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2024-04-08

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共6篇)

篇1: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 人民论坛 》(2013年第11期)

辛锐

【摘要】红色文化形成于我国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统一性,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红色文化 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统一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决定从战略高度强调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如今我国正在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红色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红色文化所具有的科学内涵

红色文化的形成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前期,中国共产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了红色文化中的瑰宝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延续到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又形成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指的是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标志物等实物;制度文化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作品;精神文化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红色文化的灵魂。

作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这三种文化形式的统一体,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要更好地发展红色文化,需要全面认识其内在深层含义。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民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团体进行追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的革命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红色文化。因此,红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际、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先进文化。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先后创作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红色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红色文化,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五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包含了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并吸收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共十四大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写入党章,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对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上的态度,也为红色文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指出了前进方向。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团体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构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成分。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精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不断地激励着全国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者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展现出的顽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英雄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很好地体现了党和群众在革命年代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人生追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统一性

从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来看,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孕育在同一个母体。红色文化形成发展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中。可以说,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要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前提。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包含在红色文化之中。因为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处处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后形成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因此,从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两方面看,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承接性和一致性。前者是后者内容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贯穿于红色文化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贯穿于红色文化的内容之中,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产物,在红色文化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如今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强化人们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就等于是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目前,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红色文化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如今学习红色文化,重新感悟历史,有利于人们坚定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心,团结奋斗在共同理想旗帜下。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不断激励、鼓舞着人们在革命和建设中进行不懈的奋斗。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八荣八耻”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确立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学习红色文化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够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和准则,使其真正内化其为人们内在的规范,并使之成为思想行为的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之间相互联系、融汇贯通,红色文化则蕴含其中,密不可分。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全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时代的精神鼓舞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因此,采取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红色文化,能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套大学】

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延伸阅读)

红色文化的内涵很丰富,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坚定的信仰与美好的理想,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无论是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都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巨大动力,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资源。红歌为什么这么红?《江姐》为什么能长演不衰?这些疑问都可以从这个根源找到答案。而这一点,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基石和核心。

当然,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是怀旧,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让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相对接,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已经成为新的课题。因此有专家呼吁,要谨防红色文化的形式主义化、空壳化,传承不能老是局限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上,需要不断开掘价值新内涵,更加关注、尊重人性,贴近人的心灵,要能够给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

篇2: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石羊古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意义探析摘要石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石羊镇政府着力挖掘这些可贵的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育心”的理念入手,着手打造“五馆一线”等红色文化品牌。综合分析石羊打造红色文化的一系列理念和方案,具有迎合趋势、深化教育、提升旅游、加强党建的功能和意义。(图片来源于百度)

一、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一红军长征过石羊

1936年4月18日至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肖克、王震的带领下,长征过大姚,在大姚历时三天两夜。4月19日天未亮,红军离开七街,头戴柳帽,脚穿草鞋,冒着国民党飞机的侦察袭击和中央军、滇军的重兵尾追,向盐丰县城(今石羊镇)前进。上午10时左右,红军避开其碉堡工事,占领峡谷两侧高地,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攻城,伪兵守敌不支,纷纷溃逃山沟,以势如破竹之势进入了石羊。红军到石羊后开仓分盐,约向石羊的百姓发放盐30余万斤。红军还打开积谷仓,将粮食源源不断分给穷人,打开监狱,解救了60多名受冤囚徒。20日拂晓,红六军团撤离盐丰,经过王家庄、大石桥、络子箐、温竹箐、杨家箐、桥头哨出楚雄地区西进,经祥云、宾川与红二军团汇合,从丽江石鼓胜利渡过金沙江。在原盐丰县境,18名红军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送交龙云,不知下落;一名红军受伤被抢匪杀害,二名红军因病牺牲。当时来到石羊的红军,据文字记载是“三个师七个团”。红军长征过盐丰县城,途经40个村庄,行程180华里。广泛进行了革命宣传,红军所到之处,打土豪分浮财,解救工农群众,播下了革命火种。红军在行军途中不断受到中央军和滇军的尾追堵截,红军、中央军、滇军都曾进驻过石羊,在石羊还流传着《红军帽、中央军衣、滇军裤》的故事:红军来到石羊,住宿到一户人家,走时留下了红军的帽子;中央军住宿到他家,走时落下了军衣;滇军也来他家住宿,走时忘将裤子带走了。这家的主人便将红军的帽子、中央军的军衣、滇军的裤子穿在身上,邻里人看到了都笑他不伦不类。这个故事再现了1936年4月红军、中央军、滇军分别进驻过石羊的历史,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红军危急的处境。王正枝是土生土长的石羊人,现年90岁,当年红军长征过石羊他13岁,对这段历史记忆颇深,他回忆说:“红军长征过石羊,我清晰的记得是民国的二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在红军未来到之前,国民党的飞机就已经来侦察了。上午十点多,我去挑水就碰见了红军,他们和我打招呼,叫我“小鬼”、“小鸡蛋”,我叫他们喝水他们没喝,当时我才十三岁,感觉他们骑的马很高大。红军来到石羊,就拉通了电线,连接了通信。红军到地主家拿了衣服,分给乞讨的人和穷人,还开仓放盐,那时整个石羊锣声响起,叫人们到场署背盐,背盐的人很多,我差点被踩到,我那天抱了三个半盐回家,一个盐有十多公斤重。红军吃饭吃的是大锅饭、军队里的领导和军队人员一起吃,所以就看不出哪个是头头,他们穿着朴素,对百姓秋毫不犯。红军对老百姓是着实好了,老百姓由开始红军刚到时的门户紧闭到后来的陆续开店,卖荞粑粑、卖米粑粑、卖核桃的都出来卖了。当时红军用一个镍币买一个核桃,一个镍币在当地可以买二十碗米线,这看出了红军绝不白拿白吃百姓的东西。红军来石羊,只是批斗了石羊的四大家,红军去到别的地主家住宿,吃了用了都会留钱,走后地也会帮主人打扫出来。而后面来的中央军和滇军就不一样,中央军和滇军是专门叫厨子给他们一一做饭,要吃什么就做什么,他们穿的是呢子料的衣服,吃了用了百姓的还不给钱,还常常被叫去给他们干苦力,我父亲就被弄去给他们背过东西。第二天天还未亮,红军就用高竹竿、布条、油做成高高的火把,点着火把就又开始赶路了,石羊周围的山上都是火把形成的火龙。拉线的在最后,天亮了就全部走完了。红军走时,我想和他们一起走,红军问我几岁了,得知我才十三岁,就说再等几年,摸了摸我的头,笑着就走了。”二石羊人物与红色文化

石羊虽地处边陲,但因盐与外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能较早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1928年,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赵祚传就回大姚、盐丰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盐丰县原昆明市“青年努力会”会员王仲武组织领导青年学生游行示威,开展反对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强征硬敛盐税以抵交庚子赔款的斗争。1938年11月,中华民族解放军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员王子近(王信民)从昆明回到盐丰石羊镇,发展了封于齐、高粱、罗如森、张玉祖、李林等加入“民先”组织,进行了一些抗日救亡活动。学习、宣传马列思想,学习《新华日报》、《群众周刊》、《解放日报》、《解放周刊》等从外地带入石羊的刊物;组织歌咏队、大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戏剧。1939年6月,杨正芳到盐丰先后发展了王子近、高粱、封于齐、罗如森(女)、张玉祖(女)五人入党,并报经省工委批准,成立盐丰党支部,王子近为支部书记,高粱为宣传委员,封于齐为组织委员。创办了“大众壁报”及工农夜校,组织“羊城歌咏队”,进行革命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昆明“一二·一”运动的《哀思录》、《中学的民主》、《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等书刊传到盐丰,盐丰中学进步师生季瘦红、陈典章(联大学生)即广为散发,并组织座谈会声援。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在石羊如火如荼进行着,石羊的百姓为之觉醒,一步步走向了自由解放之路。石羊人张之霖、陈子干、甘舜、布一民、高维桓、布青阳、罗衡、甘芳、华定周、甘廷芳、王子近等是石羊红色文化的的典型代表人物。综观石羊人物,与红色文化紧密相连。他们先走出家乡,后来又将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带到了家乡。革命的事业即是他们的事业,他们的生命属于革命。石羊古镇自古就有文风昌盛,在盛世造就了文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创造了诸多武才,张之霖、陈子干、甘舜、布一民、高维桓、布青阳、罗衡、甘芳、华定周、甘廷芳、王子近等将国家、民族的兴盛安危系于自己的生命之上,可歌可泣。

二、政府主导下的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的建构理念

关于石羊古镇“红色文化”的提法,在2011年之前未闻其声,一提到石羊文化,小镇人民对儒家文化、盐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侃侃而谈,但对“红色文化”就稍显生疏。不过另换一种方式,让小镇人谈谈关于红军长征过石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他们总能谈得有声有色。2011年底,以镇党委书记牵头的石羊镇领导班子将石羊红军长征过石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及其历史遗存提升到了“红色文化”的高度。石羊镇镇政府将红色文化的理念定位为“红色文化育心”。在石羊镇“三羊开泰”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将“富裕石羊”、“文化石羊”、“和谐石羊”作为“三羊”的三大抓手。在文化石羊方面,石羊古镇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古镇的盐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兼容并包、交相辉映。在如何做足、做强“文化石羊”方面,镇政府提出了“五心”工程,即“红色文化育心”、“儒家文化养心”、“绿色文化润心”、“廉政文化净心”、“大众文化凝心”。积极组织引导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当先进文化领路人,打造文化石羊。“红色文化育心”理念在石羊镇“三羊开泰”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提出,并作为“五心”工程之一与“儒家文化”、“绿色文化”、“廉政文化”、“大众文化”并驾齐驱,相得益彰,足以突显“红色文化”在打造“文化石羊”品牌的重要性。石羊是大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方,红军长征过石羊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红色故事和红色遗迹。石羊镇以“弘扬长征精神、重温党的历史、激发创业激情、增强党员意识”为主旨,着力实施红色文化育心工程。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过石羊的红色足迹,打造“五馆一线”:石羊会馆、白井酒楼、安逸酒楼、红太阳宾馆、鑫茶轩茶馆和红军长征过石羊的行军路线。“五馆一线”的成功打造,图文并茂地向党员干部展示了红军长征过石羊的红色足迹和党在石羊的发展历程,组织全镇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重走红军长征路,为广大干部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二红色文化的实施方案01/建军节祭奠烈士塔烈士塔位于南关外的飞凤山山脚,于1955年由盐丰县人民政府建立,为纪念薛常灵、李辉堂、张光耀等在解放盐丰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烈士塔塔身的两侧有当时石羊籍云南省人民代表金佩丞“成仁取义,民不能忍”的题字和中共盐丰县委书记李子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塔尖上的三面棱角面上均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庄严刻字。1989年4月5日,为了方便管理和祭扫,经石羊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倡议,由石羊镇人民政府批准,政府将原安置在白石谷的薛常灵的坟墓迁至烈士塔,并对坟墓做了很好的修缮。现在烈士墓和烈士塔周围建了两套供人们休憩的桌椅,不逢建党节、清明节等特殊的节日,这也会时有前来参观、瞻仰烈士塔、烈士墓的人群。石羊古镇烈士塔的纪念碑上虽然只镌刻有薛常灵、李辉堂、张光耀的名字,但石羊的烈士不止这些,在《大姚县志》记载的石羊籍的烈士名录有:赵龙甲、武必兴、王罗宝、肖培高、罗德匡、朱友、甘希孔、张国泰、董怀先、姚庆明、陈刚、熊国辉、李玉书等。

02/打造“五馆”石羊镇政府为挖掘、打造红色文化,将要重点打造的“五馆”具体是:石羊会馆、白井酒楼、安逸酒楼、红太阳宾馆、鑫茶轩茶馆。石羊镇充分依托古镇旅游核心区1000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子,着力打造红色廉政文化会馆。镇党委筹集资金20万元,建设了石羊红色会馆。一是创办红色廉政展室。收集整理了1936年4月红军六军团长征过石羊,开仓放盐救济民众,1939年6月成立全州较早的中共盐丰(石羊)支部,播撒革命火种等革命事迹和丰富史料,编辑成书,制作壁画、喷绘等,创办红色廉政展室。二是设立红色廉政专柜。从民间收集了毛泽东各类像章300余枚,毛主席语录、各类画像200余幅,各类留有革命遗迹的家具、生活用品、书籍等,设立实物红色廉政专柜。三是打造红色廉政教育基地。投资140余万元修建廉政教育基地,挖掘资源,提炼廉政精髓,积极开展教育。

03/重修红军桥 在石羊镇的杨家箐村桥头哨,至今有一座当地人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过石羊的历史而命名的“红军桥”。1936年4月20日拂晓,红军离开石羊镇急行了50多里的羊肠小道,到达哨所桥头哨才开饭。因为红军行走的路线与盐丰县的盐道大致吻合,桥头哨也便成了一个盐中转和转运的哨所。红军击退驻守哨所的税警队,将哨所的盐分给了桥头哨附近的彝族民众,并向当地民众宣传了革命的思想。当地彝族群众看到红军秋毫不犯,纷纷拿出蜂蜜、核桃、荞粑粑,来招待红军,送红军过孔仙桥进入祥云。红军途经桥头哨,与当地民众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桥头哨桥由于年久失修,上世纪80年代的一场洪水冲垮了木桥,桥两岸的彝族只能涉水过河。大姚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桥头哨六十多户桥头哨村六十多户彝族人民,家家投工、户户献料。共投义务工1100人次,投石料90多立方,架了两孔三个桥墩,捐献木头、椽子25立方米和瓦片2000多片。新修复桥头哨大木桥,在长达31米的桥面上,两头盖有瓦屋,中间盖有高出瓦屋面1.5米的亭子。宽4.5米的桥面两边建有围栏和两尺宽的坐板,可坐五六十人。竣工剪彩那天,彝族群众将不好叫的“桥头哨”改为“红军桥”。“红军桥”的名字便这样一直叫到现在,只是现在的红军桥因年久失修,于2000后的一场大水再次坍塌,只剩下桥墩作为红军长征过石羊的历史见证,石羊镇在重建红军桥的建设上,再开发红军长征过石羊路线,与当地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一条石羊较有特色的红色旅游路线。

三、挖掘石羊红色文化的功能与意义 一迎合趋势

狭义的红色文化属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年代,但近十几年来,红色文化一词被重新提起,红色文化又以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小说、红色旅游、红歌会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了百姓的生活。石羊以政府为主导的红色文化也正是在全国的红色文化走向复兴并一步步走向繁荣兴盛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正好迎合了红色文化热这样一种良好的趋势。红色文化俨然成了一个文化娱乐品牌,成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大餐。红色文化强大的吸引力,源于它深厚的内涵,红色文化洋溢的是凛然正气和昂扬激情,蕴含的是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展现的是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着、对光明的向往,体现的是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的崇高品质,凝聚的是珍贵的历史记忆,这些内涵积淀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老一辈人,他们始终对红色理想保持着坚定信念,这种情结诱发了他们对往昔那段激情岁月的怀念,重温红色记忆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慰藉。红色文化之所以在当代兴起,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它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理想和信仰的呼唤,对物质主义至上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取向的调适和变革要求。而红色文化热潮恰恰表达了当下人们的一种文化认同,即对革命历史、传统理想与信仰、红色精神的认同与尊崇。红色文化也就成为人们重塑信仰与理想、寻找精神支柱的最好文化资源与精神纽带。以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旅游为例,红色旅游可以让旅游者在领略自然景观、体验民俗风情中放松心情、娱乐休闲,在驻足人文景观,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历史文化中丰富人生的阅历,满足精神的享受,启迪思想。由此观之,石羊提出红色文化,重拾红军长征过盐丰、解放盐丰等红色文化记忆,并在文献记载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座谈等方式充实丰满红色文化的记忆。通过修复、重建红色文化遗迹,收集、展示当地红色文化的展品,打造五馆为代表表的红色文化展示空间,多途径挖掘石羊的红色文化也正是迎合大环境下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追随。二深化教育

石羊的红色文化挖掘好、开发好了,对石羊的民众将会产生较为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意义。首先民众可以接受党成长史的熏陶,党的思想洗礼,增强对党的正确认识。从红军长征过石羊的历史来看,红军长征过石羊,积极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是其目的之一,用以安定民心,洗礼民众的思想。在红军长征过石羊安定下来后,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党的良好形象。当下石羊古镇的民众,或老或少,无论是自己亲身经历也好,听老一辈回忆也好,红军给他们留下了较好的形象,从认识党之初,就对党有了正确的认识。其次民众可以得到关于社会历史的教育,增强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责任感。红色文化是在特定的时代里孕育的特定的文化,当时的中国处于积贫积弱,内交外困的局面,不经历那样一个特定年代的人很难读懂那个时代的痛楚。李有德老人吐露着他的辛酸苦楚:“我们经历过旧社会,经历过新社会的人太不容易了。当时年幼的时候,我的父亲吹大烟,母亲为灶户背柴挣一家的生计,我八九岁就给地主放牛。一早出门被父亲打,晚上放牛回来被地主打,在放牛时还要担心被山上的狼吃掉。到了十二、三岁都还没衣服穿。1955年我十七岁,因为家里太穷无路可走,我就去参加了验兵,当时验兵是在石羊孔庙门口,验上了,军队里边招待我的第一顿饭我最记得是洋花菜炒老肥肉,是我十七年里吃过的最好的饭,我1956年就参加了进藏剿匪,剿匪期间,穿的胶鞋底都磨破了很多双。在部队里,我学会了开车。我能活到现在是幸运的,最要感谢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党给了我新的生命,在军队的生活里,是党教会我了生存的本领,我现在领的一个月近一千五的工资也是党发给我的。现在我的孙子辈是不理解我们的,我给他讲我缺衣少食的艰难困苦年代,他说是我不成器,是他太不了解那段历史了。”

挖掘红色文化,宣扬石羊的红色文化,让石羊古镇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更为直接地接触到红色文化孕育、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便可以借以增加对历史的厚重感,由过去观现在,并借以增加对现实的使命感。红色文化精神具有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战斗,具有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红军长征过石羊就是红色文化精神的最具体、最生动活泼的写照。红军不计较环境,总是为人民谋利,为了大的革命胜利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石羊民众看在眼里,刻在心里。三提升旅游

首先,将红色旅游置于石羊古镇这一地理空间来看,红色文化的挖掘将助于当地旅游品质的提升。石羊古镇是著名的滇国盐都、祭孔圣地、文化名邦,石羊古镇自1995年被评为“云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后,小镇的发展渐渐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石羊古镇于2010年5月被正式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石羊古盐井群于2012年年初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不难看到现在的石羊古镇结合旅游做古镇的开发与发展已经收到了卓有效果的成绩。石羊古镇现在打的是“千年盐都,祭孔圣地、文化名邦”的旅游品牌,近几年在打造石羊古镇的儒家文化和盐文化上倾注了较多的政策与资金,但对“文化名邦”的挖掘还显不足,石羊古镇的旅游产业优势没有完全凸显出来。另一方面,却也给外来游客产生对石羊文化只有盐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误解,也使政府等相关部门在相关发展规划中,忽略对石羊古镇跟多丰厚文化如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景观文化、红色文化、节庆文化等的挖掘与开发。当下石羊政府“红色文化”提出,无疑给石羊古镇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与特色。石羊在旅游产业的开发过程中,也渐已发现了旅游产业卖点不足,景点拓展延伸不足,比较优势不够凸显的问题。针对石羊古镇旅游留不住人的现实问题,政府也在做精景点,拉长游程方面下工夫。而时下开始对石羊红色文化的挖掘中,可作为石羊古镇提升旅游的良好契机,对石羊红色文化标志性展出空间“五馆一线”的打造中,可拓展延伸古镇的旅游景点,可游的景点多了,并且将景点作出自己的特色来,那么留住游客将成为可能。

篇3:浅析汉语中红色词及其文化内涵

一、“红”的语义场

红色词在颜色词甚至在汉语中都占有较高的地位。古汉语中“红”的语义场主要有“赤、朱、丹、红”

赤。《说文解字》:“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属皆从赤。”火作为古代先民的崇拜物。以大火之色来表示红色, 赤部的字也与红色相关。赤属于正色。《释名 • 释采帛》:“赤, 赫也。太阳之色也。”赤表示古人心目中的正色,使用对象多为祥瑞之物或与贵族有关。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为“赤墀”。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赤色厚底的礼鞋,称为“赤舄”。帝王所居住的京城被称为“赤霄”。京师所治县的县令叫“赤令”。《史记》中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等等。[1]

朱。《说文解字 • 木部》:“朱,赤心木,松柏属。”常用义为大红色,表示纯正的红色。《广雅 • 释器》:“朱,赤也。” 《礼记 • 月令》:“乘朱路,架赤駠。”朱后引申成为泛指一切红色的物品。《穆天子传》:“天子乃赐曹奴之人戏……朱四百裹。”朱表示红色的锦帛。明汤显祖《牡丹亭》:“弄粉调朱,贴翠拈花。”朱表示女子的胭脂。门上加朱漆作为豪门贵族的代表。唐朝四品五品的官员才可用红色的官服,“朱衣”也被称为刺史之服。“朱轮,朱轩”指古代公侯贵族所乘坐的朱漆车。

丹。《说文解字 • 丹部》:“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象丹形,凡丹之属皆从丹。”丹字本义是从矿井下开采出来矿砂,是一种水银和硫磺的天然化合物。丹砂呈红色且是重要的染料,原料后引申成为大红色、赤色。《吕氏春秋》:“丹可磨而不可夺赤也。”根据现有铭文的记载,丹砂不仅是贡品,也是当时重要的染料。《仪礼》:凡画者,丹质。”丹还引申成为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后指依药方精制的成药。 《红楼梦》第二回 :“(贾敬)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

红。《说文解字》中 :“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段玉裁注 :“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红”字以糸字为其意符,而糸表示白色的布。说明“红”字本意为一种浅红色的丝织品名称,后被引申成为粉红色。 古代的红色为浅红色,在古人看来,不在五色之内就是间色或杂色。“不正之色”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论语 • 乡党》孔子“红紫不以为亵服”在传统儒家观念中,在家中所穿的便服都不能用“红”和“紫”这种间色,足见间色丹地位之低。

二、文化内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系统地记载了使用者的思想观念,因此由其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建构情况。中华民族的尚红传统自炎帝起延续至今,也可以从汉语中庞大的红色词族中得到鲜明的印证。在汉语的颜色词族中,红色词族文化蕴含最为丰富的一个词族,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尚红习俗。[2]

华夏民族的尚红心理最早来源于日崇拜。古代先民认为太阳可以带来温暖和光芒,驱散寒冷和黑暗。中国人认为鬼魂害怕太阳的阳气,在太阳升起之前要躲藏起来。“旧时南方民间宅院,在正对厅门的屋顶上要安一个很大的太阳形。 这要借太阳的光辉来驱邪鬼。据说有了这个太阳形,鬼祟便不敢再进宅院了。”[3]

中华民族的尚红心理还和火崇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上古时期的先民则“把火视为圣洁的象征,认为它具有某种驱邪逐魔消灾去污的能力。在夜间走路时,常常点起火把来。 一些节目里,也都点燃起篝火、灯笼、火把,燃放焰火爆竹等等用以驱赶病魔、鬼祟、邪气”足见先民对火的崇拜。[4]

华夏民族强烈的尚红心理,反映到语言文化中,就使 “红”有着“高贵、祥瑞”的色彩,进而受到人们的推崇。 皇室贵族与之相关的事物均以红色为贵。古代帝王宫殿使用金色和红色以显示威严和高贵。“朱户”是帝王赐臣子“九锡” 这一最高荣誉和象征。

红色词族内部也存在这正色与间色之分别。这是古人的贵贱、尊卑等社会阶级领域的思想在文字领域的反映。“赤、 朱、丹”作为统治者阶级所认定的正色,被赋予了高贵、正统的语义,例如“赤绶、朱雀、丹漆”等。《论语》中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而与“赤、朱、丹”同色系的“红、绀、緅”等间色,则沦为下流庶民所用的颜色。

红作为一种间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红的地位逐渐上升, 取代了“赤、朱、丹”的正统地位,成为了红色词的代表词。红色在吉日庆典,传统服饰建筑及现代艺术设计等其他领域,均有着高贵、吉利、兴旺等语义色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红色也有了一些鲜血、 暴力、战争等较为负面的意思。

三、结语

篇4: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关键词]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内涵;特点;意义

[中图分类号] D6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8-0046-02

红色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年代培育的具有廉政内涵的先进文化,不仅在战争年代凝聚了我们的革命队伍,而且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也凝聚了社会人心,已经积淀成为我们共产党人富有生命力的精神智库。科学地系统地挖掘、梳理和归纳这些精神原素,对我们当前构建廉政文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廉政文化的内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红色廉政文化”关键是“红色”两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产生、发展的具有廉政内涵的先进文化,是在内忧外患的时代一批被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富有朝气的共产党先驱率先创造而延续至今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

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建设的重大原则。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专门把党的纪律作为一章。1926年4月,中央颁布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文件,即《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27年,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标志着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和党内监督工作开始运行。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各级士兵委员会的建立、“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的颁布对监督军队经济、防止贪污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央苏区,党内成立了极具权威的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省、县成立监察委员会,在各级苏维埃政府还设立工农检察部;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令,同时还颁布了《审计条例》;查处了瑞金叶坪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贪污腐化案等一批大案要案。延安时期,“教育倡廉”“立法护廉”“监督保廉”形成了独特的红色廉政文化。不仅出台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和《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制度,而且严格执法,凡“贪污数目在500元以上者处死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等”,并依法严惩了具有军功的黄克功逼婚案,查处了180多起贪污腐化案件。

由此可见,红色廉政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和群众之中,不仅在战争年代凝聚了人心,提高了战斗力,就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烛照我们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红色廉政文化的特征

(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红色廉政文化不是无根文化,它与传统廉政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集体身上多少都带有中华传统文化尚廉尚俭和尚德尚善的基因。在井冈山根据地,客家文化的支撑和哺育,再加上受井冈山脚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代表的“庐陵正气文化”的影响,“三湾改编”和“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等制度出台后,井冈山红色廉政文化既浓缩了中华传统清正廉洁思想的精髓,也是革命创新精神的结晶。事实上红色廉政文化积淀到一定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融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江大河中去,成为红色廉政文化的源头活水。

(二)革命性与先进性的统一。革命本身是一种“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社会变革的过程,也是改变社会现状的方式。我们的革命先驱将传统文化中“济世利民、救拔众苦、世界大同”的革命情怀融入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先进理念之中,在血与火的战斗岁月里不畏艰苦地去践行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这种精神与我们现今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完全耦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达到了革命性与先进性的高度统一。

(三)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早期共产党人当中有许多出生在富裕家庭,但他们为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共同理想,放弃了安逸生活,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在实践中,不管是革命的高潮还是低潮,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他们中的大多数坚持下来,在敌人的利诱或者是屠刀面前表现出了“头可断、血可流”但革命意志不可移的英雄气概。在瑞金中央苏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集体廉洁奉公、一心为民。这就是理想和实践相统一的精神,也是红色廉政文化的根脉所在,是凝聚人心和战胜敌人的法宝与力量源泉。

(四)群众性与平等性的统一。人民群众既是红色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又是红色廉政文化的创造者和直接受益者。当然群众性也是建立在平等性之上的,那时共产党人坚守“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平等思想。在陕甘宁边区,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军民,都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纱织布。正因为领导集体模范带头、以身作则和官兵一致,带动了延安时期的平等清廉之风。

三、红色廉政文化的当代意义

经过九十多年风霜雨雪的洗礼,红色廉政文化所象征的风清气正的人文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良风气又沉渣泛起。对红色廉政文化重新梳理和挖掘,可以让其重放光芒。

(一)弘扬红色廉政文化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却发生了变化,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思想道德出现滑坡。在某些重点领域,尤其是掌控了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垄断部门,腐败问题仍易发、多发。而红色廉政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反映了革命者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严惩贪污腐败的决心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用红色廉政文化来教育和引领党员干部提高廉洁从政的意识,做到慎微慎独慎言慎行,养成自省自律自警的良好习惯,是当前反腐倡廉的迫切需要。

(二)弘扬红色廉政文化是抵御腐朽文化挑战的必由之路。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和影响,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期待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挖掘和弘扬红色廉政文化,有利于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多样中谋取共识、多变中寻找正确方向,用红色廉洁文化来抵御腐朽文化的挑战或错误观念的侵蚀,可以使人们能准确把握善恶、美丑和廉耻的价值尺度,使整个社会形成崇廉崇俭、崇德崇善的良好风尚。

(三)弘扬红色廉政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并且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然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而红色廉政文化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廉政文化作为廉洁从政的执政理念和文化形态的结合体,其中的许多价值理念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艰苦朴素的作风,廉洁奉公和勤政为民的思想等,这些始终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对树立领导干部的廉政理念、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至关重要,是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四)弘扬红色廉政文化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或社会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国家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整个社会也会迷失方向。事实上,红色廉政文化中的主要元素或价值追求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入挖掘、梳理和整合这些文化资源,依托现有的革命纪念馆、旧址遗迹、红色景点等,创建廉政教育场所,润物细无声地将这些资源打造成化育民众的教育形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革命先辈的廉政事迹和廉政精神,突显红色廉政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把红色廉政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去,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红色廉政文化应有的教育功能。

篇5: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摘要】红色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成果。红色旅游是以党领导人民革命、改革、建设国家的历史作为主题开展的旅游活动,让人们在休闲旅游中接受教育,得到启发,寓教于乐,使干部群众们坚定对党的信任,坚定对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关键词】红色旅游;内涵;拓展;红色资源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在2000年江西省首先制定了“红色之旅”的线路,将“红色”同“旅游”相结合,在随后一年里,江西省“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宣传口号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江西瑞金、陕西延安、浙江嘉兴等地成为了旅游的热门。可以说,红色旅游是有利于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是利民、利党且利国的举措。

1.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红色旅游内涵的意义和作用

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有助于加强革命传统的教育,启发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对于培养、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现实意义以及深刻的历史意义。在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下,爱国主义的教育方式急需创新和改进。拓展红色旅游的内容,打造红色名片,以城市名片的方式将革命的历史、革命的精神、革命的传统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传达,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使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多样化,增强教育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人民群众思想和道德素质,使人民群众的知识得到补充、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激励、思想得到启迪,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充满信心,积极投入其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以打造红色名片的方式,充分利用红色革命的历史遗产,给予其管理和保护,能够保护、巩固红色思想的文化阵地,对于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推行健康向上的文化,抵制封建腐朽的文化,改变落后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拓展红色旅游内容,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新的增长点。在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旅游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旅游的产品和内容的消费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旅游行业需要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完善,以达到人民群众对旅游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而红色旅游就是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项目。[2]

[1]2.红色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景点的规划和设计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上级政策的刺激之下,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就盲目进行项目的开发,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大量的物力、人力的浪费,甚至破坏了一些红色旅游的资源。此外,一些红色旅游的景点中资源整合的效率较低、特色模糊、服务的产品单一。具体表现在,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物品、图片展示、遗址的参观,内容雷同,方式僵硬、单调;此外,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没有能够和本土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弱化了经济利用的价值。2.2利益驱使下造成红色旅游的乱象

在红色旅游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管理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一些红色景区发生了经营走样的问题。红色旅游的本意是将党领导人民在各历史时期留下印迹的标志物、纪念地为吸引点,将这些吸引点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作为内涵,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与学习缅怀,实现身心放松、增长阅历、学习革命知识、振奋精神的旅游活动。但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受利益的驱使,违背了开展红色旅游的最初意图,为了哗众取宠招揽游客,将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进行改造,歪曲历史。这些行为容易误导青少年,使青少年不能正确的认识革命老区的历史,影响其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形成,不利于其健康的发展。2.3红色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

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贫困人口较多、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等特点,在红色景区中的直接表现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旅游景区拉动周边经济发展的能力。因红色旅游具有微利性,在红色景点的开发及建设中政府是主要的资金来源,而红色旅游的高风险性令民间资本不敢将资金投入,造成红色旅游融资方式较少,严重缺乏建设资金。除此之外,红色旅游注重人文精神的宣传、传递和继承,并不能像度假旅游一般长时间的留住游客,增加收入,其独特的公益性质要求其不能有太高价的门票。一方面,红色景点难以实现自身的高收益,一方面难以吸引到资金进行再投资,这些都导致了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

2.4红色旅游的市场波动较大

红色旅游的发展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推动,政治色彩较为明显,红色旅游的市场需求部分是受到政治舆论的影响,因而,红色旅游的需求市场波动要比传统的旅游业大,周期性较强[5]

[4]

[3]。研究显示,红色旅游的市场需求波动表现为五年出现一个小高潮,十年出现一个中高潮,五十年、一百年出现一个大高潮的规律,一年之中,旅游接待的高潮主要是黄金周、纪念日前后。市场波动影响了红色旅游的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在一般人眼里,红色景区的作用是学习革命历史和感受革命精神,和其他的旅游景点相比较,红色景区不容易吸引到年轻的消费群体,满足其多样化的要求,使红色旅游的发展受到限制。此外,探险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商务旅游等形式特殊的产品正在兴起,进一步限制了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3.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红色旅游内涵的建议 3.1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性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在党领导人民前行的道路上留下了越来越多的足迹,创造了越来多的丰硕成果,拓展红色旅游的内容应及时将这些资源加入到红色旅游的范畴之中,丰富红色旅游的体系。红色旅游的内容体系应包含:①以延安、韶山、遵义、西柏坡、井冈山等遗址为革命标志地的代表,表现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奋斗历程。②以大庆油田、“两弹一星”等创业时期标志地为代表,表现党创造性地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艰苦奋斗的历程。③以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西部大开发、浦东新区的开发、深圳特区建设等改革开放时期代表标志地,表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时期,党领导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孕育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从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到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再到奥运精神、救灾精神,这些事件形成了核心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应该将党领导人民在各时期艰苦奋斗留下的印迹标志在中华大地之上,将这些宝贵的精神传达到各族人民心中,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升华,给予其新的内涵,使这些精神得以传承下去。3.2优化红色旅游的运行方式

(1)丰富红色旅游的项目,满足游客对其他旅游活动的需求。注重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体验结合起来,增加红色旅游景点的趣味性。(2)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化技术,通过声、光、动画、雕塑、电影等表现手法和保护遗址、再现情景等手段重现历史,使其具有真实感,使展览将思想、教育、艺术、趣味完美结合起来,使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下升华思想、净化心灵,使红色旅游真正实现寓教于乐。(3)布设与完善景区广播网、监控系统、解说器、卫生设施、导引系统等设备,使景区的管理现代化、人性化,减少员工数量,方便游客游览,降低运营的成本,提高景区管理的效率。(4)围绕红色景区的特色,与地区特色相结合,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打破传统,创新思维,生产出受游客喜爱的有时代色彩与历史意义的纪念品,使游客购物的需求得以满足,增加红色景区的经济效益。(5)优化游览的路线,让游客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更多的项目,使效益最大化。加强景点间的联系,侧重精品路线的建构。(6)对景区的管理、业务流程重新整合、梳理,突出核心业务,非核心的部分可采取外包的形式,降低经营的成本,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7)改良讲解内容。在解说员进行讲解时,应根据旅游群体的不同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当的讲解方式和语气进行讲解,在进行红色历史的讲述时,可适当地加入一些趣闻故事,将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结合起来,使革命传统的教育新颖有趣。4.讨论

当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良好,红色旅游的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都得到了成功体现。大部分的游客对红色景点中的展陈方式、讲解服务等总体的印象较好,通过红色旅游,大部分的游客均接受到了程度不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且表达了愿意再次参加红色旅游的愿望,其中也有不少青少年。这些情况说明了红色旅游在经过数年的经营和发展已被人们接受并且受欢迎程度较好,可见红色旅游已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了中央鼓励红色旅游发展的目的。在红色景区实行免费开放后,为了增加收入,各景区都积极创新,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了景区的发展,使游客受益。

综上所述,红色旅游的开展方向是正确的,发展情况是良好的。但红色旅游仍然需要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方式主要表现为: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内容,使红色旅游具有现实感和时代性;不断进行红色旅游中精神财富的挖掘,丰富其思想内涵;不断创新服务的形式,使红色旅游具有吸引力;不断加强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使红色旅游有强大的发展后劲;不断加强教育的效果,使红色旅游发挥其社会效益。因此,需从内容、商品开发、市场营销、融资渠道、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实现红色旅游的生态、文化、政治、经济效益,确保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篇6: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文章编号: ’”“# $()#%(!”“#)”($ “"!& $ ”* 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柳红星’,刘飞华!(南昌工程学院 ’+ 组织部;!+ 宣传部,江西 南昌 **“"%%)

摘, 要: 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文 化资源,充分发挥江西红色资源的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江西经 济、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江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积极探索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江西; 红色文化;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 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江西红色文化,不仅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也 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 何开发利用好江西红色文化,既关系到民族精神的 弘扬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也关系到江 西在中部崛起宏伟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

一, 江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第一,是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 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 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个精神支柱,没有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高昂精神,就会颓废下 去” [’]。江西红色文化正是这种优秀民族精神的集 中反映和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在 革命战争年代,凭着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 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 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更需要弘扬江西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革命需 要这种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也需要这种精 神。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第二,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需要。当前,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 的精神力量、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江西红色 文化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革命文化。它不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且体现了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江西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坚定的 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等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 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的 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 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使全体 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因此在思想文 化多元化的年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大力弘扬江西红色文化。第三,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 需要。党的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 会主义兴衰成败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 键在我们党。江西红色文化作为党在早期革命斗争 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无产阶级彻底的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江西红色文化所包含的坚定理 想信念、敢闯新路的精神、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等思 想都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的重要内容。因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 建设也需要大力弘扬江西红色文化。

第四,是发展江西经济,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 崛起的需要。江西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资 第!/ 卷第(期!“"# 年’” 月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0123456 17 8549:54;<4=>?>2>@ 17 A@9:4161;B C16+!/ 81+(D9>+!“"#

万方数据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一方面,文化作

为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核心,越来越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江西红色文化中蕴含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 怕牺牲、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等精神,都是 江西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为江西经济的发展提供强 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保障。另一方面,江西 红色文化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许多地方以红 色文化为媒介,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利用红色文化搭台,经济唱 戏,大力发展旅游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因此,发 展江西经济,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就更需要 弘扬江西红色文化 [!]。

二” 江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江西在红色文化时代内涵的挖掘、红色 文化旧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以及为经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 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 现在:

第一,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缺 乏前瞻性。一些部门、一些同志还看不到红色文化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不到红色文化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上自觉不自觉地存在 着排不上队、挂不上号、落不了实的问题。第二,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还没有形成系统,缺 乏整体性。从目前来看,红色文化资源还没有作为 一个系统工程来加以研究利用,大多数研究者仅仅 把红色资源单纯地作为旅游资源或历史文化资源加 以开发利用,没有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应有 的作用,而且研发机构比较分散,未形成合力,难以 发挥其整体效益。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动力支撑。江西红色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无论是红 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还是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建 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从我省红色资 源开发利用来看,主要是单纯地依靠地方政府的财 政投入,缺乏资金保障。这既制约了红色文化开发 与利用的进程,也不利于江西地方经济的发展。第四,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时代性。江西红色文 化是革命斗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意 蕴深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是在研究 开发红色资源时,人们往往只注重其历史文化价值 或只重视既得利益的开发利用,没有从发展先进文 化、提供精神动力、做好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下功 夫,没有看到红色文化所蕴涵的时代价值,开发利用 的深度不够,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潜能还远远 没有发挥出来。

第五,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够,形式单一。当今社 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在经济社 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江西红色文化资 源的开发基本上沿袭过去的传统模式,以静态式、陈 列式为主,形式单一,不能为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 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 江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江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 丰富。但在开发利用时又必须结合我省红色文化资 源自身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从本地的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因此,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需 要探索一条适合江西省情的发展道路。

首先,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一种先进文 化。文化既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也是推动社会 进步的动力,缺少了文化底蕴,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 乏力。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使红色文化深入 人心,从而为江西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 动力。

其次,加强领导,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既是 红色文化的内在涵义,也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协调 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建立以 研究所、研究中心为实体的联合开发机构,为红色文 化的开发利用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同时,组 建以科研院所、文献研究室、政策研究室、高校、革命 历史博物馆等研究人员为骨干的高素质、专业型的 研发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研究人员和社会开发力量 的作用,形成联合攻关、各负其责的开发局面 [#]。再次,与时俱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 涵。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 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报告指出: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 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江西红色文化作

为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 命实际相结合事物,不是历史的凝固,而是历史的继 起。由它孕育形成的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创业精 神、抗洪精神等,都是对江西红色文化的继承、丰富 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迈入新世纪,我们 所处的时代条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 必须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充分挖掘江西红色文 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涵,拓展开发与利用 %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

万方数据的空间,充分发挥江西红色资源的优势。第四,加大投入,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维一体 的立体开发格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的资金较大,尤其是在开发的 初期,其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文化的保护挖掘、红色 文化的调研、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都需要较 大的资金投入。由于江西还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因 此,在开发利用时必须贯彻中央和地方、集体和个 人、内资和外资一齐上的方针,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社会参与共同开发的格局。通过多方筹集资 金,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同 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为多种形式筹 集资金、加快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综合利用,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 效应。针对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一方面要对 红色文化资源本身进行整合,把分散的红色资源连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的可以连成片,有的可以连 成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树立新的开 发理念和开发思路,把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环境结 合起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践证明,这种资源整 合、综合利用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革命摇篮井冈山、红色故都瑞金把革命遗迹修葺一 新,把红色景点连成一片,开发成新的旅游线路后,吸引了大量游人。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红色旅游景点 的开发,客观存在的红色资源也愈加成为传播先进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塑造美好心灵的场所。这不仅 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还能有效 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 体效应 [!]。

最后,创新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在红 色文化资源开发中除了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外,还要 不断创新其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制作更多更好的适 合青少年特点的电视、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创作编 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小说、歌舞、报刊、图书和电子出 版物,各方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构建内容丰富、形式 活泼、具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营造红色文化 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的机制,在潜移 默化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设立红色文化资 源网站,开发设计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 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文化。这既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又有利于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与时俱进的一种创新。

总之,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积极领导下,在各部门的 通力配合下,在全社会的大力参与下,群策群力,共 同开发。只有这样,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才能得以充 分利用。参考文献:

[”]毛日清# 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 # 求实,%&&%(“%)#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局面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李康平# 论中国三大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价 值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 与扶贫开发 [$] # 老区建

K % 第!期 柳红星,等: 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万方数据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柳红星,刘飞华,LIU Hong-xing,LIU Fei-hua 作者单位: 柳红星,LIU Hong-xing(南昌工程学院,组织部,江西,南昌,330099),刘飞华,LIU Fei-hua(南昌工程学院,宣传部,江西,南昌,330099)刊名: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6,25(4)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4条)1.毛日清 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期刊论文]-求实 2002(12)2.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2 3.李康平论中国三大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价值[期刊论文]-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5)4.谭冬发.吴小斌 ”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 2002(7)

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黄红春.邱显平论江西红色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的结合-江西社会科学2005(11)

江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歌谣、革命传说与革命戏曲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地方优势,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汇通江西红

色文化,不仅能拓宽民间文学研究视野,而且能弘扬赣文化,提升爱国主义精神.2.期刊论文 陈少帅.封福霖 江西红色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科教文汇2008(30)

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

化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 意义.3.期刊论文 谢爱林 论苏区红色文化的现代教育意义-江西教育科研2007(9)

苏区红色文化形式主要包括文学创作、戏剧、音乐歌舞、美术、新闻出版、民间艺术等形式.这些形式具有很好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深厚的精神内涵、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多样的文化特色,对现代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4.期刊论文 艾亚玮.刘爱文 红色文化推动江西休闲农业景观发展研究-农业与技术2009,29(5)

考察江西具体的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资源丰沛是江西值得重视和可资利用的比较优势.当前,推动江西休闲农业是提升江西农业产业升级、促进江西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借助红色文化推动休闲农业不失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途径.而红色旅游将是红色文化与休闲农业两者有机结合的现实选择,也是

红色文化推动休闲农业的具体实现形式.红色文化与休闲农业这两个基本要素决定了开展红色旅游当中突出存在的景观问题的解决思路.5.期刊论文 钟华 对新时期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大众文艺2008(11)

江西有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培育具有江西特色的创业精神,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而且有利于增强江西区

域竞争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的进程中,既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有彤文化与无形文化的关系.6.期刊论文 叶桉.胡云.舒醒.Ye An.Hu Yun.Shu Xing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

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

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

形式和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7.期刊论文 陈建.李水弟.Chen Jian.Li Shui Di 论江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特区经济2007,216(1)

红色文化产业是集政治、经济和文化于一体的产业,除具一般文化产业属性外,更具有传播先进理念、教育人、鼓舞人的功能,对江西的振兴起着重要

作用.文章从转变观念、把握市场、不断创新、整合优势和区域互动等方面探讨了江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8.期刊论文 黄金发 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融合问题思考——以江西省为例-科技信息2008(30)

从江西省红色文化发展的形象方面系统的、整体的进行策划及研究,时区域红色文化进行开发及利用.从城市的标志性”红色“建筑到城市的形象定位

进行视觉化设计,并对江西人民的”红色观念“与”红色印象“进行非线形的横向武研究及探讨,进一步发展江西省的红色文化,开发红色资源,推动江西省的

经济发展与建立国内甚至国际形象,弘扬红色文化.9.期刊论文 李长平.刘东皇 浅析提升江西文化资源优势的手段及价值-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江西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本文依据江西文化资源优势,分析和总结了文化资源优势创新的经验,并提

出其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宣传价值、文化品牌价值、观念创新价值、精神动力价值、制度整合价值五个方面来阐述江西文化资源优势创新的价值,进而加

强文化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从而为构建和谐江西服务.10.学位论文 柳红星 江西红色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江西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的

历史时期,利用好江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江西红色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引证文献(3条)1.李海波 ”中国红歌会"传播效果分析[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09(3)2.钟秀利.杨艳春.罗春洪 试析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执政文化的视角[期刊论文]-求实 2007(11)3.曹琳 论苏区文学的特征[期刊论文]-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08)

本文

上一篇: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观察些什么? 文档下一篇:签收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