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

2024-04-27

论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通用6篇)

篇1:论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

论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

摘要:红色旅游本质上是建立在红色革命所遗留的资源基础之上的精神文化产品。红色旅游文化是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表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三种形态,其中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尤其是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形态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核心内容和贯穿始终的灵魂。本文结合红色旅游的特点,就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论述其价值所在。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化价值、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正文:有一种颜色,永远不会在风雨中剥蚀;有一种记忆,永远不会在岁月里消逝。是的,这种颜色就是红色,而这种记忆就是对革命的回忆。当红色革命已成过去,一种缅怀革命的红色旅游便悄然兴起,并正在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热点。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是鲜血是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之时,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可见,这种旅游活动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总的来说,它的文化价值贯穿了物质、精神和行为三个方面。下面,我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物质文化价值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在共产党建立以来这将近100年的革命历程中,革命遗留的物质可以说数不胜数,其文化价值更是让后人获益无穷。

建筑正是其表现的物质文化之一。正如雨果所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红色建筑是一件件艺术品,是一首首革命史诗,更是富有激情的革命档案。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火种洒遍了大江南北。每一座革命建筑都在无声的讲述着革命事件,开启一扇扇红色的记忆大门,将我们待会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北京大学红楼正是那段革命岁月铁的见证,更是一种革命文化的有力体现。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场所。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他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它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渊源是他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建筑。如今已成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布置的期刊陈列室展出了20多种由中国革命博物馆馆藏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期刊、杂志;新文化运动陈列室,通过90多张图片、60多件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并形象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在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巨大作用。他让更多的人了解、铭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如今在全国各地还保留着很多革命时期的建筑。如卢沟桥,河北的李大钊故居、冉庄地道战遗址,山西的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江西的井冈山革命遗址、瑞金革命遗址,还有湖南的彭德怀故居、岳麓书院、韶山冲毛泽东旧居等。这些经过革命几十年洗礼的建筑,看似很普通,可却隐藏着犹如红色般的激情斗志和无所畏惧。

介绍完富含革命文化的红色建筑,还要介绍一个红色旅游革命圣地——延安。1935年至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13年期间,这里经历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培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这里,毛主席撰写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在这里,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这些物质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现在,更让我们敢于展望未来。

二、精神文化价值

红色旅游的精神文化价值在三方面得以体现:

1、红色旅游是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载体。

红色精神,是中国长期革命和战争中形成的优良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的兴起集中体现了人们群众对革命优良传统文化这一红色精神的崇敬,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步的象征。因为红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奋斗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革命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当今先进文化的形态之一,而红色旅游源则是这种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对革命历史遗址和遗物的参观游览,重温革命时期的红色经典就可以起到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革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2红色是提高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红色旅游是提高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相结合,深入浅出,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进行的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融入旅游活动中。

3、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红色旅游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学文件、听报告转变为在一种精神轻松的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克服了形式呆板的弊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道德情感激荡的环境和机会。通过红色旅游的实地考察,广大党员干部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回顾经历的艰难险阻,深刻理解党在伟大征途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重温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特别有益于党的干部震撼心灵、净化了灵魂,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三、行为文化价值

说到行为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指的就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作性活动。目前,红色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方向。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就涌现了大量的行为文化,体现的价值更是社会价值之所在。

在红色旅游景区九龙坡,就发生那一幕幕用行为来体现红色旅游文化的活动场面。该区举行了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活动。500多名青年齐聚一堂观看话剧《重庆往事,红色恋人》,追忆峥嵘岁月,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还有一大批学生集体来到人和实验学校,参加北部新区缅怀革命主题活动。他们以唱红歌、读经典、诗朗诵、歌舞等形式我们的革命先烈,歌颂我们的党,激励自己发奋学习。

这些活动,充分给我们展现了行为文化,使我们认识了历史,牢记使命,并引导了我们树立坚定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

在我看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特点,把当前有待坚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中,通过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寓教于游,是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加形象,入耳、入脑、入心。红色旅游将以其巨大无比的文化价值,并凭借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式

篇2:论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

所谓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一种文化创新,是一种教育创新,也是一种经济创新。广义上的红色旅游,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时期,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第二个层面是爱国主义教育;第三个层面是“中国红”,即蕴涵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精神。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到教育基地参观游览人数明显增长。一些单位还自发组织“重走长征路”、“伟人故里游”、“抗日根据地游”等活动。由此可见,红色旅游的经济价值自不必多说了,下面我想从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两方面谈谈红色旅游。

 红色旅游的社会价值

通过红色旅游,一方面可以树立发展民族精神的目的。一个民族的活力首先体现在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上,民族的复兴与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红色旅游标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团结进取、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各种红色旅游产品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对当代中国社会,尤其在崇尚“个性追求和物质享受”的今天,无疑是一种特别的教育和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另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向心力的凝聚。国家向心力是促进和维护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关键,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统一全国民众的思想、凝聚大家的力量,必须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精神支柱,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国家向心力。红色旅游是很具有渲染力和亲和力的,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和新中国成立过程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它对于全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增进对新中国成长过程的了解,建立对党的信心,以及培养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一个民族而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民族相互区别的重要特质,也是民族发展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一批宝贵的优秀的文化财富,除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之外,在中国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革命优良传统文化,即红色精神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的兴起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优良传统文化这一红色精神的崇敬,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步的象征。因为红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奋斗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同时,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这种追求独立解放、挑战生命极限的超越精神,也是全世界反压迫、反殖民统治、追求正义事业的壮丽篇章,理当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革命优良传统是当今先进文化的形态之一,而红色旅游资源则是这种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对革命历史遗址和遗物的参观游览,就可以起到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革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

 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

红色旅游中蕴含着一种文化,通过红色旅游能够向国民弘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共产党人勇于奉献、不计得失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有了这种思想观和价值观,可以使人获得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因此,通过红色旅游可以昭示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使人们加深对共产党人革命思想精髓的了解,增进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和巩固。通过红色旅游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增强对党的先进性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使人们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进行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融入旅游活动中。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把当前圣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通过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寓教于游,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不仅可以迅速扩大教育的范围,还能够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使旅游者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红色旅游将以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式。

篇3:论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一、重庆红色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价值

1. 重庆“红色文化”体现了革命志士对党和国家无比忠诚的爱国情怀

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时任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首任书记, 后兼任军委书记的潼南人杨闇公不幸被捕。他被捕后, 面对反动派对他威逼利诱和残酷折磨, 断其腕、割其舌、剜其目, 仍刚毅不屈:“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 可绝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 志不可夺!”最后, 他在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高呼声中壮烈牺牲。杨闇公的牺牲是热爱中华民族之责, 是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势力作殊死的斗争, 在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 无数革命志士, 用热血与生命, 换得民族独立、人民的彻底解放。

2. 重庆“红色文化”培育了不惧艰难的坚强信念

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 有很多意志坚强, 视死如归的革命者, 他们对于死可以选择, 但对于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却不能选择, 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 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更走到了今天。在解放战争 (1948-1949) 临近尾声之际, 被国民党反动统治充满黑色恐怖的山城重庆, 反动统治者对中国共产党人给予更加残酷的迫害, 敌我双方的斗争异常激烈, 共产党人在这艰难的岁月与敌人斗智斗勇, 表现出不怕牺牲, 英勇顽强, 坚定信念的大无畏精神。在重庆渣滓洞, 关押着一批特殊的“犯人”, 比如江姐, 在遭遇丈夫被敌人杀头, 头颅高挂城门的痛苦处境之后, 自己并没被敌人的恐吓与威胁吓倒, 她强忍悲痛, 坚决申请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后因甫志高叛变, 不幸被捕, 被关押在渣滓洞。她在狱中受尽折磨, 但她面对敌人的酷刑, 即使敌人把竹签子扎进她的十根指头, 她没有丝毫的退缩:“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在狱中表现出的成熟、稳重、沉着、坚强, 时时刻刻表现出她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忠诚。

3. 重庆“红色文化”孕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红岩精神, 重庆“红色文化”的象征, 是一批批革命志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持之追求的高度凝练;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 永不言败的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人民甘于奉献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股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就是把先烈身上涌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操、崇高人格魅力、优秀人性品质, 植根于国民的心灵, 融入其生命, 指导其行为, 使其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爱心、懂协作、积极进取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让优秀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如今, 重庆人在“红岩精神”的激励下塑造成的“顾大局、一心为公、万众齐心、艰苦创业的三峡移民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重庆人精神”都是向往美好生活, 努力奋斗境界高尚的生动体现;都是理想、信念、拼搏、奋进的具体体现。

二、重庆“红色文化”具有的政治价值

重庆“红色文化”根源于重庆的本土文化特质和当地环境。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先进文化, 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推翻蒋介石集团,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因如此, 重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才取得了西南地区的解放、重庆直辖后GTP的快速增长、三峡工程竣工、成功移民等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面对重庆建设的新的转型发展时期, 重庆市委市政府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代表, 更应凝聚和激励重庆人民的力量, 唤起大众建设好重庆的精神动力。“建设新重庆”这项伟大的事业, 需要伟大的精神, “重庆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 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构筑起市委市政府新时期执政的文化氛围。在培育“新重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和谐重庆的历史进程中, 大力弘扬重庆“红色文化”, 更符合314 总体部署的战略意义。

三、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

重庆红色文化是鲜活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素材, 它是青少年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范本。革命志士遵守铁的纪律, 对我党无限忠诚, 誓死不泄漏党和革命的机密,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面对强敌的酷刑不屈不挠, 面对狡猾的敌人的诱惑不动心。这些高贵的道德品质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出生于富商家庭的革命志士刘国志, 曾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 领导抗暴游行, 营救“六·一”大逮捕被捕师生。刘国志因挺进报事件被捕后, 其亲友打通上层关系, 用重金买通特务头子, 但刘国志宁愿放弃赴美留学, 也绝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 直到“11·27”大屠杀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钢铁的意志、不屈的坚守, 点燃了迎接曙光的火炬, 举起了用双手一针一线缝制的血染的红旗。他说:“我死了有党, 等于没有死!”后关押于白公馆, 1949 年11 月27 日牺牲于重庆白公馆。

四、重庆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经济助推价值

重庆红色文化除宣扬中华民族精神, 传递它应有的政治价值之外, 它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助推作用。近年来, 重庆立足把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 使“重庆红岩连线”成为国内红色的旅游品牌,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为本市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重庆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相结合, 既传播先进文化, 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又结合生态绿色和环境保护, 改善各种旅游设施, 充分融入红色元素和旅游特色, 积极促进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2013 年, “十一”期间, 重庆红岩连线所属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共接待中外游客515369 人次, 与2009 年同比增长57%, 创历史新高, 凸显了重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

摘要:研究和挖掘重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现实所需。本文在查阅重庆红色文化相关资料与信息的基础之上, 概括和提炼了重庆红色文化具有传承价值、政治价值、德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这对鼓舞和凝聚重庆人民的精神力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庆,红色文化,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北京旅行网.http://www.bjlx.com/2010Art/Art-32912.Shtml.

[2]厉华.红岩魂[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9.

[3]左益, 等.论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时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1) .

[4]李景国.三峡移民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1 (7) .

篇4:论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

摘 要:红色文化的价值是多元的,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内蕴的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精神、优秀的特质等,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提供了思想保证、内在动力、精神支撑、有效范式、教育素材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红色文化;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52-02

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利用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就是要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将其内蕴的文化内容、文化精神、文化特质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作用于当代大学生,以促成他们人格的完善,让红色文化被他们理解与认同,并最终转化为他们的精神素养和人格品行。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如下六个方面的教育价值。

一、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思想保证

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红色文化始终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1]红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红色文化是党的成长史的记载,同时它又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着的文化,体现着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结果,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这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红色文化成果对于摆正我们民族文化的位置,坚守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作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走向成功的一股强大力量,体现了党的优越性与政治优势,对于当代大学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独立的政治人格至关重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迷失,用红色文化涤清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经济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价值追求,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自我人格的塑造。对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皈依是人性最终极的渴求,坚定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地位,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思想轨道前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2]红色文化内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着这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价值,代表着一种主流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一个走向成熟的个体,对于事物及自己各种行为结果的意义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对什么是好的、应该的和哪些是需要坚决杜绝的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这种价值观念和取向一旦确立,一般都具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念作为一种内心尺度,支配着人的信念与行为,是人格塑造过程中的先导性因素。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为大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真假,提供了正确的判断标准和明确的参照系,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形成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敏锐性与鉴别力。

二、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内在动力

人格健全的人是一定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从人的心理发展需求上来说,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满足了人们对先进思想、主流价值文化不断追求的需要,适应了人们向往真、善、美的心理发展趋势。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着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不断满足、实现低层次的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人的心理发展趋势使然。红色文化从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多个层面为广大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仅就道德方面来说,道德需要,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在维持其积极平衡或内在稳定状态过程中所产生的对道德的依赖性和倾向性[3]。道德是人的需要的一大对象,人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日益向善的需要是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德”是人的定身之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德”是首位的因素。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也进一步说明了利用先进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一批具有过硬的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骨干队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所谓“文化而润其内,养■以固其本”,就是通过文化的形式,运用红色文化的力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廉洁理念深入大学生的心中,以进一步铸就其廉洁品质及各种优秀的道德素质。弘扬红色精神,耳濡目染都是光辉的榜样形象,都是信念坚定、甘于清贫的范例,为当代大学生“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保持一颗洁净之心、一身正气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可见,人生需要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们才能不断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阻碍,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能够提供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精神支撑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包含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些精神内核是革命取得成功、建设取得成就、改革取得实效的精神支柱,也是人成其为人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总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点,个人在迈向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支撑,而红色文化正是提供这种精神力量的重要选择。在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凭着高度的精气神,才最终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红军长征的胜利,靠的就是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实精神;敢闯敢试,敢于革除保守僵化观念,走自己新路的创新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自立自强精神……”[4]不仅仅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各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传达着各种精神。

在新时期,不仅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需要红色文化,在对国民精神的塑造、大学生自我精神危机的缓解中也需要红色文化。现代社会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革新,文化方面也不例外。无疑,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文化更趋丰富,其中不乏一些先进的东西,但参差不齐的文化的涌入,也对一些先进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冲击。崇尚金钱与权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私欲的极端膨胀,过度的物欲化,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物质,精神却日益贫瘠。当代一些大学生就表现出缺乏精神依托,陷于失去自我的人格危机之中,要改变这种精神饥渴与荒漠现状,也就必然要从文化入手。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精神特质,是一种极具教育性的文化,借助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使其从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获得强烈的精神震撼和深刻的精神启迪。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可以在高校中浇灌出一片“精神的绿洲”,这些精神的汇聚,势必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2012年我们常谈论“幸福感”,大学生的幸福感并不总是与金钱、名利、成功挂钩,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幸福指数与其是否坚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是否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四、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有效范式

现代教育学将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作为其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体中心主义”、“客体中心主义”等观点。当前,“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客体起主动作用”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将红色文化作为载体进行人格教育,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育范式。首先,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时承担着介体和环体的角色与功能。作为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介体,红色文化所承载和传递的光荣革命传统、先进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各种优良的民族品质,都充分证明了其是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载体,通过文化形式,使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保证了教育的平等性的同时,也能使人格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人格教育的环体,红色文化为人格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鲜明生动的环境,让“红色之风”吹入校园,置身于红色文化的现实氛围之中,能使广大大学生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红色文化有着物质、精神、制度等多种表现形态,其教育平台也不仅仅依托学校教育,各种红色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社会性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红色文化也能够拓宽人格教育形式,为人格教育提供了有效范式。

五、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教育素材

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直观生动,教育面广,感染力强,是良好的人格教育素材。面对着严重的文化危机,不良的社会风气,我们亟须通过寻找文化之根来调节这种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间不和谐的状态。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物质和精神元素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加强人格教育,培养好的社会风尚的重要教材之一。大别山、井冈山、延安等红色土地,是广大大学生缅怀先烈、感受历史的圣地,她生动地重现着革命历史、革命实践、革命精神,使党的历史跃然纸上,她是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党的光辉历史、英雄事迹将形成大学生深刻的历史记忆,避免了教育的无根性与历史虚无主义。“大别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及新时代所涌现的“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精神”所反映的事迹,是高校进行人格教育的鲜活教材,是高校对大学生人格加以塑造所要达到的结果,也是人格教育某方面内容的预期目标。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种种生活素材,他们在这些素材的影响下不断成长和发展,形成了符合自己文化特点的人格特征。可见,红色文化在高校的弘扬,可以提升当前高校整体的文化品位,通过提供高尚的精神文化产品,传递给广大大学生一种正能量,使其思想品德得到锤炼,个人的人格魅力得到提高。

六、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

造就知行统一的人格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当前“知行分离”的人格现状与这种目标相差甚远,过分强调认知而培养出片面畸形的人才也是各阶段教育的一大弊病。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纯粹为知而知,而不考虑实际行动,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大学生表现出的“主观上认同,但在具体生活中的务实选择上却渐行渐远”的行为反应进一步说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行”的意义。行为导向的核心是先进楷模,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红色文化中所涌现的一大批革命领袖、革命先烈等各类英雄人物,作为一个群体性楷模,形象是鲜活的,事迹是具体的、现实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通过了解各种英雄事迹,大学生会对其产生由衷的钦佩之情,并进而在精神、行为等方面加以效仿,对比自身行为寻找差距,由感动到行动,由见贤思齐到身体力行。以这些革命英雄作为榜样来引导当代大学生,能使其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他们之中又产生一批新的楷模,引导其行为方向,久而久之,就会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各种红色英雄的典范是一种先进的社会范例,理想的人格范型,将抽象的红色精神生动化,将人格教育的目标具体化,能促使大学生从单纯的认知者向自觉的实践者转化。

“一个人不仅应当为自己,更应当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奉献自己的生命,这不仅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生命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有幸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并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历史洪流之中,这将是他无上的幸福和光荣。”[5]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不仅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备条件。理想与信念,无私与奉献等精神品质就是个人衡量自身价值的最大指标,是个体为之努力所需达到的境界。人性的光辉,人生的意义总是在个人投身于国家及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红色文化体现出的这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反映了正义、道德、奉献、服务的人性之善、之美,是当前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期许,是高校进行人格教育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C]//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3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2.

[3]彭柏林.道德需要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18.

[4]王爱华.多维视野下的红色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1.

篇5:论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08级5班

08068005

王俏

摘要: 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也是变异文化,它是认识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更是关注现实人生、变迁滞后文化的核心所在。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类型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使民俗文化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受时尚潮流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本来据有的发展繁荣空间正在被一点点的吞食,民俗文化面临着生存环境逐渐缩小,它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么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哪里,民俗文化的发展出路在哪里?本文通过以金沙江峡谷宝山石头城民俗文化为例来浅析一下民俗文化的当

代价值以及其旅游开发的新路径,以达到传承保护开发目的。关键词:民俗文化 旅游价值 宝山石头城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二、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1.民俗文化的参与性活动有利于提高游客兴趣

民俗旅游的内容相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不同目的地的活动形式重复性也较弱。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与平时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当地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特色表演一般都会让游客参与进来,有极高的参与性,满族了游客

求新的要求。

2.有利于当地民俗的传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普及,许多地方性的民俗文化特色已日益衰落甚至绝迹。由民俗文化旅游这种形式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行之有效。

3.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很多少数民族居住地处于穷乡僻壤之中,与外界交流性不强,经济文化都很落后,适当的旅游活动参与其中,可以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其他产业,解决当地人群就业问题。

4.有利于提高游客文化层次

在民俗文化旅游中,游客体验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会增长游客的见识,提高游客的文化层次。民俗文化伴随着历史、宗教、地理等文化知识相对于单一的景观旅游更吸引游客。

三、宝山石头城旅游资源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丽江宝山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宝山石头城的民俗旅游项目:

1.忽必烈革囊渡江遗址:

位于石头城左侧的太子关山脚下,是一个地势较平缓的开阔地,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时在此度过金沙江。当地充满智慧的纳西居民古时制作革囊,用革囊渡江。现在当地偶尔也会见到革囊渡江的人。

2.克灵溶洞:

位于石头城左侧的太子关山西南,石头城西5公里处,是一个苍莽的山林斜坡间突然凹陷形成的一个巨型溶洞(方圆100米左右),从远处望去,酷似一个马蹄印,为此传说这是忽必烈南征时骑马踩陷的蹄印。

3.滴血求子洞

位于石头城旁观音山下,是当地纳西族人求子拜佛的地方。洞内常年滴出咸泉水,木老板告诉我们当地人常用来坐粑粑。

4.太子关

位于石头城北10公里,海拔3500米。它脚涉滔滔金沙江,形成金沙江距继虎跳峡之后的第二大峡-太子峡。太子关从远处看酷似一幅水墨画,山中猕猴成群。

5.七月半葫芦笙舞蹈

七月半是石头城居民的传统节日,妇女会穿上自制的七星披肩跳舞,男人吹葫芦笙伴奏,节日氛围浓厚。

篇6:试论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摘 要]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的而又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以其建筑、活动、音乐、文化传说和武术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具有强大的旅游潜质。宗教文化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也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应努力开发利用宗教文化,促进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本文就宗教的旅游文化价值进行尝试探讨,对其价值提升提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宗教;宗教文化;宗教旅游;旅游价值 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1.1 宗教与文化相互促进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1.2 旅游对宗教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初期,人们往往只看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没有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随着大众旅游的进一步盛行,人们逐渐发现,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正严重破坏着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宗教旅游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宗教旅游为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宗教文化交流,也对宗教文化遗迹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对景区的一些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游人到处乱写乱画,文化古迹遭游客践踏破坏;有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规划,无序的建设宾馆和商铺,严重影响了宗教庄严的氛围;更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宗教景观都在名山胜水之间,环境清幽,而现在宗教旅游景区游客可以说是人满为患,文物古迹、建筑和花草树木人为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正经受着严重的威胁。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宗教文化艺术和名胜遗迹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宗教信众的进香、拜佛、朝圣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宗教建筑、雕塑、活动、氛围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徒的普通游客。它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比如,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源形式;客源市场相对稳定;吸引功能强大,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参与程度高;游客集中、受外界影响较小,加上其巨大的影响力及广泛的涉及领域等。可以说,迷人的宗教文化激发了人们的求知、审美、猎奇的心理需求;它对现实世界人类的启迪、安慰、寄情的作用则满足了现代人对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另外,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派别的差异,全世界的宗教信徒都有自己向往的圣地。对于宗教信徒来说,能够到这些地方朝圣可以算是一生的愿望。而且,虔诚的宗教信仰情结促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前往心目中的圣地。宗教圣地成为信徒们的毕生向往之地。最后,宗教文化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旅游饭店影响极大,在一些有宗教名胜古迹的地区还应特地投资建造符合宗教规定的饭店或房间。针对各类宗教信徒提供与其宗教文化相适应的设施及膳食,以适应旅游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此,宗教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前景良好的、既有广泛群众基础,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新型专项文化旅游 宗教文化旅游价值的提升 1 中国宗教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景区旅游活动项目单一,基本上是以烧香拜佛、求愿、销售小纪念品和一些观赏为目的活动为主,而参观宗教仪式、参加宗教活动和开展“参与式旅游”、“体验式旅游”等开发远远不够;一些宗教旅游场所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不顾宗教的基本规定,景区内存在一些商贩追逐游客、欺骗游客的现象,骗钱敛财名目繁多,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形象,宗教被庸俗化,甚至出现伪宗教;很多地方政府或是旅游开发商看到了开发宗教旅游所带来的收益,纷纷兴起建庙造佛的热潮,盲目地开发景观,忽视资源保护,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寺庙宫观内商业和迷信气息浓厚,摊铺林立、叫卖声不断,使宗教旅游发展产生偏差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宗教旅游的本质。2 宗教文化旅游价值的提升

(1)宗教景观建筑的修复。宗教建筑是最重要的宗教旅游资源之一,也是视觉印象最直观的表现。许多遗留至今的宗教建筑更是特定历史时期科学的结晶。作为宗教景观和氛围的主要组成要素及宗教旅游活动和宗教教事活动的空间场所。宗教建筑应作为开发宗教旅游资源首先修复和开放的对象,以增强景观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2)进行“动态开发”,增加游客参与性。目前,旅游者的兴趣正从静态参观向动态参与方向发展,人们对于能亲自参与进去的旅游活动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宗教旅游的很多项目是封闭的,旅游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封闭的宗教旅游形式是行不通的,其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必须加以改变,应从开发式、观赏式上升到表演式和参与式。因此,巧妙利用宗教资源使游客参与到宗教活动里才是其发展方向。如组织有兴趣的游客开展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佛事活动,尤其是对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庆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等。

(3)开发宗教养生旅游资源。现代社会人们大都精神负荷比较重,常年处于紧张状态,开发修身养性的宗教文化旅游项目,让都市人远离尘世到名山大川、洞天福地、修道院等处缓解身心疲劳,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宗教养生的旅游项目很多,如道家养生功,能够收心求静、养精固本。还有现已公认为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行之有效方法的宗教气功,即道教气功、印度瑜伽、佛教禅学。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有形的宗教养生旅游资源,如医药资源与生态浴、矿泉

疗养、药膳疗法、避暑避寒等旅游项目。

(4)开发宗教饮食文化。斋,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但素斋、素宴则是很多宗教推崇的。素食斋席通过简单的原料就可以做出丰美的佳肴,符合现代养生观念,应该成为我国宗教旅游的一大特色。另外宗教饮食的场面、规律也是很值得观赏的看点。如佛教用斋必须于中午11时左右开始,不要过午。另外,他们还遵守“不予不取”,饭菜不交到他们手上,他们不能自取,还有要行仪式等。这些都是宗教饮食文化独特的吸引人之处。

(5)深度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宗教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是隐藏在宗教建筑景观后的文化,对于宗教旅游的开发我们不能仅限于对硬件资源的开发,还要配套相应的软件资源,宗教文化就属于宗教旅游资源的软件。以旅游者身份前往宗教名山名寺的人们,并不是要去皈依宗教,而是去追寻凝聚于宗教之中的文化内涵,去领略一种在其他环境下很难体会到的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着眼点只能是通过大量的实体性景观(如寺、塔、窟、雕塑、壁画等)和活动性景观(如仪式、庆典、饮食、表演等),充分挖掘其中包含着的、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要、激发旅游动机的文化因素,将其组合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将浅层次的开发变成深度的挖掘,使优质的宗教资源与健康的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享受宗教文化内涵才是长久之计。

(6)资源组合、丰富宗教文化的旅游产品。目前宗教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像宗教观光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宗教修学旅游、宗教饮食旅游,以及符合现代养生及低碳生活的宗教疗养旅游和宗教生态旅游等。这些单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如果能与其他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发,以“组合旅游”来增强吸引力。例如,宗教文化旅游可与其他文化旅游相结合开展一些综合性旅游项目,如佛教与茶道;佛教、道教与武术;道教与气功、养生;佛教与书法、绘画;宗教与音乐等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旅游,将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化,不断提升宗教旅游文化的品位,从而实现旅游价值最大化。

作为一项特殊的专项旅游,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不仅是对宗教文化的宣传,也是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传统特性的宗教文化是我们极其珍贵的遗产,具有深刻的文化人类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开发和利用宗教旅游是对宗教文化最好的保护和促进它的发展。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宗教文化的精华,发挥宗教净化人心灵、规范人行为、提升人境界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的销售人员工作计划书下一篇:《蒹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