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的秘密”主题活动我知道的面塑大班教案

2024-04-09

“面塑的秘密”主题活动我知道的面塑大班教案(通用9篇)

篇1:“面塑的秘密”主题活动我知道的面塑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泥塑、面塑欣赏 》

活动目标:

1、了解泥塑面塑的造型和色彩搭配的特点,感知泥塑艺术朴素的美。

2、发展泥塑面塑技能,发展手部肌肉的协调和灵活。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形态的泥玩具或图片,《泥娃娃》的磁带

2、用于泥塑的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欣赏泥玩具

师:小朋友看一下图片,那些玩具都有什么特征?(幼儿举手回答)请幼儿欣赏《泥娃娃》的歌曲。

2、教会并鼓励幼儿制作泥玩具,指导幼儿。

3、给自己制作的泥玩具起名字。如:可爱精灵、小鲤鱼等等

4、把幼儿制作的泥玩具展示欣赏。

活动延伸:

1、可以把泥玩具图上颜色。

2、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5、认识面塑 教师提问: 小朋友,这些漂亮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谁能告诉我,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并总结。

面塑,也叫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小麦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的面塑大家都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你最喜欢那件面塑作品?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指导幼儿从造型、色彩、神态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篇2:“面塑的秘密”主题活动我知道的面塑大班教案

面塑简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了解)

2、试一试,学一学,做一件面塑作品。重、难点:

重点: 是欣赏中国的民间面塑。

难点 :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民间面塑的表现手法,如夸张等。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作品实物,投影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欣赏面塑作品实物,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简单介绍: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2、出示投影,欣赏各类面塑:(1)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色彩妍丽,热烈又强烈的对比)

(2)看“孙悟空”哪些地方特别精巧?(服装,头饰,色彩斑澜,多姿多彩。)(3)看书中范图,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喜欢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三、提出作业要求:请你用彩泥也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范作,能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制作较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B类作业: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构思新颖,制作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五、课堂小结:

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全国各地。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

反思: 民间艺术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自然朴实,天真淳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心灵纯真,有一课没有受到世欲观念污染的“真心”,他们满怀兴趣观察眼前的一切,艺人的一招一式,魔术师般的手,使他们惊奇。艺人塑造的作品,生动而富有情趣,色彩妍丽、热烈的对比,迎合了儿童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难怪孩子们一见钟情。

面塑塑造的主题大都从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攫取,难能可贵的是艺人的手中,常常将自己对“是非善恶”的感情因素体现在对人物造型的“夸张”处理之中,使小小的面人也带有充沛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感情色彩正是今天大都市中流行的机制电子玩具所缺少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面塑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课

面塑基本手法 活动目标:

1、初步会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三、难点:

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团圆

怎样把面团得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二、压扁

分别学会几种不同的压法,注意掌握压的力度。三

搓条

分为两种

一种为单色泥条,搓时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可反复搓,直至搓至粗细一致。第二种为彩色泥条的搓发,在搓的时候只能按一个方向搓 四

粘合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尖刀轻压 五

认识工具 面塑主要用双手来制作,但为了我们把作品做的更好,我们会要一些辅助工具,如小型塑刀,剪刀,梳子,镊子等

学生用一团面泥练习各种技法,熟悉面泥,感受面泥带给我们的乐趣

第三课

面塑—太阳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制作太阳娃娃。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3、在面塑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粉团,泥工板,一次性小盘子若干,牙签、剪刀、活动过程

一、示太阳娃娃,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一次性盆子),噢,他们在这里,怎样能让他们更加漂亮呢?(自由讲述)

1、(出示装饰好的太阳娃娃)提问:你们瞧,这些娃娃漂亮吗?有眼睛、鼻子、嘴巴,谁知道是用什么做的?(讨论、讲述)

2、用彩色的面团做的,教师示范用面团做娃娃的脸、嘴巴等器官。复习巩固团圆、压扁、搓等技能。

三、学生制作太阳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要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脸和其他器官不要用一样的面团。

2、播放优美的音乐,创设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3、指导个别学生制作娃娃。

四、评价作品

启发和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后将娃娃布置在主题面板上

第四课

脸谱制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脸谱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脸谱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脸谱?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

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

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

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五课 花卉的制作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花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泥.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二 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塑花呢。同时介绍面塑花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三 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 用面来制作一朵 玫瑰花

教师演示花的制作 五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六 评评我们的作品:

第六课 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 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花卉。三 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花卉形象。四 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五 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说说我的课堂感悟:

第七课

面塑《吉祥猪》

活动背景:

面塑是学生最喜欢活动之一,通过制作一件件生动的作品,传达学生想说的话。根据学生喜欢面塑活动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面塑的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分为美术和手工两个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在面塑方面的练习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相对薄弱。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都较棒,结合学生对小猪的喜欢,我设计了这个面塑活动,满足学生对面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猪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竹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猪胖胖的,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用面来做一做吧!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猪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猪的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猪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猪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小猪的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因为小猪是胖胖的,这回面要多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小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椭圆形状。

2、小猪的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猪的两只耳朵。小手打成八字行,在椭圆行的一头轻轻的捏一下,再轻轻的捏一下。轻轻的弯一下,尖尖的小耳朵就做成了。小猪有个大大的鼻子,我们把它这里捏一个长方形的形状,用你的小牙签(棉棒)在上面弄两个洞。小猪还有四条短短的腿,这里捏一下,一条腿,两条腿,后面再捏两条腿,轻轻的捏一下,小猪就做好了。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猪的眼睛,把它加在小耳朵的下面。千万别忘记小猪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弯弯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绕一个小圆圈,把圈的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猪身体的后面。

4、选择色彩进行装饰

用棉棒沾调好的颜料,给小猪的身体进行装饰。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猪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猪的动态和完善猪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猪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2、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

第八课

小白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白兔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牙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还记的小白兔的儿歌吗?谁告诉我小白兔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白兔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样图案装饰方法?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白兔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白兔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身体。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这回面要少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圆形状。

2、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先撮圆球,再把它分成两份,搓成两根一样长的泥条压扁,再轻轻的捏一下。小白兔有个小小的红鼻子,用你面塑工具在鼻子下面压出嘴。腿的做法可以分出手和脚。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白兔的眼睛,把它加在小鼻子的上面。千万别忘记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把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白兔身体的后面。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小白兔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它的动态和完善白兔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白兔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第九课

小动物小组研究

1.欣赏引入

视屏显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注:这些小动物是用面塑造出来的)

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请几个同学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2.概括分析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简单地说出或模仿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欣赏书中老虎作品,引出课题。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3讲授新课

问:你们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动物形象。板书课题:民间面塑——小动物小组研究: 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老虎的特征。4.人文鉴赏 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书中的民间艺术家制作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5.讲解、演示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教师: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们要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出的方法最多、最好。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学生结合制作彩泥的经验,小结: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了。(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6.自主创作

及时辅导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思考:面塑的“小动物”和现实中的小动物一样吗?在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塑造你喜欢的某一动物。两人一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合作完成作品。7.鼓励、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那些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学生课堂评价:

第十课

西游记人物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认识和经验,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捏等泥工技能,表现西游记各种人物的形态特征。

2.发展塑造能力和立体形象表现力。

3通过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加以塑造。

活动准备:

1.《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2.面泥若干、剪刀、切刀。

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用面泥来做西游记人物,你想做谁?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发言。(我想做孙悟空,先团个圆形做他的头,再做个椭圆形的身体,最后搓长条形的胳膊和腿。)

2引导学生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教师提问:“孙悟空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

学生 讨论后回答。(孙悟空的脸是红红的,可以先做三个红色的小圆,压扁后排列好,在加上两个黑黑的小眼珠;

孙悟空瘦,猪八戒胖,唐僧带帽子,穿袈裟。沙和尚带着一串大大的 佛珠;猪八戒的鼻子和嘴大大的,突出来。可以用手把鼻子拉出来,再用切刀切出嘴巴„„)

老师示范孙悟空脸和猪八戒嘴的做法。

3.交代要求,学生捏塑,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如果需要工具,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

老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制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塑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构思。

鼓励多塑几个人物,并尽量塑出不同人物的.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篇3:山西面塑:指尖的艺术

在山西地区,面塑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可用于祭祀、祈福、馈赠亲友或表达感谢。在时令节日与礼仪活动中,人们会蒸制富有不同寓意的面塑,其形式也多种多样:面羊、面鱼看起来生动活泼,寿桃形态逼真,枣山富于想象与创意,“姑儿食”则饱含祝福与期待。面塑的制作可谓凝结了民众生活智慧,也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面塑之源

面塑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山西则是面塑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省定襄县境内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期的石搓盘器物,该搓盘由于长期旋转式研磨而使中间下凹成浅圆坑,它的发现证明当时对谷物的加工方式是搓而不是捣,其加工目的是为了脱壳去皮。由此可见,山西地区的谷物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

面食是中国人的传统主食之一,满足着人们最基本物质需求。而最早的“面塑”则是人们供奉神灵与祖先的一种美好物品。

在中华文化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的同时,面塑也逐渐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学色彩。在纷繁万状的面塑世界中,还保存着远古神话的积淀和影响。有民俗学家认为:中国面塑的根源可追溯到女娲用黄土和清水塑造万物生灵的神话,而心灵手巧的中华女性便仿效其法,用面团揉制出飞禽走兽和花草虫鱼,以这种形式再造“生灵”。

在《中国歌谣集成》当中的民谣《哭丧调·徙歌》记载山西民间“有大祭来有小祭,左邻右舍都掉泪”(文中注明大祭用猪、羊、纸扎;小祭用八个蒸馍、烧纸),说明在丧葬仪礼当中面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祭品。在《民间故事集成》当中又记载有《雪和白面的传说》,通过神话人物“王母娘娘”对不珍惜“白面”的人们的惩罚说明了白面对人们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节、婚嫁、丧葬、祭祀等都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面塑在山西地区各种时令节日与礼仪活动中都可以称之为必备之物,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在农历腊八后,山西地区的家庭即开始制作过年的熟食,有枣山(也称枣山年馍)、花糕、馍馍、包子等,俗称“闹年”;元宵节晚上,各巷要办灯山会,街上挂有彩色吊纸,各家门前挂有花灯,灯山前垒旺火、燃焰火、放花炮,女人们拿馍馍在旺火上烤黄,回家分食,传说食之有少生病、兴旺之意;在农历二月初二,山西人讲究早晨喝豆腐脑并吃枣山与钱龙(一种面食);中元节,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已婚儿女要蒸制寿桃献给父母,祝他们长寿,长者要馈赠孩子面羊、面鱼等,亲戚之间也互为孩子蒸制面食。此外,小孩子满月,东家要设宴招待亲友,要为小孩子做“曲联”(大型面塑)、蒸制大馍馍,并根据亲友来礼回赠馍馍和糕;若遇长者过生日,子女要向他们敬奉白面蒸制的寿桃;建新房时到了起架、上梁这个阶段,除了画八卦、贴贺联、点灯放炮,亲戚和街坊邻居还要做好花桃、花馍来庆贺,谓之“扶梁”,等新房落成、乔迁入居,再磨一斗白面做雪白的大供,并油炸出各种精巧的面花,酬神谢土以祈望屋舍的千年永固。

面塑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之中,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些重要节庆和仪式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

面塑“塑”什么

中国传统美学有三大审美范式:一是“比德”,将社会道德意义视为美感存在的基础;第二是“缘情”,强调主体的情感体验是美感的来源;第三是“畅神”,把整个身心的舒畅、灵肉的和谐解放作为审美的标准。面塑作为一项民间文化,它是集技艺、审美、文化、人情等为一体的。它所传达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交流。

面塑的制作非常注重细节。制作者所塑的羊、鱼、兔等动物都栩栩如生,寿桃、菊花、石榴等植物都可呈现出真实植物的样貌。以面兔制作来说,制作者不仅仅能将兔子的造型准确地塑造出来,有时还会增加兔子吐舌头的俏皮表情,使得面兔“活”了起来,生动可爱。再以面鱼来说,除了整体造型之外,制作者更是将鱼鳍、鱼尾、鱼鳞更甚至是鱼的胡须都塑造出来了,再将鱼尾一歪,仿佛再现了这条面鱼在水中畅游的样子。可以说,面塑的造型美就在于所塑造之物的准确与传神。

面塑不仅仅造型逼真,而且色彩绚丽。制作者会准备多种颜料给面塑上色,使面塑更具观赏性。例如枣山,制作者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蒸出锅来绵软憨实,洁白的面与深红的枣、五色的粮豆形成色彩上的对比效果。又例如,一个面羊的局部,有时候会用十种色彩来搭配而不会显得繁杂,反而会觉得赏心悦目。同时,制作者还善于选用各色的豆子、小纽扣、亮片等来对面塑进行点缀。这与传统的以白面为底、以大枣和粮食为主要色彩的面塑相比更加具有观赏性。制作者将面塑当作工艺美术品来进行装饰,多样的色彩与独特的造型搭配,使得面塑的外观大放异彩。

面塑可以说是一种吉祥文化的载体,它呈现出吉祥物的造型,同时也传达着美好的寓意。山西面塑的一个独特造型“蛤蟆背兔”就承载了两个美丽的传说。蛤蟆又叫蟾蜍。在民间流传过刘海戏金蟾的神话故事。相传憨厚但生活贫苦的刘海在仙人的指点下,得到一枚金光夺目的钱币。后来刘海就用这枚金钱引出了井里的金蟾,最终得到幸福。金蟾成为了富贵与幸福的象征。另一则是兔子的传说故事。兔子向来因外形乖巧,性情温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定襄民间,兔子有着长寿、吉祥、可爱、生育、温顺等美好的寓意。因而在山西地区,面塑中的“蛤蟆背兔”的造型是应了“蛤蟆背兔,越背越富”这句吉祥话。当地人民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这样一种独特的面塑造型,用美丽的传说故事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面塑作为扎根民间的民俗文化代表,其中也是饱含人情的。“人情”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乡民们用做面塑、赠面塑、供面塑这些最淳朴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与祝愿。朴实的乡民通过灵巧的双手,揉搓捏塑出精致美丽的面塑,表达出对生命的膜拜、对幸福的追求、对爱情的祝愿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在山西地区,面塑的制作可以说是一项群体性的活动,往往一家要做面塑,街坊邻居都会来帮忙,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会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不仅能高效率地完成大量的面塑制作,还加深了邻里间的感情。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就像是一家人在一起过年一样。此外,面塑在山西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又重要的礼物。在重要时令节日与人生成长的节点,长辈会制作面塑送给自家的孩子、亲友及邻居的孩子。这种制作方式和赠送礼物的方式如同仪礼一般,承载着真挚的“人情”,成为山西人生活的一部分。

nlc202309011615

面塑也多用于祭祀与岁时仪礼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一种渠道、一种仪式。《礼记·礼运篇》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这段描述表示“礼”是用饮食去敬“神”,是伴随着一套仪式而发生的。由是也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用面塑来祭祀和酬神。面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世俗人情,也饱含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面塑的制作

面塑的制作过程中的一招一式都是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一)制作材料与工具

1、所用材料:

白面、酵饼、碱面、水、食用碇、红枣、黑豆、红豆、绿豆、鸡蛋清。

2、所用工具:

面板、和面盆、大锅、蒸笼、篦子、笼布、电热毯、塑料膜、牛皮纸、切刀、擀面杖、剪刀、筷子、锥子、镊子、梳子、铜丝、高粱杆、大头针。

(二)基本制作步骤

1、制面

蒸馍馍前一天晚上先将酵饼泡好,依据所需蒸制的馍馍量,加入白面(全部白面的一半)和好,用大盆扣住放在大炕上灶台边,第二天早晨,酵面就发好了。往发面的盆里倒一小碗碱面水,将头天晚上发好的面和好,然后分成小块,再倒入另一半面粉揉面,揉面过程中加入水的量不宜过多,一般每斤白面不超过半斤水,和面时力道要大,面要和得硬一些,将面团一边揉一边转,这样才可以和得均匀,直到和至表面光滑平整为止,用时大约15分钟。

2、制作面塑

先在案板上揉面,之后依据所塑造型的大小,将面团分成小块以备用。然后使用各种工具,通过切、捏、擀、拉、团、夹、剪、梳、压、扎等方法,做出面塑的基本造型。再通过粘、点等方法,将造型进一步细致。如此过程,便基本完成了面塑的形状制作。

将捏好的面塑放在铺了牛皮纸的电热毯上面,用塑料膜盖好,进行饧面(即第二次发酵)。过一个小时左右,面就变得轻盈。在篦子上面涂一层油,再将发好的馍馍放到篦子上,以防止粘底,同时放置之时馍馍之间要留一定的间距,否则会粘到一起。再将篦子放到蒸笼里蒸,蒸时要火力集中,并用笼布在蒸笼四周围住,防止热气散失,同时必须关好门窗,保证室内没有风,以防面塑受冷有气泡出现。一般蒸40分钟左右,停火之后再在笼中焐一会儿,这样可防止馍馍凉后表面干裂。如上所述,就完成了蒸制过程。

接下来要进行馍馍的装饰环节。首先要重新和面,就跟平时家中擀面条一样,把和好的面擀成薄面,然后切条放入冷水锅煮,水第一次煮沸时即可将面条捞出,再将捞出的面条趁热揉捏,和成面团备用。其次,馍馍打扮需要上色,把准备好的食用碇分别用水化开与面团揉到一起,就会有很多种颜色的面团了。接下来就是将不同色的面团制作成各式各样的装扮物,插(用高粱杆、大头针或铜丝)或粘(用鸡蛋清)到馍馍上面,最后的步骤就完成了。

从材料的准备到具体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面塑制作的生活化:使用的是日常生活的工具,制作的过程也是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至于选择什么时间和面、发面,如何才能保证面塑不干裂;上色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制作细节都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制作经验总结、观察、反复调整而传承的,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也展示着传统手工艺在时空中的真实流变。

然而,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面塑也在机器化大生产的变革下面临着传承中断的危险,愿意去学习面塑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关于面塑的美好的传说与寓意也渐渐少有人知。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第32届会议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启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面塑这一民俗艺术在“保护非遗”的大环境下或许也能迎来新生。

如今在山西,许多人都会在祭祀或庆典时去订购面塑。这样的面塑多了点商品、文化艺术品的意味,少了点过去亲友街坊间一起制作的趣味和亲切感。但无论如何,看着制作完成的面塑,人们总是不得不感慨,心灵手巧的山西人真是指尖捏百态,把面“塑”成了真正的艺术。

篇4:面塑教案

第一课

面塑简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了解)

2、试一试,学一学,做一件面塑作品。

重、难点:

重点: 是欣赏中国的民间面塑。

难点 :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民间面塑的表现手法,如夸张等。

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作品实物,投影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欣赏面塑作品实物,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简单介绍: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2、出示投影,欣赏各类面塑:

(1)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色彩妍丽,热烈又强烈的对比)(2)看“孙悟空”哪些地方特别精巧?(服装,头饰,色彩斑澜,多姿多彩。)(3)看书中范图,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喜欢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三、提出作业要求:请你用彩泥也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范作,能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制作较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B类作业: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构思新颖,制作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五、课堂小结:

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全国各地。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反思:

第二课

面塑基本手法 活动目标:

1、初步会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三、难点:

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团圆

怎样把面团得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二、压扁

分别学会几种不同的压法,注意掌握压的力度。

搓条

分为两种

一种为单色泥条,搓时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可反复搓,直至搓至粗细一致。第二种为彩色泥条的搓发,在搓的时候只能按一个方向搓 四

粘合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尖刀轻压 五

认识工具

面塑主要用双手来制作,但为了我们把作品做的更好,我们会要一些辅助工具,如小型塑刀,剪刀,梳子,镊子等

学生用一团面泥练习各种技法,熟悉面泥,感受面泥带给我们的乐趣

第三课

面塑—太阳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制作太阳娃娃。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3、在面塑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粉团,泥工板,一次性小盘子若干,牙签、剪刀、活动过程

一、示太阳娃娃,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一次性盆子),噢,他们在这里,怎样能让他们更加漂亮呢?(自由讲述)

1、(出示装饰好的太阳娃娃)提问:你们瞧,这些娃娃漂亮吗?有眼睛、鼻子、嘴巴,谁知道是用什么做的?(讨论、讲述)

2、用彩色的面团做的,教师示范用面团做娃娃的脸、嘴巴等器官。复习巩固团圆、压扁、搓等技能。

三、学生制作太阳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要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脸和其他器官不要用一样的面团。

2、播放优美的音乐,创设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3、指导个别学生制作娃娃。

四、评价作品

启发和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后将娃娃布置在主题面板

第四课时:面塑蛇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蛇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蛇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蛇),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蛇),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蛇》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五课 花卉的制作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花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课前准备:面泥.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吧!二 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塑花呢。同时介绍面塑花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三 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 用面来制作一朵 玫瑰花 教师演示花的制作

五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六 评评我们的作品:

第六课花卉 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 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花卉。三 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花卉形象。四 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五 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第七课

面塑《吉祥猪》

活动背景:

面塑是学生最喜欢活动之一,通过制作一件件生动的作品,传达学生想说的话。根据学生喜欢面塑活动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面塑的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分为美术和手工两个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在面塑方面的练习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相对薄弱。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都较棒,结合学生对小猪的喜欢,我设计了这个面塑活动,满足学生对面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猪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竹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猪胖胖的,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用面来做一做吧!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猪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猪的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猪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猪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小猪的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因为小猪是胖胖的,这回面要多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小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椭圆形状。

2、小猪的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猪的两只耳朵。小手打成八字行,在椭圆行的一头轻轻的捏一下,再轻轻的捏一下。轻轻的弯一下,尖尖的小耳朵就做成了。小猪有个大大的鼻子,我们把它这里捏一个长方形的形状,用你的小牙签(棉棒)在上面弄两个洞。小猪还有四条短短的腿,这里捏一下,一条腿,两条腿,后面再捏两条腿,轻轻的捏一下,小猪就做好了。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猪的眼睛,把它加在小耳朵的下面。千万别忘记小猪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弯弯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绕一个小圆圈,把圈的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猪身体的后面。

4、选择色彩进行装饰

用棉棒沾调好的颜料,给小猪的身体进行装饰。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猪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猪的动态和完善猪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猪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2、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

第八课

小白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白兔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牙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还记的小白兔的儿歌吗?谁告诉我小白兔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白兔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样图案装饰方法?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白兔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白兔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这回面要少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圆形状。

2、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先撮圆球,再把它分成两份,搓成两根一样长的泥条压扁,再轻轻的捏一下。小白兔有个小小的红鼻子,用你面塑工具在鼻子下面压出嘴。腿的做法可以分出手和脚。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白兔的眼睛,把它加在小鼻子的上面。千万别忘记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把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白兔身体的后面。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小白兔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它的动态和完善白兔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白兔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第九课

小动物小组研究 1.欣赏引入

视屏显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注:这些小动物是用面塑造出来的)

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请几个同学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2.概括分析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简单地说出或模仿出动物的基本特征。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欣赏书中老虎作品,引出课题。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3讲授新课 问:你们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动物形象。

板书课题:民间面塑——小动物小组研究: 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老虎的特征。4.人文鉴赏

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书中的民间艺术家制作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5.讲解、演示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教师: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们要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出的方法最多、最好。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学生结合制作彩泥的经验,小结: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了。(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6.自主创作

及时辅导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面塑的“小动物”和现实中的小动物一样吗?在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塑造你喜欢的某一动物。

两人一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合作完成作品。7.鼓励、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那些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

学生课堂评价:

第九课时:面塑牛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牛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牛),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牛),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牛》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牛头。3、捏

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C捏眼、耳(压出耳窝)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牛尾巴上细下粗。E嘴巴,用圆形黄色按在嘴上,在上方扎出鼻孔,再剪出嘴巴。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

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

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十课

西游记人物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认识和经验,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捏等泥工技能,表现西游记各种人物的形态特征。

2.发展塑造能力和立体形象表现力。

3通过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加以塑造。

活动准备:

1.《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2.面泥若干、剪刀、切刀。

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用面泥来做西游记人物,你想做谁?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发言。(我想做孙悟空,先团个圆形做他的头,再做个椭圆形的身体,最后搓长条形的胳膊和腿。)

2引导学生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教师提问:“孙悟空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

学生

讨论后回答。(孙悟空的脸是红红的,可以先做三个红色的小圆,压扁后排列好,在加上两个黑黑的小眼珠;

孙悟空瘦,猪八戒胖,唐僧带帽子,穿袈裟。沙和尚带着一串大大的 佛珠;猪八戒的鼻子和嘴大大的,突出来。可以用手把鼻子拉出来,再用切刀切出嘴巴……)

老师示范孙悟空脸和猪八戒嘴的做法。

3.交代要求,学生捏塑,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如果需要工具,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

老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制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塑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构思。

鼓励多塑几个人物,并尽量塑出不同人物的.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创造谈谈我的 创作心得:

第十一课

脸谱制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脸谱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脸谱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脸谱?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

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

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

篇5:面塑教案 李蓉梅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我们班有很多废旧的光碟,孩子们有时会拿着玩,最后我们进行整理、讨论能用它做什么?孩子们商量了之后,决定用来做他们喜欢的面塑。所以有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名称:漂亮的光碟

三、活动目标:

(一)、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为光碟造型;

(二)、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

四、活动准备:面泥、光碟、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光碟各种造型的图片,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的创意?为什么?”

(二)、请值日生分发光碟和面泥,教师提出要求:利用光碟进行设计,结束要和大家分享你创做的是什么?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春天的花园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正值春天,幼儿园里的小树开始发芽,梨花、石榴花都开放了,孩子们在散步的时候已经进行观察,在其他的活动中也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了一些了解,所以选择了花的主题进行创作。

二、活动名称:春天的花园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团圆、压扁等方法进行创作并组合,把所观察到的花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花的图片、纸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春天你们见过些什么花?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花瓣?

(二)、观察图片,看看春天的花还有些什么不同的样子?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大树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关于自然,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兴趣,动物、植物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我们做过花,他们做出了各种不同样子的春天花园来,很兴奋。所以我们继续观察了大树并进行创作。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不同粗、细、长、短的条状进行组合,再做出不同大小的树叶进行组合加工,把所观察到的树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大树的图片、纸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观察图片,: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特别注意主干、分支的粗细、长短。

(二)、讨论:做一棵大树的步骤是什么?先做粗的,再做细的,先做大的树叶,再做小的树叶。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小椅子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因为随着面塑活动的深入,需要用辅助材料,可以让孩子扩大创作的兴趣点,我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物品——小椅子,让孩子进行制作。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不同粗、细、长、短的条状进行组合,再做出不同大小的树叶进行组合加工,把所观察到的树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火柴棍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二)、观察小椅子,说一说小椅子有哪些部分组成?怎么做?

(三)、幼儿操作

篇6:面塑教案1 周金荣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2、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难点: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揉、捏、剪、挑、压

三、教具

学具橡皮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塑刀

四、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图文并茂感知面塑艺术

让学生欣赏一组面塑作品的图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以及面塑的艺术特点。(1)颜色丰富(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

2、介绍面塑的分类:收藏面塑和食用面塑两类

3、介绍面塑的悠久历史啦。

4、教师讲解面塑的基本技法:粘、贴、揉、捏、剪、挑、压。教师示范演示。

(二)、学生创造

1、师请每组的小组长上来领一个小组同学喜欢的生肖回去观察,并用豆面或学具橡皮泥制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生肖。

2、教师巡回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三)、展示评价

1、学生交流与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评)

2、评选最优秀的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活动与反思

篇7:王玓的面塑艺术创作

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她还研制出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融的《精细雕塑面》,既有良好的雕塑效果又能够永久存放,作品不会干裂,也不会变质。

她曾经27次随国家代表团或应境外的民间团体之邀,到德国、瑞典、丹麦、新加坡、美国、香港、台湾、厄瓜多尔、秘鲁、斐济、瑙鲁、澳大利亚、日本、法国、韩国、留尼汪、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访问,同时展出作品,进行讲学、授课。

1988年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面塑展

1993年获《中华绝活博览会》一等奖

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太师》证书

1997年入选《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

1997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面塑》一书

2001年获中华国际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最高奖。

2004年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面塑和面塑制作》一书

2005年获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6年获中华国际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获中华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

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红楼梦研究会理事

面塑是中国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起源于汉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面塑首先出现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在北方农村的大小节日和各种庆典、聚会时,聪明、勤快的妇女们都要用发酵的面团做出各种自己喜爱的样式,像石榴、荷花、蝙蝠、蝴蝶、龙、凤等,蒸熟以后再点染一些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既可食用又可供观赏。

经过不断地流传、演化,独立的面塑艺术从食品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面团不再经过发酵,并采取了初期的防腐方裂措施,颜色也不再是点染,而是揉进面团里。这时的面塑,观赏性更强了。

到了近代,面塑艺人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风格和题材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并由街头制作的民间玩具,发展为案头陈设的艺术品。

经过特别配置和调理的面团,可以成为一种质地良好的雕塑材料,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能够得心应手地塑造出许多质感逼真的艺术效果。

篇8:面塑活动《未来汽车》

1.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挥想象,综合运用面团及多种材料设计塑造未来的汽车。

2.能说出自己设计的未来车的优点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3.能大胆想象、积极动手进行面塑创作活动。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玩具车布置“车展”、新型汽车ppt、停车场”快乐的小司机音乐; 2.彩色面团、牙签、筷子、卡纸、毛根、毛线、瓶盖、纽扣、彩色吸管等辅助材料;

3.幼儿有用面团搓圆、压扁、变方等相关经验 ; 4.教师自己尝试做一做各种造型汽车便于有效指导幼儿。

活动重点: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挥想象,综合运用面团及多种材料设计塑造未来的汽车。

活动难点:能用面塑造型表现出自己设计的未来车的特色。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着《快乐的小司机》的音乐进入到布置好的“交通工具大展会”,仔细观察,讨论不同的汽车的形状、结构,并请幼儿动手玩玩.2.再次欣赏一些未来汽车ppt,说说各自喜欢的车,为什么?

二、想象讲述:《未来世界的车》。(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想象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

1.请幼儿当设计师设计一下未来汽车!请幼儿相互讨论 2.分别请几个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形状、功能)。同时进行问题探讨:

设计的车能飞,那该怎样做?(翅膀、螺旋桨、)

设计的车能在水里游,那该怎样做? 最后师总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设计的未来汽车都体现了高科技,它的本领也更大了,它们不仅能在天上飞,地上跑,还能在海里航行!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做出最新型、最特别的车。(老师巡回指导建议)。

四、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车的形状和功能。给每位幼儿一人发一小贴画,将小花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师引导幼儿评价:我们每位设计师制作的汽车都很好,但这辆小汽车最特别,请他来介绍介绍。

篇9:“面塑的秘密”主题活动我知道的面塑大班教案

——以主题活动《走进面塑》为例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主体,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所以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个性的大舞台。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突出主体性这一核心理念,而教师应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一、为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创造空间

不同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自主选择活动主题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比较关注,来自于生活实际的内容最容易成为他们选择的活动主题。《走进面塑》主题活动就是结合了学校及社区文化的优势,针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开发的,教师为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创造了空间。

这就是我所在的金台书院小学,它于2000年建校在古朴典雅的金台书院。书院风云变幻300年,是北京第一个首善义学。走进大门,迎面的垂花门上题写着“广育群才”,这是康熙皇帝1702年为金台书院题写的。现在“广育群才”已经成为金台的办学理念。建国后,冰心奶奶为我校特别题写了“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戏。”这些都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如今的金台继往开来,充分吸收历史养分,发挥着特有的人文环境与资源。传承书院文化,继承传统手工技艺,是我校办学目标之一。

同时,金台书院小学就校位于金鱼池小区内,小区内住着不少民间手工艺大师及爱好者。社区内经常会组织一些手工艺作品展。附近的珍品馆和百工坊更是学生们喜欢的地方,常常流连忘返。受校园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影响,我校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面塑艺术。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和建议,我们开发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走进面塑。

学生们自主选择的主题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这也为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好了基础。

二、为学生发现问题创造空间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多创造提问的空间,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走进面塑》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参观位于学校附近的百工坊。学生在百工坊不仅可以欣赏到“面人彭”、“面人张”等著名大师的作品,还可以亲眼看到面塑的制作过程,与大师近距离的交流。

亲身体验,互动交流,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更给学生提问创造了平台。百工坊中,学生们不断的面塑大师进行交流,走出百工坊,学生又生成了一些新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面塑?如何制作面塑?有哪些面塑大师?面塑的材料是如何制作的?„„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个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搜索网络、查找书籍、询问民间工艺大师等形式,了解相关知识。

学生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制作电子小报。在班级进行展览,共享资料。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创造空间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主题活动《走进面塑》中,教师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创造了空间。

在学习制作面塑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全班共分为四个小组,教师有目的的逐个进行指导。

①小组一 制作内容:钥匙链、冰箱贴、面塑笔等。

教师预设学生的困难,为学生准备的学具有:钥匙链、笔、吸铁石、笔筒等。

②小组二 制作内容:课本中的童话故事 教师指导策略:教师可帮助学生共同查找一些故事中的插图,以供学生制作时参考。

③小组三 制作内容:续写童话故事《三只小猪》

教师指导策略:本组学生,富有想象力,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在色彩的搭配上给与指导。

④小组四 制作内容:我爱你祖国妈妈

教师指导策略:本组的制作难度最大,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查找一些图片及资料,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再进行创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凭借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使问题简单化,有助于主题活动的持续开展。同时,学生们在活动中也能充分感受到1+1大于2的力量,从主题活动效果来看,合作学习更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学生们的潜能。

四、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智力活动,探究的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直接反馈和亲身体验,使他们能够形成新的、持久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在《走进面塑》主题活动中,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了空间。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问题,用橡皮泥制作的作品容易干裂、发霉。学生感兴趣的就是面塑大师们的面是如何制作的。在与“面人张”、“面人冯”的接触中,他们对于面塑材料的制作方法基本是直接回避。很高兴,学生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尝试,对于他们这是一次挑战。

本环节中又有3个小活动,分别是初步尝试、研究配方、深度探究,由浅入深使学生亲身体验研究过程。

活动一,初步尝试

根据师生收集、整理的配方资料,尝试制作面塑材料。

[设计意图:体验材料的制作过程,发现问题。]

活动二,探究配方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提出问题

在初步尝试制作中,很多学生都发现自己制作的面有一点粘,这是为什么呢?面塑材料的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2、准备材料

面粉、糯米粉、蜂蜜、盐、开水等。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目的。]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提出猜测

2、研究计划

各组根据猜想,制定研究计划。

3、完善计划

交流各组的研究计划。

思考:同学们在研究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对比实验)不用对比实验行不行?为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研究配方的方法。]

4、实践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实验。

(三)总结交流阶段

分组汇报研究结果,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学生们总结到:面的粘度与糯米粉的多少、水的多少、蜂蜜的多少等有关系。

(四)拓展延伸阶段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实践,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为后面的深度探究做铺垫。

活动三,深度研究

此环节为学生自由参与。

深入探究配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问题。一些学生对此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愿意更深入的进行研究,我给予了及时的鼓励。由于面的制作过程较长、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

老师在这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支持,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鼓励。我从2007年初,开始对面塑配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研究小组。这是研究中的一些照片,老师这种执着、乐观、科学严谨的态度,感染着学生。在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

五、为学生自主评价创造空间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积极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活动方式有其独创之处。因此,在对待学生评价问题上,需要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采用考试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分数式等级性评价,而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它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它由单向评价转向多向评价,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增强了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它尊重学生的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成果,抛弃了一元化、标准化的评价标准,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采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走近面塑》是个大主题、长周期的活动,学生坚持下来有一定难度。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首先是,评价手段多元化。活动中,我采用了“争章”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四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收集资料,初步了解面塑的相关知识;模仿制作,学习制作面塑的基本技巧;研究配方,进行探究活动,亲身体验面的制作和研制过程;作品创新,开发新颖的面塑作品,分为“小小博士章”、“小小面塑家”、“小小科学家”、“小小发明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我更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建立电子成长档案,随时记录他们每一点进步。

其次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活动中,我采取了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力求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点、闪光点。

第三,评价内容多元化。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我更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以本课为例,评价内容不仅仅是能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这些知识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纪律情况等内容,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分等,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要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离不开学生的反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评价中来,既有助于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同时也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上一篇:关于成长的国旗下讲话演讲稿下一篇:离情依依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