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制作与解剖学

2024-05-05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精选十篇)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 篇1

1 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1 软件的选用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

Powerpoint软件是最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 具有直观、生动、形象、信息容量大等优点, 能将文本、图片、动画、音视频这些多媒体形式方便地组合呈现, 因此我们选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制作艺术性方面要求界面布局合理, 整体风格统一, 色彩搭配协调, 符合视觉心理;技术性方面要求使用方便, 没有导航链接错误。

1.2 课件内容及结构的确定

课件内容的确定以教材为蓝本, 依据教学大纲, 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目标, 突出医学教育特色, 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来确定。课件结构的设置依据2个学时为1个单元, 每个单元确定四大要点[2]。 (1) 学习目标:每次课设置学习目标, 对重点内容的学习提出基本要求。 (2) 正课内容:做到构图清晰考究, 文字精练规范, 重点、难点突出。 (3) 单元小结:把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内容在单元内容后面列出, 一目了然。 (4) 目标检测:增加与学习目标相呼应的练习题, 以检测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1.3 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采集

要求授课教师在平时就要收集、整理, 建立教学素材的资料库, 以备课件制作时使用。本课件制作使用的大量图片,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1) 利用数码相机对本实验室器官标本进行拍摄并加以编辑; (2) 扫描课本中的插图并加以编辑; (3) 扫描高质量人体解剖学图谱的图片并加以编辑; (4) 登录相关网站下载图片并进行编辑[3]。对图片的编辑我们使用Photoshop软件, 根据需要可以消除图片原有的标志线及文字注释, 调整原图色阶和图片大小。音频、视频等素材主要通过网络搜索并下载。

1.4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4.1 模板和背景的选择

背景主要起衬托文本的作用, 应与文本色彩相协调, 突出文本, 切忌使用冲突的色彩, 导致学生视觉疲劳。Powerpoint原有很多的模板, 但大多不适合课堂教学, 需要进行改造或者重新制作, 我们制作了白色底板蓝色字体的统一模板并在右下角带有我校标志, 使用效果好且易于规范。

1.4.2 版式的设计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 很多知识内容都需要大量图片来解释说明。为使幻灯片布局合理, 整体和谐, 一般把文字放于幻灯片的左侧, 图片放于幻灯片的右侧, 图片一般不宜小于版面的1/3;同一张幻灯片出现多张图片时, 可以采用自定义动画方案, 按顺序使用“切入”、“消失”、再“切入”等方式去处理。

1.4.3 文本

对文本的主要要求是便于识别, 因此文本字体的选择、大小、色彩均应有较强的可视性。根据需要字体我们通常采用40~48号黑体字, 以一张幻灯片容纳5~7行字, 每行不超过20字为宜;文本色彩则应与背景有较大反差;文本内容应力求“正确、准确、精练”, 要“惜字如金”, 重要内容如概念、原理等可显示全文, 其他内容则以提纲式显示为宜;整个课件的文本应遵循统一的序号编排原则, 避免出现逻辑层次的混乱, 影响教学效果。

1.4.4 图片

人体解剖学研究内容是人体的形态结构, 人体形态结构的显示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 图片的类型也较多, 而这些图片获得的途径、制作的技术又参差不齐, 要选择那些清晰、制作优良、最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应用到课件中去。图片中重要结构的显示都采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 先用箭头 (譬如擦除动画) 去标注, 然后再出现文字注释。对于复杂的结构, 需要多张图片说明, 出现图片的叠加时, 可以按使用顺序依次用“切入”、“消失”等动画方式去处理。

1.4.5 动画

动画对于展示图片直接显示不清楚或语言描述较困难的内容非常有价值。譬如在讲述神经传导通路传导途径时, 用动画显示其过程, 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生动、形象且易于理解、记忆。

1.4.6 视频

视频比动画更真实、直观, 对某些需动态显示的内容尤为适用, 如:纹状体病变出现震颤麻痹、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时, 可以用视频形式来显示。视频窗口应通过链接单独放在一个页面上, 这样可使学生观看较清晰, 内容较突出。

2 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合理地应用

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科学、合理选择运用, 真正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我们对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对象

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为研究对象, 任选4个班, 随机抽取2个班 (248人) 为试验组, 2个班 (240人) 为对照组;2组学生来源及入学成绩接近, 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2.1.2 试验方法

试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及考核方式完全相同, 教师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 授课水平基本相同, 但教学法不同, 试验组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人体解剖学教学每周6学时, 包含理论课4学时, 实验课2学时, 平均每周完成1章教学内容。

2.1.3 观察项目及方法

学期末, 对2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理论的考核, 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 听取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反馈意见。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试, 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 考试时间为90 min, 题型有解词、填空、单选、简答、论述, 共计70分, 试卷评判标准统一。实践技能考核重在考核辨认器官形态结构的能力, 分组进行, 每位同学辨认10个标本, 每个标本3分, 共计30分。

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及分析

2组学生实验成绩、理论成绩、总成绩优良率和及格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试验结果表明, 多媒体教学模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P<0.01) 。同时通过学生座谈会的反馈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值得继续推广。

多媒体教学营造了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增加了教学信息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医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吸取精华, 总结经验, 从而更好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有待于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程田志.人体解剖学[M].第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1:1.

[2]邱卫红.高职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运用[J].解剖学杂志, 2008, 31 (5) :735-736.

解剖学课件制作论文 篇2

1制作原则

1.1汉语为主、英语为辅、中英对照原则

双语课件传授的不仅有解剖学知识,兼有医学专业英语知识,而专科生英语基础本身较差,英语占比过高会对初学者造成学习负担,丧失学习兴趣。双语课件制作应本着汉语为主、英语为辅、中英对照的原则,根据章节内容繁简决定英语占比。

1.2科学性原则

解剖学双语课件的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能出现专业词汇书写错误,更不要出现解剖学知识的错误。

1.3简约性原则

双语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专科学生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避免多余动作、过多英语文字,应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文字。

1.4适度信息量原则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不能太大,尤其是双语课件,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陌生英文词汇量过多,产生“电灌效应”。

1.5艺术性原则

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课程,图片较多,若能将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与课件上的文字有机结合,做到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合理搭配和展示教学内容的结构至关重要。

1.6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尽量设置简明的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便于教师和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控制课件的播放。

2课件制作材料的选取

2.1教材的选择

外文原版教材只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一定要注意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解剖学知识,不应一味追求英语授课而忽视了医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基于课件使用者是专科层次的学生,且目前尚无专科版本的双语解剖学教材,因此,解剖学双语课件制作应该以教育部规划中文教材为主教材,同时吸收英文原版教材的优点,结合本单位的教学实践,尽可能编写出适用于专科层次授课对象的解剖学双语教材或中英文对照教材。以此为蓝本制作课件,使解剖学教学内容得到保障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外语的运用能力。

2.2参考资料的引用

现有的本科版双语教材可以作为制作双语课件的参考资料,课件制作者要结合专科层次学生教学目标,节选适合专科层次技能培训方面的内容,适当加以引用。

2.3网络资源的利用

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尤其是外文网站信息,也是制作双语课件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网络上可以免费获得大量的学科资料和相关信息,尤其是专业外文网站上的视频类素材是不可多得的课件制作资料。在尊重原创及版权的基础上对视频、音频资料进行引用、编辑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双语课件的应用性,网络资源已成为一种优越的教学辅助资源。

3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3.1统筹规划不同章节英语占比情况

专科层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解剖学专业教师要统筹规划整套课件制作中英语占比情况。在解剖学入门章节运动系统,由于是首次接触医学专业知识,解剖学名词本身就比较多,加上英语专业词汇更多,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因此,本章节应该适当引入关键的英语词汇即可,减少派生词汇,降低入门难度。但对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章节,解剖学结构相对简单,词汇量较少,可以适当增加英语占比;而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又相对复杂,专业英语也要适当减少。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确保学生达到现行大纲对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统筹规划整套课件中英语占比情况,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很有好处。

3.2归纳章节词根扩展专业英语词汇

介绍及扩展专业英语词汇是双语课件制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化解学习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这对矛盾的有效方法。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通常具有特定的拼写方式,以名词和由名词派生的形容词为主,词根长,发音困难,有些还需要有特定的应用情景,学生在进入医学专业课学习后,不单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面临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可能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双语课件制作时可以先将本章节的重难点英语词汇列出、归纳出该系统词根,并介绍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尤其是和护理专业有关的英文专业词汇,如给学生介绍sacrum(骶骨),iliac(髂骨),引出sacroiliacjoint(骶髂关节);学习词根hepat/o,引出hepatic、hepatitis、hepatolith等系列单词,帮助学生扩展记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生在课件开始前熟记关键词汇、前缀、后缀、词干,尽量引导其掌握构词法,在后续课件中再次遇到此类词汇时可加深记忆。因此,双语课件制作不仅仅介绍解剖学知识,更应该介绍突破解剖学专业词汇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3.3音频插入有效提高课件实用性

传统的中文解剖学课件制作引入大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教学效果已非常肯定。但对于双语课件若能克服现有人体解剖学动画存在的“只能动,没有英语配音”的缺陷,对每一帧动画或每一幅图片中都进行相应的英语配音,形音结合,方便使用,可以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其中的英语配音可以由解剖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录音、记录保存为音频格式文件,利用音频处理软件将音频添加到相关动画、图片中,点击英语专业名词,除了图片中对应部位会闪动外,还同步出现专业名词的英语配音,这将极大地增强双语课件的实用性,学生课后不用查阅词典,也可以自我学习,对英语交流很有好处。

3.4视频类素材的恰当编辑

解剖学外语类视频材料不仅能弥补专业教师的英语语言表达的不足,而且规范地道的英语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解剖学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但网络课程和原版英文资源往往会出现学习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脱节的问题,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适应解剖学专业英语,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编辑加工,减轻和降低学习难度尤为重要。素材的编辑加工主要涉及格式转换、剪切/合并、添加字幕三方面内容,解剖专业教师应根据课件需求利用会声会影软件节选视频片段,配合字幕制作软件(如SRT字幕制作助手)给视频片段制作对应的外挂字幕,实现同步显示/隐藏中英字幕,或只显示中文/英文字幕,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应用,满足课件的可操作性原则。同时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素材切忌过多或滥用,大量花哨的动画、声音、图像等特效,将增加学生视觉疲劳,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适度应用多媒体手段,将课件风格与教学内容、教学风格相统一,才更能体现出专业教师对素材的掌控能力。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双语课件的制作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解剖学双语课件制作从整门课程的设计出发,结合学生的外语基础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引入专业英语词汇及教学方法,优化整合各类音、视频资料,是制作适合专科层次学生的解剖学双语教学课件的有益探索。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 篇3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中职护理专业    理论与实验一体化    措施

一、前言

《人体解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众多且枯燥,名词复杂难记,学习难度较大,这就对教育工作者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制约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深入对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

《人体解剖学》又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内容,教师多采用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各项学习需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标本、人体模型、挂图等开展示范教学,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全方位观察标本或人体模型后,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对中职学生的薄弱部分进行重点辅导。该教学方法仅适用于主观能动性较强的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由于我国特殊的办学模式,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设施、实验条件等十分有限,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中职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理论学习与试验无法同步进行,理论与试验一体化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中职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无法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对实验标本、人体模型感到陌生,使中职护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困难重重。另外,一部分中职院校多采用大班制教学,受到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的影响,实验教学课堂时间大大缩短,教师不能对中职护理学生进行逐个辅导,久而久之,诱发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厌学情绪,实验教学课程也沦为中职护理学生的“休闲课”。与此同时,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考核以理论知识为主,逐步形成“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利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理论授课、示范操作、学生观察等同步进行,为中职学生的实验观察提供便利。用理论知识对实验进行指导,并在实验中消化理论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标本和模型的熟悉感,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让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多种个性化教学方法,带动中职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等,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该教学模式可以帮助中职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以便更加完整地掌握人体结构,为后期学习打下扎实的功底,为实验教学中各类手术器械的使用奠定基础,进而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开展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指将护理学知识融入到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观察、自主操作等教学手段实现职业要求、理论操作、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教室一体化

中职院校应将护理专业教室与传统教室分开,应配备多媒体设备及实物展示台,将人体模型、标本、挂图等完整、清晰地呈现到屏幕上,便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更加全面地观察实验标本和模型;学生坐在试验台旁边,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及相应视频,向学生展示标本及模型,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将理论融入实践,在无形之中牢记知识点。

(二)教师一体化

教师一体化即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一体化,其关键在于理论教学与试验教学的同步进行,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实验教师、理论教师应兼具专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简单来说,在实验课程中,教师除了教导教材内容外,还应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现场答疑。以《心脏结构》的讲解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将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肺动脉、主动脉区分开来,进而全面掌握心脏结构。

(三)考核一体化

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考核应注重理论考核与试验考核的有机结合,着重强调考核内容的灵活多变,扩展知识覆盖面,增加自主创新命题的比重等,避免单一的理论性考试,着重强调分析、判断、创新的应用型试题,有助于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遵循“求广、求深、发散”等原则,增加实验考核比重,譬如可将标本识别、切片观察、模型组装等纳入考核范围,充分激发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应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提高《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效率,为推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牛育鸿,胡少娟,侯延丽,等.独立学院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解剖科学进展,2014(02):187-188,191.

浅谈人体解剖标本制作的经验与体会 篇4

1 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流程

1.1 选材

选择好材料是制作人体解剖标本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主要选择以青壮年为主的新鲜尸体, 尸体越新鲜越好, 要求体形正常、体态匀称、皮下脂肪组织少、无生理缺陷和特殊疾病。按照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放置, 经传统的福尔马林 (甲醛) 灌注浸泡, 浸泡时间为6个月左右, 同时根据需要做一些造影、充填等处理。

1.2 划线定位

根据临床需要, 以体表标志为依据, 用弹线法在尸体表面进行定位和划线, 深度为1~2 cm。划线时首先要定出基准线, 必要时用CT或MRI验证。然后以基准线为基础划出锯切线。头部的水平线以眶下缘至外耳门中心的连线为基线;颈部则以舌骨体平面为基线;头部的冠状线以两外耳门上缘间连线的垂直线为基线, 头部的矢状线以头颈正中矢状线为基线;躯干的水平线以胸骨角平面为基线, 冠状线以腋中线为基线, 矢状线以躯体前后正中线为基线;四肢的横断层从近端水平线切至远端, 关节的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以其冠状轴和矢状轴为基线。

1.3 分解尸体

我们采用MJ-346B型细木工带锯机进行锯切。锯切前首先要调试仪器的稳定性并进行试锯, 仪器运行良好后方可进行尸体锯切。由于材料较大, 锯切时不易控制, 我们往往要先将处理后的尸体进行分割。头颈与躯干的分割在胸骨角平面进行;腹部的分割在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的平面进行。锯切时用力要平稳、均匀, 不可左右摆动, 标本的推进速度要适当。要随着划线的部位推进, 并注意对称性, 出现偏差要及时调整。切好的标本要按顺序排好并做好标记和编号[1]。

1.4 标本粗处理

首先将分割好的标本放到室温下或者用细小的流水冲洗, 力求标本的结构仍保持原位。然后采用精细外科手术方法对器官的游离结构进行原位缝合 (此过程一定要在标本彻底冲洗前进行, 以免标本结构的丢失或错位) 。缝好后的标本用流水冲洗, 用毛刷洗净断面上的附着物、血管内的凝血块和消化管的内容物。针对所做标本要求观察的目的, 去除不要的组织结构, 在去除过程中一定要小心, 逐层剥除, 尽量不要损伤要观察的结构。如果标本一次没有处理完则要浸泡于防腐液中, 直至完全处理好。

1.5 精细加工

将处理好的标本放入10%的双氧水中进行漂白, 浸泡时间约为12 h。漂白时双氧水的浓度和漂白时间要根据标本情况严格控制, 并随时观察进行调整, 以免标本颜色失真, 影响标本的质量和观察效果。漂白后的标本用流水彻底冲洗, 然后取出、晾干。在晾干的标本上涂刷20%~30%的明胶液两次、晾干,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利用吹风机吹干。对于一些特殊的标本必要时可拍照、录像等, 以获取有关的数据和资料。

2 标本封装

根据标本的大小、形状和厚度, 选用不同厚度的透明平有机玻璃板制作与标本形状和大小相吻合的标本盒。用三氯甲烷 (氯仿) 连接结合面, 在标本盒侧面用电钻钻一小孔, 以备注药防腐。将刷胶和晾干后的断层标本放入相应的标本盒内, 加封上盖, 经侧面注水孔注入与灌注液相同的保存液。然后封堵注液孔, 保存。注意结合面和注液孔的连接一定要紧密, 以免日后损坏和漏水。以前都是用福尔马林 (10%的甲醛溶液) 作为保存液, 现在保存液改用甲醇溶液再配以甘油和工业乙醇的混合液 (3者的比例约为1:3:10) 来保存标本, 这样标本的保存效果更好, 而且刺激性气味明显减轻[2]。

3 抛光透明

标本盒成型或封装标本后均可进行抛光处理, 使标本盒光洁透明, 以利于标本的观察和研究。实践证明用抛光布轮和抛光膏抛光效果较好, 也可用细水砂布擦拭需抛光的部位。用厚棉布蘸质地较粗的牙膏用力反复擦拭, 也可起到一定的抛光效果[3]。

4 制图

为了更准确地展示标本, 每一件标本都应制作一张与实物一致的彩图, 并标注出重要结构的名称。与标本相比, 图示具有清晰、准确的特点。

5 成果

此法制作的标本, 结构完整、清晰, 而且层次分明、色泽美观, 观察起来一目了然。同时, 每件标本均配有图示标注, 为学生学习解剖学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经过制作这些标本, 学校已建成9个实验室, 分3个系列:第一系列为系统器官, 第二系列为人体局部器官 (四肢肢部、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 , 第三系列为人体断层。这种设计理念, 体现了人体结构的内在联系, 突出了医学各专业的特点。

标本是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保证解剖学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一环。标本制作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 而且锻炼了教师与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摘要: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采用严格先进的制作流程, 经过科学的设计精心的选材、一系列细致的加工, 制作了大量精美的人体解剖标本, 并构成系统、局部、断层等多个系列。人体解剖标本制作既能丰富教学资源, 同时又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解剖学,人体解剖标本,制作

参考文献

[1]王顺, 姜树学.人体断层标本制作[J].解剖学报, 1995, 18 (3) :557.

[2]于频, 刘正津, 孙庆荣.解剖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3]文小舟, 杨科球, 漆光平, 等.断层影像解剖标本盒的制作技术[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2 (2) :157.

解剖学与生理学实验总结 篇5

解剖学与生理学实验总结

与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课程相对应的,在这学期我们也做了一些解剖生理学的相关实验。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学医的,但这个实验也是要自己动手真的去解剖蟾蜍和家兔。通过对每一个解剖实验的预习,操作,对结果的分析,很好的巩固了生理学繁琐的知识点,这一学期,主要是对蟾蜍的实验,通过对蟾蜍的解剖,学会了对于简单标本的制作,影响骨骼肌的因素,离体蛙心的灌流和对心动周期的观察。通过对蟾蜍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是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不仅是女生男生也如是。其实对于实际操作来讲,难度不是很大,我们组的操作一直都还算顺利,当然也有一些磕磕绊绊,其中比较让我们纠结就是结扎问题,尤其是在进行离体蛙心灌流时,线很容易扎不紧,插管就会容易脱落,然后插管部分又要重新做,每次实验扎线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庆幸的是,没有在蛙心离体之后插管才掉,那样的话整个实验都要重新做了,我们基本上每次实验都只用了一只青蛙。在解剖实验中,对于一些较困难的实验,我们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像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离体蛙心灌流,还有后面的家兔实验,我们在看相关录像的时候,觉得操作也不是很难,但是操作中也需要操作者之间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也因为配合的不是很好,在实验中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了之前对蟾蜍的解剖的基础,在对家兔实验时,对于实际操作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由于两个的身体结构有很大不同,在对于神经的分辨和血管的确定时还是花费了很多时间。

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还记得在第一次实验时,面对蟾蜍,班上的每个人都是满心的惊恐,但在几次试验后,已经完全没有当时的胆小,都很认真的去做实验,去分析。在这个过程,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了解了对于实验的分析,不是简单的罗列结果,而是需要根据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结果,并且通过这些分析,对生理和解剖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就我个人来讲,这样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很深入起到了很大的巩固效果,此次生理学实验对于我来说,更加珍贵的事这个过程,除了学医的学生,应该很少有专业会安排学生进行解剖实验,解剖实验让我了解了更多医学的知识,我觉得这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的。

论解剖学课件制作中易忽视的细节 篇6

1 软件的选用

制作课件最常用的软件是Microsoft公司的Power Point和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两者各有特色和专长。Microsoft公司的Power Point因易操作而广受教师青睐,Power Point是Microsoft公司Office中的组件之一。安装了Office就可以直接使用Power Point,无须再另外安装软件,非常方便。

2 课件的版面设计

有些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忽视课件的版面设计,以致幻灯片整体呆板、沉闷,缺乏美感,无法引发学生兴趣。因此,除了重视课件内容的设计外,还要重视整个演示文稿的版面设计。

2.1 版式的设计

一张幻灯片中的图片和文字布局要合理,两者所占比例也要协调。一般把文字放于幻灯片左侧,图片放于右则,图片一般不宜小于版面的1/3。

2.2 背景和模版

背景配色一般有2种方案:一是背景色深而前景色浅,如背景色是蓝色,前景色 (文字或图片) 是白色或明黄色;二是背景色浅而前景色深,如背景色是白色,前景色 (文字或图片) 是黑色或较深的颜色。背景色和前景色要有一定反差,但要注意在追求反差的同时也需协调色彩。近似的色调有协调感,如背景色偏黄色,前景色就可以是深棕色。切忌使用冲突的色彩,如背景色用草绿色,前景色就应避免使用红色。还需要注意的是,背景和模版在整个演示文稿里应统一,不宜一张幻灯片使用一个模版,或者是上一张幻灯片是深色背景配白色文字,而下一张幻灯片是浅色背景配深色文字。背景和模版不应太花哨,且背景最好没有文字。

2.3 图片的制作

应选取清晰的图片。原始图片的分辨率最好在600×600左右,而不宜把扫描出来的原图直接放入幻灯片内。原始图片的说明文字放入幻灯片后就不能调整,所以应删除这些说明文字,于幻灯片内另加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宜归于图片一侧,避免放于两侧。图片一般不宜过大,最好使用JPG格式。图片的空白边应尽量少。

2.4 字体和字号的选择

尽量使用字库内的字体,如宋体、隶书和楷体。整个演示文稿中的字号和字体应具有统一性。标题的字号可以大一些,使用4号以上的字体;正文的字号则可以小一些,使用4号字体。

2.5 善用组合

使用组合把文本框、线条和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固定其位置。

2.6 巧用动画和切换

如在讲授传导通路时,可以制作带动画的几个文本框加箭头的流程图。设计动画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飞入”“螺旋”等。如果一张幻灯片容不下一个知识点时,可以把文字分成若干份,按讲授的顺序,用动画形式显示出来。同样,讲述一个知识点如果需要多张图来说明时,也可以使用此法。

2.7 超级链接

先把讲授内容以提纲形式罗列出来,然后把每个提纲超级链接到不同的幻灯片,这样通过超级链接就可以转到有具体内容的幻灯片。例如,在讲授脑神经时,可以先列出12对脑神经的名称,然后按每条神经的名称就可以通过超级链接转到它的具体内容。同样,在演示文稿中需要显示图片、视频、Flash、网页甚至声音时,也可以使用超级链接。

3 总结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 篇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能将图文、动画、声音、视频等结合在一起, 其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医学教育教学中,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目前, 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和Authorware。PowerPoint软件操作简单, 易于制作, 省时省力, 但功能较少;而Authorware软件基于流程化图标设计, 直观, 易学易用, 功能较多, 支持JPG、BMP等格式的图片文件, 还支持AVI、MPEG等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和Flash、GIF动画文件, 倍受教师的青睐。近年来, 笔者尝试用Authorware 6.0软件制作局部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谈几点体会。

1 动态展示局部层次结构, 增加感性认识

在局部解剖学的授课过程中, 传统教学方法为采用挂图、模型或者临时绘草图的方法进行讲授, 教师在描述局部层次结构时缺乏立体感和真实感, 学生感到难记、乏味, 其结果是学生厌学。而利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图像直观、逼真, 结构层次分明, 将其用于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解剖尸体制作标本时, 用数码相机把腹前外侧壁的各层结构拍摄后用作腹壁层次的图片素材, 用Authorware软件把各层结构“组装”起来, 当讲授到此部分内容时, 教师只要单击鼠标, “手术刀”便可以由浅入深地“切开”腹壁供学生观察, 动态展示腹壁的各层结构。其中, 各肌纤维、血管、神经的走向清晰可见, 这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器官, 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

2 灵活移动拼接大图片, 轻松显示对比图

我校过去使用的局解挂图是郭光文和王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挂图的尺寸大小是107 cm×77 cm, 在教室后三排的学生基本看不清挂图上显示的血管、神经的走行等局部细小结构, 若要展示某部位的浅、深结构, 则需同时挂2张图谱, 极不方便。而今采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不但能将局解的微细结构“放大”, 让学生看清图片内容, 而且能同时轻松显示2张或多张对比图。

目前, 我校多媒体教室配备的投影幕布是150英寸的快装活动幕 (4:3) , 宽和高的尺寸是304 cm×228 cm, 其面积约为挂图面积的8.4倍。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只要用鼠标左键按压图片, 就可轻松地将图片拖到屏幕中的任何位置, 也可把隐藏在屏幕之外的图片拖到屏幕中让学生分辨各图的异同点。比如, 我们在讲解手掌的浅、深结构时, 为了方便学生识别浅、深结构图, 选用了浅、深2张结构图并经Photoshop软件处理, 将它们拼接为一张大图, 此时的大图片会超出显示屏之外而出现部分被隐藏的现象, 但只要利用Authorware软件显示对象的定位和移动功能, 就可把隐藏的图片“拉”出来。具体做法是:打开Authorware软件程序, 拖一显示图标到流程线上, 命名为“大图片”, 然后拖一交互图标在“大图片”图标的下面, 再拖一个群组图标到交互图标的右边, 设置按键响应为“返回”, 打开群组图标, 拖一计算图标到刚打开群组图标的流程线上, 打开计算图标, 输入“GoTo”并关闭, 在“大图片”图标里插入由Photoshop软件处理过的手掌浅、深结构拼接图, 通过Ctrl+鼠标双击图片, 弹出图标对话框, 单击对话框中的“Layout (布局) ”标签, 在“Positioning (定位) ”下拉式列表中选中“In Area (在区域内) ”, 在“Movable (活动的) ”下拉式列表中选中“Anywhere (任意移动) ”, 点“OK”即可。这样, 便可随意将隐藏在屏幕后的大图片 (含多图拼接) “拖拉”到屏幕中显示和对比, 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3 引入视频病例快捷, 激发学习兴趣

局解中有的部位名词术语多, 字拗口、结构复杂而又难记, 我们曾经尝试用传统教学法结合临床病例讲解, 但学生只能凭想象去理解和记忆, 犹如纸上谈兵, 教学效果一般。而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轻松地调用视频文件, 视频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染力强[2], 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许多抽象、难以用言语表达的问题变得“一目了然”。例如, 腹股沟疝及其毗邻结构是局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VCD, 通过超级解霸5.5软件预览、选择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一段视频, 将其裁切为约3分钟的内容, 并将它转换为MPEG格式, 用影视编辑软件合成视频文件后插入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课件中。Authorware软件中的数字电影有播放、暂停、快倒、快进和停止按键, 教师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使用。当讲到腹股沟斜疝时, 鼠标点击“播放”按键, 可立即放映这段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视频, 教师通过点击“暂停”按键便可随时暂停视频的播放留下静止画面给学生讲解, 再点击“播放”按键, 便能继续放映。通过观看视频, 使学生掌握了腹股沟斜疝、直疝的发生机制和鉴别要点, 拓宽了临床知识面, 为学习后续的临床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动画展示形象逼真, 吸引注意力

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以及门、腔静脉间的交通是局解教学的重点, 以往传统教学中使用挂图、模型来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画箭头表示肝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途径, 学生靠死记硬背文字箭头符号被动地学习, 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使用多媒体中的动画进行教学, 效果就不一样了。这是因为人们在观察一张图片时, 视野平均分布在图片的各个部位, 如果图片中的某个物体突然动起来, 那么, 所有的注意力在0.2秒之后都将转向它。可见, 动画是能吸引注意力的。为此, 我们利用Authorware软件支持Flash动画的特点, 应用Flash软件制作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交通的动画, 例如在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 (如肝硬化) , 肝门静脉系的血液经侧支循环逆流注入上、下腔静脉系的动画。教师点击动画“播放”按键, 静脉血流经的部位便一清二楚, 易于理解,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可见, 形象生动的动画实例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直观、最清晰的概念。

5 制作电子试卷方便, 及时反馈测试结果

教师在授课结束前,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次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传统教学的做法是发纸张给学生进行小测验, 这样教师需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批改测验题。而Authorware软件提供多种类型的知识对象 (Knowledge Object) , 利用Authorware软件自带的Quiz (测试) 知识对象, 可以轻易地制作出各种类型的测试题, 并且可对测试结果进行反馈和自动打分[3]。比如, 教师随堂点名叫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测试, 由计算机随机抽题, 计算机对被测试学生的答案, 正确显示“您真棒”、不正确则显示“加油”的反馈语, 学生犹如做游戏一样进行测试。这样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 其他学生可看到投影幕布上的试题, 并试着选择答题, 对照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从而达到及时发现不足,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学习目的。这样, 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得到较好的提高, 学生在轻松、愉快、游戏式的环境中学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 利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局部解剖学多媒体课件教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轻松展示图片、视频、动画, 并能够及时反馈测试结果, 可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Authorware软件,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根本.医用局部解剖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张化斌.视频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3 (21) :33.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解剖学,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 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尤其表现在教育硬件设施上不断的更新换代。例如, 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播放多媒体课件, 抛弃了传统使用粉笔在黑板上的书写方法, 更直观更详细的列出相关的重点和难点, 图文并茂,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 因为多媒体教学是一项新生事物, 对传统的教学来说, 还需要一段适应阶段, 对教学人员来说, 要求也相对来说较高。因此, 如何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作用,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就对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和更先进的要求。在这里, 对于如何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论述如下。

1 解剖学的特点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 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 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 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具有解剖学名词多, 内容繁杂, 逻辑推理少的特点。在教学中, 必须要使用挂图, 模型, 标本等, 加上一定的尸体解剖实践实验课程, 才能使学生理解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 灵活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实现理解记忆, 而非死记硬背。在此基础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更加丰富了解剖学的教学方式。

2 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程序化的教材。从广义上讲, 多媒体课件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计算机程序、数据、文档资料以及配合使用的手册, 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教学的内容, 使之更加生动、直观, 更容易理解。多媒体课件目前主要分为单机课件和网络课件两大类。单机课件指将教学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 通常被制作成光盘, 运用计算机或DVD, 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播放出来, 这样一来, 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增加想象力,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效果。

3 多媒体课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优势

3.1 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

在解剖教学课堂上,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演示, 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各种标本、模型的局限性。使学生在视觉、听觉、文字等多个方面接受刺激,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

3.2 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

多媒体课件能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 学生在听课的同时, 可以通过课件进行交互性学习。如通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及研究现状来热爱所学专业并逐步确立自己事业追求的目标, 结合器官不同断面的图片和三维动画来加深对解剖结构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做自测习题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等等。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 讨论

多媒体课件的巨大优势在于它能实现对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和控制能力, 同时也能提高信息表现形式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结合, 扩展学生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套图文并茂的有声教材, 视听结合的学习环境, 符合面向全体, 面向未来, 面向世界的先进教育理念。另外, 应用多媒体辅助医学教育也是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尽快适应现代教学模式, 努力学习计算机技术, 并提高自身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水平。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 学生的学习能力作相应的测试和评价, 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解剖学各系统、组织、器官的虚拟化及合成分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这也是多媒体解剖学发展的方向。当然多媒体在解剖学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控制信息量以突出教学重点;如何将多媒体更好地与解剖操作相结合而不是取代或部分取代实际的解剖操作;如何协调好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糟志科.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探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8) :58~59.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 篇9

直观性教学是教学的原则之一, 尤其在解剖学这门形态学科的教学中, 恰到好处的模型演示, 可收到语言表达和挂图指示难以达到的效果。在创新精神与解剖学教学的结合下, 动脉瓣模型的制作, 有力地支持了心脏章节的教学。

取一大号透明塑料饮料瓶, 去颈去底, 并纵行剖开。取白色布 (最好厚一点) , 做成3个半月形瓣膜, 在瓣膜游离缘的中央穿线并固定, 线的两端 (定名为A和B) 各留30~40 cm。用504胶分别将瓣膜的底侧 (弧形缘) 粘于瓶壁内侧。在3个瓣膜内的瓶壁上各钻一小孔, 可容一根线通过, 并把瓶体剖开处粘合 (见图1) 。在瓶内3个瓣膜游离缘的上方固定一块透明有机玻璃, 并在其中央钻一小孔, 把3个瓣膜游离缘的3条线A从小孔穿出, 从瓣膜游离缘方向 (动脉离心端) 牵拉3条线A, 瓣膜边缘即合拢, 显示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 防止血液向心室回流 (见图2) 。将瓣膜边缘的另3条线B各自从瓣膜内瓶壁上预留的小孔内穿出, 并向瓣膜袋底的方向 (动脉近心端) 牵拉, 3片瓣膜游离缘即向瓶壁方向运动 (见图3) , 动脉即畅通, 血液可从心室流入动脉。

在关于心脏章节的教学中, 房室瓣的形态和功能较易表述, 唯动脉瓣的功能难以清楚表述。静态的挂图加上手势比划并不能使学生建立形态上的概念, 笔者用随处可见的材料自制了动脉瓣模型, 使动静结合、形态和功能结合, 在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 篇10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的一门形态科学, 它从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以及功能的宏观角度向学生阐明医学的基础知识, 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它既是其它医学基础课的基础———即“基础中的基础”, 又是学生学习临床学科特别是外科学的必经之路和基石。众所周知, 对于刚刚步入医学院校的新生来说, 解剖学是神秘的, 也是令人渴望的。然而, 解剖学内容繁杂, 名词术语众多, 难以记忆, 而且缺乏逻辑推理性, 因此, 对学生来说, 解剖学中的各器官位置和形态结构都显得那么抽象、难以理解。虽然, 在传统教学中, 我们多采用挂图、板图等方式, 努力使抽象的语言描述相对变得具体形象些, 但是挂图和板图等这些方式仅仅给出一个平面的展示, 仍需要有充分的想象才能朦胧地理解教学中立体化的内容, 这使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难题。然而,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介入, 笔者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声音、图像、flash、三维立体图来来演示抽象化的人体结构, 从而大大的解决了教学中的这一难题, 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过程中, 研究发现并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在加强素质教育方面有很大优势, 但是也发现其存在着不足。

1 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的优势

1.1 改善了教学效果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记忆解剖学中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采用图像、文字、音频以及flash等方式, 可将那些不能直观表达的结构或过程视觉化, 将复杂的运动过程分解成单个简单化的物体运动, 将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 同时利用画中画的技术, 将局部微细结构与器官整体统一起来, 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迈向理性认识, 达到从局部认识向整体认识的飞跃[2]。多媒体技术可使得教学中所需展示的知识结构层次更加清晰、内容层层深入、并且更有逻辑性与条理性, 使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直观化, 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 多媒体具有独特的图文并茂、切换迅速、指图准确的优点, 并极大地节省了课堂上挂图、绘图、板书等时间, 显著提高了授课效率。如教材中腹股沟管的讲授内容, 过去在讲授时, 由于层次较为复杂、位置较深、空间想象力要求较强, 教师讲授及学生学习都有一定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以动画形式分解层次, 直观而清晰地表现出各层的位置、结构的走行和形态特点, 从而使得腹股沟管的位置、境界、层次均一目了然[3]。教师讲授、学生学习都找到了依托, 教和学过程明显变得轻松, 效果更好。

1.2 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 加大了课堂信息量

在传统教学中, 我们使用大量的挂图、模型等来讲解一个器官、组织、乃至更细微的结构, 同时, 又由于形态学中的概念比较多, 往往需要板书, 常常为了理顺神经传导通路或循环路径等, 大量的时间需要花费在绘图上, 这样不但费时费力, 也影响了授课速度。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 不但可以节约每次课前重复的教学准备时间, 还可以把从板书、绘图及收换挂图等节省出来的时间尽可能用在讲解知识上, 使得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容量量大大增加, 从而加快教学速度, 提高授课效率;学生也不用赶着时间去埋头抄笔记, 则可腾出大量的时间对老师传授的内容做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 从而也提高了听课效果。

1.3 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与开展也有助于教师通过研制课件, 加强和督促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有利于强化其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师也在在查找大量书刊和资料中扩大了知识面, 熟悉了许多外围知识, 当然, 在编写多媒体课件脚本时也无形中锻炼了对材料的组织能力, 在素材收集中更是集思广益, 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 应用多媒体教学, 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与书写备课笔记中解脱出来, 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纵览学科前沿动态, 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质量到层次都有质的飞跃。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快课堂教学速度, 不利于学生及时跟随教学步骤

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授课比传统授课速度加快, 信息量增加, 以至于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节奏, 进而影响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动性, 影响了学习效率。使得大多教学内容成为了过眼云烟, 学生抓不住重点, 一节课过后, 学生手头上留下的东西也很少, 又不能完全做好课堂笔记, 导致一些学生往往为理解与笔记无法两全而叫苦不迭。而传统教学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 课堂中的板书可方便学生做笔记, 同时, 辅以形态学的挂图, 可以使学生的思路紧紧跟随着教师讲课的大纲, 从而由浅入深、层层分析与整理, 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 便于对课堂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虽然, 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较慢, 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容易记笔记, 也容易在教师讲述中捕捉到内容的重点、难点, 然而由于解剖学属于形态科学, 其内容相当多, 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全面掌握是极难达到的, 也是不现实的[4]。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交流, 不利于师生的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知识信息互动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只是起引导、“催化”作用;但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 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基本已制作在课件上, 从而导致教师的任务简化:把课件的内容展示给学生, 使得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对教师来说,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对所讲内容的灵活性难以把握, 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使课堂实际教学中应有的师生双边活动所带来的及时性、互动性、乐趣性减损, 教学比较死板, 也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参与意识。

2.3 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颠倒教学主次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都是预先准备好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成为课件的放映者和解说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也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 使课堂教学主次颠倒, 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此, 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要尽量避免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完全代替传统教学, 教师应在利用适当的板书, 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这一主要媒体的作用,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4 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被成为电子教科书的替代品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参差不齐, 有些教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机械的搬上电脑、制作课件, 把屏幕做成黑板或书本的替代品, 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手段和技术来丰富课件的内容, 从而使得教学课件质量不高, 内容呆滞, 教学缺乏生气, 整个过程失去了活力。

3 优化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优化多媒体教学, 应与其他教学手段密切结合起来, 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中的优势, 将这些优势整合到多媒体教学中, 同时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要提升教学艺术, 完善教学方法与技巧, 充分结合两者的优势, 真正使多媒体教学发挥优势。

3.1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摆正教师与多媒体的位置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 只有将多媒体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然,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过度的依赖多媒体[5]。合理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理解、接受教学中的知识点, 才能使得课堂更加灵活、生动, 气氛更加活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 发挥各自之所长, 讨论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针对性设计个性化多媒体课件, 同时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内容, 比较、分析和斟酌哪些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哪些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 为各个知识内容量身定做其教学方案, 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难以理解和记忆的问题, 让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6]。

3.3 高校要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作为高校教师, 在精通本专业的知识的同时, 操作和运用现代计算机媒体方面也应成为一个行家好手。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学师资队是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 也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综上, 多媒体以集“声、色、形、动”等为一体的直观效果展示, 形象、具体而生动, 其即丰富了解剖学理论教学手段,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改善了学习效率, 为解剖学教学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益的手段。因此, 正确、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将成为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多个学科的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普及, 该文就多媒体课件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并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人体解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平.试论解剖教学中多媒体的科学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15) :110.

[2]刘明.3D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 2012, 34 (2) :147-150.

[3]郭海旺.解剖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17 (9) :120-121.

[4]曾晓云.浅谈《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7) :166-168.

[5]王保富.解剖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7 (19) :84.

上一篇:老年人慢性疾病下一篇:低压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