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应用题课件

2024-04-17

两步应用题课件(共11篇)

篇1:两步应用题课件

两 步 应 用 题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80~81页例1,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算式是:()。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算式是:()。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熟练掌?quot;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难点是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设想:

1.开讲激趣。

上课伊始,由庆祝”国庆节“学生做花的话题引出了复习题,使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基本事实“都来源于生活实际,贴近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应用题的结构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我注意运用迁移规律引入新知,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学生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完复习题后,我设疑:如果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能不能解答呢?经过讨论,学生明白:题中没有告诉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这时,我再增补一个条件引出了例题。这样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发展而来地,即使学生认清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又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突出”中间问题“的教学。

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出”中间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关键,层层设问:”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黄花和紫花的总数题中直接告诉了吗?“、”所以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与此同时,注意借助线段图直观地展示分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在完成例1及”想一想“的教学后又引导学生比较三道题目的异同,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化这个认识。

4.”导“、”放“结合,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中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问题,老师决不暗示。”导“就是启发引导,重点是帮助学生正确提出”中间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授人以”渔“;”放“就是放手让学生对例1及”想一想“进行试解,这样,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尝试解题的成功喜悦、也锻炼了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

5.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课末,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的小游戏“,就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让学生体会出新知的用途,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增添了课堂情趣。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2:两步应用题课件

教学内容:

教学例4,完成教科书第108页“说说算算”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掌握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5÷5÷3 14-7+28 3×9-4 40+16÷8

2、将后两题分别加上括号,变为:3×(9-4) (40+16)÷8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有括号的式题应先算什么?(出示结语)

3、揭示课题:

我们将按这样的运算顺序来用递等式计算两步式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 出示后,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与前两天学习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相比,多了什么?

(2) 算式题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告诉学生:在有括号的算式题,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 逐步演示并提醒学生:没进行第一步运算的部分,应位置不变照抄下来。

2、教学例4(2)。

(1) 出示后,说说运算顺序。

(2) 独立完成。

3、小结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两题不先算乘法和除法?以深化学生对“先算括号里面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说说算算”。

第一题:按要求独立完成。

第二题:出示生先比一比异同之处,再独立完成。

强调:注意运算顺序的不同。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独立完成后,学生比较两组题的异同,并说出各类两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作业:

篇3: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策略

由简单应用题到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一个质的飞跃。简单应用题只要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就可以直接回答最后的问题, 而两步计算应用题则需要先提出一个中间问题, 求出为回答最后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思路, 选择已知数量和运算方法, 这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 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简单应用题的基础训练, 为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做好准备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个简单应用题所组成, 所以学好简单应用题是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为了使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能顺利进行, 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应加强下列几项基本训练:

(1) 给出两个已知条件, 补充所求向题;

(2) 给出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 补充另一个条件;

(3) 给出所求问题,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4) 解答连续性的应用题, 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做铺垫。

以上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基本数量关系, 并提高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引导学生明确结构, 发现中间问题, 做好过渡

由简单应用题到两步计算应用题, 有一个过渡问题, 如何过渡呢?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 把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变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这种方法出现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两个简单应用题拼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 (1) 水果店有苹果21筐, 又运进12筐, 一共有多少筐? (2) 水果店有苹果33筐, 卖出29筐, 还剩多少筐?可以把以上两题拼成:水果店原有苹果21筐, 运进12筐, 卖出29筐, 现在店里还剩苹果多少筐?用拼题方法引入, 能使学生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由来, 感知中间问题, 初步理解为什么要分两步计算的道理。另一种形式是出现一个递进连问的简单应用题, 然后抽掉第一问, 使其成为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如:石桥区小学买白粉笔80盒, 买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35盒, 买彩色粉笔多少盒?两种粉笔一共买了多少盒?抽去第一问, 使其变成:石桥区小学买白粉笔80盒, 买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35盒, 两种粉笔一共买多少盒?这样引入便于使学生领悟要解答这道题必须分两步, 要先求出买彩色粉笔的盒数, 才能求出一共买粉笔的盒数, 即先找到中间问题, 才能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 给简单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 不改变它的问题, 使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如:玩具厂计划生产1000件儿童玩具, 已经生产了840件, 还要生产多少件才能完成任务?把这个简单应用题的第二个条件“已经生产了840件”, 改变成两个条件, 即“每天生产210件, 已经生产了4天”, 这样使原题变成了两步计算应用题。这样引入, 便于学生发现中间问题的必要性, 进行前后两题的比较, 促使学生找到解答最后问题的途径。

以上两种引入的方法, 都是为了使学生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由来和结构, 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寻找中间问题服务的。至于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引入,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重视思路指导, 掌握推理方法, 抓准中间问题

掌握解题思路是解答复合应用题教学的核心。在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 应重视思路指导, 启发学生掌握推理方法, 抓住中间问题。

一般的解题思路, 可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分析和综合是相互结合的。如:生产组原计划生产10000个乒乓球, 已经生产了8小时, 每小时生产650个, 还要生产多少个?

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先采用分析法思路:

这种思路可以归结为:一抓 (抓住问题) 、二想 (想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三找 (找必要条件哪个已知, 哪个未知, 未知的就是中间问题) 、四定 (定解答计划:先算中间问题, 再算最后问题) 。利用分析法确定了基本数量关系后, 就可进一步抓住条件, 运用综合法去解决中间问题了。

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学生较为难学一些。因为这种应用题的一个已知条件在计算中要用两次, 学生在解题时常误认为是一步计算应用题。碰到这种情况, 可以引导学生用示意图帮助分析。

篇4:解决两步或两步以上应用题的方法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方法;审美情趣

在小学数学中,两步或两步以上的应用题一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一碰到这些类型的题目,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现在我就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讲述一下两步及两步以上数学应用题的一些解题方法及其解题的技巧。

一、两步或两步以上应用题的分类

可以分为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

二、两种应用题的定义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第一类:复合应用题

1.什么叫复合应用题

两步或两步以上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是由几道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不具备特定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叫做一般复合应用题。

2.解决复合应用题的方法

在具体分析解答中,一般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或分析综合法。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运用图示法、假设法、转化法。

(1)分析法。就是从问题入手,逐步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直到求出解。

(2)综合法。就是从问题的已知条件,逐步推向未知,直到求出解。例如,我们可以从“小明买了3支铅笔,每支0.5元”可以知道,小明买铅笔花了多少钱,然后又从“小明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1元”可以知道,小明买笔记本花了多少钱。最后推算出小明共花了多少钱。

(3)分析综合法:是将分析法、综合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的方法,当意识条件中有明显计算就用综合法顺推,遇到困难时再转向原题所提的问题采用分析法逆推几步,顺推和逆推联系上了,

问题便解决了。

3.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分析题目里数量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二)第二类:典型应用题

1.什么叫典型应用题

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并且有一定解答规律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如求平均数应用题、相遇问题、归一应用题等。要特别注意认识各类应用题的特点,并掌握其解题规律。

2.各种典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1)求平均数问题。

A.求平均数的特点:把各“部分两”合并为“总量”,然后按“总分数”平均,求其中一份是多少。

B.求平均数的解题规律: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量”和“总分数”,然后用总量÷总分数=平均数。如:五(1)班共有50人,期中考试全班数学科总分是4050分,求五(1)班的平均分。就可以用4050(总分)÷50(总人数)=81(分)(平均分)

C.有些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我们根据平均数就是移出大数多出部分小数后得到相等数的实质,用“移少补多法”解答。如:五(2)班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小明跳了107次,小红跳了93次,小刚跳了112次,小强跳了88次,4人平均跳了多少次?这题就可以采取“移多补少法”,把小明的7次移给小红,小刚的12次移给小强,就可以求出平均数是100次。

(2)归一问题。

A.归一问题的特点:从已知条件中求出“单一量”,再以“单一量”为标准去计算所求的量。归一问题通常分为正归一和反归一两种。

B.归一问题的解题规律:在解题的过程中,先求出一个单位数量,然后以“单位量”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用乘法算出若干个“单位量”是多少,这是正归一的解题规律。或用除法先算出总量包含多少个“单位量”,这是反归一的解题规律。归一问题还可以用倍比问题的解题方法求解。

(3)相遇问题。

A.特点:两个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向;运动时间相同。

B.解题规律: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如:“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3小时它们相遇,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这道题我们可以先求出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和是60+50=110(千米/时),再用110×3算出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是330千米。

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与学生一起总结各种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步骤,教会学生解决两步或两步以上应用题的方法及技巧,并经常进行相关的练习,学生再碰到这样的应用题时,就不会再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入手了。

参考文献:

[1]赞可夫.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09.

[2]韩祖勇.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中国学生解题方法大全条例.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07.

篇5:两步计算应用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页例1。

教材分析

本应用题是学生过去学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即由原来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引申到求比两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教材主要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比较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该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纯粹的应用题教学有些反感,不太乐意为了解题而解题,喜欢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将应用题与别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联系生活显得很有必要。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难怪课后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节课有点像数学课,又有点像班队课,还有点像思品课。”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由于例1的内容较为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有没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

出示:买青菜用了2元钱, 买白菜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答吗?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钱;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

[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巧妙借助“今天我当家”的场景,对生活要素进行提炼,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从细微之处看生活”,在生活氛围中自觉调动原有认知储备,全身心地为小红想计策、出创意。]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师: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

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

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了( )小邻居。

师: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邻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

(出示线段图,图略)

师: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支持。

练一练:奶奶给了10元钱,妈妈给了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 )元钱。

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

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青菜和萝卜的总数多8元,买肉用了( )元钱。

师:谁愿意说说?(生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位正在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了,也想请她们帮帮忙。

练一练:买茄子用了4元钱,买冬瓜用了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总数多4元,买鱼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本环节步步深入,分别设计了“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等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诱发出“我就是小红”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蕴涵了尊重个体思维的原则,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的学习不留痕迹地融入对生活的学习中,融入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3、师: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生。小红多会安排呀!

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

2个同学洗衣服,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倍,擦窗的有( )人。

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正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

练一练:第一次发了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是前两次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

[在数学课中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四个计划这一主线中还必须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衔接与穿插,“上街买菜算算钱”,“小区发了多少份倡议书”,这些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蓝本,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其说是在解答题目,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不仅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而且还注意了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4、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比较三组算式

师: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书质疑(生完成例1)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

(生自练,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的不同列式)师:谁愿意来说说?

逐题出示:① 8+6=14(个) ② 8+6+9=23(个)

14+7=21(个) 23+7=30(个)

师: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那如何改题目呢?

[这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让学生在想中练,错中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选择信息的主体,变以往学生坐着等信息为主动获取有用的信息。]

2、师: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

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

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

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

师: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学生设计)

师: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不够,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

[在课尾设计“计划四:购物”,这一环节呈现给学生的信息是用20元钱去买提供的商品。看似简单的一道题,由于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群体合作中收集、整理信息,不仅设计了10多种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而且还延伸出:如果买东西后钱多了可用来捐款、还给父母、存起来等多种办法,适时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当有同学提到要把所有的商品全买下而钱又不够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纷呈,如讨价还价、打折优惠、先欠再还、买一送一,有些购物策略甚至连老师也始料不及。开放的活动开发了学生丰富鲜活的认知潜能,在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中,不仅增进了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而且还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师: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相信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

篇6:两步计算应用题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认识多(少)几求和、几倍求和(差)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弄清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隐藏的条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活动,看!森林里有一群小兔子,它们也出来找吃的了。

出示:白兔5只,黑兔比白兔多5只。

2、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2)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数学信息的?(学生分析黑兔比白兔多5只的含义)

(3)信息中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吗?你怎么想的?

(4)你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说,师用黑板条出示)

①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只?

②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两种兔共有多少只?

(5)这些问题中,哪个一步能解决?哪个不能一步解决?(生说)

3、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师指②

二、合作探索,研究问题:

1、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呢?在小组内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用不同方法分析(线段图、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分析方法:

(1)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这道题的?

生:我们组是用画线段图方法来分析的。

师:那好,请你到前面边画图边分析,好吗?

白兔

5只共?只

黑兔

多5只

(2)师:他们组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的。其他组的同学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们组是从条件入手分析的。

师:你能分析吗?指名分析。

师:他是从条件入手分析的,他分析的多完整呀!

(3)师:还可以怎样分析呢?

生:我是从问题入手分析的。指名分析。

师:他分析的真准确。谁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再来分析一遍。

指名两人分析。

3、 解决问题:

(1)能把你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

(2)指名板演:

① 黑兔有多少只?5+5=10(只)

② 两种兔共有多少只?10+5=15(只)

(3)指名讲解,师追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求黑兔的只数?也就是说黑兔的只数是解决两种兔共有多少只的什么?(中间问题)

谁再说说解决两种兔共有多少只的中间问题是什么?

4、 讨论比较:

大家观察比较一下第①和②小题,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充分讨论,认识到:这两道题的条件相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第(1)题只需一步解答;

第(2)小题却要分两步计算,问:在解答过程中,哪个条件用了两次?为什么用两次?其中黑兔的只数用了两次,即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求异拓展:

小兔子们又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出示线段图:

白兔

5只 共?只

是白兔的2倍

黑兔

(1) 你先看图说说图意、指名说。

(2)你能分析解答这道题吗?自己分析、解答。

(3)指名分析、解答。师追问:解决共有多少只的中间问题是什么?哪个条件用了两次?为什么用两次?

2、开放练习,灵活组合:

小兔子们看同学们这么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看看是什么?

出示:

① 海棠花12盆;②杜鹃花比芦荟多10盆。③茉莉花的盆数是海棠花的3倍;

④芦荟8盆;⑤月季花比海棠花少6盆;⑥蝴蝶兰的盆数是芦荟的2倍。

师:你知道海棠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多少倍吗?

自己分析解答;指名汇报。

你能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吗?自己提问题、解答。

四、总结收获:

1、 你有什么收获?

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师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从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里给出的已知条件,确定出哪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先求出中间隐藏的条件,再进行计算。)

五、课外实践作业:观察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应用本节学到的本领,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六、板书设计:

含有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① 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只?

5+5=10(只)

② 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两种兔共有多少只?

白兔 ①黑兔有多少只? ①黑兔有多少只?

5只 共?只 5+5=10(只) 52=10(只)

黑兔 ②共有多少只? ②共有多少只?

篇7:《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

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2、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2、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

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篇8:退一步,进两步

时在“五一”前,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的消息。这个增幅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9%, 也低于高盛、摩根大通等西方智库8%的预测, 但高于国家年度计划7.5%的指标。综合来看, 由于调结构, 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了脚步。

同时, 主要能源煤炭、电力等消耗量减少, 也印证了经济下行的轨迹。数据显示:一季度煤炭产量同比下降0.95%至8.3亿吨, 而消耗量仅上升1.5%;一季度用电量增长4.3%, 而2012年同期GDP增速为8.1%时用电量增长了6.8%。按常规分析, 能源大幅度减少, 不外乎三个原因:经济规模缩小, 开工不足;节能措施到位, 能效提高;经济结构转向了能耗少的方向。

专家认为, 三个原因中国都有。并表明经济回稳的基础不牢, “调结构、转方式”正艰难转身。估计第二季度情况将与第一季度差不多, 上半年徘徊在7.5%~8%之间几成定局。

正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 才引来种种猜测和议论。一曰“唱衰论”, 说经过多年10%以上的高增长, 当今中国能源靠进口、环境变化、生产成本高涨、腐败丛生, 增长放缓即经济衰退开始;二曰“硬着陆论”, 妄言人民币超发、银行出现坏账、房地产泡沫等加剧了经济“不平衡、不协调“, 实体经济不振, “硬着陆”难免;三曰“怀疑论”, 从能源消耗减少、雾霾、外企撤离等推断, 中国经济实情比统计数字更糟, 困难更多, 怀疑“有水分”, 虚高。

不可否认, 经过30多年“急行军”式发展, 确实造成和积累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发展中产生的, 不是无解的。那种故意放大瑕疵, 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的看法和做法, 既不道德也不符合事实。大家应该记得, 调低增长指标而更加追求增长质量和效益, 是中国政府主动所为, “十八大”报告讲得很清楚。故意曲解, 用心不良。而且, 虽然增速放缓, 但7.7%的增长率仍是全球最高的。美国号称经济全面复苏, 其实增长还不到3%, 日本刚转负为正不过百分之2点几, 有何可夸耀的!

我国适当放缓经济增长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几年前就有人疾呼:放慢脚步, 给灵魂一个安放的地方。适当放缓, 至少有以下好处———

第一, 减缓资源的“饥渴感”。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 涉及1000多万职工, 到2011年已有69座城市资源枯竭, 失业率达7.2%以上 (保守估计) 。慌不择路的大采大挖让曾经的煤都阜新、锡都个旧、油都玉门过早殒落。如不放缓, 到剩下的49座城市矿枯城衰、人去城空那一天, 大家都将欲哭无泪。

第二, 让环境休养生息。过快发展“透支”了环境, 20年前的5万多条河流已消失了2.8万条。现在是没有不污染的河流。滥采地下水使城市沉降频现, 空气污染致百万人过早死亡。不努力修复环境, 将没有未来。

第三, 助推经济转型。慢下来, 才敢说不要带血带毒的GDP, 才能倡导清洁能源, 发展服务型消费, 实现就业和减贫双目标, 推动经济转型。否则, 一个劲“大干快上”忙不迭, 无暇顾及。

第四, 慎取城镇化红利。我国城镇化已达50.7%。农村变城镇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 可扩大内需, 增加GDP, 红利多多。但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 不可“萝卜快了不洗泥”盲目发展。慢下来, 精心搞, 不急功近利, 才经得起历史检验。

篇9:《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乘除法两步运算的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新知,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北安都有哪些较大的商场吗?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地方?在超市里都有哪些商品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小熊毛绒玩具、娃娃、小汽车、文具盒、钢笔等实物。)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两个小朋友正在逛超市,小男孩看见红色的小汽车,就对小女孩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小女孩说:“啊?!买这么多!你应该付多少钱啊?”他们正在讨论的时候,售货员阿姨走到他们面前说:“12元钱可以买3辆小汽车。”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算出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吗?

2.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先求什么?列式计算。再求什么?列式计算。

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先求每辆小汽车多少钱,列式计算12÷3=4(元);再求买5辆小汽车一共多少钱,列式计算4×5=20(元)。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情境再现:教师扮演售货员阿姨,学生来买物品,教师提供相关信息,让学生帮助计算应付多少钱。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刚才你们所解决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求几个相同物品的价格,都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回答)

三、实践应用

1.每箱有8瓶水,把2箱水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瓶?

2.两张纸可以做8朵花,有5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篇10: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方法。

2情感目标:能正确的分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应用于实践。教学重点: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能分布列式计算。教学难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的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学具:幻灯片

课时.课的类型:1课时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检查复习:(出示幻灯片)

水果店有40千克苹果,卖掉25千克,还剩多少个?又运来150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

谁能给老师解这道题?

大家在下面自己做一下

(出示答案)同学们看看他跟老师 做的一样吗?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和父母一起去过商店啊?

商店里都卖什么啊,你们都会买什么啊? 那我们来看看商店中有什么?

(出示幻灯片)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

个?

谁能做一下这道题?

二.授新: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题

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 20个,还剩多少个?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遍题,谁能读一遍,其他同学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这道题和

前一道题有什么不同?

如果要解这道题我们思考一下,应该先求出 什么?

是不是应该先求出白皮球和花皮球一共有 多少个啊?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18=24(个)

(2)还剩多少个?

学生活动

40-25=15(千克)

15+150=165(千克)

答:现在一共有165千克。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条件不同

24-20=4(个)

答:还剩4个。

四: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

同学们做了20朵红花,老师做了8

朵红花,送给幼儿园25朵,还剩多

少朵红花?

谁能给老师读一遍题?谁能找出已知 条件,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1)红花一共有多少朵?

20+8=28(朵)

(2)还剩多少朵?

28-25=3(朵)答:还剩3朵。

(出示幻灯片)

商店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谁能做一下这道题? 40+30=70(个)70-37=33(个)答:还剩33个。

五课堂小结:今天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大家掌握的都

很好。

六布置作业:二年级小朋友做14件玩具,三年级

做23件玩具,送给幼儿园17件,还剩多少件?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

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18=24(个)(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篇11: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52-4×6 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树。栽了多少棵桃树?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1)读懂题意;(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上一篇:建筑构造试题下一篇:副词和形容词比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