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导学案

2024-05-24

小学语文三年级导学案(共8篇)

篇1:小学语文三年级导学案

梦想----从希望小学放飞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教改小组

梦想----从希望小学放飞

篇2:小学语文三年级导学案

1、我要认识“俊、俏”等9个生字 会写“燕、聚”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19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学习重点: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燕子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

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学习重点:

我要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

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我要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并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我要会认4个生字 会写7个全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

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我要背诵《咏柳》这首诗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重点 背诵《咏柳》这首诗

学习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荷花 3.荷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挨、胀“等3个生字 会写”荷、挨“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莲蓬“等12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我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荷花的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积累优美语言

学习重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 想象画面

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学习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4.珍珠泉 学习目标

1、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要了解珍珠泉的美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我要体会作者抓住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我要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第二单元 5.翠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11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难点: 了解翠鸟的特点

会认11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2.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6.燕子专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学习难点:

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学习难点:

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8、路旁的橡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读准字音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学会12个生字

理解“亡羊补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

借助拼音把生字生词读正确 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难点: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9、《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理解“南辕北辙”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

1、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借助拼音读生字、新词 并将课文读通顺

3、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学习难点: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10《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等词语

3、知道“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难点:

理解“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更羸的话

明白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 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3、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把握全文 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11《画杨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难点: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读词语

《画杨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 都应该实事求是

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蕴含的道理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解小徒弟的话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13和时间赛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2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学习难点: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2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学习难点:“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14《检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 以及博莱克自尊自重的个性品质

学习重点:对于文中观众为什么如此称赞的话加以理解体会 学习难点:理解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这句话的意思

第2课时

学习目标:正确写出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这些词语

理解课文 把握文意

学习重点:“检阅”文中写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 学习难点:理解“检阅场上

大家为什么会情不自禁的称赞?”这句话

15争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2学会

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词语 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

2.熟练掌握本课生词新字 理解词语含义

学习重点:

1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

1、找出“我”与克莱谛争吵时、争吵后心理活动的语句 并用词概括“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

学习难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绝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 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童真童趣 刻苦求知的愿望

17、《可贵的沉默》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烦恼、享受”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重点:利用熟字带生字

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

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全文 熟记生词新字

18、《她是我的朋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周围”等词语

3、初读课文

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把课文多读几遍 遇到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内容 明白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18、《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2.熟读课文 掌握生词新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 知道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学习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

明白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 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钻石、水罐 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充分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难处做上记号 多读几遍

争取读正确、流利

一、学习目标: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内容

2.培养想像的能力

3.能够说出爱心的神奇力量 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关爱他人

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学习重点:

1、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2、理解童话的教育意义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学习难点:

能够说出爱心的神奇力量 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关爱他人

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妈妈的账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 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补充妈妈的账单

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 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21、太 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一边读 一边想”的方法 读懂每个自然段 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运用“一边读

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读懂课文

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 学会使用“如果......就......”造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读准本课生字读音

特别注意翘舌音:氏、兽、殖、蔬;平舌音:存的发音

22、月球之谜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书写“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书写“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出示课后诗句 欣赏、朗读、理解

2.从文中摘抄好词好句

3.回忆课文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人类在月球上做了什么实验?结果怎样?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会写本课15个字

2、正确读写“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读词语

信息 网络 遍布 信箱 赞叹 新奇 功能 敞开 情不自禁 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目不转睛 恋恋不舍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本课内容 抓住文章的要点

3、初步认识电脑网络的意义、用途及有关知识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题中的“信息高速路”到底指的是什么?

24、《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太阳是大家的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 会写“彤、霞、陪、趁”4个字

能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

3、背诵诗歌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太阳是大家的” 感受世界人民是一家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诗歌

理解“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太阳是大家的”所表达出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愿望

一面五星红旗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凝、竖、拇” 会写“窄、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课文

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

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2、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教学重点:

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 会写“卖、售”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

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

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本课内容

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自读课文 巩固生字的识记

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 真棒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

背诵两首诗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读诗 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

教学难点:

区别乞--气 “晓”右上角不要添一点 “霄”上扁 盖住下 区别偷--愉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会认7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自读课文

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出示课件生字词 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 从西门豹的言行 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教学难点:

区别:淹--掩 官--管 早--旱 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31.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会认5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能复述故事

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3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2、3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听写词语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2.夸父追日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

篇3:小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 喜欢阅读, 喜欢交际, 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想办法让自己设计的导学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并使其长久保持。教师在设计语文导学案时, 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 让导学案有一定趣味性。首先, 要全面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业状况、兴趣爱好,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多点激发兴趣的内容, 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点, 让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将枯燥乏味的导学案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知识, 使学生乐于完成导学案, 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其次, 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课文的路线图, 在重难点的突破过程中, 设疑是相当重要的。设疑应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 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既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又要让中等生看到激励, 还要让学困生看到鼓励,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学习, 并在最近发展区内自主探究, 获取知识。鉴于此, 教师要勤于学习, 乐于钻研, 倾力实践, 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功夫, 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 用最大的能力去学习。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以促进其身心发展。导学案就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和平台。笔者曾经没有意识到导学案的重要性, 课堂中虽然有小组合作学习, 但大多数的讨论是上课时即兴提出的,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当少, 常常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但是在使用导学案后, 确立了“教学生本”的理念, 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 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堂不再全部是笔者的“天下”, 讲台已经变成学生学习的舞台。学生通过导学案, 在预习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 获得部分知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切磋, 人人参与, 取长补短, 这种学习方法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新知。实践证明:学案导学的方式确实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强化一课一得的效果, 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价值体系。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为依托

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果在教学中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寻找答案, 不能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也就不能真正地“学会”语文。既然如此, 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指南针”, 就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体现出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同时, 运用导学案要摒弃一些“虚伪”的东西, 比如一些过大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学习目标。教学中设计导学案时要有一定的“留白”, 没有“留白”的导学案会禁锢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会让课堂失去生成、失去生机。在导学案的设计中, 不仅要考虑学生是否学会文本知识, 还要考虑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具有科学性、现实性,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导学案是以学生为本, 由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 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是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进而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它可以让学生当“老师”, 在课堂上解放出教师, 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胸有成竹, 信心百倍, 进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篇4:小学语文三年级导学案

“导学案”承载着教学改革

“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而“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案”集中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因此,对“导学案”设计模块的研究无疑将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探索出新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合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导学案”是实践积累的结晶

“导学案”是一种新的尝试。面对这一新模式,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借鉴了有限的范本,但更多的是,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导学案”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左右臂,通过一节节探讨课,笔者由最初的迷惑,到现在已经有一些成绩,经历了很多个日日夜夜的思考。

笔者以《一夜的工作》为例,先后有三四位老师以阶梯式的无私,传递着交接棒,笔者站在前一位老师的肩膀上,将“导学案”的研究和运用进行下去——

第一节课告诉笔者,“导学案”不同于前置性作业,不是简单的预习;第二节课,笔者知道了“导学案”,导在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路人,更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同伴,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呈现;第三节课,笔者又知道了,“导学案”诸多问题和环节模块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点,结合过程的可操作性,完成的实际有效性,要求更加务实,去掉那些繁琐的、华丽的雕琢,呈现一个本色的语文课堂……随后便又有了《猴王出世》《和田的维吾尔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日渐成熟的“导学案”设计。

可以说“导学案”的试用,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条理,更加有效,用最短的时间,促成学生最大程度知识的积累,能力的锻炼和形成,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作用的获得肯定离不开一份好的“导学案”的设计,这需要设计者仔细钻研教材,积极扩充课外知识储备,观察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明确当堂的学习重点,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这些才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笔者力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适宜,既不能过简,也不能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通过一节节研究课的实施开展,我们不断地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易稿、改稿再改稿的反复实践,我们最终确立了以“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当堂反馈——课后拓展”四环节为主的导学模块,同时辅以“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问题我解答”“学习成效我知道” “我的积累齐分享”的个性化副标题,使学生由被动的“我听”,变为积极的“我学”。

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还尝试在“导学案”中设计“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推荐”等栏目,以帮助学生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效能,体现“主体张扬”“兴趣持续”“交往真实”“思考质量”“生成能力”。

“导学案”为语文教学带来活力

有了这样的“导学案”模块编写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它能被学生接受以及提高语文学习素养吗?为了科学地把握学生在这一实验期间变化,我们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选取了实验对象,并设计了用来检测实验结果的检测项目:兴趣、储存量,“导学案”展评,学科成绩等,其检测的工具有调查问卷、检测表,测试题,“导学案”展评,形成性试题。检测的方法包括调查记录和阶段测试。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导学案”,需要的是老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不怕苦,不怕累的钻研精神,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广泛实施和运用,它独有的优势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语文教学为我们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师”与“生”的交互作用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导”与“学”,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爱学、想学的课堂。一切都在发展,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学的领域是广阔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索,使学生们为它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地魅力所吸引,诱发其说与写的热情,培养其感知美的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更新。

篇5:三年级语文荷花导学案

育才二小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3荷花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上课时间:主备人: 执教:学案教案一、 自读导航: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2、读通课文,疏通词句。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并在书上做好批注。注意“挨”不同读音及意思。“蹈”的笔顺。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按照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4、细读课文,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词句。)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想好,组织好语言来汇报)“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5、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本文通过写去公园看到___的情景,表达了对荷花的_____赞美,以及对_____的无限热爱之情。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相关古诗、文章都可) 7、模仿写作,学以致用。 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自学反馈2、交流质疑3、分组展示4、课后检测课后反思:课堂上学生不能按要求进行展示汇报。导学案需要改进。

篇6: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课 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李云锋 学习内容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学习过程:

一、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刚大家上了一节体育课,现在很疲惫,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翻开课本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2、放歌曲。让学生听后指名回答。

3、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4、板书课题: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二、学生预习检测。

1、请学生自读课文,能读正确、流利。

教学

2、自读生字,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独学)

2、把你认为最容易读错的生字用笔圈出来,自己多读几遍。(独学)

3、同桌互读互查(一人读,一人听,帮助正音)。(对学)

4、组内交流(一人读,其他人听,帮助正音)。(群学)

5、自由认读下列生字新词。

双桨 推开 波浪 白塔 四周 环绕 轻轻 飘荡 凉爽 愉快 倒映 伙伴 悄悄 安排 洒 红墙(1)自由朗读。(独学)(2)同桌互读。(对学)(3)组长带读,再个别正音。(对学)

6、班内展示交流。(群学)

(1)你觉得哪些生字新词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2)小组长比赛读新词。

四、初步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1、在各个小节的开头标上小节号。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独学)

2、同桌互读互查,注意正音。(对学)

3、组内交流,组长检查朗读情况,及时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同学。(群学)

4、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独学)

5、班内展示交流(群学)

可以个别展示、小组竞赛、挑战别人等。

五、学习品读第一自然段。

1、先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独学)

教学

2、在小组内联系上下文理解“四周 环绕 飘荡 凉爽 倒映”等词的意思。(群学)

3、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从文中找出来。

4、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读三、四行)。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时,小船是怎样的状态呢?(读五、六两行)。

5、有感情地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

6、练习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7、班内展示交流。

(1)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2)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其他小朋友朗读时,你也要认真倾听,学会评价)。

五、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shuāng jiāng bǎi tǎ sì zhōu hóng qiáng()()()()yú kuài ān pái xìng f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环绕()愉快()凉爽()

六、学习小结。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读读课文,再唱唱这首歌,你一定会很开心!就请同学们下课后开心地去玩吧!

教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课 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李云锋 学习内容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二、三小节。

2、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不,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第一小节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中的其他内容。板书课题: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预习检测。

1、听写词语。(老师念,学生听写。)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愉快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安排

2、“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三、学习品读第二自然段。学习引导

1、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的内容。(独学)

教学

2、这一小节又描写了哪些景物?同桌说一说。(对学)

3、理解诗句的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群学)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 阳光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示一个什么意思呢?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鱼儿真的在望着我们,听我们歌唱吗?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呢?

4、学习朗读。

(1)同学们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读?(独学)(2)自由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这一小节。(独学)班内展示交流(群学)

1、“红领巾”指谁?“阳光”指什么?

2、课文三、四两行应用了什么手法?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一小节。

四、学习品读第三自然段。学习引导

1、同桌一起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对学)

2、从文中哪一句话看出划船的时间?(独学)

3、理解诗句意思。(群学)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联系课文理解“尽情”是什么意思?“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

教学

4、学习朗读。(群学)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什么语气?要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怎样?“谁”该怎样读?“幸福生活”语调要怎样?

班内展示交流

1、“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

2、指名有感情地背诵这一小节。

五、学习总结全文。学习引导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对学)

2、想想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群学)

班内展示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课文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愉快的()凉爽的()尽情的()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红领巾(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____________)。

七、学习总结。

1、课文抒发了少年儿童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你回家后把《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课 题:第八次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李云锋 学习内容 11 第八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绿线内的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练习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内容。学习重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2、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斗争精神。

3、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那些问题呢?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学习课文吧!

二、预习检测。

1、通过课前预习,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了呢?你还能为生字组词吗?

2、古代的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是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三、认读生字词

教学

学习引导(1):

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独学)

2、把你认为最容易读错的生字用笔圈出来,自已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查出 “几、结”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记在生字表旁边。)(独学)

3、同桌互读互查(一人读,一人听,帮助正音。)(对学)

4、组内交流(一人读,其他人听,帮助正音。)(群学)学习引导(2):

1、自由认读下列生词:(独学)

信心 失败 抵抗 战斗 灰心 动员 侵略 成功

2、组长带读,再个别正音。(群学)班内展示交流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小组比赛读生词。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引导:

1、标上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独学)

2、同桌互读互查,注意正音。(对学)

3、组内交流:组长检查朗读情况,及时帮助朗读困难的同学。(群学)

班内展示交流

可以个别展示、小组竞赛、挑战别人等,展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

五、初读感知课文。学习导引

1、自由朗读课文。(独学)

教学

2、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你能试着分一分吗?注意突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独学)

2、同桌交流。(对学)班内展示交流

在组内说说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六、学习生字的书写。学习引导:

1、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要注意的地方。(独学)

2、仔细观察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群学)

3、同桌交流怎样写好“磨 侵 抵”。(对学)

4、书空练习课本后田字格中的生字后、再按笔顺描红。(独学)班内展示交流

比一比,看谁写的最美观。

七、达标检测。

1、拼拼写写。

qīn lüè dǎ zhàng shòu shāng()()()xìn xīn zháo jí dǐ kàng()()()

2、把下面搭配不但的词语改正过来。

爱护时间()反映精神()高贵灵魂()

改进作文()发言强烈()树木茂密()

篇7: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育才二小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2、古诗两首课型:新授

课时数:2

上课时间:主备人

执教:学案教案

一、自读导航:

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通诗句,疏通词句。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合注释和诗句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或查找工具书,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咏柳》中柳树具有_______特点。

《春日》讲的是作者在春日浏览,看到_______。

4、细读诗句,深入思考。

《咏柳》的一、二句分别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三、四句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春日》里的_______景像让我们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顾全诗,总结提升。

《咏柳》,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____的描写,歌颂_____,赞美大自然呈现的_____。

《春日》,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点出____是春天的的源头。

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春色。

7、诗情画意。

选择其中的一首画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篇8:小学语文三年级导学案

伴随着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导学案”应运而生。“导学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备课组团队的发展。它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能使课堂结构简洁明了、清晰自然,体现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完成学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导学案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精读课上发挥的作用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它基本分成四个板块:课前预习、预习反馈、课堂探究、当堂检测。为了保证精读课的效果,导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导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测。兼顾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设计。牢记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不能缺。体现的学习目标要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同时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具体学情等因素统筹兼顾。

以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单元精读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确立教学重点如下。

(一) 学会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掌握会写的生字。

(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这些教学目标的确立都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的, 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立体性, 是教师上课的依托。把握了这些教学目标, 也就把握了精读课文的重点。

二、基础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体现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学生发展水平的特点。所以在导学案“课前预习”环节尤其要注重基础,主要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字词方面的障碍,了解本文作者或写作背景的相关常识。

以小学语文冀教版第10册第五单元精读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在“课前预习”时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作者点击

1.居里夫人生平简介。(略)

2. 居里夫人的小故事。( (1) 专心学习的小居里。 (2) 简朴的生活。 (3) 淡泊名利的科学家)

(二)基础检查

1. 看拼音写词语。(略)

2. 重点词语读一读,再写一写。(略)

(三)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解释词语(可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

卓有成效、烟熏火燎、一如既往、迄今、驾驭

(四)熟读课文并思考

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都指哪些方面?

这份导学案的预习部分从作者介绍到字词基础,让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课文,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完整深入的认识,进而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探究做好了铺垫。只有注重了基础的导学案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为深入走进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方法性原则

设计导学案时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通俗易懂地告诉学生怎样读教材。不是搞题海战术,堆砌练习题,而是交给学生分析和理解的方法技巧。

以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例,课文通过描写科学家邓稼先“在病房里”“公共汽车上”和“天安门广场上”这几个场景,展现了邓稼先执著追求科学,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崇高品格。在导学案的“课堂探究”部分设置了一个环节:“自读课文:课文中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场面描写,指导学生认识场面描写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写法。这样既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掌握了写作和理解课文的方法。

四、探究性原则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确立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很重要。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探究”环节设计一两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此为依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思考进去,交流起来。

如在教学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单元精读课文《最佳路径》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探究性的问题。

(一) 格罗培斯受到什么启发设计出最佳路径?

(二) 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探究性问题展开, 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探究问题的设计,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这也是集体备课时讨论的重点, 要求教师务必依据学习目标、吃透教材。

五、拓展性原则

语文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设计导学案时适当的拓展可以起到对新知识、新能力举一反三,进而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时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向整部作品拓展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选自中外名著,由于容量限制,有些中外名著只能选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课外拓展向学生推荐阅读《西游记》,实现由读一篇到读一本的过渡。

(二)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题材作品的拓展阅读

著名作家,我们需要推荐他的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头脑,也可以选择同类作品进行推荐阅读。如学习了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课文《匆匆》之后,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

(三)结合文中训练点进行写作训练

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的场面描写就是学生写作训练的最佳训练点。

上一篇:读《男生贾里全传》有感下一篇:关于感悟幸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