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四位相的解剖与X线总结

2024-04-28

心脏四位相的解剖与X线总结(精选3篇)

篇1:心脏四位相的解剖与X线总结

心脏四位相的解剖与X线总结

临床上常需要从心脏的胸部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三个方位来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肺血流改变等,部分病人必要时还需要加照左侧位片。下面是心脏在这四个方位的影像学表现。、后前位(PA):患者直立,前胸壁紧贴片匣,X线由后向前投照,摄片时吞钡。

右心缘

上段: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下段:右心房,右心膈角区有时可见下腔静脉影

心胸比率一般不大于0.5 左心缘

上段:主动脉结

中段:肺动脉段(心腰)

下段:左心室(心间)

透视见左心室搏动与大血管相反,在心腰构成反向搏动点。、右前斜位(第一斜位RAO):患者直位,右前胸靠片匣,身体与片匣成45~50度角。X线从患者左后投向右前,摄片时吞钡。

心前缘

上段:升主动脉

中段:肺动脉圆锥

下段:右心室

心前间隙(胸骨后区):心前缘与胸壁间有三角形透明区

心后缘

上段:左心房

下段:右心房

心后间隙(心后区):心后缘与脊柱之间

食道正常吞钡压迹有主动脉结、左主支气管和左心房 食管为心后间隙内的主要结构,紧靠左房后方。正常时此段食管可有轻微压迹,但决无移位。食管下端及胃气泡偏居前方,为识别右前斜位的标志。左前斜位(第二斜位LAO):患者直立,左前胸靠片匣,身体与片匣约成60度角,摄片时吞钡。X线从患者右后投向左前。

此投照时室间隔与中心X线大致平行,心室大致分为左右两半。心前缘

上段:右心房

下段:右心室

右心房上为主动脉,二者相交成钝角 心后缘

上段:左心房

下段:左心室 透视下可见室间沟;后下缘心膈角内可见下腔静脉及心后三角。

主动脉弓的下方与心影之间的透明区称主动脉窗,其间有气管,支气管和肺动脉阴影。食管下端及胃泡偏居后部,为识别左前斜位的标志。

(四)左侧位:患者直立,左侧侧胸壁靠片匣,同时吞钡,X线从病人右侧投向左侧。

心前缘全部为右室,心后缘

上段为左房 下段为左室

食管在左房平面有浅的压迹,无移位。

心后缘最下段(即下腔静脉)与食管之间一透明间隙,左室增大时此间隙可消失。

篇2:心脏四位相的解剖与X线总结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主要药品及器材

2岁的斑点犬1条,雄性。精神、饮食正常,体重23.5 kg。

F99-ICT型500 m A医用诊断X射线机(北方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X射线摄影暗匣,X线胶片(日本产富士牌),显、定影剂等。沙袋,直尺。犬眠宝,犬醒灵(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外科教研室生产)。

1.2试验方法

将犬麻醉后,按正位与侧位对桡骨、尺骨进行X线摄影。常规冲洗X线片。在X线片上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数据测量。因为放大率=靶片距/靶物距[2],而拍摄时将所拍摄部位直接紧贴在胶片暗盒上,所以可以认为靶片距=靶物距,即放大率为1,其直接测量值即为真实值。由于桡骨与尺骨分别位于前臂的前外侧和后内侧,其正位片两骨基本上为重叠影像,所以仅在桡骨与尺骨侧位片上进行数据测量。

2结果

2.1数据测量

在桡骨、尺骨的侧位X线片上,对两骨的骨长,选择最窄与最宽处骨的骨直径、骨壁厚度及骨髓腔直径等进行了测量,其数据见表1。

2.2 X线解剖特征

2.2.1正位。正位X线片中,由于桡骨和尺骨的立体解剖位置表现在同一张平面的X线片上,使得正常的桡骨在前、尺骨在后位置关系,在近端开始出现两骨相重叠影像,到近远端部位才出现清晰分离影像。由于尺骨近端的肘突长于桡骨近端,在两个骨交汇处可见一明显的分界影像。虽然桡骨位于前臂的前外侧,尺骨位于前臂的后内侧。但由于两骨在近端都发达,在X线片上前臂的上段,只能见到两骨相重叠的影像。桡骨与尺骨在在前臂的中下段相对较细,可见到中间过渡及明显分离的后位置影像。在桡骨远端骨骺区域有透明白色的高密度带影像,它是闭和的骺板区域。

2.2.2侧位。侧位X线片中,虽然桡骨与尺骨是在前臂部的前后排列,但近端两骨仍有部分重叠的长楔影像,它们基本上不影响两骨边界,即有着比较清楚的完整影像。在靠近骨干的中下段,可见两骨过渡和完全分开的影像。桡骨近端与臂骨远端的关节界限清晰,远端与腕骨和尺骨的关节间隙的影像十分明显。尺骨从近端由粗大肘突向远端逐渐变细。近端鹰嘴突、鹰嘴的钩突和鹰嘴窝的影像均比较清楚。由于尺骨鹰嘴的下方与桡骨相连接处关节的形态的物殊性,使得这一部位的影像不清。

3分析与讨论

3.1形态特征的临床意义

由于桡骨与尺骨的前后位置关系,使得正位和侧位的X线片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影像,区分这些影像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是临床诊治疾病的基础。

3.1.1正位。在正位X线片上,是以大部分桡骨与尺骨骨体相重叠象为特征的影像。由于尺骨近端鹰嘴部位长于桡骨,也就在两骨相交处出现较清楚横向界限影像。临床上首先不要把这一正常形态误认为是病态。如果一旦发生了尺骨近端横向骨折,除了认真分析骨折线位置外,一定要结合侧位片进行观察。由于在前臂中下段桡骨略微偏外侧、尺骨略偏于内侧,以及到前臂的远端时出现一段完全内外的位置关系,也就出现斜向纵行、以及在远端出现两骨又分离的影象。了解这一特征,可以在临床上同样不会将正常影像错判为异常。由于犬桡骨与尺骨的大部分重叠,在判断例如骨质密度高低、骨膜病理或骨轮廓等变化时是比较困难的。

3.1.2侧位。在侧位片上,由于臂骨与尺骨形成关节部位部分重合使得关节间隙出现不清晰影像。临床上如果一旦发生了例如桡骨粗隆、鹰嘴结节、半月形关节面部分的骨折或病变,一定要反复认真观察分析。除了结合正、侧位片观察外,还可以拍摄对侧正常前臂部的片子比较参照着观察。

桡骨与尺骨的大部分虽有重叠,但两骨之间大部分有界限清晰的影像,这使得临床上对发生异常部位的判断不是很困难。

3.2测量数据的临床意义

桡骨是前臂部的主要负重骨,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生骨折及其它病变的骨。由于桡骨的骨干较长、骨壁较厚及骨髓腔较粗,手术所需材料比较容易选取,手术操作空间较大。尺骨干的长度虽然较长,但是除了近端的鹰嘴宽大外,骨干大部为细长的骨,其骨壁薄、骨髓腔小,它不是主要负重骨,这是临床上对出现的尺骨干骨折多不用采取外科修复的主要原因。反之,如果进行外科修复,其手术难度及材料都要求较高。

临床上如果发生了桡骨与尺骨的骨折等病变,多是针对桡骨进行修复与治疗。在术前可根据X线片上病变的位置、程度等,事先对手术所需材料、方法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充分的准备。例如在选择内固定用金属材料时,如果用髓内针时,成年斑点犬或相近体形的大形犬的髓内针直径应小于桡骨最窄处的直径(3.5 mm),其长度不应该少于骨干长(152 mm);如果用金属骨板内固定时,骨螺钉的长度不能长于最宽处骨直径(14.5 mm)。在发生骨质疾病时,正常骨表面、骨壁及骨髓腔等都会有不同形态的改变。例如骨膜炎时,除了骨壁边缘出现不规则影像外,还常伴有骨壁的增厚和变薄;当发生骨髓炎时,常可见到骨髓腔的增粗和变细。对于临床上出现的这些病变,如果能参照斑点犬的相关数据,可为科学、正确的诊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白希.兽医X线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40~99.

[2]谢富强.面向21世纪教材:兽医影像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89~144.

篇3:心脏四位相的解剖与X线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7例,女83例;年龄30~70岁。用500 mA X线机统一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正侧位、双斜位、过伸过曲位及张口位摄影。

1.2 病变部位

全部发生在C3~C7,以C5、C6椎体及C5~6椎间盘受累最多(160例占80%),C4~5及C6~7椎间盘次之(120例占60%),其他颈椎间盘受累较少。

1.3 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142例,占71%,其主要表现为颈后和肩部疼痛,有时向上肢放射,上肢麻木不适,颈部活动亦受限;(2)椎动脉型,24例,占12%,其临床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模糊;(3)脊髓型,16例,占8%,其临床表现为行走困难,双下肢痛,麻木,胸腰部不适、有紧束感、走路不稳等;(4)交感神经型,14例,占7%,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眼部不适,视物不清、头痛、头晕、头颈部及面部不适有虫爬感、麻木感等;(5)混合型4例,占2%。

2 结果

(1)生理曲度改变178例,其中生理曲度变直147例,颈椎后突32例。(2)椎间隙变窄184例,其中单纯C5~6椎间隙变窄138例,C5~6合并其他颈椎间隙变窄占78例。(3)骨质增生以C5~6椎体最多,椎体前后缘均有骨质增生156例,椎体钩椎关节增生者182例。(4)“滑椎”并小关节脱位32例。(5)椎骨矢径测量:13~14 mm 32例,10~13 mm 142例,10mm以下26例。(6)椎体局部旋转,出现“双边双凸征”48例。(7)项韧带钙化88例。

3 讨论

3.1 1984年全国颈椎病座谈会上对颈椎病所提出的定义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并对周围组织形成刺激与压迫,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者为颈椎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椎间盘退变和椎体缘骨质增生。

3.2 颈段脊柱的病理解剖特点与颈椎病的关系(1)寰椎、枢椎属于特殊颈椎,C3~C7属于普通颈椎,普通颈椎的椎体前低后高,故颈段脊柱的生理曲度,不是由椎体而是由椎间盘前高后低的特点决定的[1]。当椎间盘出现病变时,颈椎的生理曲度就会改变。因此除极少数先天性变异和投照因素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即表示颈椎间盘有病变。(2)钩突是普通椎体上面的后外缘成对的脊状突起,椎体下面的后外缘相应部分有凹陷的斜坡。上一颈椎体的斜坡与下一颈椎体的钩突对合构成了椎体侧后方的钩椎关节。由于脊柱生物力学的长期影响,钩突的骨质增生随年龄增加而越来越明显,成为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3)颈椎上关节突关节面朝上后方,下关节突关节面朝下前方,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相对应,构成椎体后方的关节突关节,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物力学的影响,关节突——尤其是上关节突边缘有骨质增生趋向,可能挤压其前方椎间孔内的颈背神经根。(4)椎间盘是椎体间的主要连接结构,自C2以下每两个相邻椎体间均存在,椎间盘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髓核中心约在椎间盘前后经的中后1/3交界处,故髓核易向后方脱出。由于颈脊神经根前方有钩突保护,与椎间盘不直接相邻,故除个别情况外,颈椎间盘突出只压迫脊髓而不压迫神经根[2]。(5)颈背神经前后根在硬膜囊内呈前后排列,穿出硬膜囊走向椎间孔时,前后根排列发生扭转。在椎间孔内,前根在前下,后根在后上,因此钩突骨赘对神经根的压迫可因部位不同而异:骨赘靠内时可压迫前根,造成运动障碍;偏外时压迫后根出现疼痛等感觉异常[3]。(6)椎动脉穿行于颈椎的横突孔内,它的内侧是钩椎关节。钩突的侧向增生或颈椎间盘的侧向突出,均可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颅内供血不足。

3.3 颈椎病的病理解剖特点与X线表现根据颈椎病的病理解剖特点与X线表现,把颈椎病分为三期:颈椎病前期、颈椎椎间盘症期、骨源性颈椎病期。(1)第一期(颈椎病前期):指颈椎病的症状出现前,椎间盘往往无异常改变,多无临床症状,所以X线表现仅有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正常或轻度狭窄,椎体无骨刺或有轻度骨赘。(2)第二期(颈椎椎间盘症期):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纤维环膨隆和髓核脱出。此时X线可看到生理曲度消失,椎间孔中度缩小。椎间隙前窄后宽或椎间盘变窄;椎体失稳也可见。由于椎间盘变性引起,X线表现为椎体的局部旋转,椎体后缘及椎间小关节呈现“双边双凸征”,纤维环松动又造成相应椎体前缘和后缘正常对应关系丧失,出现前后错位,使椎体呈“梯形变”称为“滑椎”[4]。(3)第三期(骨源性颈椎病期):此期主要是骨性增生,椎间孔明显缩小。骨质增生可位于椎体后方压迫脊髓,引起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症状;骨质增生形成于钩椎关节,因钩椎关节距椎动脉不足1 mm,所以钩椎关节增生可压迫椎动脉出现症状。X线正位片上钩椎关节增生变硬、变尖,双斜位片,椎间孔变窄变小;骨质增生形成于侧后方,则引起同侧神经根症状;如果骨质增生广泛,椎体各缘均可累及,严重者可压迫食管,引起吞咽不利的症状。

3.4 X线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简单易行价廉,不仅可以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还可以对颈椎病分期,但对平片诊断有困难者方可选择CT及MRI扫描进一步检查。

参考文献

[1]徐德永,孙锡和.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2):121

[2]任淑云,牛丽萍.颈椎病X线诊断(附90例报告).实用医学影像杂志,1998,4:38

[3]武罗成,陈义友.颈椎病X线诊断130例分析.西藏医药杂志, 2009.3:44-46.

上一篇:炉渣销售计划书下一篇:亲情类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