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2022-09-06

第一篇: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并能很好的解决以往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使复杂知识简单化、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由于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一年级实验教材《咏鹅》一课时,我是这样导人的(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小河边,微风轻轻地吹着柳枝,小鸟在快乐地歌唱,水中的鹅儿也在快活地叫着,就连小河里的流水也在哗啦啦地唱着歌„„。同时,播放出鸟呜、鹅叫、风吹柳枝、小河流水的音乐,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像、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诗、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地有感情地背诵出这首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入情入理,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解《春天的音乐会》这一课时,播放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春天的美丽,春天给人们带来的_无限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人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三、以情带声,感受理解歌曲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使之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例如:我在处理歌曲《保护小羊》时,播放Flash动画,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情感的:“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非常的晴朗,花儿张开了笑脸,小草随风舞蹈,几只小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来到草地上,他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顶角,玩的可高兴了„„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一乐句?”学生看着美丽的动画情不自禁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了第一句。接着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三只狼,小羊边跑边叫,小鸟急得拍翅膀,正在这时大象来了,举起了长鼻子;狗熊举起了大手掌;小刺猬、小猎狗都来了,最后三只狼叽哩咕噜滚下了山坡。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演唱热情极为高涨,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力,同学们还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制打击乐,如用铅笔有节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温驯,用手拍书、用筷子敲纸盒等模仿

各种动物,边演唱边敲击,培养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四、设境表情,感受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歌咏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例如在学习《小动物唱歌》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好多同学喜欢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起伏有致,如似鸟儿在捌林中尽情地对答歌唱;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猫;有的同学两手指竖起放在头顶,扮演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树在微风中随风摇摆等等,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人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所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给他们充分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

第二篇:音乐心理学理论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内容摘要】音乐心理学指的是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包括对音乐的兴趣、审美和实践能力,它从多方面构建了学生对音乐的态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人文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理论

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应用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现今教育在音乐上表现的大多是基础教育,教授的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东西,可是因为音乐在升学成绩里占的比重不大,导致学生将音乐视为可有可无,对音乐提不起兴趣,从而让音乐教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要将音乐教育顺利进行下去,就要采用适当的方法,音乐心理学就是其中一种。

音乐心理学指的是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包括对音乐的兴趣、审美和实践能力,它从多方面构建了学生对音乐的态度,从而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音乐教育,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喜欢上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人文素养。

一、让学生认识音乐,感受音乐

学生在进入音乐课堂之前就在生活中接触过音乐,听歌、听乐器演奏等等,但是这时只是对音乐的感官认识,并没有形成一个意识形态。在进入课堂后,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认识了各种音符,认识了五线谱,但这也只是音乐最为表象的东西,可惜的是,老师所教授的音乐知识大多都停留在这种表象,因而,大部分学生即使在课堂上也不能够真正的认识音乐,了解音乐,也就无法对音乐产生感情。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音乐教育中就要注意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等人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音乐并不仅仅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容易,让他们知道每一段旋律背后都有创作者的艰辛,让那些音乐家的故事感染学生,使学生正视音乐,把音乐这门学科和语文数学这样的重点学科等同起来,提升音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又比如,老师可以开设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聆听动听的旋律,为学生讲述旋律背后的故事,向学生介绍各种乐器,如大提琴、长号等等,这些乐器长相奇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见,就会对它们产生好奇,从而引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老师必须让学生知道,音乐不仅仅是音符和五线谱那样简单,它是沟通的桥梁,和其它课程一样,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初中是青春期的开端,这时的学生都蠢蠢欲动,他们平常接触得最多的音乐就是流行音乐,大街小巷充斥着朗朗上口的旋律,让学生随口都会哼唱起来。但是,这些流行音乐的质量参差不齐,少数歌曲的内容也包含负面情感因素,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十分不利,一些网络歌曲甚至还夹杂着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学生心理是一种危害,因此,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让学生能够分清音乐的好坏刻不容缓。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即让学生能够分辨出音乐的真伪,从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老师应该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知道,什么音乐能够修身养性,什么音乐能让人生厌。

比如,老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对一些网络歌曲进行分解分析,对比一些名曲名著向学生进行讲解,同样是这些音符,怎么组合能美妙动听,怎么组合会让人烦躁不安。经过对比,学生就会直观的看到滥俗的音乐和大师音乐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认知上将它们分开对待,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如果条件允许,老师还可以带学生去音乐会或者演奏会现场感受一下音乐对环境的感染和对人的熏陶,在那样的环境中,学生全身心的进入到音乐的世界,眼前呈现出一片广阔的音乐天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三、鼓励学生勇敢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音乐产生热情,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演奏乐器,但是因为对自己的不确定和不自信,使得他们不敢在人前展现自己,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勇敢释放对音乐的热情。

比如,老师可以进行音乐分组,四五个同学一组,让同学们先小范围的展现自己,让他们放松心态,当学生们习惯了这种展现形式,就可以将分组的人数慢慢扩大,直到学生站在全班的面前。

而对于一些乐于展现自己的学生,老师应该争取机会,让他们能够站在全校学生的面前,甚至是站上更大的舞台,让他们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教会学生勇敢就是让学生不怯场,在表现音乐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处之泰然的心理素质,这就是音乐心理学带给学生的反馈。

在利用音乐心理学进行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音乐素质。因为音乐除了后天学习,也要有一定的天赋。有的学生嗓音条件极好,有的学生乐感极佳,有的学生对乐器的领悟力很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这些学生尽情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音乐才华得以展现,为国家增添更多的音乐人才。

结语

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也是一门极具前途的生存技能。如果学生从小接触音乐,就能养成很好的音乐素质和人文素养,对品格情商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但是,目前的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师在授课之时只把音乐当作是辅助科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也选择了忽视音乐。

音乐心理学理论是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引导,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提高音乐审美的一种音乐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表现为让学生认识音乐,养成对音乐的审美和敢于展示音乐素质,这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突破,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第三篇:课件音乐介绍

课间音乐简介

《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该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献给爱丽丝》(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童年的回忆》,又名《爱的纪念》又名《爱的克里斯汀》,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1953年12月28日出生在法国巴

黎的一个小镇上。是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是一位用琴声来传递浪漫的人。他弹的钢琴曲,音色华丽、旋律优雅。如同一首首浪漫的钢琴诗,激发出人们对生活的爱,唤醒那些沉睡在心中的浪漫情怀。每当提到这位“世界现代钢琴王子”,我们心里就会想到“爱”和“浪漫”。这些年来,理查德·克莱德曼以琴键间流淌出的爱与浪漫,感动了世界。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中文名称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自新大陆交响曲》)由德沃夏克创作。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 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彩云追月》民乐合奏。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

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渔舟唱晚》古筝曲 ,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作词:倪维德,作曲:施光南,以葫芦丝演奏的版本最为常见;后燕妮、关牧村等也演唱过该曲目的歌唱版本。 其他乐器也有过演奏

第四篇:大学课件-高等数学课件导数、微分及其应用

第二讲

导数、微分及其应用

一、导数、偏导数和微分的定义

对于一元函数

对于多元函数

对于函数微分

注:注意左、右导数的定义和记号。

二、导数、偏导数和微分的计算:

1)能熟练运用求导公式、运算法则计算导数、偏导数和微分;

2)隐函数、参数方程的导数

3)高阶导数:特别要注意莱布尼茨公式的运用。

例1:求函数在处的阶导数。

解:,所以有

(1)

利用莱布尼茨公式对(1)两边求阶导数得

当时,

由此可得

例2:求的阶导数。

解:

其中,,则有

注:计算时注意一阶微分不变性的应用。

4)方向导数与梯度

三、导数、偏导数及微分的应用

1)达布定理:设在上可导,若则对介于的一切值,必有,使得。

证明:在上可导,则在上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1、如果异号,无妨设,

由于,由极

限的保号性,当充分接近时有;当充分接近时有

,这就说明不可能是在上的最大值,

所以一定存在,使得是在上的最大值,由费马

定理可得。

2、对于一般的的情形,设是介于的值,考虑函

数,则有异号,由前

面的证明可得,存在有,即。

2)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及泰勒中值定理

其中,这里在与之间的某个值。

3)一元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最值

4)一元函数的凹凸性:

在区间上凹:和,若,则;

在区间上凸:和,若,则;

性质:1、如果在区间上是凹的,则和,若,一定有

;

2、如果在区间上是凸的,则和,若,一定有

证明:因为

其中,所以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以上结论。

例3:证明:若,则有

证明:考虑函数,因为

所以时,是凹函数。因此对于由性质有

5)多元函数几何应用

6)多元函数的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例4:设在上连续,在上可导,。又在上连续,证明: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证明:因为在上连续,所以在上存在原函数,即有。

考虑函数,则有,由罗尔中值定理可得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因此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例5:设函数在上连续,在上可导,

(1)如果,证明: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2)如果,且对一切有,证明:至少存在一点

,使得。

证明:(1)如果函数在上是常数,则对于任意的都有。下面设不是常数,此种情形下存在使得,无妨设,取,因为,所以存在,当时有

因此我们有,由此我们可得在上的最大值不在端点取得,由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和费马定理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2)因为,,由夹逼准则得

考虑函数,则有在上连续,在上可导,并且,由(1)的结论可得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例6:设函数在区间上可微,,是个正数,且,证明:存在使得

证明:利用介值定理,存在使得

,无妨我们设,对函数分别在以为端点区间上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得,至少存在在之间使得

因此我们有

例7:设在上可导,,证明:。

证明:1)设在内的最大值为,则有

这就得到在上有,特别是;

2)设在上有,设设在内的

最大值为,则有

这就得到在上有,

由数学归纳法可得在上有。同理可得在上有

例8:设在上有二阶导数,证明:存在,使得

证明:设,将在点处展成三阶泰勒公式

当时,

(1)

当时,

(2)

因为在可导,且在之间,由达布定理可得,存在使得,此时即有

例9:设在上二阶可导,证明:对于,存在使得

证明:构造函数,则有,利用罗尔中值定理,存在有,再利用一次罗尔中值定,存在使得,又因为

由此可得

即有

例10:设函数在连续,在内可微,且。证明:(1)存在使得;

(2)存在使得。

证明:(1)考虑函数,因为,由零点定理,存在使得;

(2)考虑函数,因为,由罗尔中值定理,存在使得,即有

例11:设在上无穷次可微,并且满足:存在,使得,;且,求证:在上。

四、练习题

1)求函数的阶导数。

2)设在上有阶导数,且,证明:存在,使得。

3)设在上有二阶导数,且存在使得证明:存在,使得。

4)设在区间上三次可微,证明:存在,使得

5)设函数在上是导数连续的有界函数,,证明:

五、

第五篇:中国民族音乐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几首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特点。

2、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节奏、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聆听与模唱少数民族歌曲,感受其音乐情绪,初步懂得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等因素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几首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特点。

2、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节奏、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聆听与模唱少数民族歌曲,感受其音乐情绪,初步懂得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等因素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感受与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作品的风格。

教学模块:湘版教材音乐鉴赏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时数:1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景引入:

播放黎族《竹竿舞》片段,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多媒体出示跳竹竿舞的画面)

问题:

1、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地方的民族音乐?

2、说说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并列举熟悉的少数民族名称。

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和dash;—《牧歌》

(1)简介: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歌民歌。由海默填词,瞿希贤改编的一首无伴奏合唱曲。作于1954年。

(2)结合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情绪,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音色、调式、曲式、旋律、速度、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风格的表现作用。】

5、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dash;—短调

聆听《草原晨曲》,并让学生说出感受及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6、讨论与交流:

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族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7、掌握蒙古族民歌的体裁: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民族es;×× | × ×||

(3)从节奏、情绪、旋律等方面来分析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4)对比:通过播放不同版本演唱的《新疆好》,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感受。

【加强对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格的理解。】

三.活动与探究:

(一)教师提出问题:

1、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2、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二)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推荐代表将本组探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三)师生归纳、总结

1、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构成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

2、①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

②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

③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

(设计意图: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四.拓展延伸

1、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歌舞,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历史文化等等,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既丰富绚丽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引导学生课余搜集整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才是学习的最大课堂。】

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民族,但我们只有一个家这个家的名字就叫做“中国”。(播放歌曲《大中国》师生一起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大中国》体现出情感升华,让友爱和团结在各民族中传递】

上一篇:医院团总支工作计划下一篇:语言艺术协会总章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