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的散文

2024-04-09

兰草的散文(精选14篇)

篇1:兰草的散文

兰草的散文

那年,我的办公室在阴面,阳光只有在早晨和傍晚的时候才能从窗子偏来几缕。屋子里特别阴冷,窗台上养过的几盆花,大都因为日照不足或低温而相继“香消玉殒”了,只剩下一盆干瘦憔悴的兰草。每当我与它对视时,总不免要心酸一阵,如果放在阳面,它应该蓊郁地披满花盆了,而且会引来别人啧啧的称赞。估计它也没有多少时日了,我想,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它吧。

后来的日子有些不顺。先是对象因为我家掏不出买楼房的.首付而频繁跟我吵架,而且越吵越凶;再是班里一个学生无故出走两周,作为其班主任的我在学校例会上被领导点名批评;接下来班里分来的学生都是些后进,由于自己初来乍到,无法据理力争而吃哑巴亏,还得强忍着欣赏别人卖乖;之后是因为自己不善言谈,更不会来事儿,只能无声地享受别人的白眼和冷落。面对这一切,我无法改变。我深深地感到这个世界真的很冷,一连很多天都很消沉,独自躲在没人的角落里借酒消愁。

正当自己深陷悲伤而不能自拔时,我忽然想起窗台上还有一盆兰草。我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处境竟是如此相似:我们同在一个阴冷的屋子里,很少引起别人注意,孤独得像藏在洞穴里的一条虫子,就是普照世界的阳光都很少光顾。我们,都在默默而艰难地活着,连卑微都谈不上。我想,我不能再把它只看成是一盆花了,我们更是一对是苦难的兄弟,是被上帝抛在视线以外的两粒微尘。已经整整一个多星期没见它了,本来屋子里阳光就少,再加上这么长时间没浇水,也不知道它现在怎样?我早该去看看的,万一枯死,我岂不失去了唯一的伙伴。我越想越担心,心里满是愧疚地奔向办公室。

还活着,我的兄弟还活着!当再次看见它时,禁不住心里一酸,我的眼泪旋即流出眼角。兰草更瘦削了,无精打采地立在那。一片细长而干瘪的叶子伸出花盆,朝向门口,像是在专门等我回来同他握手。我赶忙找点水给它浇上,无意中竟看到中心又发出的一片又小又嫩绿的叶子,仿佛在微笑着告诉我说,坚强起来,面对困境而无法改变时,我们别无选择。

我呆住了,脸上一阵火辣。兰草因为没有阳光而越发坚强,我呢?

篇2:兰草的散文

《水墨兰草》及兰草诗词欣赏

爱 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寻 兰 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攀登危岩拨荆棘,一见芳姿露笑客。采 兰 云遮雾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觅幽兰。采取奇草花悦目,忘尽饥饿和严寒。养 兰 阳台莳兰数十丛,朝顾暮看日相逢。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说我已发疯。赏 兰 采回兰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飞来。惹我夜半无睡意,灯照芳容细观测。梦 兰 痴心兰花登山采,归来未歇数盆栽。天姿仙影日三顾,多少次第梦中开。画 兰 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题 兰 阳台兰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轮回汗。风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怀。读 兰 始自子称王者香,空谷幽兰天下芳。莳养数盆显神韵,引我诗情读华章。咏 兰 碧草生在幽谷中,沐日浴露姿从容。天赐神香自悠远,引来蝴蝶弄清风。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上官仪《假作幽兰诗》

日月虽不照,馨香要自丰。

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

李 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王 勃《春兰》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陈子昂《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咏 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贺兰进明《古意》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日暮徒盈抱,徘徊幽思深。

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白居易《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牟 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 偶来绝顶兴无穷,独有山僧笔最工。绿径日长袁户在,紫荃秋晚谢庭空。离花影度湘江月,遗珮香生洛浦风。

欲结岁寒盟不去,忘机相对画图中。元 稹《春别》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

肠断迴文锦,春深独自看。李德裕《花药栏》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释无可《咏兰》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张友正《春草凝露》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已赖阳和长,仍渐润泽频。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将行愁浥迳,欲采畏濡身。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黄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崔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滔 《芳草》

涂《幽兰》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韩 偓《偶题》 俟时轻进固相妨,实行丹心仗彼苍。

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赵元淑《闻杨炯幽兰之歌作》

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

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秋望寄王使君》 静蹑红兰径,凭高旷望时。无端求句苦,永日壑风吹。大月生峰角,残霞在树枝。

只应刘越曰,清啸正相宜。贯休《书陈处士屋壁》 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

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

那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九歌 礼魂 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古乐府 汉无名氏 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要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汉无名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汉无名氏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室思 徐干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情诗 张华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招隐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清 郑燮《 题画 》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清 郑燮《峤壁兰》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清 郑燮《得意写之》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清 郑燮《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清 蒋士铨《题王蔗村镜影图》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清 智永《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清 黄任《题画兰》之一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清 黄任《题画兰》之二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清 黄任《题画兰》之三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清 马骀《兰》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清 曹寅《冬兰》

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清 姚燮《珠兰》

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清 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

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清 谭嗣同《画兰》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起暮涛。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清 何绍基《柬魏默源》

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清 孙原湘《画兰》

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清 李方膺《题兰花册》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清 黄任《兰溪》

如画山城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 李友棠《荆门杂咏》

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清 马骀《画兰》

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清 郑燮 《兰》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兰谱压风骚。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清 郑燮《题盆兰依蕙图》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清 钱谦益《咏同心兰四绝句》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清 郑燮《 题画 》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 郑燮《峤壁兰》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清 郑燮《得意写之》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清 郑燮《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清 蒋士铨《题王蔗村镜影图》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清 智永《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清 黄任《题画兰》之一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清 黄任《题画兰》之二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清 黄任《题画兰》之三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清 马骀《兰》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清 曹寅《冬兰》

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清 姚燮《珠兰》

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清 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

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清 谭嗣同《画兰》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起暮涛。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清 何绍基《柬魏默源》

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清 孙原湘《画兰》

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清 李方膺《题兰花册》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清 黄任《兰溪》

如画山城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 李友棠《荆门杂咏》

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清 马骀《画兰》

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清 郑燮 《兰》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兰谱压风骚。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清 郑燮《题盆兰依蕙图》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清 郑板桥《兰》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清 郑板桥《破盆兰花》

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清 秋瑾《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于临轩顾,羞与凡葩斗艳俦。清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迎晖缀宝珠。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刘谷和《三乡诗》

兰蕙芬香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芝兰惜旧游。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清 玄烨《秋兰》

猗猗秋色兰,布叶何葱青。爱此王者兰,著花秀中庭。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清 朱廷钟 满庭芳《玉兰》

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份丰姿。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自爱临风皎皎,笑溱洧、芍药纷遗。藐姑射,肌肤凝雪,烟雨画楼西。开齐,还也未,绵苞乍褪,鹤翅初披。称水晶帘映。云母屏依。绰约露含日,冰轮转、环参差。问琼英。返魂何处?清梦绕瑶池。清 堵霞 解语花《草兰》

柳腰斜舞,杏靥含娇,明媚春光好。绿窗清悄,香径软、百卉迎花如笑。丛兰独巧,忽并蒂、四花连绕。想从来、一本根苗,两样繁美少。

陋室俨如蓬岛,似仙娥群聚,弄晴春晓。花容窈窕,湘帘下、素影参差回抱。香魂缥缈。又浑似、一群娇鸟,趁东风,齐上琼枝。带绿烟轻袅。郑思肖《兰诗》

篇3:兰草的散文

关键词:散文,描写,情感,佳句

散文在各方面都别具风格,我们在中学阶段的散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散文的特点,将散文中最根本的东西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散文、感受散文的魅力,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让散文“活”起来。

一、关注描写,散文教学的“真”滋味

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散文中形象生动的描写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散文的美与真。我在多年的散文教学中,经过不断地积累、探索与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两遍,随后引导学生逐段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问题:“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自己的父亲的呢?哪些描写让你深有感触?”其中有几名学生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生1:文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得非常详细, 父亲体态肥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和深青色的棉袍,作者又用“蹒跚”“慢慢”等词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动作,可见父亲对作者的情真意浓。

生2:作者与父亲离别的那段描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这一场景,但文中“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这一动作描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心中的那份不舍之情和为了谋生却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之举。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激起了我内心的波澜,我深深地体会到每名学生都能沉醉在作品的情境之中,被文字的魅力所折服。

在散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散文中的描写,体会文章的内涵,品味散文的“真”滋味。

二、关注佳句,散文教学的“美”滋味

语文教师应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升级散文教学方法,通过对散文中的佳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佳”、课堂效率“佳”。

譬如,在八年级下册《海燕》一课的教学中,在正式讲课之前,我仍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两遍,随后我再放慢语速朗读这篇散文诗,并要求学生在我朗读时可以随时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王晓晓同学首先发言:“老师,我非常喜欢您刚刚读到的那句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乌云密布的大海之上,海燕快如闪电般在我的眼前穿梭,它好像给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而后,班级中一直成绩平平、沉默寡言的郭瑞同学居然也站了起来,他声音洪亮地对我说:“老师,我喜欢文章里的每一句话,我感觉每一句话都能燃烧我心中的激情, 我敬佩所有敢于直面风雨的海燕,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海燕一样敢于直面困难,不惧风雨!”

学生的发言震撼着我的内心,我没有预料到这堂课会有这么大的收获,学生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在散文佳句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教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感情,细细品味散文中的“美” 滋味。

三、关注情感,散文教学的“浓”滋味

每篇散文都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我们在以往的散文教学中往往侧重学生普通知识的积累,很少甚至也从未带领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中。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陆蠡的《囚绿记》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随后组织大家分组进行讨论。

其中有一名学生向我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老是和不会说话的绿枝条进行对话呢?”听完这名学生的问题,我首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这名学生,因为他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迷惑。随后我向学生解释了这个问题:“作者只身一人,平时只能与绿枝条进行对话,用这样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寂寞和苦闷,绿枝条就是作者忠实的倾诉对象。作者所处的一室虽然很小,但其精神世界广阔无穷,只要心中有情,周围的一切事物便都充满灵性。”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能够自然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之中。

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感情的融入,更加关注作者的情感,更好地品味散文中的“浓” 滋味。

篇4:“一边倒”的兰草

暑期,我们一家人回乡下老家小住。出发前,妻子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甭说风,就是阳光也很难钻进房间,又把几盆长势茂盛的兰草一溜排放在阳台下……半个月后,我们打道回“府”,妻子一进门就去开窗,突然听到她尖叫:“快来看,兰草都倒伏了!”我到阳台上一看,果然,所有的兰草都改变了以前的蓬松,一致倒向窗外方向。原来,这半个月里,兰草处在封闭的房间里,为了吸收阳光,就执着地、拼命地向阳台的玻璃窗方向生长,可不就成了“一边倒”的样子吗?多么神奇!不,是多么执着啊!

面对这“一边倒”的兰草,让人不能不重新审视“执着”:执着,就如同这兰草一样,在一个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坚定地、不屈地向目标生长;在一个能“透漏”阳光的方向,顽强地、执着地向着这个方向伸展。也许,对于兰草而言,坚定的执着只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植物向阳的天性;但对于我们来说,执着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要;执着不仅是热情的投入,更是全身心的追求;执着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意志。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在我们遭受挫折时,它可以让我们战胜疑惧;在我们身处逆境时,它可以让我们坚定信心。

人活着不能没有目标,也不能没有方向。或许,我们追求了,却没有到手;我们前进了,却没有到达。但追求了,前进了,即使没有结果,至少我们是心安的,是无悔的。就如那“一边倒”的兰草,如果让它们一年半载地处在封闭的房间里,它们的执着也许是无果的,追求也许是无望的。但毕竟,半个月后,我就给了它们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如果它们在封闭的房间里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丧失了生存的希望和执着的信念,三五天内,也许它们就干枯了。物异而理然!

确定了目标,认清了方向,请你执着无悔地去追求吧,心无旁骛地去进发吧。兰草尚且明白的道理,你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篇5:初中写景作文:我的兰草

初中写景作文:我的兰草

放暑假的时候我领养了一盆兰草。当时我非常高兴心想一定要把它养大、养好。

每天早上我都早早的起来给它浇水并且我还和他聊天呢!我有时还会唠叨个不停的说:“小草,小草快快长大。长出一朵花苞来”。有时他可能听累了便低下高傲的头好像在向我求饶:“兰姐到家都是同一族,何必如此折磨我呢?饶了我吧!但我可没那么容易妥协哟!我还是依旧唠唠叨叨个不停。有时我还给它表演十八般武艺呢。如:唱歌、跳舞、聊天等等。经过我辛辛苦苦的养殖这盆兰草终于不负众望长出兰花来了只让我高兴极了!我种出来的第一株兰草长出兰花了!后来便接二连三的长出一朵朵兰花,白色的花瓣透着优雅,粉红色的花蕊透着美丽。简直太美丽了!

篇6:兰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浇水要点:

(1)兰花花期与抽生叶芽期,浇水要少些。

(2)夏季于清晨或傍晚浇水,也不宜太多,秋天浇水量可以酌增。

(3)干旱季节,每天傍晚喷雾。喷时要向上喷,则雾点细匀,使叶面湿润,地面潮湿,增加空气湿度。有时一日最好喷数次,浇水要从盆边浇水,不可当头倾注,不可中午浇。

(4)冬季浇水虽可大减,但不是不浇,注意不能让盆土干透,冬未春初和浇水致使叶片叶鞘沿湿,待晒干后搬入室内,以免发生腐烂。

修剪要领:兰花栽培中应不断剪去枯黄老叶和病虫叶,以利通风。花芽出土之后,每株应留一壮花芽,其余剪去,以免消耗过多养分,影响来年开花。花谢后,应将花薹剪除。

繁殖要点:兰花多采用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培育品种采用播种法。

分株繁殖:分株在春、秋两季进行,因种类不同而异。冬、春季节开花的种类宜在秋末分株;夏、秋季节开花的种类应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一般每隔2~3年分株1次。分株前要减少浇水,使盆土适当干燥;分株时用手握住盆,轻轻将母株从盆内磕出,除去泥土,剪掉腐败的根叶,然后用清水洗净,放在阴处晾3~5小时,待浮水消失根发白变软略有皱缩时,再用利刀从假鳞茎中间切开,在切口处涂草木灰防腐,阴干后立即栽植。分株操作时要细心,防止碰伤叶芽和肉质根。上盆后放于阴处,待恢复生长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病虫防治:

1、疫霉病:避免过湿,改善通风通气条件,光照充足。避免偏用氮肥,减少植株徒长软弱。喷施1/800多菌清或1/1000好生灵水液。病株切除的伤口用大生粉涂抹,再放置干燥处,一周不浇水,可遏阻病害蔓延。

2、炭疽病:每周喷施一次1/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水液。

3、软腐病:改善生长条件,增加通风,降低温度和湿度。切除感病部位,用抗生素粉剂涂抹,一周不浇水,可阻遏该病蔓延。采用链霉素1000倍水液,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500倍水液,每周喷洒一次。

4、叶枯病:切除病叶,喷施500倍大生-45或1000倍好生灵。 感病植株,应避免雨水或暂停淋水,防止病情加重。每日定期喷洒一次500倍大生-45,以作预防。

篇7:兰草作文400字

去年,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在外婆家乡的山上,挖了几棵兰草花,而挖的都是草兰草花,边一果树兰草花都没挖着。不过,那时我心里就在想,这为什么要叫草兰草花呢?是不是因为它长得像草呢,所以叫做草兰草花。那树兰草花不就是长得像树吗?

回家后,妈妈把这些兰草花分别栽在了几十盆子里,等到开花时,也会花出一般清香的气味,特别的花,兰草花的花辨十分洁白,中间有着黄色的花蕊,粉粉的。兰草花的茎十分细,直径非常地小,大概只有两毫米,上面还插着两片绿叶,起了画龙点眼的作用。在盆子里都长满了兰草花,让我们一走进兰草花就会眼前一亮,直夸香。

在兰草花间还夹杂着一些兰草,更能突出兰草花的美丽与漂亮。兰草很细很细,而且也不太长,大约只有十厘米左右,但它的生命力很顽强。夏天时,我常常都会忘了给它浇水,可它也能熬到我给它浇水为止。草兰草花和树兰草花长得都很漂亮。虽然,它比不过桂花的那种香气,牡丹的那么多人喜爱,但兰草花它像草一样会给我们一片绿色;像别的花一样也能给我们带来一片清香。

篇8:兰草的散文

散文相较于小说, 它的受众面积显然要更狭小一些。少了跌宕起伏的情节, 缺了血肉丰满的人物, 一篇小小的散文到底凭什么打动读者, 甚至让读者深深地为之着迷呢?难道仅仅凭借我们在日常散文教学中所反复强调的那古老的散文写作规律——“形散而神不散”, 我们就可以说服我们的学生体会到散文独特的美吗?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年轻的鲁迅在仙台师从藤野先生学医期间, 为了好看的缘故, 在完成讲义的解剖图时, 故意将下臂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事后藤野先生找到鲁迅“……自然, 这样一移, 的确比较好看一些, 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 实物是那么样的, 我们没法改换它……”[1]科学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艺术, 科学强调的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的东西, 而艺术却强调的是人的感觉, 显然它带有更强的主观色彩。如果承认了这一点, 再去反思一下我们平时解读散文的过程:先看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接下来分析为了抒发这样的情感作者组织了哪些材料。这样的阅读过程无异于是在对散文进行一种客观地解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缺乏美感, 而且它似乎也很难让读者体会到散文的美。将这样的理念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恐怕也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更好地应付考试, 却很难激起青年学生对于散文的热爱。那么到底该如何去读散文, 我想应该读出散文的散文味, 尽量去体会不同散文不同的美, 去感受作者的个性情怀, 个性格调。

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著名的论断——“我思故我在”。孙绍振先生则将其幻化为“我感故美在, 我不感故美不在。”[2]散文, 实际上传达地就是一种感觉, 是个人的一种审美经验!作者的某一次经历让其感受到了一种细腻深刻的美, 接下来, 他将这种体验诉诸文字, 从而将自己特殊的感觉准确地传达出来。因此, 相较小说而言, 散文往往带有更为浓厚鲜明的个性色彩。以实际的生活经验来看, 越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东西, 就越不可能是那种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一眼望得到的美。以朱自清的散文为例, 欣赏他的, 热情地称颂“……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 除冰心外, 文章之美, 要算他了。”[3]不喜欢的则毫不留情地批判“想象不够充沛……欠缺开阖吞吐之势……句法变化少, 有时嫌太俚俗繁琐, 且带点欧化。他的譬喻过于明显, 形象的取材又过于狭隘。至于感性, 则仍停留在农业时代, 太软太旧……”[4]。其实赞美也好, 批判也罢, 都围绕着朱自清本人的创作展开, 他们都承认朱自清的散文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 只是作为读者在阅读时有不同的喜好而得出不同的评价罢了。仔细留意一下不难发现, 大多数读者在阅读散文时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类型化的需求。有人喜好周树人的睿智犀利, 有人赞赏汪曾祺的平和冲淡, 有人推崇舒舍予的温暖, 有人偏爱郁达夫的冷清……就想听歌, 有人专听某一个歌手, 有人为着类似的曲调, 有人则冲着优美的歌词。读散文时, 散文的文字美, 以及文字背后所透露出的格调, 都会成为我们喜欢某一类散文的理由。我想这里所说的格调便是“散文味”吧!

“散文味”或者可以说就像一个人所散发出的气质。作家本身的气质会决定他的散文所散发出的“味道”。在中国现当代的散文作家中, 郁达夫也是一位极富个性色彩的作家。《故都的秋》中一句“可是啊, 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便摄住了他笔下所描绘的故都北京秋日里的花花草草、闲人闲事的魂魄。这里最值得玩味的莫过于“悲凉”二字。“清”“静”当然令人回味, 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写下了清静的秋的文字。可郁达夫所表现的“北国的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便是他眼中看到了故都秋景中诗意的悲凉, 并且将这“悲凉”当作一种美来加以怀念欣赏!于是在他的文字中, 我们看到了郁达夫所怀念的北国之秋出现在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上, 他想念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没有故宫的熙熙攘攘, 没有颐和园的摩肩接踵, 他所钟爱的都是些幽静、古老的所在。他甚至刻意过滤掉了秋阳下那五光十色的景象, 于是中山公园里花团锦簇的秋菊不见了, 景山上红黄相间的霜叶也消失了, 只留下冷冷淡淡白色蓝色的牵牛花, 以及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衰草。而且, 不仅在视觉上作者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还有听觉。在《故都的秋》中, 听不到繁华市井中交易的喧嚣, 听不到胡同深巷里小贩的吆喝, 只听到悠远的钟声、萧索的鸽哨。甚至郁达夫在嗅觉上也只偏爱连气味也没有的槐花的落蕊。细细比较, 我们会发现, 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少了老舍《北平的秋》中的五光十色、热热闹闹。也没有林语堂《动人的北平》中的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故都的秋”只是郁达夫一个人感受到的宁静自然之美。这种美和他的文化修养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存在莫大的关系。也许别人并不觉得北方那稀里索落的秋雨有什么味, 也不觉得都是闲人悠闲微叹的问答, 可郁达夫偏偏“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来留住这北国的秋天。

仔细品味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会发现, 他对于秋的描绘既不同于“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悲凉, 也不同于“我言秋日胜春朝”“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迈。他对于秋的审美有其独特的个性, 那样一种感受是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所迥然不同的。中国古代的传统文人经常会在诗文中表现秋天,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秋天在四季中是最富诗意的。然而, 在绝大多数时候, 由于个人经历、人生际遇的关系, 这些文人在秋天里是孤独痛苦的, 秋只是他们作品中深沉悲凉的底色, 而非单纯地欣赏对象。马致远写下“枯藤老树昏鸦”, 只是为了感慨“断肠人在天涯”。范仲淹吟唱“碧云天, 黄叶地”, 也只是想引出“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秋天在古代极易引发文人骚客感伤的原因自不必多说, 在古诗文中还有一类将秋天的格调表现得极其高远的, 则更多的是政治家的专利。从刘禹锡、黄巢, 直至毛泽东, 他们那表现秋天的诗词中异乎寻常的高昂的调子, 实际上更多的是他们作为政治家的一种独特的临秋情怀。郁达夫和他们都不同, 他对于北京的秋日的描绘是将秋的深沉、萧索甚至衰亡当作美来欣赏。趣味独特的作者偏要在繁华的北京城租一椽破屋去玩味扫帚在地上留下的细腻的灰痕, 甚至还有无生命的衰草、落蕊。这样的心境, 估计只有“诗鬼”李贺那种以死亡恐怖为美与之相类似。众所周知, 郁达夫曾留学日本。日本传统文学中的幽玄美、物哀美本来就推崇将苦闷、忧郁、悲哀作为美。川端康成就曾直言不讳——“悲哀这个词与美是相通的”[5]。在日本期间, 郁达夫必定会受到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 以至于他的文章才显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个人色彩。

可以说《故都的秋》中的全部文字都是郁达夫自己的独特经验。他对于北国之秋有一种深沉的爱, 它青睐北方郊外那种“悲哉, 秋之为气”, 他会为那种“胡笳互动, 牧马悲鸣”的哀感而泣零。他是这样一位感性的作家, 假若你欣赏这样一种气质, 你就会深切地体会到他要表现的“草木摇落, 金风肃杀”的美, 也必定会喜欢上他所描绘的“严肃、凄凉、沉静”的北方之秋。

其实, 不仅仅是郁达夫, 每个人的散文恐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散文真正的美也就在此。为什么不去仔细品味散文中五彩缤纷的个性呢?要知道, 品读散文就像与不同的人闲聊, 在散文中, 我们结识不同的人, 看到他们别样的生活状态, 或许我们会体会到他们的甘苦, 会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落泪, 这恐怕才是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我总固执地坚持读出散文的散文味要比简单地从情感、材料的角度解剖文章有意思得多。毕竟, 优秀的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

读出散文的散文味, 去读林语堂的广博, 去品谢冰心的清新, 去了解陆蠡的自我剖析, 去感悟史铁生的艰难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欣赏散文真纯的美。

摘要:读出散文的散文味, 去读林语堂的广博, 去品谢冰心的清新, 去了解陆蠡的自我剖析, 去感悟史铁生的艰难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欣赏散文真纯的美。

关键词:散文,散文味,《古都的秋》

注释

1[1]鲁迅.藤野先生[M] (选自《朝花夕拾》) .

2[2]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

4[4]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

篇9:栀子花与兰草的芬芳

一天,到楼下取当当送来的书,送货员找不开零钱,我就去小卖部破钱。小卖部门口有人摆了绿色植物在卖,有盛开的栀子花,我喜出望外,买了一盆。

我把栀子花放在空调主机上,蹦豆子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了,花叶片上无声无息洗出一片潮湿干净的艳绿。一个夏天,我都没有为花浇水,那洁白锐香的栀子次第开谢,那艳绿的叶子茂盛生长。

有时候,我喝两杯茶,神思放开,凝视那些花叶,我会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无论多么劳累繁忙,都不妨碍她对花的侍弄。栀子花和兰草是母亲的最爱。她在田埂上栽培了不少栀子树,花开的时候,她与邻居亲戚分享,更不会忘记摘一些回来给我,有些交给我手上,有些放在水缸里、或者泡菜坛子的边沿。我家的厨房,有明瓦投进阳光,但总是很阴凉潮湿,那些栀子花就会开很久。母亲是远近闻名的做菜高手,但对于我来说,栀子花的香味才是厨房留给我的最深记忆。

兰草,一般都是母亲从深涧连着一捧泥土采挖回家,她不时侍弄兰花,兰花不断盛开,但奇怪的是,我记不住兰花的香气,大约我母亲从来没有把兰花摘下来送给我,我感觉兰花是母亲私有的,因为她的名字就叫兰英。不过有一次,母亲要我把一盆开得很好的兰花背到父亲上班的单位。我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虔诚心情,竟然用一条有手工刺绣图案的纱巾把那个盆子和兰花包起来,再放在竹编的背篓里。父亲的单位,离家大约15公里,上坡下坎,等我到了,纱巾在花盆与背篓之间磨破了好几处。我至今也不理解自己当时那种对兰花过度的爱不得法的心情。我只好把这件事理解为一种象征:对精神上的某些东西的过度重视,让我造成了另外一种暴殄天物的不必要的损失。

我很多次想起卡夫卡的话:在精神饥渴之中,哪怕是一个精神的烂果,尝起来有如来自天堂的面包,饮起毒井中的水有如生命之泉。

我想,我常常出现的精神饥渴,也许就来自父母给我的鲜花印象。很小,我就知道,无论多么劳累辛苦,一旦身暖腹足,人就会像一间空房子一样希望装进去阳光或者花香。

我记得父亲坐专列去大寨,那热火朝天的政治氛围里,父亲回来带给我的细节只有两个:一是大寨人很勤苦,二是在回来的路上专列停下,他下车到河边走走,看到北方一种植物的根须是鲜红色的,飘在干净的水里好看得很。

父亲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他的父亲死在解放前的罂粟花地里,他只是跟着自己的大伯读过几年私塾。也许乡下人天然和大自然亲近?他后来在山坡上种芍药花,我家屋后那叫做雪坡的山地上一片紫艳艳的华美。在我家院子里的四个花园里,他为纪念我在四月出生,分别种了四棵白梅树,我弟弟出生,他又种了桂花树。

父母这种美好性情及行为的潜移默化,成为了我家庭教育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点对我的影响,甚至比棍棒教育的影响更深刻以及更加本质。在我身上,很少有急功近利的东西,虽然我做事是急性子。后来,从书上看到蔡元培那一代教育家,极力呼吁美育教育,蔡先生的出发点就是——美育教育能够让中国这个过分现实的民族,得到一点超越感,避免急功近利。我从个人的家庭教育能够很感性地理解这一点。

篇10:兰草作文400字

从古至今,人们对花的赞美不计其数,在我看来,绿叶也值得称赞。它们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当我们拥书而眠,有一片绿叶为伴,那么书中的一切都会变成一首首优美的诗。

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家里栽满了花花草草。当我第一次去她家做客时,吸引我的不是朵朵鲜艳的花朵,而是那片片翠绿的叶子。在她家的阳台上,我首先看到的是一株兰草,它的叶子微微向里卷着,修长的叶片仿佛带着那从山吹来的清风,流水般的叶脉仿佛能唱出优美的歌。我发现朋友把这株兰草放在了阴凉处,便问:“兰草不需要阳光吗?”朋友们摇摇头说:“它不需要阳光,也会长得很好。”不知过了多久,朋友们一句话把我从奇妙的.遐想中带了出来,她说:“兰草的话语是‘希望’。”

虽然我在朋友家只赏了不到一小时的绿叶,但我却深深感受到,我长大了。我知道了兰草的重要。在自然界中,兰草往往不是最闪耀的主角,可是,没有了它,又有谁能衬托出花的美丽,又有谁会注意到花的艳丽与美好呢?我愿做兰花将城市装点,让地球穿上了新衣。

篇11:兰草作文600字

当我坐上我们的“战马”的时候,我心里既兴奋又激动,因为我马上就能见到宽阔、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了!在半路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麦子、水稻、棉花……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柔软的棉花,好好像一朵朵雪花,又似一只只小小的,白白的绵羊。在棉花上的露珠,一滚一滚地,好好像两颗水灵灵,珍珠似的眼睛对着我们眨。当我们的车子走过的时候,后面的那一丛棉花,随着风的旋律,向我们招手。后来,我就在这醉人的美景中睡着了。

等我一觉醒来,发现已经到了木兰草原了。这是,木兰草原已是人山人海了。

我们排了好长的对才买到了票。当我们进到木兰草原里面去的时候,我终于见识到了草原的无边无际,真美啊!我们看到了假的羊,还骑在上面照相了呢!

我们往里面走去了一点,便看到了跑马场。我和妹妹吵着要骑马,最后我骑上了一匹黑马,而妹妹得到了一匹红马。当妹妹一拉缰绳,马儿便“飞奔”了起来。而我的马却非常的贪吃,只要看到路边有草的,它一定会停下脚步去吃草,根本不理会我的指挥。后面的教练对我说:“马的头在哪边,你就往反方向拉缰绳。”在教练的指导下,我终于顺利完成了我的第一次骑马旅程。后来,我听妹妹说,她的马全程都是教练拉着走完的,她觉得浑身不自在。

骑完了马,我们来到了湖边,我们决定去划船。上了船,我们一起喊着口令:一二,划呀,一二,划呀!

篇12:兰草作文400字

一走进花市,一阵阵清新的`花香钻入我的鼻子,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我们在花市逛来逛去,逛了半个多小时,还是一无所获。正当我们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我看上了一盆兰草:葱绿的、细长的叶子,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围着粉绿的花蕊,花蕊上方开出一朵小巧、精致的金色小花,小花的花瓣上,还沾着几滴露珠,令人心生怜爱,于是立刻买下了它。后来,又陆陆续续买了其他盆栽。

我们把盆栽摆放在我的房间,房间立刻变得完美无瑕。然后,我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可是,在我离家的日子,妈妈却忘记给它们浇水,周末我回来的时候,兰草已经变得无精打采,我的眼泪就要掉下来。虽然它现在变得不怎么漂亮了,但还是不忍心丢弃它,就把它放进我们很少进的北院里。

渐渐地,我把兰草忘得一干二净。几个月后的一天,下大雨了,我经过北院时,无意中瞧见了兰草,只见在风雨中,它又长出了葱绿的叶,漂亮的花蕊上还开了几朵小花儿,是那么漂亮!

篇13:兰草的散文

散文到底是指哪些文章

什么样的文章称为散文, 一直有争论, 莫衷一是。

散文真的是个大箩筐。 散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 只是在文学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 (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原理》) “散文”的定义, 向来用排除法, 例如除去“小说、诗歌、戏剧”等纯文学, 以及“实用文章”, 凡是在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 就会被放进“散文”这个框里。

在当代, “散文”的地盘被进一步挤压, 凡是形成了文类规范、能指明文学特征的文章, 逐渐从“散文”中分离出去, 比如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报刊言论文章、传记、演讲词、科普小品、寓言、童话、儿童故事等。 有些亚文类, 例如回忆录、采访、序言、杂文等, 尽管依然“赖”在“散文”这个框子里, 但因其文类规范和特征越来越明朗, 往往也被当作散文中的另类来看待。

散文的特点到底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 “散文”这种文类都还没说清楚, 散文研究, 尤其是散文教学就更欠缺了。 中国散文理论话语的建构, 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才逐渐形成的。 “从整体上看散文研究还处在文学研究滞后的位置, 亦步亦趋地跟随小说与诗歌研究艰难前行。 ”中小学散文教学可资参考的, 主要是孙绍振、钱理群、王富仁等在解读一些散文文本时所显现的解读方式。 一方面, 散文是主导文类;另一方面, 散文理论研究缺位, 散文解读理论几近阙如。 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所处的困境。

“散文”的特点到底是什么? 几乎没有人说清楚过, 在散文大家族内部, 由于亚种类繁多, 差异性巨大, 使得人们煞费苦心地对散文特征进行的种种概括描述都显得漏洞百出。

有人觉得散文的特点是“笔调灵活”, 可是有的散文却写得老老实实, 有的还刻意写成流水账的样式……

有人觉得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可是许多经典散文的“形”并不见散, 结构严谨, 体式俨然……

有人觉得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 可是偏偏有的散文通篇直抒胸臆, 有的则通篇写景, 没有半点情感抒发……

有人觉得散文的特点是“含蓄”, 可是有的散文最直率、最不加掩饰地体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是导致散文教学设计缺乏制约性的先天缺陷。 散文这种文体从整体上说缺乏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特点。

当我们对散文很难界定的时候, 和其他文体做个比较, 是个好方法。 跟寓言、童话等比较, 距离太远;跟诗歌、小说比较, 或许能看出些问题。

看上面这张表格, 你当然也可以找出个例来反驳它的科学性, 但是, 你不能否认散文大体上有下面这些特点:

散文是有叙事性的, 无论是写人写景, 还是说理, 都要有例子, 都要有事件, 都有局部的叙述。

散文表面上是在写所见所闻, 实际上是通过所见所闻表达所感所悟所思所想, 而且是很个性化的感悟、思想, 这些主观的感悟、思想反过来也影响着客观的见闻。这就是主客观结合。

散文的作者在写作时构思最多的是句子, 对句子的谋划多于咬文嚼字, 多于谋篇布局。

一篇好的散文凸显的是“意境”。 意境是什么?要么是知趣, 要么是理趣, 要么是情趣, 要么是志趣。

散文要追索作者的原意

关于文本解读, 有几个词汇越来越深入人心, 例如“多元解读”。 读解理论发展得非常快, 整理一下中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脉络, 可发现文学读解理论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 即由作者中心论发展到文本中心论, 再到现在的读者中心论。 所谓“读者中心”, 就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以读出自己的观点。 但是这种“多元解读”, 主要是针对小说、诗歌而言的。 因此我们在读小说、诗歌时, 感悟无论怎么“深入”, 都不为过;观点无论怎么“新奇”, 都不为过;体验无论怎么“多元”, 都不为过。 但是, “多元解读”并不适合散文。 为什么?

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 是每一位作家的每一篇文章里所呈现出来的个性。 什么意思呢? 散文中的所思所感, 是作者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 作者之所以写散文, 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 我们阅读散文, 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 体会作者所感所思。 那么有人要问, 我不喜欢作者的抒情, 不同意作者的思想怎么办? 没关系, 散文从来不祈求成为“公认”。 我们阅读论文报告、新闻通讯等, 最终要指向文章的外面:它们所论述的道理, 是否成立?所报道的事件, 是否真如所言? 而成立与否、是否如实, 有公认的判别依据。 之所以写论文、发新闻, 目的就在于要获得公认或成为公认。 但是, 散文从来不祈求成为公认, 阅读散文, 也不是为了获取什么公认。

每一个人眼中都有一个秋天, 但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我们首先要感受郁达夫心中的秋, 典型的文人眼中的“秋”有独特别致之处。

每一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读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 杏林子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什么关于“生命”的感悟。

每个人对时间都有自己的感想, 但读朱自清的 《匆匆》,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 朱自清24岁时写《匆匆》, 究竟想表达什么?

追索作者的原意要注意什么

有的老师, 可能会说, 我教散文一直在强调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啊。 这非常好, 但是这里可能有几个误区。

不要太快太早奔向主题

我一说追索作者原意, 很多人会联想到关于散文的认同度很高的一种说法“形散而神不散”。 对于如何理解“形散而神不散”, 一直有争论。 但是, 这句话的过度认同也导致散文创作和教学一度走入误区。 在创作上, 形成了主题先行, 单线推进, 欲扬先抑, 卒章显志的固定创作套路。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60年代的“杨朔”模式, 导致在教学上把作品丰富的意蕴简化、窄化、抽象化、概念化一言以蔽之的“中心思想”。 例如有很多老师教《一夜的工作》, 早早地得出一个结论———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整节课就是寻找理由证明这个结论。 这是典型的“主题先行”。所谓“主题先行”就是在“整体感知”阶段, 迫不及待地抛出一个肤浅化、标签化的主题, 然后让学生到文中散乱地去找哪些语段、词句表达了这个主题。

不要太多跑到文本外去空谈“思想”

王荣生教授描述过一种课,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说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 在课堂上说一些假大空的话, 比如“不惧怕任何困难”“任何困难都能克服”等。 这样的课实际价值不大, “把人文上成了非人文”。 比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额外地讲东西, 学生也“向外跑”, 讲一些爱惜生命、珍惜生命的例子, 没什么意思。 其实讨论生命可以, 不用长时间跑到文本外。 《生命生命》里写的“我”看到飞蛾求生, 看到瓜苗生长, 听到心脏跳动非常震惊, 那种震惊是擎天撼地的震惊。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为什么没有“我”这样的震惊? “我”究竟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从文本里产生的不一样。 补充了解杏林子的身世背景以后, 我们再回到文章中去解答前面的疑问, 去感受杏林子对生命的敬畏, 对生命的感动。

散文教学, 走到文本之外, 其实就是抛弃了作者的“语文经验”, 远离了作者通过独抒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所表现的“人生经验”。

追索作者原意的具体方法

但是, 要追索作者的原意, 也难。 因为语文教师, 乃至其他任何人, 不可能“具有”与作者等同的经验, 无论是阅读之前、阅读之中还是阅读之后。 “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 是作者的独特经验。 也正因为经验之独特, 我们才需要去读作品, 才能够通过其散文, 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

而作者的人生经验, 是融会在他的语文经验里的。 散文教学难就难在要通过“文字”感受作者的独特经验。 朱自清曾说过一段至今仍发人深省的话:“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 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 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 中学生读书而只取思想, 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重记下来, 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 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 没有什么用处。 ”

概括一下, 阅读散文, 就是要关注作者个性化的语文经验, 通过语言文字去追索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

个性化的语文经验有时体现在“选材”上

例如冯骥才在写维也纳时, 不写闻名世界的金色维也纳大厅, 不写那些享誉全球的大音乐家, 不写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 那他在《维也纳生活圆舞曲》里都写了些什么呢? 他写鸟鸣, 写花钟, 写小路, 写老汉。 更奇怪的是, 他写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却仍让我们一次次想到“音乐”。 为什么会这样? “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和“音乐”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再比如冯骥才写鸟叫, 为什么不多写婉转、嘹亮、悠长的鸟叫声, 而去写那些难听的鸟叫声? 冯骥才写酒店里的人, 为什么不写小伙、姑娘、孩子, 而要写老人? 深入研读冯骥才选材上独特的衡量, 你慢慢就会感受到冯骥才想表达: 在维也纳, 人们热爱音乐, 他们有很好的音乐感觉, 有很深的音乐“造诣”, 他们听到生活中的声音, 能联想到音乐;他们看到生活中的景物, 能联想到音乐。 在维也纳无论男女老少, 无论贫富贵贱, 都在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威尼斯的小艇》在选材上也极具教学价值———“选取典型”。 写小艇的样子时, 作者选取了外形上的三个典型特点:像独木舟, 像新月, 像水蛇; 写船夫驾驶技术好时, 作者选取了三种特殊情况:极快时, 极挤时, 极窄时, 船夫是如何处理的;写小艇和人们关系密切时, 作者选取了四个典型人物:商人、青年妇女、孩子、老人;写小艇和威尼斯的关系时, 选取两个典型场景:白天、夜晚。

个性化的语文经验有时体现在“陌生化的表达”上

一个语文老师对文章中那些有特点的语段要保持足够的敏感, 并想办法带领学生去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里有一句话这样描述父亲的努力:“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作者为什么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 可以追问一下自己。

梁晓声在《慈母情深》里这样描述让他难以忘怀的一幕情景:“背直起来了, 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 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 ”作者为什么将一个主谓结构的连动长句一分为三, 为什么都将主语后置? 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 萧红的语言就是稚拙的, 那种反复的表面稚拙的语言背后却充满着情感张力, 在文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这也是和她追求自由生命的理想一脉相承的。

篇14:兰草因何叶儿黄

1.由于兰花的养护环境突然改变,导致叶子吸收水分不好造成黄叶现象。

2.直接买的盆栽兰花,是商家新上盆的,兰花对土壤有些不适应,暂时影响养分吸收导致黄叶。

3.水黄,就是水浇得太多导致土壤积水久湿,透气性差甚至部分须根腐烂,表现出嫩叶暗黄无光泽,新梢萎缩。

4.肥黄,就是肥多,表现为老叶枝尖变黄脱落,新叶虽肥厚有光泽但一般凹凸不舒展。如果是贵重花卉可撒上一层小白菜或萝卜种子,出苗几天后再拔掉,以消耗养分。

5.旱黄,由于长期没浇透水或脱水,新叶虽叶色正常,但下部叶片渐向上干黄脱落老化。

6.碱黄,尤其是一些南方花卉喜酸性土壤,而北方水质偏碱则出现叶子渐退色变黄甚至脱落。

7.如兰花叶色泛黄,生长正常,则有可能是光照过强导致。

兰花叶子发黄怎么办

8.兰花叶色变黄,新芽较小,是光照过度,缺少氮肥和必要的湿度。

9.老叶黄化脱落,这是属于正常老化或翻盆引起的。

10.老叶快速黄化脱落,浇水过多太勤、翻盆栽种不当。

11.另外,花友可检查自己的兰花是否烂根或植料是否不干净,如果烂根应尽快消毒处理,在通风偏干的環境中养护。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兰草的散文】相关文章:

兰草现代文阅读答案04-11

兰草优秀作文400字05-02

伤感散文想哭的散文08-24

有关家的散文散文诗09-04

我的散文我的梦抒情散文05-13

玉的散文04-08

比喻的散文04-08

体面的散文04-08

猜的散文04-09

老徐的散文04-10

上一篇:肝脏写给人类的一封信下一篇:认钟表大热教学教案