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

2024-05-05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通用6篇)

篇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重要环节,是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力保障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总结多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累的好经验、好方法,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培训。

首先,要在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规划上下功夫。要根据农村党员、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并要明确规定下属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学习制定更加具体的计划,对党员教育培训和日常学习工作做出周密的安排。

其次,要在完善教育培训内容上下功夫。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当前,特别要注重进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专题培训。同时,要紧跟时代脉搏,着眼新形势、新任务,进行党的纪律、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广大党员既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又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

第三,要在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要积极采取上级调训与本级办班、集中培训与业余自学、专题辅导与座谈交流、远程教育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一是集中培训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技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正面教育。二是对照典型学。采取组织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为党员集中作报告,或者把先进典型的事迹制成光盘组织党员观看的方式,用典型事迹来影响和感召。三是亲临现场学。组织党员到先进地区(单位)、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亲临现场,感受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新成就,使他们从感性到理性的结合上得到教育。四是互相交流学。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进行平等交流,充分调动被教育者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达到入心、入脑的教育目的,力争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悟有所改,改中求进。

通过培训,使广大党员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学会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学会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化解矛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要从组织和作风上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班子是根本,关键是干部。因此,必须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能力的要求,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把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治本之策,在选、育、管、用上求突破,不断提高干部的执政水平和综合素质,夯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基础。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真正使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农村,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设“双强”型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村级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承担者和领导者,只有注重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本领强的“双强”型农村基层干部,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尤其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全面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上,还要狠抓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切实弘扬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扎实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关键。因此,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头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全面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认真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让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三、要从制度上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它不仅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也为加强和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探索新时期基层党建规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体制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有效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障,进而形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格局。

第一,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机制。目标机制要解决的是基层党组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的问题。目标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它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明确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它又是一种评价机制,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是否得到真正发挥,要依据这个既定的目标来衡量。建立这一机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作为目标基准,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层次的基层党组织都要以此为总的目标要求。二是要紧密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各自特点和中心工作制定具体的目标要求,具体要求要适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三是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不同的,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完善和丰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目标。

第二,建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机制。一是要创新调整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要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以及党员流动数量不断增加的新情况,遵循党组织设置与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相契合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按行业、产业、协会和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设置党组织的新模式,构建矩阵式、网络化、全覆盖的组织体系,使党的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使科学发展观都能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把党的建设渗透、融合到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中去,形成工作新格局。着眼于深化和拓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内容,形成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格局,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例如:拓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全面实施了“12345工程”、“1+5”培养工程、“双千工程”、“双带致富”工程,全面实行党员能人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活动,都是通过载体创新带动工作格局的创新。三是创新党内关怀和物质保障措施,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要针对农村缺少活动经费的实际,制定具体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打牢基层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针对党员总量大、老党员多的实际,要建立“重大节日走访、受灾救济、贫困党员免费培训、党员互助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党内关怀服务机制。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党组织的形象,提高党组织的威信。

第三,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的先进性的保障机制。要借助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的有利时机,加强各项党内制度建设,使目标机制和实施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通过纪律约束、定期检查督察等措施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责任制,促使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工作作为考核的内容、作为评先的标准和干部使用的依据。二是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动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工作突出、成绩优异、贡献特殊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应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通过合理晋升、表彰奖励等措施,实施荣誉奖励。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生机与活力选人、用人机制,实施竞争激励。三是建立督察机制。定期对基层党组织落实目标机制、实施机制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建立和实行年初上报工作规划、上级党组织审批工作目标、加强日常指导、年中交流工作情况、年末总结评比和定期检查通报等制度,做到奖优罚劣。

总之,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逐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水平,并形成适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要求,能够为党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保障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突破。

作者系中共清镇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勇

篇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马凯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国务院批准,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要求和部署,交流推广神华集团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神华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煤矿安全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去年神华集团产煤4亿吨,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018,与美国基本持平,远低于0.564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神宁煤业集团连续三年实现“零死亡”。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对神华集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推广神华经验,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19日上午,与会同志实地考察了神宁煤业集团的几个煤矿和地面单位,看到了井下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学习了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感受到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神华集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体现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领先的技术、过硬的队伍、优秀的文化等方方面面,最根本、最核心之处在于: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对广大矿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正确处理安全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构建了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管理,走出了一条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神华集团的做法和经验遵循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律,有效解决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许多共性问题,符合我国煤炭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实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煤矿企业规模有大小、实力有强弱、资源条件有差异,不可能完全照搬照抄神华经验,但只要牢牢把握其精髓,真正掌握其先进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多的经验,一定能够把煤矿安全生产搞上去。

刚才,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同志向大家介绍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做法,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同志系统介绍了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等成功做法,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同志就学习推广神华集团“五个一”经验提出了意见,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就学习借鉴神华经验、进一步做好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各方齐心协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煤炭是我国能源主体,煤矿安全生产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关系数百万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广泛,社会高度关注,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自深入井下视察煤炭生产、慰问一线职工。张德江副总理经常深入煤矿企业考察调研,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瓦斯防治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狠抓安全责任和措施的落实,严格安全管理和监督,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组织修订《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颁布实施30多个煤炭生产技术和安全标准,完善了煤矿安全规程,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安全责任落实、目标考核和行政问责的规章制度。各地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保障措施,基本建立起与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二是深入开展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立专门组织实施机构,分阶段细化工作方案,组织开展重点执法、专项执法和检查督导,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证照不全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以及抗拒执法等行为。截至7月中旬,全国煤矿共打击治理各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77021起,责令停产、停建2157家,对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强化安全管理、遏制事故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大力强化煤矿瓦斯综合防治工作。坚持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大力落实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上网电价优惠等扶持政策措施。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力度,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建立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严格落实综合防突措施,瓦斯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上半年,全国瓦斯抽采量、利用量同比分别增长21.6%和34.8%,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6.1%和54.5%。

四是深入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持续加大小煤矿整顿关闭力度,对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的煤炭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取缔,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坚决责令停产整顿。同时,积极开展煤炭资源整合,鼓励优势企业对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扩展优势产能,建立小煤矿正常退出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去年以来,全国实施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煤矿1818个,依法取缔关闭矿井491个,淘汰落后产能4716万吨。五是积极推动煤矿安全科技进步。将煤矿安全科技纳入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建立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入开展煤矿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积极开发推广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成套技术,强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目前,所有国有重点煤矿和大部分地方煤矿建成了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有3801处煤矿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六是切实加强煤矿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及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等相关政策,不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力度,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快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已连续8年投入国债资金240亿元,带动地方和企业投入1262亿元,全国90%以上的生产矿井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煤矿安全班组长17.2万人,建成专职矿山救护队伍2.7万人。

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在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煤炭产量连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煤矿安全生产实现了持续稳定好转,取得了“三个持续下降、一个明显提升”的突出成绩。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在“十一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2011年同比分别下降14.4%和19%,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28.2%和26.3%。较大以上事故持续下降。2011年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2.7%和20.3%,重特大事故分别下降12.5%和34.5%;今年以来(截至7月15日),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0.3%和21.7%,重大事故同比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下降4.9%,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持续下降。继2009年降到1以下,2011年降到了0.564,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到0.356,同比下降30.2%。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11年全国9万吨及以上煤矿中,有1046处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产能7.24亿吨,分别占全国矿井数量及产量的7.6%和20.6%。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煤炭企业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凝结着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广大煤矿职工,年复一年长期奋战在条件艰苦的井下生产一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广大煤矿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二、正视差距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也是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对这一基本国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看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上还有较大差距,事故总量仍然过大,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11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人,平均每天至少发生3起、死亡5人;全年发生重大事故20起、死亡307人,同比分别上升11.1%和4.4%,还发生1起死亡43人的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今年以来(截至7月15日),全国煤矿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40起、死亡268人。煤矿事故多发,固然有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随着矿井开采延深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等客观因素,但也充分暴露出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非法违法行为打击治理不彻底。随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有所遏制,但仍然是导致重特大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反映出一些地方“打非治违”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执法不够严,致使一些煤矿臵国家三令五申于不顾,超层越界开采、停产整顿却私自偷采、关闭取缔后又死灰复燃等严重违法行为禁而不绝。

(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不得力。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得到整合关闭,有力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但随着这项工作深入推进,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不主动,推动力度不够,致使整顿关闭收效与预期差距较大。上半年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全国仅关闭62处,不到全年计划的1/10。目前,小煤矿数量占全国煤矿总量的76.4%、产量仅占35%,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均占70%以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仍是隐患集中区和事故重灾区。

(三)安全生产基础不扎实。一些地方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特别是生产一线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往往既是事故的肇事者,又是受害者。即使一些国有大矿也存在生产布局不合理、现场管理不规范、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突出问题,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以及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生产现象大量存在。

(四)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管理体制不顺、监管力量不足,监督监察不深入不细致、不敢抓不敢管,甚至纵容袒护、失职渎职。有的监管监察人员工作流于形式,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未能跟踪督促整改。

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总体上将持续增加,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不利因素将长期存在。今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速调整放缓,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相对趋于宽松。多年来,煤炭供需持续偏紧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当前供需趋缓的有利时机,运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该停的停、该关的关、该并的并,为煤炭行业长治久安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煤炭市场趋缓、价格下降、效益下滑,可能导致企业安全投入减少,影响隐患治理和技术改造进度,安全保障能力受到削弱,更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时机、顺势而为,又要充分估计新形势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早谋划、积极应对,带着对广大矿工兄弟的深厚感情,带着对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切实尊重广大矿工的劳动价值、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使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为社会提供光和热的同时,能够幸福安康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是各级政府、各煤矿企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三、借鉴神华经验,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为抓手,以瓦斯防治和整顿关闭为重点,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为主攻方向,认真学习借鉴和推广神华经验,切实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煤矿生产经营建设的全过程,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煤矿企业,把安全风险预控等措施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班组岗位,努力实现减少事故总量、遏制重大事故反弹、防止特别重大事故发生的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着力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一要确保煤矿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特别是切实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的责任,该投入的资金一分不能少,该执行的法规制度必须严格到位,该治理整顿的毫不动摇,要诚实守信,对职工的生命安全负全责,切实做到不安全绝不生产,生产必须确保安全。二是确保政府和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要注重从政策层面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注重解决深层次问题;严格做好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和安全执法,禁止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放松监管、放宽标准、放任违法违规生产和建设。三是确保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落实到位,按照管理权限严格控制安全指标,重奖重罚,决不含糊。要健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认定办法,对发生的每一起事故都要依法依规一查到底,防止以“病亡”、“意外”等理由逃避责任追究,对充当不法煤矿“保护伞”的要坚决依法严惩。要着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要把煤矿“打非治违”作为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采取坚决果断措施,重拳出击,有力推进,务求实效。打击非法违法要重点强化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严格监管执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要重点强化企业的责任,促使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要对前一阶段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的地区和煤矿企业进行督导,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必须“补课”。要紧紧抓住煤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所明确的14种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四个一律”措施,一项项检查,一项项过关。要通过开展专项监察、异地监察、重点执法和集中整治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专项行动深下去、打击准、治理严,不走过场,不留后患。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任务重和事故多发地区,可适当延长专项行动时间。同时,要注重形成打非治违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保持高压态势,常抓不懈。对于边打击治理、边事故不断的地区和企业要倒查原因、厉行问责,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

要着力加强瓦斯防治和抽采利用。瓦斯既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又是丰富而宝贵的清洁能源。要牢固树立“瓦斯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认真落实“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做到地面与井下抽采并举、治用同步。在瓦斯抽采方面,要强化专业技术力量,严格标准规范,建立抽采系统,落实技术措施,切实做到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达标。在瓦斯利用方面,在大力督促落实已有扶持政策的同时,积极出台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以用促抽、以抽保安。在瓦斯治理方面,要强化煤与瓦斯综合防突措施,加强通风管理,健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一旦瓦斯超限,立即停产停电撤人。要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建项目,对现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经评估后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必须实施停产整顿或兼并重组,直至依法实施关闭。要着力深化煤矿整顿关闭。要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坚决关闭取缔无证无照等非法矿井。对规模小、安全保障能力低的合法煤矿,要借鉴山西、河南、重庆、宁夏等地的经验,拿出兼并重组的决心、诚意和优惠政策,联合优势企业,大力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和改造,拓宽整顿关闭的路子。这对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希望各地区特别是小煤矿集中的中南、西南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实行“一地一策、一矿一策”,制定和落实好小煤矿整顿关闭的时间表和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确保完成今年625处的关闭目标,并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小煤矿的比重基本趋于合理。

要着力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一要多方筹措资金,舍得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同时,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政策,做到提足用好、专款专用,持续改善安全技术装备。二要加快完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瓦斯、突水、火灾和职业危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抓好安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应用,大力推进薄煤层机械化改造,积极运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煤矿安全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三要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将达标条件作为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推动,促进煤矿实现达标升级,提高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四要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高等院校招收煤矿主体专业学生,积极培养工人技师,做好新招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岗前培训。煤矿企业要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改善作业环境等吸引专业技能人才,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持。

要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快国家和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7个国家矿山救援基地和14个区域矿山救援基地要确保于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建成。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煤矿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做到每一个重要岗位都要有处臵方案。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应急演练,要把应急处臵知识纳入新招员工岗前培训内容,确保所有作业人员熟练掌握井下避灾路线、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严格落实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组织停产撤人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要完善现场救援专家会商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为科学快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要着力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煤矿安全监管、执法监察和行业管理体制,既要防止留有空白,又要防止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切实增强安全监督管理效能。健全完善监管监察工作机制,对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逐级挂牌督办、整改评估、公告通报和约谈警示,促进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建立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明纪律,廉洁执法,敢于碰硬,勇于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难点问题。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正值主汛期和台风活跃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容易引发道路交通、矿山等安全事故。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牢牢抓住“打非治违”这个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继续深化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铁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民爆物品、冶金及消防等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狠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加强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和执法监察,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要深刻吸取近年来汛期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训,强化极端天气防范应对措施,遇重大险情要提前停产撤人,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篇3: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

一、推进“三产富市”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其中,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第三产业必定发达。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及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均占到65%左右,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而低收入国家的这两个比重均比较小,在30%左右。通过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的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而我国的这两个比重都是很低的,第三产业的这种状况是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从安阳市整个经济结构来看,还不够协调。2006年第一产业占15.4%,第二产业占58.5%,第三产业占26.1%。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路并进”的发展战略,即农业立市、工业强市、三产富市、文化兴市,推进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按照“十一五”规划“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强力推进“三产富市”。

一般来说,世界上把第三产业划分为四个层次。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等。我国对第三产业的划分也是如此,分为四个层次。但严格来说,第四层次包括的内容不是产业部门,因为它们不生产任何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所以,在我国国内考核第三产业时,只按一至三层次来计算。而在进行国际对比时,为了计算国民生产总值,采用西方国家通用的计算口径,按一至四层次计算。那么,什么叫第三产业呢?简言之,第三产业就是为生产、生活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由于第三产业提供的是劳务服务,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为服务业。广义的服务业是指整个第三产业,既有为生产服务的部门,也有为生活服务的部门。狭义的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服务业,是指生活服务业,包括一切为居民生活服务的行业,如饭店、理发、浴池、修理、旅游、环卫等。一般不生产有形物质产品,只提供劳动服务,这是第三产业的各行业都具有的特点。

二、第三产业是“富民、强市”的产业

(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满足市民追求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2006年末,安阳市总人口536.6万人,市区人口102.5万人,GDP总量645.15亿元,人均GDP12 054元,约合1 500美元。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为跨越式发展阶段。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 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 000美元,跨入全国较大城市行列。到2015年,为全面提升阶段。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 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 000美元。到2020年,为实质突破阶段。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 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 000美元。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安阳市民的消费需求已逐渐从以物质为主的温饱型消费转向追求非物质为主的高品质消费阶段,这就要求具有发达的第三产业,能提供给市民多种现代高品质的服务。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进一步扩大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的需要

第三产业,主要产生地方税收,营业税更是第三产业税收的主要税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地方收入来源,积累财富,使安阳早日富起来。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需要

经济转型主要手段是招商引资,而城市的软硬环境是外商评价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准。无论软环境还是硬环境,都是第三产业提供的。所以,只有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才能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才能推动招商引资上水平。

(四)为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努力拓展第三产业领域

第三产业是平衡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劳动力过剩的一个最重要的经济空间。到2018年,安阳市城镇化率要达到50%以上,非农劳动力所占比重要达到60%以上,平均每年就需要往城镇转移10.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再加上城市新增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而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一)抓好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认识

在政策上、舆论导向上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放手、放胆发展第三产业。

(二)继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1.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第二产业结构的提升。

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会极大地推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因为现代制造业的基本特征是产业链长,中间环节多,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衍生出一系列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也对信息产业形成极大的依赖。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老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的转变。

2.第三产业是以城市经济繁荣发展为特征、以城镇化为基础载体的产业。

资料显示,发展较为现代化的第三产业的城市最低规模为25万人口。因此,发展现代化的第三产业要与城镇化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但要切忌快速推进城市化。

(三)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内各行业协调发展。

1.优化发展交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金融保险业。

这些行业是安阳市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对安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重点是调整优化其内部结构,引导其走内涵发展道路。

2.大力发展智力型新兴第三产业。

近年来,智力型娱乐产业在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愈来愈大。加快发展技术服务、计算机应用、娱乐、信息咨询等新兴智力型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特别是要优先发展信息咨询产业,促使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走向互动式发展轨道。

3.提高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

科教文体卫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从现在起加大教育投入,把安阳建成豫北教育科研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安阳市第三产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后劲。

4.加快发展旅游业。

安阳市旅游业应继续大打“太行生态品牌”、“殷商文化品牌”、“红旗渠精神品牌”,形成特色精品旅游线,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市建设、文化产业开发和秀美山川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城市美誉度,使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

(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一方面各乡镇要以发展服务业为重点,带动周边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五)制订政策,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

打破垄断,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投资政策,当前重点应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交通、城建等基础三产领域,改变“非公莫入”的状况,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坚持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第三产业,优化行业结构,发展支柱行业,坚持第三产业和一、二产业并举、共同发展的方针,增强第三产业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努力实现三大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摘要:要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均衡的发展模式。根据安阳市情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农业立市、工业强市、三产富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按照“十一五”规划“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强力推进“三产富市”。

篇4: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

一、树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教育幸福观

近期,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为目标,以实施“学生快乐成长行动、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家长满意提升行动、教育内涵推进行动”为重点,大力推进“幸福教育工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要切实实现教育工作的“两个转变”,即把教育由基本满足适龄人口的就学需求,转变到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各类教育全方位发展”上来;把教育由追求提升人的知识水平,转变到以“享受幸福”为标志的“幸福教育”上来,使教育成为学生、教师、家长体验幸福的美好过程。

从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进程来看,幸福教育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的教育”,更加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途径,更加关注人的终身发展。

首先,我们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三贴近”活动,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广泛沟通学校和家长、学生的联系,不断加深社会对教育的了解和理解。进一步实施“家校合力育人”工程,聘请家长代表担任学校安全工作的义务监督员,定期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家长代表到学校进行安全巡视,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管理,不断听取家长和社会的批评与建议,形成人民监督、人民支持的办学环境。

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全课程,减少考试次数,不滥发讲义、复习资料。尤其要重视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校园生活的愉悦。积极倡导义务帮辅,关爱学生的学业、思想和心理,做到在思想上引导、学业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和要求,千方百计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在组织、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干部方面要有实质性的提高和进步。

再次,还要努力优化教师的人格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艺术水平,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与师德学习,强化每一位教职员工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紧迫感,形成工作研究、工作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全面推进有效的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通过教育思想引导、职业素养导向、公共行为准则约定三管齐下,进一步规范、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鼓励教师弘扬教育人文精神,真心实意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并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爱生学校,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放声歌唱的乐园。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引导教师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生活品位。

二、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提高各类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一个永远的话题、长期的任务和永恒的主题,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矛盾。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强烈要求,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品牌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优化每一个管理环节,优化每一个教学过程,应成为所有干部和教师必须时刻强化的意识并自觉实践。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有强烈奉献精神、崇高师德、精湛教育智慧和艺术的教职工成批涌现,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岗位拥有群体性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者,创新发展工作的领军智者,岗位工作实绩显著的品牌强者”。

“质量是生命”的意识要反映在学校每一个工作细节之中,要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往的印象里,很多学校往往注重的是迎接检查、通过验收、评上先进。现在,我们更要追求全社会的信任度、知名度、美誉度,追求学校长期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把教育教学质量看作学校形象的完美展示。

1.确立先进办学理念,建设良好教风学风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教风学风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我们要努力积淀人心向上、人心向善的学校文化,大力营造教师爱生勤业、学生勤奋攻读、师生团结和谐教学相长的育人氛围。牢固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榜样”的基本德育理念,创建“润物无声”的德育文化。要积极组织讨论、总结、提炼学校的核心精神,努力把学校建成物质层面的生态公园、文化圣园,精神层面的生命乐园、温馨家园。

2.加大名师和特长学生的培养力度

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成果客观反映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反映着师生的基本素质。所以,我们要扎实办好每学期的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各类群众性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做平台,通过活动推进工作、培养能力,通过活动提高水平、扩大影响,让每一个师生的个性与特长在学校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升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3.切实提高中考高考成绩

每年中考的各项成绩指标直接向社会展示了学校教学水平的状况。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各年级、各班级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夯实升学质量的基础,力争每届毕业班都取得优秀的升学成绩,向上一级高中学校输送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号召力、影响力,来积累学校品牌的分量,真正让人民满意,全方位展示基础教育的丰硕成果。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视昨天为过去,视今天为落后”,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在成绩中寻找差距,在反思中寻找超越,增强质量的危机感与责任感,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提升办学质量的贡献者。

三、树立以解决问题为共识的教育研究观

成功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明晰思路;在工作机制改革中,还面临种种困难,需要我们不断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在学校发展中,还会遇到很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组织课题攻关;在每个师生的发展中,还感觉到自身的潜力与不足,需要我们反思与剖析。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个部门、每一门学科、每一个人不断强化学习与研究意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真正做到“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学习,哪里就有研究”。要充分发挥好调研的基础作用、研究的梳理作用、科研的先导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战略方针,按照“抓规范、抓研究、抓推广、出成果”的“三抓一出”工作思路,加强教育科研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以校为本,把教研、科研有机地统一到学校的研究工作之中,坚持“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和土壤,教育科研则是校本教研的深化和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引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坚持教、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着力构建较系统的研究体系,强化“工作即研究”的意识,在问题意识中寻找超越和发展的增长点,按照“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本着“常态化研究、全员性参与”的原则,让教师切实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和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选择课题,并认真分析思考,不断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和验证结论,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扎实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筛选和管理,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推广优秀研究成果,不断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特色。

学校教学管理要更加凸现“诊断、服务、引领”功能,所有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都要切实强化“教学为中心”的意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千方百计推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如何有效提高作业、考试等重要环节的实效性,如何有效形成培养优秀学生群体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激情,如何更多更快地产生名优教师”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努力探索教学工作从“时间加汗水”走向“智慧与艺术”的幸福之路。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督导评估之中,并建立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等评审奖励制度。及时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专题会议,表彰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积极开发、收集、整理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本校的教育科研资源库,努力创造条件,加强教科研阵地建设,大力推广先进的教科研成果。

四、树立以特色鲜明为亮点的教育品牌观

当前,以“一校一品、一师一格、一生一长”为核心的特色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合格加特长”也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所有学校更加重视自身发展,办有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

学校特色来自历史资源的积淀,来自名牌教师的声誉,来自本校课程的凝聚,来自学校教研的开发,来自学校文化的创建,还来自校长办学的理念。办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涉及的都是“怎样把学校办好”的问题,特色和品牌原本一脉相承,只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特色是品牌的基础和标志,品牌是特色发展层次和水平的体现。那么,特色教育应具备什么条件及实施哪些内部环境建设呢?

1.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强、懂科学、会管理、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水平,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办学思想、事业心及理论修养,直接影响着学校特色教育的实施。没有大胆创新、执著追求、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信念和实施教育过程中的独特构想,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没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以及科学的预测、果断的决策、娴熟的领导艺术、是无论如何不能实施特色教育的。不能想象,一个涣散而又低素质的领导班子,一个知识平庸、管理乏术、故步自封、不思开拓的校长,能领导一所学校办出特色。所以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实施特色教育,又是衡量一所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精神及校长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好的领导班子是实施特色教育的关键所在。

2.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特别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在某一方面有独特优势的教师。蔡元培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当然,特色教师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广博的知识修养,尽量做到一专多能,用他们的开拓意识,创造性思维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之鼓动起智慧的双翼。

3.要有一个实施特色教育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更要努力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例如,校风、校训、标牌、墙饰、永久性雕塑等,使它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特色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要有充分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真正理解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重要意义,并取得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

4.实施特色教育还必须有相应的“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

没有足够的校舍和教学仪器及相应设备,特色教育也无法开展,所以,作为学校应全面实施规划,多方筹集资金,给特色教育准备足够的条件。

5.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学校应加强对特色教育的管理,强化各级职能。要成立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计划和目标,协调部门工作和专、兼职教师的工作,对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专业训练、实习操作等,统一进行检查、考核,实施监督。要制定一套适合于特色教育的激励竞争机制和评估机制,使之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相适应。

作家林清玄说过的一段话意味深远,发人深思:“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养成特色、人的快乐痛苦欲望。香精要熬个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里面去的;人也是一样,要经过成长锻炼,才有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是独一无二的。”在学校特色与品牌学校的创建之路上,作为新时期的学校管理者,唯有把自己的理想坚持到底,集勇气和智慧于一身,才能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

篇5:牢固树立安全促效益的科学发展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把我们交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在安全生产工作领域中、努力探索,对行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拓展新型管理方式,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提升管理技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交通部门的各项工作。就安全生产工作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对安全促效益,保稳定意义的认识

“安全促效益,保稳定”。已成为当今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安康社会的新趋势。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关注安全舆论氛围;致力于安全生产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并重环境;谋求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安全第一的发源和运用

安全生产工作的“安全第一”这个词,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被人们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上升为生命工程。“安全第一”这个词的应用最早是美国的一间钢铁公司凯里董事长提出来的。1906年,凯里从长期接连不断的事故中引出教训,下决心摆脱焦头烂额的困境。将原来的“质量第一,产量第二”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这项方针的变动,既保障了雇员的安全,又使质量、产量得到保证。凯里“安全第一”的口号和他的安全措施取得了成功,震动了美国的实业界。1912年,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研究制定了有关安全的法律草案,把安全生产纳入到法律制定的范畴。保障和推动了美国工业的不断发展。1917年,英国伦敦也成立了英国安全第一协会。从此以后,“安全第一”的口号被许多管理部门所接受。

对中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也都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时势,结合中国的国情,全面实施“五年计划”,不断地总结创新安全生产工作的新理念,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上升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三、我们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掌声雷动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安全生产纳入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因此可见,我们的党中央已经把安全生产工作上升到“生命工程”的高度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和发展经济过程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紧密地结合起来,绝对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加强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求我们的执政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必须增强优患意识,确立危机感,树立紧迫感和长期作战的思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既要从构建军和谐社会,又要从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决没有终点的现实性。全面建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管理体系,按照形势发展的要求,持续性地改进企业中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这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向经济建设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谋求最佳效益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把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作为落实《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为社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党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至关重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反映了当前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严峻形势。因此,必须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上,遏制种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把各种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安全。

四、发玫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都集中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容易出现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忽视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甚至在一些企业、单位或部门,包括一些个体经营业主,由于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只寻求经济收入,不顾安全,没有很好地理清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这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最共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从交通行业水陆运输所发生和出现的事故分析,也都很大程度反映出,安全责任不到位、安全意识观念淡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四落实”重视不够,管理人员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侥幸心理。从肇庆市去年1—11月份安全生产发生事故为:1782起,死亡342人,受伤2071人,经济损失955万元,同往年比发生起数有上升。就四会辖区,近两年也都发生两起特大交通安全事故(5.27和7.11),广东省去年12月份就发生了8起死亡3人以上重大交通事故,造成29人死亡。以上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二是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超速行驶,临危措施不当,疏忽大意,违章占道等违章行为,也有由于车辆机械(制动、转向系等)缺陷所致。三是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存在死角,特别是边远,交界地区,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事故

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整治。有些道路路况,路面差、线型不好,标志、标识、标线,警示牌和安全防护设施严重缺乏的状态。四是非法营运,违章载客屡禁不止,致使一些安全系数低,无牌,无证的农用车和摩托车成了广大农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成为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五是一些运输单位(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特别是有一些运输企业,存在着以包代管的现象,这些人为因素,也给事故的发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六是一些交通主管部门未能切实把好对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关,运输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从业人员资质关,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以上的问题,都说明了目前安全形势仍然是非严峻。

联系我们交通行业目前的安全生产问题,也存在以下方方面的突出问题:

1、2、对安全资金的投入仍跟不上安全生产所需。

管理人员的资质(素质)低,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变动大,个别运输企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按照《安全生产法》和运输管理人员的配置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3、制度措施多,抓落实少,老问题,老毛病反复出现、整治不彻底,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

4、安全隐患的整治,跟踪落实的力度不够。

5、抓安全生产的学习,教育,培训的深度,广度,细化不够。

五、今后对安全工作应该怎样做

对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在规范中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问题,党中央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始终把国家主权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必须体现安全生产,并用安全生产的标准检验执政能力的建设,全方位提高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为促使国家稳定发展和安全生产有保障,我们国家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仁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出了三大基本目标是:“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经济发展”。规定了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主体是:“政府,企业、从业者,中介组织”。其七项制度是:安生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制度;中介机构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广东省人民政府也根据《安全生产法》,制定了《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广东省重大安全事故法行政责任追究规定》、《条例》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我省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实现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在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依据,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当然也是规范和约束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的法律工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的探索,我们党中央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抓紧构建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深化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系统工程。充分体现全党重视安全,全民关心安全,全社会注重安全,为社会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我们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岗位的同志,要把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推进到企业,务必着力增强“四种意识”即:务必增强安全生产的政治责任意识;务必增强安全生产的服务执政意识;务必增强安全生产的使命意识;;务必增强安全生产的扰患风险意识。做到事故隐患不遗漏,要了如指掌,事故苗头不放过,要切实解决,监督检查要认真细致,对检查整改的项目要跟踪落实。要充分认识,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的“高危性”和抓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树立牢固安全生产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安全的基础上创造效益,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我们讲“管理”,管理就是管人,管事、管物,凡是与安全有关都要有人管。逐步提升安全文化素质,提高操作能力和技术层面,改善服务质量,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效益。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减少事故,主要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我认为这样做就是坚持安全生产的以人为本,减少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的人为因素。

篇6: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

首先我欢迎各位领导到我镇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工作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城区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镇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

央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工业化强镇、产业化兴镇、城镇化活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开拓创新,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上半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我们主要突出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创新环境抓招商,工业经济实现了新突破

今年,我们把发展工业做为振兴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龙头来抓,牢固树立“工业重于一切”的指导思想,全镇上下以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理念,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大办工业,使工业经济实现了新突破。截止月底,全镇工业总产值、总收入、增加值、利润分别达到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⒈建基地,夯实发展基础。

工业基地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充分挖掘镇域北山土地资源潜力,充分发挥电能充足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一是因地制宜搞规划。根据我镇的实际,将工业基地规划为“一园两区”,即:以石营公路为轴线,总占地面积亩,融集镇建设与技术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区为一体的南区;以镇照路为轴线,总占地面积亩的劳动密集型高耗能北区。二是加大投入强基础。我们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苦干不苦等,遵循“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规律,投资万元完成了北区基地设施建设。架设高压专线两条,;架设万专线一条,公里;按照“二横八纵”道路建设框架,泊油铺筑米宽,东西长主干道路一条。

⒉上项目,聚集发展实力。

项目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牛鼻子”,按照“建设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思路,积极建立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情招商、以老板招商、以优惠政策招商的新机制。截止目前,共落实工业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个,在建项目个,即将开工建设项目个。以上新上项目建成达产达标后,预计总产值亿元,利润万元,税金万元。年底累计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增长。

⒊强骨干,培育竞争群体。

以胜金水泥有限公司、新华工贸有限公司、金辉工贸公司、茂烨铸造有限公司等为主的骨干企业发展迅速。胜金水泥有限公司狠抓挖潜改造,投资万元进行二期扩建和环保除尘系统。目前,企业的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正在调试运行,该企业将实现无烟化工厂和现代立窑年产万吨规模的目标;新华工贸有限公司抓住今年生铁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扩大公司规模,投资万元新建选矿场项目,已投入生产,年可生产精矿粉吨,年创产值万元,实现利税万元。届时,该公司年综合产值将达到万元,利税达到万元,今年上半年,全镇骨干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利润分别占到全镇工业的、、、。

二、突出特色抓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了新突破

我们抢抓设市机遇,树立“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五年规划》,实施项目带动,立足优势、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使特色农业由特色优势向产业优势快速发展。

⒈种植业向精品化、集约化发展。一是加快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在××年建设示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抓住市上把我镇确定为全市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的机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齐全、统一建设”的原则,以李姚路为轴线,精心编制了“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总体规划,基地涉及我镇沈桥、观音、关庄、李园四村及东园镇冯桥、美利两村,其中我镇建设亩。为把市上这一“富民工程”做实、做大、做强,真正实现富民目标,工作中镇村两级干部充分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干部担保、结对帮扶、促农增收”优惠政策,使全镇上下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干群一心,共筑增收致富平台的大好局面,加快了大棚基地建设。目前,全镇亩大棚已进入农户入棚定植、启动生产阶段,入棚率达到,观音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成为我市乃至全区规模最大、基础设施配套标准最高、最完善的基地,该基地(亩)预计年底可生产无公害设施蔬菜万公斤,可实现经济收入万元,全镇人均增加收入元。二是加快枸杞、小弓棚韭菜等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我们按照“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扩大规模、增强后劲”的工作

思路,变特色优势为产业优势,通过市场带动、效益对比,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全镇枸杞面积达到亩(其中新增亩),弓棚韭菜面积达到亩(其中新增亩),建成优质米基地亩(其中推广双株插秧新技术亩),胜金千亩枸杞示范基地、沈桥弓棚韭菜基地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⒉养殖业向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养猪业是

我镇畜牧养殖业的龙头产业,今年我们重点抓好提质增效、扩规补栏工作。一是抓好养殖园区的完善提高工作。目前,我镇已建成养殖园区个,其中栋以上的养猪示范园区个(关庄园区),栋以上的养猪园区个,全镇猪舍累计达栋。今年我们采取多方筹资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对关庄核心园区及部分栋以上的养殖园完善配套了水、电、路基础设施,有力推动了农户入园,各园区入园率普遍达到了以上。关庄、李园、李嘴等村的养猪园区农户入园率达到。二是抓补栏。抓住市场行情好的有利时机,积极动员群众扩规补栏,今年猪肉价格创历史新高,全镇各养殖园区生猪入栏率达到以上。面对机遇,关庄、观音、沈桥等村的部分农户纷纷到外镇(乡)租圈养殖。根据今年的肉价,每头猪获净利均在元左右,经济效益创历年之最。上半年,全镇生猪饲养量达到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养猪业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三是抓疫病疫情的防治工作。今年面对国际、国内大范围的疫情的发生,为保证我镇养殖业的安全,镇上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一方面组织力量抓畜禽防疫密度;另一方面,在交通要道设卡,严防死堵,封疫源的传入,通过双管齐下,全面打胜了预防禽流感和五号病的攻坚战,为今年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⒊生态林业向观光型、效益型发展。围绕绿色枸杞观光长廊建设工程,落实市上优惠扶持政策,沿卫青公路发展观光枸杞长廊亩,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添了绿色景观。封山禁牧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月底,全面完成了草原围栏工作,羊只实行舍饲圈养,无乱牧现象发生。

⒋注重科技服务,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围绕我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实际、适用、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有力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结合我镇的特色产业格局,坚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场次。培训农民人次,印发各类农业技术资料万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二是开展了科技人员技术承包活动。我镇认真实施《中卫市农牧林业技术承包服务实施方案》,把技术人员的职称、浮动工资、奖金同承包项目的规模、效益相挂钩,实行合同化、目标化管理,奖优罚劣;推行“一线工作法”,积极组织农技干部进园区、进基地,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鼓励科技承包服务人员放手大胆地引进推广应用适用的农业技术,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目前,我镇名科技人员已按专业技术进入园区、基地进行技术承包服务。三是开展干部示范,引导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活动。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上,为引导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我们采取领导带头、干部参与,坚持按照“干部建大棚、风险自己担、拿我做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工作方式,干部积极带头投资进入产业经营,做农民的开路先锋。经过干部亲自经营、亲自示范,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去年,全镇干部投资余万元的座温室大棚全部启动生产,每座大棚收入均在元左右,让群众看到了设施蔬菜增收致富的希望。同时,也为今年亩设施蔬菜基地的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我镇又有名干部主动搭建了座温室大棚进行示范种植。做到边示范,边手把手的为农户技术服务,降低农户投资风险,确保农户实现经济效益。

三、科学规划抓提升,城镇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市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机遇,以工贸型小城镇为特色,以效益型为前提,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一是抓规划,破“瓶颈”。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集体研讨等方式,重新定位,并把工业南区建设作为城镇扩张的重要突破口。今年,工业南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入园发展,从而拉大了城镇框架,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打破了铁路横亘的“瓶颈”,实现了南区与市场的衔接。二是抓建设,强基础。主要抓了“三大工程”。①投资万元农村道路硬化工程。今年抓住市上加快城区农村道路建设的时机,我镇争取农村道路硬化改造条,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硬化条;②投资万元的沈桥村办公楼建设工程。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③投资万元镇罗大街两侧的人行道硬化工程。铺筑面积平方米,已于今年月份投入使用,改善了城镇面貌。三是抓市场,活流通。在完善农贸市场及西北最大的镇罗生猪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今年围绕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在观音核心区配套建设了占地亩的田头蔬菜批发市场。目前,蔬菜批发市场土建工程即将完工,月底将投入使用。镇罗三大优势产业市场的配套和完善,极大地激活了我镇的商贸,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量积聚,生猪、蔬菜、枸杞等产业流通户应势而生。上半年,全镇新增万元以上流通户户,从业人员人。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和镇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整体推进抓落实,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突破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方针,促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⒈社会治安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方针。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积极开展创建“治安模范单位”、“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狠抓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治安保卫工作,使全镇保持了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上半年,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起,比去年同期下降;共受理治安案件起,比去年同期下降,打击处理违法人员人次;受理民事纠纷案件起,比去年同期下降,调解起,调解成功率达,全镇没有因民事纠纷治安案件查处不及时造成群众上访或转化为重大刑事案件事故的发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⒉人口与计划生育协调发展。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略,坚持计划生育“一把手负总责”和“一票否决制”。按照政策推动,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呈现了协调态势。上半年,全镇总人口达到人,出生人口人,其中计划内生育人,人口出生率为‰;死亡人数人,死亡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多胎率为,好范文版权所有比市上下达指标低个百分点;两胎间隔符合率为,比市上下达指标提高了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率为,比市上下达指标提高了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比,人口出生率下降了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个千分点;节育措施及时率达到了,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人口环境。

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认真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家庭”和“双学双比”评创活动;在育龄妇女中举办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认真贯彻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在全镇广大群众中开展了法律知识、种养技术、务工常识等综合技能培训。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全镇农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镇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⒋文化、卫生、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开展了文化进村入户活动,全镇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室个,家庭文化活动室个,群众自发成立了民间娱乐组织个,参加了市庆及大漠黄河飘流文化汇演;举办了“胜金雄风”文化广场专场文艺演出。群众性文化娱乐丰富多彩;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集镇、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改善,创建了市级卫生文明单位;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全镇共发放扶贫、救灾救助资金万元,社会弱势群体受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上一篇:安全员的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如何健全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