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程序

2024-04-12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程序(精选6篇)

篇1: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程序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1目的

规定持续改进活动的程序,使得改进活动卓有成效 2范围

适用于围绕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持续改进涉及公司的所有领域、过程和活动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持续改进活动的程序化管理,保存持续改进记录。

3.2各职能部门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副总经理评审管辖部门的持续改进措施。3.3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决策采纳和实施持续改进的措施。4流程图 见附件 5内容

5.1持续改进所包含如下的基本内容

* 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设备、工艺、技能、技术)的建议。* 提高工效方面的建议。* 降低能耗方面的建议。

* 生产场地、设备、工作通道平面布置的改善;环境保护。* 计划外的停机的原因、时间累计及对应措施。(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的停机时间)。* 工艺改进,设备改进。

* 环境保护、工作氛围方面的建议。* 报废、返工和返修的原因。* 过程均值偏离控制目标值。* 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不良质量的成本。* 过多的搬运和贮存。

* 造成产品或材料报废的关键过程。* 临界测量系统能力。

* 体系、文件、策划方面的建议。* 顾客反馈,如抱怨、投诉等。5.2持续改进活动所应用的技术 * 统计技术。* 设备效率。* 价值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 防错的各种方法。

5.3拟出持续改进项目建议

5.3.1行政部负责分发《持续改进建议表》。

5.3.2各部门主管根据管理中的情况,提出持续改进项目建议,填写《持续改进建议表》。5.3.3公司级持续改进项目由行政部负责填写《持续改进建议表》。

5.3.4在工作的任何时间,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如有持续改进的项目或建议,均可随时填写《持续改进建议表》。完成以后交给本部门的负责人,也可直接交与行政部。行政部将改进信息在适当的范围组织评审以确定持续改进的可行性与价值。5.4 组织评审

5.4.1各部门负责人审批本部门持续改进的项目或建议。5.4.2副总经理负责批准各部门的持续改进的项目或建议。

5.4.3公司级持续改进项目由行政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5.4.4跨部门的持续改进建议,涉及到技术、质量、管理、成本由行政部视所涉及的部门、分层次组织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进行评审。

5.4.5行政部组织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进行评估,或进行拨款批准;由总经理决定实施 5.5采纳和实施

5.5.1评审结论,决定采纳的改进措施,交行政部统一管理。

5.5.2各部门内部的持续改进项目评审结论,决定采纳的改进措施,由各部门主管研究可行性后审批,并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改进活动。5.6验证

5.6.1部门内部的改进项目,由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验证。

5.6.2跨部门的改进项目,由行政部、管理者代表组织人员进行验证。5.7 推广应用

5.7.1经推广应用的改进项目,由行政部组织相关部门书面汇总,使其标准化、规范化 5.7.2取得明显效果的改进项目的部门和人员,由总经理给予表彰奖励。

5.7.3行政部负责收集持续改进项目实施和验证、及标准化文件,列入适当的体系、技术文件。

6相关记录

持续改进建议表 7附件 流程图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和基础,贯穿整个GB/T19001标准的始终。”8.5.1持续改进“是对这种循环的改进活动提出的总体要求。

一、持续改进应是永恒的追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是每一个组织永恒的追求。管理者应不断主动寻求对组织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改进,而不是等出现了问题才去寻找改进的机会。改进的范围可以从渐进的、日常的持续改进,直至战略突破性改进项目,组织应建立一个过程来识别和管理改进活动。改进的结果可能导致组织对产品或过程的更改,直至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正或对组织进行调整。

持续改进是一种习惯。尤其是渐进的持续改进,并不是非得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获得成功,从小事做起,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直到让做好小事成为每一个员工良好的习惯,便具备了GB/T19001标准要求的员工的素质。

二、持续改进的组织

标准要求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对持续改进要求的理解

1)利用质量方针中持续改进的承诺和质量目标可追求的目的,或随市场竞争的变化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进展,通过评审更新、实施新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营造全体员工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氛围,并为过程的评价确定准则,为改进活动确定应该达到的要求;

2)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体系存在的不合格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3)通过数据分析,寻求改进的机会。在数据分析中,应特别注意顾客要求变化的趋势、市场走向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水平,以便适时改进产品特性和质量管理体系,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

4)利用体系、产品和过程的有关信息,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过程控制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出发,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不完善、不全面、不尽科学之处,实施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实施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发生;

5)开展管理评审,对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改进。

2.持续改进的含义

1)持续改进的定义: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2)持续改进的内涵:或针对当前不满意(合格水平)的现状,或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或针对潜在的不合格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持续的过程。

3)持续改进的思路:使用监视和测量,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如自我评定结果),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持续改进的对象:改善产品特征、过程有效性和效率,诸如减少计划外的停工时间,缩短生产周期,改进工艺或工作流程,减少报废、返工和返修比率,压缩控制界限,减少不良的质量成本,改善顾客满意程度,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等,从而增进顾客满意而开展的活动。

5)持续改进的目的:增加顾客满意的机会。

6)持续改进的意义:持续改进组织的产品质量,服务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组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说,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绩效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3.持续改进的两条基本途径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所谓循环活动就是反复进行的经常性的活动。对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有两条基本途径:

1)突破性项目,即对现有过程进行修改和改进,或实施新过程。它们通常由日常之外的职能的小组来实施;

2)由组织内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渐进的持续改进活动。

4.持续改进的管理

为了有助于确保组织的未来并使顾客满意,管理者应当创造一种文化,以使组织内的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寻求过程、活动和产品性能的改进机会。

为了使组织内员工积极参与,最高管理者应当营造一种环境来分配权限,从而使员工都得到授权并接受各自的职责,以识别组织业绩的改进机会。通过下述活动可以做到这一点:

1)确定人员、项目和组织的目标;

2)与竞争对手的业绩和最佳做法进行水平对比;

3)确立建议制度,包括管理者对改进及时做出反应;

4)对改进的成就给予承认和奖励。

三.持续改进的方法

突破性项目。突破性项目通常包括对现有过程的再设计,并应包括:

1)确定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框架;

2)对现有过程的分析并认清变更的机会;

3)确定并策划过程改进;

4)对过程的改进进行验证和确认;

5)对已完成的改进做出评价,包括吸取教训。

突破性项目应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按照项目管理方法来管理。这方面可研究国际标准ISO 10006:1997《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过程更改完成之后,新的项目计划应当为过程的持续管理奠定基础。

2.渐进的持续改进。即日常的改进工作,通常由在岗位的员工完成,不需成立跨职能的临时工作组。这些员工又是提供渐进的持续改进信息的最佳来源,并常常参加QC小组这样的工作组。组织对于渐进的、持续的过程改进活动也要进行控制,以便了解改进的效果。参与改进的员工应被授予相应的权限,并应得到与改进有关的技术支持和必需的资源。

为使员工参与改进活动并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管理者应考虑以下活动:

1)成立改进小组,并由组员选出组长;

2)允许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场所进行控制和改进;

3)将培养员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作为整个质量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3.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不论是突破性项目还是渐进式的持续改进,其工作顺序一般是:

1)明确改进的原因: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改进的区域,并记录改进的原因;

2)评价目前状况:评价现有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发现那类问题最常发生;选择特定问题并确定改进目标;

3)分析:识别并验证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4)确定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选择并实施最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即选择并实施能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防止其再发生的解决办法;

5)评价效果:确认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已经消除或其影响已经减少,解决办法已产生了作用,并实现了改进的目标;

6)实施新的解决办法并规范化:用改进后的过程代替老过程,从而防止了问题及其根本原因的再次发生;

7)针对已完成的改进措施,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改进项目的有效性和效率做出评价,并考虑在组织的其他地方使用这种解决办法。

改进过程应重复于遗留问题,以及用于为进一步改进过程制定目标和解决办法。

四.持续改进的工具

持续改进的支持性工具很多,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调查表等新、老七种工具、价值分析、水平对比法等

篇2: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程序

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或不期望发生的情况应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已发生不合格所采取改进措施的控制。3 职责

3.1 工程部是本程序的归口部门,负责改进措施的跟踪与验证。

3.2 各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改进措施,配合工程部实施全公司性改进措施的实施。4 工作程序

4.1 工程部根据情况定期对产品不合格报告和顾客的意见(包括顾客抱怨)等与产品有关的不合格内容进行分析,对影响重大或反复出现的不合格,填写“整改通知单”,通知责任部门。

4.2 责任部门接到整改通知单通知单后,制定改进措施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消除不合格原因的具体办法、步骤、负责人和完成期限等,改进措施计划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4.3 责任部门负责实施改进措施并记录实施过程及结果。

4.4 工程部负责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对于确实有效果的改进作永久性更改,对效果不理想的应重新制定措施直到满意为止。并负责将改进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4.5 内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由综合部负责组织跟踪验证。4.6 采取改进措施,应权衡利益、风险与成本。5 记录

篇3:浅谈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本文讲的管理体系是指按照ISO9001、ISO14001及OHSAS18001标准要求建立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整合的管理体系。我公司管理体系自2003年建立以来,多次通过了国内外客户的审核,为公司进入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保障,而这一切得益于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理论依据

首先,由ISO/TC176整理并编撰的系统地应用于ISO9000族标准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就是“持续改进”。而且ISO9001的“8.5.1持续改进”条款是对持续改进的要求。

其次,ISO14001及OHSAS18001两个体系标准中也贯穿了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如“4.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组织承诺持续改进。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要求目标和指标应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2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方法

2.1 过程方法

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明确提出:“本标准鼓励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2.2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过程方法”的具体应用,即将过程展开为策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的循环过程。它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持续改进,即体系每经过一个PDCA循环,水平就上升一个新台阶;其二体系与过程改进互相促进。PDCA循环可以运用在管理体系及其所有过程的改进中。

3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实践

3.1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

3.1.1 改进的基本思路

运用PDCA循环,基于公司的方针、目标,通过对体系绩效的监测、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获得体系运行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发现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1.2 改进计划

每年年初对全年的管理体系改进工作进行策划,输出管理体系改进工作计划。包括完成体系改进的项目及进度、资源及职责等安排。

3.1.3 改进目标

改进每一轮活动首先应建立目标,来指导并作为评估改进结果的依据。在制定目标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顾客、相关方要求及公司的经营目标,只有跟这两个因素相关的目标才有意义。管理体系由若干过程组成,各过程又由若干个子过程并联或串联而成,所以体系改进目标要分解的各过程才能够实现。但目标分解要考虑其过程的重要性和测量的经济性,确定目标分解到哪些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3.2 实施改进

3.2.1 改进机会识别

通过以下活动识别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

1)管理体系绩效监测:

监测目标及过程。确定管理体系需监测的项目、监测点、监测内容、监测频次及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按要求实施监测,并对照过程目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寻找改进课题。

2)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1)内审

内审可以总览管理体系的运行,评价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内审中,我们更关注目标是否反映顾客的要求?过程目标是否达成?影响其实现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影响因素有没有被持续有效地控制?这样的内审能够解决体系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能够使管理体系增值。

(2)顾客审核

顾客的审核特别是日本顾客的验厂是非常严格的,有时甚至是苛刻。但严格的审核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对顾客审核提出的任何问题我们都认真分析并改善,直到顾客满意。并将措施在公司内水平展开,以防问题再发。可以说公司今天的管理体系是经过无数次顾客严格的审核打磨成的。

(3)认证审核

认证机构审核同样作为外部压力来推动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认证人员有丰富的审核经验及阅历,能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提出问题,我们早已将他们看成改进管理体系可以很好利用的“合作伙伴”,并将认证审核提出的问题当作最重要的课题加以改进。

3)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从组织的最高角度,评审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首先,管理评审不必追求形式,每个新产品设计和开发总结会实际上就是对新品开发的管理评审。年度事业计划完成总结会是对公司经营状况的管理评审。另外,无论日常的评审还是年末的评审,都应注重对输入资料进行研讨、分析,找到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确定体系及过程有效性、与顾客需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方向。

3.2.2 利用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改进

在应用纠正和预防措施对发现的问题实施改进时,应特别注意两点:

1)原因分析要彻底

原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原因分析不彻底,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彻底地分析原因,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借助一些科学实用的方法的,如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及亲和图等都是常用的原因分析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好同时应用丰田的“5why”,既“对问题反复问五个为什么来寻根问底”,当然,遇到复杂的问题,可能要问更多why。对根本原因还要进行现场验证、试验,来确认使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2)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跟踪评审实施的措施是否有效,将有效措施标准化并水平展开。

3.2.3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评审

改善推进部门对照年初的管理体系改进工作计划,跟踪公司的各项改善活动,月度评审各项改进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以确保计划的完成。每年末对全年的改善活动进行总结,为下年度的工作提供改进机会。

3.3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保障

3.3.1 领导者的支持

最高管理者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中肩负着确定方向、激励员工、协调活动、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等作用。因此,各级领导的支持、承诺和积极参与,对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起关键性的作用。

3.3.2 合理的激励机制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团队合作。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奖励集体和个人超出预期水平的业绩和行为,公司应制订合理的改善活动激励制度,不断激发员工参与改善的活力。

4 结束语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要想有效地进行持续改进,就不要潜尝辄止,而应在PDCA各个环节下工夫,不断地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持续改善方法、原则都是经验证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如何能把他们运用好,运用得有特色是企业管理人员考虑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桌慧,徐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预备知识培训教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1.

篇4:持续改进高校学院机房管理水平

摘要:大学学院机房是学校培养、锻炼学生的一个重要实习场所,但目前大学学院机房的管理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对大学学院机房管理的实践和对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对学院机房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学院机房管理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持续改进 机房管理 ISO9000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1-0050-03

一、引言

高校学院计算机机房是学校培养、锻炼学生的一个重要实习场所。有效地进行机房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房的使用功效,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但目前许多高校学院机房的管理却仍然比较混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高校学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高校学院机房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多头指挥

依据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的统一指挥原则,每一个下级应当对一个而且仅对一个上级负责。越是单线领导,在发布的指示中互相冲突的问题就越少,个人对成果的责任感就越强。[1]

但通过对多数学院机房的调研,发现多数学院机房存在多头指挥现象。许多学院机房在管理归属上多被放在教学副院长下,但教学副院长只负责计划内上级的管理。计划外上机多数由行政副院长指挥。有时科研副院长也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指挥,比如,科研项目临时用机,科研副院长会找机房管理人员;有些教师非正常加课、调课也是临时直接找机房人员;教务人员计算学生成绩用机房也指挥机房人员;各教研室内软件安装、计算机维护、修理等,教师普遍的做法也是直接找机房人员。这种多头指挥,导致冲突不断,也人为地增加了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对机房的日常管理、维护,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责权不清

管理中授权的第一步就是职责的分派,第一原则就是让下属明确工作目标。[1] 但目前多数学院机房,对机房工作人员缺少明确的职责说明,机房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权限也多是混淆不清,一方面导致机房工作人员只做最基本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导致机房工作人员在多头指挥产生的冲突中不知所措。

3.缺乏有效考核、激励措施

依据对职责的完成情况对职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是一个组织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1] 但目前多数学院对机房管理人员缺乏考核、激励措施,机房工作人员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多数只是按规定时间开关门及等机器出了问题后被动应付处理,这样导致病毒泛滥、垃圾文件成堆等,影响了正常的机房教学。

4.缺乏持续改进措施

科学的管理是通过系统的管理实现组织的持续改进。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院的机房管理都没有引入系统管理的思想,正常管理都跟不上,更谈不上充分调动机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持续改进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将ISO9000族质量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学院机房管理,可解决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现学院机房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三、对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针对性研究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耗时10年制订出来的全世界第一套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套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它集中了各国质量管理专家和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蕴涵了质量管理的精华。近几年ISO9000族标准还被成功地应用于学校。[2]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视科学管理的持续改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管理者的推动和受益者的推动融为一体,推动管理持续改进

在ISO/DIS9000标准中,把“以顾客为中心”作为八项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之首,并把这个原则阐述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3]

这种提法就把主要的受益者——顾客的推动摆在了首位。这样就把管理者的推动和受益者的推动融为了一体,从而把比较静态的管理变为动态的管理。

2.引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管理思想,国际质量界普遍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工作方式。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即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密切相关的阶段所构成的工作方式。通过PDCA循环的实施可实现质量管理的螺旋式上升。[4]

ISO9000把组织要素分别归类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类,构成一种过程方法模式的结构,符合PDCA循环规则,且在顾客的推动下,通过持续改进的环节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应。

3.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的管理模式。ISO9000系列标准中用于指导操作的ISO/CD1 9001-2000标准明确贯彻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4.ISO9000族标准的其他相关内容

ISO9000族标准贯彻持续改进管理这一基本原则,并且以此为主线,贯彻于各个过程中。比如,要求组织把对顾客满意信息的监控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评价;突出了人力资源的地位,增加了对工作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体现了要求组织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思想;细化了管理评审的操作程序,强化了发挥和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作用等。

通过对ISO9000族标准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把ISO9000族标准的持续改进管理思想引入组织的管理,是实现组织管理质量不断上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如何将其引入学院机房管理,笔者提出以下的建议,以供学院机房管理者探讨。

四、将ISO9000族标准的持续改进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学院机房管理

建立起ISO质量管理循环中的四个要素是实现持续改进机房管理的基础。对此笔者借鉴ISO9000族标准的四个要素: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并提出以下建议。

1.管理职责

(1)管理者的落实

ISO9000标准非常强调管理者的作用。[5]要想提高机房的管理水平,各院院长首先要本着统一指挥原则及分工明确原则落实好管理人员。

必须明确高校学院院长是学院机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院长的统一指挥下由教学副院长统一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其他一切人员没有指挥机房工作人员的权力。

(2)管理职责的确定

第一,要想实现机房管理的持续改进,院长的主要职责应是身体力行,时刻以服务质量为关注焦点,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学院机房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和内部环境,并保证其在管理体系中的贯彻、落实及有效的沟通。

第二,教学副院长主要职责除了其原有职责外还应具有如下三个职责和权限,参照ISO/DIS9001标准: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建立和保持;b.向院长报告管理的绩效,包括改进的需求;c.在整个组织内促进“以学生为关注焦点”意识的形成。[6]

2.资源管理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目标、机构,进行权责分配和资源配置。

(1)确定目标

依据目标管理的思想,学院要在对现实的机房各方面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被服务者为中心,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地商讨确定学院在机房管理中各个管理层及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及相应的规章制度、激励、处罚措施等。

(2)生成组织功能所必需的组织机构设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必要的资源配置等。

在确立了机房管理的目标后,学院要为各管理层及机房管理岗位设置合适人选,依据目标管理的思想,应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及应达到的标准,确保全体员工都能意识到自己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做到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另外学院要在自身财力的基础上,配置适应教学要求的软、硬件设施。

3.服务实现及测量

ISO9000标准鼓励企业采用过程方法对质量体系所需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7]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PDCA循环的方法,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正是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

学院要进行满意度的测量,在此过程的主要工作是针对机房管理目标编写科学的调查问卷,辅助座谈沟通的形式,向机房的服务对象收集他们对机房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工作能力,机房环境、硬件设施、软件情况等的信息。[8]

信息收集工作应由教学副院长组织,可由教学副院长的辅助人员进行,但一定要注意信息收集的科学性。

4.分析和改进

(1)信息收集后,学院教学副院长要结合机房工作人员的目标对信息进行科学、公正的分析。

(2)信息分析后,学院教学副院长要将信息反馈给机房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查找问题的症结,并向学院院长汇报,实施相关的激励或处罚措施。

(3)管理层和机房工作者共同探讨做出进一步的决策,确定下一循环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派、资源配置、考核、激励措施等。

在实现上面四个要素的构建后,一定要注意将改进带入下一个PDCA循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院机房管理的持续改进。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建立高校学院机房管理的四个要素,并真正实现PDCA循环,在服务对象的推动下,使机房管理人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实现学院机房管理持续改进的一条简单又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6-148.

[2]杨德森,董宇艳.引入ISO9000质量理念建立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3).88-89.

[3]柴邦衡.ISO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54.

[4]徐斌.质量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22-91.

[5]李漪.引入ISO9000标准模式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98-99,111.

[6]肖素芳,陈锦秀.构建高校实验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平台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8):63-65.

[7]张勇,张剑平.高校实验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144-149.

[8]王伟.如何利用质量目标管理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7(6):38-39.

篇5:税务局程序文件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持续改进过程的管理。职责

3.1 局长负责监督和管理持续改进的全过程,并为改进活动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开展日常的持续改进活动。

3.3 各有关部门负责具体落实本部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

3.4 全体工作人员应本着高度的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本局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并有责任和义务提出质量改进的意见和建议。4 工作程序

4.1 质量体系改进的信息来源

4.1.1 来自外部的信息包括:

a)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

b)上级机关的要求;

c)纳税人的要求、意见及投诉;

d)其它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

4.1.2 来自内部的信息包括:

a)各部门自我评价结果; b)税务管理、税收评估和检查业务运行质量状况及运行记录; c)不合格报告及过程测量结果; d)数据分析的输出; f)内审报告和管理评审输出; g)有关质量体系记录; h)工作人员的建议等。

4.2 质量改进信息的收集:

4.2.1 办公室、人事监察科、综合业务科、税收评估科负责收集、整理来自上级机关、纳税人及相关部门的信息。

4.2.2 人事监察科负责收集、整理服务质量信息。

4.2.3 管理者代表负责收集、整理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信息。

4.2.4 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本部门的质量信息。

4.3 改进建议的提出与评价

4.3.1 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岗位工作特点和质量活动状况,积极参与改进活动,为实现持续改进做出努力。

4.3.2 在相关部门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寻找改进的机会,并把改进活动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

4.3.3 各部门及工作人员都应对业务过程的改善或过程的优化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包括采取改进措施建议,在没有书面建议的情况下,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人员提出的口头建议进行记录,填写“持续改进建议表”,经提出人确认后提交管理者代表。

4.3.4 管理者代表根据提出的建议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报局长批准后决定:

a)采用、立即实施;

b)采用、暂缓实施;

c)未采用、待调查。

4.4 改进措施的编制与实施

4.4.1 经研究决定,“采用、立即实施”的改进建议,由管理者代表指定专人负责,编制改进措施计划,内容包括;

a)改进项目名称;

b)改进措施及活动顺序的安排;

c)实施部门和负责人;

d)完成期限及验证方法和验证人员等。

4.4.2 改进措施计划涉及到重大税务管理、税收评估和检查业务的流程、资00源配置或组织结构、人员的调整时,报局长批准后执行。

4.4.3 改进措施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报分管局长审批后执行。

4.4.4 改进计划的实施由该项目负责人组织按改进计划的要求实施。

4.4.5 改进计划完成后,由该项目负责人通知部门领导与管理者代表(或其委托人)进行效果验证。

4.4.6 验证人员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评价,并报管理者代表确认后由综合业务科负责归档保存相关记录。

4.4.7 对成功的改进措施,需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8 对决定“采用、暂缓实施”的改进建议,由管理者代表汇总后,输入管理评审。

4.4.9 对“未采用、待调查”的建议由综合业务科汇总复评后保存。

4.5 持续改进的管理

4.5.1 局领导要积极营造一个全员参与持续质量改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5.2 局领导根据工作人员提出的改进建议和采用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并作为评价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业绩的主要依据之一。

4.5.3 持续改进的日常工作由综合业务科负责,并做好收集相关记录的工作。

4.6 经局长确认为:“采用、暂缓实施”的改进项目,作为新的改进目标建议,输入管理评审,可确定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预定改进项目。

4.7 管理评审对已实现的改进项目,通过对所产生的效益和效率的数据分析,评价改进效果。

4.8 本程序涉及的质量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实施管理。5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篇6: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方案

1、背景:

 1.1公司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在现场开展持续改进工作,对班组现场的改进、质量提升、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1.2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制造现场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员工参与现场改善活动的积极性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公司需要搭建一个调动优秀员工改善积极性的平台

2、目的:

 2.1通过持续改进使车间安全、质量、成本、生产效率和员工素质得到明显的改善;

 2.2能够为车间全体员工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车间培养和储备基层管理人才;

 2.3员工年轻,思维活性很强,通过新的工作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改善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公司合理化建议活动。

3、人员组成:

 持续改进组组长

 持续改进组组员

4、持续改进小组组员管理制度:

 ①持续改进小组成员将来自员工队伍中的优秀份子,组员积极而富有激情,能够有创意和突破现状的思维模式,具备基层管理人员愿望和能力,持续改进小组成员数为班组总人数的20%左右为宜;  ②组长将采取轮换机制,每个人将按顺序成为小组的组长,第一任组长为本班班长,之后轮流担任CIP小组组长,组长带领本小组组员开展班组现场改善活动,并通过合理化建议平台获取肯定和利益回报;  ③工段长对各个班组CIP小组设定“人均提出合理化建议数、月提出合理化建议数”和“合理化建议实施实施完成数量”三个指标,通过指标进行约束;  ④各CIP小组活动在试运行期间(两个月),公司给予小组500元启动费用,在试运行期间通过达成和超出指标给予小组成员项目启动费用进行激励,不能达到指标的不予激励;激励费用由综合管理科保管,由CIP小组班长和工段长共同提出激励方案,由值班长审核,生产物流科长批准后即可发放。每一个月组长对组员业绩进行记录,组员的考核同个人持续改进激励收益挂钩,对不能在CIP小组中起到促进作用的组员不定期进行更换;  ⑤组长将由工段长、班长和组员共同进行监督,能够在CIP小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领导能力的CIP小组成员,公司在基层管理人员的提拔和任用方面优先考虑。

5、持续改进组日常工作:

持续改进小组主要围绕工段五大目标、现场改进、班组项目开展工作,对值班长、工段长、各班长日常工作予以支持和跟进。

 5.1安全方面:

①每天对班组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或向相关人员反馈; ②对班组员工的劳保穿戴进行检查跟踪。

 5.2质量方面:

①对各班组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持续改进组组员负责协助工段质量负责人解决。

②跟进班组所出现的质量问题,讨论分析班组出的一些质量问题,并对相关工装或操作进行改进;协助班组做好过程控制质量;  5.3成本方面:

①在降成本方面及时跟员工交流,发动员工提出在降成本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并及时的组织实施; ②对员工提出的在降成本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预测建议将来所能产生的效益;

③在工段废品方面,认真检查现场废品统计状况、分析废品产生的根源,解决问题,严格控制工段废品率;

 5.4响应方面:

①积极参与班组设备、工装管理工作,并做好5S;

②协助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对不合理的环节提出并组织改善;

③检查班组工序认证工作,对各个岗位上发现的不足环节提出并组织改善;  5.5持续改进方面:

①在工作之余发动员工积极的提出合理化建议;

②每月按照改善指标努力做好班组持续改进工作; ③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组织实施;

④记录工段每月的持续改进工作,并保留存档,在月底作为持续改进组组员的评价依据; ⑤参与讨论班组持续改进组组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工作;

6、运行流程:

6.1持续改进小组(CIP小组)每周至少召开1-2次小组例会,每次会议至少在30分钟以上,会议过程由小组长指定人员记录和存档;6.2每周周一下午周、周四下午持续改进组组长总结上周的持续改进工作;

6.3每周周一下午、周四下午持续改进组组长组织讨论本周持续改进问题点以及实施方法;

6.4持续改进组组长负责向工段长和值班长汇报改善活动资源需求情况,组织各个部门资源支持班组合理化建议改善活动,协助和员工共同实施班组合理化建议改善活动;

6.5工段长是CIP小组成员,不担任组长角色,积极协调、支持CIP小组活动,并对CIP小组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给予引导;

7、分配机制:

 CIP(持续改进)小组月度合理化建议改善收益总体分配由CIP小组所有成员讨论自行决定。

上一篇:石化行业下一篇:《借生日》听课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