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2024-05-24

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共7篇)

篇1: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为贯彻落实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区人才工作政策和体制创新,充分发挥人才在高新区经济发展及科技创新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由哈尔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成立的“人才特区建设调研组”于2012年6月26日上午9点,在高新区管委会323会议室召开“关于建设人才特区意见座谈会”。会议由高新区人力资源管理局局长于广久主持。

此次座谈会邀请了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哈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恒通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19家高新区企业参加。座谈会开始后,首先由于广久局长简要地介绍了此次出席会议的“人才特区建设调研组”领导和高新区企业代表,并提出希望出席的企业代表可以畅所欲言。在整个座谈会中企业代表积极发言,针对人才引进、引进后又该如何留住人才等方面进行了畅谈。企业表示,人才工作是一个系列流程的工作,不单单只是引进人才,而且要做到引进后留住人才。在听到要建立“人才特区”的消息后企业很是兴奋,认为“人才特区”就应该要有特区的政策,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些企业认为:人才不只是具有高学历,工作能力更是要强,只有这样才能被称为是人才。而有些没有高学历的人才在引进后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户口、住房和交通等,致使人才留不下。只有政府在出台实施人才工作的配套政策后,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

座谈会持续了2个多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企业代表都对自己能够说出自己的心声而感到愉悦。在座的各位领导也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表示重视,也希望企业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来找到高新区,高新区会积极的想办法为企业解决问题。

在此次座谈会之前,高新区认真的做了调研工作,对高新区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有83家企业参加了问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83家企业共有10711人,其中30岁以下为4384人;31岁—40岁3208人;41岁—50岁2185人;51岁—60岁885人;60岁以上102人;中专3542人;大专2965人;本科3641人;研究生494人;初级职称2075人;中级职称1491人;正高级职称123人;未评审4558人。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企业还应该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上多下工夫。只有我们将人才基础工作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高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城建设中来。

篇2: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来源: 日期: 2009-08-14 17:01:33 被阅读 220 次

关于构建人才工作责任体系 加强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睢宁县委 睢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睢委发[2006]70 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县人才工作的全方位、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责任机制

全县各镇、各部门特别是人才工作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认清肩负的重要职责,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通过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整合资源和力量,大力加强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各项人才工作。

(一)建立六支人才队伍建设责任机制

1、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办法,注重选拔熟悉经济社会建设和管理、熟悉法律、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优秀人才。大力加强党政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党政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

责任单位: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直机关工委、县委党校

2、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县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促进本地企业家群体的壮大,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意识、世界眼光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县发改委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事局、县外经(招商)局、县工商联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项目建设人才需求,培养、选拔、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依托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生产、教学和实验基地,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一支以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为主体的适应“突破睢宁”和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县人事局、县科技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科协

4、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支柱产业发展相配套、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提高技术革新和实际操作水平为重点,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科研院校与企业的供需合作,教学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要反映职业需求方向,建设一支服务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事局、县农办、县总工会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通过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等途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及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一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县农办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林牧渔业局、县妇联、县供销社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员。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建设一支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总工会、县妇联 各牵头单位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建立包括联席会议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年度和中长期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提出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关心人才的相关政策,精心组织实施,搞好分工协作,定期研究和总结专项人才工作;责任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配合牵头单位抓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明确相关单位人才工作职责

1、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参与全县人才工作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负责联络并协助完成县委、县政府领导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事项,对需要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的人才工作重大事项进行协调,会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会议安排、联系协调等工作。组织协调全县人才工作的重大活动。

2、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承担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牵头制定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牵头或参与制定全县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有关政策;牵头组织制定并实施全县人才工作规划及年度计划。负责选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各类专家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并做好其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实施县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和培养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人才典型进行宣传。负责做好县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协助县委、县政府领导加强与优秀人才的联系,负责收集、整理、反馈人才工作有关问题,及时反映各类人才的呼声,定期向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3、县委政法委。负责做好全县政法系统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掌握管理本领域优秀人才,研究制定调动他们积极性的规章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各类人才警示教育工作,引领人才树立正气、实现价值。

4、县委宣传部。负责全县人才方面的宣传工作,定期拟定宣传要点,制定宣传计划,组织宣传报道人才工作、人才政策和各类人才典型事迹,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新风尚;指导基层组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各类理论创新成果,加强和改进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方面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措施,掌握管理一批本领域内的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

5、县委统战部。负责与各界党外人才特别是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有关部门检查党的人才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参与研究制定人才政策;推荐非党优秀人才,会同有关部门为他们创业提供服务;协助县委、县政府领导密切联系一批党外各类人才朋友。

6、县农办。了解掌握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系统人才开发规划,并抓好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推荐、选拔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审、职务聘任工作;建立相关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抓好本系统内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工作。

7、县人事局。负责全县公务员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查研究全县人才资源状况,提出人才资源开发、县场配置的意见和措施;主管全县智力引进工作,研究提出促进人才流动和有利于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并促进其成长的意见和措施;研究制定改善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生活福利待遇方面的意见和措施;会同县有关部门做好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县级拔尖人才的选拔申报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继续教育工作;综合管理大中专中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拟定全县毕业生就业计划。

8、县科技局。掌握全县科技人才队伍状况;提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科技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科技人员为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做贡献的政策措施,积极改善科技工作的物质条件;组织实施县级重大科技攻关和各项科技计划,安排好重点项目、重点课题的政策扶持,做好产、学、研相结合工作,重点实施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切实做好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负责科学技术人员、科技成果方面奖励的评选工作,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各类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县科技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和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9、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掌握全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改善和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劳保待遇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和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激励方面的政策;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优秀高技能专家、拔尖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

10、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将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产业政策;积极促进重大项目与优秀人才的结合,优化配置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调动和发挥优秀人才的创造作用。

11、县教育局。负责全县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掌握管理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组织实施本系统拔尖人才的培养计划;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各级各类学校,为各类人才接续提供保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2、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本系统优秀人才的培养规划;研究解决全县拔尖人才的医疗保险、保健等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政策参考;做好全县拔尖人才定期体检等服务工作;研究提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调动医卫科技人员创业、技术创新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制定本系统优秀人才宏观管理方面的制度,督查人才政策在本系统内的执行情况。

13、县文体局。参与制定全县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有关政策;组织实施全县人才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做好文化系统人才工作,制定实施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加大对文艺重点人才的培养、宣传力度。加大文艺急需人才引进,努力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文艺人才队伍。

14、县财政局。协调落实全县人才开发与管理方面所需经费,研究制定逐年增加经费投入的合理比例和有关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改善和提高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的有关政策并按规定安排经费;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本系统人才培养规划,为他们创业提供各类保障。

15、县科协。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各类科技交流等活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接受政府部门委托,组织科技专家、学者开展决策论证,提出政策建议;评选、表彰、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优秀科技人才;组织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活动。

16、县外经局(招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协同有关部门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方面的相关政策;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推进经理人的职业化和培训的市场化,指导企业自主培训工作;指导各种经济成份企业将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引进和培养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推动我县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积极开展国际间、地区间外经贸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招商人才的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

17、县公安局。负责做好公安系统人才工作,研究制定公安系统人才开发、培养的规划和措施;依法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涉及引才引智、人才交流等工作的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制定实施有利于人才引进、流动的政策措施;参与司法矫正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18、县民政局。牵头开展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服务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机制,促进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人才的发展;负责全县社会工作人才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信息库。

19、县司法局。参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司法矫正、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领域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20、县外事办。充分利用和大力开拓友好县市等官方及民间关系和渠道,争取国外政府、机构或个人的支持,通过赴国外学习、进修或培训等方式,培养我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因公出国审批、办理因公护照及送签工作中,为我县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外引智工作,按分工管理有关外国专家。

21、县总工会。组织全县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和岗位练兵,举办技能竞赛活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工会职业技能教育资源作用,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反映企业人才的思想、愿望和要求,参与涉及企业人才切身利益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的拟订,依法维护企业人才合法权益;在各类优秀人才中,推荐、评选和表彰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参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工会组织、劳动保护、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等领域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22、团县委。开展青年人才工作,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结带领青年人才投身睢宁建设;选树和表彰全县青年人才先进典型,反映青年人才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要求,维护青年人才的合法权益。

23、县妇联。开展女性人才工作,团结和引导女性人才投身睢宁建设。选树和表彰各行业女性人才先进典型,促进女性人才成长。反映女性人才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要求,维护女性人才的合法权益。

24、县工商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论坛,帮助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不断更新技能和知识;参与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并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科技服务,为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创业辅导、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鼓励和支持个人创业。

25、县委党校。以各级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对象,开展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26、县供销社。开展全县农村流通领域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

27、县广播电视局、县新闻中心。认真宣传报道中央、省、县、县委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和各级领导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力量,挖掘报道全县各方面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

各镇、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深入研究解决本镇、本单位、本系统人才工作问题,推进本镇、本单位、本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共同开展全县人才工作。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确保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必要保证。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职责。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开展全县人才工作的领导机构,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县战略,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长效机制。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统筹、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

(二)建立全县人才工作例会制度。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工作会议不少于两次,研究决定涉及全县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重大活动的制定和实施,研究解决涉及全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日常工作中需要研究、协调和处理的事务,由县人才办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办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的重大事项、工作部署和指导性意见,经组长同意后,可形成会议纪要下发有关部门,并在必要时,向县委、县政府做出报告。领导小组会议的意见、决定,由有关部门执行,县人才办负责督促检查。

(三)建立全县人才工作督导、检查和奖惩机制。县人才办对全县人才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整体推进全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县人才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和奖惩,了解人才工作进展情况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对较差的进行通报。

(四)建立领导与专家联系制度。县委、县政府成立专家决策咨询机构,并经常开展活动,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并形成制度。

(五)建立人才工作“一把手”责任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人才工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作为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重要人才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强化督查,狠抓落实;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定并积极组织实施人才工作规划。

三、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促进人才工作协调高效运行 组织部门是党委抓人才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人才工作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优势,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能,通过宏观指导、政策统筹、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方式方法,督促和指导各单位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各镇、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考核机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等工作制度,抓好本镇、本单位、本系统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各镇、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专项工作的协调机制。对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的实施和重点工作的部署,由县人才办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成立睢宁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办公室、睢宁县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办公室、睢宁县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办公室、睢宁县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办公室、睢宁县党政人才工作办公室和睢宁县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六个办公室,完善专项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专项人才工作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由牵头单位和县人才办,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展人才工作。

(三)建立重要工作报告制度。建立经常性的工作指导、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机制。各镇、各部门开展人才工作重大活动事前要向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专项重点人才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要及时报告,出台有关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要及时备案,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好经验、好做法要随时总结上报,以便于县委、县政府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县人才工作情况。县人才办要加强与各镇、各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加强人才工作的上下沟通和横向交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本意见由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共睢宁县委组织部

篇3: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内容包括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等方面。

第一个方面,《意见》出台的背景 一是上面有要求(中央)

《意见》的研究制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10年中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二是“下面有需要”

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需要政策支持

2000年以来,民政部在实践中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也组织专家队伍进行了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与建设,开展试点工程 另一方面,各领域社会工作实践中都需要政策支持 党和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形式来参与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氛围,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给予支持,促进人才的引进和工作的推进。

第二个方面,《意见》出台的意义 第一,《意见》首次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定义

《意见》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第二,《意见》的出台对于社工人才个人发展的意义,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意见》的出台,拓宽了社工人才的就业空间,为这领域社工就业、创业准备了基础和条件。

《意见》的第四部分(第9-14条)讲的就是: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

主要从四个层次来开发岗位:

第一个层次就是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第二个层次就是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第三个层次就是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第四个层次就是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二是,《意见》的出台,使社工人才的专业地位得到了认可 《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三是,《意见》的出台为社工人才进入领导干部、公务员序列打开了通道。第三,《意见》的出台,使民办社工机构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意见》的出台,确立了民办社工机构的合法身份和地位,同时,社工机构可以以民办非企业社工服务中心的身份参加国家示范站和示范社区的建设

《意见》指出,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意见》的出台,为民办社工机构直接申请政府的财政支持开辟了渠道,也可以获得福利彩票公益基金、党政机关事业费用等特殊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的购买将给民办社工机构创造一个良好的公益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第四,《意见》的出台为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股春风

《意见》的12条规定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意见》的出台使社会工作行业的资源更加雄厚,也带动了社会资源,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公益环境。第五,《意见》的出台对党和政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党来讲,《意见》的出台,使党有了新的人才力量,有了新的从事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专业力量,有了新的党员队伍和新的党建阵地,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新的平台。

对于政府来讲,《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了新型的力量和视角。

第三个方面,如何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要明确目标

《意见》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

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

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

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这个目标实现过程需要把握三个特征:

一是政治性。坚持党的领导,保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要专业性。专业性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灵魂与根本,是区别于其他人才队伍的关键所在。

三是社会性。社会性是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需要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当前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第二,要准确定位 要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家总体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三是社工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四是要处理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工作建设的关系。

第三,要明确六项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 ——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

——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第四,要落实五个重点

篇4: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1-11-08 16:07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意见》的研究制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后,中央组织部联合民政部等14个部门组建政策研究起草组开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意见,同时由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试点探索。经过四年多时间,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组研究形成了《意见》。在《意见》制定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中央有关领导对《意见》基本方向和政策内容多次做出重要批示;2010年中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为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相并列的第六支主体人才地位,明确到2015年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为《意见》研究制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201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也强调要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关心帮助困难家庭和个人。中央的这些精神和要求,在《意见》中得到了充分贯彻和落实。

《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培训,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等。

《意见》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意见》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几大重点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政策措施。在专业教育培训方面,《意见》强调要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意见》还强调要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方面,《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以基层为重点,特别是城乡社区要注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同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要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意见》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意见》最后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框架内容与重大创新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1-11-08 16:18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有6部分内容,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在发展定位上,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这一界定既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本质要求,也赋予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在发展思路上,第一次明确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总体要求。《意见》立足国情、着眼长远,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途径,走出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新路子;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平台缺乏、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才使用为根本”的重要思想,力求通过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等方式,实现“以用为本”的根本目的;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空间不足等突出问题,做出了“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的重要决策,力求通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当前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等实际状况,提出了“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重要部署,力求通过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建设,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第三,在发展方向上,第一次确立了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突出重点、立足基层、中国特色”的指导原则。《意见》确立的“24字方针”,一方面遵循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般规律,体现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共性原则,另一方面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立足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第四,在发展目标上,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制度、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在队伍建设上,《意见》提出了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这一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即到2015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在制度建设上,《意见》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关键环节,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环境建设上,《意见》要求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认知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共建共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与发展环境。这一战略目标,符合我国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当前和长远需求,符合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意愿,符合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实际,是科学合理的。

第五,在发展政策上,第一次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四个重要环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配套性政策措施。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意见》从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专业培训、发展专业教育三方面提出了若干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政策。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体系,《意见》重点就城乡社区、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社会服务部门四类主体提出了若干导向性较强的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政策。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保障体系,《意见》提出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以薪酬待遇、岗位津贴、社会保险、奖励表彰为主要内容的激励保障制度。为保证各项政策创制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加快推进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关的法律制度建设。这些重大政策的提出以及制定与实 施,对解决当前制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六,在发展举措上,第一次设计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人才工程与计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计划是许多国家打造人才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经验。为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跨跃式发展,《意见》在确定一批急需发展、任务明确、工作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优先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计划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等7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与计划,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工程与计划与《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相衔接,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其组织实施对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篇5: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壁垒

学习《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发言稿:解放思想破除壁垒

近年来,江苏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撬动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解放思想,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近年来,江苏省委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必须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规划设计上,科学编制全省人才发展规划;组织推动上,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各级党委书记形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要先抓人才的高度自觉;人才投入上,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考核导向上,将人才发展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市对县人才工作考核权重达3%。

破除壁垒,进一步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江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走进企业、成果走向市场。江苏出台了鼓励高校院所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等政策文件,明确专业技术人才可携带成果在职创业、离岗创业。评价上则突出人才驱动发展的贡献,提高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等指标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此外,突破人才激励瓶颈,支持在宁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按60%—95%的比例奖励科技人才。

协同创新,发挥市场主体聚才用才作用。江苏制定实施人才强企意见,鼓励企业按不低于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同时,发挥高校源头作用,从全国3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选派3300多人到县乡挂职,形成产学研合作热潮;此外,提升园区集聚功能,大力建设创业园、特色产业园等“园中园”,园区资源优先向人才项目倾斜,使园区成为引领创新的“点火器”。

优化环境,营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江苏坚持市场化导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以人才为信用基础,开发“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等金融产品。此外,构建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篇6: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神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

穗字〔2008〕17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2008年11月28日)

11月19日至20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和广州、湛江两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省发展改革委、省外经贸厅作书面发言。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省政府负责同志,各地级以上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省有关人民团体、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及佛山市顺德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我市在会上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发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改革开放的高度重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是在我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和经济特区设立28年来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各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汪洋同志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当前经济特区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全面部署了经济特区率先建立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各项工作。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的指导性,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乃至全省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黄华华同志对开创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出了“六个突出”、“六个走在前面”的要求,并就确保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文章由韩版牛仔裤(http:///)收集

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完全符合广东实际,完全符合广州实际,完全符合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期待,对于我省继续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乃至全省建设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提供动力、增添活力。

(一)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30年来,广州发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新精神,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率先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实现了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从机制转换到制度创新、从政策推进到法律规范、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推进改革和发展模式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发展动力和活力日益增强。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二)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为在新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赋予新的使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期新阶段,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广州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路子,努力成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不断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既得利益格局障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极化作用。要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先行一步,争当体制创新的先锋;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先行一行,争当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发展的标兵;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为宗旨,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先行一步,争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排头兵。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加快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基本建立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公开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公正规范的民主法治环境,为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提供制度保障。

(三)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社会组织分开,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率先建成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二是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三是积极开展社会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形成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完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构建专业管理相对集中、综合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四是按照提升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多元化、市场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空间,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五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着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畅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六是着眼于促进营商标准与做事规划国际化,深化穗港澳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密切政府间沟通协作,推动产业融合错位发展,全面加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环保及社会管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四)把积极应对当前经济难局作为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契机,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央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省委汪洋书记强调指出,当前的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可谓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凡事预则立、变则通。实践证明,偏紧的经济环境往往是出台改革措施的有利时机。有效克服当前的经济难局,客观上为我们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因势利导、沉着应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动权。要立足当前,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加大以基础设施与高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巩固和扩大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要着眼长远,紧紧把握挑战中的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依靠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全新的路径。

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把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一)11月28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意见。

(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

(三)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研究提出我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

(四)在开展“学习借鉴香港等地社会管理先进经验”调研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实施意见》。

(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广州文化事业单位27项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新成立的文化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其他各项改革的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六)抓紧修订完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制定《政治协商规程》。规范人大代表议案审议决议或决定的实施程序,制定人大代表建议、意见、批评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制度。

(七)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港澳做事规则促进规则合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营造制度新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快营商标准与做事规则国际化的可操作性意见和措施。

(八)抓紧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九)抓紧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深化公司治理机制改革,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篇7: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根据全国、全省、全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指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技能性人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建立、完善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拥有量

(一)企业对来单位工作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安家补贴。鼓励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加入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二)对愿意到企业工作的硕士、博士、留学回国人员和其他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企业要按其意愿协助解决户口、档案管理、职称、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对从事技术创新项目工作的人才,企业要给予相应的科研或工作经费。对以项目合作形式引进的人才,企业应协助其申领“四川省引进人才工作证”,并享受相关待遇。

(三)企业可采取以设立常年的“特聘工程师”、“特聘研究员”、“特聘技师”等岗位,或者以项目为载体等多种方式,吸引、使用企业外部人才为企业服务,企业按约定或以协议给予特聘人员相应

1的工作报酬。

(四)企业要重视培养一支专心致志干实业、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骨干队伍,对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除正常工资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对以上

(一)、(二)、(三)、(四)条中从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人才,企业要将其工资(工作报酬)等计入技术创新项目费用,并计入企业成本。

(六)政府应重视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对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应当给予重奖,够条件的授予光荣称号或享受劳动模范待遇。

二、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从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机制

(一)2008年前,有条件的重点工业企业应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可积极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类研究项目。企业以项目(技术创新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为载体,通过公开竞争、招聘方式聚集人才。鼓励企业与外部专家个人开展“虚拟研制”活动,加快研制成果的产业化。

(二)积极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人员对我县支柱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组织、鼓励和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新产品、技术装备等为龙头,进行技术集成或开发。

(三)建设职业经理人才队伍,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力支持和引进民营经济发展,建立企业经营者职业化、市场化机

制(实行经营者资格测评认证和培训制度,经营管理人员向社会公开选聘,实行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逐步实现薪酬市场化等)。建立经营管理人员业绩档案,推广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加快推进以企业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信用为主要内容的“诚信”企业建设。

(四)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积极探索按劳动、资本、技术、贡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和途径,建立适合本企业重业绩、重技术、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职工和其他社会自然人以技术发明、专利技术入股企业并参与分配。对有贡献的科技骨干人员和实施成果转化的主要技术人员可按新增利润的一定比例奖励股份。还可对科技骨干实行股份期权等激励办法,逐步形成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企业分配体系。

(五)企业要努力做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不得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将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辅助后勤人员予以安排。企业可根据有关政策,制定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岗位设置、岗位聘用的职称管理办法。

三、加强培训,促进企业人才队伍成长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基地,对企业技术创新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青年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员等进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定期培训。建立学校、企业、个人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形成“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当年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的经费,不得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5%。企业

要通过适当补助,鼓励通过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的技术创新人才。组织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出国、出省考察、学习、交流,大力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外经贸人才的教育、引进、培训工作。

在做好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企业还应根据生产急需,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采取送培、自培和以师带徒、技术练兵等办法,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参与相关专业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经过5年时间,使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和比重有明显增加,技能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性人才大幅度增长,使我县高技能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稀缺程度逐步得到缓解,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基本相适应。

四、完善配套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环境

(一)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指南,由有关部门定期发布我县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等信息,企业积极投入必要的人才、物质资源。

(二)对企业的产学研项目,优先予以立项和经费资助支持。

(三)凡国家、省、州和县已出台的有关鼓励企业技术开发和对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奖励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和企业都要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

上一篇:公司委托个人收款下一篇:文学与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