花纹印章等工具, 济南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具。上海和北京的面塑工具大致与以上相同。面塑的工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面塑一开始就是供人食用, 具有地方审美特点, 因此工具基本都是厨房用具和生活用品, 体现了人民的智慧。有的工具随着地域的不同, 也具有当地特色, 如济南的篦子等。可食用的面塑和观赏用的面塑在工具上也有一点不同, 就是精细程度。可食用的面塑, 如陕西花馍, 以传神为主, 工具主要为菜刀、筷子、梳子、蒸笼等体型稍大的物件。观赏用的面塑, 如上海面人, 以型似细致为主, 工具就有精细微小的小竹刀、小篦子、竹针等。但总的来说, 面塑的工具都是十分简陋的, 并具有地方习俗, 都是生活中就地取材的。

三、面塑工艺的粗、俗、野、土

面塑的主要工艺先是将面团揉好待其发酵, 面团材料因地区而定, 再用工具进行捏、压、揉、剪塑型后蒸熟, 最后染色画形。山西还会在面塑中加入红枣、芝麻等, 等面塑蒸好后以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加以点缀。它既具有装饰性符合审美, 又对身体有益, 充满生活的乐趣和情调。山西北部, 制作工艺以塑型为重点, 以颜色为次。山西南部, 工艺则以颜色点染为主, 塑型为次。山东工艺主要是在揉好的面图案中, 加入不同颜色, 制成各色面团, 蒸熟后, 加入防腐剂, 再用工具进行塑型。山东捏面人以精致、颜色亮丽协调为主。北京也是将面团进行防腐处理后, 分成不同颜色进行塑造。随着工具的发展, 就有了刻、划、挑、拨、镶嵌等塑型工艺手段。因为面塑的观赏性, 也同时运用似形的外在物, 进行动物、人物的逼真化处理, 如羽毛、毛线等。

面塑的工艺整体来说是粗糙的, 但长江流域的面塑普遍比黄河流域的面塑精致一些, 可食用的比观赏的粗犷一些。以前的面塑古朴、豪放、充满趣味性, 与当地的民俗息息相关, 继承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的面塑作为观赏品居多, 工艺也越来越考究和细腻, 但是相较于其他工艺还是相对粗糙的。

四、面塑形态的粗、俗、野、土

面塑在不同的节日中, 形态也各有不同。山西民间每逢过节和喜庆时候, 都要捏制面塑庆祝。山西在春节时形态多为动物、蔬菜、元宝、佛手等。清明节祭祖, 面塑为盘旋蛇状和燕子状。中元节面塑类型最多, 有日常生活用品和人物等。乞巧节造型多为针线, 寓心灵手巧。小孩满月造型多为十二生肖。新婚造型为羊羔和多层蛋糕状的花糕。寿辰以桃为形, 寓长寿。丧事多为花卉、水果和动物状。绛州以夸张的飞禽走兽形态闻名。山东面塑形态最早为牲口, 祭祀神灵, 祈求平安, 除此之外还有花鸟、人物等形象。上海面塑与北京面塑形态都以戏剧、神话、民间故事的人物形象为主, 同时有动物、植物等形象。

山西面塑形态质朴大方、不矫饰, 色彩简单明快, 有几何形和秦汉适合纹样, 还有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 具有淳朴素雅的三晋文化特点。山东面塑造型简约粗犷, 比例协调, 色彩艳丽。上海、北京体积较小, 人物形象自然生动, 色彩鲜艳, 不腐烂, 利收藏。面塑形态是百姓生活中普遍的事物, 都含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包含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表现淳朴的民风, 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

面塑从民间诞生, 它的造型艺术来源于民间生活, 无不表现出民俗风情。它不仅体现食品文化, 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 具有完整的体系。它的造型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亲和力, 且简单, 容易学习,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 是中国民间不可缺少的独特艺术。

摘要:面塑是我国民间美术之一, 面塑最重要的特点是粗、俗、野、土。粗指粗犷、不矫饰、坦荡;俗指传统、习俗、风尚、地域特色、代代相传的习惯;野指鲜活、清新、原生、自然;土指接地气的、就地取材。从面塑的形状、工具、工艺技法和形态, 以山西、山东、上海和北京地区为例进行阐释。

关键词:民间,面塑,粗,俗,野,土

参考文献

[1]宋新娟.民间面塑艺术文化内涵之研究[J].沧桑, 2002 (5) .

篇4:《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展示实物:狮子馍)“花馍”也叫花馒头、面花。它好看吗?它和平时我们吃的馍在外表上有什么不同?你在什么场合都见到这类花馍?(婚嫁、满月、做寿等)看来它的用处真不少!它不光可以食用,供人们观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装扮生活,是艺术性很高的民间艺术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2003年全省民间工艺作品展中我们合阳的花馍就深受中外艺术家的关注,获得省级一等奖。

(意图:感受真实的花馍,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欣赏面塑艺术:花馍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今天老师要领大家进入花馍的世界,让大家认识更多的花馍。花馍大小各异,形态万千,颜色丰富多彩,的确让我们大饱眼福,花馍做为民间艺术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意图:欣赏花馍,充分认识民间多种花馍,感受其美。)

3、导入新课:我们把以上欣赏到的面花、面人、用面做成的各类动物统称为民间面塑。(课件出示课题)

二、课件展示:彩泥形象与生活真实形象。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

大家想不想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和面塑相同,只是用的材料不是面,而是彩泥。

欣赏、提问:

1、这是什么动物?(教师展示真实的动物课件)你是从哪儿认出来的?(特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动物的特征。真实的动物与彩泥做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对,这就是对动物的概括、夸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2、课件出示,请学生说。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它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认识真实动物与橡皮泥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3、彩泥作品欣赏。你看,这些学生的作品多漂亮!

4、课件:真实图片——老鼠。课件展示彩泥老鼠作品。

这只老鼠由几部分组成?(头、身体、尾巴三部分)下来我们分别做这三部分。先做什么?(身体)先把身体揉成圆形,再用搓的办法;接着做头(头是什么形状?三角形)用刚才的方法继续做一个头(头要小一点);然后做尾巴(用撮的方法);头上有什么?(眼睛、耳朵、胡子)分别把眼睛耳朵做出来(眼睛先揉成圆形,两个一捏;耳朵也是先揉成圆形,在压扁捏出来)胡子我们可以用牙签做出来。由小到大来做。教师课件展示揉、压、搓、捏的方法。

(意图:启发学生创造思维,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利用揉、压、搓、捏等方法制作动物。)

三、学生搓揉训练3-5分钟,教师投影仪上演示

我们先一起揉个圆,在搓一下,取小块彩泥再来揉,把它变成圆在压一下把它捏出来。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更多的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去想。

(意图:学生尝试,体验橡皮泥的材质特征。)

四、激发学生的激情

看了刚才很多同学的作品,我想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做了,那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节课我们要举办一次面塑展览,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呢?那么,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赶快行动吧!

(意图:情趣谈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色彩鲜艳、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动物、人物、植物、生活用品等)

注意:1、特征。2、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特征。3、制作时由大到小分别完成。

教师指导:1、选形象。2、选颜色。3、抓住特征,先大后小。4、运用多种方法。5、连接。

(意图:张扬个性,学生自主表现。)

六、评价:面塑展览会开始了

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老师也觉得这个同学做的很漂亮,来老师奖给你一件纪念品。

2、今天我們每个同学做的都很出色。(意图: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教师要肯定学生作品。)

七、拓展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事物要我们去发现(课件展示)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塑造出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的作品走出合阳,走向全世界。

篇5:《民间面塑》参考教案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课前准备: 橡皮泥、牙签等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 2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三、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四、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五、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札记:受到幼儿园自治教具的启发,我鼓励有条件的家庭用面粉、凡士林和水粉色自制捏面人那种面。因为这种自制的彩泥手感好色彩鲜艳,关键是量大。孩子们喜欢,制作效果也不错。

篇6:藏族民间舞蹈 说课稿(1 )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高铭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藏族民间舞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我本次课程的涉及理念,下面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我的说课课堂。

一、教材分析

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而藏族舞蹈也是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实施,可以实现艺术教育对中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培养部分学生走向舞蹈专业道路。

二、教学目标

要制定目标,就要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我首先进行的是教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重视,但是学校舞蹈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被其它姊妹艺术所替代。在此情况之下,高中的艺术教育中急需开设舞蹈课,作为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即美育。)

高中阶段的舞蹈课与专业院校的舞蹈课有所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知识和舞蹈基本技能,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艺术方面的熏陶,并能正确认识和欣赏美的东西,同时起到一个锻炼身体及塑造体型的作用(舞蹈特长生除外)。而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所以高中的舞蹈课程不是专业性的训练而是要与高中的艺术教育相适应舞蹈课。

本课程的教授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识程度各不相同,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快、思维活跃,易于融入本课程的学习氛围。也存在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持多方、多时引导教育。

根据这些情况,我把目标定位:

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蹈的学习,是学生初步了解藏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的韵律感。

能力目标: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演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在以后的舞蹈欣赏中,能正确的判断出藏族的舞蹈。

情感目标:培养并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热爱民族艺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藏族舞蹈中的基本抬踏组合

难点:将颤膝动律贯穿整个组合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四、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情况,以“能力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概念,主要采用了:

(1)直观演示法: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藏族舞蹈精品,一边欣赏一边向学生讲述其表现内容、风格特点、动作节奏、服装舞美等,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到舞蹈之美;人体动作的美、队形的美、服装的美、音乐的„„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舞蹈是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优美、规范、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和熟练的舞蹈技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中。

(2)谈话讨论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责任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经常提出问题,与学生相互讨论,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在教学中进行调整。

(3)讲解讲述法:

“口传身授”一支以来都是舞蹈最主要的教学法。(4)操作练习法:

A、反复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法。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精准。B、分组练习与比较练习相结合,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欲非常强,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较为优秀的一面。我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没学问一组动作后,让学生分小组轮流练习,互相观摩。观摩的学生要认真观察,学习同学的优点,对表演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要指出并加以纠正,这样既掌握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5)总结归纳法:每节课结束前两三分钟,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动作名称、风格特点、要领、难点等。

2、学法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法和学法是相互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要什么样的学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的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法(2)讨论法(3)操作法(4)归纳总结法

五、教学过程

基于教学分析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本人把舞蹈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PPT展示,导入新课

1、现场播放几段音乐,请学生思考问题:(1)音乐是哪个民族的舞蹈?(2)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藏族舞蹈欣赏

讨论:

1、和之前学过或见过的舞蹈有什么区别?

2、藏族舞蹈的服饰特点?

3、藏族舞蹈用的最多的动作有哪些?

4、引出本节课的步伐组合视频 第二部分:讲解内容、演示操作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身体各关节活动

3、藏族舞蹈开范儿:

(1)基本体态(2)基本手型(3)基本手位(4)基本步伐(5)基本动作(6)基本动律

4、步伐组合(1)示范(2)分解动作(3)合音乐

(4)对学生舞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分析

(5)练习—纠正(个别教学法)—练习—分组(学生找问题)—练习—对比找问题

5、课堂小结

最后两三分钟,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动作名称、风格特点、要领、难点等。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藏族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藏族舞的基本风格和动作韵律特点,对于难点“颤膝”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也许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协调好整个动作的动律,但单一的“抬踏步组合”是必须要掌握的。步伐组合要求每个人都记住动作,之后再慢慢找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也特别注意一下几点:

(一)真诚的表扬、细致的分析

(二)多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随时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篇7:民间面塑美术课反思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我们细细地思考。

在《民间面塑》一课时,我准备了橡皮泥、牙签、废旧物品,课件等。课堂上,我通过形象回忆,作品赏析,问学生: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当第一课时完成时,有以下反思:

首先,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篇8:民间面塑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 面塑的文化内涵

民间面塑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蕴含丰富的民俗内容和文化观念。

1.1 表现生殖崇拜

在古代社会, 科技极不发达, 卫生条件恶劣, 导致人类生命很脆弱。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 面塑除了最初的果腹之外, 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意识的普遍关注, 以及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另外, 面塑还被赋予了保护生命、关照生命的深层含义, 比如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孩子出生过满月, 外婆家送来花虎馍, 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身体健壮结实, 免受疾病恶魔侵害。

1.2 体现教育价值

在当代, 面塑作品绝不仅仅是玩赏品, 其大量的题材和作品都体现了教育意义, 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比如面塑中孙悟空、穆桂英、岳飞、水浒传英雄人物等形象, 向人们述说着历史或民间故事的同时, 也潜移默化的启迪着人类的智慧。

1.3 赋予吉祥寓意

面塑被赋予了吉祥如意, 福寿康宁等美好的寓意, 而这些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如我国西北地区盖新房上梁时要供奉老虎、神虫、“龙凤呈祥”、“狮子把门”等面塑, 以求“上梁大吉”, 家业兴旺。另外, 面塑中的图饰纹样, 也来源于丰富的民俗风情。如:在祝寿的寿桃上贴“福”“寿”字, 意寓老人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红白喜事多用大花鸡, 示意吉祥如意。

2 面塑的艺术特点

面塑制作在我国流行区域广泛, 总体而言黄河流域面塑特点古朴、粗犷、深厚;长江流域则细腻、优美、精巧。虽然各地面花的制作手法和工艺千姿百态, 但是总结其艺术特色有以下共同点:

2.1 造型生动夸张

民间艺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大胆的夸张手法, 靠巧手揉捏出各种花鸟鱼虫、动物、人物形象。这些面塑作品造型完整饱满, 淳朴敦厚, 注重神气, 栩栩如生, 有很高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面塑寄托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信仰。

面塑根据其在外形塑造工艺上的不同分贴花型、夸张变体型和插花型。如陕西合阳面塑上的贴花, 类似浮雕和高浮雕;也有立体造型的, 层层堆叠, 似塔形。在人物的塑造方面, 则根据人物类型及性格特点在某些部位加以夸张, 如: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等。对动物的塑造则突出表现其温顺可亲、喜庆祥和, 而不是夸大其凶猛的特征。

2.2 色彩对比强烈

中国传统面塑在用色上大多遵循“五行色”, 即“赤、青、黄、黑、白”五色 (其中白色为面粉本色) 。在着色上, 人们大胆地运用高纯度的五行色系, 不分浓淡深浅, 不拘泥于现实物象的固有色彩, 随意自然地涂出对比强烈的色彩。面塑色彩鲜明亮丽、粗犷厚实、欢快热烈, 表达了人们质朴的审美和色彩观念。一般花馍都是大红大绿, 给人一种红红火火、生机勃勃的感觉。花馍形象可爱, 栩栩如生, 再施上红、绿、黄等鲜艳的食色良缀, 既是观赏的艺术品, 又是食用的面制品。如河南的“顾家花馍”就是以品黄为底色, 大红、品绿作为辅助色, 同时以黑色勾勒点缀, 强调色彩的单纯、明快, 追求色彩的对比和节奏感, 承袭了我国古代五行色的色彩观念。

3 面塑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面塑的艺术特色鲜明, 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将这种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可以尝试以服装设计原理为基础, 通过设计元素的提取与采集来探寻其中的解决方案。设计元素提取与采集是服装设计的首要环节, 而众多设计元素的取舍与组合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1 设计元素的提取

3.1.1 面塑色彩的提取

面塑的色彩是丰富的, 代表了民间的传统特色。面塑讲究色彩浓重、鲜艳、对比强烈, 搭配讲究互补色强对比的搭配关系。通常是其中的一个颜色作为主色调, 另外一个强对比色作为一个点缀色, 其它颜色作为辅助色出现。

3.1.2 面塑图案的提取

不管是塑造动物植物还是各种人物形象, 都可以在面塑作品上看到各种几何纹样如雪花纹、十字梅花纹, 动物图样如龙纹, 以及花卉图样如团花、带状花卉等。面塑作品图案丰富绚丽, 线条的虚实变化、花朵的大小不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造型。

3.1.3 面塑材质的提取

面塑的材质是泡发的米面, 光滑软和, 有膨胀感。在设计服装时此元素可以在面料中得以体现, 如在服装中应用质感类似的太空棉面料。

以上对面塑基本元素的分解, 是一个从感性的欣赏到相对理性的表达过程, 通过对设计要素的提取可以更好的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 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服装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

3.2 设计元素的应用

面塑艺术元素的提取之后, 我们可以应用形式美法则来进行服装设计, 即19世纪德国著名心理学界和美学家弗希纳 (G.T.Fechner) 的理论, 可以把美的形式原理概括为九条, 分别是反复与交替、旋律、渐变、比例、平衡、对比、协调、统一及强调。从面塑中提取出千差万别的元素, 可以通过各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得到重新利用。

以下以三个设计作品为例说明面塑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此系列服装 (见图1) 以面塑的材质特点为灵感来源, 在造型上圆润饱满, 采用蓬松、立体感较好的无纺面料来实现。色彩上以面塑常用到的桃红色为主色调, 鹅黄色作为辅助色, 少量绿色加以点缀。发饰和扣子的设计是将面塑造型加以变形处理而成。在工艺上采用编织作为细节处理, 蝴蝶结的点缀使得整个系列服饰优雅自然。

此款服装 (见图2) 的设计综合运用了面塑的色彩、造型及图案元素。在色彩上以白色作为主色, 少量的红色、绿色、黑色作为点缀。在面料上棉布与毛皮相结合, 与现代人所追求的天然面料的思想相融合。紧身上衣采用面塑中鱼的形象并加以变形, 下装在工艺上运用层叠贴布工艺, 增加服装的层次感, 并用到面塑花卉中的几何线条纹样, 裙底采用绳带抽褶工艺。

此款服装 (见图3) 设计以面塑的花卉图案元素为灵感来源, 纹样大胆夸张, 搭配大廓形的结构外形, 整体风格雍容大气, 在意念上与面塑文化相呼应。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是当代服装设计师追求的一个设计理念。但是如何把中国元素融入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 这为中国的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塑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 它体现的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的农耕文化, 是亿万劳动群众寄托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寓意丰富, 内涵深刻。只有深入挖掘面塑的艺术特色, 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不同表现形式, 才能使她的文化精髓在现代服装中得以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刘虎.面塑的美学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 2013, (7) :377-380.

[2]崔萍.面塑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J].艺术理论, 2008, (3) :71.

[3]薛保华.论面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创新[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3, (8) :75-77.

篇9:高中美术美在民间说课稿[推荐]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我主要从:

1、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4、教学手段;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思路(共有三个方面)

首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是以欣赏美术作品为基本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了解民间美术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内涵。

其次,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特点的分析,教师要在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以及各种民间美术形式等每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让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及其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兴趣重点在哪?从而设计出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理解和吸收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讲述、演示和欣赏的过程中,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要领,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民间美术的意义,丰富的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有的思路、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增长基础知识,开阔眼界,多接触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民风习惯之间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2、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专业名词比较多,是学生稍难掌握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通过讲授,观摹的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和评价,并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评定和鼓励。

五、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引入、讲授新课、课堂总结、教学反思三个部分

1、教学引入

教师活动: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新课题进行探究。

A.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盛大的是哪个节日?

B.我们在过年时内室的装饰上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C.为什么要做这些装饰呢?有哪些特殊的涵义?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问题,然后例举出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经常用来装饰环境,起到美化作用的民间美术品有哪些(如:贴对联、贴窗花、年画、泥人等等)并且试着分析这些美术品都来自哪里,具有哪些意义。

(目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从我国传统节日所举行的民俗活动中,例举出各类典型的民间美术品,从而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板书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2、讲授新课

(1)概念理解:

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以及民间美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目的:通过阅读让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概念、范畴以及艺术特点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提供了参考。)

(2)展示图片:

展示中国陕北民间的剪纸艺术。

提出问题:

A.剪纸艺术来自于哪里?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学生根据欣赏图片,互相讨论,做出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补充,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来源,了解剪纸艺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B.剪纸艺术有哪几种类型?

C.从色彩上来看,有哪些类型?分别都有怎样的特点?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和补充剪纸艺术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类型、不同色彩的剪纸作品体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和艺术效果。

D.以陕西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的代表作品《树梨花》作为范例,让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对《树梨花》这幅剪纸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以及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目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对典型代表作品的分析、理解的过程中,深入的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3)课堂互动发展

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对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品,从艺术特点、用途、特殊涵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②让学生根据资料的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分别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民间美术品的特征和精神内涵。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感受民间美术品所韵含的传统文化涵义,深入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以及民间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而形成丰富的种类和风格,体会民间美术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3、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这节课,最喜欢哪种类型的民间美术品,为什么?

通过学生在阐述与交流,让学生加深对民间美术形式特点的理解和感受同,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及其艺术语言的特点,明白各类民间美术民俗活动相互依存的关系。

4、教学反思

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师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和内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从而掌握更多美术知识,以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板书设计:

篇10:民间面塑说课稿

上海教师考试网(http://sh.zgjsks.com/)上海中公教育(http://sh.offcn.com/)联合制作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间美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独特的形式语言。(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难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对美术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了解和偏好。对于民间美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这一主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民间美术就是简单粗糙的代名词,又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需要民间美术等等的狭隘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还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对图片更感兴趣,所以本课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简单知识的传授。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状况,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与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学习。通过视频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1分钟)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作为开场。播放视频《中国民间美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

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小组讨论后结合书本知识,推荐一位评委上台讲评。

(三)讲授新课

1.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欣赏

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并提问:民间美术有哪些特点?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后,对答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

选取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作为素材,介绍相关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解析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义。

(1)年画(12分钟)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引领学生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展示作品。《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请学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2)刺绣(9分钟)分别介绍中国的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苏绣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

[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 [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示范刺绣的制作。(3)风筝(1分钟)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请学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并介绍以前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

(5)编织(1分钟)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6)剪纸(2分钟)[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仅仅靠一把剪刀在纸上剪刻,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边剪边展示)。3.赏析比较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文人画作品和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代表讲评。教师总结:刚刚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画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情趣,以笔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为文人画家的主旨,而民间美术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教师:民间美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品,它丰富了我们的视觉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好好保护,继承和发扬等。学生相互探讨民间美术与生活究竟有哪些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间美术特有的美。通过学生对民间美术与生活关系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1分钟)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美术。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广大。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创意剪纸作品及视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后,学生进行了课堂练习,在刚刚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创意,很不错。

课后活动建议:

①调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尝试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②收集你最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尝试用它们来布置你的房间,谈谈从中有什么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比较人文画作品和剪纸作品的区别

上海教师资格面试群:283299093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附答案)下一篇:2016年考研复试面试102个问题及答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