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2024-05-05

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共10篇)

篇1: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企业如何做到有效激励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激励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鼓舞人的热情,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其根本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实施现代企业的组织目标。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才能调动人的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既定目标,提高工作绩效,增强竞争实力。要做到有效激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

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字实现需要无个层次,当人的低一级层次需求基本满足后,就会向高一级层次需求发展,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在企业内部,不同的员工及其群体,由于其从事的岗位、知识的构成、兴趣与爱好、年龄与性别、性格与气质、自身的素质等各不相同,往往需求也不相同,管理者应根据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有的放矢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二、要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科学激励机制

一般来讲,激励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参与激励等等。企业在利用这些激励手段时,应该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物质激励机制,同时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立起符合国情和本企业实际的科学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应包括以下内容:(1)提供事业成材与

不断发展的最佳机遇;(2)交付承担部门或较大范围的工作责任;(3)勤奋努力取得的业绩或发明创造得以认可;(4)工作职责或业务技术职务及时得到晋升;(5)劳动工资或福利待遇得到提高;(6)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事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7)来自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鼓励(奖赏或授予一顶的荣誉称号);(8)在工资支付、提供劳动条件、裁员、兼并、破产等方面维护员工正当权益的机制。

三、把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

企业不能一味地偏重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也不能只注重精神激励,偏废物质激励;既要使人们获得与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宣传和表彰有突出贡献者。

篇2: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高等学校在很多方面将直接面向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一些高校不但难以吸引优秀教师,而且现有的优秀教师也出现大量流失。优秀人才外流,使高校教师整体水平下降,而且频繁的人员外流对现有教师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高等学校在很多方面将直接面向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一些高校不但难以吸引优秀教师,而且现有的优秀教师也出现大量流失。教师无序流失带来一些高校发展可预见性降低,加剧了学科结构的不平衡和教学工作计划的紊乱,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工作多年,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这些人才的流失造成了高校师资队伍断层,制约着高校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秘旦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由于校内岗位津贴分配向科研倾斜过大,对于以教学型为主的高校,这些第一线教师教学工作量大,但报酬低,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教师到校外讲课或搞大量的有偿服务,造成人力资源大量“隐性流失”,影响了对教学和科研的精力投人,制约了高校本科教育水平的提高。因而,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途径

1.设置合理目标。设置合理目标对激励人的行为动机具有重要意义。管理者在设置目标时,应使组织的工作目标与教师个人的目标融合在一起,把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肋调一致起来,使教师充分认识目标的双重意义。高校管理者要使教师个人充分意识和体察到:学校目标的实现与事业的追求和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并志愿为之共同奋斗。高校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中,首先要制定学校发展、学校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水平等目标规划,向广大教师展示具有感召力的学校发展前景;其次还要保证教师(尤其是教学科研骨干、资深教授)参加学校以改革为目标的民主讨论和决策,为学校的发展定位,这样,可使他们产生并强化和学校休戚相关的感情,从而激发其献身精神,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2.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作为教师,大多数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而更倾向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领导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设法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当他们取得成就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更大成就奋进。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放特殊津贴,如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获聘的特聘教授可以得到年薪10万的奖励,同时具有学科领导人的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工作,而且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配置方面给予保障。采取类似措施引进优秀人才,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激励科研创新,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这既是对有突出贡献教师的一种鼓励,同时也对其他人员形成一种动力。

3.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对学校领导来说,教师是被管理的对象。而对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则是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十分必要。只有参与,才容易认同,从而强化动机,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改革要敢于大胆放手使用教师,选拔培养一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将那些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群众关系好的教师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高校可通过公开推荐的方式,从教师中选聘机关管理干部,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行政管理的机会,这既有利于行政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协调,又能改善管理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4:创造个人成长的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高校管理要重视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应该把使用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支持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学习。高校应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自学进修、脱产轮训以及出国深造等,同时,大量引进留学回国人员,使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为学校发展储备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5.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而激励机制首先就要激发激励对象的需要。高校教师所追求、关心的是高层次的需要,诸如获得高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尊重、自身才能得到发挥、学术上的荣誉与地位等。因此学校要尽力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他们的高层次需要,并且在他们的需要转化为符合教育目标的动机和行动时,不断给予支持和激励。对于正当、合理的需要,应当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予以满足;对于不合理、不现实的需要,应当通过说服教育引导教师自觉进行需要调整。在高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下,管理者要将岗位工作目标与有吸引力的报酬政策紧密结合,使教师对工作表现出高涨的热情。这种建立在需要满足基础上的激励机制是整个激励系统的基础。高校管理者在运用需要机制的同时,还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大力开展优良的组织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群体精神,不断促进教师思想境界的提高。

6.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奖励和惩罚是常用的管理手段,要保证奖惩激励的有效性,应该做到:(1)奖惩群体与奖惩个人结合。奖励个人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尊、成就感及责任心,但同时它又强化了个体的利益观念和竞争意识,容易带来人际矛盾,而对个人的惩罚容易演化为个人成见,副作用较大。奖惩群体可以强化成员的合作意识,但不利于激励个体潜能的最充分发挥。(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在重视教师物质需要满足的同时,更须关注其对尊重、和谐、友清、成就与发展等精神需要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奖惩激励的效果。

在运用奖惩激励时应注意:奖励是对教师的行为及其社会影响效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和选择而做出的评定,因此,奖励是否公平是人们非常毓惑的问题。尤其在高校改革中,奖励一定要择优,这样人们才能产生公平感,从而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

7.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竞争可创造一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使工作者感到压力,激发人们去拼搏争优,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能力水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管理者可引人干部聘用竞争上岗、教师职务聘任制、专业技术职业阶段确认制度及分配制度上的绩效浮动工资等竞争机制,使教师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从而激励其奋发进取。随着聘任合同制的真正实行,校内必然会有聘余人员归人人才交流中心,也会无形中产生一种动力,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创优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效益和教育水平。高校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即在加强教师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要加强他们的协作意识,以防止影响团结的不良现象出现;要使竞争尽可能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组合人员配置和教师队伍结构。在一个单位内,教师的年龄、学历、职务等要结构合理,形成梯度,尽量减少竞争可能产生的摩擦。高校管理者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分配、总结评比、工资调整、奖励和晋升等实际问题时,应做到公平合理。职称是衡量知识分子学识水平与能绩的重要尺度,是做好员工激励的有效杠杆。而现在高校中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最担心的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的不公平,所以,在评职中要进一步增大公开性和透明度,提供申诉和投诉的机会,允许教师对评职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申辩。

篇3: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一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外服务型工作的考核

高校教师是从事特殊劳动的群体, 其工作不仅体现在教学、科研上, 而且还包括其他服务高校建设的工作, 每名教师都是高校建设的主人, 应具备基本的主人翁意识, 因此, 以教师教学科研考核评价结果来定位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不恰当的, 应改变单就教学科研工作量进行简单定性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方式, 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外其他服务型工作的考核评价, 并且将其评价结果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决定教师的任职与晋升。这类服务型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积极参与重要的课程发展活动, 促进并带动高校校园文化基因的培育; (2) 在全体教师的民主参与机构中行使职责, 参与学科所在系或高校的评价活动; (3) 以教师代表的身份参与学生课外活动, 甚至参与学生各类赛事代表队; (4) 参与高校机关工作服务, 如规划组织会议、评审学术期刊文章等。采取这种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可以促进高校教师积极融入高校建设中, 拓展高校教师的职能, 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二细化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

教学工作能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总体来说, 一名优秀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具备课程建设、教学教法创新和实验室建设能力; (2) 具备课堂授课能力, 培育学生研究学术的氛围,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课堂课后能与学生保持交流, 有效地评估和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并能形成改进措施加以指导学生, 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指导顾问; (3) 能使用与学科相关的各种教育技术。因此, 不能单凭教学课时量和课堂授课质量这两项指标来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笔者认为, 除了教学课时量和课堂授课质量这两项评价指标外, 还可以酌情增加以下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 (1) 谦虚好学、平易近人, 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 (2) 具有个人未来的工作规划; (3) 具有带头示范能力; (4) 能激励先进学生, 帮助后进学生; (5) 教姿教态好; (6) 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 能组织学生学术研究活动, 并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8) 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改革活动, 并有所贡献。可以将这些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为了杜绝有可能出现的因人情关系而导致打分不公平的现象, 应由高校统一组织, 各学科单位专家负责本单位成员的考核, 其考核结果应经得起考核个人和高校考核专职部门成员的质询。

三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

中国高校教师晋升考核的主要作用是检验教师是否能胜任岗位需求, 如果不能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加以落实、运用, 是无法通过晋升考核达到调整教师结构、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 (1) 应该实行晋升考核末位淘汰制。目前, 中国高校对教师晋升考核究竟是过关性质的考核还是选优性质的考核无明确的定位, 导致晋升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充分, 无法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考核效果, 尤其是对于末位淘汰实施力度不大, 导致该淘汰的教师仍然使用, 无法达到晋升考核的目的。 (2) 应该建立平时考核制度, 并将其考核结果换算成百分比计入教师晋升考核成绩中。平时考核可以以任期内每半年或者每学年为周期, 着重对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进行汇总, 建立教师创造性劳动资料库。这里所指的创造性劳动主要指在晋升考核中难以量化的考核指标, 如教师的教学改革贡献程度、参与高校公共服务工作的表现等, 这些资料主要对教师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摘要:中国高等院校的教师晋升考核机制尚未成型, 缺乏规范的考核标准体系、灵活的考核方法、大众化的考核过程参与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健全高校教师晋升考核机制的建议, 以期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晋升考核机制、提升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增强中国高校软实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晋升考核机制,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凯龙.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2]张红梅、周德群.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J].辽宁警专学报, 2011 (2)

篇4:健全教师成长机制

廉养正气,培养高尚师德。学校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和党员廉政教育月活动,加强对操办婚丧喜庆、打牌“带彩”、工作日午餐饮酒等事项管理的督查力度;集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学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各项勤政廉政规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学校邀请市委组织部江涛同志来校做《做无愧于教育、无愧于时代的人》专题讲座,多次组织教师观看警示教育电影,如《忠诚与背叛》《无私的较量》等。学校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严禁教师进行有偿家教、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向学生或家长推销教辅资料。此外,学校党支部为了加强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专门派挂点班子成员通过与教师交心谈心等方式,达到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共识的目的。多年来,学校班子成员的引领力和创新力、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学校没有发生一起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没有出现一起有偿家教举报,适合新时代要求和师德规范的“四有”型的实小教师群体正在形成。

术有专攻,培养优秀师能。近几年,因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安排,学校教师队伍历经几次“大换血”,在专业发展上“青黄不接”。基于此,学校制定了《宜都市实验小学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对学校如何“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梯队建设和优秀教师引进计划,着力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优秀教师成长机制”作了明确要求,经过几年的实施,教师梯队建设与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提倡书润心灵。学校每年免费为教师个人订阅一份业务杂志、教育理论专著,鼓励教师们博览群书,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灵,增强自身的学养、涵养和修养。学校鼓励教师既要看专业类书籍,也要看文化博览类书籍,更要看时事政治、经典哲学类书籍。学校还以活动为主要抓手,开展德育论坛、青年教师读书论坛、骨干教师读书沙龙等,切实让读书成为实小教师们的生活习惯。

鼓励有格成长。首先是“入格”。新进教师由学校安排“教学师父”、“班主任师父”,对其备课、上课、听评课、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跟踪性指导,使他们顺利地登上教坛。通过组织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汇报课、新教师论坛等活动,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其次是“升格”。对工作五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学校确定重点培养对象,聘请学科专家来校辅导,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级教学观摩和培训,参与课题研究,促使他们成长为骨干教师。第三是“风格”。有风格的教师一般是成熟型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佼佼者,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研究课题,并在智力投资、经费援助上给予一定支持,使他们在该学科领域成为本校甚至本市的专家。

注重名师引领。学校成立宜都市首个名师工作室——“春妮工作室”,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讨。学校在办公用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名师工作室专用房,并划拨专项资金作为经费,确保工作室的运行。“春妮工作室”的启动,使学校的教学教研、校本研训进入到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还定期开展“教研沙龙”研讨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沙龙式教学研讨活动,由校内教学骨干担任主讲人,向全校教师介绍教育新理论、新经验、前沿教改成果。

(作者单位:宜都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篇5:如何建立健全创卫长效管理机制

华县创卫办

创建卫生县城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形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三年努力,我县于2010年初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称号,2010年4月份,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提出了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总揽的“三城一县”创建工作战略决策。在创省卫和创国卫的推进过程中,县城面貌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环境明显改善,品位不断提升,但随着创卫成果日益显现,如何巩固好创卫成果,进行创卫常态化管理已成为了我县目前创卫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我办就目前我县创卫长效管理现状做以分析,并结合一些创卫先进县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县创卫长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确保创卫成果,我县在创省卫期间,县创卫指挥部和各创卫专业项目组、路段包联单、各镇联合先后制订了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和规范性文件34份,县创卫办编制了创卫简报,并在县电视台开设了创卫曝光台栏目,利用媒体进行了创卫监督,使创卫的各项成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持,但是在随后的创国卫期间,个别单位领导对创卫工作认识不到位,并出现创卫后期乏力现象,对待创国卫工作任务落实不力,对原来已经创建的成果没有按照创卫长效管理机制认真执行,县创卫指挥部就此问题对创卫责任追究办法进行了重新修改,并对创国卫相关单位采取季度排名等

方式来促进创省卫成果的保持和创国卫各项任务的开展。目前我县创卫各项工作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由于硬件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各部门单位领导不够重视等多项因素影响,以前的一些创卫成果仍有破坏,创卫问题反弹严重。现就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部分创卫相关部门单位对创卫认识不到位,创卫长效管理机制未能认真落实,流于形式。

2、县城硬件基础设施不到位。

一是城区绿化指标差距较大。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均未达到标准要求,城区大片项目绿化偏少,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建设步伐缓慢,主干道拆墙透绿、拆栏享绿的力度不大,市民能共同享受的城市绿地较少,城市道路绿化、单位庭院绿化格次不高,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没有普遍开展。二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生活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道班房、公厕数量及一类公厕等都是缺失项目。另外,环卫作业车辆不足,沿街果皮箱配置不够等都是影响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质量的突出问题。

3、是集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不到位。现有的农贸市场硬件设施缺失比较严重,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功能设置不够合理,日常清扫保洁不到位,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环境卫生不达标。特别是集贸市场内农药残留检测、活禽定点宰杀距离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4、是“六小”门店达标任务十分繁重。一些“六小”门店硬件设施不完善,软件管理不到位,“三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培训证)“四防”(防尘、防蝇、防鼠、防潮)不健全,原料采购索证、验收及登记制度不完善,特别是操作间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5、是“四害”个别指标超标。城区垃圾收集点、南山支流、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区域,蚊、蝇两项指标有超标现象。近年来,城区一些宾馆、饭店、“六小“门店后厨等地方发现有大量蟑螂活动。

6、是城中村改造步伐缓慢。老城区域综合改造没有实质性进展,城区各出入口整体形象没有明显改观。

7、是卫生村镇创建力度不大。创建卫生村镇没有很好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中百镇建设、国省道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力度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没有明显改观。

另外,市民素质教育、除害防病、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市民对环境卫生状况满意率等都是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

二、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邀请省市专家对创卫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和干部进行培训,明确创卫对我县各项工作的推进作用,加强创卫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创卫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2、通过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促进创卫任务落实。强化创国卫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季度排名和完善“县考核、镇管理、社区服务”的工作机制。

3、对口联系帮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创国卫重点项目和部门包抓路段和“六小”门店工作机制。

4、建立举报投诉监督。充分发挥城建热线、环保热线、县长热线、创卫热线的监督平台作用,建立整改台账,经常听取民众呼声,切实解决创卫热点、难点问题。

5、落实市容卫生问责制度。切实夯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主体,强化落实华州镇、杏林镇、莲花寺镇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责任。

篇6: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一、明确责任制,实现目标激励。结合工作的实际因人而异建立和实现目标责任制,明确不同层次的达标要求,使每个人都能从目标价值中看到单位、个人的希望,迸发出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驱动力。作为政府机关应根据政府的职能要求和工作要点或主要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各职能科室,然后结合每个干部的文化程度、职务的高低、业务水平差别的特点,分层次,明确每一层次的目标责任制,使每个工作人员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在明确机关各办事机构职责的基础上,可采取办事机构负责同志、一般工作人员分别同常委会主任、办委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办法,对工作目标、纪律要求、完成任务情况、奖惩措施等提出具体要求,实行质化量化管理,按百分制考核,年终奖惩兑现。这样做,既能大大激发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机关工作真正充满活力。

二、开展良性循环,实行分配激励。在政府机关各项工作中,正确地倡导人与人之间比德、比才、比勤奋、比实绩,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并对竞赛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给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打破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先进轮流当的“平均主义”作法。用按劳分配的政策激励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树立先进典型,实行榜样激励。在机关工作中要始终注意培养、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身边的先进典型,采取多种形式,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精神,用典型导向,先进引路,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标兵,激励大家的工作进取心和荣誉意识。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机关中极少数年轻人存在的纪律观念不强,吃苦精神差,办事效率低,不求进取等问题和在有些中老年人中存在的“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消极思想,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在机关或社会上,采取作专场事迹报告、举办学先进专刊、收集展览先进事迹图片、交流经验等多种形式,开展学先进、争创先进机关枪工作者等活动,激发大家的荣誉意识和事业心。形成一个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气氛,使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机关工作之中。

篇7: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一、立足“三个坚持”,建立健全工作创新机制

1.坚持“四个服务”。坚持组织工作始终服务于中心工作,服务于大局工作,服务于跨越式发展主题,服务于干部群众需要,通过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和大党建工作格局,实现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监督管理、党管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互动互促,以加快推进“**奋斗目标”和跨越式发展进程为终端工作检验。

2.坚持“四个结合”。抓系统配套,力求脉落清楚;抓系列延伸,力求提纲挈领;抓细节精准,力求水平提升。做到系统思维与动态调整相结合,观念更新与实践跟进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单项突破相结合,近期抓手与远期规划相结合,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前后带动。

3.坚持“三个创新”。以人为根本,以事为核心,以需求为驱动,注重理论性、政策性和操作性三个层面的创新,把理论研究与政策创新,政策研究与操作方式创新,推进工作与提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探源,从规律上寻根,从工作上突破。通过改进方式、创新方法,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二、搭建“三个平台”,建立健全能力提升机制

1.搭建学习培训平台。突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培训,对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组织工作大政方针、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钻研。不断开发组工干部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前瞻性、辩证性五个方面的品质,着力提高组工干部在政治鉴别、贯彻政策、知人善任、业务精通、拒腐防变五个方面的能力。

2.搭建开放教育平台。运用“领导讲、专家讲、典型讲、集中学、自己学、大家议、组织促”等开放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内部轮岗锻炼、上挂下派锻炼和跟班学习制度,有计划地选派组工干部到主干线、主战场经受锻炼。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第一线服务群众,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3.搭建能力评价平台。健全组工干部岗位职责体系,改进和丰富组工干部职责内容及任职能力要求。推行组工干部能力测评,使干部自身能力特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探索完善组工干部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办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业绩和能力。制定组工干部不胜任现职的相关制度,加大对不胜任现职组工干部的处理力度,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局面。

三、透析“三个层面”,建立健全问题纠正机制

1.透析工作层面。注重战略化思考,系统化思维,整体化推进。一是推行问题工作法。把握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规范提炼、归纳提升、突破提高,以问题的纠正引动方法的矫正。二是推行中心突破法。坚持跟踪热点,突破难点,围绕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正确政绩用干部,靠群众公论定取舍”,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和工作指向。扭住核心,折射公心,赢得民心。三是推行供需平衡法。掌握需求、正视需求、回应需求、满足需求,权衡轻重缓急之分,切入最盼最难之处,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来维护和拓展群众的根本利益。

2.透析管理层面。在精细中去繁琐,在程序中求效率,在成果中讲成本。一是推行精细管理。细分职能岗位,细化任务要求,构建程序精密、流程精通的管理体系,成就工作精品。二是健全问责追究。着力健全发现问题机制、纠正错误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不在状态干部的问责追究力度。三是树立工作导向。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加速培养使用那些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切实教育转化那些无心做事、无力做事、不愿做事的干部。

3.透析作风层面。认真落实《组织工作十条禁令》、《组工干部公道正派二十条行为规范》和《组织部门服务党员干部的十八条措施》。切实树立多做实事、少讲空话的“务实作风”;树立以人为本、效率致上的“服务作风”;树立旗帜鲜明、是非分明的“原则作风”;树立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墨守成规的“创新作风”。切实塑造组工干部“学习、创新、务实、严谨、开放、公正、服务”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

四、整合“三大要素”,建立健全文化造就机制

1.弘扬核心理念。大力弘扬和坚守公道正派的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树立“人本”、“和谐”、“开放”、“公平”、“经营”五种现代理念。使先进的思想理念内化为组工干部的思想准则和价值取向,外化为组工干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真正在组织部门形成机制推动的而不是领导推动的工作机制,内生而不是外压的工作动力,持续而不是短期的工作激情。

2.彰显个人特质。认真落实“三个留人”,真心关心组工干部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进步,创造出工作舒心、生活温馨、待人热心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组工干部与组织工作的同步发展。切实做到让公道正派者受奖励,无私奉献者得补偿,不断激发组工干部的活力,使个人能力得以最大发挥,个人价值得以最大体现,工作成效得以最大展现,创造活力得以最大奔涌,努力造就一支英气勃勃、公道正派、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组工干部队伍Q345无缝方管 无铅锡条 防水密闭门 防火栅栏门 电缆防火堵料 U型钢支架。

3.培育团队精神。大力倡导部门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互动,组工干部之间的相互帮助、真诚协作,在组织部门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力倡导集体和谐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行能力,强化对组工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不断增强组工干部对事业的忠诚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对职业的荣誉感,努力把组织部门打造成为高凝聚力、高绩效的工作团队。

文章来源

篇8: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基层党组织活力是指党组织是健康、强大的, 即基层党组织组织结构严密, 有战斗力、凝聚力、感召力, 党员队伍不断扩大, 且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被普遍认可;基层党组织能按照与时俱进的形势和任务要求, 创新机制、体制、制度、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积极进取, 充满生机, 效率高、效果好, 得到大家的响应、拥护和欢迎;基层党建制度完善, 有发展平台, 有保障力度;基层党组织活动丰富、思政教育彰显效果等。

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当前一些民办院校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不同, 存在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党支部整体功能发挥不够、能力不强;体制不健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党的工作者、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学习不够, 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方法;基层党建的保障支持力度不足;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效的发挥, 而且使基层组织的活力逐步弱化, 阻碍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此, 我们必须寻求增强民办院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有效对策。

二、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意义

(一)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时要求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提高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活力、促进党的全面建设的重要环节。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健全机制、务求实效, 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 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是巩固创先争优成果的需要

另辟活动蹊径, 促使共同进步, 注重先进发挥, 彰显作用辐射, 是独立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要求。

(三)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是加强党建实效性的需要。

延拓党建模式, 加大推进力度, 创新管理机制, 增强活动效用, 是落实独立学院党建实效性的客观需要。

(四)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是提升民办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坚持错位发展, 体现比较优势, 树立学院品牌, 凸显办学特色, 为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成长提供高质服务, 是独立学院党建助推保障作用发挥和体现的内涵需求。

三、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举措

(一) 创新理念激活党员发展

对于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而言, 要坚持改革创新, 不仅要继承和发展在长期党建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 而且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基层党建有效方法, 因为方式方法创新是增强独立学院基层组织活力的源泉。

1. 慎重做好发展工作、确保党员质量。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 党员队伍的活力是党组织活力的重要源泉。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要把握好发展党员这一关,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确保民办高校发展党员质量。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 切实加强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教育, 实现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

2.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素质。

民办院校基层党组织应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对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 并教育党员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做好学习培训的同时, 还要加强实践锻炼,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实践活动, 组织党员立足本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强化活动效果。

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强大思想武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 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党员日常工作灵活地结合起来,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以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活动方式,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如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生党员、“爱心天使”陈静的感人事迹改编的电影《小城大爱》在全国公映, 是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

(二) 健全组织带活支部建设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抓好党组织班子建设能起到龙头作用。党组织班子的思想建能力建设和队伍结构优化, 关系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全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不断提高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2. 选好党组织负责人。

党组织负责人应爱岗敬业, 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拔、培养、激励和培训工作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增强党组织亲和力。

3. 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从民办高校实际出发, 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党务干部队伍, 挑选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党务工作的同志组成党务干部队伍。

(三) 建立机制盘活工作体系

民办高校在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实践中应总结一套符合本学院特点的党建工作机制, 在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中形成许多具有学院特点、民办特色的机制和方法, 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等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中组发[2000]7号) 规定, 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工作职责是:“对学校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支持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负责人依法办学;加强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1]独立学院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治核心作用, 起监督保证作用, 必须重视建章立制, 依法治校[2]。

一要发扬民主, 善于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党组织的意图、监督保证措施, 通过党员群众, 通过合法有效的渠道, 转变成为学校的规章制度, 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二要认真研究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任务、新特点, 保证制度建设真正符合独立学院改革发展客观实际, 体现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 提高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要强化民主集中制度, 建立完善的党内集体领导制度、党务工作制度、谈心制度、思想汇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监督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 健全党内生活, 树立组织权威, 使党员特别是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党员在党内受到严格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提高民办高校基层组织活力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深入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在要求。为此,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科学合理地进行理论创新, 为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青云.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意义及基本途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 (2) .

篇9: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研究

●崔海英 栗蕊蕊 田愿静激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领域,如何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是高校党建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党支部激励关怀功能发挥的现状及问题,对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做出探讨。

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个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高校学生党支部而言,“帮扶”作用的发挥已经融入到高校贫困生救助等相关管理工作中,因此本文重在探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作用的发挥及激励关怀机制的建立。

一、党支部激励关怀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为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方面的真实情况,本课题组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党员和预备党员为对象,于2009年8月至11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32份,有效回收率97.2%。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正式党员60.1%,预备党员39.9%。通过调查,将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的现状及问题归纳如下:

(一)民主权利行使方面。1.民主权利主体意识薄弱。调查发现,“在任何时候都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人仅占64.4%,22.3%的人表示没有认真学习过党章,39.2%的人表示不太了解党章中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薄弱。

2.民主权利行使状况欠佳。调查显示,仅有19.6%的人表示行使民主权利状况很好;63.8%的人认为自己应当有权利参加所在院(系)党总支书记的改选,但却从没有行使过该项权利;另有60.0%的人没有参加过所在党支部书记、委员的选举。党支部忽视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行使不能落实到位,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感与归属感,对此,应引起重视。

3.党支部用以保障党内民主权利的措施和机制不完善。“您了解所在党支部用以保障党内民主权利的措施和机制有哪些”,对这一问题的回答,48.57%的人选择党内事务公开制度,31.37%的人选择党内选举制度,14.65%的人选择党内监督机制,仅有2.23%的人选择党员申辩权和控告权,另有3.18%的人选择其他。这种状况的存在表明,一方面党支部用以保障党内民主权利的措施和机制并不完善;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的民主权利不够了解。

(二)学习及生涯发展方面。1.专业学习成绩排名居前,但就业信心不足。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党员的专业学习成绩排名居前,“优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为19.6%和32.6%,但是有60.3%的人表示当前的最大困扰是就业和毕业去向。对“从就业的角度考虑,自己最欠缺的素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选择比例高低依次为: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32.89%)、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25.26%)、沟通协调能力(19.59%)、专业知识和技能(15.36%)、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4.85%)、其他(2.06%)。

2.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职业规划能力欠缺。尽管能够理智地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但多数学生党员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职业规划能力欠缺,当问及“你对将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时,9.55%的人表示“不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49.04%的人表示“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9.87%的人表示“规划与不规划都无所谓”,仅有31.53%的人表示“有能力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当问及“希望在职业规划方面获得党支部的哪些帮助”时,46.4%的人“希望在个人素质培养、能力提升方面得到帮助”,19.9%的人“希望在就业面试技巧方面得到帮助”,32.2%的人“希望得到帮助,但不知道党支部能够提供哪些帮助”。党支部有责任对学生党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包括认清自身能力、了解不同职业的特征和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三)恋爱方面。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党员对恋爱表示渴望,认为大学期间谈恋爱是“必然”,但对恋爱的直接指向——婚姻的态度不够明晰。当问及“你支持大学期间谈恋爱吗”,73.4%的人表示“支持,但要看缘分”,7.1%的人表示“强烈支持,不谈恋爱的大学不是大学”,14.7%的人表示“谈不谈无所谓”,仅有4.4%的人表示“不支持,耽误学习”。当问及“大学恋爱后会结婚吗”,63.0%的人表示“可能会结婚,也可能不会结婚”,17.2%的人表示“现实因素太多,不会结婚”,5.9%的人表示“大学恋爱不成熟,不会结婚”,仅有13.6%的人表示“纯真的感情很难得,会结婚”。

(四)情感表达方面。1.情感宣泄方式单一,多数人表示需要情感教育。与普通学生一样,学生党员也承受着来自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当面对压力,需要情感宣泄时,多数人的方式较为单一,有50.3%的人“找人倾诉分担”、9.7%的人会“憋在心里”、6.8%的人“找‘出气筒’发泄”,另有32.8%的人能够“乐观平和面对”;当问及“党支部是否需要对学生党员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时,按照选项比例高低依次为:需要(63.0%)、非常需要(22.5%)、无所谓(9.3%)、不需要(4.7%)。可见,学生党员非常渴望来自党支部的情感教育,也说明党支部提供的情感支持和教育远不能满足学生党员的需求。

2.学生党员渴望在个人生活方面得到党支部的关心。当遇到烦心事时,43.97%的人没有想过向党支部或党支部的成员寻求帮助,31.9%的人不会想到向党支部或党支部的成员寻求帮助,仅有23.47%的人会向党支部或党支部的成员寻求帮助。这是因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偏重于把学生党员作为工作对象,偏重于向其提要求、派任务,而忽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不强。当问及“希望党支部在哪些方面关心党员个人的生活”时,按照选项比例高低依次为:在迷茫困惑时帮助指引方向(47.85%)、在生活困难时提供经济帮助(17.49%)、在情感挫折时提供情感支撑(14.47%)、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关心(12.56%)、在取得成就时共同庆祝和分享(7.00%)、其他(0.64%)。

(五)闲暇生活安排方面。1.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充裕,但有效利用率低。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党员在周一至周五都拥有较为充足的课余时间,49.37%的人在3小时以上,28.26%的人在2-3小时之间,17.3%的人在1-2小时之间,仅有5.08%的人不足1小时。值得关注的是,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却很低,当问及“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你都做些什么”时,除了22.48%的人选择学习外,其余依次是:上网(21.07%)、运动(15.70%)、和同学闲聊(13.71%)、参加社团活动(9.03)、睡懒觉(8.77%)和交往(包括谈恋爱)(6.72%)。

2.对如何利用周末时间有理性认识,但欠缺实际行动。调查显示,虽然多数学生党员对如何利用周末时间有理性认识,但却懈怠于实际行动。32.37%的人认为应该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20.08%的人认为应该学习功课,其余按照选项比例高低依次为:娱乐(18.12%)、交友(15.89%)、赚钱(12.23%)、其他(1.31%);但当问及“周末你都做些什么”时,19.42%的人学习功课,9.02%的人做兼职,其余按照选项比例高低依次为:上网(18.89%)、逛街(13.22%)、睡懒觉(13.02%)、聚会(10.35%)、健身运动(9.3%)、回家(6.78%)、其他(2.48%)。

二、关于发挥高校党内激励关怀作用的两点思考

(一)高校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出发点:关注学生党员个体的需求与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强调党员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应尽的义务,很少提及党员应享有的权利,很少关注党员自身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员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工作应坚持以关注学生党员个体的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党员个体需求的关注,把其能力、表现、成绩同个人需求紧密联系,推动学生党员不耻言私利,通过满足其个人利益的需要和对其个人事业的承认,调动其积极性;以关注学生党员个体的发展为基础,尊重个体差异,留足个体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奋力追求个人发展,调动其创造性。

(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机制要处理好三对关系。1.教育管理与激励关怀的关系。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建工作科学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为着眼点。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党员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党员尤其突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需要在教育管理中融入激励与关怀,需要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对党员的统一性要求与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关系。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必须尊重学生党员的差异性,“统一性要求”与“个性化需求”统筹兼顾,既不忘“一般”,又照顾“特殊”。对学生党员的“统一性要求”在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提升党组织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忽视了其个性发展。应该针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从教育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个别问题个别处理。

3.激励关怀的时效性与实效性的关系。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必须做到“及时”而“有效”,不能只突出时效性而忽视实效性,取得最终实效,是激励关怀机制落实的唯一尺度。衡量高校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的落实效果,不能只看跟形势紧不紧、反应的速度快不快,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党员学习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化解了没有、模糊认识澄清了没有、思想觉悟提高了没有、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了没有,以最终的实际效果为标准、论优劣。

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的探讨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应尝试通过建立健全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学习生涯发展机制、健康情感培养机制、党内谈心探访机制、闲暇生活引导机制,来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激励关怀,促进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

(一)坚持从政治上关怀,建立健全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公开公示制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等,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公开,切实保障学生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征求意见制度,定期听取学生党员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学生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监督权、选择权;建立健全以政治激励为主的党员学习培训制度,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引导学生党员树立自主意识、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利益诉求的信息沟通制度,正确对待学生党员的个人利益需求,充分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从学习上关心,建立健全学习生涯发展机制。培养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党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党员的就业能力,树立就业信心,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培养学生党员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学生党员认清自身能力,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征和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职业规划方案。

(三)坚持从情感上关爱,建立健全健康情感培养机制。关爱学生党员的情感状况,倡导“和谐身心、愉快学习、快乐工作”的理念,畅通学生党员情感压力的党内宣泄渠道,通过周到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等工作方式,帮助学生党员以正确、合理、科学的方式排解压力,促进学生党员身心健康、愉快和谐;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成熟的恋爱观,理性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情感问题,处理好恋爱与学习、工作的关系,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度过大学生活。

(四)坚持从思想上关注,建立健全党内谈心探访机制。关注学生党员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问题,建立党内谈心机制,在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加强了解、沟通思想、消除误解、增进团结,在谈心交心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关注学生党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要关注家境贫困的学生党员的生活情况,建立党内探访机制,对学生党员生病住院、家庭遇到突发事件、不参加组织生活活动等情况,党支部要及时安排人员看望,准确了解情况,送去党组织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五)坚持从生活上关照,建立健全闲暇生活引导机制。闲暇最大的本质属性就是自由,而拥有自由可支配的时间本身就是财富。应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识“闲暇”的重要价值,有效利用闲暇时间,合理安排各项闲暇活动,丰富闲暇生活内容,提升闲暇生活质量。

[1]苏正清.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几点启示[N].陇南日报,2009-11-16.

[2]徐子仁.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建立党内激励功能机制[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徐继耀.建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助高校学生党员成长发展[J].社科纵横,2009,(9).

D267

A

1009-928X(2010)05-0037-03

作者崔海英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栗蕊蕊、田愿静激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师。

篇10: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教师[2014]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敢于担当、锐意创新,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所带来的负面现象也对教师产生影响。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新时期师德建设重视不够,工作方法陈旧、实效性不强。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高校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二、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则和要求

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为上,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找准与高校教师思想的共鸣点,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高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高校教师主体地位,激发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要求:充分尊重高校教师主体地位,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广大高校教师自尊自律自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三、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

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必须开设师德教育专题。要将师德教育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建立师德建设专家库,把高校师德重大典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师德教育,鼓励广大高校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将师德宣传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宣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中有关师德的要求,宣传普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挖掘和提炼名家名师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生动展现当代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集中宣传高校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于高校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应对并有效引导。

健全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师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结果应通知教师本人,考核优秀的应当予以公示表彰,确定考核不合格者应当向教师说明理由,听取教师本人意见。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师德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

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高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措施。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高校及主管部门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对师德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

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高校教师不得有下列情形: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有上述情形的,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四、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广大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要将师德修养自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师德发展目标。要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要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

高校要健全教师主体权益保障机制,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高等学校章程,明确并落实教师在高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中,充分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创设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环境条件。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保障教师依法行使学术权利和学业评定权利。保护教师正当的申辩、申诉权利,依法建立教师权益保护机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健全教师发展制度,构建完整的职业发展体系,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合作。

五、切实明确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

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高校要明确师德建设的牵头部门,成立组织、宣传、纪检监察、人事、教务、科研、工会、学术委员会等相关责任部门和组织协同配合的师德建设委员会;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要建立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机制。要加大师德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高校主管部门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并落实具体职能机构和人员。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支持高校设立师德建设研修基地,搭建教育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师德建设科学化水平。

各地各校要根据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

上一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下一篇: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