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2022-12-28

第一篇: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建立健全国税系统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这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进入了优先发展的新阶段。在6月8日全区国税系统人事工作会议上,区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柳德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事部门主要工作任务是,为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人、培养人、使用人。对我们基层国税部门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规模培养各类人才,为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发挥好税收的职能作用,推动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一、柳州市国税系统近年来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做法

近年来,柳州国税局按照总局、区局的要求,认真实施人才兴税战略,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机制,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组织机制。按区局要求,市局、县(区)局均成立了教育管理部门,有专职人员抓培训工作,配备了兼职老师(全局兼职教师21人)。制定了系统(单位)的培养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并基本上能按计划实施;对参加对象的确定、培养的实施等方面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确保人员到位,基本上做到了以组织部门牵头抓,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密切配合进行组织培训的机制,保证培养工作的扎实开展。2007—2009年累计举办各

—1—

种培训班606期,年均举办202期,培训人数达26480人(次),年均培训8826人(次),年人均培训15.18天。

(二)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体系。按要求制定了培养的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和实施计划;基本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体系,如六员培训、知识更新培训、专题培训等,为税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较好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三)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内容课程体系。能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的内容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素质、税收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并围绕税收工作开展各种短期培训

(四)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体系。能结合实际,采取模式多变,方法多样的培养形式。如请专家授课讲座、脱产进修、短期集训等。用得最多的培养和教学模式是授课讲座、脱产短期培训、实践操作培训等教学模式方法。

(五)完善了培训硬件和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市局建设了档次较高的培训教育三间,各县(区)也建设了相应的培训教室(场所),配备了教学用的各种硬件;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训,能确保培训经费的需要。2007—2009年累计投入培训经费382万元,平均年投入127.6万元。

二、当前柳州国税系统人才培养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柳州国税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在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认真研究和解决。

2—

(一)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对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创新人才的合理培训、使用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口头上很重视,具体落实上却不够得力,“以人为本”、“唯才是举”的观念还没有落实到位。二是不能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认为基层国税系统缺少人事权,在选人用人上处于被动状态,没有深入研究如何调动全员积极性,人才浪费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人才培养投入明显不足。2007—2009年平均年投入培训经费127.6万元,人均仅1085元;且多元化人才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未能充分体现 “一流人才、一流报酬”。四是对人才的服务意识缺乏。对人才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解释多、解决少;对人才培养讲得多、做得少。五是人才培养工作目标不够明确,未能体现“紧缺人才、重点培养”,缺少人才可持续使用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导致人才的培育、管理和使用相脱节。

(二)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学历结构不理想、专业结构单

一、高层次人才比例低。截至 2009年底,全局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1176人,40岁以上占63.1%,40岁以下只占36.9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615人(其中176人是通过在职就读取得)占52.43%;而全局具有专业注册职称人员(包括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高级程序员)16人,仅占1.36%。二是人才分布不均。机关人才相对集中,基层一线较少。三是岗位安排不合理,人才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工作绩效优势。四是人才供求矛盾突出。写作、

—3—

财务、管理、业务等方面的人才紧缺。

(三)人才培训质量不高。一是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培训没能始终坚持“分级培训、分层次培训”和“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方法单一,大多采取“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方法,导致人才教育培养与实际培训对象的需要脱节,培训效果不理想。二是培训师资质量不高。除到大专院校等专业培训部门培训师资质量较高外,相当自办的培训师资均为兼职,质量不高,使培训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而自办的培训人数均占全部培训人数70%以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是教学模式方法简单,不够灵活。如专题研讨、现场指导帮助、参观考察的培训模式较少。

(四)人才培养动力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人才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模式比较简单,没有形成人才的分类管理,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单一,通常采取用同样的模式和标准管理不同类型的人才,忽略了层次区别和个性差异。二是没有真正建立健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对特殊人才的特殊贡献,没有从政治上、经济上、荣誉上给予相应待遇,且公务员激励主要以年终考核为主,激励时限较短且指标有限,影响了人才潜能的发挥。三是负激励手段缺失。不能对那些有位无为、有德无才、工作懈怠的人做出相应处罚。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状况难以改变。四是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估机制没有建立,使各用人部门(单位)对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方面积极性不高,产生“重用才、轻育才”的现象。

4—

(五)培养管理体制不顺畅、机制不健全。一是各级人才管理培训机构之间存在着多头组织、重复培养、各自为政的现象,统筹安排不够。如对科级以下干部的培训,区局组织培训后市局又统一组织培训。这都说明组织调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理顺。二是人才培训机制没有真正建立。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计划性和前瞻性较差,培养工作存在随意性、临时性、应付性,缺乏主动性、系统性、连续性,缺乏宏观谋划,将急需的高级人才与一般性人才等同培训,且培养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创新性,与人才发展战略脱节。

三、建立健全柳州国税系统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路

良好的培养机制是人才发展和提高的前提。人才不会自然形成,只有在科学、有诳、不懈培养提高的基础上,经评价选拔,才能使人才得以显现。因此,要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找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规律和发展态势,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人才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

确立科学的、前瞻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新形势下,国税系统必须用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人才观指导国税人才培养工作,注重人才的系统开发、合理使用和挖掘人的潜力,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人畅其流、人尽其用。一是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人才具有普遍性,只要是具有一定知识技能,能够

—5—

用辛勤劳动为国税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人才,要把广大国税干部纳入人才建设的范围,作为人才建设的主要对象,力求实现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二是要树立“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人才也是错”的观念。单位一把手对做好人才发展工作负主要责任,重点做好执行政策、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整合力量、提供服务、依法管理等工作;班子成员都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纳才之量、用才之法、护才之胆、举才之德、育才之方,关心、支持人才的培养工作,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三是要树立“人才以工作实绩为重”观念。在人才发展中必须坚持重能力、重实践、重贡献、重业绩的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的倾向。四是要树立“人才多样性”观念。人才发展的目标应符合当前国税系统工作的实际需要,在立足于培养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信息技术保障、行政管理等六个系列的专门人才基础上,兼顾写作、财务、文体方面的人才。五是要树立“人才动态发展”观念。一方面,人才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做到以老带新、以上带下,保证新老人才平稳交替,避免出现人才断层;另一方面,人才的内涵随着形势发展而变化,只有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潜能的条件,才能促使业务新手成长为行家里手、基础性人才成长为专门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把握好人才培养的规律性。一是要把握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学习、实践、提高”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在培养人才时要高度关注人才的发展性,考虑谋划人才个体发展的延续性,尽可能地为人才的成长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二是要 6—

— 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国税基层工作较以前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收入工作已由任务型转向质量型,征管工作已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基层税收征管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为此,基层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与基层税收执法岗位设臵紧密衔接,逐步建立健全起一支由稳固的基础层、坚实的骨干层、突出的拔尖层人员组成的梯次结构、动态提升的学习型人才队伍。三是要兼顾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既要立足当前,从税收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为国税事业及时输送迫切需要的有用人才,又要放眼长远,科学判断时代进步和国税事业发展趋势,使人才培育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以适应未来国税工作的需要。。

(三)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一是要制定好可持续人才培训计划。要制定人才管理办法,明确各类人才的划分,制定人才短、中、长期的培训计划,要改进当前国税系统教育培训机制,把培训目标由短期性上岗培训转向人力资源开发性培训,防止出现短视、短期行为,确保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和持久性。二是要丰富人才培训内容。要把培训内容由普及型、考核型向提高型、储备型转变,从注重数量积累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由单一型人才培训向复合型人才培训转变,由显能培训向潜能培训转变。三是要加强岗位技能培训。要制定近期、中期及远期的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类型、数量和总体比重。多开展岗位练兵和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制定“跨岗”及“AB岗”等制度,注重在职培训、在岗培训,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四是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训。对一些紧缺性、专业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专业人

—7—

才,可与高等院校挂钩组织专门培训;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国税干部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和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等考试,注重提升学历层次与提高能力的统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五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开展研讨式、模拟的培训方式。针对某项工作上的问题展开专门研讨,允许学员与主讲者进行交流沟通,此种形式的培训效果比较明显。因其信息容量大且较切合实际,容易被培训对象理解和掌握。六是要加强培训考试考核。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将参加培训考试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与使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培训实效。

(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流动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培养的长效机制。要深入了解基层人才需求重点,确定基层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把人才流动培养作为一项固定的人事制度长期坚持。不能因人立制,因人变制。二是要制定《人才流动培养工作管理办法》。要围绕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培养年轻干部为主体,以强化锻炼为手段,以交流轮岗为途径,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以增强活力为目标,制定《人才流动培养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年轻干部培养人才库,对人才库的培养对象实行合理流动、重点培养、动态管理、定期评价、跟踪考核等措施,大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探索实施“人才递进培养工程”。通过多岗位锻炼人才、多平台磨练人才,把干部普遍培养成为具有一个岗位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型人才,把专业型人才培养成具有两个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把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具有一定 8—

— 综合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四是完善人才交流轮岗后续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和了解交流人才到新岗位后的工作表现,切实加大对轮岗交流人员的跟踪考核力度,切实增强干部轮岗交流后的工作实效。

(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一是要把人才培养纳入领导干部工作考核体系。要把人才培养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确保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以业绩为核心,建立健全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诸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全面辩证地看待人才。三是要创新人才奖惩机制。对德才平庸、考试考核不合格人员要待岗培训,对在本职岗位做出突出贡献,并得到群众和上级认可的高、精、尖人才,给予重奖,特别要奖励创新项目和各种荣誉获得者,引导广大国税干部学业务、钻政策、搞创新、干实事。四是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一切以发展为重,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充分理解人才、信任人才、尊重人才,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努力形成“有为就有位、无为就无位,不为就退位”的新局面,切实把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健全人才推荐机制。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人才发展情况,不断拓宽组织视野和用人渠道,采用上挂、外派、交流等方式,积极把人才推荐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锻炼成长。

—9—

10—

第二篇:坚持改革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开发

人才规划纲要》共分序言,人才发展现状,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政策,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部分。

《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自治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人才发展指导思想和“跨越发展、人才优先,加大投入、重点突破,以用为本、激发活力,援疆支持、整体开发”的基本要求,提出到2020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新疆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西部人才强省(区)行列,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新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开发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人才;二是大力开发宣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三是协调发展重点区域人才,统筹各类人才在区域、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四是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还明确了少数民族人才、民汉“双语”人才、援疆干部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并提出重点培养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人才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眼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人才开发优先投入”“人才创新创业扶持”“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促进基层人才发展”等6个方面的重大政策;着眼构筑人才工作载体和抓手,提出了“天山英才工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工程”“新型工业化人才保障工程”“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工程”“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支持工程”等12项重点人才工程。

为确保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强调了组织、机制、基础、监督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和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要坚持改革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要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人才工作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第三篇:健全三个机制

健全三个机制,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我镇有非公企业党支部28个,其中单独建立党支部的20个,建立联合党支部的8个。现有非公企业党员166名。近年来,我镇党委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以“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切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三个机制”,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一)健全领导机制,做到“三个确保”。

一是确保领导到位,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面推进我镇固本强基工程,我们从建立机构入手,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实施固本强基工程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办公室。各党支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实行镇领导干部挂钩包非公企业制度,全体镇领导班子成员和经济发展总公司干部实行联系企业,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从而确保了领导到位。

二是确保认识到位。镇党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积极推进,通过召开会议、宣传先进典型事例 1

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大家认识到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快建设富裕花东、构建和谐花东的需要,是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

三是确保措施到位。镇党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创新成果的方案,落实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列入镇组织部门和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的考核内容,调动了企业干部的积极性,初步形成党委统一抓、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组织部门和经济发展总公司具体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

我镇建立和实施了固本强基工程目标责任的考核机制,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总公司干部联系企业责任制,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发展企业党员等工作情况列入考核内容,由镇组织办和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组织考核,公布结果,与干部报酬挂钩,为企业党员干部在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绩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标明确,操作科学,责任意识增强,从而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我们还运用透明公开的督查考核办法,建立汇报制度,做到一月一汇报、一季一检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评。通过组织检查、自检和互评,达到

以考核促工作落实,以督查促工作成效的目的。

(三)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做好规划,以规划促进发展。镇党委提出了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总目标、规划部暑和具体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要点。很多企业党员干部都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就是非公企业的规划建设,就是身边摸得着、做得到的具体工作。

二是办好试点,以经验带动创新。为整体推进全镇的创新工作,我们确定广州新新日用制品厂党支部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试点,摸索和积累经验,搞好示范,树立典型,起到以点带面作用。

三是做好帮扶。从去年开始,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一方面想尽办法为困难企业排扰解难,鼓励困难企业增强危中寻机,机中求进的信心和勇气,尽快摆脱危机。如广州新新日用品公司,我们协助他们摆危机,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开发国内市场,在国内知名的大超市,如大润发、华润万家、麦德龙、易初莲花推出本公司的产品,并在省内开发了9家洗衣中心;二是研发新产品,如多功能推车、宠物笼等;三是开展品牌申报,上半年该公司申报省、市著名商标SINCEHOME已获通过。

二、抓好“三个关键环节”,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抓好培训这个关键环节,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素质。

镇党委切实抓好经济发展总公司及企业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教育工作,落实好培训计划,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一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重点抓落实。

二是办好企业干部培训班。组织学习《新劳动法》,提高企业干部执行政策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法律意识和全局意识,掌握新时期企业工作的方式方法。如拓璞电器公司支部,现有党员36人,有支部委员5人,他们经常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组织学习活动。该公司支部委员刘姣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获“我为花东科学发展献良策”征文二等奖,受到表彰和奖励。

(二)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

在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我镇注重抓往制度建设这个环节,把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近年来,为加强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了镇企干部考核奖励办法。并将廉洁从政、财务管理、土地使用审批、工程招标等规章汇编成政务公开手册,发至各单位,接受群众的监督。此外,在落实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

制同时,我们对党建工作的制度进行全面的

疏理,着重抓好发展党员制度、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和督查考核等制度的建立健全与落实,用制度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近三年来,我们在非公企业中吸收新党员18名。

(三)抓好企业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加强企业班子建设。健全学习制度,坚持民生集中制,树立科学发展观,把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建设成为团结务实、战斗力强、能带领全镇企业不断发展的班子。

二是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正确处理好企业党支部和企业主的关系,对企业主是党员的,根据实际,通过考察等程序,任命为支部书记;企业主不是党员的,则认真做好协调工作,使企业支部在企业中有较重要的位置,使企业主关心企业支部工作。如新京华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利军,原不是党员,由于他积极靠拢党组织,积极参加区、镇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积极创造入党条件,今年7月被吸收为预备党员,使该企业支部增添了新鲜血液。

中共花东镇委员会

2009年8月21日

第四篇:健全选人用人机制

让“老好人”靠边站

一项在线调查显示,61.1%的人确认自己身边的“老好人”非常多或比较多,89.3%的人表示在评优或选举时支持过“老好人”,60.6%的人认为“老好人”更容易成功。

所谓“老好人”,《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脾气随和,不愿得罪人,缺乏原则性的人”。“老好人”的典型代表,也许就是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了。此公才干出众,尤善识人,只是喜欢装糊涂,无论别人和他谈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因而被称为“好好先生”。笔者以为,企业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识别“老好人”与“老实人”的区别,为“老好人”大开绿灯势必会误导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从而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小则影响单位发展,大则贻害一方。

一、“老好人”的危害性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老好人”,从表面看,他们或许只是脾气随和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甚至因为见人就说好,见事就说对,因此,给人一种谦逊的印象。但实质,一旦这些人在主要工作岗位继续充当“老好人”,就会放弃原则,因为他们看重的是人缘、谋求的是关系、追求的是私利,用单位和集体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的“外部良好形象”,因此,这种人对工作和单位事业产生严重的损害,一旦让其执行党的路线、方

1 针、政策,他们可能会任意变通;面对大是大非,他们会选择明哲保身;面对歪风邪气,他们往往听之任之甚至随波逐流;面对需要“得罪人”的改革创新工作,他们更可能选择退避三舍。其主要危害体现在:一是凡事和稀泥,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二是让真正坚持原则的人吃亏,没人愿意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让整个社会风气变味,法律制度颓废,礼治秩序荡然无存。

正因为如此,“老好人”自古以来一直为正义者所不齿。我们的老夫子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曾语气激愤地指出:“乡愿,德之贼也。”何谓乡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好人”。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老好人”现象更是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指出这种现象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腐蚀剂”,“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二、“老好人”广泛存在的原因分析

可以说,从古到今,“老好人”都是受到批判的。但为什么“老好人”如今仍然广泛存在?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老好人”?个中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一是“老好人”处事圆滑、不讲原则、到处和稀泥,从不冒风险,工作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在大家的印象中,也就容易与“老实人”划等号。

2 二是“老好人”善于将自己功利的目标掩饰起来,他们只栽花,不栽刺,遇到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谁也不得罪,人际关系虽然庸俗却也亲密和谐。因为人都会趋利避害,“老好人”让人觉得没有威胁,容易被人接纳自然在情理之中。

三是现在的体制某种程度上逼着人们去当“老好人”。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由于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锋芒太盛”印象,经常会受到排挤与打压,久而久之,大家觉得不如做个“老好人”,吃力又讨好何乐而不为。

三、如何杜绝“老好人”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解决“老好人”大行其道的问题,个人以为可考虑从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入手,通过建立评价制度和量化考核机制,注重现实绩效考核,少以感觉论事,使那些原则性强、敢抓善管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具体来讲: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层次清晰的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有功有绩必奖,失职渎职必究必罚。以我队为例,近两年,队上在严格控制人员定编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一兼多能,制定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将日常出勤、卫生、工作完成情况等量化打分,与年底绩效工资、评先表彰挂钩,从而杜绝了“干 3 好干坏一个样”、“出工不出力”、“揽功逶过”现象。大家在工作中抢前争先,积极主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搞好民主测评和“人才测评”。在选拔用人时应大胆采用科学手段进行“人才测评”,通过测评可以较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从而能比较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现在,有些单位和部门组织人们对干部的民主测评比较简单、粗糙,人们只划几个勾勾就完事,因此,这样的民主测评往往是走形式,无法真正监督干部。近两年,我队在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测评”上大做文章,收效显著。每年年终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实行自我总结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日常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具体来讲,普通员工的考核由职工群众、部门负责人、队党委等三方说了算;部门负责人的考核由职工群众、部门员工、队党委等三方说了算。通过对考核方设立不同的权重,考核后及时将结果反馈到考核对象,使考核工作既科学合理、又让考核对象服气,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而且有利于单位长远发展。

(三)选拔“德才兼优”的人才。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在选人时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其实“德才兼备”是一个低标准,一个人稍有“德才”都能说“德才兼备”;而“德才兼优”是一个高标准。为此,我们选拔干部,尤其是选拔主要领导干部,要把那些能力突出、品性优良的干部选拔上来,应当按照“德才 4 兼优”的原则选拔干部。当然,选拔任用主要领导干部要有专门程序,一定要事前制定严格的考察程序、测评程序、决策程序和监督程序。

“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老好人”得利只会影响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影响企业、社会的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科学评价干部业绩体系,让“人情关系靠边站,实干业绩摆桌面”,大胆选拔任用敢于认真负责、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狠刹官僚、形式和好人主义,那么我们的周围一定会少一些“老好人”,多一些“老实人”、“实干人”,我们的事业将会充满蓬勃生机。

第五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 严控质量安全

确保质量安全是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关注又非常揪心的焦点问题。一方面,铁路和城轨建设行业对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检查考核处罚非常严厉;另一方面,企业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花费的精力越来越大,投入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如何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使质量安全持续改进有序可控,如何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安全法律规章,彻底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这是摆在我们电务施工企业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非常突出的课题。

一、必须对新形势下质量安全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铁路和城轨建设的快速发展,把安全和速度提到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点上。而动车、高铁是极高风险的行业,在时速200公里至300公里的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将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付出血的代价,造成不可挽回的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制约铁路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企业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所以我们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大于天,务必常抓不懈。

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个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保证质量安全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事实已经证明:一项重大伤亡事故的出现必然会波及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必将影响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人命关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懈怠;肩负的责任,决不允许我们有点滴的懈怠;事关企业生存,我们务必不能懈怠。 确保质量安全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企业要在当今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做好质量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首要环节。施工现场危机四伏,隐患丛生,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必然会自毁信誉,对企业将是致命的伤害,生存面临严峻挑战,何谈市场,何谈竞争,何谈发展,何谈做强做大,何谈提高员工收入。

二、必须正确理解对待质量安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条件和环境使质量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时间紧、任务重、站前工期挤站后工期;设计文件、技术方案和工程数量变更贯穿始终;施工条件不具备、交叉施工干扰等对质量安全管理造成很大难度,这些因素的存在,对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同时,各项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布和“问责制”、“质量终身负责制”的严格实行,使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毋庸讳言,我们在工程施工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铁客专建设中,在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锻炼队伍、增加效益、提高信誉等方面取得了一流的业绩,但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漏洞存在:

1、对质量安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有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没有真正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工程实施中未能处理好质量安全与速度、质量安全与效益、质量安全与工期的关系。

2、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表现在:个别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图纸审核把关不严;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质量安全标准、规章制度、工艺文件、操作规程形同虚设;质量安全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质量安全检查不深、不细、不全面,监管力度缺失;存在部分走过场的现象。

3、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质量安全制度规程不够完善、不适应发展要求,技术交底、质量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等一系列现象还存在。

4、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即业务技能素质离工作要求还有不适应之处。

三、必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上述问题说明我们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确保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程、制度、责任制、落实、追责等多方面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企业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委员会,各项目均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委员会和领导小组的职责、权利、召开会议的间隔、需解决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在公司、项目部设立安全质量部,确定其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除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委员会之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干扰其工作,确保安全质量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处理问题。

(二)持续改进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在思想、技术、组织、资源和制度五个方面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随项目规模、环境条件等变化不断调整,做到持续改进,满足质量安全管理需要。

(三)落实责任。在技术质量安全方面,建立健全总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负责制,层层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对涉及各部门的责任如技术培训、质量安全教育、现场检查等进行明确定位,确保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对涉及施工质量安全各环节中的每一个岗位、人员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进行详细分解,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

(四)建立和完善领导包保、定期检查工作制度。对领导包保、定期检查的项目、时间、内容、方式、频次、问题处理、信息通报等做出明确规定,通过领导包保、定期检查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执行质量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五)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通过考核评估、奖惩激励、监督制约、定期通报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使质量安全制度、规范、流程等得到严格执行,使过程控制(包括关键工序、危险部位和质量安全管控薄弱环节等)更为有效。

(六)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结合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建立质量安全问题、故障、事故登记备案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使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控制成为一项不可或缺、长期坚持的工作,实现对质量安全隐患的“零容忍”。

(七)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赋与质量安全管理监督职能部门及个人权力,对发生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执行质量安全制度措施、未完成质量安全责任目标、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等问题的,行使“一票否决”权。制定“一票否决”办法,明确什么问题否决什么,否决广度、深度,否决的方式途径等,以增强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八)加强质量安全文化建设。加大质量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教质量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营造良好的质量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的质量安全行为由不自觉变为自觉,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进而实现员工质量安全意识质的飞跃,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为中国通号天津工程分公司总经理)

自去年8月1日起市行政服务中心导入、运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中心”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贯标过程中的一系列准备、执行和改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功效;同时也激发了整个中心内找不足,外靠监督,抓好质量,促进服务的意识,通过这种创新方式,把窗口建设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在此过程中,财政支付中心完善了原有的制度,如:内部检查制度、作废支付令检查制度、空白凭证领用制度等,窗口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市行政服务中心将建立贯标长效机制。那么建立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有哪些呢?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在打造“政务超市”品牌时引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向服务对象承诺我们的服务质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鞭策我们“中心”人不断努力,提升服务。为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积极参与,把我们的质量目标定为长期目标,自始至终贯穿于日常服务中。

二、符合贯标程序自身内在的要求。认证审核只是抽查了几个部门,监督审核要在3年内要检查所有部门,并复查已检窗口的改进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若再次发现问题还有一个复查、改进、提高的过程;若遇上级重大政策调整,相应的执法依据都要调整,这又牵涉到审核。所以“中心”人要有紧迫感、责任感。

三、市行政服务中心自身特点决定了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实行长效管理是保证“中心”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金钥匙。市行政服务中心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产物,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是机关效能建设的晴雨表。“中心”成立三周年,目前正处于稳步发展期,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贯标的长期性。

1、“中心”靠依法行政提供服务产品,严格按程序来操作,面对的顾客是广大的群众,实施窗口化管理,具有公开、公平、公正性,是廉洁高效的部门,深受群众欢迎。

2、窗口人员流动性大,窗口业务不同,业务量有大小,服务质量有高低,要用质量管理体系来覆盖各窗口工作,本身就存在贯标的复杂性、艰巨性、不稳定性,需要协调、适应、融会。

3、群众满意度决定我们工作的好坏。窗口的工作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服务得好,受群众表扬,服务得不好,就会受群众的批评,甚至投诉,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声誉,还影响进驻单位、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的形象。所以说窗口无小事,只有正确定位,履行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4、持续改进是“中心”永恒的要求。大至上级法律规章制度的修定,小至窗口工作流程的完善,都是持续改进的客观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素质不同是持续改进的客观要求。“中心”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审批事项于一身,是直接履行行政许可事项的重要场所,将持续改进方针导入窗口建设,不仅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应急机制,比如: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等,这将确保“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品。

基于以上认识,怎样实施长效管理呢?

一、“中心”人员思想统一,正确对待,主动落实。采取会议、文件、制度形式让每一位“中心”人了解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投入,将“质量型”、“长效型”意识融入到服务中去。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明确配套制度。

1、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制度,将总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窗口,由窗口负责人负责,各岗位人员按工作手册开展工作,实施责任追究。

2、完善“中心”现有的规章制度,科学化、人性化对待窗口建设。

3、建立预防措施、纠正措施。

4、内审员建立定期内审制,避免一次性检查后不再重视。

5、完善公示制度,不仅指公示制度部分还包括公示服务的“量和质”。

6、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参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加强考核力度,确保长效机制得到落实。

1、建立考核小组,明确考核内容、成员、方式、时间。

2、组织考核,现场打分或评议。

3、反馈考核情况,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以上是基于我在贯标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抛砖引玉,欠缺的地方请多指正,以便于我们持续改进,使质量方针体现在日常工作和服务中,体现出长效性,使“中心”经得起内检外审,成为群众满意的部门。

摘要 电力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也就是必须有系统地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而且要长抓不懈,才能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障企业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 安全文化 危险点预控 反习惯性违章 标准化作业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防患于未然,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保障企业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笔者认为,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出实效。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1.1强化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实践证明: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必须加大力度,分层次对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主管生产副职、二级单位行政正职、安监系统人员进行正规系统的安全培训,以帮助各级领导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企业亦应对中层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尤其是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以提高职工尤其是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生产人员安全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如因培训不良导致事故,应严肃追究领导责任。企业应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模拟化和经常化的培训手段,对主要岗位都应通过培训考核,竞争上岗。

1.2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时间,企业应采用走上街头和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观看安全录像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和重要意义,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 1.3设立安全教育室

根据国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的要求,企业应设立安全教育室,经常对职工进行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应做到:常教常新、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1.4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生产作业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和警语,在一次变电站和基建施工现场设立醒目的安全警语和安全传画,增强现场安全氛围。

2树立风险意识,开展安全性评价,实行闭环管理,持结改进

安全性评价,作为新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管理水平作用极大。

安全性评价是风险管理的闭环控制手段,核心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辨识就是找出人、设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即风险;风险分析就是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评估就是评估和分析风险手危害及危急程度,提出应对措施和策略;风险控制就是采用适用性措施去控制和管理风险。企业要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通过安全性评价的动态管理,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以便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安全性评价工作贵在真实,重在整改。它有利于企业摸清安全底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打牢安全基础。这一工作如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并与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3切实搞好危险点分析预控,防患于未然

一般来说,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现的危险点,通过现场考察或认真预想就可以发现。比如:正因为人们知晓电气作业会有触电的危险,所以事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登杆作业前,人们也会预感到存在坠落的危险,因此,上杆之后,上心地挂好安全带。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点,人们仅凭经验或想象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控。潜在的危险点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就有能力去认识它和控制它。

预控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是有目的地运用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根据豰和现在已知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推测。分析预测得出的结论正确,符合实际情况,采取的控制危险点的措施才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在进行危险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以各类电力作业安全工作规程作为分析预控作业中存在危险点的行动指南。

收集的资料必须实。一般地说,在以过去作业情况作为依据时,其作业情况与将要开展的作业情况(时间、地点、作业过程、使用的工器具、作业人员的素质等)越类似,相比照而推断出的危险点就越准确。因此,选择过去进行的作业一定要有类比之处。 对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的作业,除了对其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作出概略的预测外,应把整个作业过程分为若干小阶段,预测出每个小阶段有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作业阶段越短,预测出的危险点越可靠。

围绕确定的危险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此次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危险点得到有效控制。

实践是检验预测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作业前预测到的危险点和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否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还必须接受实践的验证。同是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则说明所作出的预测是准确无误的;反之,与实际作业情况不符或部分符合则说明所作出的预测有误,应该及时总结并依照实际情况重新作出预测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点分析预控要和安全性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安全性评价侧重于设备和管理的评价,而危险点分析预控侧重于人身事故的预防。 危险点分析预控要与开展标准化作业工作结合起来,以不断增强职工的风险意主只和遵章守规观念。

危险点分析预控要注重实效性,实行动态分析预控,结合作业现场实,补充预控措施,以防意外。

危险点分析预控作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以胑抓一阵子,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企业应结合“春、秋检”等工作,充发发挥班组的作用,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求真务实,抓出成效。

4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班组作为安全大厦的基石和反事故斗争的前沿阵地,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十分重要和紧迫。一是要选拔一个好班长;二是要规范班组班前、班后会和安全日活动,注重安全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事故分级控制”,班组重点防止异常和未遂;四是要组织班组成员深入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和标准化作业工作,超前预防各类事故。

5反违章,除隐患,预防事故从源头抓起

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长期存在又较难铲除的痼疾,要从根本上纠正预防它,必须加大力度,实行综合治理。

5.1反习惯性违章的重点是基层班组

根据电力系统统计,企业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和由此而诱发的事故中,有90%以上发生在基层班组,可见,基层班组是习惯性违章的多发区。因此,基层班组是反习惯性违章、消灭事故的前沿阵地。只有基层班组杜绝了习惯性违章,实现了安全生产,才能为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5.2反习惯性违章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

反习惯性违章能否取得成效,不仅仅取决于各级领导的决心、态度是否坚决,制定的措施是否得力,而且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怎样。如果企业领导带头遵章守纪,杜绝习惯性违章指挥,职工就能跟着学,照着做,就能带出遵章守纪的职工队伍。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习惯性违章指挥不根除,习惯性违章操作和作业也不可能杜绝。所以说,反习惯性声音,必须抓住企业各级领导这个关键。

5.3反习惯性违章的基点在预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揭示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的准则,反习惯性违章也不例外。如果发生习惯性违章甚至造成事故后才去抓,不仅难于纠正,而且损失也大。只有把功夫下在预防上,抓苗头,抓异常,抓未遂,把习惯性违章制止在萌芽之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把反习惯性违章的基点放在预防上。

5.4对习惯性违章要严厉处罚

一些企业存在的习惯性声音现象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处罚不严失之于宽。事实证明,只有从严惩处,罚得使人心痛并彻底醒悟,才有可能铲除习惯性违章。

5.5依靠科技手段,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要预防因习惯性违章而诱发的事故,既应解决好习惯性违章者晕个主导因素,又应注意解决好操作对象、作业环境这些客观因素。单调人这个主导因素、而忽视客观条件,这不符合预防事故的客观规律。因为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自身的技术、经验、能力、体力以及情绪、情感、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难免出现差错。箉是有的职工往往因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和习惯方式,虽然身临险境而不知避险,再加上有的企业设备陈旧,存在许多缺陷和隐患。因此,必须增强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不断完善安全记设施,依靠高、新科技手段,防范习惯性违章及可能此发的事故。

6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

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已成为21世纪的热门话题。所谓大安全观就是把以生产为主的生产领域的安全,不断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说到底就是把安全和环境、健康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安全的目的不仅要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更为了追求人类的安全生存,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人作为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保护人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把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工作、生活环境,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扩对安全认识的视野,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学习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如南非NOSA安全管理系统;“三标一体化”管理;同业经等,以此推动大安全行动的进程。

7深入开展标准化作业工作

标准化作业就是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事先设定的唯一的程序作业,一丝不苟地执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实现作业人员行为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要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规范生产、施工现场的一切作业活动,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和有效控制。企业应编制安全作业指导书,统一并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每个企业都要选定各专业标准化作业示范项目,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广。从现实情况看,变电检修作业现场必须以遮栏实行全封闭,作业人员通道合理布置,特殊情况下应设临时警示标志呀专人监护;送电检修作业要逐步完善标准化的安全设施;配电系统要严格执行配电安全管理规定并逐步实现配电管理规范化。施工企业应继续推进并完善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修造企业要加大标准化作业的力度,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要恪尽职守,重心下沉,深入班组,指导班组卓有成效地开展好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工作。

8实现多支点管理

各级领导应树立多支点、多层次的管理意识,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立足于多支点、多层次,实行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的综合利用,要不断增加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的技术含量,每一项作业都要有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现场作业除了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监督、监护、警示手段外,还要主尖用科技设施保障,做到万无一失。

8.1抓好“春秋检”两个重要环节

借鉴历年“春秋检”事故教训,以防止误操作和人身感电为重点,企业应揣摩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各级调度部做好综合平衡,统筹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棵小树作文下一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