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管理的举措

2024-05-15

高中德育管理的举措(共4篇)

篇1:高中德育管理的举措

德育管理三举措,保驾护航为中考

XX县XX初中张XX

初三学年是学生初中教育的最后一年,初三也是学生在其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初三阶段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状况、升学情况,既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关系到学生所在的家庭安定和幸福。

现阶段,学校的重心压在初三教学上,德育的重心就是为中考保驾护航。

一、形势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初中生活已接近尾声,临近中考的学生现在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目标明确,拼命学习的,一类是升学动力不强,边学边玩的,一类是升学无望,不愿学习的,初三德育管理的重心就在这第三类不愿学习的群体。因为他们不愿学习,就会惹事生非,就会影响其它人学习。针对现状,我就谈谈我校在一方面的做法。

二、方法措施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和老师的职责

作为德育校长这个时候既是挑战又是考验。我们专门开了初三年级部领导和班主任会议,将职责分工到每一各人身上,要求值日领导和班主任每天第一个到校、到班级,检查学生的到校情况,学生没有按时到校的,立即和家长联系。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和纪律情况,要求所有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在班级办公。

(二)举措上动真碰硬,注重教育和惩戒的结合思想是统帅,是灵魂,育人首先育思想。我们在春学期开学初,就召开了 全体学生会议,分析当前学校和全县的教育形势,做好正面引导。指引他们的道路——只要规规矩矩学习,读书的道路是畅通的,向他们介绍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的教育形势,向他们宣传今年我县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上取得的喜人成果。

在县一模后,我们召开后进生学生代表会议,和他们学习《江苏省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警告他们,文化成绩考试不及格,补考后仍然不及格的不发毕业证书,只能发义务教育证书。告诉他们,教育局下达了对学校考核的指标,学校必须按照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来发放毕业证书和义务教育证书。

会上,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发放义务教育证书的标准,警告他们,凡是有下列情况的(一票定终身,发放义务教育证书)

1、打架斗殴的2、故意破坏公物的3、故意吵闹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经

三次教育不改的4、和社会上不良人员来往的5、和老师无理取闹的6、查实私自上网吧的。

7、无故迟到3次或逃课1次的。

在期中总结大会上,对不守纪律情节严重的陶某、王某等3名同学的事例做深入的解剖,予以严肃批评教育,来震慑群体,以儆效尤。

在规章制度上,再学习,再强化。强行禁止学生串班,串年级,串楼层的现象,减少矛盾和滋事闹事的现象。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到校,严格搜查学生课外书籍,禁止不健康书籍流入校园。

我校成立以戴校长为组长的巡查小组,利用晚自修,节假日到学校周边的舞厅、游戏厅、网吧、ktv等场所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发挥三结合作用和小助手作用

我校在开学初就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议,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监护工作,安排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同时请家长参观课间学生的文体活动,这样给学生一个警戒作用。

我校还请益林派出所民警经常到校园里走动,并且在学生晚上放学和周五下午放学时侯,不定期地将警车开到学校围墙西边,将警灯亮着,这样给社会青年一个压力,不敢到学校周围来找学生滋事生非。

学生之间的矛盾,老师不可能全知道,通常是学生最先发现,最先知道的,要想了解学生的矛盾,解决矛盾,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就必须找学生这个小助手。我校采取的做法是找几个学习非常困难、升学无望但是身上正能量充沛的学生,给他们一个承诺-------发放他们的毕业证书,前提是他们自己不惹事情况下,将学生的信息及时发聩给老师和领导,这样我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最多的学生信息,一旦发现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我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学生违纪犯规的现像 几乎没有,校园里学风正、学风浓,全体师生团结一心迎中考,为了中考,我们德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奋发进取,确保最后的胜利。

篇2:高中德育管理的举措

铜陵市中职中心张志

摘 要: 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的要求。本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德育工作创新举措。

关键词: 创新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新举措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法律教育、心理健康、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临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中职学校未成年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适应力、认知取向必不可免受到时代各种风潮的影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如何探索德育工作新的规律和特点,创新德育工作新的办法、举措,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摆在每个职教人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作用与意义

(一)有效的确认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中职生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对未来的追求。

中职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确认学生是学校与学习的主体。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中职生的知识储备、价值观念、精神面貌、道德水平等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以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培养为出发点,调动他们对于生命个体的充分尊重、热爱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引导他们养成文明行为规范,培养团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二)有利于提升教育者对中职教育本质的认识。

据调查,由于工作压力大,不少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放松了对教育本质和内涵的理解,简单地把中职德育工作定位于“稳定,不出事,不闹事”层面上。事实上,中职教育不仅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促进中职生人格和灵魂的完善,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社会公民。

(三)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第一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任务的完成,中职学校要形成自己的职教特色和品牌优势,其关键取决于一种内在的、软性的、文化性的精神内涵,取决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对用人单位、社会、国家所做出的贡献程度。中职学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才能提升学校自身的软性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学校持续发展,也是改变目前中职招生难现状的一大突破。

二、把握当前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分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缺失。

目前中职生日常行为和精神状态令人堪忧。高校扩招和人才高消费引发了中职招生危机,许多学校处于“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的境地。导致中职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

齐。在“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偏颇,社会风气的不良”等多层影响下,中职生日常行为和精神状态整体上表现欠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法制观念淡薄;精神状态不佳,缺乏理想信念,缺乏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心理上不稳定、不成熟,特别是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就业压力,容易自暴自弃。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的中职生要完成“社会人”、“职业人”的转化,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再从学校德育工作来看,目前,德育教师大多数在德育教学中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没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这一原则,有的甚至只讲条条框框,照本宣科,课程特色不明显,教育效果很不理想;有的教师工作经验,知识积累较欠缺,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只是凭借师道尊严在工作中靠灌输、威逼、利诱,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思想,造成工作成效不高,甚至适得其反;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全员育人的理念,片面的认为: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政治课老师和领导的工作内容,与专业课教学无多大关系,只要把学生的技能练好,有一技之长就行了,忽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缺乏。

中职学校特有的办学模式也给德育工作带来新挑战。中职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中的指导下,“实训教学”、“技能训练”、“专业比赛”、“就业实习”成了中职学校学生工作的焦点和中心。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结合特有的培养模式下,教育评价已由单一的学校评价转向为学校、企业二维评价,教育环境由相对集中、封闭转向为分散、开放.教育影响由单一的学校传统熏陶转向为社会、学校、用人单位相互影响,教育教学过程亦由封闭、虚拟转向为开放、真实.这些都对现有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探索德育工作创新举措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德育的八条途径:德育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家庭与社会。关键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开展创造性工作。

(一)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德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全体教师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每个教师都应行动起来,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和谐关系。我校目前开展的的党员、民主党派教师进宿舍与学生结对子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效果明显。可以进一步推广到每个教师,制定完善的德育目标管理、考核、激励方案,定期检查,考核总结,把德育工作考核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德育工作成绩作为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参考条件。要根据学校经济条件提高德育人员的待遇,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对德育课、专业课等课程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的考核评比。真正让德育工作进班级、进实验实训室、进车间,从多个环节加大管理力度。我校目前对班级的千分制管理中德育考核分值需要增加;学校德育教师的培养、进修也要加强;专业课教学中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德育理念的渗透也要突出,例如我校与铜陵电视台合作举办的职业技能PK赛栏目“身手不凡”已开播第三季,其中重点突出了关注了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德育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二)、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拓宽德育渠道,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学校是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而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场所是家庭。因而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同时也获得信息,有利于抓苗头,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在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的同时,德育教育还必须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社区实践是学生德育的课堂,而且在内容和效果上往往比学校教育更生动。因此,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实践,在积极

地人际交往中正确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应当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已建立起校领导与班主任一道利用节假日走访重点关注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机制,效果很好。下一步可以尝试多与社区开展合作,发挥社区贴近群众、贴近家庭的优势,在招生、宣传、教育上进行全方位合作,力争达到三赢局面。

(三)学校党团组织和学生会要发挥对学生凝聚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创新 校园文化具有陶冶功能、培养功能、娱乐功能和整合功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对中职德育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中职德育途径创新的活力所在。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我们要结合校情,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赛、报告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还要重视到福利院、敬老院和参加义工组织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通过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学生不但能获得新鲜有趣的知识,而且能增进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自制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校园刊物、业余团校和党校,在教室内张挂名人画像及写有催人奋进、自省自励的警句或格言的条幅;注意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动态,保持校园整洁,以此唤起学生的爱美之心,陶冶学生爱美、创造美的思想情操,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我校每年举办的“五月花”校园文化节,青春之声文艺汇演,学生摄影大赛,学生校报和刚刚结束的学生关于正直廉洁教育辩论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手段。但是这些活动要常抓常新,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出新,不能因循守旧,例如文艺汇演能不能让学生当评委?各个班级之间能否搞一些有益的竞赛?或者利用我校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与慈善机构、义工组织联合举办慈善演出?都是值得我们探究思考的问题。

(四)实训实习中德育管理创新

实训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要切实加强实训实习管理,在实训实习特别是离校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必须安排专门人员参加,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在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一个很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和学生一道写实习日志,及时记录并讨论实习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与实习单位联系妥善解决。另外在学生业余时间安排一些与企业员工良好互动的集体活动,也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好办法。

(五)在不同学习阶段德育内容安排上创新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做到德育时间内容的转变,就是要善于结合德育的层次性特点和中职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科学、合理地施教。具体就是要在德育实施时间上.将学生在校及实习时间划分为人学前宣传与新生入学阶段、低年级日常学习生活阶段以及毕业实习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情感特征,有针对性地安排德育内容。如新生入学期间至二年级上学期重点做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公民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高年级至实习期间,重点转向学生的思想精神层面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强学生的党课教育、社区服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等,逐步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真正的爱校、爱国、爱社会、爱家庭、爱自己的感情。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中职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存在种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邀请教育和心理专家到校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缓解心理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我们目前对于身处困境中的和遭遇生活中重大变故的学生等特殊群体还没有有效地心理干预措施。

(七)、德育评价创新学生品德评定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德育大纲》规定,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价时,我们要着重考查学生校内外的实际表现,考虑德育评价主体问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是全面的,评价过程应是动态的,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向的。评价方式要切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全面参与德育评价,了解德育评价和重视德育评价,促进学生认可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郑建中 创新中职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2012(9)

[3]胡华谦 浅析中学德育工作新举措 科教导刊 2012(8)

篇3:高中德育管理的举措

关键词:高中教育;班主任;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价值观;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55-01

目前我国现行的传统教育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及高等教育。其中小学、中学、高中的教育对学生能否可以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起到关键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国家的宏伟大业需要当代青少年继承与实现。我国正处于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青年一代的成才对国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让青年成才是学校与教师应该认真探索思考的问题。

目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信息的快速传播。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青少年认识掌握新知识,增加对社会及人文的认识及理解,但同样的一些不良信息也更快的传入青少年的脑海。而这一阶段对于青少年正是社会观、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不良信息的侵入必然对他们思想产生一定的冲击。在高中教育,班主任不仅应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还应注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鱼目混杂的信息时代学会鉴别美丑善恶的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一、班主任参与学生德育工作教育的责任与意义

班主任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起到关键作用。班主任对学生认真负责是学生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班主任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影响着班内学生的行为意识。同时班主任在学校也是和学生共处时间最长的人。作为班主任应时时刻刻了解关注学生思想方面的动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思想困难,摆脱思想包袱,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促进教师德育工作的实施与培养。

二、我国高中传统德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描述及分析

1、传统德育工作片面化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体化的差异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已经无法更好的完成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求。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灌输思维方式中,老师的讲授学生必须完全服从的方式对目前信息化的时代已经阻碍了正常的教育发展。尤其对于德育工作,现在的青少年思维方式越来越活跃复杂,个体化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也许有的观念对于部分学生来讲会是救命稻草,但很有可能对于部分学生则会变成穿肠毒药。因此注重学生个体化的差异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2、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的联系实际与学生产生共鸣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加大了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机会。而传统的纸面教材不能很好的与时俱进,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同时上课方式的陈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理解的兴趣。德育教育与实际和学生思想息息相关。因此,只有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选用学生熟知的实时案例,再结合教学的核心思想才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分析

新的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理念,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德育工作应注重学生基本道德及价值观念的培养,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才而努力。

做好德育工作,应紧抓学生、老师这两个主体,同时应重点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互动与影响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首先在教师方面,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与素质的提高,做到与时俱进。前面提及到班主任在学校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人员之一。而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意识。班主任各方面的行为及思想意识很容易被学生模仿。班主任若不加强自身修养及素质的提升,一些错误的观念一旦被学生吸收与消化必定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学生是德育工作的接受者,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因此,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程度至关重要。作为学生应该认识德育工作对其将来发展的重要性,班主任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传递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班主任应该重点关注班内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习惯的养成,明确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员,促进他们团结与进步。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德育工作会起到关键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互动与情理交融也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课外及业余时间通过实践活动,娱乐游戏与家庭走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实时引导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纠正学生的思想异化,促使他们正确观念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德育工作对学生正确价格观念的养成起到决定作用。班主任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是学生思想教育最好的启蒙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价值观念又是新时代赋予青少年最基础的要求。因此,作为班主任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规范一言一行,同时应持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观念的养成,及时与学生有效沟通,使德育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促使学生正确观念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陈羽希.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西教育.2005(29)

[2] 陈 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3] 王成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篇4:高中班级教学管理“六举措”

班级 教学管理 班主任

200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工作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从以上表述不难看出,班主任作为“实施者”、“引领者”和“人生导师”角色的日常主要任务是“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而在实际操作中,将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完全纳入到学校德育版块的做法似乎已成为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当然,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学校的德育范畴并无不妥;然而,将“学生管理”归为德育工作就似乎略显草率。班级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主要可归为两类,即学生的生活行为管理和学习行为管理。显然,“学习行为管理”属于学习管理,而非德育管理。这种将学习管理完全湮没在学校、班级庞大的德育教育框架内的做法,势必会导致学习管理工作地位不明、界域不清,从而影响到学习管理工作的实效。

班主任对学生学习行为管理工作的明确,使得班主任对其班级工作内容的认识更为清晰和具体。因此,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一方面会直接受德育管理工作效果的影响,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及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单独设计、组织和实施班级学习管理活动十分必要。鉴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现实中的相互依赖性和制约性,本文将试图以班主任的身份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对高中班级教学管理作几点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一、重养成教育,忌急功近利

高中三年学习管理计划是一盘棋,当有整体谋划和全局意识。每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行为管理都有其特点和侧重点,而贯穿这一学习过程始终并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一年级初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基于我们引导学生形成的两种认识:一是高中学科知识点的复杂性(深度和广度)会超出学生此前对新知识难度预期的经验;二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和学生自身智力发育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高中的数学知识会更为抽象,逻辑思维和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更高;高中物理知识也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计算深入到对微观、抽象理论甚至是超出我们生活经验的现象等问题的分析和推理。正是由于高中知识本身的诸多特点,就对高中新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如要养成高效听讲的习惯、主动思考和钻研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存疑必问和有错必纠的习惯、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而非死记结论的习惯,等等。

学习的养成教育尚需各科任教老师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分科指导、有序推进。高一初期各科教师尤其要切忌急功近利、贪多求快,让学生过早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行为习惯,势必会导致学生后劲不足。

二、重环节落实,忌务虚蹈空

有了前期各科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接下来的关键任务就是落实,也即学法的落实和习惯的落实。因为学法和学习习惯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落实好学习任务,从而掌握好知识点,培养好学科思维和能力,否则,围绕学习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做法都不过是花拳绣腿,难堪大用。

具体到学习活动本身,可以将落实分解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课前预习、听讲与笔记整理、思考与质疑、巩固性练习、错题整理、补偿训练以及拓展性训练等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应当有教师的全程监控、指导和督促,并最终都有不同形式和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落实情况的检测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这种师生的良性互动中认真完成好每一个学习环节的任务和要求,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标。所以,知识点的落实,关键在于学习过程的落实,在于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落实。

既然是过程中的环节,那么学习环节必定要依据学科和学情特点,遵从学习学科知识的一般规律而预设的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种逻辑性和系统性对教学实践的要求就是要注意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和顺序性。完整性即要求环节当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顺序性即要求环节当自成系统,缺一不可。环节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互相制约,相融共生。这也是落实教学环节的凭借和前提。

三、重自学指导,忌越俎代庖

与过去的学习形式相比,高中的自主学习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大幅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是符合高中知识学习和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特点要求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践行新课改精神的重要体现。然而,学习形式变化的实质是学习方式的变化。自主学习的本质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些现实的存在,要求教师不得不特别地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可分为两个层面和两个维度。两个层面,即科任教师层面和班主任层面;两个维度,即宏观的自主学习时间、内容的安排和微观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众多情况纷繁交错的情况下,班主任的宏观调控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班主任要依据各学科特点和班情实际,给学生提供各科自习时间量的分配和时间点的确定的指导意见,让学生有所参考。其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身学科学习特点、问题等现状,以此确定学生自主培优补差的学科,并制定相应的自主学习计划,不断完善细节,并在科任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督促落实。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指导、完善和强化,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注意将重点引导与细节指导相结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学生通过深入思考、钻研来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来看待,对于适宜学生自学的内容要大胆放手,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而不可越俎代庖,生生地剥夺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

四、重学风营造,忌孤军奋战

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获取新知的个体发展行为,这一个体发展行为又是以群体学习活动为依托的,因此,群体学习活动状态即学风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班级学风的建设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是必须的。

班级学风,即班级的学习氛围。学风建设其实就是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主要侧重于学生群体性的学习心态和状态。在实施中可以坚持“一根主线”和“五步走”的战略。“一根主线”,即以“竞争”为主线。“五步走”,即在学习中通过“比、学、帮、赶、超”五步来实现自身学习成绩跨越。“比”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多与别人作比较,比速度、比效果、比落实、比进步,也可以是比书写,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差距,找不足;然后取长补短,多多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帮”是指同学间在学习上积极向有需求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以此来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程度。“赶”是“学”的结果,“超”是“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借鉴和对自己、对他人的超越中不断进步。而竞争意识是贯穿于这“五步”的主线。俗话说,为学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是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之保持持久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机制,也是良好学习风气的一个显著性标志。

有了以上认识,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活动设计中,就要注意将班风建设中的若干内容有计划地融入其中。比如可结合各学科特点,举办英语单词听写比赛、化学式默写比赛、语文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各类学习比赛;也可结合学生的总体成绩情况,帮助其确定个人的竞争对手,明确个人的竞争目标。通过班级活动来宣传学风理念、激励学风实践、表彰学风先进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班级学风建设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学习保持持久的活力、热情和斗志;最终,让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在和谐、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取得进步,都能成为良好班风建设的受益者。

五、重学情研究,忌无的放矢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前的各种准备也都是围绕学生更好地学来展开的,也就是说,教师课前的准备内容中不能有学情调查、研究材料的缺席。这也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班级学科学情的调查应以科任教师为主,以班主任为补充、督促和整体协调。科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班级学情的了解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更敏锐的眼光,如通过对课堂学生听讲的反应、课后学生作业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提问等学习环节和细节,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和准备提供参考。班主任主要可以通过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日常的学科学习心理、各科的知识难度、做题速度、作业量等情况,对学生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目的教师,对涉及到学科冲突的问题要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真正做到科任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学情研究的体现,班主任对班级教学管理有学情研究的反应;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和管理才可能是高效的。

六、重班科联系,忌单科为战

科任教师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任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各科任教老师的联系主要可以通过常态化联系和班科联席会两种方式进行。日常有问题及时反馈的常态化联系,主要可针对班级管理、学生异常情况、学情的观察等日常情况与各科教师互通有无,不断优化各自的管理和教学细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后召开的班科联席会,可主要就考情分析、班情学情分析及下阶段班级整体的工作思路等内容进行交流,以此来达到全体教师以班级整体和发展的眼光来统一思想、认清现实、找准问题、确定策略和工作重点,为班级下阶段工作明确方向、定好基调。

教师,是班级的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既要立足本学科,又要放眼全局,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关心学生个体和班级的全面发展。坚决避免脱离班级整体发展实际、片面追求单科绩效的教学行为发生。这样以来,各科教师的积极性和智慧才会形成合力,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万变不离其宗。班级教学管理涉及的内容看似繁杂,其实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地位、任务和目标,整体设计班级教学管理的活动,让教学管理自成体系,形成系列,全面铺开,逐层推进。班主任通过认真做好新生养成教育、督促落实好学习环节、细化自主学习指导、努力营造优良的班级学风、重视学情的实时观察研究和加强班科师师交流等工作的有效开展,必将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以及为整体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上一篇:学习《董事长在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青岛国税关于贯彻落实税务总局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及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青国税函[20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