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企业基本礼仪

2024-04-19

日资企业基本礼仪(共8篇)

篇1:日资企业基本礼仪

林先生 市场部职员

以前部门里有个同事,大概是曾在广告公司“高就”过的缘故,大家总和他有点格格不入。

我们是日资公司,企业文化比较保守,同事之间说话多半客客气气,时不时还加点敬语。但这位老兄就不同了,私下里,大家都觉得他说话老是带“毛刺”。比方说,其他部门同事打电话来,问他有没有收到关于某事的E-mail,稍微professional一点的,总是会说“我已经收到了,谢谢您”,但是他呢?一句“我收到了”,然后“啪”地一下挂了电话,叫那头的人握着话筒发呆。

托他帮忙,他头也不抬,扔出一句:“我没空!”没空就没空喽,为什么不好好说话?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他打了个电话给上司,说家里有点事,要请一天假。可他老兄还是这副腔调:“老板,我今天不能来上班,要请假一天!……”挂了电话,他上司一脸迷惘地咕哝:“老板……我们俩到底谁是老板啊?……”凭心而论,他的工作能力不错。但是谁又敢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我们不放心,上司也不放心,自然,升职、加薪、培训……种种好处,一样也轮不上他。他最后呆不住了,辞职了。

点评:林先生的同事犯了一个错误:自作主张,把公司每个人都当成朋友,于是不由自主用了想和对方打成一片的口气。有些公司可以容忍这样的语气,但是在大部分公司里,你必须让同事和上司感受到被尊重。比如他的请假方式,如果换成“老板,我今天有点事,想请一天事假,您看方不方便?”那就成了“请示”。每个人,尤其是你的上司,一定喜欢被请示,而不是被硬梆梆地告知。

来源:南方网

篇2:日资企业基本礼仪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日语专业大四小M

目前我实习的单位是在一家知名的日资跨国银行。最终放弃商社、电器业选择金融业是希望能再多学些金融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大学所学的日语、贸易知识相联系,在工作中完善提高自己的知识体系。

日语1级证书是日本企业的敲门砖,对银行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日本人只承认他们自己办的一级考试。对于大学时期的学习成绩、积点什么的,倒并不是特别看重,他们更看重面试时以及实习中表现出的真实能力。由于银行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面试时首先要考察应试者的短期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持久性。再重点考察口语表达能力、应变反应、逻辑思维及基本礼仪。银行在招聘时对于性别、地域都没什么特别歧视,但还是根据实际情况男女有所分工,出差营业的部门男生多些,前台核算的部门女生多些,同等条件下可能上海生源优先。

现在许多日本传统大企业已经取消了终身雇佣制,但还是很强调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从一而终的思想。一般工作认真不犯错误是不会主动炒你鱿鱼的,所以一进银行就会有对归宿感、家族感的培养。比如各个部门的课长都会轮流给我们开见面会相互介绍认识,并分发全体银行人员的座位表让我们能对应起每个人的名字和职位。还会不断地轮岗,各部门有不同的前辈来带授。尽管银行内部门繁多,但给人一个完整大家庭的感觉。比起我有个同学工作了一个月都不知道坐在旁边的同事叫什么,我们这里似乎显得更温暖一些。

此外,日企等级制度比较清晰,要按资论辈。“后辈”总是从基础、简单的事做起,要虚心请教,凡事要多报告、联系、商量。“先辈”则有义务教授指导,承担责任。早晨下属看到上级要鞠躬致意,交谈时要使用敬语,开会时的座位顺序以及谁先坐下都有讲究。

日资银行不要求也不允许职员在工作中有什么锐意创新,有许多内归性条款如保密、核销。每个人都明确分工,只要认真做完自己的分内事就可以了,一般无需额外完成其他的工作。升职空间小是日企最大的弊端。银行里要害部门的主管都是由日本总部派过来的,中方人员的头衔也会一点点上升,薪资有规律的一年涨一次,但实质工作内容却差不多,决策权始终在日方。所以,较之欧美企业,这里的员工上进心会有所欠缺,因为没有升迁之争,勾心斗角相对少些、不用花心思去表现得很出跳。人际关系相对融洽。此外,同样的工作,比起欧美银行来,日企的薪酬可能压低不少。本土雇员和外籍雇员的薪酬更是有很大的鸿沟。加班已经成了“文化”

日本财产保险公司代表小娴

之所以选择日本企业工作,主要是因为我在大学学的是日语专业,毕业的时候我已经过了日语一级,挑选单位的时候想着再到日本企业里去提高一下自己的日语水平。一到这家公司,老板就把我派到总部去学习一个礼拜,说是让我体验一下保险公司的氛围,看看日语的保险条款。现在老板又想让我去培训了,这次是要我去学财会,也许他是想培养一个又懂日

语又懂财会的人吧。不过这也很符合日本公司的特点,比起到外面去找一个“现成”的人才,他们宁可在自己公司里培养一个。

都说日本公司的员工很喜欢加班,等我到了这里工作才知道,加班已经成了日本企业的一种“文化”。像我们公司,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从6点开始算是加班时间,我们老板每天都是到7点以后才回家。其实在中国的日本公司上班还算是幸福的,我有个同事是在日本上班,老板没走她就不敢走,每天都要干到晚上8点以后。

加班辛苦归辛苦,但是在加班费上日本公司是很规范的。在这家保险公司工作之前,我曾经还在一家日本工厂里干过,在那家单位并不是你想加班就加班的,如果要加班你就得打申请,而且是一式三份:部门领导一份、直属上司一份、总务一份,只有等他们同意了你才可以去加班。其实这种“加班文化”也有它的负面作用:有的日企职员在正常上班的时候不好好工作,哪怕“无聊到在纸上画乌龟”,但是一到下班时间就开始忙碌起来,给老板一个“勤勉”的印象。

待人接物最重要!

某日企销售助理小史

我本科学的是日语,毕业后也就顺理成章地进了这家日企。因为做销售工作,所以经常会接触到很多日本客户。大概是自己做的时间比较长吧,所以我在和日本人打交道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他们的感受。他们喜欢把话说得很委婉,尽量保留自己的情绪,但实际上他们会很在意你待人接物的方式。有时候他虽然说“不要紧”、“没有关系”之类的话,但其实你可以从他的表情神态,和说话的口气中揣摩到他的真实心情是怎样。又比如你接电话时,对方对你说话的语气感觉很敏锐,他在电话那一头就能从你的语气中感知到你的表情是面带笑容还是冷面冰霜。

在和日本上司在一起共事时,你只能去提醒他,而不是很直白地说,还要注意多给他提供相关信息。比如我的上司要出去旅游,我去为他预定一辆客车,我不仅要把车次的时间、价钱的信息一一打听清楚,可以的话还会要得到司机的联系方式,请他在合适的时间里把车子开到公司来,让我的上司过目,并且谈好旅游路线上的一切细节,这样他才会比较满意。我也从这份工作中学会了细心和耐心,考虑问题时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我们公司的气氛还不错,这里一般是五点半下班,但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到六点才下班。似乎工作得晚一点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了,但如果你哪天有事情要先走一步,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论资排辈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一个刚进公司没有多长时间的新人,即使他是个日本人,也是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

公司在招聘时主要通过网络招聘和猎头公司,对中国高校的名气并不是特别看重,多半是招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做技术性的工作,非技术性的工作主要面向日语专业的学生。千万不能不懂装懂

日本公司业务代表阿浩

日本企业是一个很讲礼貌的地方,早上来到公司,“早上好”是一定要说的,要是对方是你的领导,那就一定再加上“敬语”;下班离开公司也一定要说“失礼了”或者“辛苦了”;在和日本老板在一起走时,一定让老板走在前面。日本公司把注重自己的形象也看成是对于别人的礼貌,在公司上班时,女孩子一定要天天都换新的衣服,而像我们这样的男职员也要天天换领带,每天都要西装笔挺、干干净净。

日本公司也很看中职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日本公司招聘人员时比较喜欢那些曾从事过团体活动的人,因此在应聘的时候最好在简历上写上你的处世能力、性格特征、社会活动等。同时,应聘日本公司,你最好在履历上最大限度地突出你所受的大学教育的细节,如果是名牌大学,最好突出你的学校。日本公司不是很在乎你的经验,因为那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学到,但是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日本公司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不懂装懂,在老板交代工作的时候,由于语言的关系如果你没有听懂,那就一定要问清楚。老板不会因为你提问而厌烦,但是如果你因为是不懂装懂而做错了事情,你的上司是一定不会原谅你的。但是,在提问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语气,或许你已经觉得自己是很有礼貌了,但是在日本上司看来,也许还不够礼貌。

敲开日企大门之前你需要知道——

面试:如果觉得写日文有困难,写英文也可以。面试时如果只会说英语,面试官就会跟你用英语交谈。日本人口音还是需要努力听才能懂,不过语法不会错。如果两种语言都会当然最好,尤其一外是英语,二外是日语的话,他们会很吃惊地赞叹你那其实蛮蹩脚的日语。用人特点:首先是语言偏好——最好是日语专业的,日本留学归来的更好。不要求你对业务有什么深刻了解,即便只是在日本打了几年工,只要日语够溜就行。其次是性格偏好——不需要你聪明能干有创造性,只要听话服从就好。日本人没有人才观念,只有管理观念。几乎所有岗位都有详细的手册或规则指导你做什么和怎么做。

对待新人:新入行的员工一般都会轮岗,半年一个部门。他们希望的是一个长久的雇佣关系。相比欧美企业比较aggressive,他们希望员工能业绩出众,并且非常愿意培训非常优秀的新人,于是才有管理培训生这么一说。刚毕业就进日企当然是从基础做起的,坚持8年以上才有望晋升。假如以后的职业定位是想做商行的话,在日资银行起步比较好。

篇3:日资企业预算管理经验借鉴

关键词:日资企业,预算管理,借鉴

预算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制定规划的量化说明, 是为了落实公司战略而采取的措施。其基本思想就是基于历史和现在的数据预测将来的收支情况, 达到对企业运作的有效控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系统中, 预算管理的作用是战略性的 (这一点在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更为明显) , 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而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但国内许多企业预算管理做得并不好, 具体原因归纳如下。

一、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少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

我国许多已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 有的企业由财务部门兼任, 有的企业由计划部门兼任。由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组织保障, 致使预算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冲突, 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进行协调和仲裁, 对于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也没有一个具体机构来办理, 从而使预算管理出现断层和漏洞现象。另外没有一个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预算管理制度也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不科学

企业的财务预算应根据企业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考虑未来政策、法规、经济、自然因素, 由下至上搜集汇总企业经营的各方面信息。目前, 一些企业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按照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而是直接由上层定指标、定任务, 强行下派分解, 带有行政指令的性质, 或者是将基层报上来的预算进行简单汇总, 不经过综合平衡、审查、批准就作为企业的财务预算定下来, 对基层下属部门的实际情况考虑很少。这种情况下催生出来的财务预算对完成经济目标没有多大的意义, 必定导致预算指标可操作性极不理想, 或者说预算指标对基层执行单位根本无法起到指导、监督、控制、考评的作用。

3、预算执行不力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编制出来的预算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发挥作用。但我国许多企业在实际执行预算过程中, 容易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 以各种“合理”的理由说明原来预算目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需要预算外操作; (2) 预算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 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来及时获取各个预算中心的执行情况; (3) 预算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深入性不足, 降低了对预算的控制力; (4) 高报成本费用预算, 为今后的支出留出余地; (5) 寄希望于年度预算调整来修正预算执行。以上这几种情况的出现, 使得预算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预算的严肃性也大大降低。

4、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环节相脱节

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而有的企业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在业绩评价措施中没有落实, 或者是奖惩制度不合理。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 通常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奖惩, 然而在考核过程中, 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 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 考核方则常常参杂太重的个人情感去评价被考核方, 使得考核过程缺乏客观公正性和科学合理性。

二、我国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 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的负责人高度重视是预算管理的首要前提, 只有企业负责人把预算管理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手段, 预算管理才能得以实施。通常要求设立高级别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预算管理机构。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有利于规范预算流程, 保证预算能正常运行。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 要对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编制规则及实施细则, 预算执行、控制、分析及调整, 预算考评及激励以及内部协调制度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2、完善预算编制模式

在预算模式方面, 要改变财务人员制定、上级部门批准、业务部门执行的现状, 采用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由下而上”要求企业预算落到实处, 具体到企业内部各个层面, 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业务计划上报预算制定小组。“由上而下”则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战略目标把控企业预算年度总体目标, 然后再分解到各责任部门。“上下结合”则要求预算管理机构负责与企业高层和部门代表沟通, 负责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最终制定预算。

3、严格执行预算

财务预算的编制、预算指标的分解仅仅是预算管理前期工作的必要步骤, 而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才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1) 要搞好事前把关。财务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 必须严格遵守财务预算管理重点, 严格执行按规定程序批准下达的各项财务预算, 并按照预算的审批签字权限, 做好事前把关。对于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审批程序的支出项目, 财务部应一律拒绝付款和报销。 (2) 搞好事中的控制。各有关财务预算执行的职能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必须认真组织好基层部门财务预算的实施, 对本部门分管的专项财务预算进行不定期地追踪、检查, 及时了解和掌握预算执行情况, 对执行中出现的与预算不符的情况, 如价格变动、市场变化等不可预见因素, 要认真分析原因, 及时提请预算管理机构审批调整财务预算, 未经批准, 不得擅自调整或超预算。 (3) 做好事后分析、考核。对年度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要结合年终财务结算的编审情况, 搞好综合分析。对每项预算的执行情况都要作出详细分析说明及评价。对出现偏离预算、超预算或无预算的项目, 要查明原因, 提出严肃考核意见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

4、加强预算监督与考核管理

预算管理机构在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时, 应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 各责任中心的子公司或部门报送计划进度。预算管理机构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各责任中心的经济业务处理如会计核算进行跟踪。为加大监督力度, 监督工作还可以由预算管理机构协同企业内审部门共同完成。内审部门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二级单位实施突击审查,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期末根据财务部门汇总结果进行定期审查。

预算考核则是把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的奖惩挂钩, 并对此作出相应奖惩。比如凡通过采取增收节支措施使当期收入完成值高于预算指标值或时间进度, 或者使成本费用特别是三项可控费用完成值低于预算指标值或时间进度的, 均给予相关责任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以加分的奖励, 反之, 则给予扣分的处罚。

三、日资企业预算管理的经验借鉴

1、完善的预算制度

日资企业的计划性和有序管理性特征明显, 体现在预算管理方面, 一是预算管理意识强, 二是预算管理制度严。成熟的预算体系, 完善的预算机制, 使预算成为真正的主宰而不是空架子, 切实贯彻到了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之中。企业强化预算管理, 其财务的重点不再是事后的反映, 而更多的是事前的监督和事中的控制, 财务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之中。

2、科学的预算编制

(1) 准备工作。日资企业预算年度是从4月到次年3月, 分成上期 (4—9月) 和下期 (10—来年3月) 两部分。通常在每年8月份开始着手准备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 财务部根据公司要求制定预算的时间安排, 然后通知各部门, 各部门则根据进度表着手准备本部门的数据采集和提供。预算是以月为单位, 分项目, 按会计科目来编制的。 (2) 初步预算及检查。销售部门首先预测来年销售计划, 人事部门与各部门确定人员数量, 并与总经理商讨薪资福利。各部门据此编制费用计划, 财务部则进行汇总编制。初步预算完成后, 检查分析预算结果, 可根据销售金额与设定的销售成本率确定毛利。检查各部门费用, 并与以往同期实绩对比, 结合最新动态, 确认是否合理。补充整合预算数据:如根据投资计划计算折旧, 根据收支状况确定资金成本、计算税金费用等。损益与资金预算编制完成后, 再与上年度实绩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财务部主持召开预算说明会, 通报预算结果, 并说明来年的经营状况、管理规划、差异原因。 (3) 预算修正及定稿。根据预算说明会的讨论情况, 在总经理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把控总体预算目标的前提下, 与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 进行数次的修正。修正过程一般在8月底之前结束。再次召开预算确认会, 各部门明确预算指标, 向总公司提交预算。总公司预算部门根据集团整体状况和公司以往经营实绩, 提出整改要求, 如费用削减等, 再次修正相关预算, 最后提交董事会认可, 年底前批准后发送各部门, 作为来年的考核目标。

3、严格预算执行

预算的贯彻实施, 分为上期 (4—9月) 和下期 (10—来年3月) 两部分。每年2月初需对预算重新评估, 再次确认上期的预算, 保证与实时经营状况相符。例如销售计划发生大幅调整, 那么就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 重复上述步骤。这时制定的不称为预算, 而称为上期计划, 与预算编制方法相同。接下来每月上旬都要滚动编制上期计划, 每月不断重复更新4—9月数据。同时根据每月销售情况和各部门人员费用, 制定每月的利润和资金计划, 按季度进行差异分析。财务部每月中旬主持召开确认会, 向管理者通报当月实绩与今后计划, 并对差异进行说明, 保证每个部门管理者清楚自己的预算, 并根据预算控制日常费用的管理和发生。8月初需对下期预算重新评估, 重复上述步骤。总之每个月都要做预算计划实绩报告, 以半年度为单位循环往复。

4、坚持预算监督与考核

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和激励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日资企业非常重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实际操作中是月月有监督, 月月考核, 考核后还有配套的奖惩措施。每月更新计划时, 不仅要与预算进行对比, 还要与上次计划进行对比, 按季度进行差异说明。每个部门的管理者就是预算的编制者与执行者, 必须以预算为准绳, 严格控制费用的发生。固定费用必须严格预算, 变动费用必须与变动指标相配比, 有超支就必须有节约。最后预算的达成结果可作为个人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总之, 日资企业在预算管理上取得的成绩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首先是在意识上重视预算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其次是预算制度完善, 表现在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督考核;最后是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 以财务部为核心, 与各职能部门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与协调, 得到各部门的配合, 使预算管理能落到实处。以上这些经验都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兆华:对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业会计, 2008 (8) .

[2]徐守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会计师, 2009 (1) .

篇4:日资辅料企业求发展

日资企业从很久以前就把成衣生产的主力基地移到中国,但现在人工费用上升,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也在上涨。由于所有的成本都在上升,所以从几年前开始,作为对中国生产的补充,东南亚开始受到关注,现在则作为整体的趋势,开始全面向东南亚转移。

但不论哪个东南亚国家都没有和中国一样完善的基础设施,辅料等采购并不容易,所以要从中国出口所需的辅料。在中国设有网点的日资辅料企业配合这一动向,从中国向东南亚销售的事业逐渐成长起来。

另一方面,到去年为止由于日元处于高位,所以日本纺织企业从中国进口产品,顺利提高业绩,但现在日元汇率贬值近二成,使得收益恶化。这也给辅料厂商带来了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资辅料厂商如何看待现状,对今后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呢?本刊向各日资辅料厂商中国法人的领导进行了访谈。

成立20周年迎来新飞跃

上海清原董事·总经理 魏健刚

日本生产销售辅料的知名企业清原公司的中国法人上海清原公司将在明年迎来成立20周年,该公司事业在中国市场上取得切实发展。7月搬迁了办公室,建立能快速高效开展业务的体系,争取实现进一步的飞跃。

问:贵公司将在明年迎来成立20周年,其中经历了什么?

魏:曾经有过很辛苦的时期,但坚持发展到现在。现在日本的百货店中已经很难找到不是中国生产的服装了。但我们并不认为今后20年还能继续采用现在的发展方式。

问:您对中国市场有何看法?

魏:就我个人来说对中国市场还是很乐观的。除了中国和印度外没有超过10亿人的市场。但中国纺织行业过去的发展过于顺利了。即使什么都不做,订单也会自然增加,销售额一直增长,高速增长到现在。但今后并不会这样了。市场在变化,流通会洗牌重整。消费者的眼光变的挑剔,开始理解优秀商品的价值。今后需要的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商品。我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及经验,帮助独具个性的服装商品获得发展。清原公司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辅料厂商,不是靠价格取胜,而是必须强调我们的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我相信在13亿人的市场中,还有很多符合我们的产品、能接受我们产品的服装品牌。

问:在东南亚的服装生产不断增长,贵公司有何想法?

魏:确实这几年在东南亚的缝制生产有很大增长,但基础设施等方面还不足,即使人工费用低廉,但效率较低,一段时期内还很难有质的成长。

问:办公室在7月搬到了新址,请介绍一下情况。

魏:过去公司分散在两处,很拥挤,效率也低,通过搬迁解决了这些问题。办公室和工作意欲都焕然一新,再次认识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和擅长的领域,希望能有新的飞跃。今后中国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也必须随之改变。

开拓户外活动服装领域

岛田商事(上海)

副董事长·总经理 佐藤淳一

岛田商事(上海)公司每年参加intertextile上海等展会,积极开展营销活动。作为辅料综合商社,该公司的综合产品能力很高,还利用遍布日本、香港、北京、东盟等地的网络,开拓世界市场。

问:贵公司业务近况如何?

佐藤:今年上半年由于过去所作的努力获得回报,业绩并不差。但与日本合作开拓市场,需将日本生产能力不足或者成本太高的订单转到中国方面来采购。另外,针对东盟地区的出口也增长了。下半年起日元贬值的影响开始显现,增长势头放缓了。

问:针对中国企业的内销事业情况如何?

佐藤:这方面的情况从今年开始变得严峻了。由于市场景气不好,成衣厂商也抑制了商品生产。成衣厂商还有很多库存,所以一段时期内会比较艰苦。但另一方面也有商机,现在还生产和过去一样的服装就很难销售出去,因此我们擅长的推介型事业就能发挥本领。由于我们经营几乎所有的辅料,只要市场有需求,能提供一切辅料产品,我们的优势就是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问:对东盟的出口也在增长?

佐藤:在越南、孟加拉、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所有东盟国家的销售都在增长。和东盟的合作将是今后发展的关键。本公司在北京和香港都有网点,包括东盟在内,需要开展充分发挥各地网络力量的事业。

问:今后的目标领域是什么?

佐藤:我们在运动服及户外运动服装领域具有优势,今后将致力于开拓户外运动服装领域。中国这几年户外运动的市场在不断扩大。该领域要求辅料具有特殊的功能或丰富的生产销售经验,新公司很难加入到这一市场。本公司和大型运动服装厂商有长期的业务往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参加“ispo”(国际运动用品、服装专业展会)等,切实把握了市场需求。本公司的商品及解决方案也处于市场前列,并不会被轻易模仿。

拓展产品内销业务

卡基泰克服装(上海)总经理 梶浦 充

卡基泰克公司销售树脂四合扣、魔术扣、修整带等辅料,并成立了中国法人卡基泰克服装(上海)公司,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今年5月搬迁了办事处,正式开展销售活动。

问:贵公司现在情况如何?

梶浦:今年5月把办事处搬到了现在的地址。这是为了销售主力商品树脂四合扣等。本公司原是因从日本向中国出口商品、针对租借的钉扣机提供保养服务而成立的。为了提供保养服务,需要到中国各地出差,因此以前办事处设在交通便利的上海站附近。但卡基泰克服装(上海)公司要正式在中国开展树脂四合扣等辅料销售业务,所以把办事处搬迁到上海中心地区。

nlc202309011921

问:主要销售什么商品呢?

梶浦:主要还是销售树脂四合扣。在日本以婴儿服装为主,已经获得广泛普及。而在中国及欧美则还没有像日本那样普遍使用,这反而是个商机。另外还销售或租借钉扣机,有手压机、脚压机、半自动机、全自动机等各种型号。

问:针对哪些领域开展销售呢?

梶浦:针对婴儿服装、衬衫、运动服、工装等。例如我们开发了模仿线缝制纽扣设计的树脂四合扣,可以被用于白衬衫等商品上。耐热型的产品即使熨烫也不必担心损坏。这些树脂四合扣都是日本生产的,品质优秀且稳定。

今后不但要提高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在香港也成立了当地法人,因此还要和香港法人合作开拓对欧美企业的销售。在香港获得的订单由我们提供给欧美品牌在中国的工厂,通过这样的合作扩大市场规模。

以东南亚和中国内销为两个轴心

三山取缔役纤维事业部长 泽山 文男

三山公司的中国法人美雅玛贸易(上海)公司在中国销售缝纫机线和针织线两种主力商品。过去以中国内销为主,现在从中国向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的出口业务增长。

问:现在针对东南亚的出口在增长?

泽山:现在从中国向东南亚出口缝纫机线。由于缝制基地向东南亚转移,本公司于去年10月在缅甸、今年1月在柬埔寨成立了销售网点,开展现货销售业务。商品是从中国出口的商品,今后还计划向孟加拉出口,正在进行准备。现正在把这些在亚洲的事业作为一个整体组合起来。

问:今年的业绩情况如何?

泽山:和去年相比增长了约15%。不仅向东南亚的出口增长了,中国内销也有增长。实际上,中国内销的部分也有很多最终被出口到中国企业设在东南亚的生产基地,用于缝制生产。

问:中国市场情况如何?

泽山:和过去相比,中国成衣市场的情况变得严峻了,但我们不会进入廉价低质的市场。缝纫机线及针织线都和大型品牌厂商等合作,进入生产高品质商品的市场。

另外在激烈的竞争中,生产高品质服装的企业也在增加。在这一方面,重新认识到了本公司的能力,对今后的发展充满期待。

问:关于今后有怎样的方针?

泽山:以东南亚和中国内销为两个轴心。例如针对日本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期的服装选择在中国生产,大量生产、交货期不紧张、设计不太变化的服装选在东南亚生产,实现生产分工,切实满足两个市场的需求。

致力于中国内销

上海室谷国际贸易总经理 钟鸣

上海室谷国际贸易公司是销售男装辅料的室谷公司的中国法人。主要向日资企业及其合作工厂销售里布。最近除了向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出现增长,还努力开拓向中国企业的内销事业。

问:请问现在业务情况如何?

钟:来自日本的订单约占85%,日本方面开展营销,接到的订单由中国方面生产交货。此外出口及向中国企业的销售等占约15%。商品内容方面男装辅料占70%~80%,其余的是女装用途和休闲装用途。今年与去年相比业绩略有下滑。最大的原因是日元贬值。由于本公司还出口产品,所以受到日元贬值的影响。最近由于中国人工费用高涨等使得成本上升,因此以低价商品为主,缝制生产不断向东南亚转移。本公司针对东南亚的出口也在增长。本公司和日本的营销部门合作,配合顾客的需求,建立了既可在中国交货,也可在东南亚交货的销售体系。

问:对中国企业的内销情况如何?

钟:由于本公司是中国法人,所以不能什么都依赖日本总公司。希望能再提高一些人民币结算的事业。从各种风险的角度来看,来自日本的订单和中国内销都是必要的。在此意义上必须提高中国内销所占的比例。但中国内销也有货款回收问题及依赖人脉关系的销售等中国特有的难题。

问:贵公司扩大中国内销的优势是什么?

钟:本公司有综合成套提供拉链及纽扣等辅料的机能,想更努力宣传这样的优势。另外,不仅是主力的男装用途商品,还要向女装用途、休闲装用途等领域拓展。将来还计划开展饰品杂货等事业。例如首饰等服饰杂货以及毛巾等家居纺织品等。

加强包装材料事业

上海吉冈贸易总经理 甘糟俊一

吉冈公司总公司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国法人为上海吉冈贸易公司,主要生产吊牌、包装、衬纸等纸质印刷品,最近致力于提高包装材料的销售。在东南亚市场广受关注的情况下,公司正摸索如何发展在中国的事业。

问:现在贵公司情况如何?

甘糟:本公司主要向日资企业及日资企业的合作工厂等销售,其中以人民币结算和以日元结算各占一半,现在由于日元贬值受到很大的影响,业绩基本与去年持平。

问:今后的方针是什么?

甘糟:由于人工费用高涨等原因,今后缝制行业肯定会向东南亚等中国以外的地区流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课题是如何维持在中国的事业,今后必须在观察东南亚等地区动态的同时掌握发展方向。

问:对中国企业的内销情况如何?

甘糟:现在针对日资企业及日资企业合作工厂的销售占到约9成。对中国企业销售的瓶颈还是价格问题。考虑到品质就必须挑选工厂,对全数产品进行检查,成本必然会很高。另外,在这里开展事业还需要有独自的人脉关系,这些光靠低价提供优秀商品是不够的。但现在包装材料产品正在努力提高销售。过去以吊牌等纸质印刷品为主,这一两年大力发展包装材料。以前塑料袋等产品较多,现在增加设计性高的包装、盒子等商品。

商店中陈列着很多功能类似的商品,要想体现其各自的区别,包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键是怎样使商品看上去充满魅力,和负责企划设计的总公司合作,积极推出优秀的包装产品。

中日、东盟联动

莎摩服装辅料(上海)总经理 藤田雄二

nlc202309011921

日本知名衬布厂商TOHKAI THERMO公司的中国法人莎摩服装辅料(上海)公司在上海拥有粘合衬生产工厂,生产和销售具有日本品质的功能性衬布。近年来致力于开展中日、东盟联动的事业。

问:贵公司最近情况如何?

藤田:整体上来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由于日元贬值的影响使得业绩下滑。另外,缝制工厂正从中国向东盟国家转移。过去是中日联动,今后则需要考虑到中日、东盟联动开展事业。

问:今后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藤田:一是制服用途,还有一个是中国当地的高级女装领域。这都取决于如何宣传本公司擅长的功能性优势。由于在价格竞争的领域很难发展,所以关键是如何让中国当地的顾客理解高附加值商品的价值。中国的成衣市场需要进一步实现差别化,感到更多使用本公司产品的时期已经到来了。

问:地区战略是怎样的?

藤田:从中国市场来说,一是广东省及福建省的华南地区。在深圳等地有很多生产高级服装的企业,因此使用我们产品的可能性也很高。另外,上海周围的企业,以及北京周边的企业也是重要的目标对象。

问:主力商品是什么?

藤田:现在着力推广的是高伸缩性“HS”系列以及比以往产品更轻量的“TQ”系列。“HS”系列中追加了具有通用性的中档衬布“HS333”,使产品阵容更充实。

“TQ”系列产品和同等的形态稳定衬布相比重量减轻了20%,但仍然具有优异的成型性和形态稳定性。

致力于开拓女包市场

上海增见哲国际贸易总经理 山本欣悟

增见哲公司销售花边、纽扣、缎带及拉链等辅料,中国法人是上海增见哲国际贸易公司。除了现有的事业,今后公司将开拓女包的销售。

问:请问贵公司现在情况如何?

山本:今年的情况十分严峻,我们的事业主要是和日资企业相关的商品,在日本市场上商品价格很难提高,而中国的人工费用高涨等成本不断上升,加上现在日元贬值,这些都影响了业绩。而针对中国企业的内销除了价格方面的问题,商业习惯也与日本不同,因此很难开展。

问:准备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呢?

山本:由于顾客提出的价格要求很严格,从日资材料厂家采购部件会使得成本无法接受。现在公司正寻找品质具有一定水准的中国厂家。光是上海周边的中国厂家还不够,还在广州等辅料相关厂家较为集中的地区寻找。另一方面,成衣的生产基地正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与之相配合,我们也准备开展针对东南亚的事业,今后迟早需要在东南亚成立当地网点。我们是辅料厂商,要等顾客先到东南亚生产才能考虑在哪里成立网点,现在还很难判断哪里比较合适。另外,从3年前开始从事成衣产品的OEM事业,这方面价格问题也很严峻,正在寻找符合条件的工厂。

问:有什么新的商品吗?

山本:现在正努力开拓女包事业。我们本来就以女装辅料为主,作为其延伸开始销售女包。今后将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充实商品阵容,销售对象主要还是日本企业。开发及生产方面有幸和关系牢固值得信任的箱包厂家合作,携手开拓新的市场。

篇5:面试日资企业经历

这次应聘的是一家日本的空调品牌,职位渠道开发,自己做了四五年的渠道对这个职位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初试通知是在投简历后的一个星期(个人感觉时间),之前对这家有了一定了解,自觉心中有数。面试我的是这家公司驻地办事处负责人,感觉挺随和。问题也基本都在我的意料之中。问了些渠道开发中比较专业的问题。面试后说是一个星期内通知,结果三天没有通知,我以为没戏了(一般三天内应有结果),一直在想失败的原因。第五天电话打来,说我通过初试,复试在一个星期之后的一天,他们不清楚具体时间,是由北京总部的HR,来复试。期间我又做了大量的工作,看看以往这家公司面试的方法,对这次复试做了充分的准备,

两周后的一天,终于等来了复试的`通知,我精心准备迎接面试,面试开始就觉得不对,面试的HR是一位女士,大概从北京来旅途劳顿,一开始就问我简历为什么有一个空没填和家庭成员为什么没填详细,我心里一阵凉意。可能不好。因为有资料真不想写那么详细,如果我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再详细的资料,我也应该写,在没成为之前有些资料你没必要知道。下来的问题更是在我掌握之中。(自我介绍、最有成就的一件事、性格特点、入司理由等等还算是常规问题)

走的时候她的行动告诉我,此次面试凶多吉少。果然,第二天打来电话告我,不适合这个职位。

篇6:日资企业如何评价管理人员

日资企业如何评价管理人员

``松下电器(中国)公司副董事长张仲文谈``

近日,松下电器(中国)公司副董事长张仲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保持一个企业充满生机,正常高效地经营,评价是很重要的人事管理手段。评价的核心是过程管理,不仅仅是考察指标完成了多少,销售额达到多少。指标是果,对人的管理的角度才因。年初下指标,年末核算的做法,日资企业一般不采用。”`` 评价对象主要是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管理层的评价是其中重要一环。张仲文先生认为对管理层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 `` 1.统率力`` 在日资企业,评价一个管理人员是否具有统率力,主要看他会不会作计划,该部门所有的管理是否建立在事前管理上。据说世界上在办公室使用铅笔和橡皮最多的是日资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地作计划,不断地修改。我曾经在日本问一个松下公司的管理人员什么是管理,他想了很久说:“就是作计划。”`` `` 2.预见力`` 再好的计划执行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就必须有问题意识,每天要不断地思考还有什么问题。如果我问一个部门经理这项工作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他回答说:“放心吧,什么问题都没有了。”那我就真的不放心了。`` 松下(中国)公司的前任经理曾长期在松下幸之助手下工作,在管理风格上深得松下真传,他经常说:“着火”了知道找盆水,什么人都可以做到,而管理者的责任在于不“着火”。`` `` 3.协调配合力`` 各部门之间是平级的,平级能不能主动配合,是考核中层管理人员是否具有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两个平级的管理人员遇到问题总让上级裁决,就是没有协调配合力的表现。`` 松下公司曾经有一个管理人员工作很努力,但这人有一个特点是拿到有价值的资料就锁到抽屉里,有时宁可回家加班也不愿在办公室与大家共享资料。当然这个人被辞退了。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没有群体作用,什么事都做不好。`` `` 4.培育部下的能力`` 松下公司有一个规定,权力必须下放,但责任不能下放,比如一个科有5个人,每个人都能代表这个科出去谈业务,但出了问题责任是科长一个人的。别人看一个部门也是看群体能力,科长有责任使每个人不断提高。`` `` 5.全局观和创新力`` 这一点是要求所有的中层管理人员能站在公司总经理的角度看问题,不墨守成规

篇7:企业发布会的基本礼仪

新闻发布会,简称发布会,有时亦称记者招待会。它是一种主动传播各类有关的信息,谋求新闻界对某一社会组织或某一活动、事件进行客观而公正的报道的有效的沟通方式。对商界而言,举办新闻发布会,是自己联络、协调与新闻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新闻发布会的常规形式是:由某一商界单位或几个有关的商界单位出面,将有关的新闻界人士邀请到一起,在特定的时间里和特定的地点内举行一次会议,宣布某一消息,说明某一活动,或者解释某一事件,争取新闻界对此进行客观而公正的报道,并且尽可能地争取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按照惯例,当主办单位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完工题发言之后,允许与会的新闻界人士在既定的时间里围绕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主办单位必须安排专人回答这类提问。简言之,新闻发布会就是以发布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会议。

通常,发布会上会聚集一些比较注重礼仪的人物,这时要是你的表现不当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发布会礼仪,一般指的就是有关举行新闻发布会的礼仪规范。对商界而言,发布会礼仪至少应当包括会议的筹备、媒体的邀请、现场的应酬、善后的事宜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以下,对其分别加以介绍。

首先,会议的筹备。筹备新闻发布会,要做的准备工作甚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主题的确定、时空的选择、人员的安排、材料的准备等项具体工作。

其次,媒体的邀请。在新闻发布会上,主办单位的交往对象自然以新闻界人士为主。在事先考虑邀请新闻界人士时,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不然的话,就难以确保新闻发布会真正取得成功。

再次,现场的应酬。在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种种这样或那样的确定和不确定的问题。有时,甚至还会有难以预料到的情况或变故出现。要应付这些难题,确保新闻发布会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求主办单位的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密切合作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求代表主办单位出面应付来宾的主持人、发言人,要善于沉着应变、把握全局。

篇8:浅析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特点

据统计, 截至2010年, 日本在华共有5565家企业, 分布于我国的各个地域和各个行业。近几年, 投资区域的选择有了新的倾向, 投资领域也逐步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进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 在华投资的日资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方式也发生极大的转变, 逐渐由合资转向独资, 经营方式也渐趋多样。除此之外, 中日企业在技术合作方面也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 在华经营的日资企业业绩相当不错, 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以下, 笔者将从投资结构、投资领域、投资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对其特点展开分析。

一、投资区域

(一) 过去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日本在华企业投资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 中西部地区的比重较低。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41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显示:2010年日本在华企业共为5565家, 其中, 上海l 640家, 占29.5%;其次是江苏718家、广东679家、辽宁323家、北京264家、天津249家、浙江215家、山东213家、福建61家, 分别占12.9%、12.2%、5.8%、4.7%、4.4%、3.9%、3.8%、1.1%, 上述9省市合计4362家, 占78.4%。相比之下, 在其他省区的日资企业都很少, 一般只有几家、几十家, 其中甘肃、青海、西藏还没有日资企业。 (1)

当然, 日资企业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投资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东部地区城市人均收入水平也较高, 无论是购买力还是消费力都高于其他地区。对于日本对华投资, 项目投资决策 (PI) 合资是日本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重要投资形式, 根据相关学者对日本在华企业投资动机的回归模型分析, 东部沿海地区的GDP对PI有显著正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市场潜力的大小,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吸引日本在华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 (2)

其次是政策因素的引导。从总体上来看,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对外引资政策使中国外资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 中国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大大优于中西部地区, 投资阻碍小, 综合投资成本也会低于中西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的高新技术和信息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被日资企业称为“硅谷三角洲”; (3) 加之这些地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重视引进技术, 例如上海、苏州、青岛等地建立一系列配套设施和高新技术园区吸引高科技产业的投资。

再次, 许多在华日资企业的生产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都在日本, 沿海地区是日资企业最直接和最便利的区位, 在这一地区的投资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费用, 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在华日资企业采购物资来源 (见表1和表2和表3) 可以看出, 虽然购买商品有55%来自当地采购, 但来自日本和来自其他国的进口货物也占到45%。特别是非制造业企业, 来自日本和第三国的进口货值已经达到52%, 超过当地采购额。因此, 便利的货物运输条件对投资布局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 由于沿海地区, 尤其是广州、青岛、大连、上海、天津等地有较多日本人聚居, 在日资企业进军中国的起步阶段, 大多日资企业集中这些地区。集中的分布方便了业务合作、信息交流、物流交通以及人员的往来。日资企业一向注重生产团地式的布局, 目前的发展趋势也由单体项目转向产业链项目, 由分散项目转向产业集群项目。因此近年来, 上海、广东等日资企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甚至是该地区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均利用这一基础, 建立起日本企业产业园等, 利用生产团地的方式提高承接日资的综合能力, 继续引进日资企业及其配套资源, 利用现有优势, 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日资企业集群的国际产业基地”。

资料来源:第41回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査结果概要-平成20 (2010) 年度

(二) 近两年有向东北地区转移趋势

在投资区域的选择上, 地缘优势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东三省的交通 (水运新航路、铁路等) 和边境口岸优势为日资进入东三省创造了便利条件。改革开放30多年, 日资在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特别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核辐射等灾害发生后, 更多的日资企业开始向海外转移产能、扩大海外投资规模。随着中国有关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能源和资源开采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等政策的实施, 日本企业也开始关注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及改造出现的商机, 日资北上、日企北移成为日本对中国东北投资的一个新态势。

东三省的具体情况摘录如下:截至2011年辽宁省已累计批准日商投资企业6890余家, (4) 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平均投资额全国五省一市的排名中, 辽宁次于广东、江苏和浙江, 排名第四, (5) 吉林省则在中央实施的长吉图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利用朝鲜罗津港转口贸易功能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 争取日本把用于内需的工业生产大部转移到极低成本的吉林省生产, 然后再出口回日本本土。自2006年以来, 日本已经成为吉林省重要的外资来源地, 特别是在汽车、化工、农业、生物制药、光电子技术、特色产业等领域合作广泛。黑龙江方面,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 黑龙江省通过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等多种渠道, 还加强了同政府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实施了“中国黑龙江省木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是近年来日资企业向东北地区加大投资或转移产能的又一重要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能源产业具有优势, 正好与震后日本能源战略变化和企业海外转移需求相契合。因此, 东北地区对日本能耗型企业的投资和产能转移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三) 开始增大在部分内陆地区的投资

到目前为止, 虽然日资企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但近年来, 日本企业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已逐步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沿海地区工资成本及各种费用的上涨, 日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趋严峻。而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无疑为日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对向西部地区投资的外国企业在进口关税、设立条件、准入行业、所得税减免等方面给与更为优惠的政策, 如《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除此之外, 中西部地区还有一些特定政策正在拟定中, 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以及西部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 将激起更多的日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热情。

(四) 个别行业的投资区域发生新变化

1. 代理销售业:由一二线城市开始向地方城市扩张

目前在华日资企业的直营商场已有478家 (2012年) , 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中已基本站稳脚跟。下一步的发展策略是:通过代理销售模式进一步扩大在华销售网络, 以建立起地方城市销售网络 (除省会城市之外) 。这主要是因为代理商销售模式投入资金压力小, 扩张速度快。

2. 汽车工业:中小型零部件企业海外转移的加速

日本的汽车工业发达, 海外投资现象非常普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汽车工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仅广州一市现在就有丰田、本田、日产日本三大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2011年, 日本本土的汽车制造业因大地震遭遇重创。据日本财务省于2012年5月25日公布的4月份贸易统计初值显示:汽车出口额同比锐减67%, 为2553亿日元, 创1979年1月以来最少纪录。事实上, 大地震的发生加速了日本汽车企业向海外进行产业链转移的步伐。尤其是受损最为严重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的海外转移。近两年, 汽车相关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开始迅速增加。

3. 能耗产业

受地震影响以及能源战略的调整, 日本将彻底审视核能政策, 寻求更安全的能源发展方式, 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这意味着日本很多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将面临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作为“耗电大户”的工业企业, 无论是恢复生产还是重建, 电力供应都将成为瓶颈。因此, 在日本能源战略调整的新形势下, 日本企业对外投资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特别是能耗型企业有向中国东北地区转移产能的趋势。

二、投资领域

(一) 以制造业为主

日本在华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1995年以来, 日本对华制造业部门投资均超过非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额。2006年之后各年的制造业投资比重虽有所下降, 但均占到60%以上。从企业数的产业分布来看, 制造业企业2832家, 非制造业企业1670家, 分别占在华日资企业总数的62.9%和32.1%;从雇佣人数的产业分布看, 制造业企业为124.55万人, 非制造业为16.20万人, 分别占在华日资企业雇佣总人数的88.5%和11.5%;从销售额的产业分布看, 制造业企业为16.77万亿日元, 非制造业企业为6.35万亿日元, 分别占在华日资企业销售总额的72.5%和27.5%。

(二) 重化工业投资比重最大

日本在华投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 其中重化工业所占比重最大。日本财政金融统计月报相关数据显示, 在2009年制造业企业中, 仅运输机械企业的设备投资就达1995亿日元, 占42.7%;如果加上电气机器企业的391亿日元、化工、医药企业的322亿日元、有色金属企业的134亿日元、办公设备企业102亿日元, 则五个重化工业企业的设备投资合计为2944亿日元, 占设备总投资的63.1%。研发经费方面, 制造业企业为387亿日元, 占总额的92.4%;其中, 运输机械企业、IT企业各为139亿日元和94亿日元, 分别占33.2%和22.3%, 二者合计为55.5%, 占总额的一半以上。

(三) 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日资企业在华投资更多的是以简单加工产业为主, 但近年来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领域的投资有了显著的增加。日资企业一改其过去在技术转让方面保守的态度, 在中国开始部署相关研究开发部门。随着日资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加, 在华日资企业的设备投资额和研究开发费增长最为明显。2009年日资在华IT企业的设备投资额为522亿日元, 明显超过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食品、玻璃、陶瓷、水泥等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投资。

(四) 从传统制造业开始向第三产业扩展

上世纪90年代,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近80%集中在制造业, 对流通、金融、通信等服务领域涉及较少,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在上述领域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等。中国加入WTO后, 承诺将逐步开放金融等服务市场, 增加外国企业准入数量, 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开展业务的地域范围。故, 近几年日资对批发业、物流业、咨询、商业斡旋、代办投资手续、工业区的开发等领域的投资开始增加。

(五) 以生产中间产品为主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40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从占在华投资主导地位的制造业企业来看, 中间产品的生产占65.4%, 最终产品的生产占34.6%, 基本比率是2:1。其中, 中间产品生产比率最高的是钢铁企业, 为94.4%;其次是运输机械企业86.7%、有色金属企业84.5%、信息通信设备企业83.3%, 金属制品企业70.1%, 石油、煤炭企业70.0%。这与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存在紧密关系。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利用其掌握的核心技术、遍布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 结合东道国在劳动力、资源能源以及市场等领域的优势, 开展企业内国际分工, 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生产体系, 进而实现经营资源在国际间的最佳配置, 使经营利润最大化。 (6) 因此, 日本海外制造业企业大多数是生产中间产品, 这在加工制造贸易占很大比例的中国也不例外。

综上, 日资企业在华投资行业的变化基本反映了各时期我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同时, 各时期日本企业自身投资目标的差异, 使得日资企业投资业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7) 前期主要为资源型投资, 后期转为市场型投资。最初, 日本在华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加工和原材料加工等产业, 尤其是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之后,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日资企业在华投资业种发生变化。机械类生产全面增加, 特别是运输机械生产迅速增长, 这带动了日本在华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 第三产业, 如运输、仓储、广告等领域的投资也在逐渐增加。

三、投资及经营模式

(一) 投资方式的转变

1. 由合资转向独资

日本企业开始对华直接投资, 主要以合资企业形式为主。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极具投资吸引力的生产消费大国。与此同时, 合资公司的种种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1990年以来, 中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外方出资比的限制。在此背景下, 日本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的倾向越来越强, 即使是合资企业, 日方控股企业 (出资比50%以上的企业) 也越来越多。

到1990年末, 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的独资企业逐渐取代了合资企业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成为日资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不仅新建在华投资企业多以独资企业形式成立, 早期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也开始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转变为独资企业。现在, 除中国政府继续限制的部分战略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外,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都是建立独资企业。 (8) 2010年, 日本在华企业共为5565家, 其中, 日方独资企业为3745家, 占67.3%, 如果加上出资比超过50%的日方控股企业, 则共为4862家, 占87.4%。在制造业的3078家企业中, 日资独资企业为1855家, 占33.3%;如加上日方控股企业则为2636家, 占85.6%。在非制造业中, 日资独资企业为1890家, 占76.0%;如加上日方控股企业则为2226家, 占89.5%。 (9)

2. 与中国本土企业由竞争转向合作关系

近年来, 日资企业同中国本土企业的关系由竞争开始转向合作, 一些日中跨国公司甚至建立起了战略联盟。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02年日本三洋电机与中国海尔集团、2002年日本松下电器与中国TCL签订相互协作备忘录, 建立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两大事件在中日制造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它标志着日中企业之间由过去有不同差距的“不平等的技术提携”关系转变为“对等的相互互利的全面合作”关系。过去, 中日之间的技术合作经常是由日方向中方提供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的指导, 并提供关键零部件在中国进行组装生产。如今, 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中日技术合作事务中心与2003年在中国科技交流中心挂牌, 负责中日政府间JICA (实施机构为日本国际协力机构) 渠道技术合作。通过JICA渠道的合作, 引进了日本许多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工艺方法, 在中国国内实施了一批有实际效果的项目, 利用日本的技术、资金建立和扩充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实用技术研究机构和实用技术推广机构, 这些对更广泛地开展中日科技合作起到了桥梁作用。

(二) 部分行业的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

以销售业为例, 如今, 日资直营商场已经基本站稳了其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地位。基于代理商销售模式投入资金小、扩张速度快等优势, 日资企业下一步将通过引进代理商销售模式进一步扩大在华的销售网络, 以建立起覆盖范围更广的地方城市销售网络。为进一步拓宽商场销售渠道, 开拓中产阶级消费市场, 有些日资企业还引入了专卖店、综合零售业 (GMS) 等多种经营方式。

近几年, 进入中国的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企业在中国注册成立公司, 但实际上并不负责在中国地区的生产管理业务, 其背后实际运作的是类似于“企业保姆”的日本企业管理公司。日本零部件企业只需要出设备和技术, 生产工作都是由企业管理公司来完成。 (10)

摘要: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 其间经历了小幅上升、较大规模发展、大幅减少、大规模快速增长、下降和徘徊、再增加等几个迂回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 日本在华共有5565家企业, 总体上看, 在华经营的日资企业业绩相当不错。文章将从投资结构、投资领域、投资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对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日资企业,投资特点

参考文献

[1]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特点及其对策[J].现代日本经济, 2012 (1) .

[2]张乃丽, 张雄辉.美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治理机制的特征及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 (6)

[3]陈建宁.浅析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策略的变化[J].江苏科技信息, 2009 (9) .

[4]张磊.吉林与辽宁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1 (7) .

[5]刘昌黎.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新动向与中国的对策[J].亚太经济, 2007 (6) .

[6]中国日本商会.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0年白皮书[R].中国日本商会, 2010.

[7]中国日本商会.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1年白皮书[R].中国日本商会, 2011:9-17.

上一篇: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下一篇:药品销售价格保证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